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滕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滕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培养教师良好的教风,提高教师主动落实教学常规的达成度,依据《枣庄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订如下具体要求: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计划
1.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2.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四项:①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②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③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拟定教学进度表;④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编拟教学进度表(以周为单位制订教学进度表,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及单元、期中、期末复习及测评时间)。
4.各科教学工作计划由各课任教师制定。
.开学两周内上交教导处,由教导处检查后及时下发,便于指导教学实施。检查标准为: 上交情况(10分):按照学校要求每拖延一天扣2分,扣完该项总分为止。
项目齐全(10分):按照试卷分析的设计要求,认真填写所以应填写的项目,否则酌情扣分。
计划质量(80分):依照学校对教学计划制定的有关要求分三类等级,等级分值分别为A级78分以上,B级75分以上,C级75分以下。
(二)备课
1、个人备课(1)内容要求: 备课内容要基本遵循学校“双主线 五环节”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五个基本步骤:呈现学习目标——汇报前置任务——师生互动探究——检验目标达成——整理回顾提升。
课后要归纳、总结,撰写教后记。(教后记可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教后记的内容可以是自我诊断调节式、经验总结式、实况摘录式、体验感受式,还可以记录教学中的失误,灵感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困惑,新的教学设想等。)20年教龄(含20年)以上教师每周不少于1篇教后记;10年教龄(含10年)至20年教龄教师每周不少于两篇后记,10年教龄以下(不含10年)教师每周不少于4篇教后记。
(2)落实形式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有上级下发的《优秀课时案例》的学科要求: 要认真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精读《案例》,参考教参的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圈、画、评、补。(1)圈:圈出《案例》的关键词语。(2)画:画出教学内容或教参、《案例》中的有关句子等。
(3)评:主要是写出自己对教学内容关键点的认识,指出《案例》对教学内容的独到见解,点评出某教学环节设计之如何精妙等。
(4)补:主要针对《案例》中缺少的“双主线 五环节”教学模式环节加以补充,例如:呈现的学习目标、前置性任务的预设内容、目标检测的预设内容、教后记等。
不可过分依赖《案例》,要结合学校、学生、学情、教师本身等实际情况,预设出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教案。
没有上级下发的《优秀课时案例》的学科要求:
在吃透教材、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写出简案。简案要体现出五个基本步骤:呈现学习目标——汇报前置任务——师生互动探究——检验目标达成——整理回顾提升。
为确保备课的质量,教师要首先潜心阅读教本,独立钻研教学内容,达成自己对所教内容较透彻的理解把握。然后再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即教参),以印证个人独立钻研教材的见解,并对个人的认识加以补充或矫正。新授课必须以手写形式在备课卡上完成备课。练习课、复习课、作业指导课可以利用备课卡,也可以在课本、相关材料中做批注、修议等形式完成。科学、社会、体育、美术、音乐、信息等学科。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教龄的可以在原有备课材料中进行修议、理换、删添等形式形成可行性教案。
一至三年(含三年)要全篇手写教案。(3)备课数量 简案:
语文、数学新授课参照教师教学参考书的课时安排标准完成;
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社会、信息等按实际发生的课时量完成; 研究性学习、体育游戏、安全环境、传统文化、书法等每学期不少于8篇。详案:
20年教龄(含20年)以上教师免写详案;
10年教龄(含10年)至20年教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篇详案; 3年教龄(含3年)至10年教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4篇详案; 3年教龄(不含3年)以下教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0篇详案.根据各自详案数量开学初到教导处领取详案备课纸。
2、集体备课
抓好集体备课是是提高教师个人备课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资源经验共享的有效途径。学校本学期高继续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时效性。采取个人备课——组内研讨说课——分组内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议课大教研形式。领导班子要按教导处分工按时参加集体备课,要安的下心,坐的住,和老师们一道研究探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办法。
本学期教导处将制定分项听课评价表,达成人人参与,人人带着不同的任务听评课,从教学模式落实、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达成等多角度深入开展评课、议课。
3、其它形式的备课
①网络备课。利用网络精选和课时吻合的教案、课件、素材,并进行修议,形成可行性教学资源。将以上素材以课时为单位命名进行分类整理存盘。
②在配发的教案或、教学参考书中选用删、添、理、换、评、记的形式落实备课。③ 其它各种形式的备课。
以上备课内容要自行整理保存,均作为备课检查的依据。
④个人优秀教学案例整理:结合并参照本学期教研室征集优秀教学案例的通知规定,另行分学科通知。⑤作文备课使用教研室统一印制的备课资源进行备课修议,形成个人作文备课。每学期要完成本册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数量:大作文7—8篇。
4、检查标准:
课时备课应超前两课时。对教师的备课学校采取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每学期一次,并量化填写《教师备课检查记录》;随机抽查将根据备课完成的质量及数量进行适当量化,同时并及时向教师反馈检查情况,以便教师及时调整。
备课数量(20分):每少一节课时减2分,该项得分减完为止。
备课质量(80分):检查时教师要提供所有备课痕迹,学校将依据备课的有关要求检查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等级分值分别为A级78分以上,B级75分以上,C级75分以下。
注:无备课、直接从网上下载、直接抄袭的教案或故意不按时上交的得0分。
二、课堂教学
(一)要求
教学遵循“双主线五环节”教学模式,以此指导课堂教学,详见“双主线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二)检查标准:
1、上课
教研组互打和领导班子推门听课打分相结合的形式。
课堂教学共100分。其中,本组人员在研讨课互听互打占50分,校长室、教导处领导推门听课占50分。
2、听课
听课数量(20分):除学校组织的教研听课外,每位教师每学期互听课不少于2节。每少一节课时减1分,该项得分减完为止。听课质量(80分):依据学校对听课的有关要求检查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等级分值分别为A级78分以上,B级75分以上,C级75分以下。
三、作业设置与批改
详见《滕州市第三实验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四、单元形成性检测
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的要求,相关考试学科要适时教学单元形成性检测,充分发挥检测的诊断发现、改进、矫正、激励导向功能。单元检测实行无分数评价以等级形式体现,不得按学生检测成绩排队并公布名次。学校将对检测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其结果纳入期末实绩量化。
检查标准:
检测次数(30分)每少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上交单元试卷份数(30分)每次所交试卷份数少于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不扣分,然后每少一人扣一分,扣完为止。
