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文档

时间:2019-05-13 00:4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文档》。

第一篇:《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文档

重庆师范大学黄翔教授是国家课标修订小组核心成员,下面是黄翔教授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注重启发式

●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4.“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 ●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 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 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 ● 符号感(Symbol Sense)● 原课标: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 修改稿: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 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9.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 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的变化:(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第一学段:

①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 ①增加的内容: ●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②调整的内容:

●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图形与几何的变化: 第一学段 ①删除的内容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②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

①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第一学段:

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②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③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

①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②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③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 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http://xxsx.fhedu.cn/Html/6/Menu/7/Article/576/

“未来的教育应当充分地彰显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会的不要教,要教的是不会的。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有想象能力、抽象能力,而动物没有。”

在首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从追溯教育的本原开始,进行了他激情澎湃的演讲。

“小学那点知识不到半年就学会了,为什么要用6年的时间来学习呢?就是要培养能力。”

他进而发问:“教育是干什么用的呢?”

“是要培养素质的。什么素质?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他教的孩子愿不愿意读书。

“这次修改课标,对一堂好课也进行了界定。好课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常人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无非就是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但是史宁中校长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绝不是这些。

“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好奇心,小孩子提前预习过了,他到学校还听不听讲?好奇心没有了,你怎么去激发他的兴趣?而且孩子的判断能力不是很强,他都不知道他懂没懂,其实没懂,他以为他懂了,又不听老师讲课了,这知识不就夹生了吗? “我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条就是集中精力。我带了很多博士生,有些人思考就是不深入,后来我发现他们的问题出在不能集中精力。”

史宁中校长说,小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分钟,最多20来分钟,老师就要在这十几二十分钟内把你要讲的东西讲出来。如果老师掌握了知识的本质以后,再精炼语言,肯定能在20分钟内讲完。而反复地唠叨、重复,反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作为国内研究统计与概率的数学大家,史宁中校长甚至认为,学数学不用笔不用纸,用脑袋想就能想出来,而这正是锻炼一个人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办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真正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培养思维能力也一再被我们的数学教育所强调,然而在这次峰会上,学生不会思考的问题被一再提起,这是为什么呢? 史宁中校长深有感触地讲了个故事。

北京大学一位数学系教授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出了这样一道题:给出一个条件,一个结论,但没有说从该条件推导出该结论这一命题是正确的。请学生判断该命题的正误,如正确,给出证明;如错误,举出反例。结果,全班没有一个人做出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学生没有判断力,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思考问题。我们只会做给出条件又给出正确结论的证明题。”

史宁中校长认为,对思维过程的忽视,是当下数学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的老师讲课,往往是从中间开始讲,其实一开始的思维过程往往很重要,却被扔掉了。老师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只看答案对不对。“知识是什么,是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仅仅结果的教育是不能教智慧的,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有关过程的东西只有通过过程来教。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培养孩子数学的直观。因此我们要强调过程的教育,在过程中判断他的思维是不是对的。”

而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思考”。

那么,有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来推动数学教育走向思考、走向过程呢?同时负责数学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制定的史宁中校长透露,未来这一具有导向性的评价标准将有两个重大变化:

第一,不要求计算速度,算对即可。“有一种说法在学校很流行:一看就会,一算就对。这是不行的,数学是需要思考的,不是培养技术工。以后考试不要题量太大。”

第二,强调在理解上的掌握。他举例说:“比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你仅仅知道这个不算理解,你也应该知道,一个三角形里不能有两个钝角,一个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些一步就能得到的结论都应算在理解的范畴。理解没有内容是不行的。”

以此观之,中国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将转入更加注重内涵的改革深化阶段:

其一,注重思考力的培养; 其二,注重过程性经验的积累; 其三,注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第二篇:《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4.“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 ●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

符号感(Symbol Sense)●

原课标: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

修改稿: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

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

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9.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 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的变化:(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第一学段: ①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

①增加的内容:

●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②调整的内容:

●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图形与几何的变化: 第一学段 ①删除的内容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②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

①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第一学段:

