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

时间:2019-05-13 00:2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

第一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

aa 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

魏本亚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徐州221116)

[摘要]教师培训是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培训是指培训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的教师培训要引导参训者反思过去、参与研究现在、关注教育实践的将来。唯有如此,有效的教师培训才能落到实处。[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化、实践、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training strategy

Wei Ben-ya(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Xuzhou No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Abstract:Teacher training is a kind of research activitie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Effective training refers to the training that is efficient, effective and beneficial.An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should lead traniees to reflect the past, participate in the current study and concern about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practice.Only in this way,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could be well implemented.Key words: Teacher Training;Specialization;Practice;Validity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举措,有效性是教师培训的追求。近期,我们主持了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我们参与了南京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淮阴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苏州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召开座谈会、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个别访谈,我们深切感受到,教师参加培训充满着期待。他们希冀通过培训帮助自己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他们希冀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就成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共同追求。所谓“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培训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探寻有效培训,对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有现实意义。

一、反思过去教学实践,教师成为研究者

反思过去教学实践是研究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培训必须的环节。所谓过去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参加培训前的教学实践,它属于教学的过去时。因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是参训教师,故而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升参训教师反思能力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有现实意义。

1.反思常态教学现象,寻找现象背后的病灶

所谓常态教学现象就是教师们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这些现象大家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而这些常态的教学现象背后却隐藏

着危机。培训者需要披露常态教学现象,以引起参训者——疗救者的注意。教学设计是参训者每天必备的功课,教师们天天都在设计自己的教学,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老师们却屡屡摇摆不定。我们在培训前的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大都来自教参、教案甚至来自网络,教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将“人家的设计”搬到了自己的“教案中”“课堂上”,大家习以为常。对此,我们邀请不同学校的老师分别设计《背影》,30位教师中,22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来自网络,4位来自教参、教案,4位是自己独立设计的。我们把这个“现象”呈现出来,请大家反思。参训教师认识到把别人的设计搬到教案上,再把教案搬到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搬运工”。部分教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缺乏对教学针对性的基本认识,每个学校情形不同,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师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收到实效。反思这种常态教学现象,让教师像专家一样思考,教师们就能够找到低效教学的症结所在。

2.反思典型教学案例,探寻案例背后的原因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发生教学事件,如果我们培训者能够发现有价值的事件,那么我们就可能制造出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因为案例是典型的,故而案例的

aa 解是多元的。我们在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反思了王春燕的《猴王出世》这个教学案例。王春燕这节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想,专家的观点与普通教师的观点截然相反。小语专家崔峦认为:“如果不强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教学的区别,有悖《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也不利于对面上教学工作的引导。”[1]北京教师董葳认为:“她的课上有这样一句话:‘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就叫做经典’,我看这节课正是‘课文内容理解与表达形式高度融合’,正是它成就了这节课的精彩。”[2]浙江的教师认为:“教师难以突破精读课教学模式的制约,教者不明白教材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教师不知道如何对待与处理略读课文,不敢放手把略读课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专家认为不符合略读要求,普通教师则认为符合“课标”要求。面对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案例,我们直接把教学实录展示出来,让教师作出判断。经过观看录像、研讨,大家形成了认为,略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把握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根据“课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具体地说就是能够流畅地读课文、能够读出文章大意、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悟。这种反思由课内延续到课外,植根于参训者的心中。

3.直面教师教学困惑,寻找困惑背后的故事

参与式培训强调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们有许多困惑希望寻找答案,这正是有效培训的突破口。在苏州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一位老师提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有效教学,那么何为有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这位老师的困惑也是许多老师的困惑。教师判断学生学习语文效果如何,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依据是班级学生成绩。判断语文教学有效与无效就看考试成绩,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教学现实。大家也清楚,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发展,但是不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有没有既提高学生成绩又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及时提供相关资料,诸如钟启泉先生的《“有效教学”的研究价值》、谢利民先

生的《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于漪先

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等文章的观点,从思想上提升大家的认识;然后我们又及时提供了崔允漷先生开发的三个案例:《老师,苦胆是什么?》《海因茨偷药》《一次篮球课》。经过对话,老师们认识到,第一个案例是教知识,学生知道了,这种教学有效但属于低效;第二个案例是训练思维,学生理解了,这种教学有效但属于中效;第三个案例是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会了,这种教学有效但属于高效。基于此,教师们认识到只关注知识教学是一种“短视行为”,教学只能是低效的;关注学生素养提升是一种“远见行为”,教学就能够是高效的。

