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吕敏敏
215128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说话或朗读时,语音语调正确;用英语交流的时候语法正确,用词恰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用英语表达时流利顺畅,内容充实,前后逻辑清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口语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谈论了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度,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策略与方法
一、引言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即要重视语音,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话题方面的训练,又要通过优化课堂活动,增加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度,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说话或朗读时,语音语调正确;用英语交流的时候语法正确,用词恰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用英语表达时流利顺畅,内容充实,前后逻辑清楚。”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语言环境
初中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四、五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上所学的知识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实际运用。这样的语言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听英语机会太少
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初中学生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加上少数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不够理想,更缺乏现代教学手段等原因,听的机会较少,这就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阻碍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心理障碍的影响
由于平时缺少训练,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例如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不够熟练,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不对,说不好;怕说错,怕被讥笑,被批评。开 口难,连贯叙述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
三、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重视语音教学
初一新生入学后,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夯实语音基本功。教师要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字母和音标。通过比较和朗读等活动帮助学生读准字母和音标;利用教材中Study Skills部分专门设置的Pronunciation板块,训练单词重音、句子重音、意群停顿、句子语调等语音项目。语音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语音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在朗读、会话中正确使用语音、语调的能力。
2、营造宽松氛围
《标准》指出“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如自信、动机、愉快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的“哑巴英语”,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简单的自我介绍、模仿练习、值日生汇报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后,教师还应注意融洽师生关系,接近师生距离,以逐步缓解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压力。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教师可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y?”“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 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自由会话的环境和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优化课堂活动
初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口语课,因此口语教学应贯穿于阅读、语法和写作等各种课型中,与听、读、写等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角色运用
开学初,为班中每位学生都取个英文名字,如,“Henry”, “John” “Mary”等。学生十分喜欢自己的英文名字,课后也常用英文名字打招呼,并进而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如,“Mike, may I use your pen ?”这种角色运用,2 使学生感觉到课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在课后得以运用,激发他们开口的兴趣。2)多样的教学方式
如今的孩子,如果我们采用“单打一”式说的训练是难以奏效的,为了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不断巩固语言知识,我们可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值日报告,小组操练,情景会话,表演等形式,以此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What does he do ?”这一句型时,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工人、教师、警察等,让其他同学根据这一情景,进行问答。例:S1: What does he do? S2: He is a doctor.S3: What does she do? S4: She is a teacher.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基于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形象逼真的英语学习和交流环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有形声并茂、情理交融的活动形式,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优化教学方法,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用情景,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天地,使教学内容变得逼真、生动、形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锻炼口语的自信心。例在教“过去进行时”时采用多媒体设置一个brainstorming 教学环节,让学生反复操练“I was doing„at seven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新的句型,并正确运用到交际活动中。
4、注意纠错艺术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尤其是对初学英语者来说,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在口语练习过程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的纠错要讲究方法,注意艺术,有所选择。对于一些小错,尤其是因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因为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都会自行得到纠正的。既使需要纠错,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例如,当学生说Tom always does her(x)homework carefully and „时,教师可以微微摇头,学生就会立刻意识到口述有误而重新叙述。当学生说到„his homework„时,教师微微点头,这个小错由学生自己纠正了。
当学生说英语出现严重错误时,则必须予以纠正。但也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切忌粗暴打断,严禁训斥指责。这时最好采取间接纠正的方法。例如,学生说出 I go(x)to see a friend of mine yesterday 3 after breakfast„这个错句时,教师可以若无其事地说: Oh, yes.I see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yours„或者说: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yours„这就间接地纠正了学生的时态错误,同时又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继续口头叙述。
5、重视听读训练
《标准》中提到“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可以促进语言的表达和展开,即听、读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说的表达技能”。
听力是获取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口语交流的前提。只有听懂了,才能很好地用英语进行交流。除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听力训练,我们还可以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如一些经典的原版电影,英语歌曲等,对学生进行“精听”,“泛听”等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存储一定的口语表达的句型格式;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
