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 《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三年级起始作文教学尝试
【内容摘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同年段的课文,都是专家、名师的精挑细选之作,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且语言生动、规范,从布局到谋篇都独具匠心。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品味语言特点,模仿练笔尤为重要。再则,揣摩布局谋篇,模仿作者是如何把人、事、物写具体生动的。另外,把握课文体裁,尝试文体创作,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创作。总之,立足文本特点,融入课堂练笔,是三年级起始年段习作教学的首选之措。立足课文语言特色、表达方式、布局谋篇、体裁特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 语言特点 布局谋篇 文本体裁习作能力
【正 文】
“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那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呢?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故事情节,感悟人物情感,重要的是抓住文本特点,有机渗透习作练笔,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习作的范本,充分发挥文本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文本特点,有机渗透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
现将结合教学案例阐述自己在起始习作教学中如何立足文本教材中的语言特点、布局谋篇、体裁特征等进行随文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品味语言特点,模仿表达练笔
模仿习作是起始作文的首选方法。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科学地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过程“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巧,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他把学习的过程归结为“模仿→变化→创造”公式。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是刚由句过渡到段,所以在习作时,对段的结构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显得很薄弱。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片段积累起来,从中体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1页
共9页
味到作者的情感表达、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
1.比较语言表达
要使学生模仿到位,首先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在研读中剖析课文的语言表达特征,在情感品读中感受这样表达的长处或优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才能恰当的运用语言创造语言。在揣摩语言时有意识地出示对比句子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感悟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的重点研读仿写。师:盘古倒下去后,他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
师:这两个变化能交换一下吗?他的气息变成了雷声,声音变成了风云。生1:不行。云在天上飘,一点声音也没有,风云不能和声音搭配。生2:气息就是呼吸,呼出气来有风。所以气息才能变风云!生3:气息就是呼出的气,跟风云相似;声音应该和雷声相似。
师:说得很有道理虽然是想象,但也要合理!那这两种写法哪种更神奇呢?(幻灯片出示)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声。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成了隆隆的雷声。
生:书上。因为书上有形容词。把他的变化美化了,更神奇、更具体。师:是啊!千万不要小看这几个形容词,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身体变化的神奇。赶紧找到这些地方,体会体会,读出神奇来„„
在引领学生揣摩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时,主要通过两次比较句子,第一次比较“气息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声”两者的变化能不能交换?学生立马能感受到交换后不合理。为后面的仿写作了铺垫,虽然是神话但也不能逃离想象的合理表达。第二次运用幻灯片出示概括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在品读中感悟形容词的作用,增加了语言的魅力,凸现了盘古变化的神奇。从而引导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形容词,只有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才能将事物描写得更为具体、生动、有趣。有了这样对语言的比较、鉴赏、品读,才能规范和美化学生习作中的语言表达。
2.仿写精彩片段
例如《秋天的雨》一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品味文本语言的景物美、色彩美。引导学生想象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2页
共9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那些景物又有什么变化呢?”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桂花,黄黄的桂花像天上的星星,闪啊闪啊,闪出了梦的香甜。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摇哇摇哇,摇来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白色给了棉花,白白的棉花像朵朵白云,飘啊飘啊,飘来了丰收的喜悦。橘黄色是给柿子的,黄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把把燃烧的火把。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红的葡萄像粒粒宝石。”„„
习作初始阶段,需要我们教师迈实指导的步子,帮助学生去品析课文中值得模仿的句子、语段。学生模仿精彩片段写话,把秋雨的五彩缤纷描绘的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发现了秋天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
再如《灰雀》一课,第一自然段中有对灰雀外形和活动的精彩描写,学生在品味赏读之后,我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蜗牛、蚂蚁、蚯蚓等,写出动物的外形、运动、进食等。因为科学课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经验,现在只需把零散的知识经验,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有序进行练笔。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下笔如神。“今天,我抓住了一只蚂蚁,它是由三个小“芝麻”组成的。蚂蚁的脑袋上有两根触角,经常轻轻地摇动。蚂蚁的嘴像一把小小的老虎钳子,一张一合地。蚂蚁的腿细细长长的,一共有六条,它的腿和身子一样也是经褐色的,因为很长,所以跑起来十分快。我把一小块肉放在蚂蚁洞旁,一只蚂蚁发现了肉,它碰了碰肉,又退了回去,等了一下,它又过来碰了碰肉,又退回去,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这时又来了三只蚂蚁,它们也到了肉旁,其中有一只蚂蚁回洞里去了,不大会儿,又有几只蚂蚁排着队从洞里直接来到肉旁,接着蚂蚁越来越多了。它们团结一致,终于把肉搬回了家。通过这次观察,我觉得蚂蚁是团结、勤劳、不怕困难的动物。”