二、解读现场教学实践,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反思过去是为了正视自己的实践,解读现场教学是引导参训者成为行动研究者。参与式培训强调教师的参与性。培训者创设培训情境,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共同参与,研究具有“即时”“在场”的特点。

1.现场设计教学,提升研究的参与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的基础,每一位教师每天都要独立完成教学设计,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但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无视新课程新理念,依然故我的设计显然不合时宜。我们安排参训者独立完成《核舟记》的教学设计。我们从收集老师们设计的教学方案中发现,教案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读课文、疏通字句、弄懂文意。第二类,读课文、通字句、品味文化。第三类,自己疏通文句、动手操练做核舟、研究文章的启示。我们安排参训老师分组讨论这三类教学设计的特点。在讨论时,教师们认为,第一类教学设计是常态教学的设计,其优点是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懂文句,明白文意;其缺点是教师教得多、管得死,学生主动性不够。第二类教学设计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设计,其优点是既教了课文中的文言知识,又品味了课文中的文化;其缺点是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够。第三类教学设计是具有创新价值的设计,其优点是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读懂了课文,认知了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我们安排三种类

aa 型的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在行动中研究了教学提升了自我。

2.参与现场解读,提升研究的主动性 参与研究是教师的天性,一旦将其置于研究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今年的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我们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6节课堂教学。执教者没有明星大腕,都是来自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这六位老师带着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困惑,呈现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事先就告知大家这是研究课不是示范课,研究课就需要大家研究,因此大家必须做好现场解读的准备。徐州大马路小学张茜老师执教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将集中识字与汉字文化结合起来。徐州解放路小学的谢飞执教《黄鹤楼送别》,将阅读与鉴赏结合起来。我们事先要求大家要现场解读,因此每位老师都要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在现场过程中,教师们的解读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预设好的东西一定要搬到课堂上去,教学的灵活性不够,因为预设也要根据学情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教师的放与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想放又不敢放,收得太多太紧。第三,人文性泛化。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老师在课堂上就想方设法往人文性上靠,贴人文标签的倾向太明显。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东西在活动中被激活了,老师们自觉用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教学实践,教师们在行动中研究教学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

3.专家现场追问解读,提升研究的自觉性

现场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资源,发掘这种资源的价值是培训者的责任。追问式解读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流评价。王嘉毅先生指出:“交流评价强调课程设计人员和评价人员之间不断地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增加了解,掌握实情。这样,评价除了确定课程的价值外,也对课程设计及其修改具有重要作用。”[4]我们利用“交流评价”的方式研究现场教学,促进教师的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徐州的周娅老师执教口语交际《学会鼓励》,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效果,这节课都是一节高水平的课。但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认识

是潜意识的,并不十分清晰。我们在课后安排了一场执教者与专家的“交流评价”。这次评价问题集中,目标清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不妨看看其中的片段:“你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还有吗?”“学生,教材。”“你设计教学时,打破了教材的原有顺序,自己做了调整,这是为什么?”“为了好教。”“怎么讲?”“教材原来的设计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我就根据学生情况把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安排。这样教学就流畅了。”“你这是在做一件什么事?”“是教材的二次开发吧?”“你二次开发教材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可能是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吧。”这种交流评价,专家没有提供答案,一切是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的自觉,且这种内省是教师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三、着眼将来教学实践,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

教师参加培训希望学到一些新东西,希望用新东西解决实践中的老问题、新问题。培训的效果就体现在“教师实践的将来时”上。着眼将来的教学实践,就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些实践需要的理论、工具、方法。唯有如此,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

1.提供教师亟需的教学理论,为教师解放思想提供支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纲要”及“课标”提出转变学习方式,加剧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拿不准“教什么”,学生也拿不准“怎么学”。面对教师的困惑,我们介绍了叶澜教授的“长程两段”教学理论,叶澜教授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结构”与“运用结构”。在“教学结构”阶段主要运用发现的方式,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出发逐渐找出知识的结构、体验、学习、形成发现结构的步骤与方法意识;通过总结形成以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步骤结构为主的,综合地学习某一方面的内容的“类结构”模

aa 式。在“运用结构”的教学阶段,即学生运用掌握的“类结构”,主动、自主学习同类结构的新内容的第二教学阶段,就能以加速的方式进行。[6]叶澜教授的“教结构”回答了“教什么”,“用结构”回答了“怎么教”,这就为教师破解“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持。