朗读是训练语音、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在语流中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续、失爆、同化、重读、节奏等,能够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在熟读的基础上,再选择一些句型、段落、名言等进行背诵,使朗读技能熟练,这样不但有利于积累精彩的语言材料,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口语的培养与提高。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脚踏实地的去实践,我们要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开口,多实践,要不断提高自身口语的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听、读、写训练,扩大输入量,为口语输出提供储备,从而切实有效地使英语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华.2009.让英语课堂在动态生成中焕发精彩[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二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英语虽是一门学科但实际上更是一种语言,其特殊性就在于英语作为语言多数是有声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口头或是书面的交流,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交流的功能越来越突显,只是相反如今英语的教学还是更加重视答题能力也就是阅读书写的能力而相对忽视口语的教学,对此英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在如今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单词、句子、语法、写作都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呈现在试卷上的大多就是通过阅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还有就是作为书面语言表达的写作,我不否认这些能力很重要,可是语言讲求的听、说、读、写,即使有听力测试也无法弥补在听说之间所欠缺的练习,所以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学应当重视口语能力的训练。
一、教师主动全英教学创设语言环境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将英语上成一节语文课。”因为我们汉语母语大环境的原因,我们对汉语的应用可以说已经融入了全部的人生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去重新接受一门语言,却也不能时常在生活中练习,这无异于加强了学习的难度,因此至少在英语的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运用全英教学,让这段时间的学生是完全处在英语环境中的。
像全英教学的事例,我不用去想具体是那节课要用,因为这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应当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比如课前问好“Hello,everyone!Lets get ready for class.please turn to Page 12.”或者“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Raise your hands,please.”,当学生答对问题时也要给予鼓励“You did a very good job.”这些师生之间互动的话定要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例如“The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growing faster.”这个话题教师在讲授时单词、课文对话内容用英语,到中间向学生进行相关问题提问时就自觉地选择汉语是绝对不可取的,除此之外教师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更应该有意培养学生在课堂也完全用英文的习惯,听不懂就多听几次,说不好就及时纠正。如今小学英语教学都在倡导使用全英的模式,何况是中学?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克制自己习惯性说母语的心理,因为不论是听还是说的技能都能在全英课堂中得到锻炼。
二、鼓励学生口语应用练习对话交流
俗话说“熟能生巧”,尤其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只有频繁的练习与应用,去张开嘴说出?聿拍苡行Ф土堆?生对英语口语交流技巧的掌握。在口语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锻炼学生“听”的技巧与能力,更应该给予学生“说”的机会,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要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的学生,所以依靠课堂提问交流的形式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甚至可能因为胆怯或者自卑的因素学生也不愿意主动去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选择提供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对话训练。例如在《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这个话题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经过讨论之后选择单独发言的方式,当然更可以模仿Wang Junfeng 和Kangkang的对话模式进行发言,甚至可以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复述,这样的选择考虑了不同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不同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差异,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在鼓励学生去听去说,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就如advice可以有无数种,将大家的想法集聚在一起,既加强了口语的练习,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角色扮演调动气氛感受英语魅力
如果说我们日常中的对话还是不够生动有趣,那利用音乐、影视等作品来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则可以创设出更复杂的情境、更饱满的情绪来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在课堂给学生模仿欧美影视剧中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的机会,口语会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情。
例如可以口语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经典电影中的有趣片段,比如《My Fair Lady》《The Million Pound Note》或者是动画《Frozen》这些影片中都是非常精彩的对话片段。《My Fair Lady》的故事本就是以女主学习口语发音为主线贯穿,其中涵盖了很多关于英语发音的练习片段;《Frozen》是迪士尼出品的音乐剧,“唱出来”的对话不仅有听觉的享受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至于《The Million Pound Note》,剧情滑稽高效却也发人深省,都是适合中学生接触的优秀作品,所以将这些引入课堂,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片段自由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是能刺激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在我课堂上有过这样一段表演:四位同学选取了《Frozen》中妹妹Anna劝姐姐Elsa回去的一段,有对白也有歌唱,更重要的是人物情绪饱满个性突出,在表演中学生不仅要熟悉台词学会歌曲,还需要掌握人物的情绪,或是焦急或是无奈痛苦还掺杂着不忍和恐惧,我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掌握英语语音语调发音,虽然最后学生的表演还称不上完美,但将语音当做一门用来交流的语言而不是淡出的没有情绪波动的叙述他们却做到了。
由此看来,初中英语教学中所欠缺的口语练习需要教师以及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创造各种机会以供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赖文斌,温湘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10(16).[2]范梅.浅析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7).作者简介:
王静,贵州省毕节市,贵州毕节织金纳雍中学。
第三篇:浅析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浅析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都是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日常的交流。但是在许多农村学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能力较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作简单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是根本,是学生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口语教学,力求通过口语教学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那么就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而言,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口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呢?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做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首先还应认清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相应的策略,如此,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并最终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以下是笔者对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所做的一些探索,简单阐述于下。
