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0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第一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1、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与教育艺术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第一,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盲目性,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我国的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现在主义初级教育,批判地继承了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具有我国社

会主义特色的教育观念,特殊规律以及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内容,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服务,为我国现代化社会服务。

3、教育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学记》是人类历史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又称《雄辩术原理》 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著作,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具有宗教思想

1762年法国卢梭《爱弥尔》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第一个倡导发现法,被世界誉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发现、解放儿童的人。最大的成就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教育心理的研究领域)

1776-1787年,康德4次在哥尼堡大学教授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著作。教师中心,科本中心,课堂中心 发展多样化阶段

1861年,英国斯宾塞《教育论》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作准备,把人类生活分为:直接由助于自我保全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活动,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活动,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活动,在生活空闲时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20世纪初期欧美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主张取消阶级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1916年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延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教育思想,借以实现民主理想,提出儿童为中心,是活动课程论的创始人,也是儿童中心论创始人。

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是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社会主义教育学

1930年我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1963年布鲁纳《教育过程》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1975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前面,促进学生一般发展。

1972年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将现代系统论引进教学论的研究,4.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起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期与其他社会活动去呗是是否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根本为题是人的发展问题。

5、教育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6、教育分为3时期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

原始教育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过程中进行的

古代教育出现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特点是具有强列的阶级性,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特征: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公益性日益突出

3、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未来教育

人类进入自由个性的发展阶段,是以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体系为依托。

7、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8、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是什么?

答: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

9、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全民性广义上是全体人民,狭义是全体适龄儿童

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6-12岁儿童,他们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能动性,互动性

3、.基础性,社会和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以及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4、义务性,是强制的,免费的,国家统一实施的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5、全面性,实施儿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10、小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对象,收集分析事物的感性资料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理论,假设手段。包括描述、取样、等级评定、间接观察4类。

调查法,有问卷,访谈、座谈3种,步骤度额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手段方法---制定计划----实施调查------分析整理资料写调查报告

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1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指:专业的思想、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是:建立专业的理想,拓展专业的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的自我。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爱国守法是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内在要求,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的不竭动力

12、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途径

答;1学会学习,2 学会反思,成为反思性教师

3、强化创新精神

4、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5.当代背景下要要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能力。

13、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理念

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关注重建学校文化 14.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统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缺乏整合的现象

3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5、综合以上所述,基础课改的6个理念:

1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观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设计观 3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

4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5民主化多样化的课程管理观 6以评价促发展的课程评价观 16.新课改的结构?

答: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

2.小学阶段一综合课程为主

3.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4.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

17、新课改的教学过程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1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趋势

答; 1课程改革以一学生发扎为本的趋势

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4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 5课程综合化

6课程体系的三级管理 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8课程与现代技术结合发展。

19、教育科学研究特点:

研究主题的综合性,研究资源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方式的理论性,研究论证的复杂性。

20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答a。促进师生专业成长发展的有效途径,b神话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c。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d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21教育教学研究选题原则

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原则 22,教育教学课题来源

从教育教学突出问题中选题,留心教学。教学中的疑点、24教育教学基本任务:解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张中出现烦人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25教育教学的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现实结合,驾驭型原则 26学校是政治性组织

27学校中的公会,教代会,学生会,少先队,共青团属于群众性组织

28学校校务委员会,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属于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职能机构、办事机构,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机构。

29小学组织设立原则:有效性,管理幅度、统一指挥,权责对称、协调统一,因校制宜原则。

30小学的运行基础知识

校长责任制,解决负担,规范管理,后勤社会化。贯彻依法治校,校务公开。基本要求:

最大程度上促进学校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的建设。从本质上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本。

义务教育是从2001年开始实施,2005年全面推行、3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

我国小学教育开始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办私学牟其中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其中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1902年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部学制但为实施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1903年的癸卯学制标志中国开始实行近代学校制度,又称《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840年我国小学教育有了大的发展,其特征

1、逐步明确小学为普通育教育基、.础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

3、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我国现代教育教育学派的创始人是蔡元培、陶行知。

第二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为人师表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为人师表的规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关爱学生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5.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材料分析题

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女儿多么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矫正该心理现象。(10分)(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典型的小学生的自我中心现象,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处在中心的地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

(2)要矫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②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

③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④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⑤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周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地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计环节有些不同,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

问题:

(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2)请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10分)(1)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

③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

③进行专门训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④反思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乘法的过程,掌握乘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符号。

