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词魅力(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0: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味诗词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味诗词魅力》。

第一篇:品味诗词魅力

品味诗词魅力 感受语言芳香

——古诗教学研讨会听课总结

10月25日,我和学校的田老师一起来到了县实验小学参加全椒县古诗教学研讨观摩会,尽管天气已经有点冷了,但丝毫没有减弱我们学习的热情。全县老师们已早早来到了阶梯教室,等待着活动的开始。

这次,我们主要听了高永宁老师执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还听了几位老师和教研员的点评。整节课高老师创设了大量的情境,引领学生走入古诗词的境界中,去感受陆游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课堂上高老师能把一首诗读成了几个词语,并且提炼出几个成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板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这首小诗的精华,也更好地体现了读书的方法(学习要孜孜不倦,并且要持之以恒。),让学生明白了真知不仅来自于书本,还应与生活联系,真知源自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实践出真知。”高老师又激发学生的联想力,鼓励学生想一想与之相关的成语,并让学生说成语故事,这一切不正是让学生对诗句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了吗?听完了这节课,我恍然大悟原来古诗教学也是这样的精彩。想想我们每次上公开课,古诗是肯定会排除在外的,因为现在孩子身边有教材全解,以及相关的辅导书籍,学生们在预习课文时,有的学生就已将诗意记下来了,所以课堂上对于古诗的意思并不需要老师怎么去引导了,学生都会说了,这也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想要精彩好像很难,课堂上只是让学生理解诗意和思想感情,其他的意境方面的引导虽做,但不深入。可今天坐在阶梯教室里,眼前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让我对古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课后冯主任的点评,更是给我们送来了阵阵暖意。对于古诗教学的六点提示,让我们每一个参会的老师对古诗的教学有了深层次地把握,古诗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诗意和思想感情了,我们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韵律美,意境美,老师应该从欣赏美,感受美上下功夫。高老师的情境创设让我也感觉到一位父亲的爱,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对祖国的爱。这次的课堂教学展示还给我的感觉就是高老师课堂营造了一种简约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学习氛围,课堂简约而又丰满有效,在教学中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效果,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首先课堂上对于“读”的安排,是恰到好处,每一个读都是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读出诗歌的美。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读是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今天高老师的课堂上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意境在读中体会,在理解中再深情读,读的时间充分,读的效果显著。

课堂上老师应该怎样学会对文本的拓展与创造,今天这节课给了我很好的示范。一篇古诗教完,不仅仅是背出了这一首诗,我们还应适度的进行拓展诵读,通过学习一首诗词,带动几首或一组诗词。高老师又出示了另外几首经典的劝学诗,让学生对“劝学”有了更深的领悟。

“教无定法,教需得法。”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如何体现古诗教学之美,应该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去探索研究的。我想借用专家的话来表达我对古诗教学的理解。“以 „读‟奠基础,以„释‟解诗意,以„悟‟展个性,以„拓‟ 促提升。”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乐于实践,寻找一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的绿色通道,就一定能让古诗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古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仍需努力,在实践中求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二篇:品味文化感受魅力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

——《胡同文化》教学反思

双流中学贺学玉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而是从北京胡同的民居特点的角度揭示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即胡同文化的内涵,全文洋溢着浓烈的京腔京味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一贯始终。这篇小品文是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典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力求渲染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文化求知欲,让学生进行一次文化的洗礼。

一、妙设导语,创设文化情景。

精妙的导语设计,可以烘托气氛,创设一种与文本契合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需要,《胡同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当然需要与之协调的导语来切入。考虑到我的学生(身处西南地区)对北京的胡同了解不多,甚至是知之甚少,因此,如果让学生对北京的胡同有种直观的感知,就会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趣,自然的引出对文本的解读,继而层层推进,去领悟胡同文化的魅力。我在设计导语时,抛开了传统的语言文字的渲染,代之以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图片和韵味醇厚的京腔京曲《胡同京歌》,那发黄的黑白的胡同照片,那荡气回肠的胡同京歌,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们。歌曲一结束,他们回味着,惊叹着,感受着了北京文化那绵绵的艺术魅力,他们在教学的开始就能受到如此的文化冲击,我的教学初衷就达到了。随后,教师揭示课题《胡同文化》和作者汪曾祺,就顺理成章了。

二、简介作家,张显文化风格。

汪曾祺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也是著名的京剧《沙家浜》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抒写家乡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他的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师从于沈从文,有“短篇圣手”之美誉。在介绍作家时,适时的补充沈从文及其《边城》,让学生对我国著名的作家们初步的了解的同时,陡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慨叹,并激发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之责任感、自豪感。如此的教学,张显了作家的文化风格,也唤起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维护之意识,让学生在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中,突出重围,找到自己阅读的最佳位置。

然后教师引出这一番话,自然的过渡到对胡同的解读,对胡同文化的解读:“汪曾祺是江苏人,但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生活在北京市民之中,加上他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所以他的小品文特别有京味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胡同,感受胡同文化。”

