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建构——樊慧玲范文
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建构
三门峡市第四小学 马平
论文关键词:课堂 生态化 生态系统 建构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立体建构,教师、学生和环境三部分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在遵循开放性、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多元共存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路径,去建构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理论。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具有生命及其多样性,都有其完整无缺的自然整体,是一个稳定、有序和完整的生命共同体,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不断发生某种联系。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就是要求人类从精神上或思想上发生一定的革命性改变,要求人类转换生存价值体系和生态价值体系,思考生存环境的生态平衡问题。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生态化课堂教学,指的是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等要素看做一个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育课堂生态化理论建构的原则
随着生态化社会的来临,教育将最终实现向自然回归的整体规定性。课堂是一种学习场域,是在社会文化的情境制约下,众多的学生与教师在展开各自活动的同时,进行着借助交互作用而产生影响的活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学生和环境三部分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他们每个部分后各隐藏了一个复杂的源于自身的组织。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课堂教学拥有活力。
(一)开放性原则。生态课堂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有物质、能量、信息的进出和交换,以达到自身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同时,生态课堂作为一个交互作用的关联系统,其内部生态因子之间、生态因子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在发生着多元的、互动的联系,使其
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互作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对教学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他们共同承担着信息的传递、分解和加工,将生产、消费和分解融为一体。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中,生态主体通过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知识吸收,并将积极构建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其他生态个体,促进课堂生命体的共同发展,同时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因此,某种程度上,我们说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开放,实质上也就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大胆地思考,从而充分挖掘自己潜能,全面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提倡开放,目的是为了生成,为了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对生命有所感悟。
(二)整体性原则。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因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的一个整体。作为课堂教学整体的一部分,教师的知识状况、技能、态度、情感、行为对系统整体性起作用,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当然,小学美术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各不相同的生活背景、情感体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而且,在整个课堂生态中的功能、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生态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及个人的独特价值,突出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以及对不同的具有合理性观念的宽容,相信每一个具体的个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个体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在环境中,并在与环境一日不可中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与发展。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要重视课堂中各因素之间的和谐,也即是整体的和谐。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师与生和谐、教与学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等等。整体和谐的生态课堂,会使师生间相互认可,心理相容,谐振共鸣,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
(三)动态平衡的原则。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它处于纵向的各个系统中,也与横向的系统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平衡与不平衡能够在这些大小系统里流动与转移。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育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生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课堂中有各组成要素,也有各自的运演规律,但它们之间绝非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进行自发转移和人为的推动,促进课堂系统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态课堂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为他们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并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生态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协调发展,使课堂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由不平衡到平衡、由新的平衡到新的不平衡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不断获得提升,实现课堂整体与动态的统一发展。
(四)多元共存的原则。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同进化的关系即为协同进化。因此,人在对自然的探索、改造过程中,要始终以一种宽阔的视野、胸怀和眼光对待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多样性的丰富个体。多样性是课堂生态系统内在丰富联系性的外在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并保护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存在。生态课堂应遵循个体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原则,促进学生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体现教育本质的回归,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促成课堂教学的各元素之间和谐运作,使师生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中共同发展,实现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
二、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
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活动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实现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是教师、学校和社会都必须关心的问题。只有发挥全员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
能真正实现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的教育目标。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再现性思维而言的,它不是单纯依赖原有知识记忆,不照搬现成的规律和程序,而是重新组织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灵活运用规律和原理,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新程序和新方案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其成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时代迈入21世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它要求教学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允许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在美术作品欣赏课中,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独立的理解和感受,要保护学生独特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美术作品艺术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多样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新形势下的课堂生态化教学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自主课堂,相信学生学习的天性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要为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和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独立探究学习内容和方法。任何一门学科,并不只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还肩负着教育的重任,都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它同样要求教学着重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方法从灌输过程走向人的主动发展过程。当代青少年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而多变的时代,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事物,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然而,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编剧、导演,更是唯
一的演员,学生是观众,是木偶。这种教学方法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扭曲了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目的是使广大学生努力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会实现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它要求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拓展视野,把课堂放在开放的、互动的、实践的基础上,要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给学生创造一种受关注、能展现自我价值的的氛围。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创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创新时代。
(四)提倡动态教学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丰富多样性、生物的演化适应能力、种群之间及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系统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学生发展指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全面人格、全面个性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美术生态化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随机性的特征。也就是,它所表现出的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教与学有着交往、互动的本质要求,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动态生成课堂资源,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它要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要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要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和学生、教师的生命发展。总之,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性目标是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最终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第二篇:低年级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对小学游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实验,探索了很多趣味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激趣——授课——作画。利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时间进行美术游戏,从启发教学入手,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激情就发挥出来了。教师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激情,讲授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作业,学生们就能把这种激情付诸于图画。
一、趣味美术游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与学生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并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要经常变换游戏方法,并且游戏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激活小学美术课堂。
3、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家托尔勒强调未来人才要具备合作意识:“他们敢于负责,懂得自己的工作与别人配合,能承担更多任务,能迅速适应情况的变化,以及敏感地与周围的人协调一致。”人际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学业进步、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讲授新课做一个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果.另外,游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重要环节,也不能与其他环节脱离.
