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上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上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效率
词语积累是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口语和习作词汇贫乏,语句不生动;或者是乱用词语,词不达意;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更是无法辨别和正确运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正确运用词语的前提是准确理解词语、把握词语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学生脑海中的词语应该是形象的、鲜活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的效率?下面就结合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指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杏儿熟了》一课时,理解“吩咐”一词意思。前文有奶奶笑着说:“傻孩子,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老师在执教时,是这样做的: 师: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此时,我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生:我每年都照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师:“吩咐”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联系上文指的是?
生:在字典中指叮嘱,嘱咐。在课文中是指奶奶叮嘱我说的话:“傻孩子,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
(二)运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主要展示的是近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杏儿熟了》一文中有“奶奶快步走过去,扶起地上的小淘气。她给小淘气揉揉屁股,见他没伤着,就转身往屋里走,快进门的时候回过头来说:“你们先别走!””老师的课堂教学如下: 师: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奶奶对待小伙伴很关心。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从走,扶,揉。)这些都是表示的动作的词。师:请大家在书上勾画出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从这些词中你又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生:“快步走”体会到奶奶心情急切;奶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伤着没有,对偷杏儿这件事没有丝毫的责怪。生:“扶、揉”体会到奶奶亲切,对孩子们的关爱。师:把“扶”换成“拉”行吗?
生:不行,这样就体会不到奶奶对小淘气的关心。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一位老师在教学《给自己写信的人》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师:联系上文说说,你从哪里知道他的工作繁忙?
生:可是,欧立希太忙了,当时,他正和助手们不分昼夜地进行实验。他们要研制一种新药,用来治疗正在非洲流行的疫病。我从不分昼夜体会到他的工作繁忙。师:谁来说说什么是不分昼夜。生:不分白天和夜晚。
师:再来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白天太阳刚刚升起,他在实验室工作;晚上星星出来了,他还在实验室里工作。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评读:你把重点词突现出来了,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繁忙。)
生:他从早晨一直工作到晚上,没有休息,一会儿测量,一会儿记录,一会儿比对,一会儿沉思,整个实验室里到处是他的身影。师:请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生读——评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了那繁忙的工作场景中,体会到他对工作的热爱)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同学们,读文字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你们还找到其他的句子吗?
生:我从“他们要研制一种新药„„在长椅上躺一会儿”中的“废寝忘食”体会到他工作的繁忙,他爱工作。因为“废寝忘食”是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的意思。
师:是呀,文章当中是怎么说他废寝忘食的呢? 生:“疲倦了就用书本当枕头,在长椅上躺一会儿”,他只在实在疲倦时躺一会儿。师:你的语感真强,仅仅只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欧立希的办公室看看吧!早上,人们吃着营养早餐时,他却在();中午,人们品尝着美味佳肴时,他却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这样()地工作,你体会到什么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评读:你读出来了他的繁忙;他确实是太热爱工作啦!)一起来读。师: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办法。
(四)演示法,理解词语:
演示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学生演示
学生演示是基于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 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2.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的表演。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这几种演示方法在教室们的日常教学中都经常使用。例如:有位老师执教《点金术》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来理解词语。师: 接下来,麦得斯的心情闷闷不乐了。你们查过字典,闷闷不乐是什么意思? 生: 闷闷不乐在字典中是指心情不愉快。
师: 麦得斯为什么闷闷不乐了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生: 自由读文。
师: 麦得斯的心情为什么闷闷不乐,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吗?
生: 他拿起一片面包,面包立即,他又端起一杯牛奶,牛奶也变成了金的。师: 这不是他最想要的吗?怎么会闷闷不乐? 生: 他没有吃的。
师: 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 “饥肠辘辘”
师:(多媒体出示插图)现在麦得斯会想些什么? 生: 吃都吃不饱,当这个国王真没意思。生: 国王连早餐都吃不着,太令人不开心了。师: 你能把麦得斯的心情读出来吗?