3.填补语言空白
例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的补写。通过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推敲、学习、把握课文语言规律和特色,发挥想象,尝试练笔。盘古身体的哪些部位还会发生变化呢?出示图片山峰、太阳、月亮等,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怎样的山峰、怎样的太阳。想象这些画面都是盘古身体的哪一部分变成的?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3页
共9页
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盘古倒下去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坚硬的骨骼,变成了地底下宝贵的金矿、银矿;他鲜红的血管变成了又宽又长的道路;他乌黑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他那豆大的泪水变成了晶莹的露珠;他红色的血液变成了一样望不到边的大海;他黄黄的皮肤变成了海边金黄的沙滩„„”
这样具体的指导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为写铺设台阶,同时也具体清晰地体会了省略号在文中的作用。
4.想象课文结尾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让学生有许多猜测、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这种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如《小摄影师》的结尾,我创设了这样的写话情境“第二天,那个小男孩有没有来?来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不来,又是因为什么?”通过两种结局的猜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练笔,畅达不同的情感。“第二天,那个小男孩又来到了列宁的住处,列宁请他进来为自己拍照。这一次小男孩还是让高尔基拿着报纸,侧着脸坐着。照片拍的很成功。小男孩非常感谢高尔基再次给他机会。小男孩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墙报上,同学们都很喜欢高尔基的这张照片。”还有的学生写道“第二天,那个小男孩没有再来找高尔基,高尔基一直期待男孩的到来,可男孩因为自己的粗心,非常后悔,不好意思再来打扰高尔基。”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感人的语言,真可谓文有所抒,情有所生。
再如《风筝》一课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师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水磨坊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如果找到了,我们会做什么?如果没有找到,又会怎样?学生通过讨论,写下了两种不同的结尾:有开心的——我们跑到磨坊,四下寻找,终于发现我们的“幸福鸟”挂在房子旁边的一棵大树上。我立刻自告奋勇爬上树,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下来。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着:“‘幸福鸟’找到喽!”我们把风筝的线绑上,又快活地放起来。也有失望的——我们飞快地跑到磨坊,四处寻找,也不见我们的“幸福鸟”。大家只好流着眼泪,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二、揣摩布局谋篇,模仿结构练笔
著名语文教师丁有宽强调“儿童学习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为桥梁,以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4页
共9页
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因此语文习作教学,除了分析、把握、模仿课文语言的特点外,还应揣摩课文的布局谋篇,领会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的,然后进行布局谋篇的仿写训练,充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引导学生做到仿其法而不袭其文,循其序而不乱其格,在习作中有所仿,有所创,逐步提高习作能力。
1.把握课文结构
文章的思路,结构是作者的认识在写作上的反映,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理解的深刻、透彻的程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剖析课文的构思,了解作者是如何根据写作目的确定课文主旨,并围绕其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从而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模仿并重视布局谋篇的策略。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作者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那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的呢?
生1: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
生2:课文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每个季节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具体介绍。
师:那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生: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写出了树多,绿的特点。是总起。师:是的,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思路非常清晰。对课文布局谋篇的解剖,不仅仅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更是为学生自己的习作打开思路。学生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去写自己的材料,这样有章可循,有利于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2.创造仿写片段
习作思路构建起来了,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呢?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写作的特点,让学生在课文的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方法运用的得体、恰当,做到借助范文,读中学写。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片段第一句话总写了赵州桥很美观,第二句话分别介绍了栏板上雕刻着的三种龙图案。第三句话总的评价栏板上图案的栩栩如生,似乎所有的龙都在游动。第二句话还运用了拟人、夸张、排比等写作方法。这篇课文的精美片段蕴含着精美语言和布局谋篇的双重仿写。于是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吟诵片段,感悟作者布局谋段的严谨,语言表达的生动。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幅生动的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5页
共9页
云朵图片,让生仿写: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你能把它们写活了吗?
