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文教学指导课堂实录案例点评

时间:2019-05-13 00: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作文教学指导课堂实录案例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作文教学指导课堂实录案例点评》。

第一篇:2、作文教学指导课堂实录案例点评

四川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及远程培训

课堂作文指导课应该怎样上

——以孙双金“观察作文的情智教学”课堂实录

(“2008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课堂实录)

授课:孙双金

实录:曹

点评:管建刚

再评:马正平

孙双金与学生沟通情感

孙双金,1962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实验小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基础教育专家”和“2007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首创情智语文教学,1988年江苏省青年语文评优课活动获第一名,1989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曾应邀赴全国几十座大中城市讲学近500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200篇文章,出版有《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

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激趣:老师试图通过反差性、意外性情境创设,营造写作兴趣、写作状态,激发写作动力

师:睁大你的小眼睛,看看孙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教师神秘地从包里取出一个用红布包得很严实的东西)生:我觉得它非常贵重,因为它用红布包着…… 师:大概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生:砚台。

生:我认为是镇纸。

师:你抓一抓,掂一掂,有可能是什么? 生:很有可能是字典。

生:我摸起来有点硬,有可能是塑料包裹着的。

师:你很厉害啊,长大了可以做个侦探。(请另一生)你来摸一摸,捏一捏。

生:好像是一个正方体,四个角还有点尖,好像是一块石头。生:我觉得应该是南京的雨花石。

师:是不是呢?(打开布包)注意看,什么啊? 生:砖头。(全场大笑:兴趣、刺激)

(师板书:猜)

——马按:这是“激趣”的作文指导环节。

写作这东西,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波动与起伏、有了情感的波动与起伏,写的时候,字里行间会洋溢出情感的温度。在我看来,孙老师导入的价值,就在于此:学生猜测的答案和结果的落差越大,他们内心情感的落差也就越大;学生内在情感的落差越大,写作时文字的情感宣泄也就越强烈。

(二)导思:老师在引导学生从情境兴趣到对事物的观察与联想、思考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生成写作所需要的写作材料

师:大家猜得五花八门,猜了半天,是一块砖头,什么想法,说给我听听? 生:我觉得有点失望。听老师说那是个很贵重的东西,所以我以为贵重无比,没想到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

生:老师说是从南京带来的一样好东西,我原本以为是具有南京特色的,可是没有想到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我们上海也有。(笑声)生:我觉得南京很遥远,就是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师:你看,这男孩心细着呢,握握手,你是我的小知音。刚才这段猜测,大家都觉得失望,好笑,出乎意料。但你真的了解这块砖头吗?你仔细观察过它吗?(板书:观)

师:你会对这个砖头从哪几个方面观察?

——马按:

1)观察模式的培养:形状、颜色、大小。掂重量;接触(敲折)砖头;

2)对事物的思考:想用途、想来历:取土、和泥、塑型-烧制-晾晒。

生:我会从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来观察,还从它的作用来思考。(板书:形色大小)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它的轻重来观察。生:还可以从它的用途。

师:观察它的用途?用途能观察出来吗?用途靠什么啊?靠大脑去联想(马按:推想)。

(板书:想用途)师:好,谁来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 生:它是长方体;它的颜色是土黄色的…… 师:仔细看看是黄还是红? 生:是土红色。

师:有谁来掂掂这砖头的重量?这个砖头大约有多重? 生:这个砖头大约有3克重。(笑声)师:3克有多重啊?(笑声)看来你没有重量概念啊!你上来掂掂,看它有多重? 生:好像有3千克。

师:我曾经把砖头称过,大概两三公斤。看砖头不光看它的重量,还要看它的质地。敲一敲,谁上来敲一敲?推荐你们班的大力士。(学生上台)你敲一敲这个砖头硬不硬?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块砖头折断,能折断证明你是真正的大力士。大家给他加油。加油……(生掰砖头)师:能不能折断? 生:不能。

师:班上的大力士怎么折也折不断这块砖头。小小的一块砖头如此坚硬,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生:是用土做成的。(板书:来历)

师:农村孩子小时候都喜欢玩泥土,泥土是非常柔软的,想捏成什么形状就捏成什么形状。那么柔软的泥土,怎么就变成了这么坚硬无比的砖呢?

生:我想是把泥土放进模子里,把它弄成某一个形状。师:你见过吗? 生:没有。

师:孙老师特别欣赏你。你没有见过做砖头,但却想象得很合理、很科学。做砖先要取土,把土踩得非常黏之后,摆到模型里面去做成砖坯。(板书:取土、和泥、塑型)传统的做法是先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放到炉内高温烧制。(板书:烧制)烧制之后,从炉内取出来,就基本成了砖形了,放在室外降温晾晒成形。(板书:晾晒)师:同桌讨论讨论。

管建刚点评

(一):孙老师从“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四个方面给学生定位,使学生观察有方向。观察最忌空洞和枯燥。孙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掂”、“折”,从静态的观察进入动态的观察。这不只是观察方式的转变,更是学生参与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者成为主动实践者。主动实践带来的心理体验对写作非常重要。“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大不一样。砖块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孙老师简要告诉学生砖块的形成过程,并板书“取土、和泥、塑型、烧制、晾晒”,以便于学生写作时用,这就是懂学生。孙老师已经考虑到写作时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这就是懂写作。

——马按::这是“导思(联想)”的作文指导环节。

应该说,孙老师的指导是目前最好的作文教学课堂实录,难能可贵,但是,从更高的标准的要求来看,他还处于经验化的作文教学指导,缺乏新的作文知识的指导。

因为理想的作文教学课程应该是,老师作文教学指导训练时,心中一定要有思维操作模型的作文(语文)知识的储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全面、深入地观察与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作文的水准的提高。只有,通过这样的无意识的作文思维训练,才能建构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审美的思维操作程序模型,只有这种思维操作程序模型建构起来,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的时候,真正的作文素质和能力才能培养出来。——学生作文才能进入一个动力学、操作化的自然生长的状态。

(一)运用构成分析模式,进行观察模式(能力)的培养: 1)形状观看,2)颜色观看,3)大小观看,4)重量估量,5)触感体验(敲折);

(二)运用因果分析模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的思维能力: 1)想形成过程(取土、和泥、塑型-烧制-晾晒)

