第一篇:blog中文翻译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blog中文翻译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August 7th, 2006
原文出处:http://en.wikipedia.org/wiki/Business_model 翻译:拙尘 @ yeeyan.com(译者:Business Model 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 Business Model,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那么,到底什么是 Business Model?它包含什么要素,又有哪些常见类型呢?这篇文章选自wikipedia。读后应该能对解答这些问题有所帮助。文章对于常见的商业模式类型,仅仅列出了链接。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会尝试在今后一个个翻译出来。Wikipedia,在台湾音译作维基百科,是一部大众参与撰写的百科全书。它已经有多个语言的版本。台湾版本的网址为:http://zh.wikipedia.org/。目前还没有简体版。在台湾的版本里,商业模式也是一个还未翻译的条目。Wikipedia上的条目是在不断更新中的。翻译时,这一条目的最后更新日期为2006年7月18日。)
(放在前面的、写在翻译后的话:翻译这类文章,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不是很好。一是Wikipedia上的文章都经多人之手,在一致性和连贯性上会较弱;二是有许多很拗口的术语——也许写的人要显摆一下吧;三是英文文章的一类通病——啰嗦而又缺少实质性的东西。我本来觉得,关于商业模式的明确定义及一些类型的举例,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不过翻译后,感觉这点儿有用的东西都被淹没在了一大堆废话里,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大家跳着看就可以了。也许今后,文摘或综述更适合这类文章吧。)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今天,虽然这一名词出现的频度极高,关于它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Osterwalder, Pigneur and Tucci(2005)在翻阅了大量文献后给出的定义为: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人们在文献中使用商业模式这一名词的时候,往往模糊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类作者简单地用它来指公司如何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另一类作者则更强调模型方面的意义。这两者实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个公司从事商业的方式,而后者指的是这种方式的概念化。后一观点的支持者们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构成的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用以描述公司的商业模式。有一群人正在写一本关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创新(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Innovation)的wiki书籍,以把商业模式的概念同设计和创新连接起来。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的概念化有很多版本。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Osterwalder(2004)在综合了各种概念的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这些要素包括: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认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消费者目标群体(Target Customer Segments):即公司所瞄准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Market Segmentation)。
分销渠道(Distribution Channels):即公司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这里阐述了公司如何开拓市场。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场和分销策略。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即公司同其消费者群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我们所说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与此相关。
价值配置(Value Configurations):即资源和活动的配置。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ies):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合作伙伴网络(Partner Network):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其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这也描述了公司的商业联盟(Business Alliances)范围。成本结构(Cost Structure):即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货币描述。
收入模型(Revenue Model):即公司通过各种收入流(Revenue Flow)来创造财富的途径。
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商业策略(Business Strategy)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将商业模式实施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机构设置、工作流和人力资源等)及系统(包括IT架构和生产线等)中去则是商业运作(Business Operations)的一部分。这里必须要清楚区分两个容易混淆的名词:业务建模(Business Modeling)通常指的是在操作层面上的业务流程设计(Business Process Design);而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指的则是在公司战略层面上对商业逻辑(Business Logic)的定义。商业模式的类型
一般地说,服务业的商业模式要比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更复杂。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体点说,就是在具有潜在消费者群的地方开设店铺并展示其产品或服务。
一个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对其主要活动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它定义了公司的客户、产品和服务。它还提供了有关公司如何组织以及创收和盈利的信息。商业模式与(公司)战略一起,主导了公司的主要决策。商业模式还描述了公司的产品、服务、客户市场以及业务流程。
今天,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要依赖于技术。互联网上的创业者们发明了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和新兴的技术。利用技术,企业们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
