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走于诗词歌赋中的人们
行走于诗词歌赋中的人们
诗词进入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红楼梦》更是把诗词歌赋与小说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红楼梦》中包含诗、词、曲、歌、赋、诔、对联、灯谜、书信等多种文体,称得上“文备众体”。更重要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与小说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没有伤害小说的主体内容,还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预示命运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甚至摆脱了简单的功能化特性,成为叙事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成就了小说的诗意化氛围。
(一)充满诗意的太虚幻境
诗词在《红楼梦》中的形式与作用并非单一而平面的,不仅仅作为小说人物的作品或作为回前回末串场来表达人物的才情性格或串联故事,诗意语言也可以用来描写环境、人物,烘托气氛,为整部作品增添诗化色彩。小说第五回,写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作者通过诗词韵文把仙境神秘朦胧的氛围和仙子超凡脱俗的姿容生动地表现出来,并且对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有所隐喻。
贾宝玉在秦氏房中朦胧睡去,悠悠荡荡到了一个所在,“朱栏白石,绿树清溪”,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远处走来一位仙姑,翩跹袅娜“„„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宝玉跟随仙姑了走至一处,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厚天高地,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宝玉进入“薄命司”,看到两边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警幻仙子是一个出现在宝玉梦中的虚构环境中的虚构人物,小说以赋的形式,用优美浪漫的笔触反复铺陈渲染她的美貌,给人一种若即若离亦真亦幻的朦胧美感,既切合人物身份又吻合环境氛围。警幻仙子所唱歌词、太虚幻境中的各个地点名称和对联等也都不是虚笔浮词,对小说主人公们风流云散、花飞水逝的命运进行预言,为故事的悲剧走向确定基调。
(二)元妃省亲时的诗歌考试
元妃归省,见到大观园中的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因此诗兴大发,于是要求“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于是,大观园的各位诗翁们都得到了在贵妃面前表现的机会,不过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各人有各人的考量,也各自有不同的表现“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而才华横溢的林黛玉本来“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女孩们的诗作呈给元春,果然是宝钗、黛玉的诗作高人一筹。
黛玉的作品为: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宝钗的作品为:凝晖钟瑞(匾额)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黛玉的心理活动前文已经明言,这里没有透露宝钗作诗的心思,不过从钗黛二人的诗作对比可以看出,黛玉之诗颇有应付的味道,而宝钗的态度明显比黛玉认真得多,所作之诗也更得体大方,既有浓厚的应制颂圣色彩,又没有做作阿谀的表现,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
此时的宝玉则完全忙于繁重的作业,有些力不从心了,“宝玉尚未作完,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香犹卷’一句”。细心的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于是教宝玉把“绿玉”改为“绿蜡”。
黛玉刚才作诗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又看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想代他作两首。于是,她让宝玉先抄录前三首,自己立即作出最后一首。贾妃看完宝玉的诗作后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认为黛玉所作“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这段表面描写宝玉作诗,实际上还是展现了宝钗、黛玉二人的才华和性格。深沉懂事的宝钗非常有才华,但不事张扬,而且她能够细心地留意体会元春的心思,在帮助宝玉的时候又注意避人耳目,这种谨慎留心都是她为人的特点。黛玉则显得单纯稚嫩很多,她只是一心想施展才华,并不太留心如何迎合别人的心意,甚至是高高在上的贵妃,给宝玉帮忙时也是毫不避嫌疑,直接干脆地作弊代作一首,这些也正是黛玉的本色,虽然在为人行事方面不及宝钗圆润,不过元春的褒奖还是证明黛玉确实具有超出一般的才气。
这场诗歌考试并不是虚笔,在不动声色的比较中,钗黛二人尽显自身特点,实际上也就是依据这些点滴印象让元春有了初步品评二人的依据。因此也就有了之后的赏赐,元妃赏给种兄弟姐妹的物件,独独宝钗与宝玉的一样,林黛玉反而与迎春三姐妹相同,其中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就是这场人生中不经意的诗局使钗黛二人的命运悄然发生了变化。
(三)大观园中的诗社
所谓诗社类似于一种诗词文化沙龙,是时代社会风尚的一种体现,小说作者将其移植到大观园中,正好借此将闺阁琐事、女儿情态,以及大观园诸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诗意的表现出来。因此,作者煞费苦心地设计布局,为读者打造了出了一个贾府的文化重地,一个巾帼展示才华的舞台。