(三.1)启思1:老师试图从“来历”的角度指导、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体验、感觉、想法(联想),从而生成哲理性立意

运用因果分析模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的思维能力: 2)想事物的用途、功用;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马按:联想,即相似思维(自相似、他相似)生:我觉得从泥土变成砖块要经过很多步骤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样。——马按:从过程思维的角度,产生哲理联想

生:我从砖的来历想到了一样食物。做蛋糕也是这样的,一开始是面粉,经过和面,烘制,最后变成一个蛋糕。——马按:思路同上。

师:这就是联想。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很好!——马按:运用相似思维

生:我从柔软的泥土变成坚硬的砖块想到了,人只有学习才能变得有知识。——马按:运用原因分析

师:我也想到这个,我们俩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你们是婴儿的时候,是一无所知的,也是像泥土那样那么娇嫩、柔软。泥土可以塑造,我们人也可以塑造,塑造成人才。这叫联想,从砖的来历想到人的成长。——马按:从过程思维的角度,进行相似思维,产生哲理联想

生:砖头可以盖房子。

(三.2)启思2:老师试图从“用途”的角度归纳事物的价值、性质、特征。

师:这是砖头的主要用途。(板书:盖房)除了盖房子,砖头还 有哪些用途? 生:铺地。——马按:运用功能分析思维的角度,进行推想 师:让地面变得平平整整。砖还可以怎么用?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生:一是可以做护城墙;二是钉子出来了,可以拿砖头敲;还有炉灶坏了可以用砖头来修。——马按:运用功能分析思维的角度,进行推想

师:还有补充吗? 生:练功,写字板。——马按:运用功能分析思维的角度,进行推想

师:很有创意。

生:还可以用来玩跳房子的游戏。——马按:运用功能分析思维的角度,进行推想

生:可以用来压东西,比如说气球很轻,可以用砖头把拴气球的线压住。

生:可以在砖头上雕刻。——马按:运用功能分析思维的角度,进行推想

师:砖的用途何其多啊。就像我们人一样,我们人除了干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之外,还可以做其他很多很多事。——马按:运用功能分析思维的角度,进行推想

我们不仅能读书还能做家务,唱歌,跳舞,帮助别人。到现在为止,你觉得砖头是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呢?

——马按:运用相似性思维,进行归纳综合思维,得出结论。

(三.3)启思3:老师试图指导学生从反面进行分析(转):训练辩证思维能力

生:当然是一个好东西。

生:要是你用它来干坏事的话,它就是一个坏东西;你要是用它做好事的话,它就是一个好东西。跟人一样,两面派的。(掌声)师:这是运用了辩证思维啊!和我们人一样,走正道就成了好人,走邪道就成了坏人。从砖上还能悟到做人的哲学,这是会思考,了不起。

生:我觉得砖要经过提炼才能变成好东西。

师:哦,泥土不提炼怎么能成为砖呢?人也要提炼、也要提升。师:它给我们很多启示,总的来说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生答“好东西”)我说从南京带来一个好东西,没有骗你们吧。

(三.4)启思4:老师试图指导学生自己根据上述内容,选定自己角度,生成管观点,生成作文标题

师:好,如果把这一堂课写下来,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以叫什么名字?文章的题目就像人的眼睛,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文章的眼睛就是文章的心灵,文章的灵魂。我看谁给他的按上一对漂亮的眼睛。

生:我想到一个题目,《砖头是怎样炼成的》。

师:听到没有?有一部伟大的小说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叫什么?叫学以致用。

生:《砖头的奇妙》。

师:砖头的奇妙,那么重点写奇妙了。生:我的题目是《砖块如人》。

师:砖块如人?人如砖,砖如人,这个题目是很有哲学思维的,我们徐磊同学将来肯定能成为哲学家。

生:《骗人的砖头》。

师:哦,“骗人”要加双引号。下面请展开想象写作,你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哲理文。随便你怎么写。第二节课大家写,第三节课我们来看谁是咱们班级的小才子,好不好? 师:下课。

管建刚点评

(二):这堂课真正的教学价值在此。纯粹的观察方法、技术的教学,它对写作作用有限。内在的体验比起外在的观察,于写作而言更重要。从后面学生朗读的精彩语段来看,学生的精彩更 多地呈现于他们内在体验而引发的思考。由物及人,最终走向人——人的思考,人的思想,人的智慧,这才是写作的本真所在。一切的观察都为着后面的那个“人”。这就是深度。作文课不能只关注观察之类的技能,要在思考上、思想上关注学生成长,要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的精神成长,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极须关注的。孙老师给我们作了示范。一篇好文章离不开一个好题目。一个好题目其实就是一个好的立意,一个好的角度,一个好的切入点。孙老师重视学生拟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当堂即有如此练习,真好。

——马按:应该说,孙老师

——马按:这堂指导课共有三个环节:激发兴趣、指导思考、启发立意,基本实现了“情智教学”(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的目的,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教师缺乏主动的思维路径的提出与引领,从而让学生不觉中受到严格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能力的训练。

第二课时:学生作文

——马按:在学生作文这个指导环节里,老师的没有关于文章行文措辞的章法结构的写思维的指导,这是令人遗憾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学生进行文章行文过程的基本程序模型的演示、学习:

议论文运用逻辑思维思维操作模型展开;

记叙文运用形象思维,即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展开。

第三课时:讲评课

师:先告诉孙老师,文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生:我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是好的成语多,好的句子多,还有字数 要够。

生:我觉得文章要有条理,语句要通顺,语句要优美。师:我同意这位女同学的观点。好文章基本要求,一不是字数多,二不是成语多。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这才是文章的基本要求。什么是好文章呢?你认为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生:我认为好文章的要求是真善美,还有就是要有好词语,好句子。

师:真善美当然好,是可以概括一切的。但具体地说好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生:写发自内心的想法。

师:听到没有,发自内心的想法,写出你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想法,这是好文章的第一个要求。我再讲两点:一是要吸引别人看,要写得生动、有趣。二是别人看了受到一点启迪。请同桌互相交换,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互改作文)

师: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别人的作文中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谁发现同桌闪光点了,请举手!你有一双慧眼吗?