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乘法信息做出解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乘法进行思考。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的乘法计算以往使用加法的内容。

④情感态度:了解可以用乘法计算某些加法运算,增强学生思维中运用乘法进行运算的意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言语、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24.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10分)(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0分)【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5.材料:

林老师为了上好《自然与科学》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植物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植物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问题:

(1)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10分)(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0分)(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第三,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第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1)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2)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3)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5)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文化对教育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2.教育传播文化(传递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更新文化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1.教育目的的定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特点:推理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月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 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到一定的程度不再遗忘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迁移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情绪和动机

7.个体的智力水平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1.有意想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逐渐趋于现实性 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1.丰富小学生的想象 2.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1.小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2.小学生果断性的培养 3.小学生坚韧性的培养 4.小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 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加强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3.充分运用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5.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进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2.课程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 3.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 4.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推进策略 1.坚定可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信心

2.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实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 3.关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不平衡 4.对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恰当的调整 5.加强行政管理与政策导向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并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以形成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的方法。2.教育调查法

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从而对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客观描述和预测的一中研究方法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为解决特定的教育问题,依据一定的理论创设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有计划地实施创设的手段,一定时间后,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可行性。4.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法是指教育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的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对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5.教育叙事研究法

是指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老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者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 1.课前计划:新手型教师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境的变化修改计划。专家型教师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新手型教师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专家型教师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

吸引学生注意力:新手型教师缺乏相应方法。专家型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教材的呈现:新手型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多用导入式方法,并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新手型教师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专家型教师教学策略丰富,并能灵活运用。

课堂练习:新手型教师把课堂练习当做必经的步骤。专家型教师把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手型教师缺乏行营的检查规范。专家型教师规范化、自动化、效率高。

3.课后教学评价:新手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教学决策训练,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将要教授的班级状况的基础上,新手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班级管理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的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3.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如何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扮演好不同的成员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2.全面性原则(面向群体,从整体出发)3.自主性原则(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4.教管结合原则(班级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榜样师范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激励法 3.榜样示范法 4.角色模拟法 5.暗示法 6.契约法

有效组织班队活动的方法: 1.内容上选择上突出针对性 2.形式选择上突出趣味性 3.活动目的上突出教育性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2.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

模块四 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1)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2)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原则(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原则

(4)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讲读法

3.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 4.背诵法 5.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6.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

1.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具体和抽象想结合的原则 4.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5.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6.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和实践的实施 7.教学中应当注意几个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模块五 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规划的过程。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制定的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小学教案的设计:

第一、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

第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第四、设计教学评价 第五、编写教案

模块六 教学实施

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1)创设悬念情境(2)创设信息情境(3)创设生活情境(4)创设求异情境 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1)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识好奇心(3)采取新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一)以语言 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讲述、讲解要以实物、事实与事例做基础;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写成纲要;要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技能

第二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比如重点的内容精讲,难点内容细讲,破题内容先讲,结论内容后讲,次要内容粗讲,易懂内容不讲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适度、抑扬顿挫;加强手势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理解力

(2)谈话法(讨论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引起、激发学生的思考,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要注意启发学生,切忌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就立刻换优秀学生回答,伤害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新知识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法(四)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要求: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结合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的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它们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的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要求: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 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第一、引发学习动机(心理准备)第二、领会学习第三、巩固知识 第四、运用知识 第五、检查知识

模块七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等

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基准分类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是把评价对象和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自身评价。

(2)按评价功能分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表达分类(是否采用数学方法)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分类

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5)按评价的范围不同分类

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学生发展评价、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价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对学生主

体性的反思、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模块二学生指导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环境,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环境的影响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3.教育,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4.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扩充社会经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情感、自我意识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变化、学习习惯有待形成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互补性,注意长善救失。4.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中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部平衡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这些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不不可改变的,而把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四: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2.品德发展是在个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3.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小学生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小学德育的意义

1.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特殊意义 2.小学德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意义

3.小学德育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小学德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是使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

三是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方向性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劳动和自我教育中,既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加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四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需要特别的温暖和关怀,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粗暴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

二是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合理、明确、适度、有序且有恒的要求,并坚持不懈的贯彻到底。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二是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工作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是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各年级各阶段的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小学生的思想特点。

二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繁殖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三是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的效果。6.长善救失原则

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二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三是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情感陶冶发(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法 德育的途径 1.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少先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5.班主任工作

