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

时间:2019-05-13 00:0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

第一篇: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

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引发的教育改革给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师范性,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该课程出现了不少问题。为适应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笔者针对本课程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评价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展开,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建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给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在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要求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处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改革教学的要求,也对培养中小学数学后备队伍的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简称“教法”)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以及毕业后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这门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这门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我们在进行“教法”教学时也能引进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评价方法及新的教学形式,并能将其融入“教法”教学中,这应该是师范生学习体验新课程标准的好模式,这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素质,也可以起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和调查发现,现行的“教法”课程并没有实现这一层面的改革。虽然“教法”课程也陆续进行了不少改革,但我们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教法”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对其改革提供一些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一、新课程标准下“教法”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培养师范生的数学教育能力已成为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的核心,其中“教法”课程的目的就是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教学能力。然而,现行“教法”课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这一目标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这些问题就更加明显了。

1.1 “教法”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现行的“教法”课程目标只强调双基的学习,忽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法”强调:中学数学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必须是在各行各业中普遍需要用到的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知识。但随着社会和数学本身的迅猛发展,这一观念对中学数学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相对于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0[1]的理念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因此,“教法”课程必需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

1.2 教材内容滞后

随着基础数学课程的改革现行中小学数学教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给“教法”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秋季,已在部分省市使用的高中实验教材中增加不少新的内容,并采用了学分制。而“教法”教材却并没有多大变化,远远滞后于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没有体现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和增删,而是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的系统改革。[2]特别是对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选修内容,其中有些是大学里的内容,有些是数学前言类专题,还有些是富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专题。对于这些现行的“教法”教材都几乎没有涉及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师生不能一起走进新课程,这不利于师范生对现行中学教材的了解,会使他们脱离现行中学实际,缺乏理论与实践性的统一。1.2.2 没有考虑当代师范生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当代大学生的优势,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实现现代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但现行的“教法”教材仅简单地进行了叙述,而没有涉及到如何具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如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制造一个好的课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等。

1.2.3 教案编写涉及太少

编写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的一项准备工作,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在校师范生不仅要会写教案,进行教案设计,而且还要力争写好每一份教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然而“教法”涉及的教案编写却太少,教案实例也很少,更加没有涉及到现行中学新教材教案实例的分析,这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案编写能力: 1.3 教学模式传统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然而大部分“教法”执教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其它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一样,教学模式呆板统一,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教学活动单一。教学活动集中于教学课堂,教师独霸讲坛,唱”独角戏”,缺少辅助教学的其它措施,学生仅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形如注重教学技能培养的微格教学、观摩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导致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落实;“注入式”再现教材内容。采用“注入式”讲解教材内容,不但会扼杀他们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在这种形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容易适应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法,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弛的;»只注重学生“学”不注重学生“教”。教师不能适时地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难得有教学实践的机会,缺少教学的心理体验过程,达不到“学”与“教”的心理换位境界,只能以学习者的心理去学习知识,不能以施教者的心理去研究教材教法。

二、“教法”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大力实施,要求师范院校必须加大对在校师范生数学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的教育、培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新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教法”应根据课程标准来具体规范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技能和编写教材的基本要求。[3]现行“教法”教材是在没有新课程标准的时段完成的,在新形式下对“教法”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法”应紧跟时代步伐,走进新课程。数学“教材”教法课程不同于其它数学课程,其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周期性的变化,以体现时代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只有及时更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性。因此“教法”应在保持数学教育基本理论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与新课程标准相符的数学教育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的介绍与争鸣;增加现代数学学习理论;数学思维与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将新课程标准融入“教法”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同步,熟悉现行数学教育的现状,了解中学数学教育领域的前沿状况,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一学科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应增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目前国内外许多学校的实验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师生的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全面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应该在“教法”课中占有一定比重,并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实践,这样才能整体地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3、应增加培养教师研究能力的内容。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了。他们正在逐步走向“教育家”的称号,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加要求教师具备这一能力。因此,在现行的“教法”课中增加培养教师研究能力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师范生不仅在校就具备了科研的意识,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很快地掌握如何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研究等方法,并能将此升华为理论、进行交流和传播、乃至推广,从而成为高素质的教师。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机会。因此,在“教法”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结构。如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基本理论中的教学目的、数学原则等学生不易理解或不太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精讲为主,但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深入钻研教材,广泛参阅相关资料,旁征博引,使教学内容有理论有实例、有规律、有方法,紧密联系现行中学教学实际;对于某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备课等章节内容,教师可以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对照问题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把握课堂的气氛和进度,并对所讨论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提供典型案例或对比案例,师生共同分析、点评该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2.2.2 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

