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初探
摘 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教育教学部门,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因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其共同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深知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而,我在教学中:利用物理课堂,培养高中生创造意识;利用物理实验,培养高中生创造观察 ;情境创设,培养高中生创造思维能力 ;研究教法、学法,培养高中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就这样,逐步培养了高中生的创造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物理;创造;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学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陈出现。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以达到提升全民素质的目的。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一个创造力强的人,首先应具有独到的见解,是个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很强的记忆力、清晰的判断力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为己任。
介于此,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找到好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措施,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物理课堂,培养高中生创造意识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高中生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以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二、利用物理实验,培养高中生创造观察
人们在外界获取信息最多的途径就是通过观察得来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做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三、情境创设,培养高中生创造思维能力
人类的各种思维模式中,最高级别的就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四、研究教法、学法,培养高中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其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学法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如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我建议这应该从高一的学生抓起。
总而言之,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上措施培养高中生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知道,教学改革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重庆市万州中学 黄全安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教育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因此,物理教学中既应该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应该让学生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所谓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一.
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读书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二是通过反复读书,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准确;三是通过读书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正确指导读书呢?
(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又如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的含义不是“阻止”,它是指:原来磁场增强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原来磁场减弱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同向。在教材中“这段”、“该点”、“某时”、“某刻”、“任意”、“总是”等字眼很多,切不可轻视。要养成“抠”字眼的习惯,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2)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波动图线、交流电的图线、气体状态变化图线、电力线、磁感线、电路图、受力图等,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学会识图、读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决不能忽视。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可以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理综合能力。
二.
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中学生大讲科学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方法教育,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如“电磁感应”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例子,可将教学过程组织为较完整地体现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
研究方法
三.重视物理学史,体会科学方法
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把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早一些对学生进
行培养和训练,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结合,当然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但在必要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遵循前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思路来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学史溶于物理教学之中,将科学方法教育溶于物理学史教学之中。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和思路作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从而把这些关键的步骤联系起来。
在“自由落体”教学中,首先应阐明:历史上,伽利略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进行实验,否定亚里斯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然后运用数学工具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 / t2 = 常量;进而用斜槽实验验证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的运动是符合s / t2 = 常量的规律;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出结论: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伽利略之所以敢于首先用一个理想实验批判亚里斯多德的学说,是因为他此前已进行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他曾多次观察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轻重不同的物体(如两个球体或两块石头等)的下落情况。伽利略认为自然界“总是习惯于运用某种最简单最容易的手段”这一哲学思考,使他大胆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他的关于落体的全部研究都是为了确证这一猜想而进行的。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他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抽象思维,数学推导,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科学研究起到了重大的启蒙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发展,是人类物理思想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后引导学生重做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四.
加强物理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例如“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下述方法论的教育:(1)平衡原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温度计的液柱不再变化时的示数即是被测液体温度;(2)转化原理:把被测液体的温度转化为温度计内液柱的高低,是看不见向看得见的转化;(3)放大原理:温度计内径做得应当小些,以便观察的现象明显,能表现出温度微小的差别;(4)使用所有有刻度的仪器仪表都需首先观察刻度盘刻度和每小格的读数。
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从众多的实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就可让学生掌握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法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教给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方法。
五.巧妙设计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也表明: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学生本人参与分折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在教学中有些习题明显要运用科学方法来求解,教师要点明这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应用。如习题:一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并与水平地面相切,小球从轨道上距离桌面h(h《R)高处由静止释放,求小球经过多长时间到达轨道的底端。这个题要和单摆相类比,用单摆知识来求解时间。在教学中要点明此题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到方法的重要性。又如习题:斜面A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放在斜面上,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B上时,A、B保持静止。A受到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f1,B受到A的静摩擦力为f2,现使F逐渐增大,但仍使A、B处于静止状态,问f1、f2大小怎样变化? 此题讨论f1的大小变化时要用到整体思维的方法,讨论f2的大小变化时要用到局部思维的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也表明: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学生本人参与分折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在教学中有些习题明显要运用科学方法来求解,教师要点明这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应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这种没有用“心”去画就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在接触美术作品时,除了蜡笔、水彩、水粉、油画等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之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数动画片了。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孩子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
一、还以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儿童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1.教好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
已受了一定传统教育的儿童,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了内在的天赋与潜能。或是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旨在让他们重新回归到那图形的象征主义阶段),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一笔(是随意的,不规则的符号),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在环境的选择中,创作了非凡的想象)。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结合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儿童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儿童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从而逐步奠定了儿童的美术创作基础。
2.挖掘教材内容,提供想象素材。
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儿童以自我中心、自我的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
