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品学科在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

时间:2019-05-13 00:3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思品学科在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思品学科在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

第一篇:小学语文、思品学科在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

为成就学生找到一个支点

——浅谈如何以合作为载体彰显学科特点

邯郸市复兴区教研室

刘飞飞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今天,我想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成就学生的美好人生。”

一、找准支点,成就学生

我的自信来源于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这一观点,他提出:“19世纪的国家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20世纪的企业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21世纪的青年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

21世纪,沟通与合作能力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果他孤僻、自傲,不会与人沟通,不善与人合作,那么也必将一事无成。毫无疑问,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合作能力恰恰是最欠缺的,最薄弱的。有调查研究表明,我国30%左右的在校大学生对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到不习惯和不适应!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善于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这样才能成就学生一个美好的人生。

二、“走出”或“调整”可能更好一点(找准)误区,明确方向 自我市创建新课堂工作开始后,我们欣喜的发现很多教师都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积极地尝试,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这三种误区:

1、无为:

即为合作而合作,也就是泛合作主义,大家都说合作好,我就在多多益善,导致明明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任务也来合作,无形当中浪费了时间。

2、无序:

看起来热热闹闹,纷纷攘攘,其实走进小组,你说,我说,大家说,一锅粥,没有次序,谁也听不清谁的发言,谁也不听谁的发言。

3、无效:

合作交流仅仅是把大家的意见集中到一起,缺乏思维的碰撞,缺乏认识的深化,有的只是意见的汇总,实效性不强。

我们要的不是合作的形式,而是关注合作的内容,关注合作的实效性。要巧妙地利用合作学习这个支点,成就学生的美好人生;要巧妙地利用合作学习这个载体,彰显品德学科的鲜明特点。

三、以合作为载体,彰显学科特点

1、有效合作,体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像教材中选编的《多彩的课间生活》、《观察冬天》、《我爱班集体》、《我上学啦》等内容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多彩的课间活动,课堂上,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课间多彩的游戏;观察冬天,完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生活中去实地观察。变生活为课堂,让课堂与生活相连,做到在合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自然天成,润物无声,何乐而不为? 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了,也就自然地理解了。”我们就是要这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

2、有效合作,彰显品德教学的活动化

品德课程呈现的主要形态就是活动,正如《课标》所提到的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实现这种活动性,就要抛弃原来以讲授性为主的东西,要把新的理念、好的思想通过一种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在活动中去感受,去获得。(1)活动性不是唯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是品德学科的一大特点。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将活动化的学科特点,理解为泛泛的课堂活动化。即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表演、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课也不是完全的“历史课”、“游戏”课、“美术”课、“表演”课。我们岂能“种他人家的地,荒自己家的田”?(2)有效合作,使活动化的学科特点落到实处。

我们应该让活动为内容服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这种形式,通过开展有效合作,真正落实品德学科活动化的特点。

如:五年级上册主题教学《认识我国的行政区》一课,重在了解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对于各个省市的特点的了解不做 硬性要求。

两位教师在执教这同一内容时,由于教学方法不同,效果出现了很大差别。

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让学生在书上按着图示找出黄河、长江流经的相关地区。不一会儿,几位学生找到了,而且一个不漏,为此教师大大表扬了这几位同学。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先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地图上点出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之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鼓励各小组以不同的形式来汇报。接下来,学生的展示非常精彩,独特。有的小组采用搜集资料的形式进行汇报,介绍到长江流经的湖南省时,学生会提出湖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是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众多名人的故乡;有的小组采用导游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出示相关图片并随机讲解。介绍云南省时,学生谈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傣族风情,热带雨林等等;有的小组采用文艺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介绍到到安徽省时,学生会现场哼唱几句黄梅戏。小组汇报过程,人人参与,热情高涨。

