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08教育硕士(物理全日制)培养方案郭
1308教育硕士(物理全日制)培养方案郭
专业类别:教育硕士 类别代码:
专业领域:学科教学(物理)领域代码: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中学物理、科学教育、通用技术的骨干教师。具体目标如下: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理论素养,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能较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物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物理学科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物理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4.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具体见课程计划表)。
五、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为8个学分,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物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六、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采取讲授、研讨、观摩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注重案例教学,加强实践环节。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2、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3、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第二篇: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于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高度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习和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指导工作。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外国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英语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2.英语学习理论(2学分)
3.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4.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学分)5.学科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现代教育技术学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中外教育简史
4.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5.外语评估与测试 6.语言学导论 7.心理语言学 8.应用语言学
注:本科为非师范专业的学生须补修3门课程;跨专业的学生须补修2门课程。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实习时间为8周,计6学分;其它实践环节为2学分。
要注重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参加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要开辟见习、实习基地,为研究生实践创造条件,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课程考核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的考试与考查要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要求研究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六、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研讨与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应用基础研究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形式和范围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第三篇: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2版)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在入学三个月内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高度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习和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指导工作。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国语(2学分)
II 学期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I 学期 3.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2学分)
I 学期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I 学期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I 学期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II 学期
(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
1.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II 学期 2.数学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
II 学期 3.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
I 学期 4.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II 学期 5.数学方法论(2学分)
I 学期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现代教育技术学(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I 学期 3.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4.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
5.数学教育研究导论(2学分)
III学期 6.泛函分析(3学分)
I 学期 7.数学教育心理学(2学分)
II学期 8.数学教育哲学(2学分)
II 学期 注:
1.研究生必须在前四门课中至少选修2学分,在后五门课中至少选修4学分。
2.本科为非师范专业的研究生须补修以下3门课程,不记学分;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本科生课程,秋季学期)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本科生课程,春季学期)竞赛数学(本科生课程,春季学期)
3.跨学科的学生须补修以下2门课程,不记学分: 数学分析1(本科生课程,秋季学期)高等代数1(本科生课程,秋季学期)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教育实习时间为8周,记6学分;其它实践环节为2学分。
教育见习:研究生入学后就应进入见习阶段,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见习基地,以观摩课堂教学以及班会、集体备课等学校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为主要内容,见习次数不少于8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考核以学生的教学记录(见习学校指导教师签字并加盖见习学校公章)和教育调查报告为主要标准。
模拟教学:与“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按照“教案的设计水平与授课实际效果” 进行综合评价。
教育实习:在第三学期进行。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每年9月和10月)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习。实习期间,需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并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搜集素材。
五、课程考核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的考试与考查要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要求研究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六、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研讨与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和教学案例设计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第四篇:北京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
一、学科简介
其他单位略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人,硕士生导师4人。近5年来承担北京市教委、学校科研(及教研)项目十余项,出版电视教材和专题片多部,出版专著及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并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大力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高等教育研究所制订了专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实习基地,夯实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和论文环节基础,确保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培养目标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四、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教育硕士基本修业年限为2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3 年,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不允许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必修课程
