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感恩教育的窗口

时间:2019-05-14 05:0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感恩教育的窗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感恩教育的窗口》。

第一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感恩教育的窗口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感恩教育的窗口

最近有几位家长向我诉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好吃懒做,父母稍微唠叼几句,便感觉不耐烦,轻则还嘴对骂,重则离家出走,作为父母,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但孩子却根本体会不到长辈的良苦用心,更别说关心、体贴、孝敬父母了,他们就搞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么成这样了?的确,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平日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嘴,他们可谓过着“太上皇”的生活,如果父母、长辈对他们的要求稍有不顺,他们便是横眉冷对,怨声载道。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没有一点孝心吗?古人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难道我们现在的孩子连羊、连鸦都不如了吗?我想不是这样的,由于自幼受家庭、父母溺爱,事事百依百顺,在他们看来,父母、长辈对他们好,那是理所当然的,是天经地义的,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所以他们就根本不必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恩,更不必要去回报什么。对于这种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我们只是对他们作普通的说教,往往效果不好,甚至会让学生对你产生抵触、对抗情绪。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找准一个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究的课题,笔者最近教过几篇比较典型的课文之后,发现学生的心弦有了很大触动,有的甚至潸然泪下,下面把这几个契机写出来,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在《背影》中感受父亲的爱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祖母去世,父亲又失业,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在这种氛围中读到“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同学们有所触动,我赶紧语重心长的说:“同学们,有这份爱心的又何止文中的父亲?你们的父亲也是时刻关爱着你们的,只是你是否用心去体会了?我们一起来搜索父亲让你感动的瞬间,看谁的父亲最能打动我们”

起初,没有动静。我就点了一个平时比较孝顺的张萍同学。“08年冰灾的时候,爸爸每天六点钟起床帮我做好早饭,然后送我到学校,放学又准时来接。一两天我可能不会感动,但一直坚持二十多天,我感觉父亲真的伟大!”

冰灾的话题一打开,许多感人的场面就出现了„„

同学们能从平时已习惯的事例中,找到一丝感动,有几个甚至都掉眼泪了,他们明白了父母陪着我做作业,了解我的学习情况,这是在关爱我。

二、在《台阶》中理解父亲的苦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用心爱心专心 1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此时此刻你们有何感受?

“我们都来自农村,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父亲的写照,读过之后是否有点心酸?也许平时我们更多的是抱怨父亲没管过我,没和我好好交流,殊不知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每天没日没夜的劳作,是希望给你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体会这种辛苦?夏天,我们在睡午觉时,你是否知道父亲正顶着炎炎烈日在高空作业?冬天,我们在电烤炉边享受时,你是否想到了寒风中的父亲?”

一段感人肺腑的话过后,同学们都低下了头„„

这时,我又给同学们说了一件我去家访时发生的真实的事。有个同学家境不蛮好,但他花钱大手大脚的,我让他摸摸父亲的手,他不敢,当父亲的手触摸到他的时候,眼泪一下就出来了,这是一双布满老茧且多处开裂的手。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再也不乱花钱了,因为那都是父亲的血汗钱。

你们平时摸过父亲的手吗?今天回去摸一摸,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二天的日记,我能感觉他们有质的飞跃。

三、在《我的母亲》中领悟母爱的深沉

这个学期我们学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同学们已经从母亲的琐碎、平凡中感到母爱的伟大。我又找来了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同学们深情的读,找找让你感动的句子。同学们找了很多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时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测,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当读到这句话时,同学们的眼泪情不自禁的就流下来了,我也有同感,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古语有云,养儿方知父母恩,你们不觉得那已太迟了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时就只能留下遗憾了。你们觉得现在要怎样做?”

“善待父母,孝顺父母„„”

这时有一个同学又说“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

用心爱心专心

2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母亲为了什么?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我觉得好像是写我自己的母亲,以前我认为洗衣服是理所当然,现在觉得这是一份很重的爱,以后我要尽量自己洗,帮妈妈分担。”

„„

从这以后,好多同学在日记里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决心做个懂得感恩的人。当然,感恩教育并非只感谢父母,还得感恩周围的人、事、物。如果以后我们在教学中,能适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的孩子会有一颗感恩的心的。

以上是我个人对感恩教育的理解与实践,非常肤浅,恳请批评与指正。

用心爱心专心 3

第二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断想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断想

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以后又看别人教中学语文,近几年,又聆听了许多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诲,脑子里不是越来越明白,反而越来越糊涂了。

没有信息的介入,大脑里会是一片空白,而信息太多太乱,往往又失去判断,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像走路碰到很多路口一样,我选择的方式是回到起点,问题立马就变得简单明白多了。

无需讳言,语文首先应该是工具的。不论怎么说,一个孩子一开始接触到语文,他是无法涉及到审美意趣或是思想含义的。他们认识一个一个的汉字,认得多了就可以连起来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可以表达他的想法,他的愿望,比如说,他递给妈妈一张写着“我要喝水”的字条,他这里所用到的语文完全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可能有什么美学意义,当然,如果在一种特定的语境,这四个字也是可以有美学意义的,比如:

