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和策略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和策略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合。”叶老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内涵。阅读就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就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这样,阅读教学就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涵泳和体悟潜藏在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和情趣,破解萦绕于字里行间的理趣、意趣和情趣,进行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情智整合与生成,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然而,反思当肖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①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②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牵引,得出统一结论。过去流行的一种“谈话法”教学,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地猜测,这其实仍是一种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的方法。④进行的是不完整的阅读训练。从方法上说,重精读,轻略读、浏览;从技能上说,朗读、默读、背诵都有待加强。⑤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僵化;教育教学途径封闭,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其结果是导致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严重匮乏。
1、导入新课不拘一格有创意
上课伊始,教师采用幽默、轻松、和谐的手法,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如用意蕴深刻的笑话、民间趣话导入,用一段哲理性或诗意的导语开头,或用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起句,携带特定的教学实物或挂图走进教室等等,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兴趣。创意导入,要做到新颖、简练、精彩。特级教师于漪教学传统课文《孔乙己》是这样开头的:“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文章情深、意深、含蓄、深沉,细细咀嚼,深入领会,就可获得解答。”这样的导入,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三个丝丝入扣的问题的连续提出启动了学生的“机器”,使学生处于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愤”“悱”的活跃状态,把学生思路引向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为下一步学习设下铺垫。教师的独白语不多,却勾勒出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教材的特点,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读了《窗》,我们认为“不靠近窗口的那个病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大家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证实老师的观点呢?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探寻着“不靠近窗口的那个病人”的命运轨迹:听同伴讲述,享受融洽;嫉妒心发作,庸人自扰;见死不救;冷酷无情,只见到光秃秃的一堵墙,真相大白。作者刻意把关键情节安排在和“靠窗”所见的内容有关,巧妙地揭示出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起到了扬善贬恶的道德谴责作用,在精巧的构思中见出了主题的深刻。
2、教学语言富有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人情味;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和情趣。学生总是喜欢听有个性的语文教师的课。于漪说:“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除了知识修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可见教学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强烈的个性化意识、健全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天地里自由发挥,大胆地个性化地演绎教材。因为有个性,才有授课的艺术;有个性,才能产生美的享受。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简洁、生动、有魅力,才能产生话剧语言的效果。开局有创意,结局有韵味;授课语言富有变化、跌宕起伏;朗读语言要富于情调、抑扬顿挫;对白语言要富于个性,进入角色。总之,授课语言要有语言美,既简洁又生动,既平常又精彩,既通俗又有情调。教师的神情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随时让学生进入教学意境中去。
3、阅读思路课内外并举
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善于从题材多样化、知识多层次、表现多手法的教材中,提炼出精练的闪光点,并融合自己的个性,设计教学思路。善于运用抓“文眼”找准教学的“突破口”,简洁、精练的处理每一篇课文,启迪学生思维。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形成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的习惯,把课内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加以运用,把课外学到的东西,再带回课内消化吸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风云和文学期刊,对那些富于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文章,组织学生开展佳作点评或写出故事梗概、内容提要、人物形象简析之类的短文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印发阅读篇目,作出指点和点评,让学生愿读书、会读书、勤读书。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4、抓“以情悟文”,促“个性发展”
情感本身就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阅读,挖掘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眼下,学生阅读兴致不高,其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的形式过于单调。教师要把讲解、提问的时间压缩到最少,用最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和思考。首先是教师的情感要投入。要将范读作为主旋律,融音调、表情、姿态、手势于一体,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以引起情感的共鸣,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从而产生情感效应。二是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因素,定好情调,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使阅读教学真正进入以情感人的境界。三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情感功能,对课件制作、幻灯片放映、录音、录像播放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力求以“形象感目”、以“音美感耳”,以达到“情美感心”的目的。
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扣击读者的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的西山,不类培楼,与颢气俱,与造物者游,超尘拔俗,卓立不群,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的体现,也是作者傲世蔑俗的写照,西山熔铸着作者的幽愤,陶冶了他的情操,开阔了他的胸襟,启迪了他的悟性,他描写赞美这里的山水,并以此抒情言志。要引导学生沉潜到语言的深处涵泳体味,把握作者内心的节律。倘若仅仅把该文当作一篇文言文知识的材料,在它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上做文章,那么除了语言知识,将很难有情感上的任何收获。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里,从作者含蓄的描述里,营造的“宁静”“优美”的一半,触摸到作者的忧思而又欢快、积极向上的情怀,触摸到作者的热爱生活的、焕发活力的内心。学生在创造性的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走近了作家,走进了作品叙述描写的那个时代。