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精巧。“饵与钩(Bait and 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ducts)模式——出现在二十世纪早期年代。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比如说,剃须刀(饵)和刀片(钩),手机(饵)和通话时间(钩),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相机(饵)和照片(钩),等等。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形:软件开发者们免费发放他们的文本阅读器,但是对其文本编辑器的定价却高达几百美金。
在5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是由麦当劳(McDonald’s)和丰田汽车(Toyota)创造的;60年代的创新者则是沃尔玛(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仓储式销售合二为一的超级商场);到了7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则出现在FedEx快递和Toys R US玩具商店的经营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则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Amazon.com和辛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模式则是许多dot-com的一个严重问题。每一次商业模式的革新都能给公司带来一定时间内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公司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它的商业设计。随着(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一个工业转移到另一个工业,公司必须不断改变它们的商业模式。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商业设计是否符合了消费者的优先需求。
有一些学者和专家曾尝试过对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分类。最早进行这一尝试的人里有Timmers和Rappa。
第二篇:中文翻译
自动化
作者:汪晋宽,于丁文,张健中国北京邮电学院.2006
自动化概述了机器或设备在缺少干预程序或要求自动操作和过程控制指示的情况下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平稳、准确、快速。”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研,运输,商业,卫生,服务,和家庭。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可以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中的人从精神和窘迫危险的境地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器官机能,重要的是它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因此,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自动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自动化是在1946年发展起来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副局长哈德森福特首次提出了“自动”一词,用来描述发动机汽缸和自动传输及处理过程。50年代,自动调节器和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到达了单变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局部自动化阶段。60年代,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广泛应用的出现,确保进入了最优控制和综合自动化的管理生产过程的阶段。70年代,自动化成为大型,复杂项目和非工程体系,现代控制理论的对象涉及许多困难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为了促进自动化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这就是一个大型而复杂的系统,系统控制和智能控制系统,这是已出现了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级的成果自动化系统的综合利用,如柔性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采用自动设备和应用则出现在18世纪以前。古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用这种有效的设备取代了家畜,自动设备来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繁难的欲望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时间和他们无关探索造出了原始的一些自动装置。中国古代指南车,再遥看17世纪在欧洲的风力发电控制装置的发明,虽然发明与自动化无关,但对其技术的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
自动化技术在18世纪形成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1788年j.瓦特的英国工程师发明的离心调速器(也称为飞球调速器),并把其与蒸汽机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蒸汽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阀门。瓦特发明迎来了自动调节装置应用现代时代,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控制论的后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开始使用自动调整装置,处理工业生产的控制问题。这些监管机构的一些设备,跟踪给
出自《自动化概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定值,使一些物理量,在给定值附近依然存在。在自动化技术自动调节标志着一 个新的历史时期。进入20世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调节装置的工业生产调整的分析和研究合成系统。虽然这在自动调节器反馈控制时期已被广泛应用于结构,但在理论上的反馈控制原理是从20世纪初的20年代。1833年,在机械设计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三首先提出了过程控制的原理。成立于20世纪40年代939系统和控制世界的第一家专业研究机构让经典控制理论形成,并促使了当地自动化和组织准备的理论发展。
部分自动化形成于19世纪40至5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典自动控制理论在战后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于经典控制理论的复杂自动调节装置的设计,创造一个系统和控制这种新的科学领域。这门新学科被称为美国伺服理论,苏联称其为自动调节理论,主要是解决单变量控制问题。经典控制理论,这个名字是在1960年联合全国第一次会议的提出的。由于在1945年解除禁令发布后的战争,其被系统地阐述为经典控制理论。1945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被推广。50年后,经典控制理论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基本上能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工业发展的需要,军事技术的需求。但50年代的后期人们发现经典控制理论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经典控制理论到达了他所能应用的极限。
