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行中的青春 行走中的信仰
“旅行中的青春
行走中的信仰”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与信仰对话”之优秀校友报告会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
王泓人是我院理学部06级应用心理专业的学生,她在毕业后,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听从内心的想法,在3年多时间内,走遍40多个国家。从普通的背包族成长为写下“110万旅行文字,分享86个令人着迷的故事,拍下1800张最不可思议的图片,连续3年被亿万粉丝评为最美的背包客,被200多家主流媒体公认为文笔最好的旅行者。”通过分享她的成长与成功,激励我院学生确定目标,树立理想,学习她的坚定信仰与坚强,增添校园文化活力。
二、活动主题
旅行中的青春 行走中的信仰
三、活动地点 主报告厅
四、活动时间
2015年3月21日下午14:00
五、活动对象 杏林学院学生代表
六、活动安排
1、氛围营造阶段。(1)传统宣传。3月17日——3月19日,完成活动的海报制作。在综合楼、7号楼、主教学楼、男女生公寓前张贴活动海报。(2)新媒体宣传。从3月17日中午12:00——3月21日中午12:00,开通pu平台报名参与通道,各学部组织学生报名参与,各学部不少于40人。
2、现场布置阶段。(1)3月21日上午完成对主报告厅背景喷绘、欢迎横幅的布置;完成主教学楼门前的欢迎词展板摆放;主讲人桌椅摆放。(2)检查主报告厅内音响、话筒设备,自备电脑。(3)主报告厅的座位安排(4)观众入座,安排好负责同学,对参与者的识别与指导。
3、现场活动流程。(1)确定主持人。主持人介绍活动主讲人及经历。(2)主讲人现场讲述与分享。(3)现场互动。
4、宣传报道阶段。安排拍照学生,活动结束,在校新闻、杏林学院新闻和杏林学院团委微信、微博以及团学苏刊等媒介上报道。
七、经费预算
1、横幅1条 100 内容:热烈欢迎我院王泓人校友返校交流!
2、展板1块(欢迎词)50
3、海报6张 150
4、喷绘 移动赞助 合计:300元
内容:与信仰对话 之
旅行中的青春 行走中的信仰
杏林学院王泓人校友报告会 主办:杏林学院团委
2015年3月
第二篇:行走中的青春节目单
1.青春之路 信心启程
——开场白
2.青春,人生的起航
—— 青春的励志话语
3.一步一个脚印演唱者:沈惠、陈书娴
4.那些年,他们的青春
—— 观看青春励志视频—— 英文歌曲《What I've been looking for》
5.诗一般的青春朗诵者:龚雅玲—— 朗诵《品味青春》
6.不一样的青春
—— 互动提问环节
7.歌舞青春
—— 游戏环节《猜歌词》
8.小纸条,我们的青春
—— 写感想
9.我的青春,我做主
—— 青春宣誓
10.青春,贵在坚持演唱者:张伟、吴思琪—— 男女合唱《坚持》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2班
第三篇:青春无悔,行走中的电力梦
青春无悔,行走中的电力梦
已经是入夏的天气,却连着下了一周的小雨,下一会儿,停一会儿。我喜欢这样的天气,小小的雨,刚刚好不用打伞,就这样,像雾又像雨,凉凉的,配上阴阴的天气、阵阵的凉风,很舒服,让人清醒。
每个人都不乏梦想。或雄壮,如毛泽东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气;或高洁,如戴望舒对丁香般姑娘的期待;或唯美,如徐志摩“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浪漫。面对这样绚丽多彩的迷人星空,毛泽东选择了上天揽月,下洋捉鳖,手持长缨,勇缚苍龙;戴望舒选择沉默,雨中哀怨,巷中彷徨,目送背影,终是错过;徐志摩选择挥挥衣袖,悄悄地来,轻轻地走,缄默无语,无奈离别。拥有梦想固然重要,但追求梦想的过程却更为可贵。既要壮志凌云;却更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说起我的梦想,印象最深的一个梦想是在高中,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那个时候做梦都在想的事情。后来便一直恍恍惚惚,似乎没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直到参加工作开始,每完成一件工作,都有一种实现梦想的小激动。
如今的和平年代,作为一名青年,我很难再感受到革命年代那些热血青年的危险与激进。但是,作为一名国网青年员工,是以小梦想成就大梦想的时候,是以自己青春的名义服务人民的时候。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家电网人,当我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开始,我的梦想便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我开始为了乡野山村的灯火通明行走乡间的田埂上;我开始为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行色匆匆的出现在烈日下;我开始为了通信网络畅通无阻奋战在高速运转的机房中。当我把我的电力梦转化为现实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虽然每一次都感觉举步维艰,每一步都迈的很费劲,可是这种把梦想照到现实的感觉却让我格外踏实。
因为我们正青春,所以哪怕我们站在山腰上,却依然憧憬着山顶的风光。因为我们正青春,我们就要不畏险阻毅然前行。因为我们正青春,我们就要坚持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如今的时代,即将由90后稚嫩的肩膀托起,当今的青年,我们就是国家不屈的脊梁骨,是国家建设的顶梁柱。
当下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的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们青年电力工人理所应当以服务电力客户为己任,应该为了黑夜里一束束光明而奋斗。不论前路是平川还是险滩,我们都应砥砺前行,不畏艰难。不然你我将来有何资本回忆青春呢?来吧,朋友们,让我们吹响青春的号角,一齐谱写生命的华章!让我们的青春不留下遗憾,让我们的青春增添色彩,过不一样的人生,享受青春的意义。
第四篇:在行走中感悟
在行走中感悟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我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琢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的。对我而言,这些年在教育的道路上,我是在行走中感悟着教育的真谛,感悟着班主任工作的辛劳和充实。教育是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教师的人格培育学生人格的工作,教育要为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服务。班主任就是要引领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做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者。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路途上,我也曾有过犹豫、有过困惑,也经历过坎坷,但都走过来了。回顾这段历程,认真反思,以我个人之感悟,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学生,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拿老经验、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要学会如何真正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中,得到学生的信任,使他们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有什么困难都愿意跟老师说,说出他们心中的困惑和烦恼。