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维汉语教学研究
对维汉语教学研究
【摘要】:在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学,是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尽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不一,出现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时间早晚不同,但从整个历史上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通过国家与各民族地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时至今日,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又作为我国语言教育重要分支的语言教学门类,却因我国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复杂,加之各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很难统筹划一,长期沉寂、步履艰难,仍然只是一种不完善的经验型语言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本文以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的汉语教学为着眼点,通过对其历史的回顾与学科定性、定位研究,为这一教学构架一个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涉及的各个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微观层面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具体的教学实施提供对策性建议。笔者试图通过这一研究,使更多的人对维吾尔族这样一个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族群的汉语教学发展脉络有所了解,由此拓展到去关注我国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使这一教学能够尽早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
学的效率,以保证我国的少数民族能够通过这一教学更快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汉语,为新时期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是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加以阐述,为研究展开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第一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历史上对维汉语教学发端于中国传统汉语母语教学,与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具有源与流的关系,可以说是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转化。古代对维汉语教学,既没有合理地顾及到维吾尔族这一独特的族群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学习障碍,也没有积极有效地发掘消除其学习障碍的教学途径,但由于当时学习汉语对象范围的局限性与学习目的的单一性,使得这一照搬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在历史上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晚清、民国时期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多,加之当时对维吾尔族实施汉语教学本身的目的是以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因此承袭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凸显,到民国时期更是暴露无疑。第二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学科性研究。从第一章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维汉语教学由于从一开始就受传统汉语母语教学的影响,使其对自身学科定性、定位缺失,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对其学科的定性、定位进行研究与探讨非常重要。为了找准其学科的定位,在借鉴一些学者对我国语言教学种类划分的基础上,将对维汉语教学定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了对其性质与特点进行研究,将其与我国其他门类的语言教学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不同于外语教学、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以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点;为了从全方位的视角进行学科建设,在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对维汉语教学构架了一个学科体系,旨在将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三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现状研究。这一研究是在对学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的。在宏观层面,通过对建国后国家到地方所制定的保障这一教学顺利实施的政策进行梳理,发现不同时期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的;在中观层面,对建国后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探寻理论层面对这一教学在目的、要求、内容等方面的演变历程,结合国家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为对维汉语教学树立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学观提供理论基础;在微观层面,以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核心因素——学生为主,通过对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目前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第四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对策研究。通过对教学主体——维吾尔族学生的问卷调查,挖掘出了目前这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这一章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教材、评价为基点,逐一探讨提供对策。对维吾尔族学生的研究,从其学习汉语的动机出发,对其产生汉语学习工具型动机的根源进行分析,为教师在了解学生动机基础上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依据;对调查中维吾尔族学生反映出的言语要素中“语法”一项难学以及言语技能中“说”的一项难以掌握,建议以国内全新的语言学理论——“字本位”理论为指导进行语法教学,分设语言技能课提高听说能