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②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③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 ①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②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③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 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扮演好正确的角色。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作为一个配角的角色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和动作技能发展积极的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快乐主动地去追求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翱翔于知识的天空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合适的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并给予学生学习适当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分析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如何根据自我的能力或协同他人的合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教师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思维一定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们更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三、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推进课程改革。儿童是最好的教师尤其当我们这些青年教师面对这么一群可爱的学生时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生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长。而完成这一切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健康积极的人格素养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很好地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持续发展的环境帮助学生们获取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对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师范生的实际特点编写的。它是一本富有特色的教材读后能使读者更好地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本书围绕理念层次、教学设计层次、教学实施层次和教学评价层次四个层次展开。将有关的概念、策略与具体的实例分析相结合充分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一种参与式的学习场景。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下面我就主要来阐述一下本次读书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从目前来看的实施效果来看我认为并不理想现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详脱口而出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一些具体细节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我认为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新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要根本改变现代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大众数学”所倡导的现代数学课程观。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

育内容的数学要适应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数学以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价值”要求我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选择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对学生以后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这样的数学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能被每一名学生所掌握。它是普及义务教育地区的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身努力下都能掌握的数学。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种职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反映都是不同的所以数学课程将在所有学生共同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甚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名学生的数学需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性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模。

三、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教育要取得成效就一定要了解和研究他们。教师要有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教师在各种场合能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姿态、语言等外在表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开导与教育。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教师业务能力结构中的基本能力。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克服片面性和主观性并要持之以恒。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概念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

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3、钻研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能力。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与难点熟悉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乃至全套教科书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与实际智能水平规划好学期、单元、每课时的具体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要有独立处理教科书的能力为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补充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把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使教学活动做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知识系统、训练有素。

4、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而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来源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所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课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有的课却是平淡无奇无精打采令人乏味。究其原因这既与教案设计有关又与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关。

5、组织数学课外活动的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可以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拓宽可以结合某些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结合教学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和统计资料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事实也可以解答数学趣味题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唱数学歌谣走数学迷宫举行数学文艺会等形式可以是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等规模可以是个别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指导地将学生组织起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6、教研与科研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与兼顾个别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问题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课题积极地参加到校本教研、学科科研活动中去最终能够写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或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用以指导实践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

四、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与研究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

1、组织策略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把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总之,只要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拥有了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范文]

浅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 主讲教师:唐琴

时间:2013年10月16日

一、通常我们导入新课的两种方式:复习导入与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搜集问题信息,自己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使得问题具有挑战性,使得学生有探索的热情,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的探索无法进行,交流低效,情境中的非数学内容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移。复习导入能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扫除学习障碍,打实知识基础,使新知识的学习更加顺畅,能够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单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来说,这种导入方式是好的;但是这种导入方式没有给提供学生自主解说有用信息与的机会,削弱了问题的挑战性,暗示了解题思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开展有个性的思维活动。

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能够使学生感到这样的数学学习有用。数学问题情境:根据数学自身的需要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可以由三角板的内角和导入(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然后随手画出一个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有复习旧知识可以将安排的着眼点放高一点,而不是仅限于分解新知识,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上。

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有的只是起了引入新课的作用,有的起了引领全课的学习,有的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情境不再提供支持,只提供“敲门砖”的作用。

培养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思路的基本训练;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知识背景;算式列出后引领了学生的全课学习,像线串起了全课的学习,使课堂紧凑。(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与新课的目标水乳交融,而不能是油水分离)

启发学生的思考:提供的直观材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三上52÷2(52个羽毛球分给两个班),能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非数学内容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学内容正是这节课的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我们要分析

哪些是数学内容,哪些是非数学内容。例如田园风光图,师问“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小鸡,兔子„„,树林里可能有小鸟,水里有小鱼,小鸡是谁家的,没有人看,它不跑吗?等等,非数学内容就干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一师问:“在这美丽的田园里,有兔子,有小鸡,你们看看,兔子、小鸡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的,谁能这样几只几只地数一数小鸡?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三个2只我们怎么算?从而开始了几个几的学习。让学生看小鸡几只几只在一起,就突出了现实情境中加数相同这个特点。让学生说出这是3个2只,4个3只,这就是把生活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为与乘法意义建立联系做了准备。将生活语言上升成数学语言,再联系乘法意义进行思考,正是解决简单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数一数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有几个,又从形式上加深了几个几的联系。这一切都为乘法意义的教学做了准备。

导入毕竟是导入,不要过多耗费过多的时间。有些不好创设情境,就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例如倒数的导入就不好创设情境,一师出示一幅画,师将画倒过来,老师又写了一个杏树的杏,老师又写了一个5分之4,倒过来不一样吧,一学生说,老师你没有倒完全,5的秤钩应该往上,老师说,我们就不要倒那么厉害吧„„(牵强附会地创设情境)师说即使这样也有两个好处吧,1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像能力,2是促进了各科知识的融合----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我觉得应该从倒数含义的实质(乘积是1)进行导入。拓展: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往往反映了互逆的两个数量关系。

