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第二篇: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
【内容摘要】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加下偶尔方法,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的阻碍作用,对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造成影响,因此在对高中政治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政治教学的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学 生活化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概述
所谓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政治教师以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作为基础,将高中政治教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将政治教学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我们的生活实际对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做到真正的源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被很多的教育方面的学者提出过,主要内容就是将教育与生活机密结合,相辅相成。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生活化的优势
1.促进教育改革稳定发展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正经历着飞速的提高,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教育改革发展迅速,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展开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到一起,使学生更好的对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能够使学生对政治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使政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高中政治教学水平,使学生对社会环境进行更好的了解,促进教学搞个稳定发展。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高中教育已经注意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生活化教学,依照教学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
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舍弃之前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与此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会有所提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所发生的变化,不断地创新,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
2.选择多种教学模式
现如今的学生个个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他们才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这时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比如说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活中的逻辑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地了解。或者是可以采取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运用课堂活动,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去进行教学,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去,对生活化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3.创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三观,提升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本身所谓出发点,创建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也会更加简单。
4.设置优质的教学内容
教育改革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重点,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去寻找教学的知识点,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还有实际的应用紧密的结合到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所下功夫,努力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是应该多为学生考虑,创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探究的一个过程,这时就需要教学内容与内部环境相结合,顺应时代的变化。
结束语
因为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更强,有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的话,很难做到对政治知识进行准确的掌握,从而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造成影响,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从生活化的方向进行政治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琴.高中思想政治分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2] 武春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6.[3] 佘程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有效?O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4] 赵利荣.合作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程劲松 彭春林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6-2007年我们承担了县级课题《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与矫正》研究并结题。随着近两年的推广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3、基于我校农远应用的条件
我校为农远模式二学校,2005年被评为县“优秀学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有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4 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 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电教,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 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7 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八、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 负责人:
程劲松:男,39岁,校长,本科文学学士,高级教师,安徽省“乡村教师育人奖”获得者,东至县首届“教坛新秀”,池州市第三届骨干教师,池州市第二届小语会理事,负责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十余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全国一等奖1篇。
彭春林:男,42岁,副校长,农远管理员,本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市一等奖1篇。
成员:
何东升:男,49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1篇论文获县级奖。
黄福田:男,52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
十、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生活化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材料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用实绩展览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第四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
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 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2009-6-25 23:11:39 阅读数:831
网友评论:0(顶:0,踩:0)
条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 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组织调查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实验总结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完善“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理论提供依据。采用前测、后测的形式设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同时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2、研究文献法:通过研究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
1、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①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②通过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制定研究方案;
③通过调查,建立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资料库。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这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争取保证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① 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③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④ 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一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1、本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②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③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④成果推广,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对各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活化作文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同时出台一套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并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课题结题,进行课题鉴定等。
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如何是高年级的学生乐于习作,习作中充满真情实感,充满生活的味道。
2、可视成果:学生的习作集。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