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基本功新内涵 教学能力新发展
教学基本功新内涵 教学能力新发展
曾艳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功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因此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应该有新的内涵,要能精通和解读教材、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拥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善于整合教材和教材以外的“材料”、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善于做“激励大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功。同时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基本功,并努力克服“基本功”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剪刀差”,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得到更新的发展。
关键词:基本功 内涵 途径 教学能力 新发展
前些年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举行地体育优质课例评比逐渐被体育教学技能比赛所取代,这种变化的趋势说明各地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师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笔者通过参加和观摩这类比赛后认为:体育教师教学竞赛,从专项技能逐步发展为专业知识技能与教学技能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改变无疑是从单一的教学基本功考核逐步发展为多元、综合的教学基本功考核,这对体育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
何谓“基本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那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正如中医强调的“望、闻、问、切”和相声演员要求的“说、学、逗、唱”一样,有自己的特定内涵和专业表述。但据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体育教师的基本功上普遍存在着“七多七少”现象,即:注重专业基本功的多,着力基础基本功的少:单项特长的多,全能冒尖的少;能动口的多,会动手的少;自由体的多,规范化的少;利用资料的多,融会贯通的少;钻研教材的多,研究问题的少;满足于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多,追求有相当专业造诣的少。
新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必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新的理念
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整合了学科、社会、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综合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人文本位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理念的综合表现。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由此,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已成为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变化的核心内容。
二、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新的内容
从内容来划分,体育教师基本功可分为基础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大方面。基础基本功是指教学的一般基本功,即备课、上课、考试、辅导及训练等。专业基本功指的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功,例如口令、哨声、手势、划场地、教学示范等。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需求,要在继承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不断进行发扬、转换、创新、提高,赋予新时期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新的内容。
(一)能精通和解读教材
教师的专业能力最根本之处就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荀子曰:“知而不行,虽敦必困。”体育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动作与动作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的顺畅开展奠定丰实的基础。
(二)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对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益,改变师生的学习交流方式,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并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以及进行课件制作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拥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国外一位哲学家曾不无讽刺地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教师“闭嘴”。自教育产生以来,口语表达在教师的教学中就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论是最初的“口传身授”,还是后来的课堂讲授,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在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之下,体育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效用已远远超越了讲述、发布指令等。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体育教师不但自己把技术要领“讲”清楚明白,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把他们的所学所思说明白,讲清楚;不仅自己要“能言善辩”,而且要给学生“能言善辩”的机会,使学生也“能言善辩”。拥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四)善于整合教材和教材以外的“材料”
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寻找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的结合点,要善于利用教材和各种非教材“材料”进行整合来提高教育效果。
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质量指标的主要凭借,但既定的教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的驾驭和取舍。要寻求教材以外的各种“材料”,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体育教师应根据种种具体情况加以“微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应善于挖掘、善于扩充、善于超越。要关注其他学科、关注现实生活,使课程资源变得丰富鲜活起来,这些同时也是现代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和能力。
