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州市四星级高中联盟参评论文目录
泰州市四星级高中联盟参评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14篇):
陈 娇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纲举目张,一线贯穿》
蒋
进
江苏省泰兴中学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孟
森
江苏省姜堰中学
《用哲学智慧构建政治“生命课堂”》 周永华
江苏省姜堰中学
《向阅读纵深处漫溯》
朱 雯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生活让高中政治课五彩缤纷》 李晓青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让美感漫溯在语文课堂》
张 飞 江苏省黄桥中学 《浅议泰州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王长青 姜堰二中 《走出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的困境》 王宏明、陈金凤 姜堰二中 《“纲本”还是“生本”》
叶 锋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刘震宏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教学案一体化弊端之我见》 展国培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以简求道》
陈露露 江苏省泰州中学 《加强有效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孙 庆 江苏省兴化中学 《不宜选修物理的学生的智力心理特征探究》 二等奖(27篇):
邓 栋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缘木如何求鱼?》 沈友桂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问”活思维,“答”出智慧》
侯奎珠、翟晓艳、唐 伟、刘 颀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关于高一新生初高中语文学习衔接问题的调查报告》
邹道进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何妨吟啸且徐行》
黄焱骏 江苏省泰兴中学
《高中语文“散文体式”简论》
刘
晖
江苏省泰兴中学
《优化“任务”设计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施礼兵
江苏省泰兴中学
《巧用政治素材
构建高效课堂》 杨
莉
江苏省泰兴中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与探究》
张
浩
江苏省姜堰中学
《小群体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实验研究》
邱晓昇
江苏省姜堰中学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杨晓丽
江苏省姜堰中学
《“五严”下对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反思与实践》
游小明
江苏省姜堰中学
《基于高效课堂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 李美华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构建教材体系,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吴光亮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效课堂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王 燕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双主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吴秀琴 江苏省黄桥中学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 王 萍 江苏省黄桥中学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夏玲玲 江苏省黄桥中学 《反思中学语文写作学生语言的缺失》 张新志 姜堰二中 《追求本真课堂的生命价值》
陈 新 姜堰二中 《游戏化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顾亚龙 姜堰二中 《透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博弈困境”》
钱月红 姜堰二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因》 陈雪芬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徐 伟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让化学导学案发挥最大作用的一点看法》
桑亚军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思考》 潘凌云 江苏省泰州中学 《“抛锚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吴小明 江苏省泰州中学 《引领、创建、筛选、贯通》 三等奖(31篇):
咸有桃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新课三磨》
华东方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以玩促学,激发“唐诗宋词”学习积极性》 黄
娜
江苏省泰兴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古文的教与学》
刘斌河
江苏省姜堰中学
《高中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研究》
郑璐璐
江苏省姜堰中学
《浅论小组合作学习在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孙菊云
江苏省姜堰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周维军
江苏省姜堰中学
《新诗之情
书法之魅
术数之趣》 曹 源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浅谈语文课堂上提问的艺术》 张 丽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泰州地区)四星高中联盟背景下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思考》
罗 莉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课堂应跳出传统教学模式》 闾新华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多媒体下多彩的历史教学》
何 燕 江苏省黄桥中学 《生活引领自主建构“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案例》 顾菊芬 江苏省黄桥中学 《“生活”是语文课堂的催化剂》 黄志平姜堰二中 《让课堂因问题而灵动精彩》
冯晓燕 姜堰二中 《浅析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黄开智、陈 宏 姜堰二中 《基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 奚红云 姜堰二中 《基于学生角度之下的教后反思》 朱旭丽 姜堰二中 《基于本真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
卞小伟 姜堰二中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文化的吻合》
龚云芬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化学课堂构建“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实践》
王秀华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马云云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方瑞杰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新形势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戴德军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蒋红波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
陈建峰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之课堂语言艺术》 蔡 春 江苏省泰州中学 《“问题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陈健敏 江苏省泰州中学 《运用问题探究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孙逸豪 江苏省泰州中学 《让生活融入课堂 让课堂联通生活》 周 欣 江苏省兴化中学 《高效课堂研究》
徐 勇 江苏省兴化中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方法和策略》