2.提供教师亟需的研究工具,为教师行动研究提供帮助

教师培训不是说教,而是彼此之间协作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课堂教学充满着变数。如何判断一堂语文课的优劣,这个问题成为参训者关注的焦点。当然,这是一个难题,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但是,学者的科学探索能够给参训教师启发。我们梳理了叶澜教授的“五实”的评价标准,我们梳理了裴娣娜教授的“要素分析”标准,我们梳理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我们介绍了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理论:“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7]根据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我们与参训教师开发了“教学对话观察量表”、“课堂教学结构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状况观察量表”、“教师教学设计、目标达成观察量表”。这些量表是借助“课堂观察”理论设计的又是针对教学现实的,因此具有较为广泛地实践价值。参训教师通过开发“观察量表”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不能仅仅凭借经验,更应该依靠科学。掌握了“观察量表”这种研究工具,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就有了技术支持。

3.提供教师亟需的研究方法,为教师行动研究增添动力

在教师专业化的新形势下,教师科研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教师的方法论意识又十分淡薄,研究方法知识也非常欠缺。提供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法论就显得异常重要。叶澜教授指出:“方法论水平表现在研究者个体身上,就是思想方法的科学性与开拓性。”[8]裴娣娜教授认为:“科研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的的过程。”[9]为了满足教师学习研究方法的需求,我们特意安排了“校本教研模式”展示活动。参训教师周娅执教一节常态课,执教者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两位参训教师畅谈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创新点在哪?缺陷在哪?如何改进?教研员刘春发表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学科专家吴格明教授评析教学得失。这种校本教研就体现了“校本”的特点,以学校教师为本,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为目的。这种在行动中展示的研究方法就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得研究形态,教师可见、可感。骨干教师掌握了这些研究方法,就有可能带动一个教研组进行行动研究,就有可能给学校行动研究增添活力。

教师培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培训者面向实践、从实践出发才有可能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参训者面向实践、从实践出发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素养。一旦培训者与参训者把目光聚焦在教学实践上,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变为现实。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参考文献]

[1][2]郭利萍:略读耶?精读耶?——关于《猴王出世》一课教学的讨论.课程教材教法.2009(1).45.44。[3]郭利萍:关于“略读教学”的浙江声音.课程教材教法.2009(7).25—26。

[4]裴娣娜: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卷).2005.344。

[5]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6]叶澜:“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56。[7]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4。

[8]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5。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16。

aa 作者简介:

魏本亚(1958),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州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语文教育、教师教育。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编:221116 电子信箱:weibenya@sohu.com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有效性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对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中小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有义务和责任在现行继续教育规定下完成好培训任务。但实际上其培训存在着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制约培训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二是课程设置针对性和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三是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单一;此外,培训者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人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问题,培训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培训效果差。那么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并找到提高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实效性的策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课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载着教师职后教育的重任,只有加快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步伐,解决好存在问题,完善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工程,特别是加快进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没有好的师资,教师进修学校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教师进修学校中,不仅熟悉中小学教学实践,而且又有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教师十分有限。搞好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实施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加快教师进修学校内部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有目的分步骤地实施“培训者先培训”计划,将师训教师送到高一级的优秀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鼓励师训教师深入农村中小学,让他们参与教研、听课、评课等活动,尽快提升师训教师实施培训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外聘特级教师、设立客座教授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支由教研专家、中小学教师等组成的博采众长、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成教师具备终身可持续发展意识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培训。其次,教师本人要把培训活动视为自己成长的加油站。有的教师,尤其是评了职称的中年教师,存在着明显的职业倦怠心理,对工作不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更不愿意参加多在假期举行的各种培训活动;有的青年教师不是以终身学习的良好心态去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拿证”,因此应付了事。无论是中年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应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端正教学态度,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参加培训学习,将终身学习作为受训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三、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前要充分作好调研工作,突出培训的实践性、实用性特点

