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01: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初中 幸奠权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渗透诗词歌赋,不仅能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解析其中的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语言美和生命之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传播国文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诗词歌赋 运用 人文修养

诗词歌赋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语言精练,朗朗上口,传承祖国时代文化的命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运用一些诗词歌赋,挖掘这些诗词歌赋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解析其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拓展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提高师生的文学修养,而且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革新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

一、诗词歌赋在课堂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初中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记忆力优势。心理学测验表明:少年儿童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而诗词歌赋正有以上的特点。同时,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事实证明,发动学生收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很积极,兴趣都很浓厚。再加上有些诗词歌赋本来就是歌颂美丽的大自然,这对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科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诗词歌赋的收集、妙用对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认真地引导,就会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收集、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然后再进行班级内交流,还可以在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把探究过程、知识点编排成诗词歌赋。在课堂中使用各种诗词歌赋,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诗词歌赋的应用

1、新课导入时运用诗词歌赋 有效实用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有时运用诗词歌赋导入新课,创设生动的情景,既可表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诗词歌赋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又如在讲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等优美的诗词歌赋,较好地描述了温度、光照、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分布、开花及生活等的影响,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提出疑问时运用诗词歌赋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枯躁乏味和含金量不高的提问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切本节生物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运用诗词歌赋给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等知识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提出问题: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其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成份的变化,学生是能够进行分析理解的,有利于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难点知识的突破,又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可渗透关于人们早晨加强身体锻炼的一些基本健康常识。又如在讲授动物的行为学类型中的防御行为内容时,教师可引用“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提出“黄蝶飞入菜花为什么难以被发现呢?”因为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由于黄粉蝶具有与油菜花颜色一致的保护色,以致难以寻辨,说明动物防御行为的本质意义,就是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

3、设置悬念时运用诗词歌赋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较好地体现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许多教学方法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达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习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哪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再如学习“植物芽的种类和结构”相关内容时,可引用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置如下问题:哪么二月的春风似剪刀,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植物的嫩枝和叶将来发育成什么呢?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你有何感受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悬念,既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能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

4、疑难点睛时运用诗词歌赋

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时以运用小诗来解疑解难。例如讲授“植物茎的向光性”时,可以利用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此说明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使植物的茎显示出向光性。又如讲解“液泡中细胞液色素”时,特别是对初一年级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结构和生理变化规律,可以引用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花”,以此说明秋季气温下降,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液中出现由糖分转变成的花青素所致,同时可引导学生对液胞结构的理解,知道细胞液是存在于液胞之中的物质,进一步理解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再如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时,可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能够较好地理解大自中的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的道理,让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变简单,学生更易理解,较好地突破教学中难点知识。

5、课堂小结时运用诗词歌赋

课堂小结是师生对本节课学习之后的知识归纳和梳理,利于巩固识记。课堂小结要形式多样,再次触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疲劳的眼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组成细胞化学元素”内容时,可运用老作者高士其的一首小诗来小结生物共有的十大主要元素:“碳为主,氢氧氮副之;钾钙镁铁又其次;磷和硫居后”。再如,在讲完有关“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的内容后,可运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句诗“本体原只是公,母将私欲混其中”来进行小结,警示人们祖国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只谋眼前局部利益,不计长远整体命运,自毁家园而不及早悔悟,终将铸成千古之恨,因此保护大自然就保护了人类自己,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再如在讲完生态因素后,教师可以将诗词歌赋进行重新组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很好地说明光照、温度,水分及日照时间的长短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样课后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能迁移运用,并渗透人文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

6、课后思考时运用诗词歌赋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不断地巩固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例如在讲授“遗传和变异”一章有关遗传病的内容时,课后我们留下了老诗人艾青一首小诗《海水和泪》:“海水是咸的,泪也是咸的。是海水变成泪?是泪流成海水?亿万年的泪,汇聚成海水。终有一天,海水和泪都是甜的”。我们试图让学生从遗传和优生的角度,对这首小诗进行特殊的理解和阐发。课后,有同学回答说:可把“海水”理解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自然和社会的),把“泪”理解为人类自身的特征(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史迄今,环境和人类自身,都并非十分完美,而有着各种弊端,因此都是“咸”的,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二者关系如何?这正是遗传学、优生学和生态学等所要探索的课题。可以预期,在并非遥远的将来,不论人类自身,或人类环境,都将变得无限美好,变成“甜甜”的。

