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在“全国首届初中新课改经验交流会”上的演讲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教授
从1994年10月《中国教育报》转载《江苏教育报》的《洋思之路》算起,洋思中学在中国教育界已经响亮了14年,14年来,全国各省市的60多万人次到洋思中学参观学习。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边疆,在中小学不知道洋思中学的不多。多年来有很多学校六去洋思、八去洋思,甚至派人长期住校,非学到真经不可。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洋思中学的发展,2001年9月5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每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洋思中学的经验对我们的启发》,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香港商报》2002年3月分五期连载,在东南亚地区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2002年我在《山东教育科研》第3期发表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中学大面积转化“后进生”的启示》
2004年2月27日我在《天津教育报》发表了《最好的教法是不教——有感于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6年我在《天津教育》杂志第4期发表了《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评介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2007年3月9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整版文章:《他们对新课程贡献了什么——点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的课程改革经验》,被称为是国内第一个把三所名校集中进行评论的人。
可以说,几年来我给洋思中学写的文章不多,但在全国讲的多,对于宣传洋思经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大地上响亮了14年依然长盛不衰,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习什么? 有人说:洋思中学是农村学校的代表,是面临倒闭绝地而后生的薄弱学校,不值得城市学校学习。但现在的洋思中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他们搬进了县城,在市政府对过的黄金地段征地20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天文台等。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已有近3亿元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学校还能算是薄弱学校吗?还能算是农村学校吗?但前去参观学习的仍源源不断。我们不能不思考:到洋思中学到底学什么?洋思中学的魅力何在?
一、先学后教——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改革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但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俗的说就是“先学后教”。目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先学后教”已经成为经典型的语言。
1989年洋思中学正式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开始的,而届时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已经进行了12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洋思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要求,让学生自学。各门课都是如此。“后教”不单是老师教,而是先让学生“兵教兵”,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经7年半了,还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变化,与课改前差不多,我们能说学习洋思经验没有意义了吗?有些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就像孩子走路,不训练他们永远不会走路。洋思中学提出这一教学模式时还是一个农村联办初中,如果说洋思中学在早期生源差、师资差,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化,那么条件好的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是更强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愿改革。有人说“课改”首先要“改课”,“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洋思中学的经验远没有过时。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胡锦涛同志说: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必须搞好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不被歧视。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在入学的机会上不被歧视,有教无类,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上学的权利,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歧视,每个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都能得到公平的和一视同仁的对待。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在成功的机会方面不被歧视,人人有成功的机会。洋思中学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在实践教育公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他们在接受学生时才不挑不拣,一些外省市的学困生慕名到洋思中学就读,他们来者不拒,有教无类,这是落实教育起点的公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不歧视学困生,还给学困生特殊的关照。
“学困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别说是对他们歧视、置之不理,就是教师对全班同学平均用力,“学困生”也永无翻身之日。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对他们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教师对他们多投入,才能使他们跨越式发展,赶上班内的好学生。在洋思中学,老师们习惯把“学困生”尽量排在靠前的位置,以便在教学时多照应一点。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课上提问得最多的是“学困生”,板演得最多的是“学困生”,当堂训练时,老师行间巡视的重点是“学困生”,释疑、点拨得最多的是“学困生”。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课后谈心交流得最多的也是“学困生”。每天早晨,文科教师跟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教师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纠正错误,演练习题。正是在教师的特殊关照下,“学困生”有了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班内的合格生或优秀生。
转化学困生不单是教学方法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一份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教育过程的公平,才能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公平。
三、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我们的教育人民就满意了。有人说学校不能迁就家长,家长不懂教育,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学校。这实际是低估了家长的水平,现在的家长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关注教育,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他们有的不惜借钱为孩子择校就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如果我们忽视群众的这种需求,办出来的学校家长就不满意,人民就不满意,就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国家就不和谐。所以洋思中学多年前提出的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也是有超前意识的。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眼睛盯着家长,还要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出发,还要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对家长也有一个引导和沟通的问题。