盛夏的午后

龟裂的稻田张开嘴巴

“我要喝水”

一个农人听见了这微弱的呻吟„„

这里的“我要喝水”显然已经赋予了美学意义,但他同小孩子纸条上的那四个字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此,我们说,不论什么人,他接触语文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工具的问题,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运用,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承载了那么些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承载了那么多具有美学意义的意象„„可以这么说,越是接近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其工具性越强,越是接近其高级阶段,其人文性越强,但同时,即使是在初始阶段,人文性已经开始孕育胚胎,即使到了高级阶段,工具性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毫无疑问,很多人在理论上的认识也是如此,实际操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几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强化了工具作用,字词句篇语修逻,再好的文章也只是语文知识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章的皮是没有作用的,要说有作用,只是可以用来长语文知识的“毛”,用来长试题的“毛” ,语文试题照搬自然学科的一套,ABCD,打√打×,再好的美文也被肢解成许多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语文教学一点生机都没有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时间一长,连老师也不“语文”了.过去,语文老师被人们以为是“文化人”一类,长期的“非语文”的应试,他们被异化了,少有人订文学刊物,少有人读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多元的情趣、深邃的思想成为语文老师的过去,再也不象以往,老百姓逢年过节会买了纸来请语文老师撰写个对联,群众集资修了一座桥,请语文老师帮忙写一篇文章,以勒石刻碑,永作纪念„„因为很多老师都不会,他们只会教学生做题目,他们的文化

用心爱心专心 1

视野不断萎缩,文化情结不断消减,最后有很多不再是一个“文化人”,而只是一个“知识人”。

近几年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注意发掘语文的美学意蕴,注意优秀作品的品读,号召学生课外阅读优秀的作品,写作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成绩是突出的,但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完全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提笔就是错字,一写文章就是病句,特别是文言基础知识教学大大削弱,中学毕业的学生还不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据有人说这是课标组的专家们的意见,说专家们认为学那么多文言知识没有用,如果完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也许真的没有用,问题是,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连文章都读不懂,怎么了解古人的胸怀,古人的操守,古人的精神气象?我们总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到西方去捡拾儒学思想,到日本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吧。本人实属无名小辈,很少见到课标组的专家,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意见。

二者究竟怎么结合,说到底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是对老师的学问功底、美学修养、胸襟操守的一个考验,“度”把握得好,结合点把握得好,游刃有余,效果显著,当然是其中的高者,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坦荡的人,一定是一个敬业的人。3

继承和创新。东方和西方。

近两年,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生成性课堂”“建构主义”等等。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批得几乎体无完肤,对老师的角色也有很多新的定位,这些理论无疑都很先进,很正确。

问题是,糖放得太多就不是甜而是苦了,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了,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往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变了样。

我们经常到学校听课,老师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场白(老师事先写好并背熟的),然后就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没有思考,有的在发言,多数没有发言„„思考还是浅层次的,讨论还是低质量的,这个环节就匆忙结束,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有的说得对,有的不太对,有的完全不对,老师并没有评判,而是一味地鼓励,还要同学们给予掌声,最后老师稍稍小结一下,再一次把同学们大地表扬一番,下课铃声响了。这样的课堂,不知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美的熏陶,更有甚者,班上选出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由他们组织讨论,问题由他们提,表扬由他们给,老师就是在讨论的同学中去转一转,一堂课上下来,老师说的话不超过五句,我问老师们为什么这么做,老师回答说怕被扣上“话语霸权”“不改革”的帽子,我还问那同学答错了,他还在表扬的老师是为什么,他的回答让我惊讶,“对同学只能鼓励,否则就可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一个未来的文学天才说不定就被你断送了„„”这仿佛是哪本课改书上的句子,这位教师竟然背得如此熟练,我只是纳闷,我们搞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应对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接班人,那么,一点批评就不能接受,错误也不敢面对,还能应对激烈的竞争?专等听竞争对手的甜言蜜语吧!

时下的语文课还有一大热门__动不动就是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几乎不在教室里上,全是在多媒体室,声光电一起动作,一节课系于鼠标,所有的一切都是预设的,作为语文课

