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斜面的作用》习题1
填空题
1、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
2、滑轮组合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又能()。
3、滑轮按组装方式不同,可分为()()()。
4、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
5、斜面坡度越小越()直接垂直向上提升重物相当于坡度()()。,用力最
第二篇:斜面省力作用实验
斜面省力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实验步骤: 1. 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读出读数。2.
3.4.
5.6. 7. 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速运动,读出读数,并记录下来。
8. 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的两、三、四块木块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读出读数,并分别记录下来。
9. 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作用。
第三篇:斜面反思
《斜面的作用》教学反思
教师:余章凤
本课教学——斜面是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在前面学过杠杆、滑轮、轮轴几课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斜面,并通过实验,分析数据,使学生了解斜面的作用,了解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有何区别。
上课开始,我通过创设情境——怎样将油桶搬上卡车,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都答搭木板将油桶滚上车这种方式好,因为它最省力。借此先引出斜面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来证明他们自己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
为了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产生了想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并开始主动设计实验方法以验证猜想。学生实验完毕,开始初步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他们发现斜面确实省力。
此时我又抛出新问题:那么斜面的坡度大小对斜面省力大小有关系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法来验证猜想,新一轮的探究就此展开,从而得出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结论。
在得出结论之后,我列举了几个在生活中运用到斜面原理的例子,如楼梯、引桥、盘山公路等,巩固知识要点。
本课围绕斜面作用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师创设的搬油桶的情境下,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主动获得知识,同时还获得科学学习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第一、导入新课不新颖。没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不能引起学生过多的好奇心及探究兴趣。
第二、没有放开学生的“手脚”。上课时虽看似所有的实验设计都是由学生独立提出完成的,其实这一切都是按着我的思路在进行着。这突出体现在第一、第二个实验的衔接口上,斜面的省力程度和坡度的大小可能有关系应该由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从而设计出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不是由我来抛出问题,按照我的思路来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三、课件运用不熟,出现时间与教学不同步。
第四、对整堂课估计不够,各环节时间不恰当,导致知识点的拓展延伸不到位。最重要的是科学学习的内容就是要和生活紧密相连,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斜面的作用》时,就是围绕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一科学探究过程进行的。可上课时过分关注了课堂教学时间,忽视每一个活动的质量,没能好好把握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好好地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2010、9、25
第四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 精选汇总
减数分裂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江苏高考)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右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2.1.(2011·江苏高考)右图为基因型 AABb 的某
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
误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3.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D.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是精子的头部
4.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5.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1、2、3分别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个体发育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
6.嘉兴一中期中下图中,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是()
7.忻州一中期中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8.湖南期中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1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湖北期中下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9.()
A.①④属于间期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内 C.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D.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
湖北四校联考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只考虑核10.内DNA)其中不正确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同一生物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11.与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大庆模拟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 B.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具有平行关系 C.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③过程中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13.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条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B.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C.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14.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15.对下面5个图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和图3所示的细胞处于图5中的cd段;图1细胞可能会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 B.图2细胞中含有0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C.图3产生的子细胞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图4细胞是图3细胞最终形成的子细胞 D.图5中bc段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16.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不能得出的是()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17.下图一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
18.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条和4条 B.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分别是5种和4种 C.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其中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条和4条 D.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其中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分别是4种和4种
19.如图是马蛔虫(2n=4)精巢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
含量的关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 B、Ⅱ时期的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
C、Ⅰ中有4个染色体组,Ⅱ中有2个染色体组 D、由Ⅱ变为I可表示细胞内发生着丝点分裂的过程 20.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男性的一个体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父 B.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C.常染色体必是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各占1/4 D.女性的一个体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南安一中期中(12分)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21.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由Ⅰ变成Ⅱ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分裂,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4)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下图甲、乙、丙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相同,均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c段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_期,此时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 ;在减数分裂中,处于图甲bc段的细胞中 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含有同源染色体。
(3)图甲、丙中,cd段下降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在de段时,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填“甲”、“乙”、“丙”)
衢州联考(14分)下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时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23.线图和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图。设该动物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N,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A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C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C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与B、C细胞相对应的曲线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横轴上的数字表示)。(2)曲线段a—b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段b—c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若有交叉互换,发生在曲线中的哪一曲线段__________________。(以横轴上的数字表示)6—8的过程中DNA分子数目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4.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如图分别是两个该种动物的两个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细胞结构与乳酸菌的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
(2)左上图细胞是该动物__________器官中的一个细胞,细胞名称是_________,该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左上图细胞发生了变异,该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4)左上图细胞的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5)右上图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_________,B:_________。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和8~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4或12)。(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
(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2A3D4C5D6B7A8C9C10C,11A12C13B,14-18均C,19D20C 21【答案】(1)b Ⅲ、Ⅳ
(2)乙 乙 丙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有丝 0 4(4)甲、乙 乙、丙
(5)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2【答案】(1)DNA分子复制(2)前、中 1:2 可以(3)着丝点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4)乙 甲
23【答案】(1)次级精母 两 初级精母 8 5-6 3-4(2)DNA分子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3)3-4 受精作用
24答1)略2)睾丸 初级精母细胞 2 3)基因突变极体
25.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受精作用(3)1~6 4~8(4)10(5)4(6)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7)3~4 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AB、Ab、aB 5)次级精母细胞或6
第五篇:《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斜面》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8课。
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3.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
4.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
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斜面(约5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为什么?生:科学课可以做实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动脑筋思考。工人叔叔要把一些油桶搬到汽车上,这么重的油桶可不容易搬,你有什么好办法?
