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结题报告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结题报告
彭德山
2001年12月—2005年5月,我校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四年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加快了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步伐,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恰当的应用,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与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质密切相关。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则落到了科学教育的肩上。从科学教育的国际改革趋势看,世界各国都在相应调整基础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即着眼于培养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变革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改进学习的学习方式,以便使现在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具有竞争力,如美国1996制定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详细阐明了科学教育中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让各个学段所有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其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批判性并有逻辑地思考解释证据、分析交流其他解释方法以及科学论点等。”
物理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门自然科学。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应该是很有兴趣的,然而,物理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了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埋头组织大规模题海战术训练,而忽视了学科特点,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受到极大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期保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当时教育背景下,我校在市县领导和专家的领导和指导下,于2001年12月开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实验研究活动。
二、课题的界定:
科学探究原意是指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研活动,由于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便把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也称做科学探究,这样我们便把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理解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生虽然也要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发现新知”,但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还是有区别的。一是科学家探究的问题结论是未知的,学生探究的问题结论对学生自己虽然是未知的,但相对人类整体而言却是已知的。二是科学家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发现真理或创造出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新产品,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强调探究过程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三是科学家的科
学探究一般要经历复杂、曲折、甚至是漫长的过程,而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则是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它对实际的探究过程进行了筛选和重组,成为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典型化、简约化了的活动过程;四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是完全独立的主体,而学生由于受其自身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制约,使得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顺利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三、课题构建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皮亚杰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大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当注重“自我发现法”,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被同化,强调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原则,只有学生自主地参与各种活动,给以合理的证实与否定,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布鲁诺“发现法”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形式。他主张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究和主动研究,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他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强调学生大胆猜测,要用直觉思维去感知问题的情景,从而“顿悟”解决问题。人类大脑遗忘率规律。美国科学家曾对人的大脑遗忘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以下各种学习方式的遗忘率分别为:阅读90%,听课80%,应用70%,看电影60%,看展览50%,讨论30%,讲话30%,自己动手做10%,研究性学习5%,由此看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终身难忘的教学。
初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的特点和能力层次。初中阶段学生具体的形象思维还占据一定的地位,逻辑思维仅具有一定的经验性,思维品质处于矛盾交错的发展时期。尤其是独立性、批判性的发展显著,但看问题只顾部分而忽略本质,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而探究性实验活动从形象思维出发,通过学生独立活动和思考从而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本质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宗旨。发展性原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知识结构等发展上。
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开放的环境,包括学生的学习空间、研究时间、课题内容资源、学习的组织形式等都呈开放的势态。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关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01年12月—2002年元月 ㈠学习理论,提高认识。
2001年12月孝感市教研室在安陆举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开题会议结束后,我校与会人员回校后,立即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实验的有关理论知识,并结合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教材,进行认真讨论,使全体师生进一步认识到: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
目前,我国到处都在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是指多种思维形式的创造性运用,其形式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在科学技术的创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打开一部科学技术史就会发现,迄今为止所有的科学技术发现和技术发明,无一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实验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对国家推行的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既是物理学习的目的,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且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是中学物理学习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通过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㈡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由于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师生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认识,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已具备初步的思想基础,但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领导核心和研究组织,研究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所以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科研主任为副组长的专题研究领导小组,下设专题研究小组,并聘请市教研室杨汉楚老师、县教研室刘金权老师为顾问。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并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制定自己具体的实验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地指出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具体过程等,并结合方案把具体任务分解到每位参加研究的成员,使此项课题研究的目标到组,责任到人,既有明确分工,又有较大范围的合作研究。第二阶段:2002年1月——2003年10月
为了保证实验方案的落实完成,2002年1月对当时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综合素质调查,确定了由同一名教师所带的两个平等班中的二⑹班为实验班,二⑽班为对比班,进行科学探究教学实验,实验班物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选择教法,并适时恰当地将科学探