再如:学习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后,引用郭沫若《女神》中的诗句,“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以及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这些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诗句,让人感动,更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的职责和义务,破坏生态平衡就是毁灭家园的重要意义。再如学习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后,可以用我国唐代诗人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五言绝句,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及物质循环等角度进行分析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提高学生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的良好道德品质。

7、知识质疑时运用诗词歌赋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对于伪科学要有鉴别力,理解和尊重科学的事实,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讲授家蚕的生活史时,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问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 为什么?请通过改诗句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

让学生展开讨论。指出“以前诗人提到家蚕一生都吐丝来赞美蚕的辛勤,以及对人类做出的贡献,现在我们知道,蚕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一生要经过卵(蚕种)、幼虫(蚕)、蛹和成虫(蛾)四个发育阶段。幼虫(蚕)吐丝之后并不死亡,而是形成蛹,再羽化成为成虫(蚕蛾),蚕蛾产子之后死亡。可以修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加科学合理。这就像教师一样,他们每天辛勤地工作,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能掌握知识,他们不惜消耗毕生的精力,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样。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蚕”让学生敢于质疑,又通过燃烧的“蜡烛“让学生想到别人,从而想到自我人格的培养,没有想到小小的事物,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8、品德教育中适时运用诗词歌赋 生物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让生物学知识与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去感受生命之美、亲情之美、自然之美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又达到传播国学教育的目的。在细胞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中,讲到液泡时,先引述杜牧的《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种灿烂的色彩美,并且理解了液泡中的花青素随季节的变化,使植物的叶片呈现不同的色彩。在学习“生态平衡”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协调美,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引用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让学生体验和谐美。在学习“环境保护”时,面对环境的日趋恶化,历史上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呢?教师适时引入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让学生领略自然美。在学习生物的适应性时,引用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学生感悟生命美,树立起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敢于奋斗、勇于拼搏、追求生命之美的美好愿望。再如学习“生殖的种类”时,让学生回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学生领会亲情美。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去领悟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习灵中沉淀下来,从而引导学生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回归。

三、课堂中应用诗词歌赋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备课时要广泛收集诗词歌赋,同时也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课上运用诗词歌赋时要注意对诗词歌赋量的控制,过多过滥地使用诗词歌赋会让学生目不暇接,很可能使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落到这些奇美的诗词歌赋上,短时内难以转移到学习主题上,会有喧宾夺主、冲淡主题的可能,反而效果更差。在运用诗词歌赋时还应注意运用时机,有些诗词歌赋适合新课导入时用,有些则适合小结时用;有些适合加深理解知识时用,有些适合掌握巩固知识时用;有些适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时用,有些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用,还有些则适合活跃课堂氛围时用。不同诗词歌赋运用时机不同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抓住不同的时机、情景,适时、适地、巧妙地运用诗词歌赋。如果教师在运用各种生物学诗词歌赋时,能充满激情,声音抑扬顿挫,语速有快慢不同的变化,能随着诗词歌赋悲痛而悲痛,高兴而高兴,给学生创造一个诗情画意般的情境,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并且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羡慕、敬佩之感,从而对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更浓。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热爱生活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形象生动,隽永幽长的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引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语言美和生命之美,而且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正向迁移,并且能够分析和解决生物实际问题。学生从中既获得了一份生物知识之外的意外收获,又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达到了在生物教学中点缀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使生物课堂光彩照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生物教学中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时间等适时适地地选择适宜的古诗词进行渗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守菊等:生物课堂教学应“五味”俱全 中学生物教学 2008(3):36—40 [2]林建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生物学教学 2006(10):36—37 [3]卓承因: 浅谈唐诗在生物教学中的美学价值 中学生物教学 2002(1-2):21 [4]殷庆明等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 —32.

中学生物教学 2006(10):31

第二篇: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石建东

摘 要: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诗词歌赋 运用 人文修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许多处引入了古人的诗词名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笔者认为:这些诗词名句的引入,既能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生物学信息(因为诗词中包含了许多生物知识),唐诗 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明珠,为代代国人所传传咏。但,你可知晓,在生物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几句古诗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诗词歌赋在课堂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初中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记忆力优势。心理学测验表明:少年儿童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而诗词歌赋正有以上的特点。同时,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事实证明,发动学生收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很积极,兴趣都很浓厚。再加上有些诗词歌赋本来就是歌颂美丽的大自然,这对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科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诗词歌赋的收集、妙用对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认真地引导,就会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收集、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然后再进行班级内交流,还可以在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把探究过程、知识点编排成诗词歌赋。在课堂中使用各种诗词歌赋,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诗词歌赋的应用

