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误区

时间:2019-05-13 00:5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误区》。

第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误区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误区

岷县秦许初中

韩举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也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许多老师、学生都对此情有独钟,而且乐此不疲,甚至于在好多情况下都把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具有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的确,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号称“所有学科基础”的语文文来说,确实是不无裨益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媒体能够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语文与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没有一定的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很难以理解到位的。学前孩子的的生活感受是非常有限,乡下的孩子还能多少感受些生活的气息,城里的可以说几乎就是零了。他们所能见到的只能从电视上看到,这与现实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这些原因,这让他们在学习时倍感吃力,语文难学几乎成了所有学前儿童的共体验。面对这样的状况,如果我们教师还是运用以讲读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而解决这一困难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传输功能,用最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刺激学生多重感官,使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从而以丰富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则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此动力的推动下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了,那么与之相关的所有的教学活动也就随之好开展了。

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从而保证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接受者接受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于老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瞬间记忆力、理解能力和听写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样,是很难保证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有效性的。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等,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

第三、多媒体便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的拓展,增加语文教学的容量。学前语文课本的内容是很少的,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课堂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解决语文文学习的量与课时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在教学拓展上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它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好几倍。通过多媒体对语文教材进行拓展、迁移、比较能够大大增语文教学的容量,扩大学习的知识面,既提高学习的效率,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使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第三、用于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进入语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语文需要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去理解,语文与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没有一定的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很难以理解到位的。学前孩子的的生活感受是非常有限,乡下的孩子还能多少感受些生活的气息,城里的可以说几乎就是零了。他们所能见到的只能从电视上看到,这与现实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多媒体技术恰好能以具体形象的材料降低理解的难度。多媒体可以部分再现历史场景,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媒体的共同作用使学生尽可能站在古人的历史背景下读文言文,这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在学习语文中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给学生设置一个与诗文相通的情境或营造一定的氛围。多媒体技术由于自身具有形象化的情境性的集成性的优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教师可以利用声音材料,渲染气氛,可以利用视频材料,拓宽视野,可以利用图片,触发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效果自然好,效率自然高。

第四、方便交流运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或师生与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是单独的,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只能在小组内进行,无法进行组与与,或者说是距离比较远一些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汇报时往往是口头汇报,有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表达不完整,别人学生在听时候也有失误,这样会严重影响到交流时的信息传递上准确性。多媒体教学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交流的心得体会写字纸张上,然后通过投影方式投到屏幕上,让全班同学读出来,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用于查找资料

信息资源有百川汇海,囊括五洲的特点,无论你需要什么资料,都能迅速,准确的查找。古诗文无论在时代历史,作者背景,还是在字词运用,句式特点上都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而且每一篇古诗文所引发开来了联想是无限的,是每个阅读者独有的,学习者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个性化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有条件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古诗文。而没有这个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预先查找学习的相关资料,或在课后根据学习中的需求寻找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再次之,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自己学习的收获,引导或激发学生去课外再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强了,收集的资料多了,信息量也随之增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相应提高。

由上可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积极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一改过去传统的、枯燥的语文教学,让语文阅读融入了时代的元素,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

但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过分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也会走入另一个误区,其表现主要有:

一、以影像代替文字,表面热闹,课堂的实际效果不佳。

有的教师一味的追求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形象性、生动性,在课前不辞辛劳的把诗文制作成具体的画面或者极具动感的动画、影像,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看起来也是热火朝天的。殊不知,过于形象化的诗文内容其实极大的限制了文本本身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文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思想意义变得浅薄无味了,这样反而是把一节语文课上美术课,或者说音乐课,误导了学生,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产生了负面的效果,干扰课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教学过于“程式化”,以课件代替板书,缺乏课堂应有的互动。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再好的多媒体课件都无法预设课堂中将会发生什么。多媒体教学完全是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下进行的,灵活性不足,无法应付学生突发奇想的一些问题或想法。另外一个方面,有些老师完全用课件代替了板书,学生看不到应有的书写模范,同时也不能通过叫板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级书写的规范程度,造成学生在书写能力上的欠缺。这样写就缺少了一个相应的互动环节,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的范读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师范读。

从古到今,诵读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感知其语言魅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许多古人都陶醉于期间而不能自拔。在多媒体出现之前,文言文的范读一般都是有上课的教师来完成的,现在许多老师都是放朗读视频,让学生用唱卡拉OK的形式跟读。虽然别人的诵读水平要高于执教的教师,但教师如果能亲自诵读,可能朗读的水平不如录音,但这是教师在做表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学生对上课的教师也会产生崇拜之情。再者,教师的诵读情况是符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的,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现场情境。文言文的诵读实际上就是体现对该篇课文的理解情况,这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

