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5篇

时间:2019-05-13 00:2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第一篇: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到更加实用的会计知识,会计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多方位教学 对比教学 引导教学 归纳教学 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67-01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充分认识到,会计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尤其是搬入新校区后,学校又推行了“361”高效课堂,让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那么我们的会计教学在新的教法体系中如何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 使用多方位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抓特色概念,从同一项业务的不同角度来理解知识点。众所周知,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若只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讲解,便会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这势必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方位教学法,就是对同一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如在讲解“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区别时,我首先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某企业购买了一批原材料,账款未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在讲解这笔业务时,我便试着让学生明白,对这样同一笔业务,当我们站在购货方的角度理解时,就形成了债务结算账户“应付账款”,该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在账户结构上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而当我们站在销货方的角度来说时,便形成了债权结算账户“应收账款”,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在账户结构上是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通过这样针对不同立足点的分析,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之所以会形成“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两个不同的账户,是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还让他们明白了这两个账户分别属于不同的账户性质,因而它们在账户结构上、记账方向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二 使用对比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抓层次逻辑,对同样的一笔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计价方法时,处理业务有哪些不同点,比如在讲授《企业会计》第三章“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一节时,关于两种不同计价方式中的业务处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首先,账户设置不同:在实际成本计价下,需要设置的账户有“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在途物资(用来核算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银行存款”等账户;而在计划成本计价下,设置的账户有“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材料采购(用来核算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其次,账务处理步骤不同,实际成本计价下,一般是两个步骤:(1)实际买价付款;(2)实际成本验收入库。在计划成本下,一般是三个步骤:(1)实际买价付款;(2)计划成本验收入库;(3)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种不同计价方式的区别,学生也终于弄清实际成本计价下,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要用“在途物资”,计划成本计价下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却要使用“材料采购”账户,这样的对比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使用引导教学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最新的会计改革内容,把学生从旧的知识中引导出来,让学生正确地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2007年会计制度改革后,对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已经不能再采用后进先出法去核算,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人为调整利润,在教学中我就会反复强调,以后的会计核算中决不能再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了,不然就违反了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再比如在计算职工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在2011年9月1日以后,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基数已经由原来的2000元改为3500元,通过引进新知识,让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打下基础。

四 使用重点教学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会计教学中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要进行全方位的诠释,要凸显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学生加深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会计基础学习中,借贷记账法一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账户,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我在讲解时首先会说明一般账户的结构,一般资产类的账户都是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累计摊销”“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的账户,虽然性质上属于资产类,但这些账户却是资产类中的特殊账户,主要表现在结构的特殊上,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和一般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然后又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教学,使大家对这些重点且特殊的会计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正确处理经济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使用归纳教学

归纳教学是所有教学中都应当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我把每次小结课作为“点睛”之笔,通过课堂上对每一章节的逐一讲解,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也就是完成“画龙”的框架,掌握其中的核算方法和业务处理模式。通过纵横对比,学生就可以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了然于胸。

以上的几点会计教学改革内容,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向优秀老师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庞远燕〕

第二篇:大学教学改革之我见(范文)

大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李丹 201001005109

10针推(2)班 江西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大学教学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教学;创新发展;大学生;人才培养

【正文】

一、大学教学现状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高校扩招响应了社会的需求,给高校带来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寒窗十载就是为了金榜题名。紧踏榜单而来的是新的生活,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等等的人在梦幻般的校园相遇。都是懵懂的少年,关于未来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对所要面临的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学校在接收学生后,应积极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面,还要注重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可能所从事的职业、专业前景等方面的引导。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条件的培养方案,可以包括学术型的学生、应用型的学生和创业型的学生。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1]。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社会再次呼唤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特征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正是在此种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超越于传统“学术型”“职业型”之上的“创业人才”培养实践[2],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多元化发展理论的创新机制。