二、围绕教学重点组织‘数学’活动。

是组织数学活动还是组织教学活动虽只有一字之差,这就是新的地方。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说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有数学内容,能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能让学生得到数学发展的活动就是数学活动,既包括肢体活动,又包括心理活动,既包括发现式学习的探索交流活动,也包括接受式学习的阅读、听讲等活动。都要围绕教学重点。

新教材是分段来安排教学内容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还有一点是从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安排教材的。例如,分数的计算比小数的计算难,小数的计算就放在前面。但是认识小数需要认识分数做支撑,因此,分数的认识就放在小数认识的前面。

1、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数学知识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强,新知识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多数新知识是可以学生借助旧知识探索的。

例如:要让学生自己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经历算法的探讨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的推倒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发现归纳过程,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总结反思的过程等等。

2、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是因为要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而学习新知识的,因此着眼点放在问题怎样解决,达成了问题的解决他就认为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我们的数学显然不只是让学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而是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就要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45+30与45+3,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到结果等等。师应该继续追问学生摆小棒的摆法(谁和谁摆在一起),从而体会数位(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合并的数学原理)的知识。从而理解了数位为什么对齐?体验和感悟是小学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与初中特别是高中不同。而多少的比较就要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打动真情,留下深刻印象。

3、要重视数学方法的优化、总结和反思。

优化:同一问题会提出不同的方法,表现在学生思维的深度上,老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自己喜欢的方法上,老师不能将学生操作观察得到的结果等同于抽象思考得到的结果。操作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用物化的形式反映计算过程中的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这种操作能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形象方面的支撑,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应该把这种直观的印象上升到以数的组成和四则运算的意义为基础的数学思考上。这样理解才能深刻。此外,计算上的方法、注意点等老师还要做清楚的说明与示范。-----有意义的接受是必要的。从整体上看,小学生还是有意义的接受。有意义接受的大框架下的各种学习方式的组合。不是把简单问题交给学生瞎编!

总结:自己经历总结的过程而不是总结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是教师应该心中有数,特别是年轻教师,还要注意到其中的重点内容。

反思:例如对每一步算式表示意义的思考与追问,为什么先算这个的追问等等,经历这个反思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要围绕教学重点组织练习。

基本练习:突出教学重点的专项练习,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预防错误的改错练习,保证提高正确率的检验练习,简单的应用练习。

有时还有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练习,沟通联系的类比练习,防止混淆的对比练习,综合应用练习,探索数学规律的练习,为后新知学习做准备的铺垫练习。

把练习题用到位!设计相关问题加深理解。要防止随心所欲地设计练习。防止为了使得课堂练习花样多,把后面的练习拿到前面做的寅吃卯粮的做法。适当调整可以。不妨碍教师的创造性。可以使练习的形式活动一些,不要安排只是追求热闹的练习。

课堂作业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作业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暴露学生的学习失误,特别是老师能够发现学生没有意识到的学生的失误。作业要布置,要认真批改。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数学课堂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改革是不恰当的。但是,对改革进行到每一个阶段后准确地描述现在的状态,以及提出改进的措施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高效课堂。以上和大家共勉。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最近,数学组再次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刻领悟到数学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五、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但要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践行新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通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

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向人们质疑是求智之道,自己在内心思索是启发智慧之本。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如板书编写有序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这次参加了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培训让我更加了解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感受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适当调整知识结构,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

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课改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恰当,装帧精美,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教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和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双基”变“四基”,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新增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双基”走向“四基”,我觉得是数学课程标修订的一项重大变化,这避免了教师主教知识,不关注人的发展,从而更能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两能”变成“四能”,即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下面我谈谈自己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下载《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东乡镇中心校分校陈汉莲 通过这次参加“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会”后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上屋小学 邓柳冰 在为期三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培训的培训中,听了宝安区两位骨干教师张维国和徐定,北京市骨干教师许淑一老师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消水小学:李景辉今年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华英实验校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培训”。会上聆听了教研室专家对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一书,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团队骨干成员的倾力之作,由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教材审查委员、博士生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岩硐完小李春杰2012年10月25日在岩硐完小教师会议办公室,我和全体数学老师一起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团结中寨小学田峰 今年有幸参加全州小学数学新课标网络远程学习,在学习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新课标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学习了相关的解读课程。使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