综上所述,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延伸,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是处于对立面的,两者应该是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而且我们要始终确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它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处于“配角”的地位。我们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嗤之以鼻。而是要充分挖掘它的特点,使其能够合理运用,为教学而服务,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在文言文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第二篇: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误区浅谈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误区浅谈

白莲岩中心学校 徐 浒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现在使用最多手段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了。它虽然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缺点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误区,下面简单从以下几点谈谈我个的看法:

首先,想说说各个学科都存在的共同问题。

第一,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多媒体课件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只要点点鼠标就过去了,这样的话对某个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课件就已经翻到下一页去了。同时多媒体上课的速度很快学生也来不及记录相关内容,导致一节下来学生只知道看了几个图片,而更本不知道本节课上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有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一节课PPT课件是主体,而老师起到辅助作用。也没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也未必比不要多媒体好到哪里去。

其次,在生物课中的问题。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上。虽然,各个学校都有班班通教学设备,提倡使用班班通,但是如果滥用,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了。刚开始,可能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但使用多了,就会使学生上课格式化,甚至感到枯燥乏味,有的时候反而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很懒,连板书都不写!特别是在夏天的下午用多媒体上课会使学生感到困倦。反而使教学效果不好!

第二,忌多媒体课件过于“花”。刚刚开始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都喜欢制作布置非常漂亮的PPT课件,感觉这样好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其实你错了,我们制作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不是比漂亮!课件布置的漂亮、“花”不是说你的课件制作的就好!课件的目的是为了够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而过于“花”的课件往往会被课件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所吸引,为美妙动人的音乐所倾倒,可是却把教师要阐述的主要问题忽略了,特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点缀更有魅力更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要删除一切没有必要的东西,诸如按钮的声音,或一个漂亮的按钮,要知道它们只能是起到最基本的连接、烘托作用而不能让其太多的夺彩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三,不要忘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他的很多知识都从试验中来的,所以多媒体动画代替不了实验操作。刚刚使用多媒体的老师说:“多媒体,太神奇了,只要能想到的,它几乎都能做到!我们的实验就可以省略实验的麻烦、组织的困难、课堂纪律难管了!”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生物学教学离不开生物 学实验,在实验中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每个实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才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要始终记住,不能把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东西随便搬到屏幕上去,更不能把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盲目地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虚拟。这是与当今倡导的体验教学原则背道而驰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能把各种实验简单地搬到电脑上,用几个按钮就完成!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变化,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合理正确的应用多媒体确实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多媒体很神奇,但不是神话,无论如何多媒体都无法取代教师的作用。同时这种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多媒体的应用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把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街小学

【内容提要】:虽然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辅助性从属的地位 ,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师生的直接交流 , 但多媒体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整合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容纳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知识整合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有利于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化效果

丰富资源

提高素质

随着人类社会跨入了全方位的信息时代,它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教学,给课堂带来了一片蓬勃的生机。多媒体语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具有图、文、声并茂的功能,利用计算机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即定的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如制作的科普说明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多媒体课件,收集网上、VCD光盘上有关宇宙的系列图片、动画(太阳系、恒星系、人类登上月球等)。放映这些宇宙奇观,让学生对神密的太空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激发了他们探索、征服宇宙的热情;此时学生在感官上轻松感受的同时,更快捷与形象地接收到语文信息。

为此可以设计一类娱乐型教学软件,力图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把“学习内容”与“游戏动画”结合在一起。这些软件使学生在学习原本显得枯燥的知识时,摆脱了单一的老师说教形式,激发了青少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生理、心理年龄来分析,处于这年龄段的人,对新生的事物最富于幻想,也最容易入迷。往往使他们走进校门外的电子游戏室,以至成了家长、老师和社会的一大难题。调查情况表明,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在课堂中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班里的许多“电子迷”渐渐从电子游戏中醒悟过来,意识到计算机居然在学习上还有这么多的功能可利用。他们由于接触计算机较多,还能成为上多媒体课的技术助手呢!于是他们学习兴趣培增,成绩也逐步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又如《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妙趣横生的动画、形象直观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创设了的情境。例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雪景”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了雪景后,再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还有许许多多漂亮的雪景,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许多雪景的图片。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些美丽的雪景,欢呼雀跃:“呀!这么漂亮!”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幅最喜爱的雪景向大家介绍,看谁描述的最形象、最生动。”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个个说得是心花怒放,这就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三、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例如:第六册《荷花》一课。这篇看图学文,是文坛巨匠叶圣陶先生的杰作。从个体看,荷花色香具全,姿态各不相同;从整体看,满池荷花挨挨挤挤,无风静态极美,有风动态更美。上飞蜻蜓,下游小鱼,意境如诗,犹如一大幅活的画,令人赏心悦目。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练地运用色彩鲜艳的简笔画配诗,让学生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紧接着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如提出:“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你从这个字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使学生从中领悟想象意境的途径,从而进入这首诗所表现的青山陡峭、烟雾缭绕、急流飞泻、气势磅礴的意境。