(1)公共必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硕士公共英语》
(2)学位核心课程
《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学》
《中国高等教育史》
《课程与教学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选修课程
(1)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
《外语口语与听力》
《外语阅读与写作》
(2)专业选修课
《外国高等教育史》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高等教育名著选读》
《教育心理学》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六、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下的研究型学习与讨论为主,完善课程设置,兼顾本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理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探究兴趣;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硕士生自学和思考为基础,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学术汇报和学术论文为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参加导师的有关科研课题,学习与研究结合,注重在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宽广胸怀、国际视野、品德高尚、一专多能的全面素质。
七、论文撰写及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如下: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中期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结 合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
在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前,必须向导师提交开题报告。经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报教育研究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学生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2.中期考核
学院负责从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
八、实践教学
1.在学期间,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六个月的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2.在导师指导下,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实习(实践)计划,撰写实习(实践)总结报告。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未通过专业实践考核的,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3.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和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第五篇:全日制专业硕士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学术机构 现任领导 办公电话 学科介绍 专业介绍 教师队伍 教授风采 导师队伍 各类专家 教学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研动态 科研项目 机构平台 科研成果 理论园地 入党导航 学院党校 工会工作
文件制度 党建工作 教务工作 科研工作 学生工作 研究生工作 综合下载 中文版| ENGLISH | 返 回首页 | 联系我们
人才培养
教学动态 本科生教育
培养工作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 培养工作
全日制专业硕士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
研究生教育
文字 作 者:
者: admin
摄影 作者:
浏览次 数:26
发布日期:2011-9-20 15:17:24
全日制专业硕士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代码: 工程领域代码:0805
一、专业介绍 本学科以材料工程为基础,主要研究工程学上各种材料的属 性、制造及其使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铸造材料工程、现代模具设计理论与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功能 材料、焊接新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本学科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 队伍,实验室设备优良,具有良好的从事本领域研究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对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通过校企联合 培养,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以下要求:
1、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扎实的专业理论知 识。
3、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 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工程 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课程设置 工程领域名称: 工程领域名称:材料工程
分 类 学 公 位 共 课 课
课程 代码 S0900 2
课 程 名 称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
学 时 3 6
学 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2
1
经政学院
程
践研究
S0900 1 S1000 1 S1000 2 S1100 2 S0100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1 S0104 1 S0104 3
自然辩证 法概论 综合英语 英语视听 说 数值分析 面向对象 的程序设 计(VC)高等金属 学 金属材料 强韧化 材料热力
1 8 6 0 4 0 6 0 4 0 4 0 4 0
1
1
经政学院 外国语学 院 外国语学 院 理学院
3
1
2
1
3
1
2
1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S0104 2
学、动力 学及材料 设计
4 0
2
2
机械学院
S0104 4 S0000 专 非 学 位 课 业 技 术 类 课 程 S0104 8 1 S0104 5 S0104 7
固态相变 原理 科技论文 写作 材料疲劳 与断裂 现代材料 微观分析 技术 材料加工 新技术及 理论
4
0 2 0 4 0 4 0
2
2
机械学院
1
1
期刊社
2
2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4 0
2
2
机械学院
S0104 6 S0105 0 S0105 2
焊接物理 冶金 粘接材料
4 0 4 0
2
2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焊接力学 及结构失 效分析
4 0 4 0 4 0 6 0 4 0
2
2
机械学院
S0105 3 S0104 9 补 修 课 专业 实践 与考 核 S0105 4 S0105 5
实验优化 设计 金属凝固 理论 金属学原 理 材料成型 原理
2
2
机械学院
2 不 计 不 计 3
2
机械学院
2
机械学院
2
机械学院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考核
3
1.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 要 求 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2.专业实践及专业实践考核6学分。
注:专业技术类课程需修满8学分
四、论文评审与答辩(1)论文基本标准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 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严格按照学校研究生处的规定执 行,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 式;
3、学位论文撰写内容要求精练,一般包括理论分析和试验 分析两部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4、学位论文严禁抄袭、剽窃。
5、工作量要求: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 少于25篇),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2万字。(2)论文答辩基本要求
1、申请人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必须有正式刊号)上发 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有接收函亦可),作者排序: 第一作者或者除导师以外的第一排序署名。
2、有1项专利申请受理证明或1项经厅级以上(含厅级)主持 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研究者排序:前六名。以上条件只需符合1项即可。
五、学位授予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且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授予硕士学位。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第一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 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上一篇:机械工程 下一篇:材料加工工程
首 页 才培养
| |
学院概况 科学研究
| |
学科专业 学生工作
| | 载中心
学院动态 招生就业
| |
师资队伍 党建工作 |
|
人 下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hbutjxxy@126.com 建议1024x768或更高分辨率下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联系电话:027-88032313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