班主任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进行真正的、精神上的关怀。这种关怀可以是关心、爱护、理解、尊重、信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和发展。要相互理解就先要学会尊重,老师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尊重学生,就是尊重生命,尊重意味着班主任要接纳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或学习困难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渴望获取新知识的要求,通过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二、班主任必须要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时时刻刻想着学生。通常我们老师脑海当中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观念过强,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不够强。潜意识当中抹之不去的是“我是老师,你得听我的,遵守校纪班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虽然老师的要求都是合乎道理的,但给学生的感受却是一切要求都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很少能够感觉到老师在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所以要把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班主任应该时刻想着“我是为学生服务的”,对学生的合理要求,老师都应当积极地满足他们,脑海当中要彻底消除对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该的想法,要为学生服务。现在的教师不仅仅就限于教书育人,因为社会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着,组成社会的家庭这一因素也在变化着。像现在的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父母迫于生计奔波在外的留守儿童家庭,有些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只能跟年老体弱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农村,有些孩子过早地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与坎坷;在城市,有些孩子可能被爷爷奶奶宠爱娇惯。这些孩子由于身边缺少了父母的指导和叮咛,一些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其实就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原先本该是学生父母要管的事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就要承担起来,所以老师其实很辛劳。如果老师逃避了这种责任,那么学生就难以教育好。加拿大教育学专家Max Van Manen(马克斯.范梅南)在其《教学机智》一书中通过研究提出:专业教育者正在承担“替代学生父母”的责任,他要我们“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关系”。因为“今天的许多儿童生长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太多相互矛盾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世界......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习俗和更具流动性的人际关系的新时代里,维持从前那种家庭凝聚力已变得十分困难。”由此,教师就被时代和现实赋予了“替代父母”的职责,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特别要自觉地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三、放手学生,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承担责任。在管理学生和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时候,班主任绝不要事情无论大小都要面面俱到去处理。一方面现在提倡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开放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律、自强。教师什么都管,就有可能对学生束手束脚,学生就什么也不会做,束缚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做起事来可能畏首畏尾,缺乏胆识;或者是学生都有了依赖思想,啥事情都要班主任亲自指导,这对于学生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比如班级规章制度不能由老师强行制定,也不是宣读现成的《中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而是在老师把握了这些守则、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动大家来讨论,班级制度大家定。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对于大家集思广议制定出来的东西,他们都会自觉地去遵守。如果是老师强行要求他们必须遵守某些条条框框的规矩,他们就觉得老师是在限制他们。我们应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接受,由班级制度的承受者变成班级制
度的主动遵守者。
四、多用故事和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的面很广,从图书、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上,他们知道得很多。尽管有的学生并不善于表现他们的所知所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确确实实了解了很多的东西,因此老师在教育他们时,就不能仅讲大道理了。过去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道理,学生只要遵照去做就行了;而现在的孩子,听不进去大道理,对于我们课本上所学的那些富有启迪意义的寓言和故事他们都已经觉得老掉牙了。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苦口婆心,他们就是不往心里去记,而且还表现得非常腻烦,正所谓一句戏谑语所说的“青春期碰上了更年期”。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大道理少讲一些,富于教育启迪意义的现实生活故事要多讲一些,而且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要么是他们亲眼所见,要么是他们亲耳所闻,他们更愿意相信真实的生活。