“教法”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因此,我们要让师范生走出大学,进入中学课堂,亲身体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切实体会现行中学数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材的组织与处理,是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手段的另一重要措施。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教育见习,适时地把师范生带出去听见习学校优秀数学教师的经验介绍,充分利用见习学校安排的示范课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关于现行中学新教材的公开课,让师范生们体会教师是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等。身临其境地感受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出去参加就近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这样的活动包括研讨课、集体备课,座谈新教材的特点与变化,座谈如何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新教材、了解新课程标准。除了“带出来”我们还应采取“请进来”的教学组织形式,邀请就近中学教学能力突出,教学实践丰富的优秀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传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介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和现代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结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何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外,我们可以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和“试讲试教”等数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有阶段性地围绕着某一实践课题(如新课的导入),让学生进行试教,教师根据教学录像,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实例,让试教学生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阐明教学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可以在这种观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得到提高。

2.3 评价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教学评价对于调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以往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以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方式不能全面、正确的反映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适应教学的改革。全面评价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既包括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包括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其教学实践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闭卷、开卷和微格教学三方面来进行测评。其中闭卷包括中学数学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还有教案的编写等,占40%。开卷部分包括现行中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主要以论文的形式体现,考查学生的科研能力,占30%。微格教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试讲试教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占30%。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更有效的使考核起到“诊断”、“引导”、“调控”作用,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同时,对师范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其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意识。

三、结束语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需要,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使新课程标准得到顺利实施和全面落实,必须要有坚实的后备力量,这其中就要求高师院校提供高素质的教师。而“教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师范性,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实践性极强的理论学科,对其课程进行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借鉴新课程标准对“教法”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体现新的教育观和理念。从而使师范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地适应中学数学教学,成为高素质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1-7.[2] 杨建辉.新课程标准与5中学数学教学法6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变化[J]:数学通报,2004, 9:5-6.[3] 白虹.数学教材教法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2): 56-57.[4] 蒋亦东,赵小云.《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杭州教育学院学 报,2002,19(3):1-3.

第二篇:高师小教专业数学教法课程

高师小教专业数学教法课程

实施方案与策略探究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概论”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本学科课程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教师的要求,又要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师发展的衔接与联系。就教学策略而言,它应以方法为取向,以问题为中心,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就教学方法而言,它应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构建一个以“案例教学+小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教学概论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概论”通称小学数学教法,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并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能力与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时至今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有教学策略与方法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本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亟待改进与创新。

一、现有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事实判断

1.从课程取向上看,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法课,仍未能走出终结式培养的基本模式。表现为:往往以理想状态下完美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尤其是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素质)为终结性的培养标准,而很显然,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四年的奠基阶段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一课程取向源自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认识上和理解上的不足,其后果是:在不断的技术性模仿与训练中、在严格的理论识记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中,师范生虽然暂时成为了合格的知识传递者甚或教学能手,但从长远来看,后劲往往不足。其原因是,这种急于求成的终结性培养模式导致了那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更为重要的东西在过程中的失落,诸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研究能力等。

2.从课程内容上看,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法课,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过于注重规律与原则的教学,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走进了枯燥、陈旧、繁琐的、理想层面的象牙之塔,远离了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如此去武装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等同于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训练教师的思维与教学行为标准,其结果自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创造性、决策力的极其缺乏。尽管他们也许能够遵照相关的原则与规律进行教学,但他们所具有的是遵照执行的教学观,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而不大可能成为创造者,所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也往往会走上固定僵化之路,鲜有活力。

