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岩--阅读与语文作文教学的对话
阅读与语文作文教学的对话
李 岩
【摘 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大量的阅读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 语文教学 影响
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则是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拥有了较强的写作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学生就能运用书面语言来描绘生活的蓝图,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却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没有材料可写的现象,这无疑直接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课外阅读。正如叶圣陶下生所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因此,研究阅读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在推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是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自古以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成功的作品需要大量的素材来支撑,而这些素材,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书籍。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对现实生活的把握与提炼力度是有限的,而且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免不能准确把握事实的真相,因此,通过大量的书籍阅读来了解古往今来的史实,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是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成名的作家与学者无一不是如此。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并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主动观察来丰富生活积累,转化为写作素材。
(二)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如果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去观察、研究与实践这种行为。如果学生对语文写作没有兴趣,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硬着头皮写,自然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无法达到教学的应有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怎样才能做到呢?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对历史与现实有更深的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长期积累,便会产生强烈的倾吐感,一旦时机成熟,就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一气呵成。或者即使不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时,也会在外在环境的诱导下激发共鸣,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对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手法与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期待尝试写作。正是这些冲动与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强大的写作动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阅读是重要的途径。
(三)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升华写作的主题,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生而言,写作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反应现实生活,而是表达和抒发自身的情感。正是因为有了情感在,有了自己的认识、看法、观点等,才使文章有了丰富的底蕴。这也是当前学生在写作中最差的一部分。而阅读,正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名家名作,往往反映了最深的社会现实,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领悟到作家蕴含在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传递真、善、美,使学生不自觉的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而这恰恰又是语文教学不能达到的。因此,让学生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发挥其和语文作文教学的互补作用,从而真正达到阅读与语文作文教学的对话。
(四)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有句俗话这样道:天下文章一半抄。这句话并不是真的要大家去抄写论文,而是强调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前期写作的过程中主要是模仿。然而,光靠课本上的作品显然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阅读与借鉴更多的作品,才能有更大的改进与提高,才能在把握了多种风格与特征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征。这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弥补。因此,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伸,这样才能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语文作文教学背景下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课外阅读对于语文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而且读的越多越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毫无目的的乱读一通。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是有讲究的,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推动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把握课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自己切身的感受还是通过书籍领悟到的知识,都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因此,学生课外生活的目的在于感悟生活,广泛的积累素材,并且在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观点和看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底蕴。因此,现实生活均可被学生用来认识、分析与综合,整理成自己的素材,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中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学生能分得清现实与虚幻,能看得透古往今来,既充分融入作品中,而又不拘泥于作品的框架而出不来。
第二,课外阅读的对象不仅可以是文学作品,而且可以是报刊杂志。很多人并不把报刊杂志当作文学作品,这是不对的。因为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感悟现实生活,而报刊杂志就是对现实生活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往往在第一时间把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送到我们面前,这一方面给了我们充分了解世界的便捷途径,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我们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加工和整理信息反而成了重点,这当然是不够的,整理信息的目的最终在于获取信息,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清萍.阅读积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分析[J].新课程,2011,(4)
[2]叶贻周.浅析语文教学中阅读对写作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17)
第二篇:李岩水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
东港市合隆中学
李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 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示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水资 源问题的对策。.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 资源危机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2.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4.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二)难点
1.工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
2.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读图、填图,讨论发言,从而认识水资源分布的时 空差异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针对 原因让学生找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水是生命之源”(或出示黄河断流、遭受旱灾地区旱情图片)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答:水是生命之源)
【小结】对,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地球上可 以供人类利用的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水资源。
二、讲授新课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出示漫画“全球水危机”
结合课本 P76 活动题 2 谈谈你对水资源危机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 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 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 21 世纪面临的
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短缺
【提问】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什么问题?(答: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
【讲述】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原因?
出示漫画“洗车”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在我们身边有类似现象发生吗?(答:略)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出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学生画完后,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漫画“就地取材”
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生答:水资源污染严重)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或水资源污染图片)
【提问】
结合漫画和录像(图片),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答: 略)
【小结】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资源问题之一。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方 面是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惊人和污染严重。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播放视频】“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提问】从播放的视频中你知道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按总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 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和世界淡水 资源总量的大国相比,中国人均水资源是巴西的 1/16,俄罗斯的 1/10,加拿大的 1/50,美国 1/5,印度尼西亚的 1/7。
时间上分布不均:夏秋多---水白流
冬春少---水不足
空间上公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出示我国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读图】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哪一个因素有关?