教师培训要从受训教师学校与受训教师本人的教学情况出发,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为此,教师进修学校要利用其有利条件,在每次培训之前,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调查形式,充分征求中小学领导和受训教师本人的意见,分析教师实际教学需求,研究中小学校各自的发展环境与特点。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选择适合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让受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需要的教育理论和从师技能。不要让受训教师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归。

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时,更应该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只有重视实践的环节,才能使教师教育实际运用能力迅速得到提升。让教师觉得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方法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能对教育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进修学校要找准中小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切人点,采取实用的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中小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与参训教师组成合力,达到 “三赢”的效应,这样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才能充分体现。

四、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创新培训形式,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在培训实践中注重培训资源的整合,打造专家团队,优势互补,以学习为导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注意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要破旧立新,从观念到行为、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扬弃和创新,适应网络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把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发展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能力,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培训模式要做到“三突出”,即突出学员的主体性,突出内容的针对性,突出方式的灵活性; “四模块”,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教师基本功的修炼,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学员管理疑难问题的诊治;“五平台”,即专家引领,自修反思,问题会诊,交流分享,行动跟踪。

五、加强对参训教师的组织与管理、考核与评价工作

要提高培训质量,就必须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要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带着任务去培训,回来再培训本校教师,以点带面,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培训组织者要对学员的出勤、作业、参与、研修成果等情况及时考核。除了在培训班结业时对学员进行考核,还要对培训后的工作做出规定并检查。通过要求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在本校上好一节公开示范课、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后的跟踪考核。此外,培训组织者要及时总结培训工作的经验,对培训策划、设计、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

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把增强培训实效性的目标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全面提升培训质量,让教师培训工作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浅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浅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作者:安徽省利辛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俊

摘要: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单一,许多教师对现行培训的效果不太满意。因此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等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使每位教师通过培训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培训 方式 策略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针对以上弊端,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等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使每位教师通过培训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有效培训的内涵与表征

(一)有效培训的内涵

关于有效教学,专家学者早有界定:“有效教学是指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由此,我们不妨采用有效教学的“三有论观点”来描述教师“有效培训”:有效果,指对培训活动结果和预期培训目标的吻合度的评价;有效率。借用经济学的办法,指对培训产出(效果)与培训投入的比率的评价;有效益,指培训活动收益和培训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对培训目标和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

(二)有效培训的表征

培训体系是一个管理系统,必须是全面、结构化、动态、实践性、科学性的一个开放系统。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取得清晰的概念认识,实践中必须给予培训体系应该有的功能定位。唯有此,培训管理才能起作用,培训工作才能有效果。具有如下表征:

1、培训目标有效。确定具体明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培训目标是实现有效培训的首要因素。我们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第一,培训目标应与国家教育教学以及学校改革目标相一致,并且能促进教育及学校目标和战略的实现;第二,必须和教师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只有培训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统一,才可能获得教师的最大投入;第三,把培训目标变成可操作性的任务。

2、培训内容有效。好的培训内容是有效培训的基础保障。内容有效取决于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过程的起始环节决定了培训的目标,它通过收集、分析各种相关信息以判断施训方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从而为决定培训的内容等作决策参考。需求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的培训内容,往往会使培训增效或达到高效。

3、培训方式有效。培训目标的多层次性、对象的差异性、内容的复杂性、时间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的“学校教育式”培训方式,专家讲老师听、被动的、接受式的培训方式,都受到挑战和质疑。教师培训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只有把培训的自主权还给老师,让教师主动地参与,有效培训的价值取向才能得以实现。

4、培训管理有效。培训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机制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过

程进行有目的地控制的各种职能活动。对于兼有成人教育与在职教育特点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来说,培训的管理更应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实践表明,培训体制、制度建设以及弹性化的学时学分管理都是卓有成效的。

5、培训评价有效。制订专业的评价标准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评价、反馈系统建构应包括:反应评估,即学员是否喜欢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否有用,学员的课堂反应是否积极;学习结果评估,即学员经过培训学到多少有知识,学员的能力有多大的提高;工作表现评估,即学员的工作表现在培训前后有无变化,变化多大。工作中能多大程度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业绩评估,即培训前后教育教学质量业绩是否有所提高;建立学员档案,即采用描述性记录、量化反馈,并深入到实践流程。