究融于教学活动中,并在实验班二⑹中成立科学探究实验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同还确定课外探究的专题是:
自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实验教师将实验班二⑹班和对比班二⑽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班二⑹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都明显强于对比班,老师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后来的某些所谓“差生”也在实验活动中崭露头角,使得其它同学刮目相看。问问题的人多了,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间的交流增多了,相互合作多了,相互关系更融洽了,更自信更富于挑战了。原来较难开展的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现在日益增多。
2002年4月我校承办了孝感市《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实验优质课竞赛活动,我校参赛教师用实验班二⑹班的学生参赛,结果获得了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且我校物理教师将平时进行科学探究的心得体会写成论文,并装订成册。
2002年9月,课题实验小组在研究半年的专题实验后,增加了实验班和对比班,除后来的二⑹(实验班)、二⑽(对比班)升为三⑹(实验班)、三⑽班(对比班),继续进行对比实验外还增加了另一位教师所带两个平行班二⑹(对比班)、二⑼(实验班)进行实验,课题实验小组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多媒体教学整合进行研究,并将多媒体课件归类整理,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课题实验小组全体成员,利用每周教研日集体备课时间,分析教材,将初
二、初三两册中,每章节能进科学探究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章描述,写出了科学探究的分章描述教案并装订成教案集。
2002年11月,我校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孝感市教研室在孝南实验中学举行“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实验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实施‘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一年的回顾”的专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2002年12月底,我校派课题组教师参加了孝感市在应城实验中学举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实验说课活动,并取得了市二等奖。第三阶段:2003年10月至今
在2003年10月,课题实验小组对前段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再一次增加了实验班的数量,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研讨有关“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多媒体网络整合的课题,并由一名教师主讲了“简单磁现象”的录像课,该节课改变了原有的应试教育旧模式,构建出创新教育新的平台,该课题评为市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孝感市参加了2003年12月底举行的湖北省创新大赛,获省二等奖。
2003年11月,我校接受了省市课题组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工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特别是我校的多媒体课件与“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相结合,深得领导和专家的称赞,并在12月底的市物理年会再次展出,获得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2004年月,我校再次承办了孝感市“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实验优质课竞赛活动,我校青年教师主讲的“研究液体的压强”的一节优质课,获市一等奖。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四年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过程中,我们感到开展这项活动既有压力也有收获。因这这项实验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大胆探索,闯出一条新路来,才能有新收获。在这项活动中,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学生的不懈努力,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自开展这项活动以来,我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动参与物理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物理的能力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在每年四月初开展的学生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比赛活动,学生小制作达800余件,小发明120多个,小论文900多篇,其中有多篇小论文被“云梦报”等刊物选中刊登。并且,在近两年的全国物理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有一人获全国一等奖,四人获全国二等奖,八人获全国三等奖,十三人获省级奖励,由于学生通过积极地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使得其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参加中考的物理成绩优异,为我
校中考一直名列前茅立下大功,特别2003提毕业的第一届实验班三⑹,2004年毕业的第二届实验班三⑼班,该班学生中考上一中人数及其它各项指标都名列学校前列,并且在这二届毕业班学生中被华师一附中录取的十名学生,均在实验班中。
自开展这项活动以来,教师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教师撰写的论文教案多达
篇,其中获省级奖励的有
篇,市省奖励的篇。省二等奖的优质课一节,市一等奖优质课三节,二等奖优质课说课一节,多媒体课件省级奖励
件,市级奖励
件,专题实验论文集,教案集各一本,与专题实验相配套的电教课件一套等。
八、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经过四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由于科学探究性实验本身的开放性,决定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加上作为一门新的教学方式,没有更多的成型经验可供借鉴,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由于受现在使用教材和考试制度的限制,加上家长、社会还不能完全理解,使得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不能大面积在课堂全面推开,所以我们迫切希望使用新教材和新型评价体系,加上要进行科学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实验仪器很难配套,获取也不方便,要靠老师或学生课前自备自制,如一学期几次尚可,次数较多则有一定的困难,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中还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我们坚信,《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2005.6
第二篇:科学 课题结题报告
博乐市逸夫小学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
《把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研究怪石峪的成因》
课题结题报告
一、发现问题的过程、问题的特点和具体表现:
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是身边的事物,四年级下册科学课岩石单元的学习中有些孩子提出了咱博乐怪石峪奇形怪状的岩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虽然通过模拟实验为孩子们解释了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是没能完全信服学生。所以决定以此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经历一段科学探究活动,寻找怪石峪空穴地貌形成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怪石峪的成因;然后带着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岩石标本进行模拟实验。
2、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了解怪石峪空穴地貌形成的原因
3、激发学生探究怪石峪岩石奥秘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由于怪石峪地区昼夜、冬夏温差大,岩石产生反复强烈的物理胀缩作用下崩解,再加上暴雨雪的洗刷岩面形成凹处,强风又将松散的岩屑吹走,如此反复逐渐形成了空穴地貌。
(1)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知识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
(2)纠正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方法。(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A、探索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策略;
B、摸索小学生科学技能形成的规律及特点,有效指导学生热爱科学。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对照法、实地调查法、实验分析法等辅助研究活动。
研究的方法:
1、调查、摸底法: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摸清当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实验观察法。在本校三至六年级分别选出两组学生:一组三四年级学生,一组五六年级学生。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撰写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效果
1、学生方面
A、提高了学生认识科学的水平和兴趣,形成了良好的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了学生自觉探研科学的习惯,能在生活中应用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寻找、积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拓展自己的视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渐升高,并达到了有兴趣的孩子全员参与。
B、参与学生写出简短的观察探究片段,把学生实地采集回来的岩石标本、植被标本、昆虫标本经过多次反复的分组实验、整理并分析数据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怪石峪处于阿拉山口强风区,降水少,蒸发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狂风携带沙石或冰雪长年侵蚀,使得岩石表面迅速崩解风化。飓风在巨石堆砌的城堡间横冲直撞,产生复杂旋流,肆意侵蚀着岩石群,经过320万年的雕刻打磨,把岩石塑造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甚至雕琢出了石穴、石臼、石洞等地貌景观。并整理出学生的成果集。