生:我觉得他的“我震惊了,同学们震惊了,在座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写得特别好,用了排比句。

师;排比句有气势,文章的气势出来了!(对小作者)请你告诉大家这里你为什么用“震惊”这个词? 生:我觉得这样能更好地突出同学们非常惊讶,原本以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最后却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

师:谁还找到同桌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了?

生:(读)没有了砖,就没有楼房,没有墙,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掌声)

师:说说好在哪里?

生:用了一个排比的句式……

师:她会联想。由砖想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生:(读)我猛然顿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旅途就好像一块块时而平坦,时而凹凸不平的砖块铺成的小径。面对这条小径,你该如何面对种种困难,一路达到胜利的彼岸呢?

师: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启迪。

师:我特别欣赏你,江川,你的名字起得真好,很有气魄。我们来欣赏他写的这段话。第一,从凹凸不平的砖面上,联想到我们的人生道路,这种联想是需要大智慧的;第二欣赏的是从凹凸不平的砖面上,联想到我们人生的种种挫折和困难,这也是要有智慧的;第三欣赏的是他用了一个问号:面对这条小径,你该如何面对种种困难,一路达到胜利的彼岸呢?这样一个问号来结束全文,让读者深思,这样的写法是要有大手笔的!

生:(读)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坚强地走过;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怨天尤人。人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他对人生的态度,面对一个成功者,我们往往看到他成功后的光彩,而很少有人关注他们身后的艰苦奋斗。

师:你欣赏他什么?

生:我欣赏他用了非常好的段落,突出了他的主要内容。师:(问作者)你想表达什么?

生:我想表达一个人,或者一样物品,只有经过不断的提炼,才能获得成功。

师:这段话是有着深刻的哲理的。冰心曾经写过一首小诗,说:我们往往惊诧于那花朵的鲜艳,那果实的鲜美,但却看不到那些花和果实在没有成为花和果实之前浸透了奋斗的泪水和血汗。你的这段话和冰心的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啊!生:我觉得这句话比较好:我们有的猜宝石,有的猜南京的雨花石,有的猜砚台,还有的猜……反正大家猜的是五花八门。

师:好在哪里? 生: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词语“五花八门”非常好。师:她这句话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情境。对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做一些描写,就能更生动一些。猜宝石的时候,同学是什么反应;猜雨花石的时候,我心中是什么反应;把大家的反应和我的反应都写进去,那就更生动了,更有场景感了,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到了第一堂课大家猜测的情境之中。

师:下面做做小老师,找一段你认为同学写的不够好的地方,帮他改一改。

(师生互改作文)

师:今天这堂课给大家什么启示呢?一块砖头你都会观察,你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观察啊!如果你会观察,会思考,你一定是一个有内涵、有思想、有品位的学生,能做这样一个人,你一定能度过你的幸福人生。下课。

管建刚点评

(三):评讲内容丰繁多样。孙老师将讲评要点定于“吸引别人看,要写得生动、有趣”,“别人看了受到一点启迪”上,这个定位很有意思。从学生相互欣赏的片断来看,定位导向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一步:确立评改的作文标准 一、一般文章应该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马按:章法、思路的问题);

二,发自内心的想法,写出你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想法(马按:立意的问题);

三、要吸引别人看,要写得生动、有趣(马按:行文措辞修辞的问题)。

四、好文章别人看了受到一点启迪(马按:还是立意质量的问题)。

第二步:作文互评互改

一、发现同桌闪光点,欣赏学习排比的句式; 排比的句式 排比句句式

给人人生启迪的段落; 好段落:深刻哲理段落;

二、不够好的地方,帮他改一改

——马按:

首先,学生互评的过程首先关注的是语言生动美感问题 然后,才关注具有哲理性的段落中的思想、观点。问题:

一、对文章的连贯性、整体性、有机性并未关注。即并未关心第一条标准: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二、对学生作文的问题没有发现与解决。

【评析一】

作文训练的五个要点

管建刚

在我看来,一次好的作文训练有以下几个要点:

1.有写作话题,学生不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这个时候,学生的写作状态自然会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这就像“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人们想得最多的是解决温饱问题。等吃饱穿暖不成问题了,人自然会走向更高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写作也是如此。孙老师以小小砖块解决学生的“写什么”,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教学魅力,它也启迪我们,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并不难。

2.有写作状态。写作这东西是讲究状态的。不在状态里,作家也写不出啥东西来。在状态里,想表达,想拿起笔来写,后进学生也能写 出很精彩的话语来,只是错字别字多一点罢了。孙老师课的魅力,在于他的亲切,他的幽默,他的鼓励,他的智慧理答,这一切非预设的教学机智所呈现出的教学民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写作场:民主,平等,亲切,放松,自在。

3.有写作技能。对小学生来讲,写作有技能。

说写作是“无技巧的技巧”,那是走出技巧后的大师感言。初学,要有规矩。近年不提写作技能,是怕一线教师步入为技巧而技巧的教学泥潭。怎样的写作技能的渗透是恰如其分,水到渠成的?看孙老师的课定能给你启迪良多。

4.有写作评点。学生是千里马,老师是伯乐,教师要有发现学生写作才能、写作缺陷的本领。不仅要发现,还要以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点出来;不仅要点出来,还要能找到弥补学生写作缺陷、发挥学生写作优势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5.有写作修改。学生作文种类不少:大作文、小作文、考试作文、上级征文、周记或日记,平均而言,每星期要写上一两篇,写作量并不少。学生少的是“改”,主动的“改”,有成效的“改”。孙老师课上让学生互改,限于时间关系,没有充分展开,但其“修改”意识,十分清晰,马马虎虎写三篇,不如扎扎实实改一篇。

【评析二】

课堂作文训练的基本任务

马正平

一、在孙老师的这堂作文教学指导课中,共有三个环节:激发兴趣、指导思考、启发立意,这基本实现了“情智教学”(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的目的,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教师缺乏主动的思维路径的提出与引领,从而让学生不觉中受到严格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能力的训练。

二、马按:在学生作文这个指导环节里,老师的没有反而与文章行文措辞的章法结构的写思维的指导,这是令人遗憾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学生进行文章行文过程的基本程序模型的演示、学习:1)议论文运用逻辑思维思维操作模型展开;2)记叙文运用形象思维,即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展开。