二、趣味美术游戏教学的方法介绍。
1、线的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游戏方法:教师画出一种类型的线,让学生回答出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实物.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学生回答联想到“门、箱子、铁棍、直尺、地板砖等等”.2 形的联想
游戏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用常见的几何形让学生想象形体近似的物体,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说出联想到的物体(不能重复)。学生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3、形的添加、组合:
游戏目的:通过对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组合),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让学生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学生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去变化、去创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种新形象。
4、物的联想: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快速联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游戏方法:教师先说出一个物体,学生跟随说出另一个相关连的物体,最后,用这些物体、形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触觉想象:
游戏目的:学生运用触觉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东西通过想象画出来。
游戏方法:教师准备好一些道具(活物也可以),放在竹篮、纸盒里,或用布包住,让学生去触摸、感觉、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东西画(说)出来。
6、画笔接力: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作画的观念和整体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在作画中途停下,让第二组学生接着上一组同学的画继续画下去。画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衔接、如何继续,如何服从整体又能表现自己。
7、故事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讲述一个故事,通过改变一下故事情节或留下一个结尾不说,让学生各自思考,各抒己见,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情节或结局画出来。
8、角色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游戏方法:角色游戏是学生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这样的游戏方式在低年级美术课学习中是最常用到的,也是最为方便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游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种不同的游戏又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总结出更多、更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使美术课堂更有活力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浅谈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
作者:赵洪志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严重缺失的具体体现
自从99年国家开始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中小学都开始实行“减负”政策,并且学校对中小学的音、体、美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完善,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音、体、美”等课程的不重视。他们认为学好语、数、外等考试需要用到的课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甚至认为开设“音体美”课程其实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素质教育实质上有名无实。
(二)国内对这一现象理论研究的现状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时期,针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现象,教师及教育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得出一定的认识:对美术教育并非只是表面的不重视,这种不重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一种认识,不仅是学校,包括家长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美术课不重要,只有考试能够考到的语数外等主科才是重要的,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提倡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学校以及家长等人的观念,让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国外对这一现象理论研究的现状
针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现象,国外教育人士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完全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所以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崇尚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不一味的强调分数,所以他们的美术课堂上的教学趣味性很高。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美术课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符合青少年发展的要求,所以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今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趣味性下降的现象。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缺失并不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趣味性缺失了,学生课上的学习气氛就会下降;学生学习的气氛下降了,教师课上教学及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最终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提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空头支票”。