二、关于大学教学改革方向的几点建议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学生、学校和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系统,学生在校生活直接面临学校管理而又要积极面对未来准备走向社会;学校既管理学生又要引导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社会接受学生的就业同时检验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系统的结构和作用出现偏差。保证系统良好的结构稳定和功能稳定的就需要有及时准确的系统反馈结构,通过反馈可以把外界条件包括制度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及时地反映到系统内部,系统可以迅速作出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其自身的功能。强有力的调节机制使系统快速平衡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具体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高校专业课程制度僵化,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量事实证明,近百年来,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从2l世纪开始,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剧的增长。当今世界平均每天发表一万余篇论文,平均35秒有一篇论文问世,各种书籍每年增加25万种。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所掌握的知识已有50%陈旧了。20世纪50年代大学生的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的知识能用l0年[3]。所以高校应培养学生良好 1的学习态度,引起学生对所从事的领域的浓厚兴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老师应提供学生目前的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疑难问题、科学发展动态和跟踪了解学术前沿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知识更新的能力,以确保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时代不会被淘汰。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公布的《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大学生的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多,但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偏重理论,所以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4]。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中国的人才可以走向世界的一个关键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努力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的应用有清晰的了解,与此同时实习还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破旧的学科专业体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科体系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接受访谈的全部用人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5]。现在国内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细,淡化了边缘交叉学科知识,有的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招聘人员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此专业而屡屡碰壁,可见高校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又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所以高校的培养体制、培养方法应受到高度的重视。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向企业宣传高校的专业设置,提供边缘专业(社会了解较少的专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中宣传他们可以做什么,既可以把学生推向社会也可以检验高校该专业的设置必要性。

(四)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不会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时社会会比较稳定地发展。而现在前者是后者的好几倍,导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以降低待遇来博得工作机会,同时也导致低学历人群的就业难。所以在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的良好条件下,高校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同时拉动就业。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宣传自主创业政策、解读创业程序、开设创业培训班、建立创业交流群体等等多方面进行。[6]

三、小结

我国自古重教,现代社会发展就更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直接的体现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保证这个环节不能在整个系统中出现偏差。良好的反馈机制和良好的调节响应方法是确保系统稳定的关键。所以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全面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校本身也要作出巨大的改革,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及时调节自身适应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需要与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不断注入新活力新气息,确保社会主义社会稳步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 李燕凌,刘强.大学创业教育发展之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6).[2] 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01,(5).[3]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野晖.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70%高出教育部官员预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5-11-17.[5] 梁国胜.中国创业教育将逐渐升温[N].中国青年报,2007-11-06.[6] 张志刚,邱金英.与时俱进:面向新世纪的大教育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2

第三篇: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本文以笔者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以笔者亲身经历的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为背景,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当下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提出了笔者对于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对我院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为了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学生为本,大力贯彻三个一切的方针,学校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始于2010年的考试改革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由此所引发的我们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观念的再思考,进而去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法学院一名教师,我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颇多。明显感觉进步的就是一线教师的教学态度更为严谨和认真,体现在我们制作的教学文件更加规范、更加的细致。我相信,在制作教学文件的过程中,大家都在琢磨如何上好一堂课。

深入的思考有了,改革仍在进行,教师的风貌发生了改变,但整体的效果并不如我们所期待。从法学教育的特性出发,我认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一、转变观念

(一)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加强内涵建设

在2010年教育部对我院进行新升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中曾提到:像我们这样的学院年轻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但是我们缺乏的是时间的积淀,所以给人的印象是缺少内涵。对此我亦有很深的感触,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显得很浮躁。当今的中国大力推行依法治国,不可谓不重视法律。但由于历史上缺乏法治的传统,现下的中国是依靠以一系列潜规则(游戏规则)维系着,法律很多时候只是装点门面而已。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缺乏对法律的信仰。

笔者认为:内涵式发展在法学院首先体现在我们如何教育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作为站在讲台上的法律工作者,我们的任务远不止教授法律规则和制度,更要注意对学生们法治信仰的培养。当然对法律的信仰不是一堂课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点滴渗透。譬如讲一些西方历史上的法理(哲)小故事就很有教育意义。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被判入狱,他的朋友克里多准备营救他,苏格拉底不肯接受这个方案,因为在他看来,法律一旦裁决,便即生效,即使这项制度的裁判本身是错误的,任何逃避法律的制裁也是错误的;德国的磨坊主如何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告诉世人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如何艰苦卓绝地为种族平等而斗争;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如何成为法律人最响亮的口号。这些西方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给予我们的是什么?