一、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
通过英语口语测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再结合日常英语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教学被忽略
众所周知,英语这一学科在中考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占分量较高的语言点以及语法的教学上,从而忽略了语音的教学,这就极大的影响了英语口语教学。尽管在教材中有很多语音项目,但是很多教师仅仅是教课本,语音训练仅限于教材上的相关练习,这就导致学生在朗读、对话的过程中语音、语调极不准确,这就为其口语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响。
2.课堂交流被忽视
毫无疑问,英语口语能力要提高,课堂上的口语交流是关键。但是纵观农村初中英语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讲,偶尔进行师生交流,学生也会因为紧张而拒绝用英语交流。如此教学,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可想而知。
3.师生互动较单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时,基本都是沿用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简单作结的方式,而这样的方式,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运用词汇的机会,如此少的语言输出量,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根本无从谈起。
二、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有效策略
1.加强语音教学
针对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语音教学被忽略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首先要加强语音教学。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必须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切实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点及语法教学,不要落入进行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考试得高分的俗套,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音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切实运用教材上的语音训练项目,还应将语音教学拓展到教材外,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资源,对学生的语音进行充分的训练。比如让学生多听、多读,力求读准语音、语调,久之,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其口语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2.加强课堂交流
要想真正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加强语音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交流的加强,否则,即使学生相应的语音知识,但是缺乏实质性的交流,对于其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因而在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课堂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必备的教师讲解外,还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然后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当然,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交流,教师一定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即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存在失误甚至是错误,教师也不能打击学生,而应在及时纠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越来越敢于用英语交流,从而英语口语能力自会得到提高。
3.增加互动方式
课堂上师生互动方式的单一化是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受阻的一大原因。对此,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立足于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力求通过互动方式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无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师生互动的方式远远不止这种。除了必备的师生问答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如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让学生听一段对话,然后进行模仿;设计一些英语课堂小活动如口语竞赛、英语口语大比拼等;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等。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还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务必立足于教学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认清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力求找出一套适合于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丽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年第31期。
[2]钟石梅: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5期。
[3]汪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初探[J],华章,2012年第31期。
[4]钟慧芳: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学周刊:A,2012年第10期。
第四篇: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模版]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最大的作用是用于交流,而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说话。以往中国英语教学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一直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结果,我们的学生很难面对面用英语进行交流。在现代社会,我们与外国人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活动。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提高口语教学的紧迫性。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又是学生学习英语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更应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教学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引言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这些都是“哑巴英语”的表现。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要从初学英语开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不同情景,增强他们的交际意识;以先进的视听手段,促进他们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由于各级各类考试还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测试,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经过调查,可以发现认为读写重要的学生远多于认为听说重要的学生。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口语并不重要,英语成绩是靠最后的一张考卷来评定的。我们之中一部分教师甚至也有这种想法,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口语训练。有些学生能写不能说,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成绩很好,在平常的默写和练习中成绩都不错,可到了“free talk”的时候就慌慌张张,不知所云。读书时也是吞吞吐吐,不流利。有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就怕学生不懂不会,拼命地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可是却忽略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尤其到了高年级,老师们更是注重语法的讲解,“说”那就更加被忽略了。