而另一位老师也在《点金术》一课中运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师:大家读得这么高兴,他真要成为最幸福的人了啊,是吗? 生:他不感到幸福了,“这使他有点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我从“我从“扫兴”这个词语感受到他不幸福。师:谁知道,字典上是怎么解释扫兴的? 生:正高兴时遇到了不愉快的事而情绪低落。师:很正确,那大家有过扫兴的时候吗?
生:本来说好星期天要去公园玩的,结果那天下雨,去不成了,我感到很扫兴。师:此时,麦德斯是因为什么而感扫兴呢?
生:麦德斯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而这些花现在都成了金的了.师:要知道麦德斯原来的花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播放图片)师:说说自己看到的,想象自己闻到了,谈谈感受。生:我看到了很多花。师:那儿是花的海洋呢。)生:我仿佛看到了蜜蜂在围着那些花打转,那些花很香。师:那么芬芳的花啊!
师:喜欢这些花的同学举手,那请你将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吧。生:读(随后,麦德斯到。。。芬芳艳丽)
师:这花颜色鲜艳,还散发着迷人的香味,真是芬芳艳丽。生再读
师:在这么好的天气,欣赏到这样美丽的花,麦德斯可真幸福啊.(五)设置情境,展开想象理解词语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 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恰当运用联想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词语联想到有关的景象,从而更好地体会词语的含义。有些课文,如果我们展开想象来理解,效果比讲解词语的意思要强很多。
在执教《点金术》一课时,有位教师就充分运用了展开想象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名生读第四段。
师: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麦得斯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我体会到麦得斯的心情很扫兴。师: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麦得斯扫兴的?
生: 这使他有点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师: 你知道这里曾经是怎样的花园? 生: 是五彩缤纷的花园。
师: 你能展开想象,具体说说“五彩缤纷”的花园是什么样子吗? 生: 是五颜六色的花园。
生: 花园里的花有各种颜色,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蓝的„„ 师: 这样的花园就是“五彩缤纷”的花园。这座花园还是怎样的花园? 生: 这里还是芬芳艳丽的花园。
师: 现在国王的眼前是怎样的花园? 生: 都是金子。
师: 那不是正好吗?他不是最喜欢金子吗?
生: 他想先前花了那么多功夫种的花,一下子都变成了金的。生: 他喜欢五彩缤纷的鲜花,全变成金的,太单调了。师: 你能读出麦得斯的心情吗?
生: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师: 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抓住重点词来体会人物心情的? 生: 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来抓住重点词来体会人物心情。
(六)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一位老师就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点金术》一课的教学中。师: 看来逛花园时,麦德斯没有感到幸福,那么吃早饭时呢? 生: 吃早饭的时候,麦得斯感到闷闷不乐,没有感到幸福。
师: 你找到了“闷闷不乐”这个词语,要了解它的含义,我们可以先观察“闷”. 生: 外面一个“门”,里面一个“心”
师:心被关在了门里,能猜有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 形容人的心情很郁闷,很不高兴
师: 你猜的很准,那么麦德斯为什么感到闷闷不乐呢?
(七)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理解词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从汉字的读音、字形入手,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点金术》一课中,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你刚才说提到了一词,饥肠辘辘。我们一起把后面2个字,小声的读一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车轱辘在转的声音。师:能说说,什么是饥肠辘辘吗? 生:肚子饿的咕咕叫。
师:麦得斯为什么会饥肠辘辘呢? 生:因为他的食物都变成了金的。
师:他可是最喜欢金子啊,此时,他一定感到很幸福吧。生:他不幸福,因为,金子不能吃不能喝,他要饿肚子了 师:是啊,饥肠辘辘的人,哪能说他是幸福的人啊!