C、整理并分析数据孩子们写出了调查研究报告。D、收集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和岩石标本。E、根据师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和岩石标本在学校开展了成果展。
2、教师方面
参与课题的教师在校级进行讲授公开课,设计了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论文等,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们伴随着课题也更加成熟,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教研主任及校领导的肯定。
2016年10月22日,市三小“探究怪石峪岩石的成因”课题组一行,由高娃老师带领13名学生及家长和4位课题组成员共计26人来到了距博乐市30公里处的怪石峪进行了实地探究。
孩子们的问题很多,有的做了活动前大量的预习,有的来过一两次,甚至有的孩子没听说过怪石峪,面对一张张充满好奇的脸庞,我在想咱们真是不虚此行,一次实地考察活动的收获将远远超出在学校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量。所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富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在进行探究。
科学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时,课题组利用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多次和学生一起去怪石峪实地考察,活动中随从的家长积极配合老师们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参加活动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到了科学观察探究中来,有的感慨怪石峪的神奇、有的迫不及待的拿出了放大镜、还有的忙着给奇形怪状的岩石起名字呢„„总之没有一个人不被怪石峪的各种各样的形态所吸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的课题老师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并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认真撰写课题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们也在时间探究中提高了自己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和帮助了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六、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部分学生在实地采集标本过程中一味的玩耍观光,忽略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大多数学生把采集回来的标本不能够按照岩石的颜色、外形、质地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
3、个别学生的活动前收集资料这一环节准备不够充分,不能按照标准和要求逐一填写实践活动记录表。
4、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今后要把计划制定的更加细致周到,活动前准备工作要更加充分,多与各年级科学老师沟通商讨,从小培养孩子爱科学的兴趣。继续发扬优点,找到不足之处,将我校的科学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基础科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习惯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参考文献 1、2011版《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湖北教育《科学课》2016年第三期、第六期。
3、大自然探索2016年三、五期。
博乐市逸夫小学科学课题组:叶尔登高娃
2017年6月25日
第三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题报告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稳步扎实推进,《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对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看,历史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率低,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削弱,因此,历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就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我的研究内容。
1、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性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发展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构建学生主体,培养创造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因而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等战略,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终身发展愿望和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由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调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转换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比重,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上的学习方式的实质是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成为新课程得以实施的前提和条件,从教育学的关系角度分析,教育方式对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本项研究还有较为现实的作用。
3、由当下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现在虽然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将学习放在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压制之下,体现出较强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灌输给自己的知识,而在学习的行为上又依靠教师的教育或是管理手段来敦促,只是自身本应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渐渐消失,课堂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培养出的都是一令一动的机器。为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加强课程的科学性,提出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主体参与是“学习者在自我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寻问题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亲身体验。”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情感、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局面,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2、在课堂探究中体验知识生成、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变教师“一言堂”和“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与合作者,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5、了解历史课堂中学生不主动参与的形成原因,针对原因寻找对策。
6、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与不足,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新课程教学论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提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和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筛选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充实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可用行动研究法,实践性较强,因此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
3、调查比较法:
运用问卷、测验、访问、抽样等手段和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并收集实验全程中的有关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
把实验过程中经验加以分析、总结、归纳,上升为理论,并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检验。
5、走访调查法:
通过对自己所教年级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6、情景再现法:观看课堂教学实录,深入课堂听课。
7、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教育教学专著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8、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解剖教学中的得失,撰写心得体会。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理论研究、信息搜集与方案确定(2013年3月31日—2013年9月20日)
组织课题组成员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 “问题——探究式”、“学案导学式”、“诱思探究式”等,找出每一种教学模式的长处与不足。同时,研究当前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我校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相关教学理论,进行课题论证。并与高考考点、考情相结合。确定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切入点和基本思想,初步构建出适合新课程和现代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确定研究实施方案。
2、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2014年9月20日——2014年10月20日)