天上的云朵。有的 ;有的 ;还有的。所有的云。
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在品读中揣摩结构,品味语言表达方法,诸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并逐步地在习作中得以灵活的使用。
3.巩固仿写练笔
通过以上两点的练笔,学生对习作的结构有了统筹安排,同时对精美片段的具体生动描写,也学会了细致表达。写作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有的经验迁移,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简言之,知道了“怎样做”,还须亲自“做”,即有意识地模仿。借助课文,教师给初学者一个模仿的手杖,以便让他们早日借梯上楼、借桥过河,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安排了这样一次练笔尝试:我们可以仿照文章先总后分再总的写作方法,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或者青山湖四季的美景,也可以是其他任意一处你觉得很美丽的地方。写的时候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对身边的景物已经非常的熟悉,可以说习作的素材是早就积累了,现在借助课文的方法加以喷吐,不仅有话好写,而且有章可循,实践、巩固了课文的习作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把握课文体裁 ,尝试文体创作
教师应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课文,使教学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态势,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些。语文教学不是给学生鱼,而是要教学生捕鱼的方法。把握课文体裁,尝试问题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好范文,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1.把握寓言特点
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借助课文的品读,人物的揣摩,经历故事的曲折。帮助学生明白寓言这一类体裁文体的特点,便于学生模仿习作。《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寓言,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此外,生动地神态、动作描写,使任务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课中,我让学生说一说童话寓言故事与其它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都能找出寓言能告诉我们某种道理,这种道理都通过编出来的故事告诉人们。可以采用拟人的方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文体的特点学生都明白了,接着鼓励学生去创作这样的文体。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寻找素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素材。比如:蜻蜓、蝴蝶、蜜蜂、蚊子、苍蝇都会飞,可它们中,有的受大家的欢迎,有的却让人讨厌„„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6页
共9页
请你任意选择它们中的几个,想象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一个合适的内容将便于学生模仿或者创作,便于学生操作。结合课文,让学生想象,续写课文或者改编课文,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写话的素材,也是学生读完课文后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造意识的重要渠道。
新编教学大纲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这个有利凭借,启发学生从立意、选材、表情达意、布局谋篇、体裁等方面开拓思路,让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想象。由于在课文教学中,充分品析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神态描写,因此学生在续写时也能注重对话和神态的描写,让自己的创作也能绘声绘色。
2.蔓延神话触角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曲折,人物形象的高大。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打开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盘古开天辟地时的英勇和盘古倒下去后的神奇变化这两个句段。幻灯片出示仿写片段,观察图片内容,创造性的模仿习作。
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南、西、北四季;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注意:根据以下图片展开充分的想象„„
大力神凯萨 大树王香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宏大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从古代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7页
共9页
走向现在,又冲向未来,现实的,虚拟的„„写得千姿百样,丰富多彩,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童趣被唤醒。
3.打开童诗大门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儿童诗,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课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编排课文。秋天的美,没有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也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美”为基调,以“听”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使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秋声在学生笔尖尽情流淌:
听听 秋的声音
雨丝在空中翩翩起舞, “沙沙沙”
报告着秋姑娘到来的喜讯.听听, 秋的声音, 石榴在枝头裂开嘴笑, “啪啪”
是为黄叶伴唱的歌韵.听听,秋的声音,鸟儿对着天空,“叽叽喳喳” 是和大雁告别的歌吟。
听听,秋的声音,割谷机不停地响着,“轰隆隆,轰隆隆” 送来一片丰收的笑语。
在优美的情境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在深情的朗读中,源源不绝的智慧火花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8页
共9页
在学生脑海中徜徉,学生的笔尖流淌着动听的秋韵。
总之,三年级起始年段的习作教学,应立足教材文本特点,贴近学生习作基础,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素材,有机渗透随文练笔,实实在在用好范文,降低习作难度,有效指导学生的起步习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收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仿写句式,可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手法,可以培养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可见,将文本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是促使写作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课堂小练笔的基本类型及功用》 夏德刚 2007年 2.《以课文为范文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曹洪珍个人网页
3.程竹怀,《读写结合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湖北教育》,2006.12 4.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8 月曹洪珍,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9页
共9页
第二篇:小学中年级课堂练笔指导浅谈
以课文为凭借做足写作功夫
——小学中年级课堂练笔指导浅谈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就对处于小学中年级的三、四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刚刚迈入写作门槛的中年级学生而言,作文的要求明显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写作水平总得不到提高。为此,要想解决中年级学生这种问题,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从课文入手,抓住课文中写作素材,认真分析理解,经常进行一些课堂练笔,把写作训练融入日常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才能弥补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中学习园地规定的那八篇作文的不足。
在多年的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较为适合中年级学生的“以课文为凭借,做足写作功夫”的语文课堂练笔训练方法。
一、写写感悟,提升情感
“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
