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初步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存在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弱、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导致高等数学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高职数学教师需要严肃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等数学;研究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阶段
(1)明确目标
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资源,了解自主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使自主学习高效、有序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函数最值”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个2-3分钟的微视频,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最值的概念及形式;2.掌握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3.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2)提供资源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内容充实、讲解精辟、形式新颖、长度适中的微视资源,供学生进行观看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与引导。例如,在“函数最值”的微视频中,教师进行了如下内容分配:1-3分钟,从高中的知识入手,介绍“最值”的概念及形式;4-9分钟,介绍“最值”的几大求解方法;最后一分钟,提出问题:“最值”还有哪些求解方法?“最值”与“极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通过讲解知识、介绍方法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3)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微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和随时暂停等优势,给自己创造独立思考、抄写笔记、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等空间,做到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与深层掌握,充分体现自身在高数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实现高数课堂的彻底翻转。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中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放弃课堂”,“自主学习”也不意味着“自己学习”。教师仍然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进行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率的教学。
(1)集体探究
为了解决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中遗留的问题或存在的误解,教师应该积极开展集体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师生问答、集体合作等方式,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学习高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实践能力。例如,针对“‘最值’与‘极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这一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虽然各有心得体会,但难免存在疏漏或误区,教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在再现旧知、巩固新知、引发思考的同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去伪存真,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巩固训练
数学教学讲究“讲练结合”,高职教育强调“知行合一”。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高数翻转课堂中,必须加强巩固训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最值”的翻转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跟“最值”有关的配套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最值”的概念,掌握“最值”的求解方法。
(3)答疑解惑
在进行了自主学习、集体探究和巩固训练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探究成果、训练结果等进行总结点评,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后总结反思
为了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与高效进行,高数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对教学进行调整与改革:
(1)改革评价方式
为了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数教师应该改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之适应教学需求。
(2)加强资源建设
为了满足翻转课堂的教学需求,高数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搭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微视频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学生的线上自学、师生间的网络互动和班级成员的实时对话,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3)调整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设计,本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角色的“翻转”,实现“教”与“学”共同进步,推动高职院校高数教学改革,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第二篇: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高等数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一们公共基础课,如何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更多数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尤为重要。但由于生源基础水平整体不高、认识不够,教学中应用性强调不足等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进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成为高等数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数学一直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中,它的作用众所皆知: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于为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支持。因此高职教育也应该抓好高等数学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完美与和谐。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化,各行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时代对传统数学、新分支数学知识的需要和依赖越来越强烈。在文学上,数理统计的知识也广泛用于对于文学作品作者的考证等方面,例如《红楼梦》作者的考证。总之,数学在各个领域已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高等数学是高职学生后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2.1学生学习的弱势表现
首先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不够,认为学数学没有实际意义。其次,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弱,当有一部分知识衔接不上时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再次,数学中的复杂的运算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对产生了恐惧感,许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听课。
2.2教学管理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知识与专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教学方面,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填鸭式的方式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不能提起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思考
3.1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版本比较多,但基本都是延续了传统的知识结构,是对数学专业教材的精简。我认为教学的出发点必须以学生为本,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程度,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对于专业课用不上或使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删除或降低要求。如应用电子专业应讲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内容,而对于经济类专业则应该加入线形代数的知识和概率统计的知识。