了解历史学科教学的现状,广泛征求历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初步构建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试验与探究的第一阶段(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2月10日)主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交流学习,探索、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走出去,请进来,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根据课题组确定的实验方案,确定试验班级和试验教师,展开试验研究。定期收集试验教师尝试三种新教学模式及相应导学案信息,及时反馈新教学模式的经验与不足,仔细分析调整后,再投入试验。
4、实验与探究的第二阶段(2014年12月10日——2015年4月10日)
根据修改完善后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试验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的试验与探究。一线教师再次组织研究课,重在探究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操作要领,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固定可行的教学模式。
5、全面试验阶段(2015年4月10日——2015年11月10日)
组织各种课型的校级示范课并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已初具规模的教学模式并在全校进行试验,搜集相关教学模式施行信息,对比研究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6、研究相应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2015年11月10日——2016年3月10日)
试验教师根据教学模式使用的效果研究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集体研究讨论并进一步在教学中实施完善。
7、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2016年3月10日——2016年4月20日)
根据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与各种类型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与运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各科教学模式及相应导学案,形成总结报告,并转化为论文的形式呈现。
六、课题研究成果:
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论成果: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模式。
1、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知识基础的掌握,着眼于能力的提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的设定激起学习兴趣,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教学的环节设计要做到教法设计与学法涉设计并重。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五部分:
第一环节——情景创设,巧妙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
第二环节——互动探究 合作掌握
互动探究、合作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本环节采用版块式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四个版块,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的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首先,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导。
第二步,学生之间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答。
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基础上是否询问学生还有那些不会或不明白的,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相互解答,较难的知识点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的去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了解了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
第三步,知识的检查、运用阶段。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每一课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情况。
第四步,图说历史。新教材的编写注重图文并重,在每一课都精心选择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和地图。教师展示每课中的有重大意义的图片,让学生读图识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才略大水平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三环节——构建网络,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契机和切入点,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又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知古鉴今,从而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克服了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较好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知识运用、补偿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本节习题设计既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又灵活多样,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了知识.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相互提问的过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目的。
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目标达成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联系现实,关注未来。既活学活用了本课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
2、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一: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复习课使学生接触已经学习过知识,学生思想上缺乏新鲜感,因此要通过新的高度设计导入环节,从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复习温故,夯实基础
由学生自主掌握基础知识,时间应该放给学生。教师主要根据复习目标设计好导思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巩固基础知识,在复习课中,学生看书时间和教师检查时间应该灵活安排,可采用同桌提问和教师提问。第三环节——师生互动,构建网络
在历史复习课中应该让学生获得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疏理知识,它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识深刻化,使知识体系进一步条理化,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为下面的知识迁移和深度剖析打下基础。第四环节——归类剖析,提升能力
这是复习课中的培养能力环节,是复习课中的“知新”阶段。这种“现场操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
第五环节——拓展视野,增强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历史课的思想教育,可以巧设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辩论等等,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第六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在学生“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习题,及时巩固学生的劳动成果,试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辛苦后成功的喜悦,又要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
3、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考情整体评析
教师投放成绩,客观分析成绩分布和走势及考试中暴露的共性问题;让学生依据成绩,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到能力要求等方面找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在哪里、有多大。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要补救的内容上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第二环节——自主合作纠错
教师活动投放答案,采集信息。学生活动依据学案,主动纠错。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或笔记、请教同学或老师、重新再认等方式加以解决。能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提高独立矫正失误能力水平。第三环节——错因归类评析
教师面对综合归纳各题型所暴露的共性问题的共性原因,如前置性知识缺陷、思维失误、易混概念、解题思路走入歧途等,就必须利用错因归类评析的方式确认解决共性问题的规律与方法。对于选择题让学生从分析讲解中明确七种类型及解题技巧的启示,达到触类旁通,以一当十的功效,以提高对题目的变通能力。对于材料题通过辨异求同,层层剖析的方式,活化了知识的多样性,能科学运用史实作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增强教学效果。如问答题中答非所问现象较严重,或许是审题有误所致,那就需要在审题技巧上加以引导与启发。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错因归类评析中能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结规律,教给方法,有利于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日后继续学习的规律性方法。
第四环节——针对补偿提升
教师投放习题,落实纠错,强化巩固。学生感悟方法,主动补偿,消除薄弱。讲评效果的巩固和评估要有科学而又针对性强矫正练习来实现。练的目的在于矫正补偿,题目的设计应针对矫正目标,宁精勿滥,保证质量,真正起到矫正一道题会解一类题的作用。让学生将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以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
第五环节——个性对话指导
以上四个环节是对学生答题中共性问题的关注点评,但学生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要在共性点拨的基础上注重个别学生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个别辅导,避免部分学生出现知识和能力的负积累,确保下一步学习人人都能轻装上阵。