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导写“感悟”类课堂小练笔,主要使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和感染力比较强烈的课文。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完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一文后,我根据学生对文中守信用的宋庆龄的感悟,引导学生以《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则简短的读后感。我班有一名不受人爱、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宋庆龄奶奶,您好!您的事真让我受到启发。因为我是一个常撒谎、不讲信用的孩子,是一个被人讨厌的学生。今天我读了您的事情,我知道以后要守信用,争取做一名好学生。”这样一段看是简单的话语,却发自学生肺腑的感人文字。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仿写佳作,激发兴趣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仿写的训练方式包括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作准备。先句、再段、后篇,这是仿写的顺序。为此,中年级学生最适合进行的是仿句和仿段练习。
1、句子的仿写。在指导中年级学生仿写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
2、段落的仿写是一种单项训练,课文中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连接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尤其在中年级阶段,学生刚开始写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应加强对段的仿写训练。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仿段训练的最好例子。在这篇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段落,作者先采用对比写法,再运用排比句、比喻句写漓江水与桂林山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多注意分析文本段落的特色,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三、围绕插图,创造想象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文几乎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有一幅、两幅,甚至多幅,这些图画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同样,学生在阅读抽象的文字时,又在头脑中把他们还原为极具个性的图画。而有的课文插图多而文字少,教师利用这有效的素材,引导学生把画变成话,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猫》一文中有两幅插图,分别画了猫专心守候与调皮扑羽毛的情景。课文中只用“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这两句话作了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图画中环境,猫的神态、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
四、改写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所选的写景课文与古诗大多运用了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其主
要目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学习运用课文中好词佳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改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学习《迷人的张家界》后,我就抓住文本描写景物条理理解、用词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导游词,倡导使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又如《游山西村》可以改写成一篇游玩遇好客农家的文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可以改写成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
学生通过改写课文,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更好地把自己平时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五、拓展情节,弥补内容
中年级有些文章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些地方写得较为含蓄或简练,甚至出现略去情节或跳跃情节的情形。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我找准这些课文的特色情节,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如三年级上册《掌声》一文,写到“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文中没有写出英子所讲述的小故事,虽然作者是出于表达的需要,但是这却对学生进行拓展情节训练的极佳机会。因此,我要求学生回看前文内容,展开想象,帮英子同学写一写感人的小故事。从而获得了知识上融会贯通和感情上强烈共鸣的效果。
以上几种中年级课堂练笔指导形式是从各篇课文入手,绝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三四年级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
维空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的有针对性地指导训练,做足学生的写作功夫,从而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练笔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
【摘 要】许多教师把课堂小练笔放入了课堂,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所谓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他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实践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对每一个学生写作能力进行指导。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手头好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近几年,很多教师把课堂小练笔放入了课堂,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所谓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他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如何进行课堂小练笔的有效训练呢?我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尝试:
1.语言精彩练笔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享受,学些这样的语段更是窄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和提高。
我们可以因文而异,精心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仿写。我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优美,如:你看,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紅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由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这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有什么颜色给谁?孩子们马上动笔写,有的同学写:“它把红色给了樱桃,红红的樱桃像玛瑙,在风中摇曳着,好像在显示自己的美丽。”有的同学写:“它把金色给了麦田,金灿灿的麦子铺了一地,远看想铺了一地金子。”还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杨树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天的消息。”
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欣赏感悟了文章的语言,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几点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几点尝试
摘要: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有感而发 精彩语言 空白悬念 迁移运用 拓展延伸