泰州市教学研究室
二○一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佐证材料目录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佐证材料目录
IV-20
一、我校近几年被评为张家港市、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
1.张家港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荣誉证书 2.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荣誉证书
二、我校的教科研制度及工作总结
1.沙洲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 2.沙洲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3.沙洲中学育师方案
4.沙洲中学教科研考核奖励制度 5.青年教师教科研细则
6.近三年教科研工作计划、总结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佐证材料目录
IV-20
三、教研组、年级组有规划,名教师有目标
1.近三年各教研组教科研计划 2.近三年各年级组教科研计划 3.青年教师成长方案
(1)青年教师成长方案自我设计(2)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袋(“五个一”工程)(3)青年教师教科研培训材料(4)青年教师每月上交的教育心得 4.青年教师论坛
(1)青年教师论坛活动通知(2)青年教师论坛交流文章(3)青年教师论坛活动照片 5.请专家名师来校作教科研讲座
(1)近三年请专家名师来校作教科研讲座汇总表(2)讲座活动照片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佐证材料目录
IV-20
四、学校围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有所突破
1.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国家级“十五”课题《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两主教育的实验性研究》立项证书(2)结题鉴定(3)研究成果
2.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沙洲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纲要》(2)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课题:
①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生命体验下学校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之研究》 ◇申报材料 ◇立项证书 ◇研究成果
②省十五立项课题《苏州农村中学校园文化与学校发展之研究》 ◇申报材料 ◇立项证书 ◇研究成果
3.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1)苏州市十五课题《构建价值观模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之研究》立项报告(2)结题证书
(3)班方任队伍建设研究成果(4)德育工作现场会
4.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1)教育局组织全市高中班主任来我校观摩“主题班会”通知(2)自主管理经验对外宣传材料(3)自主管理成果汇总表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1)省十五电教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研究》申请报告及立项证书(2)中期报告及评估材料(3)研究成果目录及附件
6.学案式教学模式研究
(1)苏州市立项课题《学案式教学方法之研究》申请报告(2)立项证书(3)研究成果汇总表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佐证材料目录
IV-20
五、80%以上的教师每年有研究成果
1.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汇总表(295篇)
(1)2003~2004年教师发表论文汇总表及复印件(2)2004~2005年教师发表论文汇总表及复印件(3)2005~2006年教师发表论文汇总表及复印件
2.近三年教师获奖论文汇总表(408篇)
(1)2003~2004学年教师获奖论文汇总表及复印件(2)2004~2005学年教师获奖论文汇总表及复印件(3)2005~2006学年教师获奖论文汇总表及复印件
3.教科研论文集
六、近三年有17项由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市级课题
1.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市级课题汇总表 2.各课题申请书复印件 3.各立项证书复印件
七、有一批高水平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1.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汇总表(2003~2006)2.论文复印件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佐证材料目录
IV-20
八、教改实验成果及推广
1.积极推行教改实验并取得成果
(1)开放式语文教学研究及成果(2)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及成果(3)学案式教学方法研究及成果
(4)信息技术与学课课程整合研究及成果(5)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及成果(6)选修课程开发及研究成果
2.教改实验成果在苏州市推广
(1)对苏州市各兄弟学校开设公开课
(2)苏州市教育局安排苏州新区各普高校长来我校专题调研和学习(3)我校教改经验推广会活动(4)活动照片
第三篇:徐州市四星级高中教学研讨会
全面践行新课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快速实现洼地崛起
穷则思变,津梁何在
近几年,由于学校远离主城区等原因,我校中考录取中优生人数不足,生源质量不高,中考成绩全县前100名每年都只有几个人,前500名也仅有100多人,前1000名仅240多人。就连指标生计划,各初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人数的最大化,致使报考我校的指标生的成绩也都是二档学生。加之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中学,他们存在明显的“短板”,数学、英语和语文基础比较薄弱,高中学习中尽管他们很刻苦,但成绩上升速度较慢,导致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受到影响,同时也成为制约我校高考本科上线数大幅增长的瓶颈。
穷则思变,面对现状,怎样走出困境,实现洼地崛起,睢中北校人苦苦寻津觅梁。
学讲计划,适逢其时
如何破解这个瓶颈,睢中北校人商讨对策,达成共识,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从2013年5月开始学校领导就酝酿新型课堂教学改革。
2013年8月9日,学校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奔赴黄桥中学参加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会后学校要求每位与会教师结合学习内容深入思考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2013年8月20日,学校召开学科骨干教师会,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课堂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对如何改革大家各抒己见,至此,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火把已点燃。
2013年9月,学校完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工作:推行“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三〇一五”工程和导学案制度。
2013年11月,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给我们指出课改的方向,提供了课改的理论支撑和先进的课改理念,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增强了课改的信心。
阶段推进,务求实效
经过动员、学习、培训,学校正式进入课改模式。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13年10月1日—2013年11月20日)
1、全面动员,提高认识,制定学科课改计划。
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贯彻课改工作精神。教务处组织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学习领会学校课改模式的内涵,达成共识,形成思路,并制定学科课改工作计划。