三、解读文本,沐浴文化阳光。

胡同是北京市民特有的建筑风格,一位大师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石刻的历史。透过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走进人们的生活,解读建筑背后渗透的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态。要领悟胡同文化的特色,首先是领略胡同的特点,因此设计了三个环节,层层剥笋般一步步揭开北京胡同文化即市民文化的面纱。

首先,带领学生从中心句入手,提纲挈领的梳理文脉,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即教会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使教学在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趣味。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各位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胡同文化’?请引用书上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第5段:“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反过来说,“胡同文化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2、那作者为什么用“胡同”做定语,而不用诸如“草原”“水乡”之类的定语呢?请再引用本段的话回答。

明确:“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

3、那么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它怎么那么厉害,能够左右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呢?请大家引用1-5段中的关键句回答。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把握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比如主旨句、总括句、过渡句、含蓄的句子等。

明确: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胡同走向——方正);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名称来源——趣、俗);大小数量——很多;(胡同环境——安静);(居住形式——与四合院一体)

在和学生共同探究胡同的特点时,适当的穿插一些幽默的北京方言,增添课堂的京味儿氛围,这也是对教师课堂语言的一个考验。

其次,引导学生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胡同造就了特有的胡同文化。于是自然的引出问题:从北京胡同的特点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自由发言,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第6——12段,运用同样的阅读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找出体现胡同文化内涵的关键句,并思考其内涵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最出彩的地方,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联系中国历史,谈到了胡同文化的封闭性;有点联系现实生活,谈到了胡同文化的精义“忍”,辩证的分析了“忍”的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有的联系自身,谈到了安土重迁并不是北京市民的特有的文化心态,而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还列举了三峡移民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有的联系时代精神,谈到了知足常乐的利弊,有的甚至谈到了胡同连接的四合院与当今的高楼大厦之间的差异和折射出的百姓百态,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为之自豪,因为开放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们有了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也使课堂有了争鸣的学术氛围,有了创造性的课堂生成。这无一不是文化的再现,无一不是文化的张显。这样的课堂本身不是文化么?尤其是有一个学生谈到“忍”的现实意义时,最为精彩,兹摘录要点如下:

现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生活小事上应提倡‘忍’,这样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睦,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不该“忍”,不该袖手旁观,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没有正气。

在学生激烈的争辩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文本本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咀嚼玩味,那就是汪曾祺那独具魅力的京味儿语言。让学生或比较阅读原文和老师精心改写后的语言,或分角色朗读《八月骄阳》中的精彩对白,朗读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进行了文化的熏陶,进行了文化的比较,以更透彻的方式理解了胡同文化的内涵。

再次,汪老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通俗质朴的语言中,无不寄托着对胡同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因此,在争鸣中以及争鸣后,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胡同文化甚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的揣摩,当然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还是在文章的最后三段。有了对文本深入的解读,有了对胡同文化内涵的深刻的把握,理解作者的情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了朗读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区别了胡同文化和高楼文化的差异,认识到胡同的衰败必然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汪曾祺先生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自然有一种怅惘,一种莫名的留恋和怀旧。但他又同时清醒的意识到胡同文化是一种小市民文化,是一种衰落的文化,一种无力抗争的文化,一种跟不上时代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楼大厦代替了红砖碧瓦,胡同文化终究要走向消亡,他只能表示无奈。但作者是达观的,他以一种豁达的胸襟面对胡同的衰落,以积极乐观超然的态度迎接新文化的到来。这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四、迁移拓展,引发文化反思。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感受到了汪老先生京味语言醇厚活泼的魅力,也体验到了北京市民散淡平和自足与作者怀旧感伤超脱理智的情怀。其实在生活中,除了胡同文化,还有很多文化现象日益被人们关注,比如茶文化,饮食文化,鞋文化,酒文化等。要求学生课后做一些研究和调查,写一篇随笔,反思中国的各种文化,感受中国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和魅力。

总之,本堂课努力遵循着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再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北京文化,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文化的旅程,语文课堂,就该还它以文化的本色。原生态的文学课堂,是我一直的追求,不变的梦想。

第三篇:品味小古文语言魅力

品味小古文语言魅力

谢晓霞

文言文是不仅文字简约,还寓理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在小学高段学习少量文言文,就好比在小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学生们能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诵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选择最好读、最有趣的“小古文”,用最好玩、最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让小学获得最纯正,也最受用的文言启蒙。针对不同的小古文、不同的学生,教学时应有所区别,要因文、因生而定。但不管怎么教,我觉得首先要简单,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遵循读是关键的原则,保护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尽量做到“好玩”。

一、标明节奏,吟咏演读

【案例】王菘舟老师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王老师说: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然后就亲身示范起来。话音未落,孩子们早已开怀大笑。老师说:“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这样。试一试,看看你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迫不及待地效仿老师,读得不亦乐乎!

