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活动游戏化
哈佛红太阳教育活动“游戏化”的要求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是否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班内孩子主动的接受?例如:了解季节的转变规律。在当下季节,老师可准备些花生玉米粒,设计一个秋收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春种秋收的过程,和每个季节的特点。
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更应该在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接受的更快(设计教具,孩子之间队形分合认识数字,充分利用我的教学软件)。而不能让幼儿进行一些机械的记忆,毫无趣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及热爱。
4.户外活动游戏化
要求教师丰富户外活动内容,精心设计、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而且能从中学习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首先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恰当地安排室内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比如:老师带领幼儿在户外玩一些民间游戏,将这些游戏变换形式,使得这些老游戏有新的玩法。充分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
5.课间过渡环节游戏化
在一日活动中,如:在午餐过后、离园前的时间。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个小小的游戏,可以是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游戏。
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我们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1、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2、把游戏当做传授知识的媒介)。
杜威指出:“并不是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
1.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2.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
各位老师:请尽量多多设计一些简单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孩子更爱学,老师更轻松。
第二篇:游戏化教育构思
游戏化教育构思——虚拟实境
积极反馈 及时鼓励 准确定位 虚拟宠物
游戏由客户端(安卓 ios 如果能行并入微信)
服务端——老师的终端,作业评阅系统,数据储存与统计,多样化反馈 组成
游戏向导——漫画式自我
首先对学生从知识程度,字迹,粗心程度,擅长方向进行标记,作为原始数据 玩家周计划
首先,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知识后,做习题,输入终端,服务器自动统计正确率,并计入自己的成就系统,老师可以从电脑端看到每个人正确与否,如果想检测,就抽点一位进行讲解,并由老师和学生综合打分,讲解一次基础+考评(考评可以多样~分别有不同的荣誉,声音,表演,特殊加分)分数,习题数突破5,10,20,50,100不等~直接在大屏幕上显示突破,荣誉。做够一些题目直接升级 抢答安装机器,屏幕显示
下课后,回家作业,复习由小助手以mindmap组织解构,然后作业完成在纸上,按课类拍照,直接送达老师(以后可以分工给专业人士)服务端,并且以七点为基准,设定挑战,早交~~ 从正确率,字迹工整,计算步骤等方面进行点评,并且与历史数据比较,有进步就点赞~~ 并且根据进步不同,给与称号~~可以完成挑战,多几种方法什么的·· 一周一总结··历史完成题目数,正确数,每满1000庆祝一次,一万题大庆,并且将题目分类,小向导以题目为生,没有做题目的时候,显示饥饿,卖萌撒娇,威逼利诱
假期,也可以利用,每天,或者每周一交,及时反馈点赞·并且每学期生成历史汇总,显示进步程度!
考试也可以以此反馈
第三篇: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
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象棋是科学文化艺术竞技融为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国际象棋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增强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有意注意的能力,加强分析能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它着法多变,趣味性强,对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尤有特别好的效果,能增进友谊,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意志品质,是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良好教具,在学校开设的国际象棋教学,就象给孩子找到了一把启智的魔杖。
孩子们天性爱玩。爱玩就喜欢做游戏,而下象棋恰恰是“聪明人的游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特别喜欢下国际象棋。从事幼儿教育的专家鲁纪做过一项测试,把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种棋子同时摆在幼儿面前,幼儿最先拿起的是国际象棋,这是因为国际象棋棋子形象生动,立体感强,就跟孩子的玩具一样,特别能抓住孩子们的目光,除了国际象棋的外观吸引幼儿外,更具有益智教育和交流的功能。下棋能使顽皮的孩子逐渐安静下来,使不太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使聪明的孩子更聪明。通过近一个多月的观察,幼儿对新鲜事物“国际象棋”表现为较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已失去原有的新鲜感,因此如何让幼儿保持对国际象棋的那份兴趣,让我们的孩子变得的更聪明,是我们值得探索和探究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游戏是幼儿年龄阶段永恒的“主题”,游戏是有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孩子喜欢游戏的形式。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提出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
二、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情况,初步探索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国际象棋教育的有效途径。
2、通过国际象棋教育帮助幼儿学习掌握这一人类古老的智慧游戏,锻炼提高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游戏化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幼儿潜力,促进其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使幼儿通过学棋而获得最大的益处。
三、研究方法
观察记录法
调查法
教育实验法
经验总结法
文献法
四、操作原则
1、激励性原则:幼儿年龄小,遇到困难容易或时间长就容易放弃,而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翘大拇指的动作,和一朵小红花都能激励幼儿,让他们拥有自信,体验成功。
2、游戏化原则:就国际象棋的构成特点和弈法规则本身而言,虽然它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但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复杂性,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使幼儿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而游戏化将教育和游戏结合,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不断引发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其他的发展效益。