在20世纪40年发明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创造一个数字程控新时代,而它仅限于自动计算,但ENIAC的制造和EDVAC的成功,开创了电子数字程序控制的新纪元。60至70年代发明的,逻辑控制系统中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在过程控制和其他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和直接控制生产基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后期,因为50年代是一个综合自动化时期,所以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迫切需要解决多变量最优控制问题。于是诞生了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和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在微电子技术有了新的突破。1958年的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在1965年和1971年的单芯片微处理器。对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控制工程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复杂的微处理器来实现控制把综合自动化变为现实。
“自动化(自动化)”是在1936年美国的DSHarder,他建议在生产过程中,机器零件之间的转移没有人去执行操作的是“自动化”。自动化的概念是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过去,人们对自动化或自动化的机械作用功能目标的理解是,以取代人工操作,自动完成特定工作。这实质上是自动代替人的意见。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以及自动化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包括电脑),不仅取代了人的身体,而且心理也被取代去协助自动完成特定的工作。今天,这个自动化的概念似乎是不完美的。作为机器的自动化功能相对狭
义的理解是目标代替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例如,有些人认为,像中国这样的人口,自动化没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今天,自动化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观念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
广义内容自动化包括以下内容:在制造自动化的形式有三种含义: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以取代或协助人的精神,人机制造系统和全系统的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功能,以自动化来代替人的体力和脑力工作仅是自动化的一部分。自动化的特点是一些目标,已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制造自动化的范围不仅涉及到具体的生产过程,还有在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所有过程。自动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制造自动化技术目前非常活跃。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被要求,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70年后,开始复杂系统自动化控制和先进的智能控制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国防,科学和经济领域,为实现更大范围的自动化,例如大型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家经济管理体制。自动化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延伸到非工程领域,如医疗自动化,人口控制,经济管理和自动化。自动化将在更大的模仿人的智能,工业中的机器人,海洋开发和空间探索等领域得到应用,专家系统在医疗诊断,地质勘探,取得了明显成效。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将成为新的科技革命和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通过一个开关的设计触及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大空间飞行器有阴影研究。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从事系统操作,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检测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工作中的应用式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和技术人员。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大的领域。据估计,国外大公司在这专业领域的项目和很可能发生在人员的短缺问题将会有很大的隔阂。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是信息电子领域的新课题,是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非常快速的发展,目前相对成熟。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工程及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其主要技术手段,而且还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管理和决策的研究。一些特点是力量强,弱,电力和电子技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具有跨学科性结合,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因此使毕业生有很强的能力的去适应“宽口径”专业。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把工程,整合文本,金融工程,艺术和电脑设计纳
入了新的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科学。主要学科包括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在70年代,首先是在英国的牛津大学首次直接电流控制模式,而驱动电压的执行元件是一个直流控制电压,专业生产直流,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粗糙精度低。但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直流控制模式已众所周知,人们自然就想到与直流控制执行器的联系。随着晶体管,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及其他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当前以完善的控制理论,现代数学,以弱电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德矩阵代数使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更为强大而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因此,这个专业已经在日本,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广泛发展,大学也设立了专业,在此期间也有很多成果,如数控机床完成,车间厂房控制工作已经有新的课题。电子技术和自动化,计算机相结合,为电子工程及自动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意义。无人驾驶系统的简化结构合理,即插即用型的产品成为新的宠儿。