【提问】针对我国水资源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
【提问】你认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兴修水 库。
【提问】水库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生答)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生答)
2.你认为解决我国水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跨流域调水。
【提问】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 济青,南水北调等。)
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
【提问】南水北调指的是南方哪条河流的水往北调?(生答)
【提问】为什么选择长江?(生答)
【提问】你知道南水北调有哪些路线?
出示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和江都抽水站图。
【提问】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还有哪些途径?
(生答)寻找新的水源。哪里可以寻找到更多的淡水水源?
(生答)控制人口数量。
(生答)节约、保护水资源。
【小结】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有些措施是专门针对某 一个问题的,而有些措施却是对所有问题都通用的。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
措施
所解决的水资源问题
A.跨流域调水
1.人均水资源不足
B.寻找淡水,控制人口
2.空间分布不均
C.节约、保护水资源
3.时间分布不均
D.兴修水库
4.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想一想】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有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总量?能不能提高我国人 均水资源占有量?如果一边兴修水利一边污染浪费,工程措施还有意义吗?在实施工程
措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什么?(生答)所以从某中意义上说,节水、保水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出示我国节水标志
【讲述】为了更好的宣传“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办公室曾向全国 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 1000 多份稿件。2001 年 3 月 22 日,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 到来之际,国家节水标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康定平老师设计的这个标志成为国家节水标志。
【说一说】我国节水标志有什么含义?(生答)
【活动】就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而言,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
(一)加强宣传,提高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三篇: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现状与对策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在我国大环境教学指导下,新课改成为现在学校改革的潮流,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话教学体现了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观点。不仅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使同学们充分掌握知识点,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他们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丰富情感。然而,在现在教学中,我们的进展并不是完全顺利的,有许多困难和不足,导致我们的教学成果甚微。本文重点讨论了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现状,并且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给予的一定的解决办法。使对话教学能够更好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对话教学 现状和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主导现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了,新课改的提出使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并在小学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小学可以说是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开端,只有在开始的时候就接受到正确良好的教育才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社会和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语文,对我们来说是我们国家的语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考试成绩,更要在生活中对语文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更加需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费时而且负担重,效果甚微,所以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愉快的喜欢学习语文,并能轻松的提高听说读写,为学生的发展铺垫一个好的开始。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现状
1.1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成果
近年来,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一直在各个学校实践,大多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教学方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能够把这种教学方法不自觉的应用到教学中去,课堂上也越来越能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开始愿意去了解学生,使得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在课堂上更加愿意融入进去,使得课堂氛围有了明显改变。并且能够主动地帮助学生思考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得到了空前的融洽,打破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传统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能够做到彼此成为朋友,教师愿意了解和帮助学生,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产生动力。
1.2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不足
然而,实施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都需要一定时间考验的,当我们回望这一段新课改路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实践中,我们有很多地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虽然,通过对话教学的实施,使得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得到了改善,但是很多时候,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对话教学的实质,只是在表面做文章,脱离了对话教学本身的意义。首先,对话教学倡导的是师生平等,是在对等状态下的教学方式。教师虽然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并不具有决定权,只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可能学生的对话问题脱离教师的预计,很多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提问,一问一答,虽然看似互动,但实际上是在教师的牵制下进行的对话学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提问,也不敢提问。其次,是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含义,揣摩作者的用意,而是很仓促的进行阅读,然后提问,导致学生没有对原文进行很好的理解,对话也就成为天马行空,自说自话的形式,对于学习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不仅学不到知识,还浪费了时间。最后,对话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精神上的交流,然而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从根源上理解对话教学的含义,而是表面理解为谈话和对话,只在形式上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完全围绕着对话产生,问题答完了知识点也就讲解结束了,然而很多小学生回答的知识过于肤浅,教师根本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只是平淡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实施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对策
2.1 创建良好的教学平台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现状问题不但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现阶段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学校和各部门领导对于对话教学的力度,加强对对话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专门设立针对教师在实践中所曝露问题的讲座,开展对教师的专题培训。多多设立公开课,整理和发扬对话教学中我们做的好的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 改善浅显的教学形式
在语文对话教学中,我们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帮助学生在小学期间得到全面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教学,耽误了孩子还浪费了时间,脱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在对话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口头朗读的教育,朗读是语言的艺术,是作为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朗读成功的与作者,与生活进行联系,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揣摩文中的魅力。然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联系阅读,还要联系写作。写作是书面形式的对话,是表达自我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就是一个锻炼自己想要说的话的过程。因此,要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精心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乐于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最主要的角色,所以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是新课改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且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结合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对话。结语
从现在社会来看,对话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他是一种教学精神和原则,他体现了现代教学中对民主和平等的渴望。不仅使语文在教学形式上得到了改变,更在教学思维上得到了改变。因此,我们不要怕在对话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更加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完善对话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以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学方式为最终根本目标,以帮助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奠定着结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小学期间能够在语言文化中学习到他的魅力和精髓,使以后的学习更加的容易和轻松。帮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有着一个健康的,完整的理解。并且使学生找到生命的价值,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自由活泼的成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向好.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现状与对策[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5):83.[2]季正梅.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48-48.[3]陈少石.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引领[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6):32-34.