以学生教育学生,让大家来教育大家,这比老师讲大道理收效要好得多。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电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现在的学生喜欢以图文方式接受信息,通过观看视频短片进行教育,学生大都乐意接受。班主任要广泛地从网络上收集教育素材,建立班主任教育素材文件夹,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收集、分类、整理,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比如,安全类视频我收集了《校园防踩踏》《学生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校园暴力》《溺水及急救知识》《住宿学生安全小常识》等,另外还有理想类、感恩类、爱国主义教育类、各种纪念日等。有时如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生动的图片,收到的教育效果往往是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我曾给学生放过一幅《生活的艰辛》的图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身后背着很大一捆干柴,往前极力地弯着身子,艰难地走在回家的山道上。我让学生展开联想,假如这就是你的奶奶,你做何感想,由此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还一次我播放了一组《等待中的父母》,是高考时守侯在考场外的父母们,那种焦急、期待、不安的神情完完全全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我让孩子们真切地看到,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期待,我们每一个同学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对得起父母对我们付出的爱,才能够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五、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不能说在大学里学过了,再就不翻这些书了。其实学过是一回事,在实际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好比看懂兵书与临阵用兵是不一样。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终败。假如身经百战,且能从中深刻反思,再看兵书,就会有更大收获。所以,应该从实践中反思、学习,回过头来再看书,让书常看常新。况且,每一门学科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不断充电是教师的必然。班主任要想专业化、持续发展,终生学习就是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班主任要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深化专业,充实、丰富自己。
六、要学会解放自己,巧干妙干,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多思考,要学会解放自己,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繁杂的班级事务。无可指责,现在的班主任事情很多,早已不像过去当班主任,学生懂事听话,不是特别费心。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临时通知、精神传达特别多,如有大型活动,有时班主任一周开会就有三四次之多。如果我们不解放自己、不开动脑筋,不巧思妙想去解决问题,光是学校的一系列工作就让你精疲力尽了。因而,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巧干妙干,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切实地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切忌蜻蜓点水,浮而不实。不然,尽管有时侯你做了一定的工作,却可能收效甚微或劳而无
功。
七、班主任工作要讲求系统性,每学年、每学期都要指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坚守教育的信念、坚守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像我们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养成教育,就要坚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去贯彻落实。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每一个主题决不是两三节课班会就能够彻底解决的。因此,必须要把每一个教育目标分解细化,环环相扣,逐步深化。一些时候,学校的临时安排、临时活动往往会打乱班主任的教育计划,对此,班主任就需要适度调整,对遗漏的教育任务要及时补上。
教育是美好的,教育更是神圣的。在行走中感悟,付出一份辛劳,收获一份甘甜。就像优秀班主任窦桂梅老师那样,和孩子们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时时去感受那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第五篇:《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读《行走中的玫瑰》有感
《行走中的玫瑰》这本书是闾丘露薇入行17年来最真诚的人生经验分享,也是她唯一一部个人传记,分享这些年来的人生成长经验。
本书所讨论的话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话题。我看的版本是2012年再版,书中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
谁都有关乎情感、幸福、人生、机会、自信、压力、变化、做人、名利、年轻等的感触与感悟,经过时间的历练,对这些内容的体会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变化,再次思考的体悟显得更为珍贵。
看到作者每个标题后的最新反思,感同身受。因为经历了求学、毕业、就业,人生价值观在不同阶段呈现着不同状态,我们奔走于生活的道路上,时常需要停下来反思一下,也算是对自身成长的一种总结,对自身价值观的修炼。
正如书中所说,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学会反思,学会成长。
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幸福的感悟,因为这是人们谈论最多并希望能够获得的一
种状态。
或许我们总抱怨生活的苦逼,感情不睦、工作不顺、人际不畅…很多人觉得不幸福,是因为觉得眼前的生活和自己的期待相差太远。如果把幸福筑建在未来的话,幸福很可能会变得和自己无缘。因为人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其实很少会有人感到满足,会继续产生新的欲望,设定新的目标。
而如果这个时候,无法让自己停下来享受目标实现的过程,幸福往往会和自己擦肩而过。幸福来自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外人的判断,所以有时候过程显得比结果更令自己满意。因此,走走停停,不断反思,享受过程,就会幸福。
张茜
2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