(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是新时期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一位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心理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获得教化。另外,教师掌握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学会处理一些心理问题,科学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六)善于做“激励大师”
优秀的教师从来就是激励成功的大师,新课改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成为优秀的激励大师。激励是一门艺术,也是新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体态、动作、表情、语言,无声的、有声的,都可以激励学生。因为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指挥棒,没有有效、科学的教育评价,就很难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推进。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结论,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观察学生表现的优劣,还应留意学生学习欲望、情感、态度、价值是否得到提升;不仅要有选拔和竞争,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修正与发展。
(七)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功
教育科研功,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有内力的素质功。重视教育科研,练就教育科研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棋。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问题和矛盾必须通过研究,才能形成认识,才能解决。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功,来推进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
三、提高体育教师基本功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要把教学基本功当作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要在提高教学基本功等方面上下苦功夫。
(一)勤学苦练,孰能生巧
教学基本功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勤学苦练、扎实掌握,才能熟能生巧。结合体育教学项目内容繁多,练习方法手段不尽相同,教学对象差异性较大等特点,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勤加练习,做到“拳不离手、令不离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普通到特长,力求各项基本功项项精湛。例如:口令指挥和口哨的应用。口令不仅能做到正确、规范、到位、洪亮,而且能指挥800人以上的广播操;吹出的各种哨音,如集合、开始练习、停止练习,能让学生清晰地辨别出,同时还能做到哨不离口,连吹两遍广播操。
(二)参加培训,快速提高
参加培训,是提高能力的一种快捷方式。通过听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可以逐步掌握和积累体育教学基本功的相关经验;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采用听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可以迅速提高教学基本功的水平;通过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展开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合作研究,可以高效地促进教学基本功的提高;通过细心观摩省、市教学基本功竞赛,使自己从多方面吸取营养,并在观摩后互换角色、加以分析、逐步积累,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三)勤于反思,促进发展
教学中深刻反思是体育教师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对有效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方法包括:
1、总结反思——主要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教学行为是否正确、合理、有效。例如:在学生集合队伍时,什么情况使用口令,口令怎样喊;什么时机用口哨,口哨怎样吹;什么时候将口令和口哨结合使用,能使学生有序、快速地集合。经常这样反思,就能让自己日后做到游刃有余;
2、对话反思——主要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讲解示范时,怎么讲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如何站队可以便于学生观察,这些做到了准确、合理,就说明你的教学基本功得到提升。
3、磨课反思——主要通过“磨课”磨出教学素养、教学技巧和教学模式。例如通过开展校本“磨课”,学校必须创设读书、研讨、交流、借鉴、引领、反思、写作的契机,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相信长期坚持反思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的收获。
(四)积极参赛,收获更新
要提高教学基本功,就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因为整个参赛过程就是学习、体验、提高的过程。首先准备过程是教师刻苦训练获得提高的过程,其次竞赛过程是教师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每次更新的竞赛内容,对教师全面扎实提高教学基本功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四、努力克服“剪刀差”,促进教学能力新发展 教学能力是教师驾驭有关知识和技能并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和技能就是“教学基本功”的组成。知识、技能、教学能力构成了一个“塔”——知识犹如塔的底座,技能犹如塔身,能力犹如塔顶。也就是说,只有基本功扎实了,就有了坚实的塔座和塔身,才能爬上成功的塔顶。不同的基本功促进教师不同能力的形成。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基本功,但不知道如何用,不知道在什么教学过程中使用。这都说明基本功的掌握与教学能力的发展不一定同步,会有“剪刀差”。“剪刀差”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一)“剪刀差”形成的原因
1、受掌握方式的影响。死记硬背得来的基本功是肤浅的、孤立的,很难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就不利于能力的发展。
2、受掌握水平的影响。掌握的基本功是处在感性水平,还是处在理性水平,对教学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仅凭经验,一旦进行行课程改革或教学经验总结,将会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
3、受应用程度的影响。如果没有应用,基本功就仍处在“知”的基础上,就无法转化为教学能力。
(二)消除“剪刀差”的有效方法
1、充分理解基本功的内涵。通过理解获得的新知识才能成为个体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
2、多在实践中应用基本功。在实践中应用基本功,就知道了它的适用范围、实施条件,同时也形成、发展了驾驭基本功的有关心理特征。这样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从时代和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定义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使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磨练、升华。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在“教”中学习,在“学”中思索,在“思”中成长!
参考资料: „1‟徐赐成,重新认识教师“教学基本功”,合肥教育局教育信息网,2010-04-22 „2‟ 王渺一 袁建东 吴爱军,新课程下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变化和提高策略,《 中国学校体育》2010,(4).