(二)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鉴于我校生源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双重考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但笔者认为,应用型≠工具型,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是在以往重视培养学生理论素养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法学理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的关键在于寻找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教育方式。

(三)改变司考至上的心里魔咒

在高等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法科学生将通过司考作为其本科四年的终极目标,学校也将司考通过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高校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四年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学习,培养法科学生法律人所独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其法律素养,完善其法律人格,为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司考是每一个法律人分内的事情,可是作为教师我觉得过度的强调司考的重要性将使同学们产生短视的效果,毕其功于一役。造成其无法很好地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也会给其正常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司考的态度我认为应该是:淡然处之、水到渠成。就像我们认真对待生活,就会感觉到幸福一样;我们努力学习,自然司考就会通过。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高中毕业生,在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方面先天不足,又忽然进入了一个环境十分宽松的大学,心理上产生倦怠是必然的。再加之文科专业的特点,久而久之产生了随意应付了事的态度。众所周知,教学是相互的过程。如果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想我们的工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找好兴趣这个老师

高中的课程设置是没有法学的,我们的学生步入高校面临的是他们所陌生的东西。所以行动上是迟滞的,但在心理上是好奇的,我们就要充分抓住这个阶段,使同学们的好奇心转变为对法学的无尽的兴趣。如何做好这个过渡呢?笔者认为:到法院身临其境的旁听是最好的选择。作为大一的学生,集体去法院旁听目的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感受司法的氛围,在那里同学们会感觉自己将来会成为司法系统中的一分子。此次旁听我们要慎重对待,选择适当的内容(贴近生活的案例),选择正规的庭审,规格尽量要高些。大一开学的一场旁听所燃起的星星之火,必将照耀他四年的大学生涯。

(二)使用实时、真实的案件材料挖掘同学们对法学兴趣

法律是上层建筑,法学的理论是枯燥的,法条的规定是抽象的,教师的宣讲是空洞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难以持续的。怎么样使兴趣继续延续下去呢?其实高校法学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着,其中的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呢?笔者认为:

1.案例分析

首先,案例分析在学生完成一些基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开设,且案例分析应该摆脱之前按课程单独设置的原则,应该是不分实体法和程序法综合设置。

其次,案例分析课应该完全是开放的,教师也是其中一员,在座同学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的就是正确的答案,教师的发言也只是一种观点,作为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持有异议。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注定了其答案很难使你满意,所以,切记案例分析求的不是标准答案,我们要的是同学们自己思考。

第四篇:中学美术教学改革之我见(范文)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前不久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就这节课我想谈谈我对美术课堂的一点拙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我想就有效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重难点把握到位是课堂思路清晰与否的前提

一节有效的课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研读精透,理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只有精准的把握了重难点那么你的教学思路才会清晰,才知道这节课我要跟孩子们探讨、交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才能把握整节课的节奏,做好一个导师应该做的事情。

二、语言精准有效是有效课堂的一把利器

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让孩子在这40分钟里有所收获,尤其是美术课要看、要观察、要动手,这样对老师的语言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在语言的把握上要慎重的对待每一个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散发着应有有的价值,教师在归纳的时候应切中要点,进行有效的归纳,而这一点的达成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老师天长日久的有心的积累和提炼,才能让自己的语言越发精炼和有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成功的组织教学,为有效课堂保驾护航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授课方式,面对三四十人的班级难免会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如何使他们能够较快的跟上课堂节奏也是我们要考虑的,美术教学最明显的特质之一是其普及性,因此课堂上我们应努力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能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

四、教师示范的引领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一节以技能技法为主的美术课缺少了技法的引领应该说是一节不完整的美术课。不论什么样的课都有其学科本体,语文讲究的是语言文字的美、数学讲究的是思维训练,而我们美术的本体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技能方面的引导,因此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可忽视,简简单单一句话:心中装着画,天塌都不怕,心中没有画只讲不敢画。

五、媒体的恰当运用

现代化媒体可以说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就本节课而言,实物投影仪的使用使教学的重点问题迎刃而解,学生能清楚的观察到教师的示范要领是什么,这样的媒体运用发挥了其最大的功效。

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及主体意识的挖掘

课堂从来都是互动的,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本节课从导入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都以学生的参与与发现得以解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以上便是我对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意见,望各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正!