四、堂堂清、人人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洋思中学去过的人,都对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印象很深: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他们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表现。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洋思中学提出每堂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在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练习题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做完基本题后可以做提高题,一般的学生要当堂完成基本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不留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批改学生做的练习题,教师的卷面批改有两个分数:一个是正确分,一个是工整分,培养学生做题准确迅速而又抄写工整的好习惯。原则上要求教师在下课前把学生的练习题全部批改完,做到“堂堂清”。通过当堂批改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哪些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还没有会,这是“人人清”。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要在课间或自习时间给学生及时补课,做到“日日清”,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洋思中学的课堂很紧张,堂堂就像考试。课堂高度紧张换来了课后的轻松,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
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进行“交往和互动”,搞一些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不扎实,考试时成绩就不好,所以就出现了课后作业越来越多的现象,学生负担就越来越重了。
洋思中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在许多名教师的做法中也有共鸣。如山东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孙金莉,1999年她带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14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全国决赛金牌,她被称为“金牌班”的班主任。2000年,这个班的57名学生,离高考还有几个月,已有27人通过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其中5人获准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人保送新加坡留学。孙金莉老师谈到“减负”问题时深有感慨的说:在实验班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3年的高中课程,还要学部分大学的课程,又要出成绩,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老师怎么办?就要求把每一节课都要变成精品。在每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学生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当一节节的精品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能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主动获得知识,就会极大地发掘自身潜力,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乐此不疲,这怎么会产生“负担”的感觉!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有道理的——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要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课堂教学的效率才高,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轻。
五、认真做好每件事——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许多学校学洋思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缺乏洋思中学扎实的工作作风。洋思中学实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每件事都要落到实处,上午的作业下午第一节课前就要完成。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没有一个烟头,没有一片废纸。有人说,即使常规的工作我们都落到了实处,学校也能发展。
刚才秦校长谈到:在洋思中学,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具体做到“十同”:与学生同起身,与学生同进班,与学生同出操,与学生同就餐,与学生同吃一样的饭,与学生同就寝,与学生同住一样的宿舍,与学生同样遵守课堂规则、办公纪律,与学生同劳动,与学生同活动。一句话,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在,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走进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成为一种“无痕”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愿意走近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六、全年全天全方位开放学校——一所不怕看的学校
我们许多学校每年都有开放日、开放周活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对外开放一天,或者一周。而洋思中学在多年前就全天开放、全年开放、全方位开放。学校的角角落落都开放,校长的办公室、教师的办公室、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室,班班都是公开课,天天都是公开课。这需要胆量。不是说洋思中学的每一节课都比别人上的好,每件事都比别人做的好。当初他们在农村办学时条件还比较差,他们不怕亮丑,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洋思,不是表演、不是作秀,你可以从早到晚参与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把学校置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老师们天天都是公开课,时时都在接受督导检查,人人都精心准备每节课,受益的是学生,也是老师,锻炼了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做好每件事的工作作风。
七、洋思的经验可以复制,能够复制的经验才是科学的
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2006年65岁退休了,被聘请到河南省沁阳市一所民办学校——永威学校担任校长。人们有两个担心: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是否还会火爆?洋思中学的校长到另外一所学校是否还能复制洋思的经验。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
第一,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依然火爆,一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不会随着学校领导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何况秦培元校长也是洋思经验的缔造者。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又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和经验,使洋思中学更强大。特别是他们搬进了县城,把原来的农村学校办成了城市学校,把原来的薄弱学校办成了现代化示范学校,这些都是对洋思人提出的新课题。秦培元校长就是在这一变化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使洋思中学在办成现代化的示范学校方面走出了新路。
第二,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实验就是在证明洋思中学的经验能否在别的学校成活,能否在民办学校成活。经过两年的时间,永威学校就变成了当地的名校,教学成绩大幅度上升,学校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成为河南省的示范高中,幼儿园成为河南省的示范幼儿园,初中、小学都成为当地的优质学校。这说明洋思中学的经验不仅适应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初中学校,也适应于城市学校、现代化的学校、高中学校、小学。
第二篇: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可以说,几年来我给洋思中学写的文章不多,但在全国讲的多,对于宣传洋思经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大地上响亮了14年依然长盛不衰,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习什么?