3、循序渐进原则:幼儿刚接触国际象棋,有着好奇心和兴趣,但在实际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应急于求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使幼儿的每一步都有进步。
五、研究策略
1、布置一定的国际象棋环境,将国际象棋的基本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2、进行简单的设计,将国际象棋的棋盘、棋子及棋子的走法、规则和基本技能变成幼儿游戏的内容、方法、环境、材料等游戏要素,成为游戏的有机组成成分。
3、利用国际象棋的棋具和某些方法直接设计成某个简单的游戏。
4、收集和自编一些儿歌,帮助幼儿记忆。
六、研究步骤
上半年
第一阶段 措施:
1、观察了解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兴趣、教师教授国际象棋的方法和效果。
2、发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看法和建议。
3、制定研究的课题、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做好课程安排。
第二阶段 措施:
1、设计可行的教学游戏并实施。由于教学的不同需要、游戏方式的丰富多样,国际象棋的游戏化教育可在不同程度上与游戏相结合。
2、教师做好观察记录,作实践反思,加深提高对游戏化教育的认识,不断修改、完善教学游戏。
第三阶段 措施:
1、举办“谁最了解国际象棋”的活动,增强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信心和兴趣,也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2、发问卷调查,通过家长了解幼儿学习国际象棋后有何进步。
3、总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准备。
下半年
第一阶段
措施:
1、观察了解幼儿学习掌握国际象棋的情况几个方面的表现。
2、总结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问题、建议。
3、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第二阶段
措施:
1、根据幼儿的兴趣、实际情况以及上一学期的研究结果,设计更为可行的教学游戏。
2、选定一些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做跟踪调查,做好详细的观察笔记,以便了解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的结果。
3、帮助家长了解国际象棋的基本知识,为诱饵学习国际象棋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园环境。
第三阶段 措施:
1、举办幼儿国际象棋的小型比赛,使诱饵能够充分展示一学年所学的本领。
2、发家长问卷调查幼儿经过一学年的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有何进步?
3、总结研究结果。
七、国际象棋学年计划
上半年
国际象棋的棋盘
国际象棋的摆放
车的走法
车的吃子
象的走法
象的吃子
皇后的走法
皇后的吃子
皇帝的走法
皇帝的吃子
马的走法
(一)
马的走法
(二)
马的吃子
(一)
马的吃子
(二)
小兵的走法
小兵的吃子
王车易位
将军
应将
(一)
应将
(二)下半年
闪将
抽将
双将
如何判定胜负
和棋规定
各种兵种的相对价值
对局基本规则
车的一步杀
后的一步杀
象的一步杀
马的一步杀
兵的一步杀
车杀法的基本规定
后杀法的基本规定
象杀法的基本规定
马杀法的基本规定
兵杀法的基本规定
得车
绊马绳
猎象
八、预计研究结果
1、幼儿有效的掌握了国际象棋的基础知识技能,形成了较浓厚、稳定的兴趣,为以后大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2、丰富了游戏经历,培养了游戏能力。
3、带动、促进了幼儿的整体素质。
4、初步形成了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的方案。
第四篇:数学教育的游戏化(模版)
幼儿数学教学中游戏化的探索
数学其实是用来分析问题和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的逻辑智能。在许多方面,游戏都提供了安全、可控制和有趣的方式去发展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最有趣的学习方式,因为游戏法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学习数学。它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什么是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呢?所谓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重,让幼儿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的好感。
谈谈幼儿数学游戏化的探究内容:
1、编制数学教学各种游戏,合理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
(1)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a 操作性的教学游戏;b情节性的教学游戏;c 运动性的数学游戏;d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e 数学智力游戏;f 竞赛性数学游戏。但是在编制教学游戏时,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小班幼儿的游戏应以有一定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游戏活动。如在小班幼儿学习“1”和许多时,我设计了“猫抓老鼠”的情景游戏,我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我用游戏的口吻要求“小猫”们去捉“老鼠”,按“猫妈妈”要求抓老鼠,最后“猫妈妈”奖励“小猫”们吃“鱼”。我在这一系列情景中,渗透了“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类游戏一般以一个主题贯穿整个游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类游戏时,应注意情节的安排须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初步知识,并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的过程不宜太新奇,规则也不能太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又如大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一些运动性数学游戏,大班幼儿学习8的组成时,为幼儿设计了“打保龄球”的运动性游戏,指导幼儿边打“保龄球”边记录不同数量的投掷结果,根据投掷结果的归纳来学习数的组成。这样的游戏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2)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集体游戏,小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个别玩的游戏。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3)、可以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设计了音乐游戏,让幼儿玩抢椅子。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
抢到椅子,这时,马上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2、教师在幼儿数学游戏化中的指导策略:
(1)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首先觉得教师应从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最好人手一份,且适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也能照顾到不同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如在进行“比较轻重”的教学时,为让幼儿准确判断出两样东西谁轻谁重时,布置每位幼儿在家里自制天平称然后带入园,还为每位幼儿准备了雪花片和木头积木。课堂上让他们用天平称称出物体的轻重,这正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进行“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有趣的“小猫吃鱼”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金鱼缸”,继而又把6条小鱼放入“鱼缸”,当出示7只小猫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猫要吃鱼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提出问题:小猫有几只,小鱼又有几条,它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的获得了知识。此外,还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在活动室里专门设置了一个数学活动角,放置了教玩具。其中有在塑料积木上贴有1至10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各50个,彩笔,操作卡片,数卡接龙的环形插版,有趣的七巧板和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等等。幼儿在活动区可以三三两两,自发地随意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根据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各种材料进行
添加,更换。“图形分类”、“数卡接龙”、“为一组图形制作特征标记”、“登山棋”等游戏,提高了幼儿数数、分类、识别几何图形的能力。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主题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的学习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活动过程中,对于不同情况教师应善于以不同的角色—“合作者”,“发现者”,“援助者”,“评价者”对幼儿进行诱发,激励,辅导,组织评价。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是否会使用材料?是不是对设计的游戏活动感性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看看全班幼儿有几种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正确的有几种?错误的思路和做法是什么?有几种?有代表性的那些幼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幼儿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幼儿在进行操作时,一般通过交谈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然后进行指导。
(3)教师应对不同形式和性质的游戏采用不同的指导。在集体进行的游戏中,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作用,在小组玩的游戏中,教师起观察与鼓励合作的作用。在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应以观察为主,并对个别幼儿进行交谈与指导。在情节性,运动性,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发现。由于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涉,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5以内的加法”时,我巧设了一个出苹果(贴绒苹果)的游戏。游戏的玩法是:(某某小朋友:我出一个苹果。教师:我出2个苹果)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游戏中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在幼儿合作游戏中,常常会出现所有物品数量重复现象,所以游戏前我就让幼儿明确重复的不需要用算式记录。同时提醒幼儿算式记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记自己出的物品数量,再记别人的;另一种是先记别人的,再记自己的。幼儿通过游戏,学加法的兴趣倍增,再也不觉得枯燥无味了。并从中体验了共同游戏的愉悦。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设游戏,适时适度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只要教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为幼儿带来美好的游戏,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喜欢上并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要让幼儿学得轻松主动,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数学知识,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就要把游戏引入到幼儿数学教学之中,因为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儿童身心之间,各种心里要素之间,都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简历在这种方式上的,能使幼儿愉快的接受数学知识。
第五篇:游戏化
教育活动游戏化
1996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一、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也可用来描述和定义活动,这时,游戏性就成为活动的客观特征,活动可以被分为游戏性强或弱的活动”(刘焱,1999)。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2.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3.开放性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后者常常是预设好的、事先确定的;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在游戏化课程中得以改变。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比如,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设计者开始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多渠道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再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4.综合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便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而传统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的,它追求的是知识和系统。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的这一特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突出地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合技术的运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坚持按生活的逻辑(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去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组织策略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在设计上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1.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②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③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2.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
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