教学中不必对理论推导、证明作过高要求,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降低理论深度,精简抽象的理论和推导证明过程。降低数学严格论证的要求,简化烦琐的计算过程,讲授数学实验的知识,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复杂的计算。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讲授中加入一些数学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的生活故事,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激发求知欲。同时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例,增加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出数学中的美。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要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更应灵活化,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运用引导、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数学思想,点明主线,提出问题。精讲是关键,在讲课过程中围绕内容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或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同一个定理,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同时注意类比归纳和对比总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自学,培养发现、归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凸显出其优势。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可以用软件制作复杂的空间图形及动画,为学生演示粉笔难以描绘的空间几何图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将传统数学知识与数学软件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采用“粉笔+讲授+计算机演示+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既保留传统教学中启发式教与学的直接、自然的交互方式,又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复杂的计算,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3.3教学评价体系
长久以来,高等数学的考核都是闭卷形式的考试。对于数学这类计算性比较强的学科,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准确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很好的检验效果。但结合高职高等数学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除了为专业课程作必要的铺垫以外,另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考核上也应该多元化。我们现在所做的是,狠抓平时作业,平时成绩占30%;传统的期末闭卷占50%;数学感悟占20%,数学感悟内容比较广,可以写出对某个公式或者定理的理解,可以写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也可以写出对于某个题目自己思考出的另一种思路。总之,只要与数学相关,都可以写入感悟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体系更能适应高职数学教育,也更能得到学生的赞同。
3.4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应在教研室中作好交流,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业务质量,有利于学科发展。同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注重实践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相对固定于某一专业,这样便于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与交流,把握好所教专业教学的重点,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改革中应注意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在坚持数学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数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敏.人文社会学科开展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8,24(3)
[2]黄云美.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思考[J].才智.2008,(18)
[3]富爱宁.高等学校文科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4]李伟.对《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一点看法[J].大学数学.2008,24(3)
第三篇: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及建议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及建议
[摘要]高职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课程体系也在过去十几年的改革中不断完善,文章分析过去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观念、方向及具体实践,总结近年来课改过程中经验与得失,并对高职数学课的改革提出一些更具体、更细致的操作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范光,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函数论、概率论、数学教学方法,湖北 孝感,432000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14)02-0077-0002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多数理工类、财经专业课程构成中,高等数学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因为数学课不仅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为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发展,高职院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了适应中国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也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其中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其中之一。但由于对数学课程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得不够深刻,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授模式、效果评价等都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没有突出高职应有的特色,从而很难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各学科和工程技术对高等数学的要求。
一、高职数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明确高职数学教育思想和观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实用型的,直接为学生能够快速地走向特定职业之路打下基础,它不同于以学术性、研究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故而,数学课程只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作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工具,主要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以及可操作性,而不是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严谨的思维,等等。因此,高职的数学老师在把握好数学教育思想的同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不同学生的专业课程常见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教授。
(二)调整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和结构
尽管高职数学课程逐渐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数学教材的建设却滞后很多。高职数学的教材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表述方式与方法、内容的布局、例题与课后习题的选取方面要能充分地体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必需、够用”是高职数学教材编写的总原则,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满足几个具体要求: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用于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因此,高职数学作为一门进行高职教育的重要的基础课,应将篇幅放在数学思想的介绍,直观的几何图形解释,具体的实际应用上。对于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定义。