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因此,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第二篇: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要求实施五天工作制,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对一线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打造出高效课堂。
对此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去探究:
1、什么是教学效率?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教学效率?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何为“效率”?何为“教学效率”?字典里的解释为:“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对老师和学生而言,教学效率就是一节课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教学效率就越高。也可说师生以尽量少的投入(时间、精力等),获得尽量多的收获。
那么又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知:
1、高效课堂教学原则:学生主体—教师引导—训练能力
(1)教师的抉择: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教师定位:教师是导游者、导演者、是厨师、组织者、引导者。(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
(3)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兴趣是动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让小组变为互动组、动车组,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言,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2、高效课堂必须符合“四个标准”:
(1)教师有激情,要关爱每个学生,让学生共同发展,相互提高。高效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堂课下来,不只是让少数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
(2)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学得投入、主动、自主。
(3)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师生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实在的,使学生或受激励、或受启迪,或受教益、或引起反思,绝不是虚伪的、造作的。
(4)高效堂课是合作的、融洽和谐的、有效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课后学生有收获,教师有体会。合作既指以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又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融洽和谐是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帮助。
有效是指合作有目的、有标准、有内容,要发挥组内成员的优势,人人参与,而不是让优等生唱独角戏,让差生坐冷板凳、充当旁听者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仅做聆听者,还要做参与者和解惑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3、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
4、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情感在动。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扎实、真实、简易的课堂:
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预习---------不新授;没有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
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强调、提升、点评、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更高。讲清易混点,讲通易错点,讲细易漏点,讲明质疑点,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追求成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积极向上的浓郁学习氛围。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我们了解了教学效率和高效课堂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中做得尽善尽美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 更新教学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 重视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 转变教学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更新课程观
更新课程理念,对于同样的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2、更新课堂观
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评价课堂效率高低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应该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了多少、体验了多少。
3、更新教学观,在新理念指导下应实现三大转变:
△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从“教师由原本围绕着“本本转”转变为“围着学生转,以学定教”,关注的是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不是注重智力;是全体学生,不是部分学生;是个性发展,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不是局于当前发展。
△从“以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教材作为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
(二)、重视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1、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让师生间的调、导、学、互动融为一体。)
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师要调出课堂的品味,调出学生的口味。优化教学方案,在抓住“重点”、凸显 “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心态达到最佳的投入状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表演舞台,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让课堂充满魅力。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学设计原则(高效):使学生以尽量少的投入(时间、精力等),获得尽量多的收获。
3、重视教学目标设计:实用:准确、清晰和可操作。适度:少而精。
4、重视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讲练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备至。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可行性,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⑴重视新课导入设计(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创设问题导入)
精彩的导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是最好的引导老师,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疑问和期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快乐地投入课堂。(导入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切入,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实际学生能够接受)。⑵要重视课程情境设计:关键把握五个“什么”
教材的要求是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
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要感悟出什么道理?
课程情境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调控学生的专注力,催生课堂活力,以动击动,让学生合作竞争,快乐参与,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
⑶要重视探究性问题设计 :师生互动,让教、研、学、导相互配合。
【一个有意义的、适合探究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①问题要具有针对性。②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③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④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通过设计提问可以把学生调动起来。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导、学研、问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援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课堂学习的气氛也真的活了起来,每个学生也都成了参与的一员,彼此交流,展示自我,也真正最大程度地的实现了学习目标。⑷要重视教学方法优化设计,课堂时间科学管理。