(二)、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说”的信心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有些是从一年级开始教英语,有些是从三年级开始的,这些学生都活泼可爱,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时信心十足,自信满满。当一两节课后他突然不喜欢上英语课了,上课了也不开口说了。原来是在上课时,抢着说被老师批评了或者是说错了被同学嘲笑了,接着,他也就不高兴,不愿意说了。所以老师在学生的“说”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引导。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内心焦虑紧张,因此错误百出。于是越出错就越紧张害怕,越紧张害怕就更容易出错,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有惧怕心理,担心自己会说错,会遭人耻笑,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这些不说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一门语言,如果不开口说,那一定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说”的兴趣的培养
实践表明,当学生的学习进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的话,学生会学得更好。如果教师将学习材料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会学得更高兴,整个学习进程也会相对延长。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源自于兴趣,兴趣没有了,自然就不愿意主动坚持,自然就会慢慢搁浅了。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学,才愿意开口去说。现在,三年级的英语就要进行笔试,背单词,背课文,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学生没了兴趣哪个还愿意去开口说呢?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促使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四)、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说”的环境的培养
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是很少的,英语的应用范围也只是在英语课堂上。所以英语教师对英语环境的创造就要格外费心,语言环境的创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有帮助的,二者相辅相成。
三、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1、词汇的积累
词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语言没有语法,很多东西不能表达。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词汇数量大,没有系统的规律性,在词汇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结果,不少学生语法学得不错,但由于词汇量不足或对词汇用法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用英语和别人交流,给交际带来障碍。由于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实在太有限了,所知道的词汇并不多。可能教师所说的很多东西都不明白,或者是一知半解。
针对学生的词汇贫乏,应加强学生词汇的积累。
2、语音、语调和语速
口头表达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口语技能表达信息的过程,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口语技能的形成。语音方面,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长此以往,不能辨认一些易混淆的音素,如mouse/mouth;nose/rose等。语速上,学生表达口语的速度往往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变化的句子更是无所适从,根本没法准确、流畅地把句子表达出来。学生应学好英语语言基本功,要学好发音,正确的发音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语音的训练,不但要教给学生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模仿、操练。在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要加强语音教学,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英语中有很多单词的读音是很相似的,如tail[teil]和tell[tel],但是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一个名词,指“尾巴”,而后者是一个动词,是“告诉”的意思,两者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严格把关。英语中还有一些单词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如meet和meat,两个单词都读作[mi:t],但是意义也截然不同,这就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两个单词的意义,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加以区分,辨别听力材料中涉及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单词,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教师要想办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听、多说、多交流,让他们一天天发现自己的进步。
(二)、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据此,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说”的实际水平尤为重要。因此,积极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1、使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不敢说不愿说,只是一味充当听众。长此以往,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以致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会说。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学生不敢开口是由于性格原因,他们不善言辞,胆小内向;有些学生则是自信心不足,怕说错了,也不敢说;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语文数学学得不好,于是自己给自己定位,认为肯定也不能学好英语,存在自卑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以上原因,教师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染学生去积极大胆开口。简而言之即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找准机会,适时点名鼓励他们勇敢开口,及时表扬。
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激励每个学生为小组争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很积极地开口去说,不仅可以让学生说,还能让他们互相找出不足之处,同时又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说得好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说得不好的小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进步了,也可以进行奖励。个别的学生可以采用五角星,小贴画等方法进行鼓励。最重要的是对说得不好的学生可采用集体鼓励的方法,只要他有进步了就可以让其他同学一起鼓掌,这对增强他的自信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肯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学生的语言, 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给予
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 / Wonderful / well done /„„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并给予鼓励:Try again„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在不断的鼓励、表扬的气氛中,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对于学生们羞于开口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来引道学生开口。如天气情况,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招呼等。让学生发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有害羞,畏惧,怕出错的心理。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人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但若发现表达有错的体同学,教师不应该马上制止或批评,而且应是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教学形式也要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的轻松愉悦,让学生在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以老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说、想说。