二、供选择途径,强调个性发展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更大程度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们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大,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改变美术中评定好差的衡量标准,提出美术是“无错误学科”,这样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可以从儿童的创造中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类型和成熟水平,然后在提出作业要求时就应区别对待,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选择途径,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
1.游戏学习法
儿童的各种游戏都可以结合,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的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直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而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即是人格和谐发展的一体。在我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教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比如,在教学《我的家》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表演各种家具的组合,使本来的物体得到了感化,而成了思想者之一,让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游戏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变成艺术的活动,因而获得了儿童的有机发展的效果。
2.玩做学习法
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树林不再是三角形、圆形呆板组合了。又如教学《纸盒笔筒》时,纸盒的剪裁、粘贴、装饰都是让学生在玩中完成的。
三、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
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2.开设课堂画廊,促进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课堂画廊也促进了学生的绘画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咕哝。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杨明艳 腰堡中心校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初探
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任何一种编班的形式都会分化出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如不加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这个口号一直喊得很响、很久,已变得不再时髦,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不同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和辅导,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构想:
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而分层教学正是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但分层教学怎样操作才能即不受学校条件的牵制,又不改变原来的教学班的授课模式,而且在不给学生贴上层次标签的情况下全面的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而一旦实施了这样的分层教学策略,是否就能真正达到分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作者想通过实验研究来解决的问题。
根据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构想具体实施:
1、分析学生差异,把握学生层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中上、中等、中下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是:中上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上进心强、基础扎实、分析、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强,成绩优秀且稳定(比较而言)。中等学生有一定的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理解能力较强、双基不够扎实、成绩中等但缺乏稳定。中下层次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下层面,学习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但这种分层仅仅是为了用于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做到备课、教学时能“对症下药”把握上课的基点,做到分层教学时目标设置合理,而不是把学生的分层情况告诉学生本人,目的是不让学生给自己贴上标签,因为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大,造成学生物理成绩较差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思维能力的差异,非智力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有一部分务必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的。在制定目标时,对中上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下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分层教学的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发挥,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坚强的毅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促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进行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后,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在进行分层备课时尽可能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步教学(完成基础目标)和分层教学(完成发展目标)的关系。
4、分层施教。按照分层备课的教案进行实施,在实施时一般情况下将一堂45分钟的课划分为两个时间段,课堂内前30分钟面对全体学生较扎实地学习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并作简单运用,要求全体同学务必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后15分钟告诉学生此教学内容属于较高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继续学好,有困难的同学只要求掌握前面的内容即可,并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自由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值得一提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仍兴趣很高的继续跟着学习)。后15分钟的教学适当加快了节奏、加大了容量、增加了思维梯度、拓宽了知识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较复杂的问题中去,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要求,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尽可能通过不同层次的设问、激疑、释疑、分层发散学生思维、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完成分层教学的任务。例如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层次的提问,一般可先让中下学生来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铺垫性问题,使其有较高的正确率以增强其学习信心,稍有难度的问题可先由中等学生来回答,然后由中上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论。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后,再由教师提出扩展深度的问题,使中上学生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也同时让中下学生感到虽然问题复杂了,但在中上学生的回答启发下也可咯知一二,这样也就同时激发了中等及中下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了。
1)分层练习与作业。课堂练习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练习,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是提高练习,在课堂上放一至二个练习,让学生在学了简单的知识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这部分练习要求中上的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后完成。课外作业的布置,采用的是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法把作业层次拉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做哪些作业,教师不做硬性规定。
2)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一是进行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力。课外分层辅导如果采用个别辅导“开小灶”的方法,往往实施下来难度较大,因为牵制教师的精力太大,根本不可能个个兼顾。作者采用的分层辅导是将每一次单元测试下来不及格的学生分为一组单独进行分组讲评与辅导,同时从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牵着过河”从而逐步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部分尖子生也采用集体辅导的方法,如物理竞赛小组、兴趣小组的形式,主要培养其动脑、动口、动手能力,通过学科兴趣小组和竞赛小组并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以丰富其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3)分层测试。如果在同一教学班内,把学生的单元测试完全分成不同的试卷,一方面造成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难以比较,另一方面也会挫伤一部分中下学习水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加重了出卷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分层测试的试卷可以采用同一试卷的必做题和附加题的形式加以分层。结论与分析:
1、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班级平均分还是高分段人数实验班都领先与对照班级。
2、任何一个班集体都会存在着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策略适用于任何一个班集体。
3、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实现了逐步向各自的目标迈进,基本做到了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或接近自己的目标,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所以全面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层教学使教师本人也得到了许多启示,能主动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很好的煅炼,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5、分层教学策略受到学生的欢迎。虽然一学年下来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在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但学生明显地感到在物理课上,教师正努力地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所得、有所获,让一部分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尽可能掌握基础知识,让学习水平好的学生也都看到学习物理永无止境。其实优等生与中下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对某一具体知识的理解上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分层教学不仅调动了中上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中下水平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因为思维能力的差异并非是造成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的唯一原因,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程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值得注意的问题:
1、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时难以掌握层次,需借助于教师长期的教学积累,如果目标制定时知识起点太低、思维梯度太小,就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容易在课堂上涣散精神,分散注意力,反而连基础知识也掌握不好。但如果把目标制定的太高,又容易犯“信息负担过重”的错误,容易发生知识“超载”,而知识一旦“超载”学习便会无效。故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掌握好梯度与难度。
2、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候并不一定在每一堂课都在时间上设计成前三十分钟和后十五分钟,而是取决于授课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第五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勃利高中物理组
宋祥民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否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使之促进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健康课的开设,而是应该全面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新课改强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学是门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竖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物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