力,以期为其打破学习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献策;通过对学生语言使用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为我们找准延伸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汉语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在对教师的研究中,分析了目前新疆对维汉语教师队伍现状,结合维吾尔族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当今对维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对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使用、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运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对师资培训与教师结构优化进行探讨。在对教材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教师和学生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为今后教材编写在课文内容、练习体系、词语编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在对评价机制的研究中,针对目前对维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以考代评”的现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评价理念,为其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构筑基础。第五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前景展望。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维吾尔族自身发展诉求的提高,为使其更好地学习汉语,国家、地方行政教育部门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成功经验,提出加强汉语课程内部建设与其他课程外部联系相结合,对维汉语教学已成为新疆双语教学成功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这本身就对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汉语教学要更加突出双语教育体制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性,在更好地顺应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潮流的同时,仍要以其自身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为基础,在我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此推动我国整个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六章为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与尚待研
究之处。【关键词】:维吾尔族汉语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93 【目录】:论文摘要7-10ABSTRACT10-17绪论17-21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7-18研究思路18-19研究方法19-21第一章对维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21-46第一节维吾尔族概况21-241.1.1维吾尔族的历史21-231.1.2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23-24第二节我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产生24-27第三节对维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27-431.3.1古代对维汉语教学27-311.3.2古代对维汉语教学的特点31-361.3.3晚清、民国时期对维汉语教学36-401.3.4晚清、民国时期对维汉语教学的特点40-43第四节本章小结43-46第二章对维汉语教学的学科性研究46-96第一节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46-532.1.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47-482.1.2母语和外语48-502.1.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502.1.4双语、目的语、国家通用语、族际共同语50-53第二节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53-582.2.1语言教学的学科定位53-552.2.2从我国语言教学的种类划分中探寻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55-58第三节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学科名称的研究58-61第四节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学科性质与特点的研究61-752.4.1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不同于我国外语教学之性质和特点62-652.4.2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性质和特点65-702.4.3对少数民族汉语教
学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之性质和特点70-75第五节对维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研究75-952.5.1第二语言教学学科体系的探究75-882.5.2对维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架构88-95第六节本章小结95-96第三章对维汉语教学的现状研究96-161第一节宏观层面的研究96-1093.1.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提供的政策保障97-1073.1.2国家和地方政策保障带来的教学实施模式107-109第二节中观层面的研究109-1203.2.1建国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的演进109-1113.2.2《教学大纲》演进的对比研究111-1153.2.3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缘由115-1163.2.4《汉语课标》的新突破116-120第三节微观层面的研究120-1603.3.1微观层面研究的基础和调查的前期准备120-1323.3.2按教学环境的不同对聚居区与杂居区汉语教学调查的分析132-1433.3.3按教学模式的不同对实验班与普通班汉语教学调查的分析143-1493.3.4按教学阶段的不同对初中和高中汉语教学调查的分析149-1543.3.5调查结果总体分析154-160第四节本章小结160-161第四章对维汉语教学的对策研究161-236第一节对学习者的研究161-1814.1.1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61-1644.1.2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上的目标要求与困难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64-1724.1.3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使用与成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72-181第二节对教师的研究181-2084.2.1教师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181-1824.2.2对维汉语师资状况的分析182-1864.2.3对维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186-1974.2.4根据调查结果对维汉语教师教学与发展的建议197-208第三节对教材的研究208-2264.3.1教材观的转变