1、利用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实物教学法,还可以运用儿歌,歌曲,游戏等方法。这些方法都适应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够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当学生会觉得英语课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上英语课,也愿意开口说英语了。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可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兴趣,学习知识。比如说在教数字one到ten时可采取打擂台赛的形式,等同学对这十个数字稍加熟悉后,先请两位学生AB到讲台上面来面对面站着:
学生A:ONE,TWO
学生B:TWO,ONE
学生A:ONE,TWO,THREE
学生B:THREE,TWO,ONE
这样依次到十之后,A和B再换一下,由B开始正数,A开始反数,最后看那位同学既准确又快那他就赢了,下面的同学可上来和赢的同学挑战,最终决出冠军。这样的比赛形式能引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十个数字。尽量让多一点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采用的游戏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用些简单的,易操作的游戏。例如:在复习水果单词时,先把水果放在一只盒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去摸一摸,让学生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说出该水果的名称,接着要求学生找一找该单词的“好朋友”;或者出示字母卡片,让学生排队组成一个个水果单词。这些活动比单纯让学生读单词有效得多。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则要组织些有难度的游戏,并有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后,应尽量多的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由学生自行组织并参与其中。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已逐步进入英语课堂。它具有集成文字(Text)、图像(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及动画(Animation)等多种功能,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确,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口语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有利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丰富多采的网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英语。在使用课件和教学光盘时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就跟着课件或是光盘后面就读起来了,这种”说”的主动性是极为难得的。另外,课后也要让学生的磁带起到作用,学生利用磁带可以很好的纠正发音。
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来移植情景,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例如,下雨的情境课堂上难以再现,我们可用
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图片或录像,让学生先体会下雨的情境,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这样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时间,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3、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口语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像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与此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口语锻炼的机会。延伸课堂,让学生敢说、多说。教师还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口与交流及多种课外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如定期举行‘英语角’、‘英语日’、‘看谁说得多(好)’、组织学生将校园内的教室、设备贴上英文单词等活动。同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教师要带头‘学以致用’,课上学了,课下就用。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学了打招呼的用语,课内外、校内外见到老师、同学就用英语打招呼。见面说声‘Hi/Hello!How are you?’。
(四)、营造良好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布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儿童爱新奇、好动的特点,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是训练学生良好口语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重尽可能更多的使用全英文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染,真正地学会如何运用语言知识,以便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1、教室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最常接触的环境,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些教室中使用了英语教科书中的卡通人物和场景来布置教室,另外还增加了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让学生耳濡目染,不经意间接触了英语,不经意间说起了英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无所顾虑、敢想敢说、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室的布置上也要多下工夫,有专门的英语活动室更好,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说英语的氛围。此外,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也能创设一定的氛围。我通常就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调整学生的座位,把他们的作为一小组或环形的形式布置。这样有利于讨论和交流。
2、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
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不仅需要教师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而且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使教学真正做到为用而教、为学而教,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模拟生活,仿照课文会话语言来源于生活,有运用于生活,在英语教学中要根据课文来设置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扮演不同角色来表演,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事或物比较了解,而对只限于书上看到,学到的容易忘记。那么,这一点我们可用到英语教学上来,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门从“零”开始的学科,教师要绞尽脑汁把这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学生脑中留有深刻印象,那就得靠依靠现实的生活情景了。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另一方面,增强学习兴趣。如在教What are you doing?时,设置一个情景:让一个学生捧着本书,然后回答:I’m reading。这样既实际又贴近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与此同时,学生应把课文和自身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课文上出现I’m Anne , I’m ten years old.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替换,这也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很好机会。但替换若成为无意义的,机械的重复的话,也失去了其意义和作用了,所以必须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来仿照课上的内容进行会话。/
3、开辟第二课堂
对英语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英语课,而应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平时多听、多讲,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说英语,这样也是为了创造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俗话说“熟能
生巧”。如若在平常大家用的是英语交流,老师碰到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也会用英语来和你打招呼,这样把英语扩展到课外,学生的锻炼机会也多了。同时也可利用课外活动展开交际。语言使用源于语境,课堂教学情景单调、乏味,多样性不强,而英语教学的特点是以说为主,以听带说,综合提高。为此可以用课外活动来激发他们使用英语交际的需要。比如:
创设情景情景设置:A两人碰到B走向商店
目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要求:自由组合三人训练。
