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0: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第一篇: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或(学校德育活动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上师大一附小 安 娜 2008.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有利于课程面向生活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新课程理念下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相脱离,许多内容在儿童的生活世界感受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将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在《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加强的民族精神教育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活动为辅助形式,以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因此,将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整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3.有利于学校的德育活动形成系列

孩子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我们将团队活动、学校的节庆活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学习习惯教育活动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在一至五年级中形成教育系列,成为学校教育传统。

课题研究的目标

对学校德育活动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整合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进行研究,形成一至五年级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系列,操作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落实“两纲”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课题研究的内容

1.德育活动与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整合的研究

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目标,德育实践活动,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如何把学科教学目标与德育实践活动目标整合起来,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

2.德育活动与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

将品德与社会学科知识与德育活动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通过研究,从儿童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和互补,在学科、儿童、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3.德育活动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方式途径整合的研究 

活动要有针对性 

活动要生活性 

活动形式多样

活动过程要注重情境体验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月~3月)

1.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2.在思想上和教师们进行沟通,使品社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认同学校的倡导——品社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形成共同的教育教学价值观。

(二)实施研究阶段(2008.3~2009.1)

1.在每周二上午第二节课教研活动,双周周五下午品社大组活动中,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努力实践。

各年级列出课程中与两纲(包括学习习惯等)、校节庆教育、礼仪教育等相关的教学要点,将学科教学目标与德育实践活动目标整合起来。

2.以课本资源为主渠道,将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和互补,并结合我校的主题教育,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发和设计。然后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整理、修改、完善活动的实施方案。

(三)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2月)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可以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

2.使每个儿童都能在生动、多样、探究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在品德与社会学习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3.我校品社教研组通过在教研组内加强教师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科教师素养。全体品社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并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有所成,喜爱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

研究人员:

课题组由校科研室主任、教导处德育教导、大队辅导员、各年级组长承担。

第二篇:小学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要点

小学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要点

一、强化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主要措施有以下两个层面

1、教师层面:重点通过教学视导调查问卷和教学质量调研成绩,呈现考查学科课程开设情况。

2、学生层面: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性作业和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呈现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两个层面的措施,各个学校要认真推动该课程的实施。

二、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教研常规,扎实有序的推进学科教学教研工作。

1、教学常规:培训、理论学习、备课、上课、实践作业等。说明备课和作业要求:(1)品生品社备课:每个单元在备课本上依据策略祥备一课,其余的简备,但要突出活动特点。综合实践活动备课,5个策略详备一课,其余主题简备,但是要突出实践活动特点。(2)品生品社作业:完成基础训练和书中空白;综合实践活动作业:从每个主题的计划到落实材料和活动总结,订装一起。

2、教研常规:

(1)教研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课程方案落实、计划的制定、业务检查、质量调研、达标课与主题性教研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等,尤其是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要设置专项档案,相关评估成绩要在评估方案中实践活动部分体现。

(2)狠抓教学教研效度提高。一要注重教研活动的主题化。这样有利于贴近教师学生,有利于教师梳理思维,专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研的效度。二要注重教研方式的实效化。可跟近指导,让活动不走过场;可与实践相连,让活动贴近教师。三要注重教研活动问题化。要打通自下而上的教研问题征集渠道,让更多的贴近教师、贴近教学的草根问题成为我们的研究主题。四要注重创新教研,注重发展。在教学教研的形式上,要大胆的创新,如:网络教研、一课多议多上等。(3)、教学策略运行。各个学校以市教学策略和区名师工作室团队研究的品生品社“活动——体验”式教学策略、集体主义专题教学策略和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探究”式教学策略为遵循,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提升自能高效课堂。(4)、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稳定师资队伍,尽量做的专职或兼职,任课教师要相对集中。(5)、9月份区组织品生讲课比赛。讲课比赛围绕以下两个主题进行:健康安全的生活和积极愉快的生活。10月中旬市组织品生讲课比赛,10月下旬市组织乡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会。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促进教学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成绩提高的良好措施。尤其是区评估方案中规范并加大了评估力度,通过教学视导中的动态调研和教学评估期末抽测调研,较好地促进该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科研带动教研,打造自能高效课堂,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学研究人员层面。本学科研究人员要确定教学教研课题或主题,深入到学校、深入到一线,调研、思考、研究,提升自己专业发展,并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示范、指导和管理作用,2、区名师工作室层面。依据工作室计划和工作室课题,认真落实。尤其是工作室相关成员研究制定的集体主义教学策略,要认真试行和修订完善。

3、乡镇工作室层面。各个学校要以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为核心,建立一支自己的骨干教师工作室团队,确定一个主题或课题,开展相关活动,培养一批优秀教师队伍。

四、工作措施:

1、建章立制。各个学校要进一步理顺完善常识教研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教研网络,抓好对教学研究中心、教研组、村小的过程监控,规范常识教学教研的行为,来推动课程课堂的有效实施。

2、教学评估。教学教研评价标准要明确,实行与其它学科课评估捆绑,要有具体的比例标准。

3、质量监控(100分):动态调研抽测(40分)和期末调研抽测(60分)相结合。抓好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随机作业检查、学生问卷、随机调研和期末考查抽测、作业检查、学生问卷工作,加大过程评估力度,各个学校要与区教研室的评估分值一致。以通报的形式及时反馈,来提高教学质量。说明:学生作业检查和学生问卷调查占40分,调研成绩占60分。

4、根据学科特点,加强课上、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有关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质量调研情况说明。

1、调研考试目标。生活意识(或行为)和践行意识(行为)。

2、试题题型。

品社题型一:三年级,写出教师为我们做过的让你最感动的事?你打算为老师做些什么?制定一份“行动计划”?说明改卷要求:学生写曾经发生的事情为生活意识,得分40分;学生写“行动计划”为践行意识,得分40分,另外调查问卷和实践性作业得分10分。

综合实践活动题型一:根据《我们身边的塑料》这一主题,请你制定一份实践活动计划?举例说明,课上你参与了哪些活动?结合事例谈谈活动感受?举例说明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怎样把塑料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制定一个解决方案?(任选3个问题解答)

3、学生问卷:(1)基础知识部分。(2)教学常规情况。

4、考试形式:抽一个班级,统一阅卷。

5、量化评估反馈。

第三篇: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实践性寒假作业设计

在活动体验中,提升道德认识

——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实践性寒假作业设计

一、生活体验式实践性作业:

1.《沟通无极限》——过年的时候,你是用哪种通讯方式给远方的亲人送去祝福的?有何体验?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2.《公共生活讲道德》——在你寒假外出游玩时,观察一下在公交车上、电影院中、公园中、超市中等公共场所有哪些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你自己及家人做到遵守公共规则了吗?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更多的人遵守公共道德规范?请你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吧。

3.《购物有学问》——(1)你的压岁钱打算如何花?自己设计一个方案,让压岁钱花得既合理又有意义。(2)巧花十元钱,从你的压岁钱中拿出大约10元—20元钱,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把你选择它的理由告诉大家,并把这次购物的活动体验记录下来。

4.《我的家在这里》——你的家在哪里?你家周围有些什么呢?你可以画画你生活的地方,也可以写一写介绍介绍你生活的地方。

5.《节约水电我能行》——寒假中你是怎样节约水电的?设计自己的行动方案并写一写自己的活动感受。

6.《今天我当家》——爸爸妈妈不但要工作,还要做家务,他们非常的辛苦,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自己先制定一个计划,并付诸于行动,有些事情可以咨询父母怎么做。做完之后,把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一写。

7.《精彩节目知多少》——寒假里你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多少?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爸妈的态度怎样?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电视节目呢?写一写你的感受。

8.《我的家乡真美丽》——蓝蓝的天,清清的水,我的家乡真美丽!利用外出游玩的时间,找一找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可以拍下来,并且写一写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9.《我喜欢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你们一家是怎么过年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把它写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0.《各种各样的商店》——各种各样的商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新年到了,你和家人都到了哪些购物场所购置年货?你选择那里的理由是什么?写一写你的购物体会吧。

二、调查式实践性作业:

1.利用寒假时间(1)调查了解大哥哥大姐姐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他们进行交流后,选择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谈谈你的调查活动体验。(2)调查了解春节的来历、春节吃的文化、民间风俗等,谈谈你的活动体验。(3)调查一下我们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并将这些特产详细介绍给大家,谈谈你的活动体验。2.采访你身边的新农民,并写一写他的致富经和你的活动认识。

3.调查了解罗庄区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写一份调查总结。

三、作业完成说明

请二年级同学完成1至2个主题活动;三至四年级同学完成2到3个主题活动;五至六年级同学完成3到4个主题活动;从各种活动主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成,相信同学们在完成实践活动体验的同时,一定会有新的思考,一定会形成新的道德认识、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把形成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一定会收获一个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学科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学科的整合

――小学品社学科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报告

作者:陈秀峰 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报告类别:□课堂教学 √□信息化环境 □其他

摘要: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等优势。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运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 小学品社 学科整合 课堂效率 优化

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等优势。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运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并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我们当地的寇河公园、猴石山风景区、学生生活的各个花园小区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绿色的,里面的小鱼儿不见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寇河伤心了了。屏幕上出现寇河和风景区的苦恼:“我该怎么办?”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性很强,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由此可见,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识的有力措施