(案例教学法;构建知识结构;优化设计教学内容;重视板书设计;课堂时间分配合理;重视讲练结合;课后师生反思。)
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好的教师,不是教给学生知识,乃是教给学生怎样学知识,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这如同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学习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探究。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一节课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所思所想,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地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做好小结和知识建构;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三)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
一。为此,教育部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方式上,应实现三种转变方式:
第一,在转换师生角色上,积极探索和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角色变)
第二,在变革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变)
第三,在转变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
3、在教学方式上,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去发现、去创造。
4、教、学过程中确立一个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5、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八动方式:
课堂内容力求“生动”、教学模式经常“变动”、内容安排灵活“机动”、激发情感让人“感动”、教学方式多搞“互动”、学生思维善于“发动”、课程内容配合“活动”、引导学习重于“心动。总之,新课标下高效课堂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形式活泼多彩,用新鲜的刺激形式与气氛提高学生的兴奋点,课中教师要用激情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以广博知识吸引学生,以奇思妙问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践中“找”知识,使知识生活化、实践化;在情境中“问”知识,使知识问题化、过程化。(情境导入→主动参与→有效建构)
6、我校的教学方式如下,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1)运用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活”动课堂):
教师是“导”的主体,要“导”得精当,“拨”得恰当;学生是“课堂中学习探究的主体,要“学”得愉快,“探”的投入。教、导是一门艺术,学、研练是一种技术,导、学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让师生间的导、评、学、研相互结合,实施以学定教,当堂训练,以动击动,让学生合作竟争,快乐参与,师生间的情感、知识以多种方式平等互动,开展多元活动,调控学生的专注力,催生课堂活力,并注意评价激励学生,抓机会点表扬学生,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去学,去练、提高。
互动式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互动的课堂更容易暴露教育教学的很多隐性问题(如学生的知识、行为、习惯、性格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拥有更全面的素养,如令人仰慕的高尚师德,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灵活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要求会不断驱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锐意创新进取。
互动式课堂更能有效调整学生心态。传统课堂是静态的,学生靠的是内在有限的自觉、自治,靠的是家长教师的感化引导。而互动式的课堂则是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生发情趣、激励志趣。
互动式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规范意识与适应能力,沉溺于自己的爱好,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集体活动来矫正,而其优点如独立性强,追求平等与权力,接受新鲜事物无障碍,有较强的创造精神和表现意识等,这也可以在合作与竞争中得到强化。通过课堂交流可以暴露学生行为习惯的若干问题(如情感习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集体矫正,做到优者发扬,劣者矫治。也能够有更多机会培养学生的习惯,如进行适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通过集体帮扶感受成功,得到自尊;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规律与方法。学生经历一次次的洗礼,日久内化为习惯,习惯进一步铸就成性格。
总之,教师在思想上、学法上、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点拨学生,熏陶学生。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手、口、脑、心并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学—研练—反馈,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达到学习气氛浓厚,人人成功快乐,让学生体味到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功,我自信,我参与,我快乐;学生用心了才可把“学”做的更好,有效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互动式立体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全性格、和谐发展、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
【课堂的主要环节:定学习目标(由预案定)、合作学习、展示提升(见学案)、达标反馈检测与矫正、小结反思。】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集影、音、色、像、文图、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用多种先进的方式教学,创设直观、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接受信息的兴趣和能力,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与生机。(注意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得当、适度)
界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经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是通过人的五觉获得的,通过味觉可获得1℅、嗅觉1.5℅、触觉3.5℅、听觉11℅、视觉83℅,合起来就是悟觉即人的悟性(灵感),由此可见人的悟性关键是由听觉和视觉决定的,人通过听觉对声音、语言的接受能力为4.4比特/秒,而通过视觉对画面、构图中信息的接受能力为46比特/秒(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利用影、音、色、像、文图、动画、视频等教学媒体,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广泛运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去感知、理解、想象和记忆,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教师都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一致认为教学效果好、效率高】
(3)运用“导学法”方式教学:
导学法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受教育的主体性。导学法是以学生的自学、探索、研究为主,教师的引导、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能动性。这种教育模式把学生从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学生可以自由主动的去探索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把课堂给了学生。
教师要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学生会出问题,会出什么样的问题,比了解学生出了什么问题更重要,教师备课对教材和学生都要深思熟虑,巧构妙思,写出导学案,制定出导学流程。
在导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引导、指导、辅导)起着导航和催化作用。教师要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自学、探索新知,其中课前导入的作用是很基础、很关键的,如果课前的导入没有进行好,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就吸引不了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前导入应注意导入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另外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指导,在导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教师能给于学生适当的点拨,那么它起的作用和带来的效果将是不可估量的,学生既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又可对新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一定要适时适当,千万不要太过于急于求成,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真正享受到求知的快乐。教师的辅导在导学法中起着尽善尽美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那些对知识掌握不是特别透彻的学生,给与相应的辅导,帮助他们扫除障碍,最终达到新知识的彼岸。而对于那些对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与一定的辅导,对他们进行拔高,让他们精益求精,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灵魂与奥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反馈信息,要及时给与解决与辅导,另外教师在辅导时,也要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导学法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它真正体现了教育的主旨与灵魂,是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车头。