【评析】我们大家可以发现,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几个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了有关省份,就用一种单调、平板的方式进行了介绍。这种单维方式建构的知识,离开了课堂,学生能记住多少?而第二位老师运用了多种维度构建知识。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重组,适当地拓展,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分工,有交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最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是积极愉快的,是思考感悟的,知识的获得是多渠道,多维度的。学生了解到的不仅仅是黄河、长江流经的哪些省市这些单纯的地理知识,还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的脑海里留下的一定是比较深刻的立体的印象。

这就是有效合作,难道这不比单调的讲授更有效?难道这不比呆板的教学更有效?有效合作是新课堂的灵魂,有效合作是品德课堂活动化的最佳路径。

3、有效合作,落实品德教学的体验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不是按逻辑程序演绎,不是专供教师“教”的知识载体,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工具,是供学生学习使用的“学材”。新教材中的信息不是有序地呈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是蕴含于主题活动运作的框架内。这些文字,学生不单单要阅读它表面的含义,还是要化文字为体验。在小组合作中去感受,去参与,去亲历活动、主体践行。

如:五年级上册主题教学《四大发明》一课,如果我们先来介绍什么是雕版印刷术,什么是活字印刷术。最后,告诉学生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先进性体现在哪里。我们试想一下,课堂一定是沉闷的,学生听起来一定是乏味的。

怎么做呢?我想,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先进之处。给每个小组一些铅活字,让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排版印刷,接下来再让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印刷成果和印刷感受,这时有了亲身的 实践,孩子们自然就深深体会到了活字印刷的方便,感受到了毕升发明的伟大,对祖国的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还是那句古诗说得好:“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有效合作,助推品德教学的开放性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了在教材、教参、教师、学生的圈子里来进行课堂教学,其实,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更强调的是学科的开放性。

孩子生活的世界是综合的,不可能在孩子的头脑中分出一块专属于德育的东西。因此,品德学科的开放性是指时间和空间全方位的立体开放。即:课堂搬家——由小课堂转变成大课堂,由封闭性教学时空转变为开放性教学时空。

如:开展“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怎么样”这项调查,可以让课下学生三五一组,合理分工,有的小组重点采访相关专家,有的小组重点查询相关资料,有的小组重点研究排除污染的途径和办法等等。借助“课堂搬家”,把课程带出课堂;借助有效合作,保障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从而,使品德教育辐射到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乃至整个生活。

总之,教学的活力来自于学生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小学品德的表现形式很“浅”,但设计意图却大有“深”意。教师能把教材背后的这个意义的世界看多远,学生就能跟着走多远。每一位担任品德课程的教 师,都应该充分关注教材背后的意义世界,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学生从图文并茂的“浅教材”进入,慢慢融入到教材背后的“深意义”中去。

老师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 因为一份执着的追求,我们相聚在这里!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愉快地走进新课堂下的小学品德学科……

愉快地利用有效合作,来成就每一个学生的精彩人生……

第二篇:浅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美育中蕴含着德育,将美育与小学思品课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小学思品课堂中以德促美,以美育德。关键字:小学思品 美育 渗透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而在培养美好的人”,“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生活„„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学校美育的内涵,即美育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通过展示美的对象的丰富的价值意味,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性。[1]而俄国著名哲学家别林斯基又说过:“美育与德育是亲姐妹。”这就说明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因素。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美育与小学思品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积极探索。