大观园诗社的倡导者正是颇有大将风范的探春,为了此事,她给众人下了一封“战书”: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这篇文章新颖别致,潇洒豪气,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果然一呼百应,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响应。宝玉表现最踊跃,他说“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连形同槁木的李纨也自告奋勇“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
既然要起诗社,那么就都是“诗翁”,因此众人还都起了号。各人的名字大多依据居所名称和性格气质而来,李纨当仁不让定为“稻香老农”,探春叫做“蕉下客”,黛玉所住潇湘馆多竹,本人又善哭,所以叫做“潇湘妃子”。宝钗叫做“蘅芜君”至于宝玉没有确定的号,却是号最多的人,比如“绛洞花主”、“富贵闲人”。至于迎春和惜春都不善于作诗,所以只以住处为名叫做“菱洲”、“藕榭”。晚来一步的史湘云则因为自家园子中曾经有枕霞阁旧景,因此号为“枕霞旧友”。
万事齐备,大观园的诗翁们开始了他们瑰丽浪漫的诗意之旅,“海棠社”便是诗社成立后的第一次诗艺较量,以咏白海棠为题,做七言律诗。众人都已誊完,黛玉才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独具才女风韵,众人看了都道这首为上。可是裁判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虽然宝玉不服,也只得罢了。看来黛玉的伤感纤细终究不及宝钗的温柔敦厚更符合正统口味,这次的落败似乎对二人性格命运的走向有所隐喻。更妙的是,湘云从家中赶来后,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众人看了,都惊讶不已,“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了两首,那里有许多话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这里湘云的才力气魄更胜前面众人,不禁让人感叹山外有山,红楼之中才女辈出,而通过这种一唱三叹的渲染手法,也成功地把各人的才气实力展现出来,使读者初步了解到了人物的文学水平和创作风格。(待续)
(四)大观园中的诗论
大观园的诗翁们都有一定的诗歌理论和观念,他们的理论大多通过评诗论诗的言论表现出来,有些看法颇有见地,从中可以看到小说作者本人的一些文学理念和诗歌理论。
诗社第一社,咏白海棠时,迎春说:“都还未赏,先倒做诗?”宝钗反驳说“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人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才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宝钗的这番话反对拘泥于形式,反对古板僵化的创作,抓住了诗歌“寄兴写情”的特点。
宝钗在与湘云商议菊花诗题时,对诗歌的选题立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些极险的韵了?若题目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子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无论作诗作文,选题都是关键的一步,一个新巧的题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宝钗也反对过分追求题目心窍以致局限了诗歌的内容,同时还特别强调立意的重要作用,甚至把立意放到了作诗的第一位。宝钗还强调立意要新,要能够不蹈袭前人自出机杼,“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
立意的重要性林黛玉也多次提到,而且说的更加透彻,比如她给香菱讲解作诗之法是就说“诗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都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大观园中诗人气质最为浓厚的林黛玉还有许多关于诗歌的精彩言论,在后文谈到“香菱学诗”时会比较详细地记叙。
晴雯死后,悲痛的宝玉远师《离骚》为晴雯撰写了一篇千古奇文《芙蓉女儿诔》。作者对宝玉写作诔文时的一段心理描写表明了宝玉也是从立意角度出发,讲求情真意切,不以词害意。“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
(五)黛玉的葬花吟
黛玉因为与宝玉怄气,心中十分凄苦,正好遇到饯花之期,就把残花落瓣收拾起来掩埋在一处,不由得感花伤己,勾起了心中的无限愁思,悲苦之际,随口吟出几句。此时,恰好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诗句,不禁也恸倒在山坡之上。黛玉随口吟出的就是著名的《葬花吟》。
这首《葬花吟》在风格上仿效唐代歌行体,抒情表达淋漓尽致,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是小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预示人物命运的用力之作。
这首诗正是林黛玉敏感多情、孤高纯洁性格的传神写照,诗句并没有简单停留在缠绵悱恻、你侬我怨的闺怨闲愁中,诗中更蕴含了一腔郁塞不平之气,“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表现出黛玉敏感的心灵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长期被压抑生活的清醒认识。“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里展现了黛玉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不甘同流合污,不向现实屈服的孤傲精神和高洁品格。当然,诗中充斥的那种悲观消沉的情绪也非常符合黛玉本人的脆弱性格和悲剧气质。
当然,此诗的重要性更在于以落花薄命的意象预示了黛玉的命运走向和最终结局,始终种种绝望不祥的语句具有谶语的作用,正如清人明义《题红楼梦》所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诗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诗句则明确地预示了黛玉香消玉殒的悲剧命运和凄凉孤苦的临终境况。其实,这种谶语性质的诗作在《红楼梦》中并不鲜见,黛玉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谶语性质,像《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诗都在某种层面上隐喻了她的悲剧命运。