三、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关注了学生作文语言生动美感问题,也关注了具有哲理性的段落中的思想、观点的问题。但问题在于,第一,对文章的连贯性、整体性、有机性并未关注。即并未关心第一条标准: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第二,对学生作文的问题没有发现与解决。

总之,理想的作文教学课程应该是,老师作文教学指导训练时,心中一定要有思维操作模型的作文(语文)知识的储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全面、深入地观察与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作文的水准的提高。只有,通过这样的无意识的作文思维训练,才能建构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审美的思维操作程序模型,只有这种思维操作程序模型建构起来,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的时候,真正的作文素质和能力才能培养出来,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能进入一个动力学、操作化非构思写作的自然生长的状态和境界。课堂作文训练基本的规定动作

马正平

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

1、寻找一个生活现象、事件,作文作文教学为触媒,激发兴趣,生成情感、兴趣、产生作文动力;

2、在作文之前,心揣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思维的引领、又到、启发,让学生按照既定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思路进行自由的发散、展开,在不经意中实现了对学生思维操作模型的肉身化建构训练,这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

3、动笔之前,对文章行文过程的思维章法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文章行文的章法无法就是对标题,对首句、首段句子的情感、思想、情调要么进行重复、渲染、强化;要么进行对比、反衬、清晰、鲜明化而已。于是,文章的有集体形成。

4、当作文写成之后,进行作文“互评自改”,让学生互相发明对方或其他同学的作文上面的精彩之处,动人之处,进行欣赏;或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商讨,从而然学生自己改正、修改。最后,把学生的作文发表出来,然学生编辑自己的作文选,从而再次获得作文的成功感、成就感,从而产生更稳定更强烈的写作兴趣、写作事业心,从而生成更加强大的作文动力。

第二篇:教学案例及点评

《自己去吧》教学案例

《自己去吧》这节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爬树;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课文的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时空,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把无声的教材演成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到遇事要相信,勇于尝试,才能学到本领,从而受到启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开课时由学生质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中以听、说训练为主,发展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并分角色朗读、表演、自由畅谈,在开放式环境中发展个性,受到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自主、自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案例

(一)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师:(课件出示风景图,有果树,还有小猴和妈妈)图上画了什么?小猴看见了什么?

生:看见了果树,还有满树的果子。

生:看见很漂亮的风景

师:小猴想到什么?

生:想吃果子。

生:想吃果子,但树太高了,他拿不到。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小猴子说的话,用铅笔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学生开始读书。)

师:小鸭子说的是哪句话?(指名同学读)”

师:谁来读?把小猴子非常想吃果子的心情读出来。(课件出示小猴说的话,生再读,)

生:妈妈,我要吃果子。

师:他读得有点急切,你想不想读?(师指着举手的同学。)

生:妈妈,我要吃果子。

师:唔,特别特别想吃,有点恳求了。谁还来读?

(指名再读。)

师:大家一起读,读出恳求的语气。

师:妈妈怎么说?谁再来读读?

生:妈妈说:“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

师:她读得不错,还会用上手势。还有没有人想读?

生:妈妈说:“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

师:读得真好。小猴的妈妈怎么这么狠心呀?让这么小的的孩子自己去摘,要是摔下来怎么办?要是我,我可不让你去的呀。你喜欢哪个妈妈?喜欢我这个妈妈,还是书上的猴妈妈?

生:我喜欢老师这只猴妈妈。

师:噢,是吗?(很高兴的样子)我一定会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

生:我喜欢书上的猴妈妈。

师:为什么呀?(皱着眉故作沉思状)我对你这么好,怕你摔疼呀。你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因为我要去爬树啊。

生:因为我喜欢爬树啊。

师:我真的很怕你们摔下来,怎么办?

生:小猴本身就很灵巧的,不会摔坏的。

师:原来是这样,把妈妈的话读得慢点,肯定点儿。谁来读?(课件出示妈妈的话,指名读,再齐读)

课件演示小猴练习爬树。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

(点评:教师注重学生读书语气的指导。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引导,使学生通过读文,自己找到小猴、小鸭、小鹰成功的秘诀。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尤其分角色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内化。)

案例

(二)教学即将结束时,设计了这一环节:

评价人物,畅谈收获:

师:学了这一课,你想对小猴、小鸭、小鹰、自己说点什么?

生自主选择,畅谈。

生:我对自己说:“做一个像小猴、小鸭、小鹰一样勇敢的孩子!” 生:你们不让妈妈帮忙,自己学会了本领,你们真了不起!

生:以后,我也要向你们一样。

······

师:你能说说你喜欢文中的谁?

生:我喜欢小猴、小鸭、小鹰,因为它们能自己克服困难,学会本领。

生:我很喜欢它们的妈妈,因为它们的妈妈对它们的孩子不娇惯、不放纵,让它们自己去面对困难,尝试自己学会本领。······

案例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验:

师:最近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生:我学会了扫地,是妈妈教我的。

生:我学会了自己穿衣,是自己试着学会的。

生:我学会了叠被子,是偷偷观察妈妈怎么叠,我自己叠会的,可是叠得不太好。生:我学会了溜冰,当时妈妈在旁边一直鼓励我,我摔了好多次才学会的。······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也能像小猴、小鸭、小鹰一样自己做事,老师真佩服你们!那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生: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以后,您别总对我不放心这、不放心那了,让我自己做点事吧!”