208-2134.3.2对维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模式213-2154.3.3对维汉语教学目前使用教材的分析215-2204.3.4根据调查结果对维汉语教材编写的建议220-226第四节对教学评价的研究226-2344.4.1从”考试”、”测验”走向”评价”226-2294.4.2全新的教学评价理念229-2314.4.3根据调查结果对教学评价的再认识231-234第五节本章小结234-236第五章对维汉语教学的前景展望236-253第一节常规模式的弱化与双语教学实验模式的增强236-2405.1.1双语教学实验模式实施的前提和依据237-2385.1.2双语教学实验模式增强的原因238-2395.1.3双语教学实验模式的增强将要求对维汉语教学质量提高239-240第二节双语教育体制中第二语言教学特性的突出240-2455.2.1对维汉语教学以尊重学生母语发展为前提241-2425.2.2对维”双语教育”概念界定与属性研究242-2445.2.3双语教育体制中第二语言教学特性突出的表现244-245第三节顺应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潮流245-2485.3.1”多元文化教育”提出的背景与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245-2465.3.2对维汉语教学顺应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潮流的原因246-248第四节对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作用248-2525.4.1要重视我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存在差异性的成因248-2505.4.2对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作用250-252第五节本章小结252-253第六章结语253-257附录257-270参考文献270-282后记282-28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二篇:《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范文)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诚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一、稿件范围
本刊欢迎以下各类来稿:
1.教学研究: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以汉语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大中小学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育、海内外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2.教材研究:研究汉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与方法及汉语教材评价,评论海内外汉语教材。
3.汉语研究: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重点研究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排序、解释,及教学难点、重点的分析等问题。
4.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探讨汉语学习规律,提倡和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向汉语教学实践转化的研究。
5.海外汉语教学研究:研究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特色等相关问题。
6.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研究多媒体、互联网及移动媒体等技术手段在汉语教学和教师培训中的运用。
7.教师发展研究:研究汉语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及汉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等问题。
8.教学成果交流:研究教学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行动等问题,带有理论分析地梳理教学经验。
9.汉语测试研究:研究汉语成绩测试、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等问题。
10.教学史研究:研究汉语教学的历史源流与演变,探讨汉语教学的历史贡献及对当今汉语教学的意义等问题。
11.学位论文精华:研究汉语教学的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的精华部分,包括高水平的相关问题研究综述和有重大创见或发现的研究成果。
二、稿件要求
1.字数:8000字以内。
2.以电子文件形式投稿。
3.文件类型:WORD(DOC)格式和PDF格式各一份,请勿压缩。
4.文件名格式:“姓名-文章名-单位名称-日期”,例如:“李刚-浅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方法-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2013-10-09投稿”。
5.稿件组成及体例格式见附件《<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文章规范》。稿件正文请勿署名,作者姓名、作者简介、通信地址、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等请另页给出。正文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信息。
三、稿件评审
本刊按国际学术界惯例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从收到稿件之日起4个月内本刊会将具体审稿结果通知投稿人。4个月后如未接到审稿结果通知,投稿人可自行处理。4个月内不可一稿多投,否则后果由投稿人自负。
四、注意事项
1.本刊只发表作者本人原创且尚未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转载其他刊物或著作已发
表的文稿。
2.来稿请用电子邮件以附件方式发送至gjhyjxyj@blcup.com。
书评类稿件请将原书寄送至编辑部,以便专家审阅,原书一律不退。
3.稿件一旦被本刊备用,文章的著作版权(包括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如不能接受请在投稿时说明。
4.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五、酬谢方式
稿件一经本刊发表即付稿酬,优稿优酬,并赠当期刊物1-2册。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402
邮政编码:100083
收 件 人:《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收
电子邮箱:gjhyjxyj@blcup.com
电话:(8610)82300207
传真:(8610)8230396
3附件: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文章规范
1.稿件组成第一页:中、英文标题。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固定电话、手机、电子邮箱)。
第二页:论文。
相关内容及其顺序为:中文标题、中文提要(200字以内)和中文关键词(3-5个)、英文标题、英文提要(300字以内)和英文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如有)。
2.体例格式
段落要求:单倍行距,每段首行空两格。