一直以来,我们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化国家,机器人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例如:“计算机为基础的集成化CAPP应用框架和开发环境平台” 为核心开发的过程知识,互动设计模型为基础的综合智能化CAPP开发平台和应用框架(CAPPFramework),推出金叶CAPP系统,CAPP和与双方的其他产品。随着支持过程建模和动态知识的获取,各类工艺设计和信息管理,产品技术信息的共享,支持基于进入决策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的特性,还有提供工艺知识库管理,流程定义格式卡应用支持工具和二次开发工具。系统的开放性,易于扩展和维护。产品已存在于国家企业,特别是企业CIMS推广的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示范工程和开发的产品,红外光电保护装置,高功率,高品质的开关电源的发展。机器人产品包括移动龙门式自动喷涂机,电动喷涂机器人,柔性仿形自动喷涂机,往复喷涂机,自动喷涂机器人,机器人框架,处理机器人,弧焊机器人。这些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仅仅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生产的一个侧面,并不能充分反映全貌。从技术在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各个方面中国外先进技术的影看来。现在局势是严重的,但也充满机遇。
石油炼制和化工过程自动化和其他工业液体或粉末的化学处理自动化。常用仪器仪表,调节器和由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组成的蒸馏设备或整个工厂的最优控制。主要控制的方法,运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最优控制。制造业自动化是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结合的产物,校正的目标是离散零件。早期制造自动化是机械或电气元件,自动化或一个简单的单机自动化生产线。经过60世纪20年代,随着计算机应用,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化仓库。开发应用于很多方面,小批量的生产型柔性制造系统(FMS)。为使柔性制造系统为基础的自动化车间,信息管理,生产管理和自
动化融合起来,这里使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厂自动化(CIMS)。自动化工厂或人力,财力,物力,生产,办公及其他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处理机构管理是涉及计算机和通信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的核心科目。常用的多种高速电脑和大量的信息组成一个本地网络终端。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基于决策支持系统(DSS)得以发展,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其他建议。自动化的社会影响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和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效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使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
------摘自《自动化概论》
第三篇:中文翻译
对改善城市当前公共汽车运输的状况
关键字:组织 计划
摘要: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城市赖于交通的生存和发展,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和促进发展。公共汽车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发展城市公交运输为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来自城市交通客流可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运输系统的2个系统。目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是: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覆盖率低和低水平的管理,以及其他车辆占用频繁公交车道造成运行效率低。城市道路的不合理,使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利用率低。老龄化程度高的城市公交车调度和组织的不合理。应加快发展城市交通系统,充分发展方便,速度快,容量大的交通。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城市公交交通。
1、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线 城市公共交通路线应承担该市的主要交通流,城市公共交通应分为主线和支线。主线连接主要的客运交通枢纽,超过百万的大城市里的人,注重客运交通枢纽,应迅速建立直接的公交路线。获得的数据常规调查手段是直接进入综合规划以及总体规划应与城市相协调而实施。使用专用车道,最好的理由是一个专用车道使其他车道隔离,使用专用车道,配备监测系统。
2、城市公共交通密度线
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调度通常是线路规划密度,在中心城区3~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周边地区的2~2.5km/km,道路之间的距离600~1000米,步行不超过4~之适当,城郊公交线路的长度应建议以长度8~12公里。这会导致长时间线的乘客等候时间长,巴士的时间到达率的一系列弊端等。
3、总线的安排和组织
车辆调度优化是确定正常和高效的公共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根据客流变化和具体的操作条件和其他法规,各种型号车辆和道路交通组织,如客流高峰期集中在具有后备箱的车辆与大容量的组织或来自火车站穿梭巴士,在流量大和狭窄的街道,转弯半径小流量和小中巴。此外,他们可以采用智能管理工具。例如:公共交通车辆自动控制系统(简称国际车辆监控系统),它可以在调度室里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有效访问在两个地理信息系统之间。主要使用的GPS调度,动态目标跟踪和交通流数据采集,地理信息应用在交通管理和可视化的动态交通信息显示。此外,您可以使用可变信息板资料,广播,路旁公共电话,公共计算机网络终端,这对于已使用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的用户,在路边,巴士站或公交车站,站台上,获得实时信息旅游巴士服务。
4、协调公交和出租车运营管理
出租车服务上门为乘客提供更高层次的公共运输。其使用率高能耗小于总线,空气污染严重,完全占据的体积单位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如道路的缺陷,它应该基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出租车行业加强管理和经营管理,使与巴士协调发展。