3.从课程实施上看,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法课,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淡化了学生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感悟和实践环节,而在评价上又过于关注固有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里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娴熟掌握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教育实践,但事实上,教育教学的理论却恰恰产生并发展于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发展;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

基于如上思考,我们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概论”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思考与改革,力图充分体现出本门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以期能更贴近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现状,更好的服务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需求。

二、课程的教学策略

如果把教师特性设定为一个不变的“常量”,那么,一门课程教学策略的确定,主要受制于下列因素:

1、目标设置。一般而言,一门课程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侧重于知识承传还是注重技能的培养,所要求的教学策略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2、知识类型。所有的学科课程都负有传承知识的使命,但也应看到不同类型的课程承传的知识具有不同的特点。课程在知识类型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教学策略的选择。

3、内容编选。如上所述,课程内容的编选方式,既受制于课程目标及其知识特性的影响,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具体言之,单一知识类型的课程,一般采取相对比较单纯的教学策略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而知识类型比较复杂的课程,则要求不同形式的教学策略与之相配合。

4、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不同特性,也会影响到同一课程在教学策略上的不同选择。例如,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获取教育教学理论可能会显得十分困难,但对那些有过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获得隐含着大量感性经验的教育教学理论就会十分容易。因此,即使是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当其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也应选择适合它们各自特点的不同教学策略。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特点,这里尝试着提出一个小学数学教法课程的一般性教学策略。至于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方法取向;

2、问题中心

3、建构知识体系。

所谓“方法取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小学数学教法课程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注重使学生养成思考和分析教学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因为,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某一类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学生以后再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不过,方法获得需要两个方面主观条件:一是学生应有意识的去学习它。二是学生只有在认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才能亲身体悟并掌握它。这样一来,就涉及对第二句话的具体理解问题。“问题中心”的涵义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不是传承系统完备的教育教学理论,而是围绕一系列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实际问题而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真钻研一些教学实际问题。随着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的不断提出与解决,学生就可能获得一定的思考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当然,一个具体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肯定与学生平时的兴趣、知识面和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储备,才能发现一些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并敏锐的感知到这个问题的价值。由此而来的,就是“建构知识体系”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又一个具体教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不仅可使学生获取一些小学数学教学的技能和方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积累起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特定知识体系。不过,比较而言,这种知识体系有以下几种明显的特点:一是它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二是这种“体系”是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把知识作为一个整体一下子灌输给学生。三是经过学生的自主吸纳和消化,这种知识内容已经有机的镶嵌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而不是经常游离于其知识结构之外。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上述教学策略,很有必要引入组织行为学中的“案例教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最早实践于医学、法学及工商管理领域的教学中,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小学教师培养中颇为流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是指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正是通过把那些活生生的典型教学事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般的直面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成为了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小学教师培养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1、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但教学课时数少,学生实践经验又普遍缺乏,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解决教学矛盾,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要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笔者认为,在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选择恰当的、典型的、实际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掌握和理解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归纳出理论知识的脉络,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抽象的基本理论,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搞好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讲授变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唱主角,运用典型、生动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关注的焦点;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积极地思维,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使比较抽象、呆板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案例教学有利于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教学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知识灌输和对已有理论的讲解,而案例教学强调的是“以学为主,学以致用”,学生要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能使我们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中走出来,实现向素质教育的新模式的跨越。

(二)小课题研究的内涵及其可行性

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美国,小课题称为project,在美国教学材料中,有很多projects,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完成这些小课题。在完成小课题过程中,学生往往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目前,在我国,小课题的研究统称为探究型课程研究,也受到了极大重视,成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据调查主要存在三种形式:1.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反映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其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社会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科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以课程中的文本内容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社会调查、文献查阅等活动或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对文本做进一步拓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了解,并把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起来。在研究中体验学习,合作交流,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索精神。3.课堂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或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并在当堂课或在下一课堂中解决问题。据有关研究和实践表明,综合实践小课题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评论,学科小课题则注重知识的生活化,而课堂小课题则更需要教师的指点和诱发。