所以解决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这一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上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及解决对策通过研究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针对家庭方面的教育问题,应该在家庭里形成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一观念,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物质、精神等的支持,让他们感觉到命运掌握自己的手里,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针对造成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原因之一的学校因素,应给予措施及时改变。国家应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并深入的做好每一个细节。学校应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而不是分数高而能力低的片面性人才。美术教育不仅单纯传授技能,还包括欣赏等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上应该增加教育设施及教师力量的投入,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施在提高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基础上达到更好传授美术技能和培养全方位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的自身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现在的美术教师上课大部分是绘画技能的传授,要求学生能够把所要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做到准确无误,所涂画的颜色要完全符合描绘对象的本身色彩,不同画出与所描绘事物不一样的形象,这种课业形式往往忽视了教会学生怎样去正确观察对象的方法,最终导致了学生死板、单一的绘画方法,并且中断了学生应该“举一反三”的绘画创新思维。
1.不被重视
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是学校教师中人数较少的群体,在学校教学中大多是被弱视的。由于应试教育传统教学对小学科的认识偏见,小学科教师的工作成绩没有被认真的关心以及进行评价,并且像美术这样的小学科一快到大型考试(其中、期末、升学等)就会很早的被考试科目所取代,不仅如此,有的学校在临近考试期间甚至会让美术能小学科的教师为主科教师批改作业,这样主科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课上给学生做进一步的辅导,从而极大的减低了小学科教师对待课堂的积极性。
2.身体疲惫
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师,每周教学课节大约在18节,除了正常的教学外,有时还有课外辅导(学生绘画比赛、二课等)和学校的其他事务(美化教室、布置活动场地等),这样的种种现象都会造成教师身心疲惫,感觉自己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美术老师,甚至有时会感觉到自己像一个打杂的一样,什么都得干,这样最终会导致教师产生厌倦工作的不良情绪。
3.教育教研活动压力
以学习成绩为目的是现在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现实,而学校又迫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和活动,所以中小学不得不开设美术课这样的小科目。能够很容易的看出对于美术教学,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认真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新思维而是应该如何应对好上级的的各种美术教学检查和各种活动。这就造成了教师放松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工作,反而积极加强对上级教育教研活动的参与。导致评价美术教师的工作成绩的标准只有活动搞上去了。
4.课堂教学问题处理能力低
由于美术教师的课节数较多,所以美术教师下课后又要马上准备到另一个班去上课,所以美术教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兼顾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最终会导致美术课效果的不完善。所有的班主任只会注重主科,只注重班级的升学率,所以学生经常会在美术等学科的课程上出现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等的现象。
5.教学模式一概而就
美术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改进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信息技术、音乐、游戏、人文情境等,在本质上提高学生美术课堂上的趣味性。美术教师可以从变纯技能型为审美型、变模仿为创造型、变刻板为趣味性、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作业评价由终结式变深化式等几个转变来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并为趣味性的提高做好铺垫。
(四)学生的自身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1.学生不同的兴趣选择
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是很广泛的,每一期都有新课程要求的四个领域的不同教学内容,面向的是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不一,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课程学生喜欢,有的课程则不喜欢。从而也导致了美术课堂纪律上总是有一些学生表现好有一些学生表现坏,使得教师不好维持。
2.学生的惰性原因
美术课与其他语、数等课程比,上课所要准备的学习工具材料繁而多。学生本来书包够大够沉,再加上这些物品,稍微有惰性或对这种课型没兴趣的学生就会不带学习工具和材料,使课堂教学时,教师无法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样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经常相互借学习用品,造成相互说话,走动影响他人作业,有的是无所事事,教师难于管理,最终也导致课堂纪律差,学生趣味性降低。
3.学生的观念落后
社会、家庭和学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社会要文凭、家庭要排名、学校要升学率,都导致了学生认为只要把语数外学好就行了,其他不用考试的课程马马乎乎就行了。由于这种学习观念的一直存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纪律好坏。由于观念问题,学生经常作业不做或不交,即便是做了也是马马乎乎应付了事,并且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也不集中。
4.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在观念上形成了语数外的主课观念,使得美术这样的副课显得一点都不重要了。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主课,经常会发现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作业的现象,或者是美术练习快速的应付完事,然后马上去做语数外这样的主课作业。时间久了,学生慢慢的都朝这个方向靠拢来了,单靠美术教师一人节节课的激发兴趣,引导学习就显得太苍白了。
(五)社会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教为学生提供课外的补习,不仅可以补充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成绩,孩可以在很多反面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多一项技能就会多一条出路,所以家教种类已经由简单的语数外发展到包括美术、音乐、跆拳道等门类众多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及其迅速!