来稿各部分内容格式要求如下:
(1)论文标题、提要、关键词
■ 中文标题、提要、关键词
正题:二号黑体,居中。
副标题:可有可无,三号黑体,居中,前加破折号(——)。
提要:“提要”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接排提要正文。提要正文小五号宋体,居中,左右空3字空。
关键词:“关键词”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各词之间空一字空,回行齐“关键词”。
题注:在正题末右上角加星号(*)。题注注文排当页下,与正文之间加一细线。注文小五号宋体,前加星号(*)做注码,后空一格。
■ 英文标题、提要、关键词(整体位于中文标题、提要、关键词后)
正题:二号Times New Roman,居中,如有副标题,在正题后标冒号(:)。副标题:可有可无,三号Times New Roman,居中。
Abstract:“Abstract”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后空一字空,接排提要正文。提要正文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不加粗,居中,回行齐“Abstract”。
Key words:“Key words”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后空一字空,接排关键词。关键词之间标逗号(,),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不加粗,回行齐“Key words”。
(2)正文
文章通栏排,五号宋体。
文章分节标题序号:
一级标题:
一、二„„(五号黑体,居中)
二级标题:1.1、1.2、1.3„„(五号黑体,缩进两个字)
三级标题:1.1.1、1.1.2、1.1.3„„(五号仿宋,缩进两个字)
以此类推„„
(3)例句
例句编号为(1)、(2)、(3)„„,全文连续编号(五号楷体)。
如例句较短,可排双栏。
(4)正文引文
正文引文请认真核实,确保无误,并注明出处:
行文中参考文献:吕必松(1988);朱德熙(1982:96-99);Leather(1983:204)括注:单个作者:(吕必松,1988);(Smith,1985、1991);
多个作者:(吕必松,1983:92-95;朱德熙,1985:110-115);(马真、陆俭明,1983:43-47)。
(5)注释
一般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
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序号①②③„„,全文连续编号,小五号宋体。注文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小五号宋体,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6)参考文献
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
参考文献类型以字母标识:专著[M],期刊文章[J],论文集[C],论文集或专著析出的文章[A],报纸文章[N],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D],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R],标准
[S],专利[P],出处不明的文献[Z],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电子文献请以[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的形式标注,如[J/OL] 表示网上期刊文章,[C/OL]表示网上析出文献,[EB/OL] 表示电子公告。
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连续编号,序号为“[1]、[2]、[3]„„”。
中文文献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外文文献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网上下载的文献应注明相关网页的网址。
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换行时空两格。中文文献五号宋体。外文文献用正体且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外文书名和期刊名用斜体且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均大写,五号Times New Roman。
■ 中文参考文献请依照下列格式标注(请留意各项之间所使用的标点):
著作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35-137. 期刊
[2]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73-81.
论文集
[3] 顾安达,江新,万业馨主编.汉字的认知与教学——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25-130.
析出文献
[4]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88-401.
学位论文
[5]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会议论文
[6] 柯彼得.汉字文化和汉语教学[C].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北京,1996.
报纸文章
[7] 张健. 文化出版“走出去”:汉语教学教材先行一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9-07
(10).
电子文献
[8]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pub/wml.txt/98081-2.html, 1998-08-16/ 1998-10-04.■ 外文参考文献请依照下列格式标注(请留意各项之间所使用的标点):
著作
[9] Searle, J.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期刊
[10] Collins, A.M.& E.F.Loftus.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 82.4(1975): 407-428.论文集
[11] Hopper, P.Tense and Aspect: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C].Amsterdam: John Ben –jamin Company.1984.120-125.析出文献
[12]Grice, 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Syntax and Semantics: Speech Acts[C].Ed.Peter Cole.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41-58.(注意论文集书名用斜体。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可缺省)
学位论文
[13] Yang, Suying.The aspectual system of Chinese[D].Unpublished Ph.D.Thesis at University of Victoria.1995.会议论文
[14] Jochens, J.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R].Pape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 ton, NY.1992.报纸文章
[15]Mercer, Pamela.U.S.Venture Bets on Colombian Coal[N].New York Times 27 July 1995: D7.
电子文献
[16]LaPolla, Randy J.Grammaticalization as the Fossilization of Constraints on Interpretation[A/OL].http://personal.cityu.edu.hk/ctrandy/ GACRT.pdf.