5、车的技术改进
中国的客运能力,巴士小型(60130乘客)和大型货柜车(130-180乘客)应根据实际客运部署适当的模型,减少空载车辆份额。还应当符合旅客城市公交乘车的舒适性和乘客上下车方便性的要求。发展一个独立悬挂式专用低地板客车底盘,和通道高度的踏板,以降低车辆的重心高度。它也应及时更换车辆,一般公交车最好的服务寿命5至6年。超期服役总线噪声,排
气,和机械故障,以上一系列的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还制定了一些成果,应用现代高科技总线。例如,日本发明的新一代的日本“无人驾驶长跑城际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德国发达的城市公共客运车辆,新车可以和固定以及传统优势的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的组合。
6、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城市公共交通的道路空间的需求,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要小,优先发展交通,除了中国,城市大多是密集,因此,公共运输系统和其他形式的辅助运输方式在我国城市客运结构呈现自然发展方向。
常用的方法有2种公共交通优先:
根据实际情况公车专用道或公交车道道路。第一个十字路口路口,公交优先措施;在主总线时段,公交专用车道入口,以及其他特殊巴士优先的措施,这符合措施。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系统,也是社会生产各方面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快发展城市公交。
第四篇:Blog社区
团队-BLOG项目简介
一 项目简介BLOG介绍
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Web意为环球网络,Log意为航海日志,也就是在海上航行的记录。Weblog可以意为在网络上“航行”的记录。
Weblogs(blogs,中文翻译“网志”)不仅仅是网络上的“公开”日记。Blogs已经用它的创新给网络带来了新的生命,让不同年龄层和不同背景的人们能够互动起来。2 BLOG的历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1994年1月: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a Winer开始出版Scripting News。这个网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变而来,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peterme.com(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 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幽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 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关于EasyJF的BLOG项目
Blog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可见它的魅力。为此,我们立志于开发出一套美观、实用且功能强大的Blog系统,让人们能够进一部体验到Blog所带来与众不同。
二 需求分析用户需求
1.1 为什么写博客
为什么要写博客呢?是为了把自己的事情暴露给大家看?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是为了赶时髦?是为了显示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写作的能力和时间?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原因?都不是!是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需要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释放出来。
在没有自己的博客之前,我们也会经常留恋于各种bbs灌水、qq聊天,这些都是我们的想法在自我释放的一种表现。可是这些都是杂乱的,使本来零碎地想法更加地支离破碎,甚至面目全非,消失无踪。而博客的出现,让我们可以不断地把自己以前的和每天激发的一些想法或者感受整理放在自己的博客上,每次在写文章的时候,又总会有新的想法激发出来。虽然一些想法一些思考只是皮毛,没有什么深度,但是当下笔去写的时候每次都会使自己对某个小小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一点点思考。在写博客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一种想法得以释放思考得意延伸的满足感。生活中每天的一个小小的事情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甚至是和朋友的聊天中一个小小的火花迸发。督促自己努力,把一时的想法变成观点,争取在生命中的每天里留下点什么,这也是我们写博客的目的之一。这样我们就能督促自己每一天不要浑浑噩噩,时光流逝无痕无声无息,写博客也是在自己的每一天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思考的划痕。
不仅如此,通过写博客、记录自己的想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目的:记录生活,在自己的每一天上留下思考的划痕。整理思路,固化知识,获得更多更好的想法。分享,将自己的想法、经验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通过交流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相互提高。交友,互相鼓励,一路同行。
......如果说博客网站是一个舞台,那么我们所有的博客都是其中的舞者,把自己有价值的真实的一面展示在网络世界中,相互交流沟通;如果博客仅仅为了写日志,那么它是一面镜子,镜子中展现的是我们真实的自己;如果它是一个自由媒体,我们可以把自己感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博客这个工具发布,与网友分享。
小结:博客应该是多元化的,高互动性的,而不仅仅是提交日志,发布消息的地方!
1.2 人们会选择怎样的博客
现在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博客网站,博客社区越来越多,并且一些有特色的博客也逐渐增多,比如播客等。那人们如何来选择自己的博客呢?这里面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或社区,人们一般喜欢选择大型的、人气较旺的博客网站或社区。因为那里有高人流量,提供高质量的博客服务,这些都是吸引人们的地方。客观因素是指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等。比如IT人员会选择IT类博客网站或社区,尽管有可能那些地方并没有高人流量,或者高质量的博客服务。还有些人比较看重博客本身的功能,看重用户和博客之间的互动能力。比如有些博客对模板提供完全自定义的功能,这样用户能够设计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博客。又比如播客,它在多媒体的互动方面比较突出等。
小结:博客本身的环境、质量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人流量不高的网站或社区,应该要有自己的特色。
三 系统分析系统环境
WEB容器/服务器:Tomcat
数据库:MySQL
......2 架构分析
2.1 用户系统
由用户使用的前台系统,包括用户博客的创建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等。
用户博客的分类:
(1)个人博客:普通用户博客,拥有博客的所有基本功能。
(2)团队博客:针对团队用户的特殊博客,不仅拥有博客的所有基本功能,还拥有针对团队用户的特殊功能,包括团队管理、技术文档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产品管理等。