(六)宝钗的柳絮词 正是大观园中的暮春季节,漫天柳花飘舞,史湘云偶发诗兴填的一首《如梦令》,与宝钗、黛玉等人赏玩。史湘云鼓动黛玉“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黛玉被说动,于是简单准备了一下,请来众人,大家以柳絮为题,添词争胜。这一社,有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位才女倡导,又有薛宝琴等新鲜血液加入,作品质量很高,而最终拔得头筹的是善于翻出新意薛宝钗。宝钗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说他好,才不落套。”她的这首《临江仙》写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一扫前面几篇词的败丧之气,在立意上与众不同,而且妙在“翻得好气力”,惹得大家拍案叫绝,佩服不已。这首词不仅使宝钗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也鲜明地体现了她的性格特点。面对轻薄飘零的柳絮,一般人都会产生哀戚之感,可是宝钗却能做出欢愉之词,这是宝钗为人浑厚坚定的体现。宝钗一向高洁自持,不受“蜂围蝶阵”的影响,也不会柔弱地“随逝水”、“委芳尘”,她亦颇有处世的本领,以“解舞”自诩,不管环境的纷扰聚散,始终保有直上青云的自信与强势。
(七)贾环的灯谜
虽然有人认为作者在《红楼梦》中写了众多诗歌也有“传诗之意”,不过总的看来,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自己的诗变成人物的诗,在处理时做到了按头制帽。也就是说,按照人物的性格身份、知识能力和作诗的场合对象来搭配诗歌。每个人的诗都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黛玉的作品灵动感伤,宝钗的作品浑厚含蓄,湘云的则洒脱清新,互不相扰,各有特色,由诗见人。黛玉所写的《桃花行》,宝玉读后就知出自黛玉,宝琴诳他是自己所作,宝玉却能从诗的风格口气做出判断,“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还说“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这一番话把诗作与诗人的性格遭遇之间的联系分析得十分清楚,也道出了小说作者为人物创作诗歌的基本原则。
第二十二回,贾府众人制作诗谜送入宫中给元春,元春让太监传话出来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贾环是个卑劣猥琐的人物,才学也不高,所以作者为他写的诗也非常拙劣,并不是作者写不出好诗,而是为了配合人物形象。而这种为人物特制诗词的功夫并不比自己写几首好诗来得容易,要逼真地模仿不同的口气,变换不同的性格修养,甚至还要故意把诗写得毛病百出,其实是对作者创作能力、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的一大考验。(待续)
(八)王熙凤的唯一一次作诗
王熙凤的聪明精干是众所周知的,可惜她人生最大的缺憾是没喝过多少墨水,不能舞文弄墨,连字也认得不多,这算是她个人素质上的一大缺陷。也因此与大观园中吟诗作赋的小姐们相比,凤姐儿总是显得泼辣有余,文雅不足。不过,生长在书香门第,凤姐儿还是受到了些许熏染,因此也并非完全不通,而且做为大观园诗社的赞助者,她也曾“友情演出”过一次,并且表现还并不算坏。
冬日雪后,众人在芦雪广聚会起社,众人拟好题目,“即景联句,五言排律一首,限二萧韵”。说好题目体例后,一时之间正不知谁来起头,爱凑热闹的凤姐儿此时忽然自告奋勇要说上一句,“我只有一句粗话,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于是,从凤姐儿这个不见“不见底下”的首句,众人开始了精彩纷呈的联句大战。
可见,凤姐儿还是懂得一些作诗的道理,或者至少是一个聪明而有悟性的人。虽然凤姐儿做女孩时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虽然在贾府的身份和地位又不允许她再去享受诗情画意的简单生活,虽然她平日给人的印象中几乎没有斯文诗意可言,但她依然不失为有才情的女子,作者也聪明地表现出了她性格中被埋没的这些因素。凤姐儿这仅有的一次吟诗把自己列入了大观园诗翁的行列,为我们留下惊艳的一瞥,华丽转身之后随即离开。
(九)讽刺世人太深的螃蟹咏
菊花诗社时,众人一边吃蟹,一边作诗,做完了菊花诗后,大家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这时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众人看他的诗是: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虽然笑话说“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但是作成却自觉不及宝玉,令人烧掉了,看来吟咏螃蟹也并非易事。这时不甘落后的宝钗也吟成一首,大家同看: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一首又超过宝玉之诗,众人不禁大为赞叹,认为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宝钗的这首诗借题发挥,对黑暗的社会和其中的丑恶人物进行了犀利的讽刺,特别强调多行不义必自毙,横行一时终究难逃灭亡的下场。这种伤时骂世的诗并不是大观园中诗作的的主流,而且如众人所说“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其中更多地透露出小说作者对社会状况的看法。当然,诗作与人物性格也是协调的,宝钗精通世故,心思深沉,平和稳重,但必要时也能杀伐决断,锋芒逼人,此诗作老练中透出锋利,由宝钗写出再合适不过。
(十)香菱学诗
兰心蕙质的香菱本来并不比大观园中众女孩逊色,却自幼被人贩子拐卖,连姓名年纪都不记得,最终还被薛蟠霸占,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公。在一次薛蟠外出后,香菱终于有机会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观园,可以有限度地享受自由的生活。
香菱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学习作诗,她迫不及待地向黛玉求教,“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答应,还认真地与她讲究起来“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循序渐进的让香菱逐步学习,香菱也认真刻苦,诸事不顾,废寝忘食。