有人说:洋思中学是农村学校的代表,是面临倒闭绝地而后生的薄弱学校,不值得城市学校学习。但现在的洋思中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他们搬进了县城,在市政府对过的黄金地段征地20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天文台等。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已有近3亿元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学校还能算是薄弱学校吗?还能算是农村学校吗?但前去参观学习的仍源源不断。我们不能不思考:到洋思中学到底学什么?洋思中学的魅力何在?
一、先学后教——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改革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但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俗的说就是“先学后教”。目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先学后教”已经成为经典型的语言。
1989年洋思中学正式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开始的,而届时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已经进行了12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洋思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要求,让学生自学。各门课都是如此。“后教”不单是老师教,而是先让学生“兵教兵”,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经7年半了,还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变化,与课改前差不多,我们能说学习洋思经验没有意义了吗?有些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就像孩子走路,不训练他们永远不会走路。洋思中学提出这一教学模式时还是一个农村联办初中,如果说洋思中学在早期生源差、师资差,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化,那么条件好的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是更强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愿改革。有人说“课改”首先要“改课”,“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洋思中学的经验远没有过时。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胡锦涛同志说: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必须搞好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不被歧视。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在入学的机会上不被歧视,有教无类,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上学的权利,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歧视,每个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都能得到公平的和一视同仁的对待。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在成功的机会方面不被歧视,人人有成功的机会。
洋思中学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在实践教育公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他们在接受学生时才不挑不拣,一些外省市的学困生慕名到洋思中学就读,他们来者不拒,有教无类,这是落实教育起点的公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不歧视学困生,还给学困生特殊的关照。
“学困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别说是对他们歧视、置之不理,就是教师对全班同学平均用力,“学困生”也永无翻身之日。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对他们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教师对他们多投入,才能使他们跨越式发展,赶上班内的好学生。在洋思中学,老师们习惯把“学困生”尽量排在靠前的位置,以便在教学时多照应一点。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课上提问得最多的是“学困生”,板演得最多的是“学困生”,当堂训练时,老师行间巡视的重点是“学困生”,释疑、点拨得最多的是“学困生”。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课后谈心交流得最多的也是“学困生”。每天早晨,文科教师跟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教师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纠正错误,演练习题。正是在教师的特殊关照下,“学困生”有了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班内的合格生或优秀生。
转化学困生不单是教学方法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一份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教育过程的公平,才能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公平。
三、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我们的教育人民就满意了。有人说学校不能迁就家长,家长不懂教育,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学校。这实际是低估了家长的水平,现在的家长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关注教育,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他们有的不惜借钱为孩子择校就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如果我们忽视群众的这种需求,办出来的学校家长就不满意,人民就不满意,就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国家就不和谐。所以洋思中学多年前提出的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也是有超前意识的。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眼睛盯着家长,还要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出发,还要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对家长也有一个引导和沟通的问题。
四、堂堂清、人人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洋思中学去过的人,都对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印象很深: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他们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表现。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洋思中学提出每堂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练习题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做完基本题后可以做提高题,一般的学生要当堂完成基本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不留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批改学生做的练习题,教师的卷面批改有两个分数:一个是正确分,一个是工整分,培养学生做题准确迅速而又抄写工整的好习惯。原则上要求教师在下课前把学生的练习题全部批改完,做到“堂堂清”。通过当堂批改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哪些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还没有会,这是“人人清”。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要在课间或自习时间给学生及时补课,做到“日日清”,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洋思中学的课堂很紧张,堂堂就像考试。课堂高度紧张换来了课后的轻松,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
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进行“交往和互动”,搞一些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不扎实,考试时成绩就不好,所以就出现了课后作业越来越多的现象,学生负担就越来越重了。