二、有效培训的方式与策略

(一)科学设立培训内容

当前,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培训内容上要设置得科学合理。

1、培训内容要注意知识构建。设置培训内容要注意其针对性,还要考虑培训对象以往知识积累和知识链接,同时还要注意在内容设置时知识板块之间的链接。

2、培训内容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大规模进行教师培训,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结果要进行分析,要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要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他们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确立有效模式必须要注意的。

3、培训内容设置的现实性。通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应在下述几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教师理论基础,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管理及班主任工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心理教育理论和案例教学,以帮助老师们在管理上的科学和方法上的先进;新课程标准学习,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学习,让教师们把握新课程的原则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教育教学技能力训练,为农村老师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展示课,启发和引领农村教师去适应和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和成果应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选择有效的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是针对农村教师培训内容需要,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而选择的有效组合。笔者在近四年来开展的大规模集中农村教师培训实践总结,运用下述几种主要培训形式能收到很好效果。

1、专家报告式。在解决农村教师带共性问题,如教育观念、教育形势、教育政策等,请大师级的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其特点是能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专家报告式运用不能太多,也不能一讲到底,要根据对象情况讲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讲的过程中尽可能与实际问题结合,不能从理论到理论。

2、问题切入式。从培训对象本身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培训目标,就某一带共性的问题由培训者列出专题,在进行讲座的前提下,将问题作为深入进行研讨的专题,让培训对象

共同参与,这种研讨有利于激活培训对象潜能,促进提高培训对象总结反思能力,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里要注意的是,问题可以提前交给培训对象,让他们提前思考作好准备。但要形成研讨气氛,达到研讨效果,研讨活动应放在培训进入到一定时期或者在大报告后面,或者两个单元学习的中间。

3、展示交流式。示范课,可以让农村教师直观的身临其境地观摩到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请教学一线的中小学名、特、优教师进行示范教学,让农村老师不仅观摩还可以参与交流,还能听到专家的点评,甚至可以与同行探讨,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的过程,这样可以起到示范效应,可以用智慧启发智慧,用方法启发方法。但是展示交流一定要组织好,不仅培训教师要参加听,还应参与讨论,专家教授们还要平等地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4、任务驱动式。带着任务学习,将学习与反思结合起来,将学习与实现的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这个方法是培训班开始时即将培训内容形式告知培训对象,并将培训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培训研讨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内容以及单元学习目标告诉他们,让他们在一种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这样更能进入学习状态,更能调动农村教师自身潜能,更能提高学习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三)制定方案,实施培训

制定方案,这里主要指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方案,学科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管理方案,主要是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包括班主任管理、学员管理、授课教师管理等办法;后勤保障方案,主要是指食宿水电供应管理办法;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大规模农村教师集中培训大都在暑期高温时期,要制定食品安全、人身安全,防暑降温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在进行培训实施前要召开各种的会议,对制定各项方案计划措施,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必要的论证,以便修改和完善方案,保证实施培训方案的可行性。

培训实施过程,是执行方案的过程,也是检验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过程,应做好各项基本数据情况的收集分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向学员发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培训对象对学习需求,把握培训对象现状,可以进行教学课堂情况及效果的跟踪,召开座谈会听取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提供培训对象展示自己和交流的平台,如将培训学员的心得体会或好的案例、教学反思、以培训通讯的方式登录出来,既是学习成果又是交流碰撞一种方式;培训期间将培训理念付诸实践,培训者与培训对象充分合作,课堂互动,问题研讨付诸实践。

(四)总结反思,创新推广

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后,作为培训者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于培训效果是否成功,有效,要听取培训对象的意见,对于教学效果、管理实效、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可以设计问卷、可以召开座谈会、还可以实地访谈考察,对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反思,制定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教师培训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和研究过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培训方式,将创新与推广结合起来,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很强实用性,本身具有创新的特点,无论从培训理念到培训模式较之以往的培训有很多新特点。因此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推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培训者工作意义和职责。

综上所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更新培训理念和创新培训方式,把培训建立在教师需要的基础上,坚持“教师为本”的原则,突出针对性,讲究实效性,以实现教师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摘要》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建平.教师培训:新理念 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12-23(第7版); [4]赖怡.试论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小学继续教育研究》,2010,8:P70-71。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护垭中心校 齐良利