香菱苦读完黛玉布置的作业后,黛玉要求与她谈谈心得体会。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黛玉见机启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聪明而勤奋的香菱一点便透,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一席话说得宝玉大笑“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于是,黛玉就让香菱以月亮为题作诗一首,可惜前两次作的诗都不合格。“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这一次写得又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备受称赞,其诗为: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婵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大家纷纷赞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邀请香菱参加诗社的集体活动,香菱从此加入大观园诗社,开始了一段美好的诗歌之旅。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赞叹于黛玉的诗论高明,教学得法,不过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香菱的求知若渴。香菱是如此勤奋迫切,她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揣摩,连睡觉时都念念不忘作诗,以至让人以为她有些为诗而疯魔了,宝钗就不理解地打趣她“何苦自寻烦恼„„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也许那些养尊处优的小姐们不能体会香菱的心境,在她们看来唾手可得的生活,对香菱却是遥远奢侈的梦想。进入大观园给了香菱靠近梦想的可能,这种机会可说是千载难逢,她又怎能不珍惜呢?事实上,学诗的经历也真的是香菱一生中唯一一段快乐光彩的生活,此后不久,她的生活就又回到了灰暗压抑的境地,直到生命凄凉的结束,曾经的美好回忆和关于诗歌的梦想就是她心底最深处的收藏,时时慰藉她凄惶的生命。
(十一)凹晶馆联句 第七十五、七十六回,江南甄家被抄的消息给为贾府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这些都没有打扰贾母赏月的雅兴。中秋家宴依然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但是宝钗姊妹已经回家,李纨、凤姐有病没来,一下子冷清了好些,贾母不由得感叹“往年你老爷们不在家,咱们越性请过姨太太来,大家赏月,却十分热闹。忽一时想起你老爷来,又不免想到母子夫妻儿女不能一处,也都没兴。及至今年你老爷来了,正该大家团圆取乐,又不便请他们娘儿们来说说笑笑。„„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他一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众人虽然都尽力奉承,但各怀心事,强颜欢笑,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终究不似以往欢乐情景。夜已经深了,贾母兴犹未阑,大家只好勉强想陪,寂然而坐,加之夜静月明,笛声悲怨,一股悲凉萧索之气弥漫开来。
在这种萧索衰颓的气氛之下,林黛玉不由触景伤怀,独自去俯栏垂泪。这时,只有史湘云一人来宽慰她“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连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既然湘云好心提议,黛玉也不忍辜负她的雅兴,二人就来到凹晶馆近水赏月吟诗联句。从“三五中秋夕”联起,一直绵延下去。黛玉出上句“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湘云刚要往下接,黛玉指着池中黑影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湘云就弯腰拾起一块小石片向池中打去,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湘云受到启发,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她想了半日,猛然笑道“我也有了,你听听,冷月葬诗魂”。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诗魂’!”不过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不止湘云,就连在旁倾听的妙玉也觉得不宜再往下作,认为“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
这个联句的情节与全书气氛起伏相联系,贾府至此时虽然没有经历大的磨难,但是衰落的迹象已经日益明显,小说的气氛也变得沉重伤感。黛玉和湘云在幽静的凹晶馆单独赏月联句,调子也极为低沉,一扫前文芦雪庵联句的热闹祥和。在二人联句的过程中,景物凄凉,情绪哀伤,所作诗句也因此愈加颓唐,尤其是黛玉的一句“冷月藏诗魂”,已经具有某种谶语性的色彩,为她自己未来的命运打下伏笔。如此不祥之语,就连平素大大咧咧的湘云也甚觉不妥,而妙玉更是一语中的,说出了这关系“人之气数”判断。这次联句一方面渲染了小说气氛,配合整体情节的发展和走向,更重要一方面还是通过诗句暗示人物命运,那些凄清诡谲的诗句为黛玉的即将到来的悲剧命运打下了伏笔。
笔者仅选取了红楼故事中与诗歌关联比较明显的数个场景,并没有做到就此问题全面有序地考察全书,但仅从前文所述,亦可见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故事与场景使《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得以行云流水般地串联起来,形散而神不散地朝着既定的走向发展。最初太虚幻境如诗似梦般的描述以及判词谶语就宣告了小说的悲剧基调,而当太虚幻境落实为人间的大观园,众女子风云际会在这个舞台上展现才华、怒放生命,即使在最欢乐的顶峰也隐隐透露着诗意的哀婉,最终亦无可避免地走向落寞悲凉,那种动人心弦的诗化美时隐时现贯穿了全书。简言之,《红楼梦》的行文叙事一直在诗意化的氛围笼罩之下,作者着意在整体上呈现出了含蓄婉转、优美凄婉的意境情调,而这种特色在涉及到特定场景(如凹晶馆联诗)、特定人物(如林黛玉)时尤为明显。
第二篇:我从诗词歌赋中走来
我从诗词歌赋中走来
我从诗词歌赋中走来
若说文字是一个个动人的音符,那么诗歌就是一首首奇妙的歌曲:若说大千世界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美丽,那诗歌就是这幅画卷的眼:若说美丽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空竹,那么诗歌就是它的轴心。诗词令我们的生活换发出彩虹般的绚丽。