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最后让学生在这壮美的奇景前吟诵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意境颇为关键。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展现形象立体的画面,并配合以适当的音乐和解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再现意境,从而逐步去品味诗情,理解诗中深邃的内涵。

四、扩大语文课堂内的信息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需要大容量、大面积、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的内容,而是应该开展横向、纵向的联系,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发展智力、激发创造力、形成能力。

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争取在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传导信息,但必须要坚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因材施教,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信息传导的速度、容量以他们能接收的程度为准。

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来解决呢?我们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赞美妈妈的作文,一部分同学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们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Flash《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它对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邹明,《论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渭南教育,2001年12月版

<3>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报,2003年12月5日第四版

<4>陈莲莲,《略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00年6月8日

第四篇: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

东阳市巍山高中

陈伟东

[摘要]:本文从为用而用、削足适履、盲目“拿来”、以辅代主、忽视文本五个方面透视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提出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适用、适量、适当的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字]:多媒体

语文教学

误区 适用 适量 适当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它比传统教育手段有无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辅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可以编制各种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进而极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正在走向一些误区:

1、为用而用。

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出的课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界面做得很“花哨”,仿佛不用计算机就不是现代教学、不是多媒体就不够档次一般,多媒体辅助教学演变成了一种纯技术展示。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一曲《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削足适履。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图方便,将教学内容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下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探讨。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副作用。更有趣的是,如果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或出现其他意料之外的情况,电脑便上演“蒙太奇”手法,这种情况,多少会给师生带来些许尴尬。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教学思想,并且它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非但未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是课越上越死了。

3、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自己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

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4、以辅代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这种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交流,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这种课件的程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何谈提高?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课改精神的。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5、忽视文本。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上《祝福》,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针对上述情况,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适用

适用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以诗人自己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通过选取平凡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和祖国的血肉联系,真挚、委婉地抒发了对祖**亲的拳拳深情,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儿女对祖**亲不可遏止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文中由“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可借助名家配乐朗诵体会,四组表达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的意象群,可用一系列相关画面展现。授课时,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导入,同时打出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氛围当中。在讲课过程中,将四组意象群的画面依次再现于屏幕:“贫穷、落后的祖**亲的形象,就像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希望渺茫的祖国,就像飞天袖间的花朵;从苦难中奋起的祖国,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雪白的起跑线和正在喷薄的黎明;和我不可分割的祖国,……”,随着画面的展开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呈现电视诗歌的效果。学生听得到、看得到,触景生情,感受到女诗人对祖国的爱,感受到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对祖**亲的爱。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再略加点拨,学生就能化难为简了。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

更新。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盲目介入(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却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如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以牺学生想象为代价的,这对语文教学绝不是好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被潮流赶着,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上,要选准中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和范围内应用,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这里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删去,毫不可惜。”

2、适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手段面前,就好象一个穷急了又被逼急的饿汉一样,不知如何办才好,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有时一节课学生基本上是看他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花俚呼哨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但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仅靠它来帮助板书而已,这都是不妥当的

3、适当

多媒体手段好,但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才是恰当的呢?笔者认为,一是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用能将形、色、味、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二是用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有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时,难以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亦可用电脑里的字体帮忙,等等。三是用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传统教学法在思维开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常常造成遗憾,但多媒体在这个方面却又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课件只提供与诗歌意境有关的画面,教师做一适当的提醒,任由学生据画面去联想想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五篇: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七年级语文:蔡丽巡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

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下载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学前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推荐5篇)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 淇县高村镇实验中学 郭赞梅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 淇县高村镇实验中学 郭赞梅 电脑多媒体的诞生与使用,促使教师教学方法向......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误区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误区 富县高级中学 高晓明 应用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

    浅议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模版)

    浅议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贵州省余庆县龙溪小学 杨启仙 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石门小学张波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计算机辅......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误区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运用与误区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信心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就显而易见,由以前的黑板板书变成多媒体的展示。在多媒体普及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

    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现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令人耳目一新,为教学拓展了一个新的空间。然而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却不安地发现存......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建湖县爱心幼儿园 孟丽娟 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般都采用绘画图片来制作教学用具,也会采用利用具体实物的方式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