四、结
语
总之,如今的教育重在素质,但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不容易,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需要不断的研究及发展,增强学生自身对美术的好感,激发他们的美术求知欲望,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里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这样美术教育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一.趣味化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趣味化美术教学是教育者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趣味化美术教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儿童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对小学游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实验,探索了很多趣味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激趣——授课——作画。利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时间进行美术游戏,从启发教学入手,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激情就发挥出来了。教师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激情,讲授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作业,学生们就能把这种激情付诸于图画。
二、趣味美术游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与学生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并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要经常变换游戏方法,并且游戏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激活小学美术课堂。
3、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家托尔勒强调未来人才要具备合作意识:“他们敢于负责,懂得自己的工作与别人配合,能承担更多任务,能迅速适应情况的变化,以及敏感地与周围的人协调一致。”人际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学业进步、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讲授新课做一个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果.另外,游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重要环节,也不能与其他环节脱离.
三趣味美术游戏教学的方法介绍
1、线的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游戏方法:教师画出一种类型的线,让学生回答出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实物.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学生回答联想到“门、箱子、铁棍、直尺、地板砖等等”.2 形的联想
游戏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用常见的几何形让学生想象形体近似的物体,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说出联想到的物体(不能重复)。学生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3、形的添加、组合:
游戏目的:通过对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组合),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让学生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学生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去变化、去创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种新形象。
4、物的联想: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快速联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游戏方法:教师先说出一个物体,学生跟随说出另一个相关连的物体,最后,用这些物体、形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触觉想象:
游戏目的:学生运用触觉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东西通过想象画出来。
游戏方法:教师准备好一些道具(活物也可以),放在竹篮、纸盒里,或用布包住,让学生去触摸、感觉、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东西画(说)出来。
6、画笔接力: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作画的观念和整体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在作画中途停下,让第二组学生接着上一组同学的画继续画下去。画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衔接、如何继续,如何服从整体又能表现自己。
7、故事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讲述一个故事,通过改变一下故事情节或留下一个结尾不说,让学生各自思考,各抒己见,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情节或结局画出来。
8、角色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游戏方法:角色游戏是学生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这样的游戏方式在低年级美术课学习中是最常用到的,也是最为方便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游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种不同的游戏又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总结出更多、更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四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着重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5、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的教学方法,使美术课堂更有活力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趣味化美术教学是教育者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趣味化美术教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儿童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创造个性。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其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发展。
4、通过趣味绘画、手工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于美术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调查:通过本校美术教师的调查和座谈,了解收集整理老师们对于美术教学存在的疑问和困惑。、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构建美术教学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的共同体。
2、解读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抛开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3、趣味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趣味教学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在美术教师中开展趣味化教学讨论,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渗透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在感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兴趣神经。
4、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在使用多种材料的过程中观察和触摸,进行感官体验,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5、用开放的教学,唤醒有生命的课堂。教室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在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基础上,适当地将教材内容延伸拓展,增添、穿插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对象:一至六年级
2、实验方法:
结合使用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法、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实验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对比时客观地选取条件相当的对象,具体为: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回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并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五、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2011.4)制定实验方案,与美术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及技术交流。明确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状况来设计教学,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生命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愉悦与升华。
初期实验阶段:(2011、5-2011、12)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边设计、边实施、边检测、边修订实验方案,既收集与课题直接有关的资料,如: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课堂实例、录像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实践深化阶段(2012、1-2012、4)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体验学习的效果,既是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口号。
总结评价阶段:(2012.5)这一阶段通过对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课堂实例、录像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并着手探讨以下问题:
1.在趣味性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游戏”更好的发挥“导”的作用,并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做到自我控制与管理。
2、如何将学生“玩中学”的过程组织更加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
3.如何更好的体现教师换位问题,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结合得更为协调。4.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合作交流,既发挥个人的优势,又培养了集体的创造精神。
结题总结阶段(2012、6)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和论文,进行实验组织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五、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
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交流材料)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交流材料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探求。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它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乐学好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实践,在愉快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积极性 [正文]
趣味性教学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去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美术教育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技能强化训练,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这就要求广大美术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先决条件,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巧妙的导入,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期待感,不仅增加课间的轻松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实现趣味性教学的重要前提。要创设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首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内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置的作业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激情的。在美术课上,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即让学生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强调“从做中学”,美术教学中,课本仅是参考,它不应该成为一个标准,束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自由在美术世界里汲取养分,开发其最大潜能。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美术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在于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新颖的东西最能激起他们的这种状态,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美术课的趣味性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教学以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等要求刷新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传统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来说,实施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构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要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美术教科书,突破教科书自身的局限性,发掘趣味性内容,以充分体现美术教育特有的活力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