(三)创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确立与实际例子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与学生专业相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与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
2.简化数学理论的推导。高职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数学工具,不必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弄得非常清楚,只需明白数学公式的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如何应用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减少理论推导,可用语言、图形、集合进行大概描述。
3.引入数学实验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数学习题,让同学熟悉数学公式、提高运算速度、加强运算技巧,使得学生陷入索然无味的题海中。这与高职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情况相去甚远,现代计算机软件早已将人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通过引入计算机数学实验,只需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计算机来解决计算问题,大大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四)改革数学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方式正随着高职数学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授方式的重新定位,也开始不断加以改进。通过改革考核标准、考核方式,逐渐形成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知识与能力并行、突出能力考察、试卷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做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一)对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取舍的把握不充分
有些学校没有深刻把握“必须、够用”的课改原则,简单地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及课程的目标在中专的层次上或作某种形式的延伸;有的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与高专等同起来,或是将传统高专的内容直接使用或简单取舍;有的更是照搬照套本科教材内容的形态模式,只是删去了较难的部分,删去了理论推导和证明,降低了理论性要求;更有甚者,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列出概要的提纲,只求套用而不求理解,等等。上述内容改革误区都是只从形式、表面去做,没有深入认识高职数学课程在整个高职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属于从属地位,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工具”,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如何套用,使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达到为专业课提供工具的目标。
(二)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行其道。这种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不主动地批判地吸收知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想,造成学生从行动到思想的懒惰。传统教学习惯强大,改革收效甚微。
(三)对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认识不清楚
在考试改革讨论中,大部分学者认同考教分离、统一测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方式。但现实中,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各个院校探索的方向与重点都不一样,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不太可能一开始就用一个尺度――统测统考的结果来衡量它的优劣。而目前的情况是,改革所提倡的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主题,由于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而被忽视,变成了统考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就不讲。
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公式、定义、定理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化的试题中失分较多。
三、高职数学课改的建议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重点选择,应该突出自身的特色,突破传统的本科数学教学重点框架,形成自己的数学内容体系,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故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满足四个方面:(1)知识要全面,各方面都要涉及;(2)教学要求适当,一些偏理论的习题要舍弃;(3)知识粗线条、框架化,对一些定理、公式采用类比、几何图形等直观、通俗的方法进行阐述,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4)引入数学建模,以解决实际应用为向导,突出高职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编写适用高职各专业的内容系统性、连贯性的教材
教材是落实高职数学课改的重要着力点,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载体之一。教材的内容要能够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在保持数学内容的基本连贯性上,结合专业的需要对知识结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整合、改写,尽可能地使内容自成体系。在概念、理论的介绍和证明时,尽可能地用比较直观的几何图形、现实例子进行讲解,例题的练习不要太复杂,实际问题的引入要贴近专业的应用,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以数学建模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
“定义―定理―推论―例题”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数学教学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脱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通过引入数学模型教学,从实际问题入手,构建数学模型,提出了“案例启动―任务驱动―试验推动―学生手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不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去繁就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
(四)突破传统的考试方式
第四篇:关于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
李焦明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系,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深入探讨校友工作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对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和加强校友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友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对校友与校友工作的认识的深化,校友工作已经不再是学校的边缘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校友工作提到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形成了以校友工作促进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的科学发展观。但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则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以江苏省为例,全省现有高职院校76所,把校友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成立校友会、建立校友会网站的仅有4所,占5.26%。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做校友工作
“校友”,是指在某所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其主体是学校的“产品”——已毕业的学生,为了便于论述,本文所提到的“校友”,仅指从该校接受过教育的已毕业的学生。
1.1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的校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把广大校友凝聚在母校周围,营造和构建和谐的校友社会群体,实现学校与校友的互动、互补、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是全体校友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1.2它是教育理念创新的必然要求
校友首先是学校的“产品”,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延伸其教育功能,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跟踪关心、关注校友在社会上的发展,为学生终生服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校要象父母关心子女一样,不断关心校友的进步,积极利用母校资源为校友提供各种服务,帮助校友更新知识、跟踪科技文化前沿、实现终身学习和快速成长,为校友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免费或优惠为“校友”提供进修和培训,免费或优惠为“校友”提供各类信息和咨询,免费或优惠为“校友”提供图书馆等校内的公共设施,使校友在与母校的“师生情”中获得进步,取得发展。同时创造条件促进校友之间的在“同学谊”中合作与交流。校友工作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此外,研究校友成才规律与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成绩等特征的相关性,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优秀人才的成才率,有积极的意义。