(二)、教师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近两年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及推广运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有了更多的创新和设想。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娴熟,整合能力提高。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写出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独立创建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
1、发表的论文有:代会红老师的论文《关注教学过程 提升学科素养》获市级三等奖。2014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报告》在2014年教育督导调研成果评选中获得县级二等奖。王立田老师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在校本教研中获一等奖。刘明老师的《农村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探议》获校本教研一等奖。马福永老师《历史课堂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获校本教研一等奖
2、教师举行的公开课有:名师课堂评选中代会红老师的《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获县级三等奖。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王金秋做县级高考复习讲座一节。
3、2013年市优质课评选中,代会红、王金秋老师获双优课评选县级二、三等奖。代会红《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获县级三等奖。王金秋获校级说课大赛二等奖。2014年高考成绩进步较快,比同类校成为邦中高考的两大亮点,得到县教研室的认可。
4、在实践中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王立田、王金秋老师2013年 3月被评为2013-2014学校级骨干教师。2013年9 月被评为2012-2013学“十大教学优秀班主任”。2013、5荣获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教学成绩优秀班主任。2014、9荣获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教学成绩优秀教师。王立田老师2014、9 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14年王金秋老师参加265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并获结业证书。
5、在研究过程中,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借鉴他校优点,开阔课改思路。
七、遗憾与思考:
自课题开展以来,我始终虚心学习,认真钻研,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自己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缺少研究经验,所以自己的课题研究还存在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
1、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合作程度不够,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2、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教师包办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3、新授课的自主探究环节和复习课的知识重现环节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归纳整合能力不够。
在课改中研究无止境,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教学科研,进一步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推进课堂改进,争取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更大的突破,把我校的历史教学教研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钟启泉主编《历史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左斌著《历史学习方略》
赵亚夫 主编《发展性教学的主体参与初探》 《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2期 杨桦《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有效途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 期 肖晓玛 《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 《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沈河清 《让学生“动”起来》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07年 03期 王升 张晓静《谈发展性教学主体参与的功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07期 薛爱建《着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水平—主体教育的再思考》年第01期 刘晓鹏《关于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第05期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培
养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在前一段时间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培养》的基础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立足本校学生实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培养的研究和课题实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带着一定的兴趣去学习,可以使人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学习时精力就会非常集中,并且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主动参与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还将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力源泉。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呢? 现将前阶段研究课题的研究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
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具备远大的理想,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并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刻苦钻研,不断进取。(1)、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往往比较大,实现的时间也比较长。如小学毕业时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时考上重点大学等都是长远目标。近期目标通常是比较具体,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目标。如期中、期末考试要达到一个目标。近期目标也可以小到一个单元乃至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无论长远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2)、目标的高低要因人而异。学生的基础、能力各不相同,各人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个目标。对于学习基础好,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确定较高水准的学习目标,对他们是合适的,能够进一步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可是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盲目地要求他们过高的学习目标,不但对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有害处。因为过高的目标,对他们来讲,常常是难以实现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旦要求有这样的目标,结果往往是失败的打击,反而使他们心灰意冷,对学习成功不再抱有信心,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帮助他们选择一个适当高低的学习目标。一般来说,学习目标是要略高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就近期目标而言,这个学期的目标成绩应高于上个学期,并且逐步提升,直至达到理想的高度。学生围绕既定目标,会产生持久的学习数学兴趣,稳定地提高学习成绩。
2、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授课不能用老的模式“一言堂”,只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无异议的全盘吸收,不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也不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是机械式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乏感情的交流,学生就很难对老师和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主动参与。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师作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提出质疑,展开讨论。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备课也不能光备课本,还要备学生,估计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3、灵活而科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因此,这对老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1)、导语力求有新意。授课导语很重要,尤其是新授。导语设计要富于变化,力求创新。导语设计精巧,便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自觉不自觉地对所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渴望得到知识,学习就有了动力,学习也感到轻松、自如,而且也容易学好。良好的开端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2)、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些问题不能一下子要求学生就领悟,要循序渐进。难度大,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教师就得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如果一问三不知,还硬要学生回答,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情绪。不同难度的问题也应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些问题还可用讨论的方式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通过比较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予以适当的肯定或鼓励。当一个学生圆满解答了问题,并得到教师肯定时,他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学生体会到自身参与的价值时,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更大。(3)、积极创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也是一项积极的思维活动。实践活动比单纯学理论知识更感兴趣。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上黑板,走上讲台,或到野外实习、考察。