第五篇: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高台县第一中学秦国爱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是用笔说。它与说话一样,是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生活点缀”。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最重要的是用心观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说自己想说的、发自内心的话,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写作教学陷入了“一切为考试,一切为分数”的泥潭不能自拔,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

鉴于此,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中的当务之急。要真正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要学生抒发真情,首先就得让学生在愉快的、无忧无虑的心境中进行写作活动。因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写作的关系很大,学生只有在良好心境下,思维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要创设好的写作心境,就要

热爱学生,营造畅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第二,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平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不断点拔,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适时、恰当地予以肯定。比如一次别出心裁的习作、一篇文章的发表等,都可成为促进学生写作成功的契机和动力。

第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改变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近年来,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的文学社团活动和各类作文竞赛、手抄报竞赛等,都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写作活动。还有的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或鼓励积极投稿,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四,打破作文神秘感,倡导写实与写话。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继承传统,偏重写作理论知识、写作技巧的传授,使学生写作时,总觉得是在完成一项很神秘、很特殊的任务,于是感叹作文之难、作文之苦。如果教师打破作文神秘感倡导写实与写话,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写作成为平常事。

二、用心观察、想象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的文章,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剩下的只能是编造作文,戏弄作文。因此,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应当使学生明白:写作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必须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笔者认为,写作教学最朴实的教学方向,就是引导学生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日本语文教学界倡导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思想就值得我们借鉴。“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以基于事实的、以学生的自由为主的教学形态。“生活作文”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且放宽了形式方面的要求,这样的作文不单是为了“应试”,而是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

三、抒写真情实感

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作文既无灵气,也无灵魂;随大流的多,阐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瞎话。殊不知,这正是传统写作教学应当反思的事情。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少年天性。这就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是把它看成发表见解的好机会,而是视之为机械地拼凑材料、生硬地套用写作理论的苦差使。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而且有损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

其实,作文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文章的素材是确定的、自由的,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时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

一些陶冶,要潜移默化地使社会的道德标准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情感,使真善美的指向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认同。诚如是,学生有了悟性,文章自然会有个性,学生有了思想,文章自然会有灵魂。

四、注重读写结合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阅读和协作正确反映了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技能训练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目前见到的一些调查材料看,所有作文尖子都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课外大量的阅读和不断写作,自己是从大量阅读开始走上爱好写作道路的。在他们那里,作文不再是一种苦差使,不是搜索枯肠的挤牙膏,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抒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作家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开始只是对阅读感兴趣,读得多了,积累了语感,自然就开始写了。由于有大量的阅读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很快。所以,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序,就必须让他们多读、多悟、多写。

总之,要摒弃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他们的心理,让他们有兴趣、勤观察,多读写,写真话,言真情。

下载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为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地放矢,我们对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的任职体育教师进行了教学能力的调查,......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西华二中:李祥慧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溧阳职教中心 孙春裕 一.职高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在职高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教学、教育等......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所属市县:平顶山市郏县 工作单位:堂街镇石桥店学校 作者姓名:李灿灿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leebng@163.com***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

    会计职业道德之我见

    会计职业道德之我见 摘要:在会计行业里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最备受争议的。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既是会计工作要......

    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现在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作为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更应该对本课......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摘要]中国会计业正在走向世界,每个会计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不负重望,以严明的态度约束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召世人。[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监督职能之我见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会计监督职能之我见 工商管理系会计052姚奕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监督的方式、内容和范围必然会做出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