另外,教学留有余地也是培养个性的一条良好举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例如5分钟的诗歌作品朗诵或者小品表演,学生登台,师生参与;学生即兴演讲,内容不限,师生评析或开展智力竞赛等“留有余地”的教学,会造成“余音绕梁,学犹未尽”的教学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断想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断想
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以后又看别人教中学语文,近几年,又聆听了许多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诲,脑子里不是越来越明白,反而越来越糊涂了。
没有信息的介入,大脑里会是一片空白,而信息太多太乱,往往又失去判断,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像走路碰到很多路口一样,我选择的方式是回到起点,问题立马就变得简单明白多了。
无需讳言,语文首先应该是工具的。不论怎么说,一个孩子一开始接触到语文,他是无法涉及到审美意趣或是思想含义的。他们认识一个一个的汉字,认得多了就可以连起来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可以表达他的想法,他的愿望,比如说,他递给妈妈一张写着“我要喝水”的字条,他这里所用到的语文完全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可能有什么美学意义,当然,如果在一种特定的语境,这四个字也是可以有美学意义的,比如:
盛夏的午后
龟裂的稻田张开嘴巴
“我要喝水”
一个农人听见了这微弱的呻吟„„
这里的“我要喝水”显然已经赋予了美学意义,但他同小孩子纸条上的那四个字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此,我们说,不论什么人,他接触语文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工具的问题,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运用,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承载了那么些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承载了那么多具有美学意义的意象„„可以这么说,越是接近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其工具性越强,越是接近其高级阶段,其人文性越强,但同时,即使是在初始阶段,人文性已经开始孕育胚胎,即使到了高级阶段,工具性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毫无疑问,很多人在理论上的认识也是如此,实际操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几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强化了工具作用,字词句篇语修逻,再好的文章也只是语文知识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章的皮是没有作用的,要说有作用,只是可以用来长语文知识的“毛”,用来长试题的“毛” ,语文试题照搬自然学科的一套,ABCD,打√打×,再好的美文也被肢解成许多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语文教学一点生机都没有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时间一长,连老师也不“语文”了.过去,语文老师被人们以为是“文化人”一类,长期的“非语文”的应试,他们被异化了,少有人订文学刊物,少有人读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多元的情趣、深邃的思想成为语文老师的过去,再也不象以往,老百姓逢年过节会买了纸来请语文老师撰写个对联,群众集资修了一座桥,请语文老师帮忙写一篇文章,以勒石刻碑,永作纪念„„因为很多老师都不会,他们只会教学生做题目,他们的文化
用心爱心专心 1
视野不断萎缩,文化情结不断消减,最后有很多不再是一个“文化人”,而只是一个“知识人”。
近几年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注意发掘语文的美学意蕴,注意优秀作品的品读,号召学生课外阅读优秀的作品,写作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成绩是突出的,但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完全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提笔就是错字,一写文章就是病句,特别是文言基础知识教学大大削弱,中学毕业的学生还不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据有人说这是课标组的专家们的意见,说专家们认为学那么多文言知识没有用,如果完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也许真的没有用,问题是,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连文章都读不懂,怎么了解古人的胸怀,古人的操守,古人的精神气象?我们总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到西方去捡拾儒学思想,到日本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吧。本人实属无名小辈,很少见到课标组的专家,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意见。
二者究竟怎么结合,说到底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是对老师的学问功底、美学修养、胸襟操守的一个考验,“度”把握得好,结合点把握得好,游刃有余,效果显著,当然是其中的高者,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坦荡的人,一定是一个敬业的人。3
继承和创新。东方和西方。
近两年,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生成性课堂”“建构主义”等等。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批得几乎体无完肤,对老师的角色也有很多新的定位,这些理论无疑都很先进,很正确。
问题是,糖放得太多就不是甜而是苦了,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了,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往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变了样。
我们经常到学校听课,老师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场白(老师事先写好并背熟的),然后就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没有思考,有的在发言,多数没有发言„„思考还是浅层次的,讨论还是低质量的,这个环节就匆忙结束,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有的说得对,有的不太对,有的完全不对,老师并没有评判,而是一味地鼓励,还要同学们给予掌声,最后老师稍稍小结一下,再一次把同学们大地表扬一番,下课铃声响了。这样的课堂,不知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美的熏陶,更有甚者,班上选出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由他们组织讨论,问题由他们提,表扬由他们给,老师就是在讨论的同学中去转一转,一堂课上下来,老师说的话不超过五句,我问老师们为什么这么做,老师回答说怕被扣上“话语霸权”“不改革”的帽子,我还问那同学答错了,他还在表扬的老师是为什么,他的回答让我惊讶,“对同学只能鼓励,否则就可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一个未来的文学天才说不定就被你断送了„„”这仿佛是哪本课改书上的句子,这位教师竟然背得如此熟练,我只是纳闷,我们搞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应对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接班人,那么,一点批评就不能接受,错误也不敢面对,还能应对激烈的竞争?专等听竞争对手的甜言蜜语吧!
时下的语文课还有一大热门__动不动就是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几乎不在教室里上,全是在多媒体室,声光电一起动作,一节课系于鼠标,所有的一切都是预设的,作为语文课