用心爱心专心 2的辅助艺术的板书已不复存在,上完一节课,学生脑子里除了绚丽的画面,不知道还有多少空间残存了有关语文的信息。

人类社会总在前进,总有新的东西出现,新东西都总是离不开旧东西的基础,要创新首先要继承,把过去的一切都否定了,创新又从何谈起?西方确实有许多先进的东西,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人本理念,但是,中国有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中国的心理习惯,甚至包括生理结构都跟西方人有差异,有许多的海龟派猴急猴急地想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恨不得立马把中国变成美国,还有一些专家先引用一些西方某人的观点,然后加上去某国考察的例子,就把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有些例子恐怕是极具特殊性的个例,缺乏普遍意义,是否因有外国人听课而故意作秀也未可知,至于那些观点,有许多确是站在高山之巅,而有一些在《论语》《学记》中都能找到注脚,如果把这些典籍先译成英文,再转译成汉语,把孔子的名字改为威廉.孔丘什么的,说不定会在中国大行其道。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类的政治条款以外,我觉得至少还应有如下的一些方面,满腔热情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情操和修养,有厚实的专业功底,有丰富的人文情怀,有很好的美学和文学修养,如果还说具体一点,叶圣陶先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典范,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他那样的高度,但却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的书教得好,而其写作更不必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实,在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师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的佼佼者,像上海的李肇正老师,书教得很好,业余时间写出了 300多万字的小说,实在是惊人的。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作家我查了他曾工作过的上海中国中学的网络,竟没有找到半个字关于李老师的记载,又在他去逝前工作过的位育中学网上查找,终于找到了一条纪念他逝世两周年的新闻,对于这两所中学来说,李肇正无疑应该算个名人,而在他们的网络上,却找不到更为详细的有关他的生平材料,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是否会写文章,一直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甚至还会遭到白眼,事实上,一个自己会写文章的教师和自己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学生的语文,其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为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规律。写作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为什么我们对有的人从网上下载的一篇所谓“论文”发表后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而对一个老师发表了一篇小说却置之不理甚至还会批评呢?我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所有的事情功利性越来越强,一切都从实用出发,教育概莫能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只想说,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沉入到书本中去,沉入到文化的宁静去,沉入到教育的本源意义中去,用精神之雨露来培育我们博大的胸怀,以文化之精华来涵养我们浩淼的气象,有了这些,方法都是好说的。

用心爱心专心 3

第三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语文多媒体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大于弊。因此如何优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使之扬长避短是语文教师今后要努力做的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的直观性强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现阶段人们对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其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其四,多媒体辅助教学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地位。但是,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是利大于弊的。否则,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的手段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被实践所淘汰。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两个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们的各种感官与信息获得的关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信息以视觉和听觉的感知为主。他的另一个实验是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的。

第二,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可以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以及进入审美境界。如教读课文《背影》的四、五、六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配以乐曲《月光奏鸣曲》让学生进行朗读,效果更好。教读课文《岳阳楼记》时,在课件中设置一些景点的图片,则能激起学生对景物的欣赏和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大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容量大,知识的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

那么,如何优化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一)、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教学的性质。它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是一种教学目标。那种认为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教学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如果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又图文并茂,光影声色一应俱全,学生频频地欣赏课件的内容,教师频频地点击鼠标,那么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又该如何去落实呢?因此,以制作课件代替备课,以视听代替朗读不对的。

(二)、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基于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教师在制作课件前,应精心研究教材和教法,认真备好课。要考虑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以便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如抒情类的文章和科技性的文章,就要精心制作课件,课件的内容也可以丰富一些,以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如果是教知识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则不宜设计多姿多彩的教学课件,以免学生光看热闹而不思考,以至对课文内容的不理解。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

1、利用视频,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教读课文《新闻两篇》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淮海战役》片段,让学生回忆起以前所熟悉的《淮海战役》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简介作者,可选取作者不同时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资料的介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截取些背景资料,最好能配上声音,引领学生身如其境,从而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读作品。例如:我在教学《就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首先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图画,再结合文字解说,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历史材料。

四、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戏剧作品则涉及到舞台说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场、环境的烘托等内容。借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像设计等,使戏剧艺术能更好地体现出其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则有利于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五、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重审美教学。

1、运用多媒体再现景色的自然美,领略祖国的山河美。教读游记类的作品,适合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自然景物的美。如教读课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课文时,剪集一些景点的风光图,并制作成动画或视频文件,导入到课件中。教学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描写来观赏风景,体味作者心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美,并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利用多媒体声画并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针对有些语言文字设置艺术字和动画,或配以声音和背景,使之有立体感,有节奏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展现汉字的形体美和汉语言的音乐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

六、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1、平时要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课件素材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尤其是课文朗读)、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制作课件时才能得心应手。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收集了大量的高中课文的朗读录音,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背景知识(包括与课文有关的评论文、同一题材的文章等等)。这样,制作课件时,若需要用到的素材便可信手拈来,方便地使用。

2、选用一个合适的制作软件。制作课件的软件很多,主要有Authorware、方正奥斯、Flash、Powerpoint、Frontpage等。各种软件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应学会多种软件的使用,这样制作课件时才可以自由选择。Authorware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它适合于上练习课。再则Authorware能够导入AVI、MPG、FLASH等控件,能增添课件的视觉效果。Flash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具有很强的动画效果,它适合于诗歌教学。为了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我们选取诗歌意境图片,制作成动画,并配上诗歌的朗读声音和背景简介的声音,引领学生进入诗境。

3、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教师对课件的操作不熟练或经常出错的话,那么“多媒体”就成了“倒霉体”了,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割裂了课堂的有序性。因此教师必须能熟练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记住各个教学环节要展示的内容,做到课件播放与讲课内容的同步进行。

总之,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开发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如何使之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之与语文学科机达到科学的整合。这是今后广大语文教师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与语文教学论文的区别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论文与语文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 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总结 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 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 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 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 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 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 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下载(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感恩教育的窗口word格式文档
下载(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感恩教育的窗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