第四篇: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陕西永寿县中学(713400)刘耀斌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主动建构的。物理教育属于科学教育,科学的本质是求真、探究和创新。所以物理教育应该以探究性教育理念为指导。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的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知识。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
再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合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检验假设,最后得出 结论获得知识。这一过程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合理的实验方案,强调实验的要点,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原理,自发的完成实验。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不要过于复杂,实验过程中要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将有关现象、数据记录下来,对于实验操作难度大 或误差过大的实验,也不宜学生自我实验探究,因为学生很难处理好实验操作与思考探究的关系,他们会在实验过程中忙乱不堪,防碍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最后,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学习要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似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还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探究 的机会。
通过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深深体会到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十分有必要。
邮箱:yaobinliu@163.com
电话:***
第五篇: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界牌中学中学 戴钟芳
本课题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我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6年11月立项伊始,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农村中学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水平,这是农村中学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农村中学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并形成策略体系,力求使实效性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把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定位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三方面,着重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氛围营造、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
具体表现在:
1、探求实效性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2、通过实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新课标的落实,整合一些物理教学资源,提升我校物理教学水平。
3、通过实效性教学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1、所谓“实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实效性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2、实效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a.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b.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c.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3、实效性教学的特征
实效性教学是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实效性教学”的体现。
4、实效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有: a.关注全体学生
学生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要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
b.关注教学效益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化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
c.关注测性量化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具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实效性教学主张科学的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d.实施反思教学
实效性教学迫切地需要农村物理老师自觉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实效吗?”“有没有比我更实在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没有实效性教学。
e.实效性教学核心 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f.实效性教学策略
实效性教学需要农村物理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师实效性教学理论,改变我校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操作策略。
2、在实施过程中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逐步缩小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实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富有特色的物理实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
4、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有力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全校物理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基本思路:
1、组织本校物理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共同研讨农村初中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2、本课题围绕“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实效性教学”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策略”进行行动研究,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对参与实效性进行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及论文,并请有关专家适时进行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本内容:一年来,本人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如何使本校教师拥有实效性的理念,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开展调查研究,找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源。其次,学习实效性教学研修及相关理论,更新观念,丰富理论水平。再次,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效性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最后,对课堂实效性教学课例、案例进行研究。
2、农村中学学生讨厌学习物理的原因研究
3、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对策研究
4、构建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关注、研究备课、上课、作业、实验设计等环节的实效性,从细节入手,关注具体落实,使教学行为达成以下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对比实验法:在我校同年级同层次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实效性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2、调查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探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实效性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本课题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的主要方向,着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随时把握物理教改的最新动态,吸取教改的先进成果,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及各阶段的任务
1、准备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课题过程,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明确课题内容。