小学数学教法课程实施小课题研究也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1.小学数学教法课所展现的教材内容应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本门课程开展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内容线索和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求异心理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征,好探究的心理已经具备。小课题研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异心理,同时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发展。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开展研究的资料收集和信息处理提供了方便,也开阔了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认识的视野。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案例教学与小课题研究在理论上蕴含着共同的理念,在实践中汇合于共同的追求。他们都强调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要密切结合,都关注学生在直面教学实践中领悟有关理论知识,生成实践性知识,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反思、研究教学实践,以改进教学实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法课教学中,二者应该也是能有机结合的,二者的有机结合为本门课程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成为造就反思型、研究型、创新型小学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2]罗雅萍.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49--53.[3]闫守轩.“教学田野”:教师的自我成长之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4(3):80—81.[4]李方,刘晓玲.新课程实施与高师教育类课程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6):77—78.[5]周志田.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2):84—87.姓名:孔亚峰 年龄:26 职称:讲师 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 邮编:273100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1.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同时还应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受思想品德教育。4.小学数学教应完成的三项任务: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术知识、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

(2)培养一定的能力: ①计算能力。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③初步空间观念。④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重视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

(1)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需的数学最基础知识。(2)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技术发展的需要。(3)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

6.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

(2)突出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

7.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符合的两个基本特点:(1)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2)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8.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想方法。

(2)结合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①敏捷性; ②灵活性 ;③独创性。

9.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注重直观与发展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5)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10.、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讲解法;(2)谈话法;(3)练习法;(4)演示法;(5)实验法;(6)阅读法。

11.几种综合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2)尝试教学法(3)自学辅导法

12、.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

13、.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备大纲)。(2)认真钻研教材(备教材)。(3)了解学生(备学生)。(4)组织教材,选择教法(备教法)。(5)备自己。(6)教具学具的准备。

14、.学期授课计划的拟定的内容:(1)提出全学期总的要求。(2)对学生情况作简单分析。(3)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4)确定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题。(5)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

15.课时授课计划的内容:

(1)教学内容或课题。(2)教学目的要求。(3)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4)拟定教学过程。16.新授课的组织方法:

(1)检查复习。(2)导入新课。(3)传授新知识。(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17、.练习课的组织方法:

(1)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2)作练习前的指导。

(3)课堂练习。(4)练习评讲。(5)布置课外作业。

18、.复习课的组织方法。

(1)宣布复习的内容与要求(2)复习。(3)练习。(4)评讲。(5)布置作业。

19.、检查课的组织方法:

(1)提出检查要求。(2)检查。(3)收集检查结果。20.、讲评课的组织方法:

(1)检查情况小结。(2)阅看试卷。(3)重点错误分析(4)订正错误。(5)布置作业。

21.上课的基本要求:

(1)有明确切的教学目标。

(2)恰当地组织教材。(3)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先进。(4)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6)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紧凑,效率高。

。22.、常用的导入设计法有: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2)巧设悬念,启迪思维。(3)开门见山,简捷明快。(4)操作实验,建立表象。

23.、新授知识的教学设计应注意:

(1)抓教材重点,突破难点。(2)精心设计提问,优化课堂教学。(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24.、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应注意:

(1)针对性

(2)层次性

(3)思考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

25.小学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

(1)认数与计算①整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②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③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④百分数的认识。

(2)量的计量;

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②重量单位:千克、克、吨;③容量单位:升、毫升(包括体积单位);④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

(3)几何初步知识

①认识平面上最基本的图形及其面积计算;②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及其体积计算

③球的初步认识。

(4)代数初步知识

①用字母表示数;②简易方程(ax±b=c,ax±bx=c);③列方程解应用题。

(5)统计初步知识 ①简单的统计表;②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处理;③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6)应用题