2、加强理论学习、借鉴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范例。教科室印发课改理论学习材料,学习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埃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规律》等,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专题讲座、培训学习等形式,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连云港海头中学“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等名校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许多学校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们高效课堂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化茧成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先后组织部分教师到河北衡水中学,组织全体教师到连云港海头中学等学校实地参观学习,为我校改革实验做理论和实践引领。
3、聘请专家名师指导,观摩名师课堂实录。
学校多次请金太阳课改专家、学科名师、学科教研员到校作学术报告,为课改把脉,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名师课堂实录,通过反思、研讨等形式,探讨适合我校特色,富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探索实践阶段(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2月31日)
1、探索模式,设计方案。
各教研组成立中心课改小组,成员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以“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当堂训练”为纲领,构建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设计适合本学科教学的导学案。数学教研组构建了“预习体验—探究交流—反思提升”为流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自觉预习、自我体验、探究交流、自主检测、自己反思”的“四自一探”教学案,在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十分欢迎。
2、组内试验,观摩研讨。
以备课组为单位对课改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每个备课组先确定1-2名教师先行试验,学科中心课改小组成员和备课组内教师观摩教学,集体研讨,进一步调整并完善课改模式和教学案的各个环节,形成共识。
3、全组跟进,每周一研
在学科组内推开试验,并开展“每周一课一研活动”。每个备课组每周确定一名主讲教师,精心上好一节公开课,先进行集体备课,并由主讲人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上课。在研讨中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时思考四个问题:即: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的学生是否能到那里去?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怎样知道学生已到达那里?全体教师以学校“每周一课一研”教研活动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课堂教学模式。
4、会课展示,评估总结
在每周一课一研活动的基础上,由各组推选出在课改中有一定成果的教师参加全校范围的会课展示。我们聘请县教研室教研员和我校部分骨干教师组成评委会,评价打分,六位教师获一等奖,十二位教师获二等奖,评委会并对前一期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评估,收集课改材料,形成阶段性总结。
5、专家诊断,提升理念
学校邀请省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对我校实施的课改模式进行诊断,提升课改模式的理论层级和教学价值。
第三阶段:推进提升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在试验探索的基础上,梳理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提炼经验,创设出具有睢中北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全面组织实施。在此阶段,学校提出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新课改,人人达标的目标。
2014年3月,上学期获奖的十八位教师向全体教师开设课改展示课,进一步通过示范引领,推动课改工作的全面进展。
2014年4月,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深入课堂,解决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难点与困惑问题,帮助学校形成改革成果。
2014年4月,面向全县开设课堂教学改革开放周活动,开展学校层面、教师层面的教学交流活动。
2014年4月20日至5月底,实施课改人人达标计划。学校成立六个课改达标验收小组,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体现“学讲计划”精神的公开课,由验收小组打分,评定是否课改达标。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31日)学校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与的座谈会,宣传学校课改的做法和效果,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提升,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科室收集汇编《“课堂教学改革”成果集锦》,整理编辑成功的实施方案、经典课例、优秀论文等成果资料,召开成果展示会。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及教学观摩活动,参加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潘云超老师参加江苏省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优课大赛获一等奖,吴媛媛、林峰两位老师向全县高中数学教师开设课改示范课,化学组张艳老师开设市级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
肥马攻车,以骋大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这项工作有效开展,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学校特采取如下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力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深入活动全过程,带头上好研讨课、示范课,支持或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题研究工作。
2、机制保障
实施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学校领导坚持深入课堂、深入备课组、深入学生了解教与学的实情,使指导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于思想陈旧、不思进取、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耗时低效的随意性课堂,必须找相关执教者谈心,研究制订整改措施,必要时可以停课整顿,并将听课情况纳入考核。
大力推进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围绕构建高效课堂中心工作,系统、持续地组织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加强高效性教学的校本研究,倡导集体教研,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学校根据相关考核制度对每次考试情况认真做好五级分析考核,即教师个人分析、备课组分析、班级分析、年级部分析和学校分析,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高效课堂的动力机制。教务处要建立“以学评教”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充分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畅通信息反馈渠道,组织以问卷和座谈为主要方式的“评教”活动,督促全体教师进步提高。
3、物质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配备、更新教学设施,支持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加大对专项立项课题的支持力度,对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搭建平台,激发潜能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是基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任何形式的课改都只能是无功而返,营造“点燃激情,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是保障课改顺利进行的必由之路。