1、新课导入时运用诗词歌赋

课本中引入的诗词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再加上文学本身所深蕴含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象力、诱人的创造力,使生物教学内容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上课时,适当引入这些诗词,启发学生认真剖析,就会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讲述青蛙的生殖发育时,用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勾画诗词表现出来的意境,然后提出问题:①诗词描写了怎样的环境?②蛙的鸣叫与环境有 1 怎样的关系?③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心理和欲望。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基础。

2、提出疑问时运用诗词歌赋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枯躁乏味和含金量不高的提问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切本节生物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运用诗词歌赋给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等知识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提出问题: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其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成份的变化,学生是能够进行分析理解的,有利于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难点知识的突破,又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可渗透关于人们早晨加强身体锻炼的一些基本健康常识。又如在讲授动物的行为学类型中的防御行为内容时,教师可引用“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提出“黄蝶飞入菜花为什么难以被发现呢?”因为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由于黄粉蝶具有与油菜花颜色一致的保护色,以致难以寻辨,说明动物防御行为的本质意义,就是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

3、设置悬念时运用诗词歌赋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设置悬念是许多教学方法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达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习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哪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再如学习“植物芽的种类和结构”相关内容时,可引用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置如下问题:哪么二月的春风似剪刀,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植物的嫩枝和叶将来发育成什么呢?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你有何感受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悬念,既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能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

4、疑难点睛时运用诗词歌赋

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时以运用小诗来解疑解难。例如讲授“植物茎的向光性”时,可以利用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此说明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使植物的茎显示出向光性。又如讲解“液泡中细胞液色素”时,特别是对初一年级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结构和生理变化规律,可以引用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花”,以此说明秋季气温下降,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液中出现由糖分转变成的花青素所致,同时可引导学生对液胞结构的理解,知道细胞液是存在于液胞之中的物质,进一步理解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再如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时,可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生更易理解,较好地突破教学中难点知识。

5、课堂小结时运用诗词歌赋 课堂小结是师生对本节课学习之后的知识归纳和梳理,利于巩固识记。课堂小结要形式多样,再次触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疲劳的眼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完生态因素后,教师可以将诗词歌赋进行重新组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很好地说明光照、温度,水分及日照时间的长短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样课后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能迁移运用,并渗透人文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

6、知识质疑时运用诗词歌赋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对于伪科学要有鉴别力,理解和尊重科学的事实,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讲授家蚕的生活史时,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问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 为什么?请通过改诗句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

让学生展开讨论。指出“以前诗人提到家蚕一生都吐丝来赞美蚕的辛勤,以及对人类做出的贡献,现在我们知道,蚕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一生要经过卵(蚕种)、幼虫(蚕)、蛹和成虫(蛾)四个发育阶段。幼虫(蚕)吐丝之后并不死亡,而是形成蛹,再羽化成为成虫(蚕蛾),蚕蛾产子之后死亡。可以修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加科学合理。这就像教师一样,他们每天辛勤地工作,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能掌握知识,他们不惜消耗毕生的精力,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样。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蚕”让学生敢于质疑,又通过燃烧的“蜡烛“让学生想到别人,从而想到自我人格的培养,没有想到小小的事物,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总之,教师认真挖掘和整理富含生物教育教学价值的诗词内容,用于生物教学,在增加生物教学的情趣、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南京市公园路中学:谷马林

【内容摘要】本文总结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创设各种直观教学情境,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生物 体验式 教学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初中已实施好几年了,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有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推广就夭折了,而有的教学模式(比如体验式教学模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可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是本人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概念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生物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亲身经历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地、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方法,发展思维,培养情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体验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见表1。

表1 传统教学模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

学生 被动接受 主动探究

教师 知识传授 组织、引导、合作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单纯的知识讲授 多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注重课程本身 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式 单向灌输 多种方法并用 教学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时间和地点 在学校进行课堂学习在校内、外进行体验式学习获取知识的方式 从课本、教师说教中获取 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先行后知,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2.方法及运用