第二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有争议的方法,但却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搭建迅速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教科书、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更直接 , 使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讲述与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省时和高效的特点。
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科书。由于教科书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科书编写意图,吃透教科书,挖掘教科书,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与讲授,学生才得以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讲述与讲授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是教师内心真善美的流露。可以说,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对
比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因而,一个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基本功,也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待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的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突出,目的是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调整。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和教字大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提问与追问的作用
(1)提问的作用。①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②通过课堂中的师生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观点、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③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④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追问的作用。①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的根据,思维的线路,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应答的深度等作用。②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有序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性。③追问还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④追问有时会为教师提供学生的某些学习信息,如学生知识的来源,思维的走向和模式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问题有:
(1)设计提问时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由于自己钻研教材不深,设计的问题没有指向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学习的有效性不足。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加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快乐,轻松,高效。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主要是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感知而形成的。恰当地运用学具,能够体现具体、形象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知识建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那些用语言不易讲清楚或虽能讲清但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使用教具或学具,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对知识理解的障碍,给课堂教学激趣添味。
(4)有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让学生画图、操作、演示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学具、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语言,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利用教具、学具探索时,一定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作,是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的。
(2)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观察思考,并返回到具体操作中检验。具体化和抽象概括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的一般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去,对抽象概括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才能发挥教具、学具的最大能量,才能较全面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3)学具、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实际,适合观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达成。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答: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失去了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提倡教具应该是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②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甚至有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③机器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固然比较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和亲切的话语绝对不可以等同,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但决不能摒弃传统教、学具,它们各有所长。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容是灵魂,再好的教、学具,也代替不了教师的劳动,教师仍得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师的素质和魅力才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力量,决不能以具代教。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实效。(2)教学情境创设是否符合课程要求。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4)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答: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引领学生进入教学的关键是精彩的课堂引入,课堂引入时应寻求能激发学生最佳动机的方法。“引”有法,但无定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方法:联旧引新,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气氛,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音像资料,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设疑问难,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演示,通过展示直观教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经据典,利用历史上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引起学生的联想;联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精心地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都清晰地列出来,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合适的教、学具;
(3)教学过程中,绝不死死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生的动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方法偏重于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课堂练习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喧宾夺主,占用时间过多。脱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不妥,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导入与结束呼应不好。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想问。
(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强化作用。语文教学中,定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学习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维持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节作用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强化作用可以可以帮助学生振奋精神,不断进取以饱满的情绪刻苦探索。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强弱,根据这种了解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调整教学。批改作业是新课程下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教师督促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熟练程度 , 锻炼思维的必要手段;同时,学生通过教师对作业的批
改,能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合理布置作业与有效批改作业,使之更有效发挥巩固延伸知识,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掌握的又一项重要技能。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能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和开放的实践性语文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业的批改作为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接收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发现并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1)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学生互相批改法。如课堂进行的生字、词语的听写,一般采用同学间相互批改法,学生完成后,由教师指定学生相互批改。批改后,教师统计作业情况。二是随堂批改作业法。对于复习课,题目设有基础题、中档题、有一定思维度的题。这些题一般当堂完成,采用及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批改。若教师全讲,对学优生的思维没有帮助,而学困生又得不到提高。采用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对错,又可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自己课外批改作业的时间。三是小组批改作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有时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教师汇报。这样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 , 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 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四是师生共批作业。采用这种方法,要集中几个学生典型错误的作业,教师事先把学生作业放在投影上,然后师生共同批改。通过这样的共评,师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争论,真正弄懂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同时又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批改效率和再次作业的正确率。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师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鼓励式批改。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协商式批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当面了解具体情况,与之协商批改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常能有意外发现,或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或是学生解题的创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策略,对学生有创意的解题方法给予表扬,并让其在班中介绍思路或方法,鼓励大家开拓思维,求实创新。三是延缓式批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同的,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第二次评价或暂不评判等级的方式。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四是面批式批改。这种批改方式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对学生做出反馈,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使师生的关系融洽。
(3)应用评语式批改。一是评语指导,思考改错。当学生由于马虎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时,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如学生出现理解性错误,可批上“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学生根据评语能很快找出错误原因,并能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评语激励,增强信心。“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当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写出前面一部分答案时,应该激励“你一定行的,再想一想就能想出来了!”此外,“真聪明,这么有创意,上课大胆一点说出你的想法就更好了”等语言既能让学生信心倍增,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三是评语点拨,拓宽思路。利用评语适当给予点拨,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四是评语促进,养成习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要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易于学生接受并加以改正,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写得再好一点 , 那就更好了”!