生:“妈妈,请您相信我,我已经长大了,我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

生:我对自己说:“小猴、小鸭、小鹰,你们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你们学习!”师:好极了,我们每天都在学好多本领,你们会越来越棒的!同学们,今后,我们把自己学会做的一件事或一个小本领都写在这个“好孩子,自己去吧”的本子上,积累起来,比一比,谁是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出示课件,看看其他小朋友在学做什么,说一说。)

最后,老师送了一首诗《我自己干》,学生反复诵读。

(点评:想对小猴、小鸭、小鹰说些什么?学了课文,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对文本人物评价及联系生活谈自己,是学生理解感悟展现的过程,自信、自立意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评说中受到启发和影响。)

点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用课件来展示童话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效果极佳。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案例中,教师抓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无形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训练。通过反复多次的对话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孩子和妈妈不同的心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不断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感悟课文、拓展课文,思想得到升华。有欠缺的是分角色朗读虽做得较好,但如果能多让几位同学进行表演朗诵,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效果会更好。

第三篇:教学案例点评

教学案例点评

多年来,面对油田发展的新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李新民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队职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几年来,1205钻井队先后被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功勋钻井队、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标兵、模范党组织标杆单位和“青年文明号”。2003年,李新民所带的队还被授予了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百面红旗”荣誉称号。他本人曾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优秀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3年被大庆石油管理局授予杰出贡献职工和模范党务工作者标兵。

李新民队长有很多的感人事迹,然而却在报告中讲述了其他人的故事。如:第七任队长高金颖冒着生命的危险保井,保钻具,保同志们的生命,自己却瘫倒在钻台上;共产党员马继瑞收到“父病故,速回”的通知却没有回家;第14任队长申冠常常不回家,在113个日日夜夜里,写下了1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成为驾驭美式钻机的能手;第17任队长盛文革带领同志带病上大堤抗洪;司钻张建勋感冒十分严重,带药在井场坚持了三天三夜;李彦辉跳进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l米多深的锥罐里,一点一点地清理沉沙,仅用了3个小时就干完了按平时得5、6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47岁的于师傅年龄偏大、学历低,却在短短3个月的培训时间内,硬是背下300多个英语单词;李小龙利用修班时间,从半米深的泥浆中找到小小的不值几个钱的钳牙,洗干净了放到钻台上备用;泥浆工明建军不分白天黑夜盯守在井场,摸索出一套新的泥浆体系,为生产节省了30多个小时的宝贵时间,不仅避免了各类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还为其它钻井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205队的这些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不懈追求、“当人民的老黄牛”的精神是对优良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多出油、出好油,他们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不愧为大庆石油队伍的带头人。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他们能够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们把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置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是大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榜样。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所以,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尤为重要。而本案例中的以李新民为队长的1205队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第四篇:家教指导案例2

鼓励是孩子进步最大的动力

——家庭教育案例

大1班 顾桢辰妈妈 2012-6-12 在以前,我都很少带孩子上学。在偶尔的一次送她上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它小朋友都会大方地主动地和门口的保安叔叔、阿姨打招呼。而顾桢辰却害羞地躲到了我的身后。我轻轻地暗示她要有礼貌,要和叔叔阿姨问早。但她还是没有说上一句简单的“早上好”,虽然在有些家长眼里,这可能是一件比较小的事情,但是却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家顾桢辰就不愿意呢?是不会吗?是胆小吗?所以我就开始想自己的教育方式了。我想可能顾桢辰从小由奶奶带大,由于奶奶属于言语比较少的人,平时对她的交流也比较少,我们又都是上班族,往往带她的时间也比较少。可能顾桢辰就从此受环境的影响也变得不愿意和人交往。形成了顾桢辰比较胆小、内向的性格,也不大愿意用语言来表达。

为了改变顾桢辰这样的性格,我开始改变了孩子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开始重视早上来园送孩子的这个契机。我只要有时间就亲自送她上学。在路上我不断的鼓励她,让人知道有礼貌的孩子应该怎么做,同时也让孩子观察前面的小朋友一个个有礼貌的走进学校。我就和她说;“你看小朋友多有礼貌呀,我相信我们顾桢辰也是个有礼貌的乖孩子。”这招果然有效,她鼓足勇气主动打招呼了,就是声音轻了点。有了这样的开始之后,我觉得很欣慰,同时也比较有信心。于是,第二天在我的鼓励下,她能做的更好了。

其次言传身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我看见熟人或是孩子的同学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和他们打招呼,并有礼貌的问好。通过这样的形式,让顾桢辰了解到其实大胆与人交往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我自己的行为来鼓励孩子和我一起与别人打招呼。慢慢地孩子愿意和人交往了。有时还会提醒我看到了什么人呢!

同时在平时我也尽量多创造条件让她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在节假日带她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串门,多为她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她主动与他人交往。在家时我们也常玩购物游戏,或者是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她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她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个“害羞”的孩子了。

从这个简单的事情中可以看出,父母的鼓励对孩子的作用是很大的,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和勇气,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让我们每天都给孩子一些鼓励吧!相信她会做得更好!

第五篇:如何写家庭教育指导案例2

如何写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基地

一、撰写要点:

1、写法与记叙文一样,叙述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过程相对完整的事例(包括时间、人物、起因、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背景等)

2、与事件有关的背景信息要在故事中自然表达。(有关背景的交代要有利于对事件的理解、症结的把握以及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3、案例的主体部分要有细节描写,包括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4、聚焦问题,从因果关系入手,由因索果,从成功解决中寻找到策略和方法,从而再提炼理念。围绕事件论理,每个自然段要有应对策略。

5、主题明确,案例的指导过程力求生动具体。尤其要体现事件的真实性、问题的典型性、思考角度的新颖性。

6、突出以下主题:

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成才观、重智轻德、重男轻女、隔代教育、父亲教育子女的责任等;

指导家长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如: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解决亲子冲突和代沟、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等;

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如:粗暴、简单、溺爱、放任、独裁、专制; 指导家长有效教育的方法,如: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良好心理的培养等。

二、案例文本格式要求:

包括以下四部分:

1、标题 主题明确

2、背景

包括时间、人物、起因,以及相关的背景。

3、策略(指导过程和指导效果)案例主体部分要有细节描写,包括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通过对家长语言、神态、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等描写,反映老师对家长的指导。

4、反思

对事件(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思考。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指导之前的反思

为什么采取这种策略?(2)过程中的反思

采取这些措施的反思:是不是到位?原先的设想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和解决,没有落实的原因何在?(3)对结果的反思

结果是不是满意?和预期的结果是不是一致?为什么?(4)总体的反思

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什么经验和不足?今后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如何解决?