用心爱心专心 2的辅助艺术的板书已不复存在,上完一节课,学生脑子里除了绚丽的画面,不知道还有多少空间残存了有关语文的信息。
人类社会总在前进,总有新的东西出现,新东西都总是离不开旧东西的基础,要创新首先要继承,把过去的一切都否定了,创新又从何谈起?西方确实有许多先进的东西,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人本理念,但是,中国有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中国的心理习惯,甚至包括生理结构都跟西方人有差异,有许多的海龟派猴急猴急地想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恨不得立马把中国变成美国,还有一些专家先引用一些西方某人的观点,然后加上去某国考察的例子,就把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有些例子恐怕是极具特殊性的个例,缺乏普遍意义,是否因有外国人听课而故意作秀也未可知,至于那些观点,有许多确是站在高山之巅,而有一些在《论语》《学记》中都能找到注脚,如果把这些典籍先译成英文,再转译成汉语,把孔子的名字改为威廉.孔丘什么的,说不定会在中国大行其道。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类的政治条款以外,我觉得至少还应有如下的一些方面,满腔热情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情操和修养,有厚实的专业功底,有丰富的人文情怀,有很好的美学和文学修养,如果还说具体一点,叶圣陶先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典范,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他那样的高度,但却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的书教得好,而其写作更不必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实,在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师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的佼佼者,像上海的李肇正老师,书教得很好,业余时间写出了 300多万字的小说,实在是惊人的。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作家我查了他曾工作过的上海中国中学的网络,竟没有找到半个字关于李老师的记载,又在他去逝前工作过的位育中学网上查找,终于找到了一条纪念他逝世两周年的新闻,对于这两所中学来说,李肇正无疑应该算个名人,而在他们的网络上,却找不到更为详细的有关他的生平材料,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是否会写文章,一直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甚至还会遭到白眼,事实上,一个自己会写文章的教师和自己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学生的语文,其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为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规律。写作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为什么我们对有的人从网上下载的一篇所谓“论文”发表后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而对一个老师发表了一篇小说却置之不理甚至还会批评呢?我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所有的事情功利性越来越强,一切都从实用出发,教育概莫能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只想说,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沉入到书本中去,沉入到文化的宁静去,沉入到教育的本源意义中去,用精神之雨露来培育我们博大的胸怀,以文化之精华来涵养我们浩淼的气象,有了这些,方法都是好说的。
用心爱心专心 3
第三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改的反思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课改的反思
初中课改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足足八个年头。八年来,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面对历史教学----这门历史悠久而又与现实相距甚远的古老学科,应该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不仅是我们历史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讨的问题。
感谢课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学会了做教育需要要不断的思考;让我明白了教师的幸福之路之一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回想课改前,自己每天只会机械地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地工作,在那三米讲台上,靠着一张嘴巴,一支粉笔,滔滔不绝,照本宣科,对学生“目中无人”„„却能陶醉其中。是课改,是暂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如梦方醒: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老师只不过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我,正是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激发了我投身课改的那份激情,六年来,我努力把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尽最大努力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后思进”,回顾六年课改,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扪心自问:
1、教学理念上:自己学透了多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把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2、教学设计上:每节课教学设计的育人目标是否适合了新课标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3、教学过程中: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和互动?是以学定教还是以教定学?是否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是否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有利于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规律?所借助的教学手段是否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调动教育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教学的人文关系上:是否做到了师生平等交流和互动?是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是否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的发展?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是否落实了初中语文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
扪心自问后,真是惭愧!因为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太多的不足。
1、理论学习远远不足。不说其他,就回一中后的一年来,所读教育理论的书籍少之又少,教育观念的转变仍需要努力。究其原因,工作忙当然只是借口,主要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制定学习的计划,努力安排读书的时间。
2、教学设计上仍然以传统的教学设计为主,虽然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但在教
用心爱心专心
1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学实践中落实常常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自己还缺乏探索钻研精神。