1.3它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校友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脸面”。校友的表现,具体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校友的成就,具体体现了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人们通过校友来了解和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社会通过校友来检验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成功的校友”是学校的“品牌”和“形象大使”,是学校社会声望的“活广告”。
校友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金矿、银矿,不如人矿”。广大校友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形成学校联系社会的公关资源,是学校招生、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是校企
合作、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友推荐就业人数2006年达到116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3%,校友推荐就业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可为学校提供便捷可靠的就业信息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校友中有的是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教授,有的是政府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有的是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人才,可真诚地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是学校宝贵的智力资源。成功校友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对学生进行活生生思想教育的宝贵的精神资源。聘请学有专攻的知名校友出任兼职教授,构成学校宝贵的师资资源。校友向母校捐款、捐物、向贫困生资助、设立奖学金等,扩大了学校经费和物质资源。与校友进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学校宝贵的产业资源。校友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和意见,是学校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珍贵的教学资源。校友,不仅是母校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促进校友自身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校友对一个学校来说,是一种“资源”,但“资源”只有去开发,才能把转变为“财富”。可见,做好校友工作,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校友。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包含着培育校友工作的基础。校友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学校的份内工作而且是关系全局的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做校友工作
校友工作要以校友和学校感情为纽带,以校友和学校沟通为基础,以组织各种活动为载体,以为学校和校友共同服务为手段,以促进学校和校友事业共同发展为目标。
2.1建立健全校友工作组织机构,加强校友工作力度
学校要成立校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形成了全校上下齐动员,共同参与校友工作的局面。校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校友联络处或者校友工作办公室,对外称“校友会”,配以专职人员。校友联络处或校友工作办公室列入学校的行政机构,可与学校办公室或对外发展联络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合署办公。院(系)设立校友联谊会,建立校、院(系)两级校友工作体制。
校友联络处或者校友工作办公室的专职人员不可能很多,但校友工作量很大。为了做好校友工作,同时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校友意识,可借鉴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面向全校在校生公开招募志愿者,成立校友联络会,全面服务学校校友工作。校友联络会是一支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隶属于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开展活动。
中国政法大学校友联络会设秘书长一人,接受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老师直接指导,并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联络会工作;设副秘书长两人,协助秘书长工作,协调管理部分小组事务;另设五个职能小组:办公室、刊物与网络编辑组、联谊与接待组、宣传与策划组、财务与礼品组。各组具体分工如下:
办公室主要负责:(1)校友工作办公室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及校友联络会办公用品的管理、维护、更新;(2)筹备印制各种会议材料,整理校友资料,编制并更新《校友通讯录》;(3)负责校友联络会内部文件、刊物的起草与编订;(4)组织各项活动,协调各部门间关系,保证各种指令传达的高效性;(5)档案存放与管理。
刊物与网络组主要负责:(1)采访杰出校友,收集校友活动信息,编辑出版《法大校友》;(2)校友会网站的建立与维护,将母校发展与改革的信息及时反映给校友,同时为校友架设一个超越时空沟通的桥梁。
联谊接待组主要负责:(1)与校友的直接联络与交流,对校友之间施以感情维系,促成地方校友分会的成立;(2)校友会将项活动时的礼仪与接待工作,对校友会的校友服务工作做最直接的形象展示;(3)协同其他部门的对外联络事宜。
宣传与策划组主要负责:(1)校友会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提高校友会的知名度,打造校友会品牌;(2)针对准校友既在校生举办的各种活动的策划。
财务与礼品组主要负责:(1)校友联络会内部财务帐目的管理;(2)校友会礼品的管理以及日常相关事宜的组织管理;(3)对校友捐赠物品的登记与管理。
2.2建立校友网站和校友数据库,增强校友的归属感
校友分布在海内外的各个角落,而校友工作是以感情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做好校友工作,就必须为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了解与情感联络提供一个超时空交流的便捷通道,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了可能。建立校友网站,为校友搭建一个网上信息交流和多方互动的平台,在校友与母校之间搭建一个“手拉手、心联心、情融情”的爱心桥梁,成为校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友网站首要功能应是情感联络。为此,在校友网站上不仅要发布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后勤等重要新闻和校友会工作的信息,使校友了解和关注母校的发展;网站还应设置校友聊天室、校友论坛、生日祝愿以及班级网页、同学录、网络校园等功能,为校友之间的沟通联系和感情联络提供方便。此外,宣传成功校友的发明、专利、产品、技术、事迹,体现学校以校友为荣的自豪感,无疑也可以增进校友和母校的感情。
信息服务是校友网站的重要功能。一方面,校友网站要为校友提供信息服务,校友资料信息库、每个班的毕业合影照、学校每年的招生信息、进修和培训信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期刊网和学校图书馆的网站链接等校友们需要的信息及时发布在校友会网站上,为校友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校友可通过网站上的在线调查、校友论坛等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校友不仅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而且熟悉母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母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因此可将每年教学计划和大纲发布在校友网站上,供校友们品头论足,提出真知灼见,以此取代每年一度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会议。
校友资料信息库是重要的校友资源。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在校友网站上创建学生自己的班级网页,作为他们相互联系的一个永久据点。在学生毕业时,由院系统一在官方数据库上录入各院系毕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信息。校友毕业后,信息发生变更时,可以登陆网站,提交更新自己的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了校友资料信息库的准确性。
2.3 做好成功校友的宣传策划和快速传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薛成义同学获得2005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后,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赴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对薛成义同学进行了采访。薛成义同学事迹被各类媒体相继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而积极的反响。