第三篇:《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征稿启事及投稿须知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多元化的蓬勃发展态势,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却明显滞后,为进一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与事业发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创办了《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由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为季刊,刊号为CN10-1203/H。第一期刊物将于2014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术刊物,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与事业发展为宗旨。它以汉语教学研究为核心,依托海内外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研究人员的学识与实践,搭建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构筑学科人才与优秀教师的发展园地。
本刊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所有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人士赐稿,并对各位的支持致以诚挚的谢忱和崇高的敬意!有关征稿范围及文章规范详见附件。
本刊联系方式如下: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402 邮政编码:100083 收 件 人:《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收 电子邮箱:gjhyjxyj@blcup.com 电
话:(8610)82300207 传
真:(8610)82303963
附件:1.《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
2.《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文章规范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附件1: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诚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一、稿件范围
本刊欢迎以下各类来稿:
1.教学研究: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以汉语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大中小学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育、海内外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2.教材研究:研究汉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与方法及汉语教材评价,评论海内外汉语教材。3.汉语研究: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重点研究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排序、解释,及教学难点、重点的分析等问题。
4.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探讨汉语学习规律,提倡和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向汉语教学实践转化的研究。
5.海外汉语教学研究:研究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特色等相关问题。
6.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研究多媒体、互联网及移动媒体等技术手段在汉语教学和教师培训中的运用。
7.教师发展研究:研究汉语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及汉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等问题。8.教学成果交流:研究教学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行动等问题,带有理论分析地梳理教学经验。
9.汉语测试研究:研究汉语成绩测试、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等问题。10.教学史研究:研究汉语教学的历史源流与演变,探讨汉语教学的历史贡献及对当今汉语教学的意义等问题。
11.学位论文精华:研究汉语教学的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的精华部分,包括高水平的相关问题研究综述和有重大创见或发现的研究成果。
二、稿件要求
1.字数:8000字以内。2.以电子文件形式投稿。
3.文件类型:WORD(DOC)格式和PDF格式各一份,请勿压缩。
4.文件名格式:―姓名-文章名-单位名称-日期‖,例如:―李刚-浅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方法-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2013-10-09投稿‖。5.稿件组成及体例格式见附件《<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文章规范》。稿件正文请勿署名,作者姓名、作者简介、通信地址、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等请另页给出。正文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信息。
三、稿件评审
本刊按国际学术界惯例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从收到稿件之日起4个月内本刊会将具体审稿结果通知投稿人。4个月后如未接到审稿结果通知,投稿人可自行处理。4个月内不可一稿多投,否则后果由投稿人自负。
四、注意事项
1.本刊只发表作者本人原创且尚未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转载其他刊物或著作已发表的文稿。
2.来稿请用电子邮件以附件方式发送至gjhyjxyj@blcup.com。书评类稿件请将原书寄送至编辑部,以便专家审阅,原书一律不退。
3.稿件一旦被本刊备用,文章的著作版权(包括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如不能接受请在投稿时说明。
4.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五、酬谢方式
稿件一经本刊发表即付稿酬,优稿优酬,并赠当期刊物1-2册。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402 邮政编码:100083 收 件 人:《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收 电子邮箱:gjhyjxyj@blcup.com 电
话:(8610)82300207 传
真:(8610)82303963
附件2: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文章规范
1.稿件组成
第一页:中、英文标题。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固定电话、手机、电子邮箱)。第二页:论文。
相关内容及其顺序为:中文标题、中文提要(200字以内)和中文关键词(3-5个)、英文标题、英文提要(300字以内)和英文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如有)。2.体例格式
段落要求:单倍行距,每段首行空两格。来稿各部分内容格式要求如下:(1)论文标题、提要、关键词 ■ 中文标题、提要、关键词 正题:二号黑体,居中。
副标题(可有可无):三号黑体,居中,前加破折号(——)。
提要:―提要‖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接排提要正文。提要正文小五号宋体,居中,左右空3字空。
关键词:“关键词”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各词之间空一字空,回行齐―关键词‖。
题注:在正题末右上角加星号(*)。题注注文排当页下,与正文之间加一细线。注文小五号宋体,前加星号(*)做注码,后空一格。