诗词如画。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用诗歌描绘出不一样的世界。当柳宗元在抱怨“千山鸟飞绝”的悲凉时,岑参却用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对冬日雪景的的爱。当王维还在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惆怅时,柳愈却在成都感叹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即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却也挡不住相隔百年的李后主和元代的散曲家共同发出悲秋之凉的壮丽情怀。
诗歌如剑。诗歌像一个美丽妖娆的女子般不仅可以呈现出她的妩媚,也露出了她的锋利西方文艺复兴之时,一位伟大的意大利诗人虽没有参与战争,却为文艺复兴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但丁。他所创作的《神曲》在温柔的外卖下。藏着一把利刃。它刺醒了迷惘的人们,打击了封建专制的皇帝。更为后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将诗歌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使混沌的国人觉醒,打起精神反抗侵略者,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
诗歌如实,温文尔雅的诗歌从不张显它的暴力,从不告诉人们它的重要,只静静的在那,像水一样被人们吸取,为人生提供营养。诗歌改变了我的生活。对爱要像《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那样真心。对友情坚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歌像一双手一般,拨正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
我从诗词歌赋中走过,领悟前人美的享受,为它所拥有的能力而震惊。我从诗词歌赋中做过,不留了一丝痕迹,只带走数以我的回忆与痴情-------
威远中心校六年二班刘思琪
指导教师李妮妮
第三篇:在行走中感悟
在行走中感悟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我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琢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的。对我而言,这些年在教育的道路上,我是在行走中感悟着教育的真谛,感悟着班主任工作的辛劳和充实。教育是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教师的人格培育学生人格的工作,教育要为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服务。班主任就是要引领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做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者。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路途上,我也曾有过犹豫、有过困惑,也经历过坎坷,但都走过来了。回顾这段历程,认真反思,以我个人之感悟,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学生,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拿老经验、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要学会如何真正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中,得到学生的信任,使他们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有什么困难都愿意跟老师说,说出他们心中的困惑和烦恼。班主任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进行真正的、精神上的关怀。这种关怀可以是关心、爱护、理解、尊重、信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和发展。要相互理解就先要学会尊重,老师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尊重学生,就是尊重生命,尊重意味着班主任要接纳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或学习困难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渴望获取新知识的要求,通过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二、班主任必须要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时时刻刻想着学生。通常我们老师脑海当中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观念过强,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不够强。潜意识当中抹之不去的是“我是老师,你得听我的,遵守校纪班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虽然老师的要求都是合乎道理的,但给学生的感受却是一切要求都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很少能够感觉到老师在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所以要把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班主任应该时刻想着“我是为学生服务的”,对学生的合理要求,老师都应当积极地满足他们,脑海当中要彻底消除对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该的想法,要为学生服务。现在的教师不仅仅就限于教书育人,因为社会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着,组成社会的家庭这一因素也在变化着。