洋思中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在许多名教师的做法中也有共鸣。如山东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孙金莉,1999年她带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14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全国决赛金牌,她被称为“金牌班”的班主任。2000年,这个班的57名学生,离高考还有几个月,已有27人通过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其中5人获准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人保送新加坡留学。孙金莉老师谈到“减负”问题时深有感慨的说:在实验班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3年的高中课程,还要学部分大学的课程,又要出成绩,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老师怎么办?就要求把每一节课都要变成精品。在每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学生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当一节节的精品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能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主动获得知识,就会极大地发掘自身潜力,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乐此不疲,这怎么会产生“负担”的感觉!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有道理的——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要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课堂教学的效率才高,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轻。
五、认真做好每件事——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许多学校学洋思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缺乏洋思中学扎实的工作作风。洋思中学实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每件事都要落到实处,上午的作业下午第一节课前就要完成。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没有一个烟头,没有一片废纸。有人说,即使常规的工作我们都落到了实处,学校也能发展。
刚才秦校长谈到:在洋思中学,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具体做到“十同”:与学生同起身,与学生同进班,与学生同出操,与学生同就餐,与学生同吃一样的饭,与学生同就寝,与学生同住一样的宿舍,与学生同样遵守课堂规则、办公纪律,与学生同劳动,与学生同活动。一句话,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在,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走进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成为一种“无痕”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愿意走近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六、全年全天全方位开放学校——一所不怕看的学校
我们许多学校每年都有开放日、开放周活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对外开放一天,或者一周。而洋思中学在多年前就全天开放、全年开放、全方位开放。学校的角角落落都开放,校长的办公室、教师的办公室、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室,班班都是公开课,天天都是公开课。这需要胆量。不是说洋思中学的每一节课都比别人上的好,每件事都比别人做的好。当初他们在农村办学时条件还比较差,他们不怕亮丑,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洋思,不是表演、不是作秀,你可以从早到晚参与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把学校置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老师们天天都是公开课,时时都在接受督导检查,人人都精心准备每节课,受益的是学生,也是老师,锻炼了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做好每件事的工作作风。
七、洋思的经验可以复制,能够复制的经验才是科学的
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2006年65岁退休了,被聘请到河南省沁阳市一所民办学校——永威学校担任校长。人们有两个担心: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是否还会火爆?洋思中学的校长到另外一所学校是否还能复制洋思的经验。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
第一,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依然火爆,一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不会随着学校领导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何况秦培元校长也是洋思经验的缔造者。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又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和经验,使洋思中学更强大。特别是他们搬进了县城,把原来的农村学校办成了城市学校,把原来的薄弱学校办成了现代化示范学校,这些都是对洋思人提出的新课题。秦培元校长就是在这一变化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使洋思中学在办成现代化的示范学校方面走出了新路。
第二,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实验就是在证明洋思中学的经验能否在别的学校成活,能否在民办学校成活。经过两年的时间,永威学校就变成了当地的名校,教学成绩大幅度上升,学校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成为河南省的示范高中,幼儿园成为河南省的示范幼儿园,初中、小学都成为当地的优质学校。这说明洋思中学的经验不仅适应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初中学校,也适应于城市学校、现代化的学校、高中学校、小学。
第三篇:沧山中学学洋思总结材料
。沧山中学学“洋思”总结材料
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沧山中学掀起了学“洋思”的新高潮。现将本期学“洋思”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学“洋思”创造了有利条件。期初,学校领导做出明确指示,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全面落实学“洋思”的活动,这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区教育局的要求。学“洋思”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有效课堂变为高校课堂。
二、多样形式激发了教师学“洋思”的积极性,为学“洋思”奠定了良好基础。
(1)听推门课。学校校长曹正大在第一次全体教师例会就明确表示:本学期听课不提前打招呼,想听那个教师的课,我就直接去该班听课,如果不是按“洋思”的模式上课,我扭头就走,该教师还必须做出深刻检讨。本期来这样的推门课,以曹正大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就听了20节之多,课后,还和上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指出期优点和不足,以便下次改正。在这种氛围下,全体教师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学“洋思”势在必行。老师们利用课余,双休日上网查学“洋思”资料、观看“洋思”教学视频,写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蔚然成风。由此沧山中学学“洋思”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2)定期组织观看“洋思”教学视频。
学校教导处利用每周星期二7;00—8:00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洋思”教学视频,并组织教师开展交流讨论、写出心得体会。让教师进一步认识熟悉理解“洋思”教学模式。“洋思”的基本经验是:第一,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第二,创立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坚持从从严校 科学管理的优良作风。这一活动让教师感到洋思并不神奇,离我们也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学 “洋思”的积极性和士气,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洋思”教学,落实“洋思”教学,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