■ 英文标题、提要、关键词(整体位于中文标题、提要、关键词后)正题:二号Times New Roman,居中,如有副标题,在正题后标冒号(:)。副标题(可有可无):三号Times New Roman,居中。
Abstract:―Abstract‖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后空一格,接排提要正文。提要正文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不加粗,居中,回行齐―Abstract‖。
Keywords:―Keywords‖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后空一格,接排关键词。关键词之间标逗号(,),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不加粗,回行齐―Keywords‖。(2)正文
文章通栏排,五号宋体。文章分节标题序号:
一级标题:
一、二……(五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1.1、1.2、1.3……(五号黑体,缩进两个字)三级标题:1.1.1、1.1.2、1.1.3……(五号仿宋,缩进两个字)以此类推……(3)例句
例句编号为(1)、(2)、(3)……,全文连续编号(五号楷体)。如例句较短,可排双栏。(4)正文引文
正文引文请认真核实,确保无误,并注明出处:
行文中参考文献:吕必松(1988);朱德熙(1982:96-99);Leather(1983:204)括注:单个作者:(吕必松,1988);(Smith,1985、1991);
多个作者:(吕必松,1983:92-95;朱德熙,1985:110-115);(马真、陆俭明,1983:43-47)。(5)注释
一般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
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序号①②③……,全文连续编号,小五号宋体。注文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小五号宋体,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6)参考文献
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
参考文献类型以字母标识:专著[M],期刊文章[J],论文集[C],论文集或专著析出的文章[A],报纸文章[N],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D],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R],标准[S],专利[P],出处不明的文献[Z],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电子文献请以[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的形式标注,如[J/OL] 表示网上期刊文章,[C/OL]表示网上析出文献,[EB/OL] 表示电子公告。
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连续编号,序号为―[1]、[2]、[3]……‖。
中文文献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外文文献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网上下载的文献应注明相关网页的网址。
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换行时空两格。中文文献五号宋体。外文文献用正体且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外文书名和期刊名用斜体且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均大写,五号Times New Roman。
■ 中文参考文献请依照下列格式标注(请留意各项之间所使用的标点): 著作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35-137. 期刊
[2]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73-81. 论文集
[3] 顾安达,江新,万业馨主编.汉字的认知与教学——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25-130.
析出文献
[4]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88-401.
学位论文
[5]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会议论文
[6] 柯彼得.汉字文化和汉语教学[C].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北京,1996. 报纸文章
[7] 张健. 文化出版―走出去‖:汉语教学教材先行一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9-07(10).
电子文献
[8]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1998-08-16/ 1998-10-04.■ 外文参考文献请依照下列格式标注(请留意各项之间所使用的标点): 著作
[9] Searle, J.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期刊
[10] Collins, A.M.& E.F.Loftus.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 82.4(1975): 407-428.论文集
[11] Hopper, P.Tense and Aspect: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C].Amsterdam: John Ben –jamin Company.1984.120-125.析出文献
[12]Grice, 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Syntax and Semantics: Speech Acts[C].Ed.Peter Cole.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41-58.(注意论文集书名用斜体。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可缺省)
学位论文
[13] Yang, Suying.The aspectual system of Chinese[D].Unpublished Ph.D.Thesis at University of Victoria.1995.会议论文 [14] Jochens, J.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R].Pape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 ton, NY.1992.报纸文章
[15]Mercer, Pamela.U.S.Venture Bets on Colombian Coal[N].New York Times 27 July 1995: D7.
电子文献
[16]LaPolla, Randy J.Grammaticalization as the Fossilization of Constraints on Interpretation[A/OL].http://personal.cityu.edu.hk/ctrandy/ GACRT.pdf.
第四篇:浅谈电影课对课教学研究策略
浅谈电影课对课教学研究策略
作者:王广涛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43更新时间:2009-10-16
浅谈电影课对课教学研究策略
渠江六小 王广涛
为了提高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我校开设了电影课对课的课题研究,试图把电影教学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之中,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克服了以往单纯的面对面的单向说教方法,将现实生活引入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直面现实,主动参与现实生活的对话。但是,我们的目标不能仅止于形式的变化,毕竟电影参与的是课堂教学。它所呈现的内容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它要担负起认知的职能。因此,电影教学必须细化,要进行内部的教学设计