像现在的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父母迫于生计奔波在外的留守儿童家庭,有些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只能跟年老体弱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农村,有些孩子过早地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与坎坷;在城市,有些孩子可能被爷爷奶奶宠爱娇惯。这些孩子由于身边缺少了父母的指导和叮咛,一些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其实就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原先本该是学生父母要管的事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就要承担起来,所以老师其实很辛劳。如果老师逃避了这种责任,那么学生就难以教育好。加拿大教育学专家Max Van Manen(马克斯.范梅南)在其《教学机智》一书中通过研究提出:专业教育者正在承担“替代学生父母”的责任,他要我们“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关系”。因为“今天的许多儿童生长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太多相互矛盾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世界......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习俗和更具流动性的人际关系的新时代里,维持从前那种家庭凝聚力已变得十分困难。”由此,教师就被时代和现实赋予了“替代父母”的职责,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特别要自觉地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三、放手学生,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承担责任。在管理学生和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时候,班主任绝不要事情无论大小都要面面俱到去处理。一方面现在提倡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开放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律、自强。教师什么都管,就有可能对学生束手束脚,学生就什么也不会做,束缚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做起事来可能畏首畏尾,缺乏胆识;或者是学生都有了依赖思想,啥事情都要班主任亲自指导,这对于学生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比如班级规章制度不能由老师强行制定,也不是宣读现成的《中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而是在老师把握了这些守则、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动大家来讨论,班级制度大家定。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对于大家集思广议制定出来的东西,他们都会自觉地去遵守。如果是老师强行要求他们必须遵守某些条条框框的规矩,他们就觉得老师是在限制他们。我们应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接受,由班级制度的承受者变成班级制
度的主动遵守者。
四、多用故事和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的面很广,从图书、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上,他们知道得很多。尽管有的学生并不善于表现他们的所知所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确确实实了解了很多的东西,因此老师在教育他们时,就不能仅讲大道理了。过去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道理,学生只要遵照去做就行了;而现在的孩子,听不进去大道理,对于我们课本上所学的那些富有启迪意义的寓言和故事他们都已经觉得老掉牙了。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苦口婆心,他们就是不往心里去记,而且还表现得非常腻烦,正所谓一句戏谑语所说的“青春期碰上了更年期”。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大道理少讲一些,富于教育启迪意义的现实生活故事要多讲一些,而且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要么是他们亲眼所见,要么是他们亲耳所闻,他们更愿意相信真实的生活。以学生教育学生,让大家来教育大家,这比老师讲大道理收效要好得多。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电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现在的学生喜欢以图文方式接受信息,通过观看视频短片进行教育,学生大都乐意接受。班主任要广泛地从网络上收集教育素材,建立班主任教育素材文件夹,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收集、分类、整理,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比如,安全类视频我收集了《校园防踩踏》《学生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校园暴力》《溺水及急救知识》《住宿学生安全小常识》等,另外还有理想类、感恩类、爱国主义教育类、各种纪念日等。有时如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生动的图片,收到的教育效果往往是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我曾给学生放过一幅《生活的艰辛》的图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身后背着很大一捆干柴,往前极力地弯着身子,艰难地走在回家的山道上。