首先,实施德育工作系列化、课程化,学校精心把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三年成长规划和人生规划,如何提升学习力等主题教育设计成课程进行系列化教育,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其次,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学习衡水中学和海头中学的做法,使学生时刻处于充满激情,激发斗志的激励氛围中。
第三,培养竞争意识,使学生时时处于竞争中,班级与班级间找对手,班级内小组与小组间找对手,通过挑战、应战、宣誓、考试后总结评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质疑”等形成常态。
及时反思,对症下药
在课改开始试行过程中,我校高一年级出现同一位教师带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下降较大的现象,师生很迷茫,甚至开始怀疑课改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课改领导组安排人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跟踪听课,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查找原因。
在调查问卷中80%-90%的学生欢迎新课改,在落实课改的态度上是很积极的,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追踪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时间不足,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预习成果,因为学生面对九个学科的课前预习,一些认知能力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只能在课堂上跟着应付。②小组讨论中基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发言,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③在小组展示环节同样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抢着做题、讲题,基本形成只有班级内十几位同学的论坛,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讲题时不能象老师那样细致和严谨,听课的学生没有兴趣,加之在此环节上教师点评不足,造成一部分学生知识遗漏太多,班级内学生间成绩差距拉大。④教师在课后跟踪辅导环节把握不牢。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课改调研小组人员与教师、班主任作深层次交流,采取针对性策略解决问题,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教会学生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和训练,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很大程度的提高,基本解决课改“形似”和“神似”的问题。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诸多问题和矛盾。但是,只要我校坚持课改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始终保持课改的欲望,采取有效的途径,学习借鉴名校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提炼就一定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螺旋式上升。我们坚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另一番新景象,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四篇:参评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
参评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
目前,我区已有九所学校获评“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
教育局将继续组织基层学校积极参评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
5月20日、5月22日大连第三十一中学和黑石礁小学分别接受了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评审专家组的检查,专家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形式,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保障制度、特色项目认可度等角度对对学校进行评估认定,形成评估反馈意见,专家们对学校的特色工作开展给予了肯定,并指明了学校下一步的特色工作发展方向,有效地提升了我区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我们要以特色目录学校为契机,充分发挥特色目录学校引导、辐射作用,丰富和创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思路与规划,不断提高区域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五篇:政研参评论文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行业实力在不断提升,进而提高了国企的基本运行效益。从长远角度出发,若想促进国企的健康发展,应从企业员工、运行环境等方面着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二者相互渗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从而打造一个健康而和谐的国企运行环境。对此,本文就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结合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与运行的基本管理理论,其是企业经过不断发展与运行而产生的精神财富与物质形态,主要涉及到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制度、文化氛围、历史传统与产品文化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主要针对职工的思想与行为进行研究,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现代企业运行制度下,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此类管理模式应全面受到国企管理者的广泛重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扎根于企业文化氛围之中,而企业文化则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实施手段,可见,将二者相结合,一定能实现国企的进一步发展。
1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间的关系 1.1区别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教育人、说服人、转变人,从而引导人的行为、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应该是既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又体现企业的个性,融员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生活情趣、职工技能为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
1.2内在联系
为实现国企的进一步发展,应重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这就需要全面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其一,从哲学角度出发,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和形态,二者的目标存在一致性,旨在提升与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进而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国企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也能从根本上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二,在二者内容层面上来看,都注重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协调好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充分凸显了企业发展进程中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全面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这是尊重员工主体性的一种管理行为,进而丰富与培养员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目标。
2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价值分析