第四篇: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现状与发展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现状与发展
摘 要:新课改中提出将“对话”应用于教学中,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不仅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讲述了小学对话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一些改革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现状;策略
一、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是指在课堂上,以“对话”形式学习基础知识,培养语感、自主思考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对话”,注重互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被教的同时也在教。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在思考表述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学生可以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及思想误区,及时引导学生。
二、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相比,学生拥有更多的发言机会,积极性更高,课堂氛围更鲜活。学生视教师为朋友,敢于展现自我。现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习惯于主导对话,学生不能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教师会失望地说出答案,这样导致学生害怕提问,不敢对话。受时间限制,对教师提出的琐碎问题,学生没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只能给出肤浅的回答,此时的对话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很多教师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上课时会操之过急,在学生还没有熟悉文本时就提出问题,要求对话。还有些教师放任学生天马行空,脱离文本,也许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掌握不到有效知识。
三、改革策略
缺乏有效指导,自我反思不够,只靠以往的教学经验等是对话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系统的教育模式,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专题培训,方便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分享成功案例。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文本,可以准备一些情景资料,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学要有一定的目标性,可以发散思维,但不能脱离文本。目前很多教师对对话教学有很多误解,对这种教育方法理解狭隘,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一种新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在对话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调动积极性,使对话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是首要任务。建立系统的教学模板,及时指导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借鉴,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栾祖强.论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J].聚焦新课堂,2008.[2]祁建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J].上海教育科研,2010.编辑 鲁翠红
第五篇:语文教学呼唤生命与生命的对话201205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卢梭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生命一起开始的。”可见,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也是教育的一个焦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基本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指出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加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可以说,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有效的载体之一。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境界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的生活温馨而丰富,生命健康而高尚呢?