电影电视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大众传媒,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审美趣味性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喜爱,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儿童电影事业的重要批示:“儿童教育至关重要,童年时代所受教育的好坏,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齐心协力搞好儿童教育。”李岚清副总理也指出:“运用优秀影片,加强对孩子和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的方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较强,对新生事物敏感,对影视艺术也极为兴趣和关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把有益的影视文化巧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一、角色的转变,发挥电影课的优势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观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观”,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情操和道德情操是在其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观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习的指导者,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把教案编写的重点放在“导”和“促”上,而不是“填鸭”、“牵牛”或“放羊”,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其次、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素质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禁锢学生发展的能动性,阻碍学生的发展。电影课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诉、讲解,也不能靠灌输、命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实现与影片的共鸣,使电影课充分发挥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满情感、知识和教育性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辨别影视片中、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所以电影课应该摒弃填鸭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质疑、争辩、联想、求异、进行知识再创造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境地,主动去“觅”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精心安排,使电影课有实效。
第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分低、中、高三个层次选定影片,体现科学性,低年级着重观看童话故事片、卡通片;中年级着重观看儿童故事片、历险片;高年级着重观看国内外经典影片、科幻片
第二,遵循《小学德育纲要》的序列,制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确定每个年级的必看片,重点片与参考片,强调系统性。即:一年级围绕“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组织观片;二年级围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组织观片;三年级围绕“培养学生遇事动脑的习惯”组织观片;四年级围绕“分析电影形象,提高概括能力”观片;五年级围绕“利用故事情节,培养良好品德”观片;六年级围绕“指导学生分析影片脉络、主题,提高写作能力”观片。
第三,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及学校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观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如三月五日雷锋纪念日,播放影片《雷锋》,把学雷锋活动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清明节,播放影片《汶川纪实片》、《闪闪的红星》、《上甘岭》、《周恩来》、《铁道游击队》等爱国题材影片,激励学生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五月科技活动月,展播《爱迪生的青少年时代》、《居里夫人》、等反映科技知识的影片,激发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懂得科学技术要发展、经济要腾飞的伟大意义。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对电影课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电影课的情感,这是电影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丰富多彩的影视活动为学生初步认识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培养情感、创设了良好的教育情境。丰富的活动使他们的小学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印象深刻。
一、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分低、中、高三个层次选定影片,体现科学性,低年级着重观看童话故事片、卡通片;中年级着重观看儿童故事片、历险片;高年级着重观看国内外经典影片、科幻片
二、唱,学唱电影歌曲,以歌抒情,如《葫芦兄弟》、《小红帽》、《聪明的一休》、《马兰花》、《闪闪的红星》、《泉水叮咚》、《妈妈再爱我一次》、《铁道游击队》、《音乐之声》等影片中的歌曲,旋律轻快,充满激情,内容健康,催人奋进,是一些常唱常新的名曲名歌。
三、写,改写故事、续写故事、自编故事,以写孕情。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写一写科幻小说,激发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鼓励学生写观后感,提高写作水平。
四、办,主办主题电影周(月)活动,以办蓄情。如三月“学雷锋纪念日”,展播影片《雷锋》、《焦裕禄》;五月科技活动月,展播科幻影片;六月少儿题材影片展播月;十月革命题材影片展播月等。总之,高度重视电影媒体的教学特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教学设计理论,丰富电影媒体在教学中的实践,能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与质量。让电影教学步入教育教学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第五篇:对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
http://
摘要:对外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汉字学习的过程中,有其相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优势。在汉字教学中,可利用这些优势,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关键词:汉字文化圈 对外汉字教学
汉语是一种表意体系的语言,以单音节语素为主体,基本上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因此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听说)和书面交际能力(读写)。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是获得汉语书面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输入总是先于输出,即听和读先于说和写。如果学习者不具备完全的汉字能力,即通过汉字进行认读、记录、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在输入和输出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学习障碍。一 汉字教学的对象