批改质量(40分)批改准确,有改正、复批即可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五、教育随笔
为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要求教师每学期不少于8篇教学随笔和2000字的教学理论摘抄。外出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返校后,要形成学习心得体会并在一周内上交教导处。教育随笔内容笔记广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如班级管理„„.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教育随笔篇幅不限,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每篇随笔不能少于100字。
学校将按照标准认真组织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期末教学实绩考核。本意见于2013年9月实施。
第二篇: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常规管理检查工作汇报材料
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常规管理检查工作汇报材料
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是北城区唯一一所公办小学,学校位于106国道西侧,淮阳中学南侧,淮阳酒厂北侧。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教学用房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教师7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人,专科学历48人,中师学历12人。中青年教师59人。占84%。
第三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2014.8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我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宁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宁城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精神,现结合我总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健全制度
第一条:制度。各校根据新课改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过程管理监控制度,如教学检查、质量检测、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各校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使之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第二条:计划。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工作计划。各校要明确校长、分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和后勤主任等承担教学管理的具体职责。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等每学期要根据总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注重计划的有效落实。
二、课程管理
第三条:课程。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学校有总课表、教师课表、作息时间表。音、体、美、科学、信息、劳技、品社、历史、地理等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努力做到专业化,确保做到专职化。
第四条: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 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全面推行每天上午 25-30 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外活动要精心组织,马市要开设健美操学习训练课。确保做到四个定:即定时间、定人员、定项目、定场地。学校有“阳
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
三、课堂管理
第五条: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教师备课要做到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加强学情分析。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出发,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料,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编写教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电子备课的,要有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杜绝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以应付检查。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和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分层设计教案(含学案)的要求。
中心校和各校要研究和细化集体备课模式,建立与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每个学科每周必须要安排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有自备、集备、复备的过程,执教者在复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将修改意见和教学反思汇总后给主备人,形成新的教案,存入学校档案滚动使用,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弱化个人的独立备课能力和教学特色。各校要加强集体备课资料的积累和管理。集体备课应同同课异构相结合。
学校安排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进行教案检查一次,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详细记载和分析反馈意见。
第六条:上课。上课是教学常规工作的核心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落实新课标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学程序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多样,任务导向明确,充分有效运用教育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讲练结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树立“以学论教”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教学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要有当堂训练。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语文、英语学科要坚持课前3分钟演讲或口语训练,数学课要认真进行课前2-3分钟口算训练,要保证训练质量,逐步提高练习效果。
上课要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开教室,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私自调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一切事情,不接听或拨打手机(不准把手机带入课堂)。要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意外事件,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持良好教态,教师进课堂要有整洁、大方的仪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和蔼可亲的形象,要做遵守课堂规则的表率。教师讲授要讲普通话,语言准确、严密、科学、流畅。
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实行异步上课制度。有经验的教师先上示范演示课,年轻教师听课后进行研讨消化,再上课。以确保上课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制定并实施随机挂牌上课听课制度,有教学巡视检查制度,行政人员坚持每天巡查记载。