一、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初中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座丰富的文学矿藏,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处处蕴涵“生命情感的信息”。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中有三类与生命相关的内容。
1.有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敬畏生命》(严有春),《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荒岛余生》(笛福),《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谈生命》(冰心),《人生》(勃兰兑斯),《女娲造人》(袁珂),《真正的英雄》(里根),《孤独之旅》(曹文轩),《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等。
2.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
《海燕》(高尔基),《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我的母亲》(胡适),《社戏》(鲁迅),《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行道树》(张晓风),《散步》(莫怀戚),《丑小鸭》(安徒生),《音乐巨匠贝多芬》(何为),《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紫藤萝瀑布》(宗璞),《愚公移山》,《背影》(朱自清)等。
3.有对自然及他类生命的关注的作品
《春》(朱自清),《马》(布封),《济南的冬天》(老舍),《绿色蝈蝈》(法布尔),《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珍珠鸟》(冯骥才),《斑羚飞渡》(沈石溪),《华南虎》(牛汉),《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敬畏自然》(严春友),《那树》(王鼎钧),《地下森林的断想》(张抗抗)等。
二、言传身教,教师做学生的榜样
1.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自身应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通过课堂互动来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负面的、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绪,应尽量少掺和个人对人生片面的、肤浅的、或某个阶段的某种状态下的感悟、感受。在教育上,这些情绪化的感悟,带给学生的将是最直接致命的影响。
2.语文教师应做一个关注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的热爱,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
教师要全身心地关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机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疏导化解他们的心结,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生命,受到生命可贵意识的熏陶。
三、以课堂为阵地,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生命教育
1.情感激发法。如在阅读教学中,选择补充了一篇课外阅读《窗》,通过对“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使学生明白“靠窗的病人”尽管自己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依然把美好的东西带给自己和病友,相比之下“不靠窗的病人”为了能够看到窗外的“美景”,对自己的病友深夜发病见死不救,装聋作哑,因个人私欲而葬送良知。当“不靠窗的病人”如愿以偿得到靠窗的位置时,他发现的竟然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煎熬,结局会怎样呢?假如此时病房里再住进一个病人,他会如何做呢?同学们经过多种结果的设计、讨论,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明白了人生必须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的道理。
2.联系实际法。如《故乡》结尾鲁迅先生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品中的“我”对闰土和自己不同的人生际遇的思考,表达作者对旧中国未来走向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只要不断地努力实践,“路”是肯定可以走出来的。对学生来说,如何认识人生,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是实实在在的问题,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失败是必须面对的,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振作精神,勇敢地走下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3.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求知欲,从而提高辨别能力。如通过《愚公移山》《香菱学诗》的比较,学习坚持不懈、终有所成的拼搏精神,懂得树立坚强的意志对人生的重要意义。通过《散步》《藤野先生》的比较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怀;通过《背影》《我的母亲》《金色花》的比较,培养学生的骨肉亲情;通过《小石潭记》《三峡》《岳阳楼记》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通过《松鼠》《绿色蝈蝈》的比较阅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4.评价赏析法。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体会。然后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在学习课文内容和表达方面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当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语文课也毕竟不同于政治课,必须在实现语文学习的工具价值中去体现人文性,如春风化雨般地渗透在语文活动中。如果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并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假丑恶;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包容性人格,养成丰富的健康的情感,使之能够笑对人生,就实现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从而达到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四、热爱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在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
1.以生命问题为话题进行作文。生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延伸,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了生命的内容。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教师要善于在作文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字里行间发现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化解学生的心伤,启迪对生命的思考。在一次写作训练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3年4月1日,被称为“大哥”的香港影星、歌星张国荣从所住的酒店楼上跳下去,结束了年仅46岁的生命,在愚人节这天跟他的歌迷、影迷,也跟他珍贵的生命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雪灾地震、煤矿透水、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
这些沉重的话题一次次警示人们:生命是多么的珍贵。
你对生命的认识有多深?你对生命的关爱有多重?请以“关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结果,许多学生在习作中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发生在身边的事,写出了对生命的不同程度的感悟,收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
2.坚持写日记,关注周围生命的状态。日记,是进行生命意识渗透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自然植物的观察、对家中动物的关爱,还可就某一生命过程进行考察,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又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体会生命的意义。
3.勤写读后感、观后感,畅谈对生命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影视作品中的焦点,都可以成为学生探讨生命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反思,在畅谈中回味,在点评中探寻。通过这种读后感、观后感的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学生在读后感、观后感中闪现出了对生命思考的火花。
4.开展大量课外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中的点滴都离不开语文的身影,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收到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①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影视作品。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中去读书,无异于与作者生命的碰撞,在碰撞中激发出生命的火花,那是课堂上所无法达到的一种“水到渠成”的自我教育的状态。
②让每一个学生观察一棵草、一棵树或养一盆花或饲养一只小动物,精心照料并经常跟别人交流心得体会,让他们知晓生命的萌发、发育、成熟,体会生长的不易,感受生命受损,甚至凋零的痛苦,从而推物及人。
5.开展以“珍爱生命”为课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指导学生策划并参与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珍爱生命的意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②让学生搜集摘录有关热爱生命的名句格言。
③让学生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未成年学生认真解读和剖析文本中的生命意识,结合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经历,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普及到珍爱地球,珍爱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的生命。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谁也不希望如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谁也不希望残害生命的悲剧重演。让我们在实践中探求,让学生用生命来感悟生命,用生命来诠释生命,用生命来撞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