问题的提出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其今后工作、生活的质量。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老师们在历次的教学改革中也作出了种种努力,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指责还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教学的高耗低效还是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成长,教师的主宰意识还是很难得到彻底改变,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度还不甚满意。据一项调查表明,在问小学生最不喜欢的是哪一门学科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语文„„”令调查者寒颤与咋舌。课堂教学有如下问题:

1、教学目标盲目。

在备课时很多老师往往照着教参抄,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课堂实施时目标性很差,全凭“感觉走”。有些教师备课时,目标制定没考虑“三维目标”,没有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感、学习的态度放在学习的首位,然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也往往置这些目标于不顾,致使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气氛沉闷。

2、教学预设单线。

一些老师在预设教学时,往往关注的是每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然后是写作方法、写作特点等,使应该充满鲜活生命色彩的语文课演变成繁琐的条分缕析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严密的问题,让学生追求老师头脑中的标准答案,直到回答到老师满意为止,整堂课充满了繁琐的分析。

3、教学过程封闭。

课堂上教师习惯用自己的设计思路去统一学生的学习,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学生得“一切行动听指挥”,既不能在自己感兴趣地方“细嚼慢咽”,也无法在没意思的地方“囫囵吞枣”。教师似乎只喜欢那些顺从听话的学生,而对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厌烦、敷衍,或以为在刁难自己。教学的专制,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的张扬,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木偶”。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预设和封闭。由于教学本身缺乏对学生智慧的足够挑战,学生的生命活力无法在课堂彰显,教学过程成为演“教案剧”的过程。

4、一些公开课,为展示而展示,成了众人精心“包装”后“成果”的集中炫耀。

这样的课,虽然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一帆风顺,实质上已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

以上现象导致了现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质、低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行为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正是基于此而提出。

一·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意义:

1、让学生通过文本教材中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获得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对心灵的启迪,获得某种意义与启示,获得品格和人格的提升,找寻生存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2、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力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态的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绿舟。

3、可以寻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深入推进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4、让新课程理论真正地贯彻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缩短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素养与专业水平。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过于追求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合作、对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是相统一。

三、课题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再说得具体化一些,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愉悦心情,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师生激情澎湃,思维灵动,情感交融,通过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能引领师生亲身体验语文的内在美,让语文进入师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生命成长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有效的标准,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那样:“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效教学,体现在教师要有效地讲授、有效地提问、有效地倾听、并有效地评价学生。

有效的讲授:是指教师讲授能够吸引学生,教师讲授总能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讲授的时机、内容、方法、时间恰到好处。有效提问与有效倾听:有效教学的基本课堂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总不能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避免“封闭”的问题,避免“满堂问”、“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其实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认真倾听,真正有效的提问,肯定也是从“倾听”那里得来的。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也是一种对话,好的老师总善于倾听。

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当然除了对文本的分析、阐述的语言外,教师的课堂调控语言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调控语言大部分是以评价学生的分析、理解为主的,所以其评价语言的作用不可小视。评价语言要以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为主,把学生情感的变化作为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感情的发展确立教学进度,评价语言要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要丰富,其次教师要把握好评价时机,采用适时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还要启用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堂高效。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增强新课程三维目标意识,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关注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实现课堂多向互动,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溢彩,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2、探索出一些师生互动、高效、简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策略、新做法。

3、通过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活用教材并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五、研究内容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要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精神,使课堂成为师生勃发生命溢彩的精神乐园,要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预设的有效性。教学预设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的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也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要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发,要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积极创设条件。

3、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如果说预设是枝,那么生成是叶,二者相辅相成。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精心备课是一种预设。有了精心的预设,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而如果有了精心的预设,教师却按部就班,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又显得太枯燥,课堂缺少了一种灵气与活力。课堂的生成,有教学资源的生成,还有教学过程的生成。而生成有效的关键因素是要求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只有教师用自己的智慧与学生的思维轻轻碰撞,才能产生静池中的一缕缕波纹,或激起一阵阵浪花。课堂生成的价值,就在于让课堂荡起理性的清风与诗般的涟漪。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动态过程的有效。