①基本应用题(也就是简单应用题);②复合应用题(以三步计算为主);③分数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④百分数应用题。

(7)比和比例

①比的意义和性质;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③解比例,比例应用题。

26.统计的初步知识的知识结构:

(1)统计的初步知识

(2)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处理

27.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3)鲜明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

28.小学数学评价的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内容

①学习状态的评价②学习心理的评价

③学习成果的评价

④思维品德的评价

(2)对教师评价的内容

A.教师素质的评价

①政治素质、思想素质②文化科学素质、业务理论素质

③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④教态、板书

B.工作能力的评价 C.教学过程的评价

D.教学成果的评价

(3)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

①课堂结构安排

②教学密度③驾驭课堂能力

D.教学方法

E.学习方式

F.学习态度 G.教学手段

H.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概念的教学教法

1、以旧引新法、2、直观引入法、3、区别比较法

三、数与代数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原则

1.过程性原则 2.现实性原则

四、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二)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三)重视数与代数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教法(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目标

1.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2.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3.培养思维能力。(二)、原则

1.现实数学原则、2.自主学习原则、3.渗透原则、4.“再创造”原则、5.反思原则、6.教育性原则

(三)、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 1具体情景中学习2要准确把握“尺度” 3在操作中完成

(1).知识的“内化”、(2).在对比中区分、(3).在联想中创新、另外,渗透、迁移、说理、猜测、估算等教学方法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教法

(一)目标

1.使学生具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

3.培养他们从随机(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在面对不确定情景或大量数据时能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原则

1.突出过程,以统计过程为线索处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2.强调活动,通过活动体验统计的思想,使学生建立统计的观念 3.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安排内容

(三)、统计与概率的常用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参与性、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3关注不确定现象的教学、4、培养学生获取数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教法

(一)目标 1.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沟通联系。2.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从中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数学学习情感。(二)原则

1.创造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情商教育原则 A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常用教学方法(一)激活活动兴趣类

1.情感沟通法、2.情境渲染法(二)提高活动能力类

1.操作训练法、2.想象创新法

(三)活动评价反馈类

1.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4.分层评价(四)实践类

1.调查、2.体验法

(五)信息整理类

1.文献查阅法2.筛选法、3.比较法、4.归类法

2009年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9、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饿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15.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6.“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1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8.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19.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0、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

21、小学数学教材广义地说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辅助教学软件)等;狭义地说,仅仅指(小学数学教科书)。

22、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充分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与儿童的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3、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4、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小的组织单位是“课”,它包括(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和一个练习)。它是逻辑上相对独立的、而又较为完整的具体课题。

25、教材的较大组织单位是“单元”,它是指在(知识系统)和(逻辑关系)上较为完整,在(技能、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或应用上)相对独立的部分。

26、每册教材由若干个大单元组成;每个大单元由若干个小节组成;每个小节又由若干(例题)和(习题)组成。

27、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28、在某一部分教材中,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其他知识点的学习的那些知识,叫做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者易于引起混淆或误解的教学内容,叫做教材的(难点);对于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性作用的教学内容叫做教材的(关键)。

29、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数学的(内容、语言、思想和方法)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0、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语言和工具。当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与生产、生活中。并且,出现了各门科学为了自身的完善而逐步(数学化)的趋势。

33、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是对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是一切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3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它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5、数学课程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智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6、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由于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使学生(思维清晰)、(推理严密),并善于(独立思考)。

37、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8、《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9、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变化和发展)。

40、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41、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

(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42、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4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饿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5.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46.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7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这部分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地位)、9作用)和(前后联系),弄清这部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除以上基础知识方面的分析研究外,还需分析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中要达到哪些(能力培养)的要求,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3、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4、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8分)答: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5、推进小学数学校本研究经常采用哪些基本策略? 当前,在小学进行校本研究,通常可以采用如下策略:(1)以教学实践和课程实施为重点,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2)从单纯的课例设计,向“教学方案”和“教学案例”的方向拓展。(3)以校本行动研究为手段,推动校本教研的开展。(4)整合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