用户博客的基本功能:
(1)日志发布:
(2)用户评论:
(3)博客消息:
(4)用户相册:
(5)好友/友情链接:
(6)RSS:
(7)用户个人信息管理:
(8)用户博客管理:见2.1.2。
用户博客的基本显示模块:
(1)标题横幅:带有用户博客名称和链接。
(2)导航栏:博客功能导航。
(3)用户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图片,个人信息。
(4)文章分类:
(5)文章主显示区:
(6)日志日历:
(7)文章搜索:
(8)最新文章显示:
(9)最新评论显示:
(10)文章存档显示:
2.1.1 用户博客创建系统
用户使用此系统来创建自己的新博客。
创建新博客的流程:[用户信息注册]-> 新博客基本信息注册-> [博客配置向导]-> 生成博客。
2.1.2 用户博客管理维护系统
用户创建了自己的新博客后,需要经常的管理和维护自己的博客,因此管理维护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管理维护系统内容概述:文章管理:对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管理,包括对文章的内容和分类进行修改、删除操作。2 分类管理:对文章分类的管理,包括分类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分类顺序的修改。分类是可以多层嵌套的。链接管理:只要是对友情链接进行管理,这是博客的基本功能好友管理:用来添加好友或管理其他用户的好友申请。鉴于现在很多博客对好友这个功能只是单纯地记录其他用户的信息或向其他用户发送站内短信,并没有体现好友功能的价值所在,这里我们将对好友功能进行强化,使其更有存在的价值。当两个用户A和B之间互相加为好友时,可以使用以下好友功能:
(1)系统会自动将A和B的博客链接(前提是A和B已经创建了自己的博客)互换,添加
到各自的友情链接中去。
(2)A和B可以共享他们发布的文章(默认是不共享的),用户可以到好友管理中对文章共享进行设置,用户可以和好友共享同一个分类内的所有文章,或者也可以共享用户所指定的一篇文章。
......博客设置:用户博客的设置,包括:
(1)基本信息:博客标题、博客分类、个人图片、文章显示、博客介绍等。
(2)显示设置:对博客界面中的各个模块的显示设置,比如隐藏个人图片或显示博客介绍等。
(3)全局外观:鉴于现在博客的灵活性,很多用户喜欢对自己的博客“动手动脚”。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博客个性化,比如使博客的滚动条变成彩色的,使博客具有自动滚动浏览的功能等。要在博客中添加这些功能,首先用户必须懂得一些脚本语言,比如JavaScript等,而且要需要把他们编写的功能存放在一个共享的地方,而这个才是最头痛的问题。一开始用户把这些功能放在一篇空白的、被所定的文章内,以便共享,但是文章会被自动的刷下去,而如果把文章置顶,也不美观。后来博客都有了共享区域,比如用户简介,博客简介等,这些区域被每个博客页面所共享,所以用户开始把功能都放进了这里面。不过这也不是最理想,因为它们难于查阅和修改,因为这里本身并不是让用户来放这些功能的。为此,我们这里将加入一个全局外观的编辑功能,它允许用户对博客进行全局定义,包括外观、功能等,这些定义都是在模板编辑里无法实现的,并且我们应该提供一些常用设置,以便那些不会使用脚本语言的用户也能够进行全局定义。
(4)反垃圾信息:博客本身应该是一个干净、友善的交流环境,因此不允许垃圾信息的存在,这里用户可以对垃圾信息进行定义,系统根据用户的定义来过滤垃圾信息。模板设置:这是博客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吸引用户的功能之一。模板设置分为两大类:
(1)使用系统模板:用户可以选择由系统默认提供的一些模板,用户也可以申请提交自己编辑的模板,待系统审核后便将它作为系统模板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
(1)使用模板编辑器:这个是重点功能模块,需详细研究...流量信息:用户可查阅流量分析图,可观察引用博客的外部链接。插件管理:实用功能插件,比如计数器插件、播放器插件等。
2.2 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是由系统管理员来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的后台系统,包括用户博客的管理,系统各模块的管理等。
2.2.1 用户前台系统管理维护针对用户博客创建系统的管理维护:包括修改创建流程等。针对用户博客管理维护系统的管理维护:包括修改用户的管理权限,添加用户功能模块等。
2.2.2 博客后台系统管理维护
主要是针对用户博客数据的管理维护,包括对用户博客的修改、删除等操作。
2.3 数据库
......
第五篇:关于商业模式
关于商业模式
1、什么是商业模式
重要性: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投资人倾听和审视项目最关键的内容之一;
我的定义:商业模式就是一个项目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价值增值的商业逻辑。
区别“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商业模式是一种价值增值的商业逻辑,属于战略和策略层面,而业务流程则是操作层面用于指导实施运作的程序、流程
2、为了便于设计与操作,我们来研究一下商业模式一般应包括的要素: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认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消费者目标群体(Target Customer Segments):即公司所瞄准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Market Segmentation)。
分销渠道(Distribution Channels):即公司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这里阐述了公司如何开拓市场。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场和分销策略。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即公司同其消费者群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我们所说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与此相关。价值配置(Value Configurations):即资源和活动的配置。
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ies):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合作伙伴网络(Partner Network):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其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这也描述了公司的商业联盟(Business Alliances)范围。成本结构(Cost Structure):即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货币描述。
收入模型(Revenue Model):即公司通过各种收入流(Revenue Flow)来创造财富的途径
3、举个例子:阿里巴巴
价值主张:让中小企业都能做外贸、节省中小企业的营销费用,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渠道 消费者目标群体:中小企业
分销渠道:广告覆盖,知名度打造,国际站电话加陌拜,国内电话销售,最主要的就是大面积宣传 客户关系:重复购买与服务
价值配置:优秀团队+易用平台+有效的市场推广
核心能力:打造一个易用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快速的服务,优秀的团队
合作伙伴网络:认证体系、网上付费平台、配送体系,阿里巴巴网、淘宝网、支付宝、阿里软件、中国雅虎、阿里妈妈、口碑网等几个子品牌,他们自身互相吸引顾客
成本结构:市场费用、工资及奖金、其它运营管理费(其中广告费比例较大)收入模型:年服务费、竞价费、其它广告收入
关于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