一个案例控制在3000字左右

最后,写上作者单位和姓名,手机、电子邮箱

三、案例范文(仅供参考,不必模仿它来写。)

标题:以三代人共居12平米说起 案例第一稿 实录片段一:

临近开学,我们照例进行小班新生孩子的家访工作。天气闷热,我们绕了好久,终于沿着一条弯弯的小河,在水闸旁找到了欣欣的家。刚到门口,就见一只凶恶的大狗狂叫起来,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一位老人从屋里走出来,经询问原来是欣欣的奶奶。她得知我们是欣欣的老师,就马上招呼我们进屋。

进了屋,最显眼的是屋内的两张床。床中间用一块布帘相隔。床是用搁板搁起的那种。床脚都是用砖块叠起来的。床下堆了些杂物。奶奶指着其中一张床说:“这是我睡的床,请坐吧”。没想到,在这仅12平米的屋子里,竟然住了三代人。而且“吃、喝、拉、撒”全在这里。奶奶告诉我们欣欣在外面玩。她去叫她回来。刚走到门口,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孩子,就和他说了几句老家的话,说欣欣一会儿就回来。她已经让刚才的孩子去找她回家了。我们环顾四周,只见屋里放着液化气罐。烧菜用的瓶瓶罐罐及酒瓶子就放在低矮的窗台上。挨着罐,放着一张桌子。桌子的下层放着菜刀、砧板之类。屋里最值钱的要算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了。放在一只大木箱子上。从地上的电线插座,及悬挂在空中的电线,可以看出主人花费了一番心思。屋子里有点闷,仔细一看,原来窗户好几块玻璃都碎了,都是用纸糊的,剩下的几块也都摇摇欲坠。通风的也只有一扇门了。所以屋子光线暗,而且闷热,蚊虫也多。

一会儿,孩子很快地跑进了门。她一看见家里有陌生人,有点紧张,当听到奶奶说是老师,马上躲到了奶奶背后。奶奶叫她叫老师,她紧紧地拽着奶奶的衣角不肯看我们。我们和孩子说话,她也不理我们。我们问奶奶:“欣欣是独生吗?”奶奶说:“不是的。她还有个姐姐。原本爸爸妈妈想要个男孩,结果又生了个女孩。”“平时谁带她啊?”奶奶告诉我们,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平时奶奶和孩子在家。她说:“我要烧饭、洗衣,所以就欣欣一个人玩。我们老家都这样。孩子要玩就让她自己出去玩。”“孩子一个人出去,万一出事怎么办?”奶奶说:“不会的,我们这里有好多老乡的。”“那万一孩子出去被狗咬了或者一个人出去被拐走了怎么办?”奶奶只是笑了笑,没回答我们的问题。

通过本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三代人共居12平米的艰辛。同时我们不免担忧起欣欣的安全来。且不说出门就是小河,出门就是水闸,出门就是马路。就是家门口的大狗和家里头的摆设就够让人不寒而栗的。想象一下,那叠用作搁床的砖块万一倒塌了,会怎么样?液化气罐万一碰倒了,爆炸了,会怎么样?那块摇摇欲坠的玻璃风一吹,倒下来,会怎么样?孩子磕磕喷碰碰,推倒了那些瓶瓶罐罐,会怎么样?那些在孩子伸手可及的菜刀、砧板之类,万一孩子好奇拿起来,会怎么样?还有那些地上的插座,孩子碰到了又会怎么样?这所有的一切,犹如欣欣家的电线一样,似一团乱麻堵在心口,深深为此叹息。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看护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淡薄。他们或者因为工作忙,或者因为孩子多,更或者是因为女孩子,绝大部分都让孩子“散放”着,自己一个人出去玩。特别是他们渴望男孩,淡薄女孩的那种心态,让人实在哭笑不得。实录片段二: 在很偶然的一次谈话中,我得知与欣欣住同村的一个孩子淹死了,是掉在水闸里淹死的,而且是个小女孩。我惊呆了,不会是上次去叫欣欣的那个蹦蹦跳跳的那个女孩子吧?再说,欣欣家也住在水闸边,也喜欢一个人出去玩„„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于是在忐忑不安中,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家访。

依旧是那条弯弯的小河,依旧是那个水闸,不同的是两扇门紧闭着。我有些不安。轻轻地敲敲了门,听见里面传来欣欣奶奶的声音:“谁啊?”我连忙回答:“是我们,上次来过的欣欣的老师。来看看欣欣。”奶奶把门打开,我一眼就看见屋里的欣欣。坐在奶奶的床上玩玩具。欣欣叫了声老师。我问奶奶:“听说前几天,有个孩子落水了?”奶奶说:“是的。是我们同乡的一个孩子。一直和欣欣一起玩的。”奶奶还告诉我们,那天,孩子们也不知怎么地就跑上了水闸玩,等大人们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去找时,孩子都已经浮上水面了,身上满是挣扎的伤痕。奶奶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让欣欣一个人出去玩了,也不能到河边去玩了。”“对呀。可是不光小河有危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不安全的地方呀。”见奶奶有些疑惑,我指着那些床脚继续往下说;“这个不牢固,有倒下来砸伤欣欣的危险;玻璃窗随时有碎的危险;砧板、菜刀、瓶子之类应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插座、电线也应该远离孩子。”奶奶不住地点头。我们特别着重宣传了“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观念,奶奶始终笑着聆听着。在和欣欣的再见声中,我们结束了此次家访。实录片段三:

转眼欣欣上学已经有了几个月了。通过一次次的与奶奶面对面地交流,给爸爸妈妈发短信,写纸条,让欣欣带安全教育的资料回家等等,我们感受到了奶奶的改变。她常说孩子如果天天上学就好了。在幼儿园好,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幼儿园。很安全她放心。也听到孩子偶尔说起家中的事情,爸爸昨天装了新玻璃,妈妈整理了房间等等。这更激起了我们想去她家看看的兴趣。究竟她的家有没有些许的改善?会变成什么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第三次来到了欣欣的家。还没进门,就听见屋内传来了欣欣咯咯的笑声。原来她正和奶奶一起玩呢!见我们来,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还是上次的12平米,但是不同的是,这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干净整齐的家。玻璃窗透亮,玻璃安装整齐,不再摇摇欲坠,整个屋子感觉亮堂堂的。床脚的砖已经用水泥砌好了,显得结实牢固。窗台上的瓶瓶罐罐已经移到了墙上的搁板上了。原本桌子下的菜刀、砧板之类也悬挂在孩子拿不到的窗边了。电线插座放到了电视机后面,电线沿着墙壁在高处行走了。奶奶说:“欣欣的爸爸妈妈,利用休息时间,一样样地修、一样样地改。老师说的对,男孩女孩都一样。不能让欣欣有什么意外。”看着欣欣家的变化,听着欣欣奶奶的话,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我们相信,有了大人们的安全意识、有了大人们的重视与关爱,欣欣一定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的!分析与思考:

联想到其他孩子的家访,我们发现外来务工家庭中幼儿的居住环境不安全又有其必然性。分析其原因:

(一)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原因。

很多外地来沪家庭,靠打临工的收入无法租起城区安全规范的房屋,只能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乡下这些低价的房子内。这些房屋的共同点是普遍面积都很小,房屋简易。或临近马路,或临近小河,或临近菜场。周围的环境大多脏、乱、差,无人管理。而且养猫狗之类的动物较多。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安全自然不能够得以保障。

(二)异乡人聚集的心理。

外地来沪人员由于自卑的心理或是交流的便捷,喜欢与外来人员或者是同乡人群居。所以周边人员闲杂并且复杂。这也为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安全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传统观念的影响。

外地来沪人员大多认为这里是临时居住地,只要能吃,能住,能避风雨就可以,不用投资,不用改善,不重视生活的质量,更不重视孩子早期的生活、学习环境了。纵观以上原因,所以造成了今天外地来沪人口居住环境之差的问题。这足以影响到婴幼儿意外、死亡率的上升。

由此不难看出,外地来沪家庭子女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幼儿看护人的安全意识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在外地来沪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在散居孩子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能让这部分孩子远离安全隐患,让社会来关爱这部分弱势群体,关爱孩子们的生命,让他们同样享受灿烂的童年,是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每个幼儿园,乃至社会成员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相信有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外来家庭子女会更健康,更安全!

案例第二稿:

临近开学,我们照例进行小班新生孩子的家访工作。天气闷热,终于沿着一条弯弯的小河,在水闸旁找到了欣欣的家。刚到门口,就有一只凶恶的大狗对我们狂叫起来。只见一位老人从屋里走出来,经询问原来是欣欣的奶奶。她得知我们是欣欣的老师,就马上招呼我们进屋。

进了屋,最显眼的是屋内的两张床。床中间用一块布帘相隔。床是用搁板搁起的那种。床脚都是用砖块叠起来的。床下堆了些杂物。奶奶指着其中一张床说:“这是我睡的床,请坐吧”。奶奶告诉我们欣欣在外面玩,她去叫她回来。刚走到门口,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孩子,就对她说了几句老家的话,告诉我们说她已经让刚才的孩子去叫欣欣回来了。我们环顾四周,只见屋里放着液化气罐。烧菜用的瓶瓶罐罐及酒瓶子就放在低矮的窗台上。挨着罐,放着一张桌子。桌子的下层放着菜刀、砧板之类。屋里最值钱的要算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了。放在一只大木箱子上。从地上的电线插座,及悬挂在空中的电线,可以看出主人花费了一番心思。屋子里有点闷,仔细一看,原来窗户好几块玻璃都碎了,都是用纸糊的,剩下的几块也都摇摇欲坠。通风的也只有一扇门了。所以屋子光线暗,而且闷热,蚊虫也多。没想到,在这仅12平米的屋子里,竟然住了三代人。而且“吃、喝、拉、撒”全在这里。

一会儿,孩子很快地跑进了门。她一看见家里有陌生人,有点紧张,当听到奶奶说是老师,马上躲到了奶奶背后。奶奶叫她叫老师,她紧紧地拽着奶奶的衣角不肯看我们。我们问奶奶:“欣欣是独生吗?”奶奶说:“不是的。她还有个姐姐。原本爸爸妈妈想要个男孩,结果又生了个女孩。”“平时谁带她啊?”奶奶告诉我们,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平时就她和孩子在家。她说:“我要烧饭、洗衣,所以就欣欣一个人玩。我们老家都这样,孩子要玩就让她自己出去玩。”“孩子一个人出去,万一出事怎么办?”奶奶说:“不会的,我们这里有好多老乡的。”“那万一孩子出去被狗咬了或者一个人出去被拐走了怎么办?”奶奶只是笑了笑,没回答我们的问题。

通过这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三代人共居12平米的艰辛。同时我们不免担忧起欣欣的安全来。且不说出门就是小河,出门就是水闸,出门就是马路。就是家门口的大狗和家里头的摆设就够让人不寒而栗的。想象一下,那叠用作搁床的砖块万一倒塌了,会怎么样?液化气罐万一碰倒了,爆炸了,会怎么样?那块摇摇欲坠的玻璃风一吹,倒下来,会怎么样?孩子磕磕喷碰碰,推倒了那些瓶瓶罐罐,会怎么样?那些在孩子伸手可及的菜刀、砧板之类,万一孩子好奇拿起来,会怎么样?还有那些地上的插座,孩子碰到了又会怎么样?这所有的一切,犹如欣欣家的电线一样,似一团乱麻堵在心口,为此担忧。

欣欣的父母到上海来,都是靠打临工来维持生计的。他们的这些收入无法租起城区安全规范的房屋,只能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乡下这些低价的房子内。这房屋不仅面积很小,只有12平米,而且临近小河,临近水闸。周围环境本身就有一定的隐患。环顾她家的摆设,让人自然地想到欣欣家人可能认为这里是临时居住地,只要能吃,能住,能避风雨就可以,不用投资,不用改善。从第一次家访来看,父母为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奶奶忙着做家务,认为带孩子就是让孩子自己在外面玩。还有她们淡薄女孩子的观念,让祖辈带女孩子,让孩子“散放”着,不重视孩子早期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安全自然不能够得以保障。

因此,要让欣欣得到安全的保障,我们首先要提高看护人的安全意识。开学了,在很偶然的一次谈话中,欣欣告诉我,她的一个小伙伴掉在水闸里淹死的了。而且是个小女孩。我惊呆了,不会是上次去叫欣欣的那个蹦蹦跳跳的那个女孩子吧?再说,欣欣家也住在水闸边,也喜欢一个人出去玩„„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于是在一个双休日,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家访。