一、美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意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智育德育之手段。”由此可见,美育基于小学思品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㈠ 美育是小学思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小学思品课程标准(2011版)的表述:“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逐步培养他们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2]这就要求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美育训练。而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3]从这一角度也说明了美育是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美育与思品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课文以五彩斑斓的插图开篇,描绘了秋天迷人的景色,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感受到秋天的美、自然的美。而“秋天的收获”中,祖国大江南北的丰富物产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秋天收获的美,更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创造美,从而愿意劳动、热爱劳动。这使得思品课的教学不仅有着德育的渗透,更有着美育的熏陶。㈡ 美育是小学思品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而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以美育来体现。在思品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着诸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教师在教授之时以自己对美的感悟为先导,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让学生感悟自然之中、社会之中每一个美的瞬间,从而在心里埋下美的种子,让美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倡导学生关爱他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诉说着生活中的感动,学生从老师的讲授、身边的事例中判断出生活的美丑,从而确定美的标准,并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判断,做到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二、美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教育是灵魂的教育,美感的熏陶对道德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㈠ 美育能促使学生提高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先导。因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他们的道德认知正处于积极建构的阶段,此时的正确疏导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生年龄尚小,知识贫乏,一味的灌输道德概念、道德理论等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心里共鸣,即使他们能熟练地背诵出各个道德条款,也不能让他们在生活中一一内化成自身的行为,甚至有可能背道而驰。而在进行道德认知教育时,施以美育的熏陶,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的道德观念反映的是社会形态的真与善,这些真与善的统一蕴含着美的光辉。而这美的光辉能深入人的内心,引发人的共鸣。这种共鸣能帮助人们理解道德概念的内涵,并深入灵魂,引发人的惊叹、崇敬、向往、追求。如课本中讲述的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无不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着美的光辉。这样的道德渲染、美的熏陶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在生活认清什么是真是善是美,远离生活中的假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㈡ 美育能促使学生践行道德行为

思品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行为。倘若为达到训练目的,强行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行为,不仅不能起到人格培养的作用,还可能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敷衍了事、言行不一。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自觉意识和自觉能力处于萌芽期,模仿力强,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思品课程正契合了学生这一认知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和社会主义公民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使学生在漫长的人生中自觉践行这些行为规范,纯粹的理论说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实践证明,正确的道德规范,只有把它的有序的感性形态转化为美的形态时,才有感人的力量,才能作为人追求的对象,自觉地吸收它,并形成良好地道德内心境界。[4]当正确的道德规范的内在与外在以美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在学生的心里引发情感的触动,这种触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判断,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养成良好地道德行为习惯。如人教版二下“让家园更美好”一课中,学生被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家园所感染,带着审美的愉悦享受这一方美丽。而随处所见的垃圾却毁了这片家园。学生在美与丑的对比中,自觉将减少垃圾的排放,不乱扔垃圾这一环保美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美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渗透

思品课要以美育德,注重美的渗透,充分运用美育与思品课的共同点来营造愉悦、自然的共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探讨和努力。㈠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美术可以表现文化,可以铺翼道德。”而思品课的教材图文并茂,课课配有插图,低年级的插图更是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同时教材还配以生动的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讲述道德规范时借助艺术形式的生动性、形象性营造美的情景,引领学生走入美的意境,从而乐于遵照正确的道德规范去行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天堂,美的世界里,感受道德的光辉。㈡ 以教师的“美”感染学生

小学思品新课程标准规定“坚持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表率。”乌申斯基也说过:“不管教育者或教师如何把他的最深刻的道德信念隐藏得怎样深,而只要这些信念在他内心存在着,那么,这些信念也很可能加在儿童身上,„„并且这些信念越是隐蔽,则他们的影响作用愈是有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影响之深。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美的人格为学生作表率。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力求做到言行一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这是最具说服力的。其次,教师的美的人格还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明行为的由衷赞美,对不良行为的揭露和排斥,都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向着教师所赞扬的方向发展。此外,教师的外在美也影响着学生,端庄大方的仪表、亲切自然的语言、恬淡悠然的性格„„也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㈢ 倡导隐形美育

在以美育德中,我们也提倡一种隐形美育。隐形美育和显性美育有所区别,它不是施教者明显的组织行为,而是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在小学校园中,隐形美育的最好实施方式就是校园的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比如,校园的建筑布局合理规划,恰当点缀,如苏州园林一般“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校园的绿化,春有繁花、夏有绿荫、秋有落叶、冬有常青,花时不同的树交错,落叶树常青树交织,鸟语花香,四季皆宜。久而久之,学生的身心变得愉悦,心灵也得到净化,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也逐渐形成。另外,学校的人文关怀也是一种隐形美育,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同窗之间的文明礼让,更能传达出一种美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获得品质的提升。隐形美育有着“春风化雨润无声”之功,让平凡中孕育着美的风采、道德的光辉。