2、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9月)进行个案和物理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向学校和物理组汇报研究进程,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1月)全面回顾总结整理一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申请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教学现状的调查:在我校开展《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之初,就邀请所有物理教师对本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认清现状,寻找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握课题的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的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其根源是:
1、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传统观念更新不彻底,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物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2、没有指导教学实践的“实效性教学模式”;
3、学生心理方面的不自信导致物理教学很困难;
4、学生学习中存在不知所措的、茫然无向的状态;
5、受到学校环境条件的限制,物理课很多时候只能上演示课,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这也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
1、建立常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物理组教师认真学习实效性教学研修读本,每次不少于两节课的学习时间,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觉悟,让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扎下根,使之成为支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邀请物理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建议本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现状联系对照起来,谈体会,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拟定改进的措施。
3、开展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伴交流与互助中,发展自己。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讨论交流,研究教法。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互相学习;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评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要求教师认真听取同伴意见,并及时反思总结。
4、定期开展专项校本培训活动,组织物理组成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
(三)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效性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自《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至今,我和本组教师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联系教学现实,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大胆创新,以课堂为研究基地,在交流与互助中探究实效性教学规律,在全体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实效性教学的模式。
(四)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和完善实效性教学模式。在实效性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成功地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课,得到了来自周边学校听课老师们的赞同,在周边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展示课后又及时地邀请教师进行了实效性的评价和交流,本人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在听取了同伴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地写出案例分析,有效的引领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易于师生间产生共鸣,使得课堂教学在高效中运行,丰富和完善了实效性教学模式。
(五)拟采取的具体措施与行动
1、组织本校物理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共同研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2、本课题围绕“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有效参与”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进行行动研究,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对参与实效性进行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及论文,并请有关专家适时进行指导。
3、在同年级同层次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4、调查、了解、分析课堂教学前后的状况,为课题探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课堂研究的成果
回顾我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①首先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②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了出来,变痛苦的学习为愉快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强制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③在创设“实效性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2.教师受益 我校物理教师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师生交往中发展了自己,在理论认识中丰富了自己,在把握规律中端正了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了自己,在反思总结中提升了自己。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些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有效教学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带动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理论贡献
我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修改,基本探索出了实效性教学模式,我校物理组撰写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教案等,这是物理组成员经过辛勤的劳动,对教学研究工作做出的一点贡献,5.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本土资源,优秀课件,复习课件,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重视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教学,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二)认识成果
实效性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物理组教师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他们真正认识到:
1.实效性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实践成果
1.九年级物理教案手写稿(修改稿),九年级的电子课件(PPT)等本土特色的成果。
2.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性,初步形成了实效性教学模式,使我校物理教师在优质课,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助推了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积极而富有成效,在短短的一年内,我校物理教师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对于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预防和有效延缓了八年级物理教学两级分化的产生,使九年级的物理学习后劲加以持续和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为减负提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5、近年来,本人完成以下多个课题及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浅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物理课改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新亮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好处》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之实验教学心得》
七、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进行到现在,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课题开展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课堂实效性教学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2、加强管理是课题的保证。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实验中,我校建立的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实验的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3、物质条件的保证。
在实验过程中,本课题赢得了学校行政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课题购买学习资料,为本课题外出学习创造机会,为本课题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丰富和发展我校的教育理论宝库。
今后,我将在课题实践的基础上,以饱满的热情完成课题的最终成果转化,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让物理教师团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校硕果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