第七条:作业。作业尽量当堂完成,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适度、适量,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和具体的检查督促措施,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严格按要求控制作业总量,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 1 小时、1.5 小时以内。理科每节课都要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文科每节课要布置适量的阅读作业和一定的书面作业。中学语文学科,每学期不少于 7 篇大作文训练。中学外语必须有书面表达,初中不少于 6 篇。小学语文学科的习作,三年级每学期不少于 8 篇大作文,4—6 年级每学期不少于 7 篇。
批改作业要及时、规范,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批改作业时要做好批改记录,对作业中反映
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个性问题要进行跟进式指导。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要有恰当的评定和批改日期。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倡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与批改方式,尝试简单作业随堂改,重、难点练习教师面批面改,小组合作批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作业批改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作业批改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各年级都要建立错题本,使学生养成及时改正错误的良好习惯。要分析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的检查,每周教研组长检查,每月教导处检查,并设计问卷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调查,根据作业情况及时进行调控,每次检查后要有检查记录。
第八条:听课与评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要及时交流;听校级观摩课、示范课,听后必须在教研组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外出学习听课,回校后及时汇报或交流,书面材料存档备查;听课笔记记载要全面,特别要有教学内容、方法和特点、亮点的评价,否则,视为不合格笔记。凡被视为不合格笔记的,不得列入听课量的统计。每学期同行间(或相近学科)相互听课、评课不少于 10 节;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每周听课、评课不少于 2 节,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 40 节,不兼主课的听课不少于 60 节。行政听课要进行点评,不断增强行政听课点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要有公开课、听课和评课情况检查记录,每学期对听课情况至少汇总 2 次,听课笔记的检查,不仅要查数量更要看质量,及时分析诊断反馈,学校每周公布公开课计划。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四、课余管理
第九条:早读。学校要安排语文和英语课早读。任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早读,加强早读课的指导,提高早读的质量。学校要检查早读课情况,并有书面记录。
第十条:自习。学校安排的自习课,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做到责任到人;自习课不得整班上课,但必须有教师在班管理。学校对自习课的情况要有专人管理、记载。
第十一条:辅导。注重因材施教,主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纠正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提高学习质量。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不随意占用应该由学生支配的自习课、活动课等时间。学校要把辅导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辅导工作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要有检查与记录。
第十二条:课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课改的要求,坚持把读书活动的开展作为教育特色进行打造,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文科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出推荐阅读篇目,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有课外阅读记录本。理科教师也要精选课外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各校要有课外阅读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制定自学提纲,提出适当、明确的预习要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发展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课堂要有意识检查预习效果。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自学、质疑讨论、归纳应用等方式开展好自学活动,防止自学活动流于形式。课后要增加延伸拓展的内容。学校要定期检查,积极探索并推广应用。
五、测试与评价
第十四条:测试。测试要控制次数,切实减负,追求实效。小学每
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2 次(即期中和期末素质测试),科目不超过 3 门;初中基础年级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 2 次。加强命题研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教学重点,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智能发展,加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试题质量,有效促进教学;学校要科学安排测试,注重过程测试的实效。命题、测试、阅卷、分析要符合要求。提高测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考试有试卷和监考、阅卷安排表等材料。
各学段除书面测试外,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方式。
第十五条:考务。各级各类测试的组织要严密,纪律要严明,操作要规范。学校应参照国家考试考务工作要求,严格执行《监考人员守则》和《评卷工作人员守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明确的考试违纪处罚条例。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应该按章办事。学校有监考、阅卷、分析等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分析。每次阅卷的考试成绩统计要重视数据分析,要建立、健全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班级应该有学生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数据和个体纵向发展比较数据,并记入电子档案;学校应该有各班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生均总分的纵横比较数据,不给班级和学生排名,对评价数据要进行认真全面分析,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提出后续教学的改进措施,对不同学生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完善的成绩统计档案与学生学业水平跟踪管理制度。
各校要及时将期中、期末和小六月考各种数据报总校教导处,以便对全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第十七条:评价。各校要建立健全质量考评机制,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的学习品格、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坚持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开好质量分析会,校级会议数据分析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每一个班级,措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班级会议数据分析到每一个学生,措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学校、班级、教研(备课)组和教师有分析评价记录。对于考试成绩落差特别大的班级和任课教师,校长或分管校长应找有关教师进行个别谈话,共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一起制定改进的方法与措施。有关教师应在谈话后书面写出深刻反思的材料交学校存档。凡被个别谈话累计两次以上而没有明显进步的教师,学校应考虑培训措施。