目前,汉字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既不懂汉语又不懂汉字的欧美等学生,即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其母语属于表音体系语言,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中亚西亚等国:另一类是认识一些汉字但不会说汉语的亚洲学生,即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成年人具备了有关其母语的语言文字知识,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形成了既定的认知模式。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较容易适应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此其文化适应模式中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相对不大。由于具有这些汉字知识,学习者对汉字字形并不感到陌生,因此他们能比较容易得记忆汉字,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多地注意汉字发音和意义方面的联系,相对于“非汉字圈”学生,他们识记汉字的数量增加较快便于进行简单的汉字阅读和写作,同时在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中继续学习汉字;笔者认为,汉字教学是书面语教学的基础,应该贯彻于整个汉语基础教学阶段。二 汉字文化圈学生常用的汉字学习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思维方式不同,学习者采用的学习策略也不尽相同。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最常采用的认知策略是音义策略、应用策略,整体识记策略和归纳策略,同时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制定计划和目标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在学习汉字时,学习者会采取整体识记汉字字形,反复做汉字书写练习和发音练习等方式。学习者的应用策略主要表现在与中国人交际、看电影、电视、阅读汉字课文和看报。学习阶段越往后,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后,学习者会采取分解生字,然后建立与已经字的联系,把难写、难记的汉字归纳出来,通过建立的联系来识记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断强调引导学生利用声符和意符学习和记忆汉字,同时鼓励学生制定计划,使用元认知策略来调节管理自己的汉字学习活动。
三 汉字教学模式
需要强调汉字教学不等同于汉字的文化教学。对外汉字教学,笔者认为应与口语教学同步,并且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初、中级阶段。汉字数量很大,《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修订本)》所收的2905个汉字,其中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丁级字700个。对外汉字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最基本的高频汉字,即《等级大纲》所收的甲级字。由于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而汉字教学的地位又长期被忽视,因此汉字教学的阶段及模式等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前辈的观点,提出以下教学模式。
(一).从笔画入手,进行汉字教学
前文提到汉字文化圈学习者在进行汉语及汉字学习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汉字基础,对汉字形体较熟悉,但是二语学习者构形意识萌发的识字量在2200字左右,而在汉字学习的最初阶段,大部分学习者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初期也笔画教学为主,要求学生写、念、认汉字。《基础汉语课本》中总结了十一种基本笔画,分别是:点、横、竖、竖钩、挑、撇、短撇、捺、横钩、斜钩、横折和竖折。
(二).以独体字为基础,以部件为中心进行汉字教学
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书写独体字后,笔者认为教师应以独体字为基础,以部件为中心进行汉字教学。因为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而且常用的独体字基本是象形的,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度的对象形字作出解释,方便学生记忆。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独体字是一个部件,部件是汉字认识、教学的一个重要单位。许多学者主张利用汉字部件进行对外教学,虽然以此进行教学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不独立成字部件没有独立的称谓和意义,难于教授,而且比例较大,占所有部件的27%, 据现代汉字中,形声字比例高达90%。形声字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形旁和声旁。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形声字的构成规律,发挥成年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优势——归纳能力,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部件拆分,化繁为简,促进汉字教学。在汉字教学中使用的部件应满足以下条件:一.笔画不宜繁多;二.部件应具有生成能力;三.应具有称谓,即语音形式和固定含义及形体;四.有较强的音义解释力,以利于在教学时,对汉字做出解释,便于学生记忆。
四 汉字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笔画和独体字教学阶段
此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独体字笔画数目较少,因此,在此阶段可以采用描红写字法、临摹写字法和注音识字法。描红写字法是指初学生字时,学生在字帖上描红,以熟悉汉字笔画和形体。字帖上的汉字是按照笔画顺序,一笔一画书写的。
(二)以部件为中心学习阶段
在此阶段,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大量的汉字部件,并且归纳出了部首的概念,对部首所代表的意义也有了一定认识,因此,教师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教授学生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部件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出更多的部首并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形体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扩大汉字的识字量。教师可以将部件做成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这些标有部件的卡片组成汉字,并且通过这些单独的卡片分析汉字的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使用汉语,因此汉字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部分。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融入构词法的概念,充分利用成年人的联想能力。
五 结语
由于汉语的特殊性,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汉字学习的过程中,有其相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优势。在针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应该尽量利用汉字文化圈的共性,在文化适应的优势上,进行教学。认、读、书写汉字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全面的汉字能力,为学生的汉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建勤, 《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世界汉语.2005.4 [2] 张朋朋.《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汉字文化》.2005.4 作者简介:康曼(1988-)女,四川甘孜,就读于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