正文: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我觉得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利用好手头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学校的高段语文教师一直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正确实施给予了关注,很多老师也看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有感而发时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像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我在教学《登山》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列宁为什么要走这条望而生畏的小路的原因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伟大人物在面临困难挫折时的坚韧。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学《颐和园》以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洗刷国耻,从我做起的斗志。本学期初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教授《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以后,很多同学被那无私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全班同学都泪流满面。看到此情此景,我马上停止了播放,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大约十来分钟都写好了,而且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这次练笔非常成功,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同时也让学生在练笔作文中受到了爱祖国,爱父母,爱他人的教育。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空白悬念处练笔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还有本期四年级语文课本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只重点对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什么,假想到什么进行了比较具体的介绍,至于他是怎样对自己的假想进行论证的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如查阅资料,亲自考察,都是一带而过。我在教学时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说魏格纳对假想论证到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是不是很简单,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让同学们把大家的发言归纳起来把课文写具体。这样更能表现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四)迁移运用时练笔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①天上的云真白啊,;天上的云真厚啊,;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
啊。②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公园里的花真香
啊,;公园里的花真香啊。
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
(五)拓展延伸时练笔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通过练笔,使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更高的提升。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一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看着妈妈的账单,如果你是小彼得,也许会想到什么?请你写一写。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续写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创作《青蛙跳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其实,每一篇文章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这样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就能为整堂课增光添彩。
如果说设计合理的小练笔是一个环节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另一半就看老师对学生即兴写下的小练笔的评价效果了。《新课标》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老师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要及时组织交流,准确作出评价,从而优化“练笔”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小练笔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评价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由此可见,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主要成果
自三年级以来,我班学生开始常常写小练笔,或仿写或写心得体会,渐渐地孩子们能写好一个段落,还能写好很优美的文章。他们都愿意写,一直到四年级下期,我班的孩子有一半的人会写出别出心裁、真情实感的文章,有几位特别优秀的孩子还开始写小说了,他们都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描写精彩的段落。两年来,我班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是全镇第一名,特别是在去年泸州市统考中,我班孩子的平均成绩92.5分,及格率百分之百,全班60个孩子,有58个优生,远远高出全镇平均分五分多。
快乐阅读、写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能把生活中的事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今后,我将不懈努力,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深化阅读和写作教学,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三、成果的价值意义及创新点
学生方面:两年来,我班学生对习作充满了兴趣,学生习作能力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爱好习作。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能把生活中的事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我班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是全镇第一名,特别是在去年泸州市统考中,我班孩子的平均成绩92.5分,及格率百分之百,全班60个孩子,有58个优生,远远高出全镇平均分五分多。
教师方面:我们学校的高段语文教师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正确实施给予了关注,很多老师都来我们班学习,也纷纷感受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认识与探讨
由于本实验时间较短,再加上还缺少规范化课题实验的经验,要让全校同学都养成习惯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实验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较少提供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缺少检测科学性的深入研究直至理论的提炼,以及实验资料的积累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我坚信小练笔,能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课堂练笔真正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2]陈惠珍.新课标下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
第五篇:小学语文练笔策略读后感
《小学语文练笔策略》读后感
寒假里,读了赖正清的《小学语文练笔策略》。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练笔的功能定位、开发策略和教学活动,下篇则为我们呈现了一些优秀的练笔实录和教学设计。该书很贴近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操作性、实用性很强。
在赖老师总结的练笔策略中,我认为仿写是读写结合中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
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选用的许多文章都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学生不仅爱读、乐读,也喜欢模仿写作。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灵气熏陶,提高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依样画葫芦中,能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的优美风景和富饶物产,具有典范性。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激发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出份力,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取家乡一处风景点进行一个小练笔,用自己优美的文笔描绘家乡的美丽山水,从而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家乡。练笔效果非常好,涌现出《美丽的石龙山》、《家乡的生态公园》、《我爱濛洲桥》等佳作。
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带上一颗慧心,注意根据语文教学阶段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确定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点,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并有效将练评相结合,定会令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