其实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斜面。〈板书课题:斜面〉
2.你们小组能像工人叔叔那样,利用桌子上的木块和木板快速的搭出一个斜面吗?生小组内搭斜面。
3.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斜面。
教师介绍斜面:抬起的木板的长叫做坡长,抬起木板的一端与地面的垂直高度叫坡高,抬起的木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叫坡度。(教师板书)
工人叔叔搭个斜面就很轻松的把油桶装到车上去了,想一想斜面有什么作用?
生:(省力)
师:科学单凭感觉和猜测还不行,还要……(对)需要做实验来证明。
4.动手之前先动脑。实验前要先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小组里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来研究斜面能够省力?
二、初步探究,斜面能省力(约8分钟)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做法,其他小组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教师引导
(有了比较才能知道谁省力。)
实验时,为了保证收集的数据更准确,老师给你一点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指学生读一读。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4.〈交流实验结果〉
师:我们请第一个做出实验的小组来交流一下他们研究的结果。
教师根据小组回答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看来斜面的确有省力的作用!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约15分钟)
1.(汇集各组的探究数据)师:这是刚才几个小组的实验时搜集到的数据。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从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师引导〉:垂直提力相同,为什么每个小组沿着斜面匀速前进,所用的拉力不同呢?师:斜面上的力不同,说明斜面省力的情况不一样,斜面的哪个因素可能影响拉力的大小?
可能是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想法?生说斜坡,坡高
刚才这位同学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测,我们要怎样做?对了,让实验来说话。
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请每个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方面来探究。小组商量先选择,小组长来领实验材料。
动手之前要….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方案〉〈集体交流方案〉
3.师:方案定好了,来交流一下,你们想研究哪方面的?打算怎样做?其余小组可要认真听,看看还有那些补充和建议。
学生汇报,师 :哪个小组和他们研究的一样,还有什么建议。(注意引导学生表述是哪些不变,那些条件改变)为了实验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老师还有几个小建议。出示 :实验要求。指生读一读。
明确方案了。那么,我们就动手验证吧!
4.〈小组实验〉教师及时深入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探究活动
5.〈交流结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这是 组的,他们研究的是斜面长度不变,改变斜面的高度,结果是高度越低越省力,另一个小组的结论是一样的。再来看看研究斜面长度对省力大小的影响,结论是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根据学生探究情况斜面与地面的夹角越小,越省力。
归纳板书:(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约10分钟左右)
因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你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斜面?生说一说。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图片,展示图片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运用斜面的过程中会创造性的把斜面变形或隐藏起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楼梯 盘山公路…..)
螺丝钉是不是变形的斜面呢?老师这里有两个螺丝钉的模型,我们来观察一下螺丝钉的斜面是怎样变形的?
老师把它打开看一看。(有斜面)那课后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自己做一个螺丝钉的模型,不过,我们要来个比赛,看谁做的螺丝钉最省力。有信心挑战吗?
(4)这节课老师收获很多,你们有什么收获?
科学探究无止境让我们带着收获在课下继续去研究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板书设计:斜面
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