六、研究的具体策略

1、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目标指向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总目标是:“„„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重视知识与能力的习得,而且更要注重习得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情感的发展。当然,目标可能很多,但也并不是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每篇课文,每节课都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目标不要过多,过滥,不要宽泛。在一篇课文中,或一节课中,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中的哪一项能力,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教师都要了然于胸,心中有数,明确到位。力求克服老师们在制定目标时照抄教参、随意制定目标的现象。

(2)目标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目标,也要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与能力制定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当然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可提高教学效率。

(3)目标确定根据学情而定。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情况各异,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较低的要求,也可以由学生视自己的情况自定学习目标。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群体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人而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恰当提出教学目标,以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

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是进行充分的预设,没有预设的课肯定不会是一堂优秀的课。缺少精心预设的教学是不完善的,而不认真进行预设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因此要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预设。

(1)钻研教材透彻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与水平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所以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立足大语文的角度和语文课的总目标对教材中的文本材料进行深度地钻研,对文本内容融会贯通,再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角度或切入点对文本教材进行深加工、预设,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并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文本知识激活、串连,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从而达到高效。

(2)了解学生全面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性地遇到被学生中涌现的意外问题而牵制教学进程,一时老师会可能很尴尬,究其原因,除了老师教学机智不够丰富外,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基础的过高或过低要求,都可能导致课堂意外的发生。所以预设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认识水平,然后在这基础上预设教学板块与流程。如果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开放性的预设中就要多考虑几套预案。只有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教学预案,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学生才会反复地品味、琢磨和交流,才会产生出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才会有创造思维的闪现,才会实现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3)教学设计板块化。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开放、民主,所以板块化的教学流程比较适宜这样的教学。这里的板块化是指教学结构板块。一堂课总是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教学结构,这些结构大多由几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组成,这就构成了教学板块。然后就在板块的牵动下,由教师、学生共同商讨,以交往互动为主要方式确定教学思路,生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发挥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整合优势,将培养目标整体推进。板块式教学把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不可肢解的整体,每个板块都有一个集中的问题情境,有较大的课文覆盖面,有较强的对外辐射力,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能。它与传统的线形教学思路不同,能变原本单一性的语言训练为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能力求改变分散为集中,繁杂为简约,单一为综合,慢节奏为高效率,从而使语文三维目标在整体中优化,在整体中推进。

3、坚持适度有意义的教师讲授。

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授的优点是教师能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还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但要使讲授有意义,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简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逻辑性强,讲授的时间也不宜过长。适度的讲授中其实也有师生情感的交流,也有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只要教师正确、适度地运用讲授,它也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

4、构建生态、平等的过程。

(1)教学环境和谐化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像,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基决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教学过程生态化 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注重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东西,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管多么的正确或多么的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料,我们教师要利用并开发好这些资源,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生态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胸有预期目标外,还可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更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所以可从“学生的开口说话”中生成,找准起点,因人施教;也可从“学生的回答”中生成,由此及彼,趁热打铁,还可从“学生的提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乘胜追思,这样就有可能达到“无法预约的精彩”。

课堂上,我们不在于教师解开了学生头脑中多少个问号,而在于学生产生了多少新问号;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么严密,而在于是否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探究欲。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培育了足够的自信。要突破课堂中心的局限模式,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

(3)教学地位平等化。我们的教师就是心肠太软,而对一篇篇意蕴丰富,情感灵动的课文,恨不得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一古脑儿地传递、输送给学生,殊不知,教师头脑中的东西只不过是他从教参那里学来的,然后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所以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学生们的诉说,拼命地追求在他们认为无疑是标准的答案。然后居高临下地评价。但是在追求这正确的背后,教师却忽视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忽视了儿童是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这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做法,禁锢了多少鲜活的思想,泯灭了多少创造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自己放在思想主宰、知识权威的神圣地位,试问,这样的课堂“对话”会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吗?会有思想与思想的交锋吗?真正的对话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蹲下身子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心与心的对话又必然从真诚的倾听开始。在蹲下身子的倾听中,我们将听到学生思想的“抽穗”,思维的“拔节”,情感“裂变”的声音,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4、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

(1)教学评价煽情化。教师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评价要注意适时、适度。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同时教师语言也要又幽默风趣,评在关键处,煽在动情点,这种煽情性的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升温,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语文,增强实效性。

