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军良微课设计稿
《体育与健康》微课设计稿
设计者——唐军良
单位——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
一、课标内容:终点冲刺跑
二、教材分析:
(一)终点冲刺跑也称“终点跑”,是全程跑中最后一个跑程。终点跑的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包括终点跑和撞线技术两部分。临近终点学生往往由于疲劳而产生步幅缩短、步频减慢的情况,因此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在离终点线前约1米左右距离时,上体迅速前倾以胸部或肩部撞线,并顺势跑过终点。终点跑距离的长短,应根据径赛项目特点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来确定。通常100米跑项目冲刺跑距离为15—20米;800米跑项目为250米左右;1500米跑项目为300一350米;3000米以上跑项目为400米左右。
(二)动作规格与要领: 1.终点跑技术:
要求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尽力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加大摆动力量,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2.终点撞线技术:
在运动员跑到离终点线前约一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倾,以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 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三)动作口诀:
上体迅速向前倾,撞线要用肩或胸,两臂维持水平衡,终点过后勿突停。
三、学情分析: 在基层学校运动会径赛项目比赛和体育课短跑类项目测试中,学生跑过终点时经常会出现跳过、跨过、身体后仰或急刹车等现象,反思我们在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师生往往重视起跑技术和途中跑技术而忽视终点跑技术。然而终点跑技术是短跑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当运动员或学生接近终点旗鼓相当之时,合理有效地运用终点跑技术对判定名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终点冲刺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距离,多数学生往往是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完成的。通过练习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所以,在跑类教材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和体验终点冲刺跑技术很有必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冲刺跑在快速跑中的重要性,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冲刺跑的动作要点,体验跑运动的乐趣。
(二)、通过教学,大多数学生在冲刺跑过程中,能做出上体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线动作,不出现跳过、跨过及急刹车现象;巩固和提高站力起跑式技术。
(三)、通过教学,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学生快速反应、快速奔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六、重点难点:
重点:在中等速度跑动状态下,学习终点撞线技术。
难点:在高速跑动状态下,终点跑技术和终点撞线技术的有效衔接。
七、练习手段:
(一)、游戏:“角力”练习(图1)图1 1.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有支撑状态下身体前倾的动作感觉。
2.游戏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4路纵队,每2路纵队学生面对面为一大组,分为2大组,组与组之间间隔2米,同一组内又以2人为一小组。面对面站立,相距60-80cm,中间画一条中心线,两脚前后开列,两腿弯曲,身体前倾,同侧肩相接触。游戏开始:双方队员各自用力蹬地,身体前倾,顶肩,肩部位置明显越过中心线者为胜。练习4-5次。要求“角力”双方须为势均力敌者。
(二)、游戏:“斗牛”练习(图2)
图2 1.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无支撑状态下身体前倾的动作感觉。
2.游戏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以4—6人为一组,各组学生成纵队站立,组间距为2米;各组学生又以2人为一个小组,2人前后站立,相距2米,前一人手持纱巾。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同时向前跑,前者持纱巾与肩同高(尽量让纱巾飘起来),后者在奔跑中用肩部或胸部瞬间触碰前方纱巾,前者在后者快碰到时快速将纱巾往前拉,在约30米的距离内连续练习6-8次。返回后,两人交换位置,练习2-3次。最后,比哪组配合最默契,哪位同学瞬间触碰动作明显。要求:同纵队必须在同一跑道内进行,控制好跑的速度,避免发生碰撞。
(三)、原地撞“线”动作练习(图3)
图3 1.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身体前倾后紧接着用胸或肩撞线衔接动作。
2.练习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以4—6人为一组,各组学生成纵队站立,组间距为2米,学生前后之间间隔2m,两脚左右或前后开列,身体稍前倾,教师倒数“4、3、2、1”,学生听口令身体前倾,当教师数到到“1”时,学生集体做挺胸撞线动作3—4次后换用肩撞线动作并练习3—4次。
(四)、原地撞“冲刺带”动作练习(图4)
图4 1.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撞线的动作感受。
2.练习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以4—6人为一个小组,各组学生纵队站立,组间距为2米;每小组把2—3条纱巾连接起来当冲刺带,两位同学做司线员,其他同学做练习,练习者距冲刺带60-80cm,原地慢跑开始,集体听指示信号后迅速做出身体前倾,用胸或肩撞线的动作,依次练习后,司线员和练习者轮换练习4—6次。
(五)、行进间撞“冲刺带”动作练习
1.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跑步中逐步学习终点跑技术。
2.练习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以4—6人为一个小组,各组学生纵队站立,组间距为2米;每小组把2—3条纱巾连接起来当冲刺带,两位同学做司线员,其他同学做练习;练习者距冲刺带15m,,慢跑开始,接近冲刺带时瞬间做用胸或肩撞线的动作,待冲刺技术基本掌握后,逐步过渡到疾跑后完成冲刺动作。依次练习后,司线员和练习者轮换练习,各练习4—6次。
(六)、缓冲动作练习
1.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撞线后继续向前跑进,防止出现“紧急刹车”现象,提高终点冲刺跑技术水平。
2.练习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以4—6人为一个小组,各组学生纵队站立,组间距为2米;在练习中要求学生疾跑冲刺后再向前放松跑10m,身体由前倾逐步改为正直。练习2-3次。
(七)、终点跑教学比赛(图5)
图5 1.设计意图:巩固提高终点冲刺跑技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体验冲刺后的成功感受。
2.练习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4~6组,以6~8人为一小组,各小组把6~8条纱巾连接起来组成长冲刺带,两位同学做司线员,其他同学做练习;练习者距冲刺带距离30米,各小组在空旷的场地同时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同质比赛、让距赛、男女混合赛等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提高终点跑技术。
八、教学评析:
在教学实践或比赛中,终点冲刺跑往往是少数运动员的“专利”,多数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佳等原因,很少参加径赛跑类项目的比赛,也就没有机会体验冲刺撞线获得“第一名”的成功感受。本课教师选择终点冲刺跑为教学内容很有新意,在教学设计上把体育游戏充分融入体育技能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练”,“练中创”的趣味体育思想;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体验、学习终点跑技术;通过小组的自主讨论、合作交流、帮教练习等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运动员,都能体验到冲刺撞线的成功感受。在器材的选择和运用上,一条纱巾贯穿全课,充分发挥纱巾的多种功能。首先,借用纱巾当西班牙斗牛士的引逗工具,进行“斗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热身,同时激发运动兴趣,体验终点跑身体瞬间前倾的动作;然后,把两至三条纱巾连接起来当冲刺带,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练习终点跑技术;最后,再将各小组的纱巾连接起来组成长的冲刺带,进行终点跑教学比赛,改进和提高终点跑技术; 充分体现了体育课堂“一材多用”的设计思路。
第二篇:唐雎不辱使命 微课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背景简介。2.全班齐读,正音正字。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 3.同学反复朗读,可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
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四、总结、扩展
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三篇:王乐军微课教学设计
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教学设计
课题:《摄像的基本要领》 所属学科:信息技术类 所属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 所属课程:摄影摄像基础 适用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教学背景:《摄影摄像基础》这门课程开设于中职一年级下学期,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前半部分主要讲摄影技术,主要包括照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摄影构图。摄像技术是后半部分内容,主要讲摄像机的使用方法,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电视摄像构图等。摄像要领的内容包括平、稳、准、匀。这一知识点是学生今后能否拍摄流畅画面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利用摄像机拍摄出优质的画面,学生必须掌握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
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要有画面感,学生在学习之后应该知道所拍摄镜头的好与坏。传统课堂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讲授效果不好,不太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短小精悍”的微课将课程内容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学习、线上线下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灵活自主的针对知识点进行满负荷的学习,特别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所以选择这一知识点来制作微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摄像要领的内容:平、稳、准、匀。
2、掌握摄像要领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展示学生在平时做拍摄练习时拍的不好的画面,以此引入学习内容。
二、讲授
要领一:画面要平
案例讲授:画面要平的基本概念、拍摄方法和经验 画面对比:平的画面、不平的画面
拍摄方法:
1、使用三脚架;
2、手持摄像机时,可借助摄像机寻像器的边框或者是被摄物体的水平边、垂直边来调整水平。
要领二:画面要稳
案例讲授:画面要稳的基本概念、拍摄方法和经验 画面对比:稳定的画面、抖动不稳的画面
拍摄方法:
1、使用三脚架等摄像机配套设备;
2、手持拍摄方法;
3、广角镜头的运用。
要领三:摄像要准
案例讲授:摄像要准的基本概念、拍摄方法和经验 画面对比:准确的画面、不准的画面
拍摄方法:
1、画面构图要准;
2、运动拍摄要准,要有起幅和落幅;
3、焦点变化要准。
要领四:摄速要匀
案例讲授:摄速要匀的基本概念、拍摄方法和正确示范 画面对比:匀速的画面、不匀速的画面
拍摄方法:
1、匀速变焦;
2、运动镜头速度均匀;
3、拍摄的正确示范。
三、课堂小结
画面要平、画面要稳、摄像要准、摄速要匀是摄像的四个基本要领,同学们掌握了这四个要领并运用到实际的拍摄中,才可以拍出完美的镜头,为后续的编辑工作奠定良好的前提。
教学心得:
本课从精彩电视电影画面引入学习内容,通过视频的直观学习掌握摄像要领的四个内容,使用对比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来讲授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深层次的摄像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微课设计格式
微课设计格式
植树问题
姓名
工作单位
电话
微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32:例2 一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如果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索植树问题中两端种树、不栽树、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和丰富植树问题的模型;
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
直尺、铅笔、橡皮、纸 学习方式
学生一边观看微视频,一边独立思考植树问题的几种方式;经过画图体会算式中各个数的实际意义,进一步理解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树和一端栽一端不栽)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微课教学
一、(略)
1、2、二、(略)
1、………………
练习设计 【进阶练习A】
1、在小路一边栽树(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如果一共有100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99 B.100 C.101
2、绿化队在一条长150米的马路一旁栽树(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正确的列式是()。
A.150÷10=15(棵)B.150÷10-1=14(棵)C.150÷10+1=16(棵)
3、在小路一边栽树(两端不栽),如果共有20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19 B.20 C.21 【进阶练习B】
1、一条走廊长40米,在它的两旁摆花盆,每隔5米摆一盆(两端不摆),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花盆?正确的列式是()。
A.40÷5-1=7(盆)B.40÷5-1=7(盆)7×2=14(盆)C.40÷5+1=8(盆)8×2=16(盆)
2、一根木头长8米,要给它平均分成4段,每锯下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正确的列式是()。
A.4+1=5(次)5×5=25(分)B.4×5=20(分)C.4-1=3(次)3×5=15(分)
3、在小路一边栽树(两端不栽),如果共有19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18 B.19 C.20 附:教师简介
第五篇:微课设计
入学教育
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在升入一年级对孩子的入学教学显得很重要,下面是沪江网为你整理的关于入学教育的几个教程。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花儿点头对我笑。背上我的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识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1、观察图2:请你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B、小朋友听得很专心。C、桌上的学习用品只有铅笔盒。
D、一个小朋友正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3、培养学习习惯。(1)、提出要求。(2)、教师示范。
(3)、学生演练,教师检查、指导。
(三)教学儿歌。上课了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