2007年4月30日,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车间班长薛魁获得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奖项――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消息后,作为薛魁的母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这条新闻的有利时机,吸引新闻媒体主动上门,开展充满母校自豪感与独特内容的宣传,使我们的优秀校友产生更大、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母校更加令人向往,更加令人折服。
2.4精心策划有特色的校友返校活动
学校可将每年10月1日~4日设为校友返校活动日,活动期间可举行成功校友报告会、成功校友表彰活动、校友奖学金设立和颁发活动、师生联谊等系列活动,以进一步密切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2.5 注意培养在校大学生校友意识
在图书馆里专门开辟“校友书架”,汇集校友的专著,或者校友捐赠的图书资料;在校史陈列室中展示校友的最新研究成果、创造发明,甚至是自愿捐赠的荣誉奖状、证书和奖牌。结束语
母校是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和快速成长坚实后盾,校友是母校建设发展中最弥足珍贵的办学资源和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做好校友工作,实现校友和母校的互动、互补、共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郭福春.以校友资源为纽带促高职教育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57.[2]聂永江.高校校友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高教,2007(1):80-83.[3]郭樑.论校友资源的育人功能:以清华大学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05(3):327-328.[4]杨杰.增强校友工作创新意识谱写校友服务新篇章——浅析校友联络会在校友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及运作
[EB/OL].http:///yantaohui/zhengfadax.htm.(2007-12-15).[5]陈褀.刍议在“迎评促建”中的校友工作实践[EB/OL].http:///saru2004/11262004230414.asp.(2007-12-15).A Work Research on Subject of Alumni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 Jiao-ming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and concrete practice in keeping in touch with alumni, which is significant in bringing the alumni into full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in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m.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work of alumni;research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立项课题《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B-a/2006/01/012)
作者简介:李焦明(1970—),男,河南沁阳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电气工程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第五篇: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王涛 孙彩云
[摘 要] 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文章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制度建设和教法改革五个方面,对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对于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关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原有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教育要求,其中的一些环节必须进行改革。我校(华北科技学院)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有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建'精品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研室、教师、学生共同协作,软硬件并举,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基于此,要进行课程建设,首先应确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即课程的标准和建设的目标,这样才能使课程建设系统、有序地进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对于一门课程应达到的标准有了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指标,总体来说,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体现现代化、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这些指标作为我们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可使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统一思想,建立较高的准则。
二、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1.用”以人为本“思想来管理教师队伍。高校教师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有一种强烈的要求被认可的意识。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管理教师队伍,可使得教师的情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以此为基础,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机制,如有利于年轻教师发展的教学导师制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竞争氛围的竞聘上岗制,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科研水平的评优制度等。教师在这些制度鼓励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使得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不断取得喜人的成果。
2.建立一支”年龄结构优化、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而职称结构是否合理能直接体现出教师组织整体素质优化程度的高低。我们根据学校定位,通过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聘任兼职教师,使得数学教师的构成做到了在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在职称上高中初比例合理。
3.在教师队伍中重视”研究方向多元化“。现代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是多分支,且每个方向都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某一方向的研究者对于其他方向的研究领域一般都不会了解太深,同时,理工科院校的基础课教研室不但要完成常规的高等数学知识教学,还要为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关的基础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此方向的前沿动态比较了解,而这些只有对此方向有专门研究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完成。建立”研究方向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还可以使本学科的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在我国近几年连续扩招的前提下,各校普遍存在师生比过小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大部分限于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讲解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文献,学生能否主观能动地学习就成为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而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主观能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由此可见,教学资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建设的成败。教学资源的建设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1.教材建设。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非常强,同时,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高等数学教材的选择要十分谨慎,一定要选择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的经典教材。数学知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解决专业课问题提供工具,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重视数学的学科性,忽略了它的应用性,将数学与学生的专业分离开来,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比较茫然,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将我校理工科各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数学的结合点进行了分类整理,以习题册的形式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电子资源建设。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对电子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数学教研室网站的建设,我们通过调研和实践,发现网站上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几方面:考试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例题解答(将每部分知识的题型分为基本类型,提高类型,综合类型,教研类型)、各部分知识的电子教案、名师的视频讲课、用于师生交流的论坛、相关网站的信息介绍等。这些内容可以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天地,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站给学生批复作业,介绍相关的课外知识。