六、校本教研与课程开发
第十八条:校本教研。学校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校本教研要增强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研工作质量。教研组(备课组)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学校有检查考核措施。
第十九条:资源利用和校本课程开发。各校要挖掘社区资源、校本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音乐、美术、计算机、多媒体等专用教室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各类资源。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有图书流通率等各种资源利用的过程性记录。专用教室有专用课表并上墙。校本课程开发有成果。
三座店镇总校
2014年8月27日
第四篇: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体会
学习《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意见》心得体会
5月9日,我们一年段的全体老师在年段长的组织下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意见》。意见既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必要制度,又是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我们把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与常规要求进行一一对照,找出存在问题,再进行交流与研讨,发表各自独到的见解。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常规,我对常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学习,一路思考而来,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一、个人备课方面
认真、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二、上课方面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了解学情,如要求学生预习的,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
讲授新课不得超过全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课堂上多让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批改格式、书写要规范,提倡精批精改、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面批面改。
四、课外辅导方面
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五、考试与评价方面
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各负其责,适时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
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六、课后反思方面
坚持多样化的课后反思,形成撰写课后反思习惯,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两个常规如春雨丝丝深入人心。让我们在两个常规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共筑平等、自由、创造的学习空间,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第五篇: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讨论稿)
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讨论稿)
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一、课程管理
第一条:课程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高一年级必修课结束前,不得提前分科分班。
学校有总课表、教师课表、作息时间表。音、体、美、科学、信息、劳技、品社、历史、地理等课程的课任教师要努力做到专业化,确保做到专职化。
第二条: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全面推行每天上午25-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外活动要精心组织,确保做到四个定:即定时间、定人员、定项目、定场地。
学校有“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
二、课堂管理
第三条: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教师备课要做到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加强学情分析。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出发,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料,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编写教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电子备课的,要有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杜绝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以应付检查。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和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分层设计教案的要求。各校要研究和细化集体备课模式,建立与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必须要安排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有自备、集备、复备的过程,执教者在复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将修改意见和教学反思汇总后给主备人,形成新的教案,存入学校档案滚动使用,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弱化个人的独立备课能力和教学特色。
学校安排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检查一次,教导(务)处每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详细记载和分析反馈意见。
第四条:上课
上课是教学常规工作的核心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落实《意见》精神,从教学目标出发,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学程序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多样,任务导向明确,充分有效运用教育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讲练结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树立“以情优教”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教师讲的时间通常要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必须要有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要有当堂训练。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制定并实施随机挂牌上课听课制度,有教学巡视检查制度,行政(级部)人员坚持每天巡查记载。
第五条:听课与评课