2.1.提供新课导入的直观体验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新课的导入上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有真切感触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新课导入可以用教具导入,也可以用实验导入。2.1.1.教具导入:在生物课的开始,可以用实物、标本、挂图或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心领神会。比如,在讲授叶片的结构前,先发给学生植物的叶片(比如梧桐树叶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叶片的形态结构和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是否一样,有无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在撕口处能否看到一层透明的薄膜,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再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最后总结性地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同时,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为讲解新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1.2.实验导入: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内容时,可以用“植物细胞呼吸时需要吸收氧气”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把幼嫩的青菜叶和烫过的青菜叶(沸水2—3分钟)分别装入两个广口瓶中(不加标记),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然后用黑色塑料袋把两个广口瓶罩住,上课时再让学生把燃烧的火柴棒分别伸入两个广口瓶内,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根火柴棒为什么一个燃烧,一个熄灭。我觉得利用实验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从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2.创设抽象知识点的情景体验

情景体验教学方法,糅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和启发式教学理念。创设的情景能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知识,激发兴趣,引发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景创设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用标本、模型、实物等教具来实施。

2.2.1.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能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形式直观地、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接收和理解。所以,对那些知识点比较抽象、情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内容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由于气体交换过程看不到,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用多媒体技术制作flash课件,展示给学生,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将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性。

2.2.2.呈现实物:理论联系实际是各科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生物教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这节内容时,教师对“鸡卵的结构”讲得很辛苦,学生未必能掌握,如果在课堂上呈现实物,打开鸡卵,让学生探究:卵白、卵黄、卵带、胎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颜色,将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体验

课堂上学生获得成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求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和特长的平台。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内容时,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关系后,让学生把两根新鲜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等量浓盐水的烧杯中,10—15分钟后,当学生观察到清水中的萝卜条仍然硬朗而浓盐水中的萝卜条变软时,便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再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内容时,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分别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实施探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并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同时向全体同学汇报,交流,最后教师根据每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赞扬的口吻准确而有分寸地评价,使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成功的体验。

2.4.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感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有时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研究、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内化从客观世界抽象而来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食品安全”教学内容时,组织学生分组调查当地市场上正在出售的面包、奶制品、火腿肠、碳酸饮料等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限、是否注明厂名和批号,是否涉嫌含三聚氰胺等,最后小组汇总调查结果,提出改善食品安全的建议。食品安全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重点,通过这样一个体验式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在体验、合作、交流中掌握了重点。社会实践有调查法、参观法、访问法等。3.优势及注意事项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摒弃单向灌输,是“寓教于乐”的最佳诠释⑴,在教学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缩短“知识——能力——素质——运用”之间转化的时间,并且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虽然体验式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运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理念。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点是否过多,操作起来是否过于复杂,占用的时间是否过长,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是否过于苛刻等等。②要设计有效体验:体验式教学不但要重视科学的结论,而且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既要防止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热闹,为体验而体验的形式主义,也要防止对学生获取知识没有多大价值的无效体验。③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情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容量。④要注意学习安全:体验式教学中有许多有关动手实验、实施探究、进行社会调查的要求,涉及到组织、管理、活动规则等方方面面,教师应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安全,使体验式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体验式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和讨论,把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在立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创设各种直观教学情境,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刘玮.生物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12期.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犀牛脚中学 甘翠华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的运用也正慢慢地渗透了各个行业。当然,教育行业也毫不例外地接受着电子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变革。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的运用也正慢慢地渗透了各个行业。当然,教育行业也毫不例外地接受着电子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变革。那么,接下来我就对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浅薄的观点。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在我国广大偏远农村的学校中,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开展生物实验。因此,教师只能在讲台上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多媒体的出现无形地给生物教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我们农村的生物教学见到了曙光。

1、多媒体教学能够使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在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就以初中课本中的血液循环为例,血液循环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体循环,一条是肺循环,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其中肺循环的途径比较单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如血液在经过肾脏时,肾小球有滤过功能,能够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到肾小囊中,这些废物通过肾小囊进入肾小管中,此时还要与它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的交换,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而肾脏中的血液通过出球小动脉进入肾静脉最后回到心脏,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些内容需要安排好几个课时,可能学生能够理解每节课的内容,但是要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去理解的话,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内心的疑问就会越积越多,慢慢他们就会觉得生物对于他们来说太过深奥,随之他们就会放弃这门学科。如果将多媒体引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后,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血液循环的动画,将这些内容同时放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些概念。

2、多媒体教学缓解了无法开展实验的难题

一方面在我们广大的偏远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开展生物实验,比如高中课本中在讲到酶的时候提到了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此实验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是在大学中才开展的,但是在我们的高中课本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可是由于实验设备昂贵使得很多学校无法开展这个实验,如果放弃这个实验的话,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就会大大折扣,因此严重影响了生物教学的质量。有了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利用计算机制作出此实验的模拟过程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生物教学中研究的最多的是动物和植物,而这两种生物对季节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我们四季分明的北方,到了冬季,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很多的动物或者冬眠,或者迁徙,使得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也很难找到实验材料,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互联网如同雪中送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实验的录象以及实验的结果,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来观看、学习。