3、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但仍是以教定学;在一些教学环节上努力让学生参与课堂,如鼓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开展课本剧表演,举办历史故事会、唐诗宋词朗诵会等,但只能是调动了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特别是一些积极活跃的同学,多数同学仍是课堂的观看者和旁听者,特点是一些不爱发言和表现的同学,基本上没有参与课堂活动。主要原因,我认为大班教学是个很大的局限,一个班六十个同学,如果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有一次的发言机会,根本是不太可能的。如何实现大班教学的学生学习参与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4、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仍然比较单一,更多时候仍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如何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缺乏更好的方法,缺乏更多样的教学模式。
5、教学的人文关系上:能尊重学生的人格,但在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方面却远远不够。我认为所教班数太多,人数太多是主要原因,今年共带六个班,所教学生近300人,所以到今天为止,有些学生的名字我还叫不出来,真是惭愧啊!记得有一次家长打电话,想了解孩子的历史学习情况,可是我连是哪个学生都不知道,当时真是无地自容!连学生都叫不出名字,谈何关注个性发展!此外对学困生的关注是少之又少。问心有愧啊!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努力落实初中历史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等等。不足的主要是“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原因是对教材这方面内容的挖掘不足。面对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解决问题,以下是我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1、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管工作多忙多累,生活多烦琐,一定要制定读书计划,并努力落实。通过读书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时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要努力培养探索钻研精神,把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大胆尝试,努力探索,力争在每节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上有所突破,设计出即符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的好课。
3、要努力克服大班教学的困难,想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要多关注学困生、边缘生,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5、要多钻研教材,注重挖掘教材,拓展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四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五步教学法初探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五步教学法初探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即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通过练习、作业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穴记忆望,从而自如地运用和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探索到了一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五步教学法“方法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读讲议练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知识。下面仅以”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框为例,谈谈实施五步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1.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做法: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引人新课并根据本节教学内存出示设计好的阅读思考题,我提出的复习问题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即自然导人新课,随后出示了三个题目:“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规律和规则、守则是否相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答案,此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点拨;
第三步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情况,找出学生自学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感到个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该节课中我对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这个难点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讲了规律;第五步练习
2.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知识容量。经过学生的读答后,教师就叮知道学生没有清楚和不懂的知识是什么,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不懂和不清楚的知识,并提纲挈领地板书,理清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从而增大了教学的知识容量、节省厂教学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
二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它把课堂时间的人部分留给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因而能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对待学习;
三是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反溃学生的回答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就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达到解惑的目的;
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它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所学知识,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可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它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实施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吃透大纲和教材,认真备课,只有吃透了大纲和教材,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其次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防止随意性,读讲练任何一步都不能一贯到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做到各有侧重。如通俗易懂的内容,应主要让学生读,教师补充一些新材料、新事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点难点集中的内容,应以讲为主,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复习课则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讲要少而精,做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干净利落。板书要简明扼要,形成知识体系,练习要精选,要抓住重点、热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第五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
用心爱心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