结 语

美是一种永恒,它从远古走来,又穿越无限的时空,飞向未知的将来。德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承载着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美好愿望。在小学学校园里以美育德,让不断被物质异化的时代里保留一份宁静,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向善向美。

参 考 文 献

[1]百度词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3]百度词条

[4]李丽兰,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美育[M].北京: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社,1990.33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集宁师范学院已经度过了三个月的培训时光。回首往昔,有太多的感慨想要倾诉。在此,谨向我的老师、学友表示我诚挚的谢意,你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伴随我走过了这段培训的旅程。

《试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这篇论文是在何学慧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何老师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批改审阅。在论文选题和修改上,多次得到老师的启发、督促、鼓励和支持,使我开拓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同时也对论文写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此衷心地感谢何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第三篇:语文学科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推行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谓“先学”,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思考、讨论、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订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目的是通过严格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学生自学、探究、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洋思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它对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学习和推广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学习洋思,首先要从心底里相信并且恪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点知识漏洞,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个学生的进步都给予大力表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挖掘本语文学习资源的同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概要

(一)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以学生为“轴心”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将过去的教师单向灌疏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发现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转变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主动完成作业,在实践与探索中自主建构起合理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2、合作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活动过程。合作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兵教兵”。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因为独立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而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弥补学生差异,对培养学生交往的技能及分享、合作的态度具有独特的作用。

3、重视学法指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逻辑思维法等等,注重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要逐步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摘录、做札记、写综述或做读书卡片等,逐渐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

(二)基本程序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学习目标要准确具体、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太大太空。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要求,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学习。

2、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约5分钟)

洋思中学的语文课用的最多的是轮读的方式,让学生轮流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重点词语在黑板上订正,其他同学也可即时评价。通过初读课文,解决了生字词,扫清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洋思中学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在课堂上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往往把学习内容分成2-3个自学模块。依次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内容和方法,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规定学习时间和要求,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洋思中学对教材的运用非常到位,他们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往往就是课后的思考题。由于有了时间的限制,加上老师对后进生的格外关注,学生都能紧张地进行学习。每一节课都坚持让学生自学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但掌握了恰当的自学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通过反复读书、查阅相关工具书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在经过独立学习之后,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教师则通过巡视观察,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对态度不太认真的中差学生,要重点关注,甚至可以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不要在黑板上书写,或从事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约8-10分钟)

时下很多课堂都成为少数优秀生展示的舞台,而这种表面上没有问题的课堂恰恰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洋思最先展示的往往是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所要做的首先是分清楚哪些是个别问题,哪些是普遍问题,个别问题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或课下个别解决,普遍问题才是教师需要指导的重点。其次教师要在学生总结时进行恰当地启发和点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点拨的语言要精炼,学生讲清楚的教师决不重复,学生表述不完整的也是先采用“兵练兵”的方式,让会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点点头,表示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才做适当的补充,但都是点到为止,不任意发挥,不高谈阔论。教师对问题的总结也是画龙点睛,短小精悍。在这里,你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能力。洋思课堂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效率。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语文课的当堂训练非常灵活,关注学生听、说、读、写、思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对课文学习的深化巩固或拓展延伸。有时是对课文的续写、缩写和仿写,有时是展开想像说一段话,有时是结合课文谈体会或展开辨论,有时是进行拓展性阅读或研究性学习„„学生要当堂完成任务,并当堂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当堂训练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的有效措施,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做到了“堂堂清”。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课后要主动找来“开小灶”,也就做到了“日日清”。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课后学生轻松了,就有时间多读书,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实施策略