目前,公司党委充分结合当前马钢集团和我公司所面临的形势,根据集团党委的安排与部署,统筹推进矩阵式党建,还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标准化建设、“讲、重、作”警示教育等相关主题活动,针对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展开了细致性的分析和研究,并定期组织相关活动、部署相关任务。由此可得出,公司党委十分重视国企的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部署。可见,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进行密切的结合变得十分关键,以下就其所产生的价值进行具体性的阐述。
2.1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而言,不管是具有管理理念、展示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还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实施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的思想政治工作,都便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打造专属于企业的精神信仰,形成企业文化品牌。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密切结合,应发挥好思想政治与文化沟通的基本功能,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2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标志着企业需要经常实施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便于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提供优质的载体和平台,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更为宽泛的空间。与此同时,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可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与方向指引,从而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国企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便于职工更为深度地了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也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性与针对性,进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2.3便于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软环境
若想从根本上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工作凝聚力,需要大量的设施、设备等硬件,也离不开企业的良好发展环境。目前,我国开放程度在不断加大,且社会价值观呈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唯利是图等多元化思想,其会对国企员工产生极大的影响,会对国企发展构成威胁。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便于发挥好思想政治的基本功能,能营造一种是非分明、坚持底线的价值氛围与舆论导向,从而打造一种活泼而轻松的企业文化氛围,便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3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措施
从长远角度来看,为实现国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重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把握好二者间的关系,既能推动国企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3.1强化企业员工思想建设
结合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的相关安排和部署,为不断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应积极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 开展了主题实践、党员示范岗、党员两无和专项督查等工作,重视对主题活动的组织与领导,进一步推进思想建设计划。为全面推进思想建设活动,应成立一定的专项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设置活动联络员,进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全员都参与其中。同时,将“两学一做”的基本教育理念渗透到思政工作之中,便于“两学一做”和工作管理进行密切的结合,从而为员工的思想建设提供条件。
3.2全面推进国企中心工作
国企在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主要以党建工作为中心任务,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来开展相关的事务,其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新形势下,国企应始终坚持着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理念,在推进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应全面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宣传企业文化理念,进而应紧紧抓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科学性发展。
3.3提高员工的综合实力 对于国企而言,人力资源属于首要资源,其也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条件。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充分围绕着员工而开展相应的工作,旨在为提升员工能力素质、思想意识等提供服务。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密切结合,主要是借助思想政治工作来教育与引导员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处理好员工的信仰缺失与精神危机,还可通过企业的理念教育、文化熏陶与具体的行为规范来打造优质人才。
3.4不断增强员工凝聚力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应全面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在形式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逐渐的渗透,可以选择一些形式上比较新颖的,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给员工新鲜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在愉快的气氛下,让员工得到思想上的升华。不一定非要通过课堂教育的模式,这样会让一些员工感到比较厌倦,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一些企业会分层次、分年龄组织员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在活泼的青年中组织他们喜欢接受的户外拓展活动,组织高学历员工与领导一起探讨研究相关企业发展问题,组织老员工开茶话会,通过多种形式给每个层级的员工一个自由的轻松的交流平台形式与对象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发展实力也在不断提高,若想让国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拔得头筹,必须强化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为促进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打造更为科学的企业运行系统,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也便于国企留住人才。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相关领导必须意识到二者间的关系,明确了解二者相结合所产生的价值意义,从而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实施策略,为国企的长期发展与建设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程晓敏.如何有效地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4).[2]杨小亮.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4).[3]王莲莲,郑娜娜.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