总之,灵活运用批改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答:(1)学生可以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2)能培养他们得自主性和自信。
(3)成长记录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的成功与挫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艰辛与快乐.(4)成长记录袋为家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评价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全面的发展。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答: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课堂教学资源。(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5)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注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5)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6)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应当立足于“合理”与“有效”做文章,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7)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体验语文价值,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实施者观念偏差、理解偏颇及操作不当 , 使得当前研究出现了盲目模仿、主题泛化、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把握不准确等种种弊病。
(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为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研究操作程序,要结合自己的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
(2)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克服主题泛化的现象。很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没有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主题的确立“大”而“空”。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要注意:一是针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宗旨,制定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后,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锁定目标,开展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缩小差距。二是课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品质或能力的最佳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是提高学科成绩。
(4)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行为。一是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行为,要自始至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力的调查研究上,放在如何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上,而不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二是教师的研究过程一定要遵循先探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探讨“教师应该怎么教”这样一个思路,达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第三篇:教学基本功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实施基本功、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语言交流基本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在某些方面会存在不足或是在教学中会出现遗漏点。而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是很长,课程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手段欠多样,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许多细节没能注意到,如个别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掌控知识的能力等;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还需要去多学习,去提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实施基本功上,我更要向单位里的老教师学习经验,花更多的心思去钻研教材,融合各种方法以最好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教材。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实现传授与吸收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教材则是不可或缺的载体。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完善课堂教学,备教材始终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在课堂中对学生所讲述的任何内容、所阐释的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教材。脱离了教材,意味着我们对学生所做的言传身教工作已经没有实质上的教学实践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准备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候要立足于熟悉教材,掌握好每一节课具体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好课标,并实施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二、了解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所做的出发点和止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行课堂教学时,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获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都是教学者的首要任务。只有充分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贯彻实施,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算是完满和合格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基于平等的立场,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促进自己教学业务提高的督促者,聆听学生的心声,课后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要求他们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教学反思,以弥补不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自我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者却是教师。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学效果要借助于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而这过程的实现完全是要依靠教学者本人来执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来操纵课堂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能力主导教学整个过程。最低限度上要求做到自己清楚在对学生讲述着些什么内容,尽量挑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来讲,做到言之有理,有理可依。
第四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音乐》读书心得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像导演在准备一台好戏,主角是学生。
敢于创新,灵活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活用教学法,培养即兴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仅仅是理论上“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什么什么的,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反而被动。怎样为好呢?一句话,“无招胜有招!”即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你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满腹的经纶敌不过你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奇妙的点子。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毫无疑问,我们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热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你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哪一次的演奏或演唱。对于教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会使你逐步教好你的学生。
做一名不断进取的教师,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学生喜欢什么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所以,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课堂之上,要求师生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本书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敢于创新,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即兴教学的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专长,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发挥各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如今,我们看到新课程带来的变化,看到了音乐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我要更加努力,用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课程简介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广大中小学教师修炼新形势下的基本功,编制网络课程《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本课程的目标是引领教师不断提升与创新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即教师不仅要有讲普通话的基本功,而且要有“倾听”“交流”的基本功;不仅要有使用普通教具的基本功,还要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功;不仅要有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功,还要有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基本功;不仅要有钻研教材的基本功,还要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功;不仅要有考试命题的基本功,还要有教学评价的基本功;不仅要有传统教学研究的基本功,还要有新理念下行动研究的基本功。