1、抓好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要学习洋思人务实的工作作风,做事不追求形式,不讲求花架子,实事求是,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方针和策略。重点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后进生辅导、考试等几个关键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2、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在备课中吃透教材、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决定了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高效地学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备课组长要在一周前布置备课篇目(每次2篇),备课时由备课组长主持,先作教材分析,确定课时数,然后定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步骤与方法以及课堂训练等。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地发言,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后要写出自己上课的教案,经备课组长批准后方可上课,凡是没有体现以学为主的教案,一律视为不合格教案,必须推倒重备。

3、采用科学细致的教学评价。洋思在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采取“三清”政策,所谓“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基本原则是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都不留下障碍。学习小组成员每天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一一助其过关;周五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教师和班上尖子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进行验收。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另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就是考试,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改进考试方式,控制考试频率,讲究考试效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不出偏题怪题,注意代表性,强调覆盖面,以尽量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试以后,要统计试卷中各项错误率,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课堂教学的弱点,指定改进措施,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仅凭课本上的几十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学生每周至少要有2节阅读课,课下每天还应有半小时的自由阅读。只有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的视野才不会被校园的高墙所束缚,他们的谈吐才会流畅和生动,见解才会深刻而独到。

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示例

(一)现代文新授课

1.一般过程

(1)导题,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课文(板书:××)。

(2)示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①×××××;

②×××××。

这个目标的实现,全靠大家自学。

(3)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读文,老师及时板书生字词、标注读音)

(4)二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一)”: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一)”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按照“自学指导

(一)”的要求进行自(5)三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二)”: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二)”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按照“自学指导

(二)”的要求进行自学)

(6)四读课文,学生研讨(包括解题、文章主题、写作特点等方面)

(7)布置课堂作业:

做与课文相类似的语段分析,或对文章中人物、事情、思想、写法的评价,或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8)课外作业:

阅读课外书籍,写札记、日记、办班报等实践性作业。

2.注意点

所有教学必须按文体特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自学指导题,教学中,既要体现文体的共性特征,又要体现不同年级段、不同文体的个性特征。

共性特征:

1.记叙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理解文章的六要素(小说类文体为理清故事情节);

(2)理解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文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说明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的顺序、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议论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理解本文的论点及提出论点的方法;

(2)理解文章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3)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安排。

4.抒情散文类文章的学习目标的一般为:

(1)理清抒情的线索;

(2)文章是怎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的;

(3)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诗歌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正确朗诵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意境;

(3)理解诗歌抒发情感的方法;

(4)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深刻。

个性特征:

各类文体的文章的学习目标因所在年级段、所在单元位置、所在班级而体现出个性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同样是记叙类文章,初一年级应该突出六要素的学习目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初三年级的重点则应该是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如《回忆我的母亲》。

同样是说明文,初一年级应该在实物说明文上加强、突出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和列数字、举例子等常用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与学习;初三年级则应该在事理说明文上加强、突出说明的事情和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分析与学习。

同样是议论文,初一年级只需要知道文章的论点及证明论点的论据即可;而初三年级则不仅要知晓,还要研究提出论点的方法、论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证的严密性等。

同样是诗歌,初一年级要求学生能够朗读、背诵诗歌,基本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而初三年级则要在意境、方法、语词上深入探究。

(二)文言文教学课

(1)导题,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课文(板书:××)。

(2)示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①×××××;

②×××××。

这个目标的实现,全靠大家自学。

(3)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读文,老师及时板书正确字音)

(4)二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一)”: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一)”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自读课文,试讲课文)。

(5)三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二)”: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二)”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在正确翻译课文的基础上,自己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主题与写法)。

(6)四读课文,表情朗读、背诵课文。

同样,文言文教学的学习目标也必须因所在年级段、所在单元位置、所在班级而体现出个性特征,教学中也必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初一年级刚接触文言文,学习的困难比较大,在教学中就要反复读,有时甚至要教师领读,学生讲不清时,老师则要讲得多一步;而到了初三,老师就应该多让学生,有时甚至只字不讲,全由学生自己探讨解决。