●学案导学流程:
(1)自主学习:即先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自学能力比较低的起始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采取“学案目标导学法”,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共同认定目标。
(2)合作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组内交流或打破小组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课堂上,学生首先就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要求每位学生为每一学科配备一个“问题笔记本”去搜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自我展示:该环节既能锻炼学生展示的能力,也是兵教兵的重要环节,既能彰显学生个性,又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反馈矫正(小组评价):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中,教师对学生及时给于优点的归纳、病例的纠正等。
(5)当堂达标:这一环节是为验证学生学习目标达到与否而精心设置的,对学生来说是学后即练,练后即评,学生全员参与,反馈面100%,测评方式灵活多样,测评结果当堂反馈。
(6)课堂小结:知识的建构、系统归纳。
(7)课后师、生反思:
4运用“教学案”教学:
教案:是主要从教师角度考虑,只反应了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的过程,不能反映学生如何去学的过程,教师把课堂看成了自己的表演舞台,形成了教师唱“独台戏”,学生只能是观众和配角,形成一种灌注式教学模式,使教、学脱节,效果较差。
教学案:是集教法、学法、作业、测试、预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供用的教学文本。是主要从学生角度考虑,解决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的问题,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设计的,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
教学案的设计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设计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创造性:试题具有开放性、创新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民主性、实践性: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案的结构与用法:
<一>学习目标:三维课程目标
<二>学法指导:给学生建议,由“学会”变为“会学”,为学生“授之以渔”。
<三>学习重、难点:
<四>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新课导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自主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3)展示自我:(把探究中独到的发现,告诉大家,共同学习,相互提高)
(4)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形成性、达标性、智能性检测,教师注意
精讲点拨,反馈矫正,)
(5)应用与拓展:(知识扩展、能力提升练习,教师点拨小结。)
<五>盘点收获,知识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到了什么,达成知识建构。)
<六>师生反思:(教师教前思过程、教中思导法、教后思提高与得失,学生
学前思问题、学后思收获。学习—反思—积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
学生适时的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七>预习前置:(安排下节预习内容-----导学方案):(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科学的预习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教师布置的预习问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预习题目要精心准备反复斟酌,以求真正达到预习目的。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再去听课,上课时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更有益于新知识的掌握。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对自己做出的正确答案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教师要布置好学生的预习任务: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
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八>作业布置:(适度、有代表性、有智能性)
教学案的使用如下参考:教师在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在自学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进行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讨论,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去构建知识体系,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注意给与及时鼓励,然后由小组代表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做到以学定教,精讲点拨,再用学案变式练习,当堂检测,查看学习效果,做好小结,最后师生共同反思,将本节内容归纳升华。总之,使用教学案可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使教与学找到了最佳有效的结合点。
5、实行了“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又实行了“集体备课”制度,建立了集体备课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分别包学科组织进行,主备内容如下:
集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中导法、学生学法。备学生、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备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备知识的拓展、探讨高效的教法,以实现资源供享,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合作学习已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改实践中运用,但合作学习方式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指导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一)合作学习方式形式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二)教师提出问题不当,难易无度;
(三)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
(四)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另外,部分学生有“厌学”现象,学习兴趣有“三分钟热度”现象。
四、改进的举措:
通过对以上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多问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改进工作:
1、认真学习和理解课改的新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提升。
3、为营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要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教学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5、对厌学的学生,教师发挥厨师、导教能力,调出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兴趣,导在学生的心上,学生有了兴趣,用心学了,学习才会高效。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45分钟时间,科学地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像艺术家那样潜心设计,精心雕琢每一堂课,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那么就一定能呈现“学不厌,教不倦”和谐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精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推荐]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创设生命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深刻思考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位授课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生命力和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1、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