3、多媒体教学缩短了生物教学中的时空感

时空感及所谓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生物教学中的时间感是指一个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时间,如植物的双受精,从花粉粒的形成到精子和极核及卵细胞的融合,如果我们寸步不离地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受精过程,恐怕得花很长的时间,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可是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植物受精过程的动画仅仅只需要几分钟而以,而且更加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生物教学中的空间感是指每种生物所生长的环境不同,每个地区动植物的类型也有差异,而在我们的教材中讲到物种的时候,内容是比较全面的,涉及到了地球所有的生物种类,但是这些物种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如果要将这些物种引进的话太费时费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搜集所有的物种,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避免他们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自己头顶的一片天空。

4、多媒体教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

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将会成为各个学科间的纽带,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生物是一门注重运用的学科,生物技术现已应用于很多行业,如:﹙1﹚克隆技术包含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途径:畜牧业是克隆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可大量繁殖优良品种,加快育种速度;在人体健康方面:对人类来说,克隆动物可以成为未来的名贵药物制造厂,同时还可以生产出人类移植用的各种器官、组织,解决了移植手术中器官或组织排斥反应的难题;生态平衡方面:通过克隆技术可有目的地使某些生物的个体数量增加;加快珍稀物种的繁殖;挽救濒危物种;重现已灭绝的物种等;﹙2﹚DNA指纹技术在人类医学中被用于个体鉴别、确定亲缘关系、医学诊断及寻找与疾病连锁的遗传标记;在动物进化学中可用于探明动物种群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在物种分类中,可用于区分不同物种,也有区分同一物种不同品系的潜力。在作物的基因定位及育种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3﹚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剂的问世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体基因测序的完成,对根治人类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转移抗病毒基因、导入生长素基因、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棉的发现,对农业的增产起到重要作用;石油草的培育,对能源和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在宁夏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也只是刚刚起步,我们的学生所接触的生物制品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学生和外界沟通的媒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5、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动,那么我们理科教学的刻板化、程序化、枯燥化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这项要求,由于理科比较公式化,使教师和学生都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当多媒体走进课堂之后,它丰富的画面,逼真的动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轻松。其实,教学就像烹饪一样,只用主料烹饪出的菜肴肯定是索然无味的,只有向主料中添加各种辅料之后,才能衬托出主料烹饪出美味佳肴。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比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其他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我在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时,讲到人们对植被的大肆破坏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后果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荒漠里,一个人坐在一辆摩托车旁,呆呆地望着天空……,当时我没有运用任何语言去描绘,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学生看到这副画面时,对他们大脑的冲击肯定超过了你用语言描述所创设的情景。所以说,多媒体给人视觉的冲击,靠语言表达是无法比拟的。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质的突破,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曹建新

摘 要: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同一个课件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生物教学中,并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 前 言: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正在从宏观研究向微观领域纵深,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比如,细菌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往往难以理解。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内容: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是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

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体现了这点,其表现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阔,时空跨度很大,小到动植物的细胞,大到包含世间所有生物:近到我们人本身,远到世界各大洲,凡是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他都无所不在,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难度。并且有些生物现象实在不是一些简单的标本或挂图所能展示清楚的,也不是教师用语言所能描述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处理上具有高强的能力,利用这个特有的强大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观场面处理,对于瞬间变化过程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消除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如“家鸽”的双重呼吸这一重难点极其抽象,利用动画展示其过程,学生就一目了然,很清楚地发现每呼吸一次,在家鸽的肺里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可见,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把重难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效益得到很大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能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信息量

在教学中如何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增大信息量,这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和要求,应当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的改革目标模式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的。因此,积极运用标本、挂图、投影等教学媒体,对传统的“教科书+教案+教鞭”教学模式发起了强劲冲击,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然而,只依靠这些媒体和教师语言的描述,课堂信息量虽然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得多,但是还远远不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比图形更生动形象,利用文字闪烁,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以图像动画代替语言的描绘,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极强的直观性、活泼性和教育性,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增加了信息量,为学生积累信息开阔了视野空间。