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在《节约用水》一课教学中老师首先现身说法停水的经历。追问: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们偶尔停一次水就会这样不方便,可是西部地区却长期缺水,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西部缺水的情景。追问:看了这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给学生以鲜活的视觉冲击,拉进了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成功地突破难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看到和听到不易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现象及过程,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三、利用生动的视听教材,让行为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可见,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儿童自己亲身去实践去体验从而获得他们最真实的感悟,使德育落到实处。最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先播放有关动物的影片片段,进入奇妙的动物王国,再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看了刚才的画面,问“你们想说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动物们这么可爱,又这么地讨人喜欢,那你们有什么愿望吗?”“我们也想和动物交朋友。”学生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四、运用灵活特殊的表现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化教学灵活多样。在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学生。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而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境中,全神贯注进入角色。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许多。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在《学会安全自护》一课中,我设计了“智慧星”的一个动画形象,以“法官阿姨”为主线,将情景模拟题以讨论、拖答案、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老师做配角,让学生与“智慧星”表演、对话。由于运用极富童趣的表现手段,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思想集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完全进入了角色,跟学生、屏幕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总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整合,优化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从中突破学习重点,解决难点获取知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第五篇:品社学科模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知探究课”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实现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其学习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实施特点,针对不同学段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以促进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学生的生活轨道由家庭、学校逐渐趋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会规则,需要掌握更多的生存技巧。针对学生发展的需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以螺旋上升的形式深化了家庭、学校、家乡等不同领域中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因素,而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就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一、基本思路

按照“情境—互动—合作—发展”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的,其基本思路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生活及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与各种学习媒介发生的多维互动中,链接生活、体验生活,在师生的合作探究中感悟生活,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生活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良好的道德行为践行生活,从而实现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范式的基本结构

(一)情境设置,找准切入

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能有效激发学生构建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情感升华的思考和对比场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现实行为,采用适当方式,如生活事件回放、设置生活问题、创设模拟情境、播放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内容与生活的链接情境,引发学生在情境下自主链接生活、唤醒生活,拉近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生活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自主建构

生活情境的创设仅仅是课程的开始,对问题的初步解决也只是打开了学生的生活之门,随着活动的逐渐展开,学生们将进一步体验生活的奥妙。所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和认知,所以设计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文本、观察、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搜集、寻求帮助、亲身实践等种种方式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三)交流互动,自主参与

在此环节中,学生积极展示和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小组互动交流中,对已知知识和技能、已有情感和态度进行验证、质疑、总结,从而更加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如《感谢您,老师》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采访,交流中老师们一天所要做的工作,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想一想你与老师之间有没有发生过让你难忘的事情,最后讨论你认为有些同学只尊敬自己的老师,你认为这样做对吗?说说你的想法。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对教师的工作就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内心会很自然的升起对老师的敬佩之意。

(四)展示提升,内化感悟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认知虽有所拓展,但也只是丰富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深入认知仍很肤浅,对某些问题仍存在一知半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伴随着新的疑惑、新的问题的产生,以及想要验证自己、他人、教师、教材的理论和观点的更迫切的心理需求,通过汇报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范围内与其他各组进行交流探讨,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其它学习媒介间的多维交流,达成对问题的深入认知。

(五)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培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促使学生内化道德要求,实现社会性发展。在此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为促成学生发展目标的深入和达成,由教师或学生再创富有实践性的新情境和新要求,以检验学生的认识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去践行生活,进一步深化、扩展、修正和完善认识,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全面和均衡的发展。

下载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品社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区小学品社学科计划

    东区小学品社学科2015-2016第二学期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理念、课程特征为基准,进一步深化区“三步导学”课堂学习模式,关注......

    品生品社实践作业评语

    品生、品社实践作业评价语(仅供参考) 1、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把探究方案写得更丰富一些吧,相信你能做到的。 2、生活就像一本书,处处都有学问,好好研究研究这本书吧,相信你......

    五年级品社社会活动实践作业

    五年级品社实践性作业 1.《诚信乐园》——找出生活中你最信得过的人,说说他为什么值得你信任?并设计一张“诚信卡”。 2.《节约水电我能行》——寒假中你是怎么节约水电的?设计......

    七级明德小学六年级品社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七级明德小学六年级二班品社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

    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让快乐和主动伴随学生的英语成长 ——浅谈英语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而英......

    英语学科实践活动

    开展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和规范办学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步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增强教育教学实力,......

    学科实践活动计划

    数学实践活动课计划 (2010—2011年度下学期) 巴彦农场中学赵忠海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形成忠诚、坚定、自信......

    小学品生与品社

    《说 声 “ 谢 谢 ”》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 情感目标:愿意送出自己的感谢并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感谢。 能力目标:能用行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