四、建立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
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是课程建设规范、高效、有序进行的保证。制度建设大体分为两类:一为教学文件的建设;二为规章制度的建设。
教学文件的建设主要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制订,要依据专业的不同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而且大纲要随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每学期在开课之前要将本课程的教学和考试大纲公布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学习时进行参考。
为了保证教学环节规范有效,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一,建立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规定相同教学内容的教师原则上必须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要集中一次讨论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听其他老师的课2-3次,月底将听课记录和讨论记录一并上交以备检查。其二,建立规范的考试操作流程。对于考试过程的命题、试题审查、集体阅卷、试卷分析、试卷复查、成绩报送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明确的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文件,以备查用。同时,对于影响考试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命题,教研室主任将会同有经验的教师集体审查如下几个方面:(1)试题内容是否与课程大纲、考试大纲要求一致(2)比重分数分配是否合理(3)考试内容是否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只有都满足要求,试题才会最后通过。
另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规定,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有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参考教材和详细的教案。同时,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完全脱稿,不能照本宣科。相应于上述规章制度,我们同时制定了检查监督制度,以保证”有章必依,违章必纠“。
五、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中,教法与学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般的讲,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必须采取相应的新教法,其实质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的相互联系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二是直接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和效率。因此,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课程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同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高等数学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全面地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对原有的教学方法”除弊兴利“,完成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
通过改革实践和调研,我们基本上形了讲授一讨论一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首先,讲授是主导。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深刻性和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也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实质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由于要进行大量的理论证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学来讲,还是相当适用的,实践也证明其教学效果远远好于使用”幻灯片“。
其次,讨论是辅助。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深刻性和抽象性,加之学生各自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讨论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讨论的形式可以根据所讨论的内容而定,例如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可以在讲授过程中随时进行讨论;如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可以以讨论课的形式集体进行;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集中交流,等等。总之,讨论教学法是符合高等数学特点的一种重要方法,应该加以重视和提倡。
最后,实验课是新形式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高等数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制约数学学科发挥重要作用的”瓶颈“,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就成为一种最好的选择。同时,实验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定义过于抽象,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要求每位学生通过抽象思维对定理和定义进行透彻的理解是不现实的。此时,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和各种软件,制作适用的课件,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借此来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主要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以前的计算手段不发达,比较看重高等数学的运算技巧,而现在,由于计算机和数学工具软件的飞速发展,那些繁琐的计算完全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为此,我们可将运算技巧的训练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加强理论概念的理解,即数学思想的训练;另一部分可用于训练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来完成高等数学的计算,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数学作为思想工具和计算工具的双重作用。第三,从数学学科自身发展来讲,数学来源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分离,使学生认为数学”学无所用“。要改变这一认识,进行数学建模是必由之路。实践证明,数学建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它使长期困扰我们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向。而数学建模教学只有以实验课作为基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高等数学实验课的开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传统教学顽疾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以上是我们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一些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推动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考研究,2003(1).
[2]李少琪.对”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5(1).
[3]曹定华,黄立宏,马柏林.以科学发展观统筹《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J].大学数学,2006,6(3).
[4]任彦申邓小平的人才思想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5]李钦,刘昌艳.从”以人为本"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
[6]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李忠,周建莹.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尝试[J].数学通报,1999(2).
选自《课程与教材》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