3、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4、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好和及时调节;
5、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县教研室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学校构建生命课堂具体操作办法,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高中数学课的课堂效率的保障。学校和教师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名著《学论》中就提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这说明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近教师,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学生才会喜欢他进而接受他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更是认为: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对知识的认知需要上升为对未来发展的情感需要。反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接受能力降低,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低下,并由此而引发其它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处于一种信任、理解、合作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互动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水到渠成。
二、授课过程合理安排,提高效率
1、课前必须充分准备,下足功夫研究学生
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必须为他们准备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其次要做好各种预测,灵活驾驭课堂。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即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构建高效课堂五环节:示标指导;学生自学;检测归纳;当堂训练;当堂讲评。
学生自学:根据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教师布置自学习题或下发学案。
检测归纳:具体形式包括(1)基础知识归纳:生生互动,问答或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辨析概念,深入理解概念,归纳知识点,使之系统化。(2)基本方法检测:学生展示,生生互动发现问题,师生互动总结解题步骤,使之格式化。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当堂讲评:当堂训练后,学生互相批阅,教师抽阅,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当堂讲评,力求学生做到堂堂清。
讲评应注意做到:(1)基础知识的再回扣:对重要知识点通过讲评进行回扣,要抓住要点,关键词语,抓住易混点,注意易混点的辨析。(2)基本方法的再训练:对例题中体现的方法要重点回扣,重点讲评,使学生明确解题步骤,掌握解题方法。(3)注意归类讲评:从知识或方法进行归类,重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基本方法的规范性。(4)对于个别问题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体现分层教学。
授课过程一定要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要适时教给学生优良的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自觉学习的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落实的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备、教、学、思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实施分层教学,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优秀生堂堂都能吃得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的独立性及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以上几点是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四篇: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耿沭林
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的最大心愿。这也是高效课堂的理念,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
1.把握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愿意受重视,被承认,学生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
例如,由“一只蚂蚁在筒外壁的A点,想吃到筒内壁的B点处残留的一点蜂蜜,怎样走路程最短?”从而引出几何体表面的最短线路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设置,便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认真学习。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2.创设人人求异,勇于创新的气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灵感和创造,往往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二)确立目标,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以前很多时候的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于是我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我不是直接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活动猜想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我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我在对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教学时,我采用了山峰与山谷来对照。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相当于是山谷,就说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爬山:先下山坡,再上山坡。而a<0时,相当于是山峰,可看成先上山坡再下山坡。这样比较形象直观,学生也容易想象,自己很容易地撑握了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由于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实例比较,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也就容易掌握,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2.、数学美感提高数学兴趣
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材内容的美, 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美丽而神奇的黄金分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事:人体中有着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比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
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再如:古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古萨金字塔气势雄浑,经测量发现,它的正方形底边边长与塔高的比例近乎1.618:1的黄金分割比例。这种设计使塔看上去挺拔秀美,十分舒服。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激和美的享受。渗透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种,但数学美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应该多留心一下身旁的数学美。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针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这条判定方法,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五)适当内容适当时机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教学情境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解题方法、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合作学习
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2.在课题学习和问题探索中组织合作学习
例如中点四边形的问题。
通过小组各成员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有时也会出现矩形、菱形、正方形。不难看出四边形不论是什么形状,它们的中点四边形是有共性的,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还出现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形状无关,那么它的形状与原四边形什么有关呢?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