我让学生展开联想,假如这就是你的奶奶,你做何感想,由此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还一次我播放了一组《等待中的父母》,是高考时守侯在考场外的父母们,那种焦急、期待、不安的神情完完全全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我让孩子们真切地看到,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期待,我们每一个同学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对得起父母对我们付出的爱,才能够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五、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不能说在大学里学过了,再就不翻这些书了。其实学过是一回事,在实际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好比看懂兵书与临阵用兵是不一样。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终败。假如身经百战,且能从中深刻反思,再看兵书,就会有更大收获。所以,应该从实践中反思、学习,回过头来再看书,让书常看常新。况且,每一门学科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不断充电是教师的必然。班主任要想专业化、持续发展,终生学习就是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班主任要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深化专业,充实、丰富自己。
六、要学会解放自己,巧干妙干,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多思考,要学会解放自己,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繁杂的班级事务。无可指责,现在的班主任事情很多,早已不像过去当班主任,学生懂事听话,不是特别费心。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临时通知、精神传达特别多,如有大型活动,有时班主任一周开会就有三四次之多。如果我们不解放自己、不开动脑筋,不巧思妙想去解决问题,光是学校的一系列工作就让你精疲力尽了。因而,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巧干妙干,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切实地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切忌蜻蜓点水,浮而不实。不然,尽管有时侯你做了一定的工作,却可能收效甚微或劳而无
功。
七、班主任工作要讲求系统性,每学年、每学期都要指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坚守教育的信念、坚守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像我们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养成教育,就要坚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去贯彻落实。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每一个主题决不是两三节课班会就能够彻底解决的。因此,必须要把每一个教育目标分解细化,环环相扣,逐步深化。一些时候,学校的临时安排、临时活动往往会打乱班主任的教育计划,对此,班主任就需要适度调整,对遗漏的教育任务要及时补上。
教育是美好的,教育更是神圣的。在行走中感悟,付出一份辛劳,收获一份甘甜。就像优秀班主任窦桂梅老师那样,和孩子们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时时去感受那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第四篇:《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读《行走中的玫瑰》有感
《行走中的玫瑰》这本书是闾丘露薇入行17年来最真诚的人生经验分享,也是她唯一一部个人传记,分享这些年来的人生成长经验。
本书所讨论的话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话题。我看的版本是2012年再版,书中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
谁都有关乎情感、幸福、人生、机会、自信、压力、变化、做人、名利、年轻等的感触与感悟,经过时间的历练,对这些内容的体会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变化,再次思考的体悟显得更为珍贵。
看到作者每个标题后的最新反思,感同身受。因为经历了求学、毕业、就业,人生价值观在不同阶段呈现着不同状态,我们奔走于生活的道路上,时常需要停下来反思一下,也算是对自身成长的一种总结,对自身价值观的修炼。
正如书中所说,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学会反思,学会成长。
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幸福的感悟,因为这是人们谈论最多并希望能够获得的一
种状态。
或许我们总抱怨生活的苦逼,感情不睦、工作不顺、人际不畅…很多人觉得不幸福,是因为觉得眼前的生活和自己的期待相差太远。如果把幸福筑建在未来的话,幸福很可能会变得和自己无缘。因为人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其实很少会有人感到满足,会继续产生新的欲望,设定新的目标。
而如果这个时候,无法让自己停下来享受目标实现的过程,幸福往往会和自己擦肩而过。幸福来自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外人的判断,所以有时候过程显得比结果更令自己满意。因此,走走停停,不断反思,享受过程,就会幸福。
张茜
2012/6/30
第五篇:行走中的青春节目单
1.青春之路 信心启程
——开场白
2.青春,人生的起航
—— 青春的励志话语
3.一步一个脚印演唱者:沈惠、陈书娴
4.那些年,他们的青春
—— 观看青春励志视频—— 英文歌曲《What I've been looking for》
5.诗一般的青春朗诵者:龚雅玲—— 朗诵《品味青春》
6.不一样的青春
—— 互动提问环节
7.歌舞青春
—— 游戏环节《猜歌词》
8.小纸条,我们的青春
—— 写感想
9.我的青春,我做主
—— 青春宣誓
10.青春,贵在坚持演唱者:张伟、吴思琪—— 男女合唱《坚持》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