A:Hello!B:Hello!A:Where are you going?B:I’m going to the shop.使用going to the shop展开活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当给予辅导,当好参谋和顾问,不断提高交际的勇气。
三、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外语人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变得十分必要。懂英语、会说英语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技能,只有运用好这项技能,才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因此,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来说,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变得十分必要。而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必须了解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多方位、多角度的实施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一定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说”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这也是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但是英语口语交际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有效的实施起来。
一、目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一)基础知识薄弱,学生无法开口
丰富的交流需要丰富的知识支撑。大部分小学生英语词汇量很少,他们甚至不会读单词和句子,更谈不上进行口语活动。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口语练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得紧张、焦虑,甚至害怕。在这些消极情绪状态小学生用于记忆和思维加工的能量减少,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效率降低。在课堂上学生常常表现为沉默,无法开口。
(二)课堂脱离语境,学生不敢开口
交际教学思想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师生间、生生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缺乏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学生缺少轻松愉快说英语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不乐于参与、不敢开口。
(三)班级人数较多,学生没机会开口
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现在大多数学校是大班教学,即每班有超过三十个学生,相当多的班级甚至达到五六十个学生,学生间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给教师组织口语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许多学生没机会开口。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可以开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把教材加工成有结构的“学材”,实现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声。教材是训练学生朗读的第一手材料,英语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大多以生活为情景,这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便利。英语课文中有许多绝妙对话,还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英语句子,学生只有通过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才能领会到词
句的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懂得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表达作用和运用方法,学会了在口头表达时何处重读,何处轻读,何处停顿,何时升调,何时降调。课文读熟了,书上的句子就会在脑子里储存起来,到要表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脱口而出。所以说,朗读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
2.生动形象地表演课文对话
人类学家马林斯诺指出:“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对话如果脱离了情境,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会读英语仍远远不够,会读还要会运用。在原有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基础上,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更换人名、地名和时间等来改编对话,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这样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把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内化所学知识,又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能正确运用,只有在模拟的情景对话中才能看出来;学生在理解中还有什么偏差,表达中有什么错误,也只有在演练中才能暴露出来。从而及时加以改正,并在演练中不断得到巩固。可以说角色表演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了一个极好机会,是书本对话转化为学生自己对话的桥梁。
3.在生活的情境中使用对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来进行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只有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才能实现。因此,课堂要创设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
在课堂教学情境所反映的生活细节中去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现象,如谈论日期、天气、班内情况、召开生日聚会、填写调查表等,引发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脱口而出自己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地“说”起来。
(二)优化合作学习,让学生敢于开口,搭建宽阔的交际平台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集体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小组中你不会的我会,我不会的他会。学生之间通过取长补短,获取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当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教师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并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进行表演比赛。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敢于开口。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宽阔的交际平台上,所有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内部需要,并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勇敢地“说”起来。
(三)发挥评价功能,让学生乐于开口,激励口语活动的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真正源泉。教师对小组合作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分阶段组织学生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在小组内的表现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及时了解各个学生的表现情况,记录在案并保存每个人每次的分数,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对它们进行统计。每个学生获得一个分数。如果小组中的全体成员都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那么每个人还能获得一个奖励分。这样每个学生的分数就由个人分数和奖励分数两部分组成。奖励分是要在全组成员均达到标准分之后才能获得,它设置的出发点:一是保证责任到人,它要求全组内的每个人都要努力;二是要求积极互助。奖励分并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它要求全组成员密切协作。这就从评估的角度促进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开口,激励口语活动的持续发展。
结 语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英语课堂仍是说英语、用英语交流的主渠道。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就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了解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多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小组学习,发挥评价激励功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地“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