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
历史学科加入中考,但是课时并没有增加,六册书四十分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学生重视不足,但中考还要成绩,这就给我们九年级教师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重视不足的状况下打赢中考这场战争,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个人认为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得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成绩。我们要追求课堂效果、课堂效率。
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呢?我认为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也才是真实的。影响真实而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结合教学实践体验谈谈关于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注重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还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由。
要还历史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精神活力才可能得到释放和生成,原本由老师控制的课堂才会变得生机盎然。另外,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课堂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现,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开展探究性学习。
要相信学生,不要事事包办。根据问题的层次性特征,探究式学习一般划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等。第三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巩固和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
三、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而要做到这点,一是情境创设要别开生面,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二是问题要引人入胜,要启而有法。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对应,充分关注发问的时机,精心策划问题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对于问题的表达既要玄妙精微又要指向明确。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重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恰到好处地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的观察和认识历史。但绝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教师的自身素养、人格魅力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其实都对学生有影响。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机智,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实现课堂优质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魅力来自实力,腹有诗书才能气自华。作为历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魅力,一是要博览群书,端正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而易中天教授讲座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文史不分家”的道理。二是要重视积累,勤于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胜任力。尤其要追踪史学动态与历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三是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叫。”这就是语言的力量。事实上,了解历史的最好办法仍是语言和文字。通过语言,让许多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以俘虏学生的心,拉近了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何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高。
五、积极主动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把教师的成长归纳为经验加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1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10次重复。如果人们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那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可见,反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才能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话“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使我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有有效性。争取在中考中打个胜仗。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毕业论文)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应该注意的环节。
一、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吃透课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好的脚本,才能有更精彩的表演。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认同历史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能够认真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你,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可以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必修一政治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先提到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进一步引入新课。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三、适当采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中学生来说并没有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而且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网络走进课堂,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及时获取。比如讲授“席卷全球的战火”内容时,我布置了“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怎样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寻找答案,结果获取的知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无法比拟的。有些学生介绍的内容甚至连教师都前所未闻。通过网络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历史课更富有吸引力,学生们也乐在其中。但并不是课程资源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四、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受,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休,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的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五、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测验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及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当然及时的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第三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作者:周红卫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课堂教学无效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1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1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量。
1.2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
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1]
2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2.1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应该是初中化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
(1)上好绪言课,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增加。为此笔者通过在课堂放飞氢气球,“清水”变“牛奶”,“隐身小猫”等“魔术”,向学生介绍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进行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的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同学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3)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户地里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2用情景导入新课,设计有效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学习
新课的导入虽然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成功的课堂开头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所以讲好每节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
用了提问导入、直观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联想导入等方法,把抽象乏味的化学概念用形象有趣的比喻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例如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化学式新课导入——直观导入法(多媒体展示个人身份证)【导入新课】中国人口有十几亿,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从身份证上能读出代表个人的一些信息。而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物质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就有3000多万种,那么每种物质是不是也有各自的“身份证”呢,以便我们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化学科学家,终于人们统一了认识,“化学式”就是物质的“身份证”,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2.3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面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水平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使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农村学校,这种差异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从而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郑爱民陈巧平.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第四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姜 肖
辽宁省庄河市向阳小学 116400 888ice8888@163.com)摘要: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作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情境创设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 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
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产生兴趣时而引发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和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只有 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握教材
我们现行的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学生身上也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科学的,合理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教材。
(一)认真分析和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注重对教材的加工、归类重组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新知,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教学《有几辆车》时,教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法,究竟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里都是自己不断地琢磨,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我认为不仅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算法,产生的结果是相同的,更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程度。
(三)、例题的转化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地域性的差异,文化与生活背景的差异,教材中有些例题与一些地区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因此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教学与施教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想素材,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会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看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对学习素材作了如下重组与诠释:①呈现实例,初步感知。投影出示生活中有关角的照片,指出生活中藏着的角。②动手操作,建构概念。描一描:教师提供一些图形,如五角星的轮廓、红领巾的图形,一些多边形等,请学生描画出图形中的角。③类比迁移,构造模型。让学生做角,尝试比较角的大小。④实践应用,拓展延伸。用纸来折角。这样组织素材,着力表现出“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逻辑结构,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这样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五、运用有效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让我们满意,都要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产传递正能量。作为教师,要永远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善于发掘孩子所拥有的潜在能力。作为评价,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为了筛选,而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1月
(2).《新课程研究》2011年1月
(3).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4).《现代教育教学导刊》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庄河市向阳小学
姜
肖
第五篇:如何衡量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衡量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愉快高效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
生在知识和能力及情感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1、有效的课堂教学最关注的是教学与既定目的、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教与学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3、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学。
4、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方法得当,学生才可以很好的接受知识
最后,作为一个历史教师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有一种努力向上,不断学习的精神,努力的提高
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让学
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浓,让学生学会做人,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