第三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素质教学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从教室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3.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二乐也,的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孟子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对教育的认识不同;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选学的内容不同;教育的评价的标准不同;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2.胡锦涛总书记在对全国广大教师的几点希望中指出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新者

3.孔夫子所说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4.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5.西班牙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好的一部流浪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 6.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商鞅

7.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

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 属于解放区文学

8.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是国统区文学 9.孙犁 荷花淀

抗日战争时期作品

10.柳青创业史反映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

11.一代风流 欧阳上

红旗谱 梁斌

李自成姚雪垠

青春之歌

杨沫

林海雪原(主人公为少剑波)

曲波

保卫延安

杜鹏程

1.在学校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主要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2.突破了原先的由政府独家办学格局的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高老头

法国

巴尔扎克

世说新语

南朝

刘义庆

长生殿

清朝

洪升

威尼斯商人(诗歌)

莎士比亚

英国

4.欧阳修

六一居士

白居易

香山居士

蒲松龄

柳泉居士

李清照

易安居士

5.柳宗元 子厚

范仲淹

文正

6.词是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的别称

7.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供清唱吟咏只用以抒情为主,但不进入戏剧散篇

1.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 2.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镇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10月3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 6.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7.岁寒三友 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8.牡丹亭

汤显祖

明代

小说

9.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

俄国

小说

10.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

美国

小说

11.阿q正传

祝福 暴风骤雨(主人公郭全海)(周立波长篇小说)等小说,都反映了半殖民地就中国劳动人民遭受种种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

12.包身工 是报告文学

1.教师善于快速准确的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力具有敏锐性

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4.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刻苦钻研 严谨笃学 勇于创新 奋发进取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这些话是 胡锦涛 提出来的 5.汴州是今天的开封

6.国语是我国做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做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长于记言,不长于记事

7.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 8.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9.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都是悲剧是人物 10.莫里哀

阿巴贡是喜剧是人物

1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句格言出自 资治通鉴 12.文学文体包括 散文 小说 诗歌 13.评论文体包括 评论

学术论文

14.新闻文体包括 消息

通讯

新闻特写

0.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1.我国最早的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笙,曾翻译了一片外国小说

毒蛇圈 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直译小说

2.鲁迅和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标志着我国直译小说的开始 3.三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冯梦龙 二拍

凌濛初 4.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家吸收的思想是佛家和道家思想

1.振兴民族的希望再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2.最早提出汉字横写的是钱玄同1917年新青年

3.倘秀才是词牌名 4.草堂诗余 东坡乐府 稼轩长短句 白石道人歌曲都是词集

5.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节章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体小说如红楼梦 三国演义

烈火金刚

6.羊脂球 莫泊桑

竞选州长 马克

吐温

司汤达

红与黑(法国)

7.狼和小羊 克雷洛夫寓言

俄国 8.灰姑娘

洛林的童话

德国

9.海的女儿

安徒生 的童话

丹麦

10.凡尔纳,法国小说家,写有许多科幻小说,重要作品有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海底两万里 八十天环游地球

1.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关注情景阶段 2.创新教育包括 心理创新教育 思维创新教育 实践创新教育

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的画家是齐白石 5.海南岛南天一柱是范云梯所书

6.书法家初唐四大家 为 薛稷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7.楷书四大家为

颜真卿

欧阳询 柳公权

赵孟? 8.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

9.徐寿华蘅芳合作试制出了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船,标志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10.惠特曼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 11.悲惨世界的主人公是冉阿让

1.叶圣陶长篇小说 倪焕之

朱自清散文 背影

1.布鲁奇在1994年提出的教学反思方法是反思日记

详细研究

交流探讨

行动研究

2.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应当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3.陆机是西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村是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在诗文方面,陆机也是颇有建树,他与弟弟陆云都为著名文学家,合成二陆,作品为 文赋

吊魏文帝

赴洛道中作

4.西北有高楼 是古诗十九首的作品

5.19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为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6.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

7.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 认为该书鉴于往事 有资与治道 8.莫里哀 伪君子 法国

9.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苏联 10.伏尼契 牛虻 爱尔兰

1.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创新教育 2.教师发展的五阶段是由伯林纳提出的 3.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试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在电和磁的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成果的是 法拉利 5.变形记

奥地利

弗兰茨 卡夫卡 6.墙上的斑点是一部意识流小说 7.等待戈多是一部荒诞派戏剧

8.百年孤独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9.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属于拟话本