(2)教学心情快乐化。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而语文课上的“快乐”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诗意,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向快乐。它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二是喜欢阅读和写作,在此其中能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能够欣赏到语言文字内涵的哲理美、诗意美;三是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如果学生能始终怀惴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上述的教学活动中,其效率肯定提高。

5、寄希望于教师素质的锤炼、提升。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现在大多教师对一些新理念还只是一知半解,很难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再加上现在的班级人数多,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耗去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处于新旧观念的过渡时期,观念碰撞上的矛盾也在困扰着教师。现在虽有部分名师,他们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能够捕捉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动态课程资源,去实现“无法预约的精彩”,但这样的老师只是凤毛麟角。大多的一线教师,教学目标不能准确制订者有之,教学设计杂乱无章者有之,重点、难点偏移者有之,照本宣科、机械串讲者有之。更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不强,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都不到位。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素质的磨炼、提升已是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也可以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提升。当然只有教师的真正内需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素质。

七、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主人,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2、实践性原则:由于方案还只是一个预案,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还必须亲自实践才知道。尤其是在课堂动态生成的把握与驾驭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与锤炼。

3、全体性原则: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所以教学中要兼顾中下学生,不让每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4、动态性原则。由于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进程,会有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存在,而且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的行为变化也是不可预设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动态地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小细节而又要不违背文本目标的实施。

5、开放性原则:指内容、空间、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大胆打破原有的课堂座位的格局,多种组合,使得活动的氛围更协调,更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角色互换;有利于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理论学习法等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对比实验法。分别在课题组成员所教的班设立实验班进行实施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验,并设立相应平行的对照班级进行比较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5、理论学习法:边实验边学习相关理论,用以支撑教学实践。

九、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1)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针对问题,提出研究课题。(2)学习相关理论。(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按照课题方案进行实施。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不断改进、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收集实验过程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写出成果报告。

十、研究对象

各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各个班级,涉及低、中、高各个学段。

十二、课题成果的表达形式:成果报告、优秀教案设计

第五篇: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 冕宁县城厢镇中心校

方启美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精心设计,紧抓提问点(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容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金老师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她首先把问题呈现给大家:“妈妈给一家三口每人烙一张饼,家里的一只平底锅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三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师:“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是什么意思? 生:烙饼用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师:要使烙的时间尽可能短,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要充分利用“每次最多能烙两张饼”这一条件。尽可能不要让锅空出来。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你看,每个同学都忙着拿出事先准备的圆形纸片开始烙饼了。

又如:王老师在上“比较分数大小”时,刚上课他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下,他们口渴难耐,孙悟空去找来一个大西瓜,猪八戒自告奋勇来分西瓜,他说:“我少吃点分二分之一,悟空多吃点分三分之一,师傅吃得最多分四分之一。”王老师提问了,“究竟谁吃得多?”我们等一下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探索新知。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着他们的错误认真分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周老师在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对于同一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的情况进行分类时,有的学生只看表象,把没有延长,看似不相交的也分在不相交一类,这时老师请学生回忆什么是直线?(可以无限延长)那你还有什么要修改的吗?学生立即把两条直线都延长后再重新分类,得到准确的分类结果。(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三位数减去另外一个三位数等于129,我首先告诉学生这道题有多种答案,要求他们多想几种,有意识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

2、精心设计,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不能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容易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在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如:朱老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在探究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首先想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形状和正方形最接近?它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因为这几个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能够探究出方法的学生很多,并且基本上都能完整地讲述探究的过程。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时,我首先训练学生会找中间问题,使两步计算的问题变成两道一步计算的题。有一道练习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要求学生先找到中间问题,并提出问题“全班共有多少人?”这样降低了这类题的难度,学生自然也就会解决它们了。

4、精心研究,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面临几十个人,有时一个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往往有几个。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础,兼顾优生和差生。无论哪个班,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苹果”。为了适合优生、差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向优生提出,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差生提出。有的老师将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中等生总结,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师生真正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的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载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0-09-20 14:40:41) 教育教学讲座六之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钟炜 编者按:本人对“教育教学讲座”分为......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摘要】: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石艳娟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精选)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

    儿歌教学有效性策略(五篇范文)

    小班儿歌教学有效性的指导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