(三)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以“篇”为单位,而是以一类一类文章为单位,一项一项地复习。

如复习一学期所学的说明文课文时,要就各篇说明文中对象的说明、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语言的准确性等问题综合分析逐项研讨并学习运用。

(四)阅读课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并逐步形成能力,各年级各班每周都拿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进阅览室阅读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札记。

其基本过程:

(1)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备好课,自己到阅览室查找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若干篇,复印放在阅览室;

(2)布置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的任务;

(3)学生自由阅读复印的文章,自由到书架上选取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阅读,并独立思考,写好札记;老师巡视、监督,决不插话;

(4)课后,老师检查学生写的读书札记,并略加评点。

(五)作文课

作文是语文读课的延续,要求学生把所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教学过程一般为:

(1)语文讲读课布置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写作知识,自选材料,自由命题(有时也可教师命题),练习写作;

(2)教师巡视,发现倾向问题,引导大家讨论解决,再引导学生相互修改,最后誊写到本子上(一般为一节课),交老师批阅。

第四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动起来

以前的语文课大多是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即使是课堂气氛活跃,那也是花架子,做给听课者看的。而现在的新课程提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就是目前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那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一、首先让学生互动起来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世界。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把学生当作“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赶,也不进行从容研讨,教师便匆匆归结。试想这一堂堂课下来,究竟给了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学生在琐碎的问答中收获了什么呢?显而易见,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何谓合作学习?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互动起来。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语文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引导学生生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问题。如我在教学《夕照》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前一课《海上日出》,然后让学生找“日出”的反义词,再引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描写日落的段落,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劲上来了,提出了不少问题: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日落的过程的?除了写太阳外,还写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所提出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夕照》这一课中,学生找出了描写夕阳的句子,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及组间交流,学生理解了句子,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四、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如在上《巧学成语》的语文活动课中,我采用小组之间竞争方法,让学生完成成语接龙、填成语、猜成语等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了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实践活动

我在讲授新课之余,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进行课后延伸。如教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我便要求学生调查学校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护问题,写一个调查报告或写一份建议书。要求一提出来学生反应非常强烈,我便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他们采用实地观察、暗访、上网查资料以及采访环保模范等各种途径,每组调查一个星期,要求详细记录调查情况,在全班交流。结果各组都写了一定价值的调查报告、建议书甚至表扬稿。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实践活动,锻炼了囗语交际能力、自主合作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读书,参与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教师也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时掌握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引导学生深入自主探究。

第五篇: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渗透点整理提纲

编者注:湄江四小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广大教师认真实施,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集中培训、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全面结合小学《思品》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保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由《思品》授课教师任诗梦、李永霞、唐红萍、王静、王国容、刘颖、胡昌秋、宋庆丽等牵头将相关渗透点分年级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之用。

一年级

★学科内容:

一(下)/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3课/小心,病从口入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结课点睛。★示例或说明:

1、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吃的东西有时为什么会病倒吗?

2、讨论: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哪些食物?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组织活动:如何注意饮食卫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学科内容:

一(下)/第四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第2课/美丽的生命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示例或说明:

1、教师播放影片,让学生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2、教师出示画面,让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3、组织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护好一个个美丽的生命。

二年级

★学科内容: 二(上)/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5课/红绿灯,在站岗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应用。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向学生提问: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2、同桌交流。在过马路,又没有斑马线,怎么过去呢?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保障生命安全。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五单元/我爱绿数,我爱蓝天/第6课/我身边的环境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家乡美丽的图片向学生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另结合被污染的图片再问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身边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学科内容:

二(下)/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第3课/帮帮残疾人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会献爱心,帮助别人。★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

2、谈谈你的帮扶措施。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告知学生,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三年级

★学科内容:

三(上)/第二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第1课/说说我们的学校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 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让学生回忆自己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写在卡片上。

2、自我展示,从学习,生活,才艺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长。

3、教师总结,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关系,教师的关系,国家以法律形式保障我们学校教育的权益,出示相关法律。

★学科内容:

三(上)/第四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第4课/一起采风去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八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的非物质文化„„列入文录予以保护。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试听资料等材料。★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联系实际周围的生活,让生说说周围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破坏,向学生适时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才不破坏文化遗产。

★学科内容:

三(下)/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第2课/家乡的打工族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技术展现,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观察了解活动。

a、学生课前调查,搜集一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警示语,了解它们的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b、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地方的社会各界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事例和规定。

2、展示汇报。

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这时进行引导并出示相关的法规。

四年级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同在蓝天下/第一课/让我走近你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逐步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课前了解、收集相关资料

2、使学生知道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

3、教师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生活因爱更美丽/第一课/关爱无处不在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刘国家乡的小河/第二课/沿着河边走一走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组织活动,结合案例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活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我们时刻在呼吸/第二课/天空是什么颜色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通过交流等活动,了解家乡的天空的问题所在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三单元∕斤斤计较选村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至第十四条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结合案例,交流讨论。★示例或说明:

1、教师出示下列事例。(1)、怎样选村官。(2)、村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官。

2、结合事例,组织学生讨论:(1)、说说村委会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2)、对比一下,与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说说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可写一写大家眼中的村官。(4)、有人说村民们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

★学科内容: 五(上)/第四单元/好山好水好地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石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环境保护法》指出: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环境保护法》。

方法:课前搜集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创设情境。★示例或说明:

1、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3、充分感受祖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都有不同的美丽。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拒绝毒品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吸毒是违法的行为。早在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决定》第八条规定,对于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人,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罚款、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又复吸者,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在教养中强制戒除。

《决定》第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对吸毒、贩毒、制毒等违反犯罪活动,有检举揭发的义务。★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或理解。方法:结合图例,组织讨论。★示例或说明:

1、什么事毒品?

2、了解毒品的危害。

3、远离毒品从我做起。

4、拓展延伸。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就、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及中国活动的场所吸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出除国家法定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和了解。方法:结合事例,交流讨论。

★示例或说明

1、教科书第41页以一个具体侵权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儿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2、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3、拓展延伸。

4、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了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保护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认识到法律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六年级

★学科内容

六(上)/第二单元/走进信息时代/第2课/沟通无极限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刑法》第252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二百五十二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方法:案例联系,联系实际。★示例或说明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身边、电视或书报上看到的事例:私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

2、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出示收集到的案例。

★学科内容

六(上)/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第4课/文明遗产知多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

方法:观看视频,实例分析,有机渗透。★示例或说明

1、播放“陕西省公布十大违反文物保护法警示案例”的内容,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3、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趁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学科内容

六(下)/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第3个活动·动植物的控诉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

方法:课前调查,联系实际,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

(1)爷爷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2)爸爸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3)现在有哪些野生动物?

(4)交流,有一些动物去哪里了?为什么不见了?

2、联系实际

(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保护野生动物?

(2)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

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下载小学语文、思品学科在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思品学科在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题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研究的背景,提出了具体研究的方法、做法及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谈谈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督导管理论文 谈谈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肥城市湖屯镇曹庄小学 窦庆利 谈谈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中被广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科学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识字二·自选商场》教学案例及评析 关键字: 教育科研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以多媒体、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

    合作式学习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思品》(本站推荐)

    合作式学习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学期开始了,我参加了国培计划 2011小学教师远程网络培训(项目是思想品德培训)。从中知道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

    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思品学科论文比赛通知(五篇材料)

    关于举办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思品学科 教学论文、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各学校: 为推动我市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推广课改经验,展示教研成果,激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经市小......

    小组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规定

    小组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规定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合作,为了规范合作的形式和方法,更为了合作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