由于小组的每一成员都能做一做,猜测自己图形的结论,而结论的推理又是大家一起进行,使每一同学既复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又明确中点四边形的边是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来决定的,使课堂合作教学富有成效。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我注重把握好讲课时间。
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讲评。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下面的内容做好了准备。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小结。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变式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地都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如果把这三个部分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进行变式题设计时,应主要依据教材的例题与习题。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目前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到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再配上
那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动画,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数学。
总之,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应变专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应变
湖南省龙山县第三小学肖兴杰课堂应变是指在课堂教学法进程中,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理学生的接受障碍和偶发事件的能力,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的矛盾的特殊的教学能力,是教育机智的体现。由于小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稚、天性活泼的少年儿童,所以,尽管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但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始料未及的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接受障碍和偶发事件出现后,教师如能及时、正确、有效地加以引导和处理,不仅可以使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且可以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
一、出现接受障碍进善应变
接受障碍一般因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当、讲授不透和学生自欺欺人知识水平的局限等引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用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提问只有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设计远离学生的“发展区”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答非所问或无言以对,使教与学陷入尴尬境地。不会应变的教师或许会大骂学生“不动脑筋”,或许会自己把答案和盘托出进行“填鸭”,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而善于应变的教师则不同,他会“灵机一动”,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把难题分成若干小问题,为学生设台阶,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一位教师在教《晏子使楚》的“进城门”这个故事时,为了让学
生理解晏子反驳楚王是用了推理的方法,提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办法好在哪里?”但学生答“聪明,有才干”之类的话,有的面逞难色,课堂沉闷,教师洞察了学生的反应后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这样的变化:晏子是怎样一步步地反驳楚王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晏子的语言(先说是狗洞,再推出访问狗国才进狗洞,再反问楚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了晏子是用层层推理的办法反驳楚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或教师直接讲述予以解答。但有时候学生的提问会使师生在课堂都无法解决。一个教师教《蝙蝠和雷达》,当学生了解了蝙蝠夜间飞行探路的工具不是眼,而是嘴和耳时,学生提出疑问:蝙蝠的眼睛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心里一怔说:“XX同学真会动脑筋,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下课后,我们去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到答案好吗?”教师的这一应变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面对学生的“发难”不是呵斥,而是赞扬,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二是当教师被问住时,不是以“这都不懂”等虚辞遮掩过去,而是说“连老师都没想到”,这句话既含有赞扬学生的意思又表达了老师的谦逊诚恳的态度;三是把课内阅读伸延到课外,并为课外阅读确定了目标。
二、遇到偶发事件时巧引导
小学教学中偶发事件主要为自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自然环境。偶发事件使学生的注意分散,使教师的情绪受干扰。如果教师因偶发
事件的干扰而恼怒,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紧张,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所以,偶发事件一旦出现,教师应保持理智,处变不惊,并机敏地进行引导。一位教师在教生字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因操作不当,突然一张生字卡片掉了下来,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骚动,这时教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问:刚才掉下去的是什么字?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齐答道:是“真”字!又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呀?学生举手如林,有的说:“真”字上面是“十”,下面是“具”,有的说:“真”字上面是“直”,下面是“八”。这位教师将偶发事件与教学内容巧妙、自然地相互“变通”,使学生本来已经分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一“变通”还起到了奇妙的组织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堂上经常出现个别同学玩小动作讲小话等现象。出现这些情况后,如果教师中断讲课,点名 道姓地去批评,就会使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造成更大的损失。特别是讲至课文的高潮处,教师声情并茂时,出现了恶作剧,教师更不应根据课堂态势巧妙、恰当地相机诱导,随机应变。一位教师教《狼牙山五壮士》,文中有这样几句:“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这几句话写壮士们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的主力,果断地作出牺牲自己,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决定。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斩钉截铁”一词,设问:班长为什么不说“我们走”或“我们向莲花瓣走”而只说了一个字——“走!”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当老师点了一个同学后,这个同学站起来却说:“老师,他在后面踢我。”后面那位马上站起来说:“我没踢!”这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这件事上,时而看老师,时而看这两名“肇事者”,等待一场重大的裁决。怎么办?只见教师皱起眉头,凝视两位同学,深思片刻后严厉地吐出两个字:“坐下!”然后再平静地扫视了全休一眼,问:刚才老师说“坐下!”的语气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生答:斩钉截铁。又问:老师为什么不说“XX坐下”?“坐下”和“XX坐下”有什么区别?生说:只说“坐下”,语气果断严厉。师:那么,课文中的“走”和“我们走”有什么区别?不到两分钟,**平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引到课文中来。
如果这位教师当即大发雷霆,原来创设的教学情境会荡然无存,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对这一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成功的。首先是表情、动作等态势语的运用,无声胜有声,教师树立了教师的威信,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坐下”二字的情境分析,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批评,又巧妙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学习。
总而言之,课堂应变需要教师围绕课堂、围绕学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这样,教师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才能心领神会,教学效果才会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