比如在“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中,先展示一组画面:茂密的热带雨林、炎热干旱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雪山、鸟儿飞翔的天空、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从而引出课题:不同的生态因素形成了如同画面上展现的各种生存环境,与此相适应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他们与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课程的深入,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诗意境,展现高原、沙漠上别具一格的生物,水生、陆生的奇特生物等等。以图像、动画代替语言的描绘,把生物各自的生活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极强的直观性、活泼性、教育性。生动的形式,丰富的画面、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这无疑为学生积累信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空间。教就能很好的为学服务,能促进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能将多媒体变为学生的学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人人都动起来,每人都能看、听、说、思、议,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之目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具体、丰富的材料,创设典型事物形象、发展过程,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理解、探究新知。教师要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上,通过提问、观察、交谈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同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识逐步得到内化,进而得到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如我上《家鸽》一课讲家鸽的消化时,首先播放食物在家鸽各消化器官内消化的动画,然后让同学阅读教材相应部分,由差、中、优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次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学生解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提高。

三、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再现或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自主或协作的情感自主学习,善于学习,愉快学习。无论在新授课前的复习,还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课堂设计上,我多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动机,从中发现问题。利用飘然而至的情景及背景音乐,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学习生物的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科教片《空中飞行的动物》,科教片中一幅幅形、声、色相结合的活动画面,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它以新异、生动、有趣、多样的信息,强烈刺激

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急于想了解课本中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完全可由学生自习书本内容,教师无需维持课堂秩序,只需以问题形式展现书本知识,使学生在类似于游戏的氛围中,就完全了解到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能否生存取决于遗传变异和所生存的环境。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生物课件运用大量的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加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使情境学习在其中得到体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比如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与运输”一节中,课件运用了大量的三维动画,形象地描绘了人体中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使学生对照自身的体验,能很快的体会到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真谛。这样,可以快速的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能很好地设置教学情境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发生在一瞬间或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宏观的和微观的物质变化过程,时空跨度相当大,有些地方、有些生物不要说学生没到过没看过,就连教师也未曾到过、见过,紧紧依靠标本、挂图、或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能将上述类似场景用动画模拟的手段再现。例如:“种子的结构”中,胚的四部分发育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不易观察,学生又缺少感性认识,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看多媒体胚的发育,建立关于植物个体发育的动态变化的概念,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的评述时间,而且学生也为其形式的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轻轻松松地就把知识记牢了。

在现实条件或虚拟情境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交流中发展能力。如在“运动系统”一节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把人体的骨骼分解、组合,清晰的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为之动容,学习兴趣大增,学生的参与意识高涨。这时我又让学生指着对方的身体互相提问交流。这样同学的学习效率大增,很容易就掌握了人体骨骼的组成。

五、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和间或的板书,在多媒体应用中,已被巡视、个别辅导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所代替,课堂上看不到教师更多的活动,听不到教师更多地讲授,但却能实实在在的感觉到教师的作用和存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由课堂上的显性行为表现转变为课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表现,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师的作用将更切入教学活动的内核。这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而且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科学的选择和编辑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等。比如:人的新陈代谢的表现,需要逼真的动画来体现,教师只有掌握了较高的制作技术才能实现。

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应用中,不是越多越好,往往有人认为,现在的教学,必须要使用多媒体,这是一个片面的想法。在应用中要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该用的用,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的就该用。不该用的不能滥用,特别是在生物学的教学中,不该用的用了,反而能起到反面作用,使学生不知所措,而只能看热闹罢了,怎能谈得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用多媒体展示书本知识,就显得过于单一化,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例如:家鸽外形的学习利用家鸽实物比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好,蝗虫身体三大部分结构的学习利用板图边讲边画比利用多媒体也要好。通过不断的变化刺激,更易于使学生大脑保持兴奋状态。

只要我们在开展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头脑里有探索规律的意识,认真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载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词歌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学全面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中学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刘波 摘要: 教学媒体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把它运......

    略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略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甚独特的优势步入教学领域,走进了学生课堂,显示出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企及的优越特征,在应用于生物教学这样动态与静态结合,微观与宏观......

    谈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山区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 运 用 及 价 值 工作单位: 巍山县青华中学 姓 名:刘 智 二O一一年四月 浅谈山区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价值 云南省 大理州 巍山县......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解析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经过前人的观察、实验而总结和证实的。因此,中学生物......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五篇范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吴清春 湖南省湘西古丈县古阳中学 第 1 页 共 6 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湖南省湘西古丈县古阳中学 吴清春 摘 要: 根据生物......

    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