6、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

7、数感主要表现在?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8、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答: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9、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答: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10、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

答: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11、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答: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12、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

答: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13、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与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意义如下 重点

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其他知识学习的那些知识 主要的教学目标; 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易于混淆和误解的内容

教材的难点一般也构成了教学的难点 关键

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除知识外,还包括解决难点的途径与方法

14、从宏观到微观,对教材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分析全套教材;结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分析一册教材;对即将开始教学的一个大单元(或小单元)教材的分析;对一“课”教材(一个练习和练习前的基础知识)的分析;对一节课教材的分析。

15、分析研究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设计时,应达到哪些要求? 答:内容上的针对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思维角度的多变性;训练要求的差异性;训练过程的循序渐进。

16.“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17.“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答: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18.“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19、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0.“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P104)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1.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P114)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论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3.在代数教学中,我们往往碰到学生计算不过关的问题,你有过什么困惑?你是怎样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 【答案】学生对题目好像一看就会,一动笔就出错,对此教师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数感和符号感的意识,只会机械的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缺乏具体情境的体验,这是过去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根据新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心算、口算的能力,先动脑、动心、动口,再动笔;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四个目标是一个密切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1)小学生数学素质多维评价指标,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指标上的发展,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促进其综合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及综合应用数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评价主体之一。在教师的评价上,我们着重关注的是如何让教师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又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基于此认识。

(3)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敢“创”,乐意去“创”,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才会利用丰富的想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活跃思维的产生,就要求教师给予他们良好、充足的活动空间,以足以支持思维的活跃性和持续性。

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阐述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课程教学风格的变化趋势。

(2)“空间与图形”是使学生在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论证、定量思维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素材;观察、操作、测量、实验、猜想、设计、欣赏、推理和论证的训练以及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等等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形式。其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发表杂志《课程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杂志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33页。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下载。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安字镇中心校

杨春风

第五篇: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学反思

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提高阶段,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是对过去行为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实施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第一,反思态度。也许有人会心生疑窦,反思已经是在努力查缺补漏了,何来态度好坏之分?其实,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都是能自动自觉之外,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寥寥几笔,纯属应付;有的东拉西扯,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反思,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已往,徒费时间笔墨而已。我想,反思贵在真实。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教学进程完毕。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刻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啊!第二,反思内容。反思教学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与现象更值得我们深究。比如,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变得功利,不用奖品吸引不给什么鼓励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可反思即知,这种现象未必不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的引导造成的。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人文积淀有关。学识浅薄,无以支撑,自然会和优秀课例产生差距。坚持用一颗反思之心来看人待事,对我们的教学都是不小的促进。第三,反思效果。对教学效果的反思,除了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在听课的同时是否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已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已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任何知识都是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更要有超前意识,具有前瞻性,积极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下载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师解析几何课程改革一点思考5篇

    关于高师解析几何课程改革一点思考 宋 卫东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芜湖241000) 摘要:本文就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解析几何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

    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单位、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测试题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测试题一填空(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卷(合集)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

    数学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9月20日,参加了在振兴街小学举行的数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受益匪浅。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员示范引领作用。本次培训紧紧围绕课堂......

    生物双语教材教法课程大纲

    双语教材教法课程(生物)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双语教材教法课程(生物) 学时:30 适用专业:生物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双语教材教法课程是......

    学习课程改革及课程标准心得

    作为一职校教师,我参加了我校新课改的培训,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很多新课改的资料,使我获益良多。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为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新课......

    从新教材看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感培养

    从新教材看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感培养丫丫网,身边的育儿专家 |+加入收藏夹| 帮助 论坛 备孕怀孕分娩新生儿婴儿婴幼儿学龄前 论坛 童言无忌 资源分享 丫丫网 > 育儿论坛 > 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