(3)组织部分优秀教师上示范课。
为进一步让教师感受“洋思”,认识“洋思”教学模式、教导处组织部分优秀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在2011年4月11日——14日,学校教导处举行学“洋思”示范课活动周活动,授课教师为:赵晓芳老师(英语)、戴敏老师(语文)、娄越丽老师(化学)、刘芳老师(语文)、王国军老师(数学)。每一堂课后当晚组织全体教师在学校会议室评课,要求听课教师必须发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并邀请学校领导参加,给予点评,并提出具体要求。每一堂课不仅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也有学校领导参与听课、评课。这一活动让个别观望的教师也不得不参与到学“洋思”活动中来,也让沧山中学学“洋思”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4)学校利用开例会时间进行洋思理论学习。
沧山中学每两周一次例会,在会议前30分钟进行学洋思业务理
论学习,由学校领导进行专题讲座。这一活动让洋思之花绽放在每一个教师心中。
三、学洋思所取得的成绩。
一期来,沧山中学学洋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学洋思活动中优秀代表是语文组的刘芳老师、戴敏老师、张雅欣老师,数学组的王国军老师,英语组的赵晓芳老师,理化生组的娄越丽老师、曹书立老师,她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落实洋思教学,教学成绩突出。今年中考工作取得新的突破::19人达一中录取分数线,正式录取17人。教育交论文有张孝敏老师、廖景权老师、娄越丽老师、何永荣老师、胡新成老师分别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学校其他工作均获得上级肯定。
四、学洋思所带来的思考。
(1)我们学习洋思,不仅仅是洋思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洋思人的敬业精神。没有一支高素质、不断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洋思是学不成的。
(2)学洋思的核心是洋思人的办学理念,洋思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一切不可能皆有可能”。
(3)学洋思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切不可照搬。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好,能使学生的习惯变的好转的方法都可以强化,能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关键。
2011.7.
第四篇:某某中学学洋思课堂大赛信息报送
某某中学:学“洋思”讲课比赛
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2月26日,该校举行了学“洋思”课堂教学大赛,教师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收效很大。
参加比赛的有政治、生物、英语等学科,老师都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当堂训练。课堂上,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为组织者、指挥者少讲精讲、适当点拨。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这次比赛充分展示了该校教师学“洋思”、用“洋思”、创“洋思”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必将扎根该校,使该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学洋思(范文)
学习洋思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潘亚娜
我通过认真阅读“洋思”教学经验的资料以后,深有感慨: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初中,建校短短20年,却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典型,这是由于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的教学方法给我感慨特别深。现在谈谈我的体会。
“先学后教”是洋思中学的取胜宝贝。“先学”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课堂开始时显示出该课堂的教学目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出自学的内容、时间以及如何检测等。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说,学生只是机械,只是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住,记忆力好和勤奋的同学成绩就好,记忆力差的加上又懒的同学成绩就差,洋思中学的这种“先学后教”他就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校,把东西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那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所以学生记起来就轻易了,这样写作学生也能时常感受到成功的滋味,就会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就能收获的意想不到的果实。
“当堂训练”,学生学习了通过做题、思考题、选做题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应用所学的只是解决问题,加深理解课堂的重难点,他们为了落实巩固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他们还严格实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即所谓的“三清”运动。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他们的这种做法太好了。我们的学生厌学、辍学就是由于基础差,很多东西都不会,时间久了就没心思学习了。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并且通过练习,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会强很多,做各种题型就轻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很需要课程改革了,不要总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得轻松,满怀信息追求成功。通过学习洋思的经验材料,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后,我要学习洋思人的坚持发展,永不满足的信念。洋思中学之所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学习楷模,是由于洋思人对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自觉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追求、提高和发展,永不自满。其次,我还要学习洋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洋思人为了振兴教育,他们竟然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基础,创造出一流的教学业绩,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全体洋思人不断探索、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现在学习洋思,我一定要像洋思教师那样,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孜孜追求,诲人不倦,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洋思人坚信,也是我的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新生来校开始,以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针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静下心来学习,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确实如此,世界上的路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认真研读“洋思经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其中学会认知占有首要地位,我认为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课就是好课。以上是我学习“洋思”经验的一点体会,同为农村学校,有着同样条件,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我们也有着“洋思”的精神, 我们同样也会取得卓越的成绩。而且我还相信:学习“洋思”经验是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