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要及时交流;听校级观摩课、示范课,应在教研组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外出学习听课,回校后及时汇报或交流,书面材料存档备查;听课笔记记载要全面,特别要有教学内容、方法和特点、亮点的评价,否则,视为不合格笔记。凡被视为不合格笔记的,不得列入听课量的统计。每学期同行间(或相近学科)相互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每周听课、评课不少于2节,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不兼主课的听课不少于40节。行政听课要进行点评,不断增强行政听课点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要有开课、听课和评课情况检查记录,每学期对听课情况至少汇总2次,听课笔记的检查,不仅要查数量更要看质量,及时分析诊断反馈,学校每周公布公开课计划。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三、课余管理
第六条:早读
任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早读,加强早读课的指导,提高早读的质量。
学校要检查早读课情况,并有书面记录。
第七条:自习
学校安排的自习课和晚自修,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做到责任到人;自习课不得整班上课,但必须有教师在班管理。
学校对自习课的情况要有专人管理、记载。
第八条: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度、适量,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和具体的检查督促措施,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严格按要求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理科每节课都要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文科每节课要布置适量的阅读作业和一定的书面作业。中学语文学科,每学期不少于7篇大作训练。中学外语必须有书面表达,初中不少于6篇,高中不少于10篇。小学语文学科,三年级每学期不少于8篇大作,4—6年级每学期不少于7篇。批改作业要及时、规范,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对作业中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个性问题要进行跟进式指导。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要有恰当的评定和批改日期。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要分析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的检查,每周教研组长检查,每月教务处检查,并设计问卷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调查,根据作业情况及时进行调控,每次检查后要有检查记录。
第九条:辅导
注重因材施教,主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纠正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提高学习质量。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不随意占用应该由学生支配的自习课、活动课等时间。
学校要把辅导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辅导工作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要有检查与记录。
第十条:课外阅读
坚持把读书活动的开展作为区域教育特色进行打造,按照《丹徒区读
书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文科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出推荐阅读篇目,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有课外阅读记录本。理科教师也要精选课外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各校要有课外阅读检查记录。
第十一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制定自学提纲,提出适当、明确的预习要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发展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课堂要有意识检查预习效果。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自学、质疑讨论、归纳应用等方式开展好自学活动,防止自学活动流于形式。课后要增加延伸拓展的内容。
学校要定期检查,积极探索并推广应用。
四、测试与评价
第十二条:测试
测试要控制次数,切实减负,追求实效。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2次。加强命题研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教学重点,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智能发展,加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试题质量,有效促进教学;学校要科学安排测试,注重过程测试的实效。各学校可以实行校际联动,联合命题、测试、阅卷、分析。提高测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次考试有试卷和监考、阅卷安排表等材料。
第十三条:考务
各级各类测试的组织要严密,纪律要严明,操作要规范。学校应参照国家考试考务工作要求,严格执行《监考人员守则》和《评卷工作人员守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明确的考试违纪处罚条例。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应该按章办事。
学校有监考、阅卷、分析等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分析
每次阅卷的考试成绩统计要重视数据分析,要建立、健全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班级应该有学生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数据和个体纵向发展比
较数据,并记入电子档案;学校应该有各班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生均总分的纵横比较数据,不给班级和学生排名,对评价数据要进行认真全面分析,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提出后续教学的改进措施,对不同学生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完善的成绩统计档案与学生学业水平跟踪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评价
各校要建立健全质量考评机制,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的学习品格、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开好质量分析会,校级会议数据分析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每一个班级,措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班级会议数据分析到每一个学生,措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学校、班级、教研(备课)组和教师有分析评价记录。对于考试成绩落差特别大的班级和任课教师,校长或分管校长应找有关对象进行个别谈话,共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一起制定改进的方法与措施。有关对象应在谈话后书写出深刻反思的材料交学校存档。凡被个别谈话累计两次以上而没有明显进步的教师,学校应考虑培训措施。
五、校本教研与课程开发
第十六条:校本教研
学校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校本教研要增强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研工作质量。
教研组(备课组)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学校有检查考核措施。第十七条:资源利用和校本课程开发
各校要挖掘社区资源、校本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音乐、美术、计算机、多媒体等专用教室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各类资源。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学校有图书流通率等各种资源利用的过程性记录。专用教室有专用课
表并上墙。校本课程开发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