本课程共有七个专题,分别为语言交流基本功、教具使用基本功、教学实施基本功、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资源开发基本功和教育教学研究基本功,基本涵盖了教师基本功的各个方面。专题之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教师基本功的整体框架。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编排内容体系,即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聚焦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问题,关注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关注教师的行为和操作,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训练程序转化为提升教学基本功的具体行为。
新形势下的教学基本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保证,但是,归根结蒂,基本功是个人行为层面的展现,因此,本课程只能提供观念上的解析,程序上的指导,教师基本功的修炼,还要靠教师本人的实践与操作。
专题教学目标
专题一
语言交流基本功
语言交流基本功是教师必备的技能,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新课程摒弃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要求教师要变讲师为导师,变主体为主导,这些都对教师的语言交流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题包括讲述与讲授、倾听与应答、提问与追问、使用肢体语言等话题,主要介绍了怎样将讲述与讲授相结合,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挥提问与追问的效能,怎样倾听与应答,怎样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尤其是肢体语言等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师应该达到一下要求:(1)正确使用讲述与讲授技能,变讲师为导师。(2)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倾听与应答,学会等待,教育学生互相倾听。(3)注重提问与追问的效能,避免无效提问,掌握提问与追问的艺术。(4)洽当使用肢体语言等无声语言,做到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相结合。
专题二
教具使用基本功
本专题包括黑板白板的使用、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PPT课件的应用与制作、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的采集与下载等话题,主要介绍了如何恰当使用传统的“黑板”与现代的“白板”,如何自主开发学具与教具,怎样制作精美大方而且实用性强的PPT课件,怎样利用网络采集和下载各种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黑板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充分发挥黑板白板的作用,做到恰如其分。(2)学会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制作学具与教具,并自觉培养创新意识。(3)学会制作并应用PPT课件,注重实效,不盲目使用。(4)自觉利用网络下载各种资料为教学所用,掌握采集与下载资料的方式方法。专题三
教学实施基本功
本专题包括设计课堂、引领学生走进教学、建立学习组织、构建课堂教学文化等话题,主要介绍了如何对教学进行系统规划,如何创设各种情境导入新课,如何建立各种学习组织,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科学合理地对所教内容进行系统规划,掌握设计课堂常用的方式方法。(2)学会自觉创设各种情境,不断推陈出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导入新课。(3)掌握建立学习组织的技能技巧,充分利用学生资源。(4)能够根据地区和学校特色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创设独特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文化。
专题四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本专题包括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总结与拓展,以及指导学生读书读网等话题,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技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怎样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与拓展,怎样让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读书读网等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利用各种资源,使用恰当的方式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生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2)能够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掌握调控技能与分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3)能够适时地对课堂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进行拓展,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4)掌握读书读网的方法技巧,能够指导学生用好网,读好书。
专题五
教学评价基本功
本专题包括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即时评价、命题的创新、激励与惩戒等话题,主要介绍了怎样布置作业,怎样更加有效地批改作业,如何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怎样对命题进行创新,让考试和作业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怎样进行激励与惩戒,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各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方法,例如作业超市等,合理运用各种批改作业的方法,避免简单单调的批改方式。(2)运用各种评价技巧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学会让学生自评、互评、组评、集体评等。(3)掌握命题方法,对考试命题进行必要的创新,让考试试题更加发挥牵动教学的反馈功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4)掌握激励和惩戒的方式方法,做到激励不过度,惩戒需谨慎,自觉地将激励与惩戒相结合使用。
专题六
教学资源开发基本功
本专题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追溯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话题,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教科书,如何形成正确的教材观,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怎样追溯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等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正确的教材观,不照本宣科,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科书。(2)尊重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并以此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正确设计教学目标。(3)养成资源开发意识,开发社区、学校、网络等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专题七
教育教学研究基本功
本专题包括课堂观察、叙事研究、课例研究等话题,主要介绍了如何精细地观察课堂,做到观察的科学合理,什么是叙事研究、课例研究,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叙事研究等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师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科学合理的观察课堂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观课过程中,学会科学合理地分析观察结果。(2)掌握叙事研究的内涵,自觉进行叙事研究,让叙事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种习惯。(3)掌握课例研究的方法技巧,养成收集与整理课例的习惯,多进行课例研究,从中发现一些教育规律与小策略,并自觉为我所用。
课程使用说明
一、本课程设计教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线上学习14学时(观看视频和阅读文本),线下学习21学时(讨论、研究和操作),开班和结业5学时。
二、本课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编排内容体系,即每一话题包含“案例展示”、“案例评析”、“理论提升”三个主要部分。“案例展示”提出问题,“案例评析”分析问题,“理论提升”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案例展示”为一个常态课的教学片段,展示了本话题集中讨论的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暗含该项基本功的作用、表现形式、存在的问题。案例是在常态课堂录像中截取的,其中展现的基本功有可能不是十分显著和典型,建议带着有明确的目标,即带着观察研究该项基本功的鲜明意识进行观看。观看“案例评析”后再回头观看案例,理解得会更加深刻。
四、“案例评析”是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议。他们的评议是紧密围绕该话题的主题进行的,但是,因为评议是在宽松的研究氛围中进行的,他们发表的观点具有个性特点,不排除有值得商榷的观点。要以研究、借鉴的心态观看评议。
五、“理论提升”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该项基本功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如何进行该项基本功的修炼。因为基本功基本属于动作技能,建议学习不能停留在认识意义和了解程序的层面,要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六、课程评价建议:线上学习部分应该对在线时间、点击次数、作业提交数量进行考核;线下学习部分应该对参与集中研修的时间、参与研讨的情况、完成线下作业的情况进行考核。以上是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的考核,应该占总考核成绩的50%。更要教师基本功的实际水平进行考核,用课堂观察、现场展示和基本功竞赛等方式进行,实际水平考核应该占总考核成绩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