10.瓶画器皿上的画狄俄尼索斯航海是古希腊黑色人像时期的作品

材料分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四款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对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九条十款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是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优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规定开出未成年学生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更具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第五条 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第六十八条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五条 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第十四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国家规定除外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教授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与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可与推迟到七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九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 职业 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核 心 内 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角色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

3.示范者角色(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多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4.朋友角色 5.管理者角色 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指导评定权

3.科学研究权 4.获取工资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要求

1.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 2.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 3.关心学生全面发展

4.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5.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教学 6.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7.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

8.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9.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10.大胆创新工作方式

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学校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1.重德育,轻智育体育,美育

2.中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3.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4.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5.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 6.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 2.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3.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

4.努力构建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6.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关系

2.教育教学上,密切联系家长 3.家长和老师经常换位思考

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1.管理被管理

a)基于教学的宗旨和任务 b)基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平等关系 a)人格平等 b)尊重学生个性

c)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给与公正评价

新课程教师角色改变

1.教学过程中更多履行多样化职责,更多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

2.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专项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的开发社区内不得新资源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改进师生关系 4.教师间合作广泛

5.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6.密切与家长和其他社区合作,广泛参加校内服务于课外活动 7.指定角色发展目标

a)认识自己并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 b)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 c)确立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 d)按目标逐步执行 e)评价发展计划

1.安抚失主 2.平息猜忌

3.做好被怀疑的人的心理工作 4.换位思考

第四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5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6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1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课堂气氛热烈

13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14教师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

1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6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18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的制约。

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或者识记者的态度。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19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20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定势与功能固着 2.问题情境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2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头脑风暴训练

2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23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24气质类型与教育

我们克服气质偏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1.对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在严格其组织纪律的同时,对他们要热情。“刚柔相济”。

2.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避免产生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以柔克刚”。

3.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踏实顽强等品质。多给予参加活动的机会。

4.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要给予他们关怀、帮助、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

2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等同真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

2.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26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7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五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琐碎知识点

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和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教育学之父

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和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传统三中心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布鲁纳;《教育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巴班斯基:《论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1.布鲁姆将学生学习结果划分为认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动作技能。

2.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壬寅学制,没有实施。第一次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3.新课程改革中,我国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小学阶段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节课。4.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5.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好孩子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原则或良心取向—普遍伦理)

6.建构主义: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7.算法式是指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进行尝试,直到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马勒斯职业倦怠;(1)情感枯竭:生理枯竭和心理枯竭(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

(2)去人性化: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3)个人成就感低:消极的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背诵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3)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4)贯彻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4.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气氛热烈、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5.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岩石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3)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按课程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 ——注意好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巩固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便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7)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8)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学科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示例或录像

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相似性: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心向与定势(4)年龄特征(5)智力水平7.维纳成败归因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习得性无助感是一个人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8.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3)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9.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2)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发展 10.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3)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发展。

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11.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

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 培养:(1)遵循思维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2)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抽象性 12.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

(1)转换认知角度(2)自我暗示(3)调节期望值(4)适当宣泄(5)转移注意力(6)升华

1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

(2)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阶段(好孩子定向),遵守法规和秩序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人类道义高于一切)

14.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阶段(4)公正阶段 15.道德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6.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

(1)导向性原则。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6)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要求:1)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17.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

(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18.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6)个人修养法

19.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现有的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20.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2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2.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式:

(1)互相访问(2)通讯联系(3)召开家长会(4)举办家长学校 23.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2)系统脱敏法: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三是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3)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诱发性时间,信念,结果(4)认知疗法(5)来访者中心疗法

2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25.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26.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27.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28.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30.如何建立教师的微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3)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4)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3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根据注意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注意 3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2)迁移(3)思维定势(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6)动机的强度

三.额外掌握

1.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它的内容比艺术教育要宽泛的多。

2.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基础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垂直迁移是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水平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4.德育的内容:道德教育(核心)、政治教育(方向)、思想教育(基础)、法制教育(保障)。3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34.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35.意志的品质及培养:

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意志的自制性 培养: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育的萌芽阶段: 孔子-《论语》,教育地位与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六经’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能力: 1.苏格拉底 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自知其无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中学段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 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

    1. 简述课程的作用 (1)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 确定、教学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精选合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是典型的( )。 A.教育万能论 B.A.壬寅学制 B.2.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3.首先提出......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8版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全民性全面性义务性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个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