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学生成绩评价工作心得
免费
分享
创新
新课标学生成绩评价工作心得
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这使得新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显得更加的合理、全面和人性化,充分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思想。
一、传统面具课学生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经过查阅、调研,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现在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1、个体运动技能量化评价突出
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还是以单一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作为最终的指标进行评价。把是否达到《学生面具合格标准》作为面具课考核成绩,而没有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心理和情感的表现作为考核成绩综合的体现。
2、过分强调“统一性”标准,忽略个体差异性,缺乏多样性
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人文修养等非智力的社会性因素进行教育和评价;现在的评价与学习型社会的需求脱节,体育课程目标评价滞后,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不相协调。学生虽选项上课,却因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对某些项目望而()却步,有失“以人为本”的初衷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求,学生盲目地完成评价要求,终身面具难以实现。
3、评价功效不明显
以往的评价过分关注学生“学会”的程度,注重学生各项运动的最终成绩,而忽略了体现学生自我发展递进式相对性标准,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创新意识及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学生学习时的积极与否及其他优秀表现(如主动参与辅助教学、创新表现等)只限于口头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体制消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缺乏人本化激励性的教育和管理。
二、“健康第一”理念下体育评价应具有的功能
1、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体育实践课程首先反映了“技艺性”的特点--
免费
分享
创新
身体练习。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因此,身体练习是区别于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点。其二,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学习离不开认知,不论是身体认知过程(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认知过程(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有直接的经验体验与身体体验,师生之间、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因此,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其三,反映“人文性”的特点--身体、心理、社会协同发展。体育课程的“技艺性”、“情意性”及“人文性”性质决定了对体育教学的效果评价不能仅仅用一种取向,以免出现对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偏面化、机械化。
2、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健康第一的体现
“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教、学、练、评价统一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体育意识、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过程及督促、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二篇:新课标学生成绩评价工作心得
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这使得新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显得更加的合理、全面和人性化,充分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思想。
一、传统面具课学生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经过查阅、调研,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现在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1、个体运动技能量化评价突出
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还是以单一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作为最终的指标进行评价。把是否达到《学生面具合格标准》作为面具课考核成绩,而没有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心理和情感的表现作为考核成绩综合的体现。
2、过分强调“统一性”标准,忽略个体差异性,缺乏多样性
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人文修养等非智力的社会性因素进行教育和评价;现在的评价与学习型社会的需求脱节,体育课程目标评价滞后,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不相协调。学生虽选项上课,却因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对某些项目望而()却步,有失“以人为本”的初衷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求,学生盲目地完成评价要求,终身面具难以实现。
3、评价功效不明显
以往的评价过分关注学生“学会”的程度,注重学生各项运动的最终成绩,而忽略了体现学生自我发展递进式相对性标准,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创新意识及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学生学习时的积极与否及其他优秀表现(如主动参与辅助教学、创新表现等)只限于口头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体制消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缺乏人本化激励性的教育和管理。
二、“健康第一”理念下体育评价应具有的功能
1、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体育实践课程首先反映了“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因此,身体练习是区别于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点。其二,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学习离不开认知,不论是身体认知过程(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认知过程(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有直接的经验体验与身体体验,师生之间、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因此,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其三,反映“人文性”的特点--身体、心理、社会协同发展。体育课程的“技艺性”、“情意性”及“人文性”性质决定了对体育教学的效果评价不能仅仅用一种取向,以免出现对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偏面化、机械化。
2、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健康第一的体现
“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教、学、练、评价统一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体育意识、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过程及督促、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3、强调体育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体育教育的目标评价制定中要重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使其特有的教育潜能得到发挥,使较抽象的人文精神、思想道德修养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播更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增加体育学科的科技文化含量,强调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增加学科间的合作和整合,这既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延伸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凸显了体育教育的价值。
三、“健康第一”理念下对学生体育评价的认识和要求
1、重视学习过程
根据“健康第一”的理念,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重视学生基本技术技能,又要重视学生学习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如肖川在《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所说:评价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对人有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2、注重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进程的评价,考核应应与反映学生自我发展递进式相对性标准相结合。让考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表现整体素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动性。
3、关注纵向评价
要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体育成绩的考核应实施多元化、合理、公开、公平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评价不能是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结束语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大胆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考核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考核观念,重视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三篇:成绩中等高一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平时无法看清自我,但是在镜子前自己的美丑一览无余,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带来的关于 成绩中等高一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欢迎阅读!
成绩中等高一学生自我评价一
紧张有序的初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我是一个性格开朗、听话懂事、诚实质朴的学生。对老师分配的任务认真负责,能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自觉锻炼身体,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习上虽然很努力,但成绩不够理想,希望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摸索出适合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
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较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在校运会和市运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
生活上,为人朴实真诚,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所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加细心,争取在中考中发挥自己的水平。
成绩中等高一学生自我评价二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
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不是很勤奋,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成绩中等高一学生自我评价三
这是高中的第一年,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我每天都认真学习积极地生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更强的人。
这一年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热心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希望未来的日子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要坚强和宽容。
第四篇:新课标教师学生评价论文
新课标教师学生评价论文1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角色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写话)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新课标教师学生评价论文2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之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新课标教师学生评价论文3一、必须知道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四、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
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可以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接受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透视种种现象,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新课标教师学生评价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教师评价论文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语
3.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
4.反思与评价学生教学的论文
5.有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语
6.教师评价学生的句子大全
7.教师给学生的评价语
8.语文新课标论文
9.还学生自由-教师论文
第五篇:新课标心得(本站推荐)
《2011年版小学数学人教版课程标准》
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从2013年开始来到台格小学任教,一直从事数学学科。当我拿起数学课本时我真的是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教学生,怎么教?教一些什么?让学生学会什么?一连串的问题阻碍着我进步,我开始四处求助,问老教师的经验,上网搜索办法,最后得出来的方法就是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授学生。我顿时感觉恍然大悟,原来教书是有章可循的,从此我就潜下心来研究课标,读完第一次的时候没感觉,什么也不懂,到底这里面哪有教书的方法,读完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就耐着性子又读了第二次,这次读完我发现这本书真的是“引路人”。这本书一共介绍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这几项,还有分学段的介绍。这本书不是读两次就能完全解读的,所以我每天抽一些时间认真精读课标。通过每天不断地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新课标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课标,以不变应万变。
我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2011版的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01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3.基本理念的变化;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双基”变“四基”;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01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才能超越现在,走向未来。
台格小学
张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