依旧是那条弯弯的小河,依旧是那个水闸,不同的是两扇门紧闭着。我轻轻地敲敲了门,听见里面传来欣欣奶奶的声音:“谁啊?”我连忙回答:“是我们,上次来过的欣欣的老师。来看看欣欣。”奶奶把门打开,我一眼就看见屋里的欣欣。坐在奶奶的床上玩玩具。欣欣叫了声老师。我问奶奶:“听说前几天,有个孩子落水了?”奶奶说:“是的。是我们同乡的一个孩子。一直和欣欣一起玩的。”奶奶还告诉我们,那天,孩子们也不知怎么地就跑上了水闸玩,等大人们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去找时,孩子都已经浮上水面了,身上满是挣扎的伤痕。奶奶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让欣欣一个人出去玩了,也不能到河边去玩了。”“对呀。可是不光小河有危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不安全的地方呀。”见奶奶有些疑惑,我指着那些床脚继续往下说;“这个不牢固,有倒下来砸伤欣欣的危险;玻璃窗随时有碎的危险;砧板、菜刀、瓶子之类应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插座、电线也应该远离孩子。”奶奶不住地点头。我们特别着重宣传了“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观念,奶奶始终笑着聆听着。在和欣欣的再见声中,我们结束了此次家访。

转眼欣欣上学已经一个月了。通过一次次,与奶奶面对面地拉家常式地交流,给爸爸妈妈发短信,打电话、写纸条,让欣欣带安全教育的资料回家等等,我们感受到了奶奶的改变。她常说孩子如果天天上学就好了。在幼儿园好,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幼儿园。很安全她放心。也听到孩子偶尔说起家中的事情,爸爸昨天装了新玻璃,妈妈整理了房间等等。这更激起了我们想去她家看看的兴趣。究竟她的家是不是如孩子所说的那样有变化了呢?会变成什么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第三次来到了欣欣的家。还没进门,就听见屋内传来了欣欣咯咯的笑声。原来她正和奶奶一起玩呢!见我们来,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还是上次的12平米,但是不同的是,这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干净、整齐、安全的家。玻璃安装整齐,不再摇摇欲坠,玻璃窗透亮透亮,整个屋子感觉亮堂堂的。床脚的砖已经用水泥砌好了,显得结实牢固。窗台上的瓶瓶罐罐已经移到了墙上的搁板上了。原本桌子下的菜刀、砧板之类也悬挂在孩子拿不到的窗边了。电线插座放到了电视机后面,电线沿着墙壁在高处行走了。奶奶说:“欣欣的爸爸妈妈,利用休息时间,一样样地修、一样样地改。老师说的对,男孩女孩都一样。不能让欣欣有什么意外。”看着欣欣家的变化,听着欣欣奶奶的话,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我们相信,有了大人们的安全意识、有了大人们的重视与关爱,欣欣一定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的!

分析与思考:

首先,提高看护人的安全意识是本次活动的根本。在同村孩子意外死亡,给欣欣家带来震撼的契机下,我们适时地进行了上门家访。根据孩子家庭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从第二次家访的紧闭的大门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人对大环境的危险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增强了看护的意识,不再放任孩子出去自己玩。在肯定了家长的做法后,我们又让家长明确离孩子最近的小环境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比如说那叠用作搁床的砖块,会爆炸的液化气罐,摇摇欲坠的玻璃,窗台上的那些瓶瓶罐罐,以及孩子伸手可及的菜刀、砧板之类。特别是地上的电线插座等。因为是实际走访,远比书面说教、纸上谈兵有效得多。家长也能乐意接受。从与欣欣奶奶的交流中,奶奶知道了家中隐患的存在之处以及如何实地改造。明确了改善的目标与方向。所以简单、有效!从一次次地交流中,拉家常式的谈话中,也能让奶奶感受到老师对于孩子真切的关心与关怀。让家长信任老师,来配合做好家庭的改善工作。从一次次收集安全资料,让孩子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并且讲给奶奶听,让家长逐步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并且也着重宣传了“男孩女孩一个样”,让家长更好的来看待自己的欣欣。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欣欣家的爸爸妈妈、奶奶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认识。

其次,教师需及时地关注孩子家庭环境的改善状况。三次的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环境的改善过程。期间,倾注了老师的关心与关注。只要得到关于家庭环境变化的信息,我们就会肯定家长的努力。不管是在孩子面前还是在欣欣奶奶面前,都会表扬一番,并且鼓励家长继续努力。运用给孩子父母发短信、写纸条等形式,让家长看到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对孩子家庭环境的关注。给了家长改善环境的动力。也让家长明确了进一步改善的方向。

通过三次的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上海人家庭环境的变化,看到了一个新上海人家庭对于子女安全意识的增强!在这个变化中,有老师的关注与家长的认识,有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配合。只要我们用真心去关注,用真情去感动,我们的新上海人的子女成长会更健康,更安全!

下载2、作文教学指导课堂实录案例点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2、作文教学指导课堂实录案例点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教学案例及点评范文大全

    优秀教学案例及点评 听评南昌一中赵小云老师的上课 听课前,快乐的帅哥和美女老师们在南昌一中的运动场上不错的教学辅导员肯定是个超棒的未来教师 课前,学生们在辅导员带领下......

    作文点评2

    【例1】 题目:《我是值日生》 【病文症状】 文章记叙了他那天是怎样当值日生的。开头的几段写得较好,毛病在文章的结尾段。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

    作文点评2

    阳光就在你心里 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作文。作者没有泛泛地去写亲情是什么或者怎么感受亲情,而是撷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平凡中见真情,让“亲情” 在文字中自然流露。全文共六段,约......

    作文点评2

    【例1】 题目:《我是值日生》 【病文症状】 文章记叙了他那天是怎样当值日生的。开头的几段写得较好,毛病在文章的结尾段。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

    公开课堂实录与点评

    公开课堂实录与点评 《望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点评 师:同学们,我们来聊聊你们的语文老师,好吗?虽然我和你们的孙老师接触不到半个小时,但是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一双美......

    材料作文指导与点评

    材料作文指导与范文点评 【文题展示】 仔细阅读下面的四则名人名言,按要求作文。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只要持......

    作文指导与点评

    半命题作文“最美不过 ”的指导与点评 题目: 中央电视台有一栏目“最美不过夕阳红”,记录、歌颂的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其实,生活中“最美的”......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范文大全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 【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该决定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