吟咏演读,果然奏效!其实读惯了常态语文课正襟危坐,一眼一板的常规朗读,如此标明节奏、手舞足蹈的吟咏形式颇让学生喜欢,且这样玩读古文,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朗读古文讲究“断句”,读出词句间的停顿和语气,从而品味文言语言的音韵、节奏之美。

二、联系上文,推断猜读 【案例】教学《猫捕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急跃起,全身皆湿。”我问:“一猫伏缸上”,把讲台当成鱼缸,谁来演演。一个男孩上来了,只见他以手代爪,趴在讲台,眼睛死死地盯着所谓的“金鱼”,作出垂涎三尺的样子,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读:瞧,这就是—— 一猫伏缸上。再让一生上台,同学叫道:两猫伏缸上。赶巧我把头凑过去,学生笑说:三猫伏缸上。看学生那般兴奋便急问道:“欲何为?”聪明的学生稍加思考便猜读出来:“欲捕食之。”„„就这样,我们读读演演,在猜读到达兴奋处课堂已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了。

这节课我紧扣文本,字斟句酌,引领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演,以玩读促感悟,积累语言,感受小古文的情趣之美。教学小古文,合理地运用猜读的方式还可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寻求隐含的信息,推知疑难语句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自读推断的能力和水平。

三、关注难点,趣味引读

【案例】教学《日月星》时,我采用引读的方式故意拖长音玩读《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夜,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学生一读便懂,真有意思!小古文中有些字词古今意思差别甚大,学生难理解,造成了学习困扰。如《日月星》中的“日”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若理解上难倒了学生,就会成为学生朗读的障碍。为了不露痕迹地在读中分辨,同时梳理情节,我采用趣味引读的方式,在关键时刻为学生的朗读搭起一架往上攀爬的扶梯,让学生轻松地化解困难。其实,这样的师生引读在很多小古文的学习上都很奏效,让学生在学习文言之初切实体会到“学习小古文,一点也不难。”

四、变换形式,多样玩读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间一长,再好玩的玩读方法学生都会厌倦,为了使学生在古文朗读中保持兴趣昂然,就应该讲究方法的多样性,如教学《狐狸和葡萄》的时候可采用“文白对读”,教学《猫斗》时可采用“情景演读”,教学《伯牙绝弦》的时候可采用“影视配音读”,有些语言形式比较规整的小古文还可以用“趣味接龙玩读”等。当然依据古文的不同特点其朗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谓的好方法不过就是怎样让学生读的轻松一点,有趣一点,好玩一点,在玩读中品味文言语言的音韵、节奏、凝练之美。

在大致了解了古文的内容(小学阶段,对古文的解释并不作过硬要求。)之后,再回过头来指导学生读,相信学生能够有所悟,有所感了。如果学生学会了一篇古文,初步把握了学习的技巧,知道大体上可以怎么读,可以怎么理解,那么,往后学习第二篇、第三篇„„相信也不是什么大困难的事了。

第四篇:感受数学魅力 品味数学思想 2

感受数学魅力 品味数学思想

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四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会场上,我沉浸在全省各地教师们一节节精心准备的课中,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每一位教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中生命的对话,展示着自己的教学风格,演绎着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感触最深的当属12位教师12节课却不约而同的渗透着数学思想,“英雄所见略同”。比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思想、符合思想、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教授指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其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如何更好的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开展,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有弹性地、多层次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进而在数学思考、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化归思想方法

数学研究中,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不是直接解决原问题的,而是将问题进行变换,使其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思想方法叫做化归思想方法。利用化归法转化而得到的新问题与原问题相比较,应该为已解决的或较容易解决的。所以,化归的方向应该是化隐为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和化未知为已知。

2.符号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来表达大量的信息,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正如华罗庚所说的“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如此,用符号表示就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优越性”。这种用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

3.类比思想方法

数学上的类比思想方法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就迁移过程来分,有些类比十分明显、直接、比较简单,如由加法交换律a+b=b+a的学习迁移到乘法交换律a×b=b×a的学习;而有些类比需在建立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比较复杂。

4.分类思想方法

数学中每一个概念都有其特有的本质特征,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扩展变化的,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质变到量变的关系。要正确的认识这些概念,就需要具体的概念依据具体的标准具体分析,这就是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即指按某种标准,将研究的数学对象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分析研究。一般我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

5.建模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目的,在作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而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如握手的次数、打乒乓球的次数问题可以通过建模成组合的问题等。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呈隐蔽形式。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部分内容中。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那么,学生掌握知识才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养才得到质的飞跃。

只有系统地掌握教材中的暗线,掌握其规律,才能得心应手以教材进行再创造,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标、恰当地渗透上述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避免了由于盲目性,生硬地、杂乱地、无深无浅地渗透,造成了学生不但没有掌握,而且还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程序,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学习上的难度。为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想、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教学中要相机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会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防止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明明白白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接受。

(一)概念形成过程渗透

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因受学生年龄、知识、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要领的引进都采用描述性的方法,这样就缺乏概念的完整性,即缺乏完整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教材,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认识概念和掌握概念。

这样,在数学概念的形成中,从全面性、整体性、发展性的高度来认识数学概念,对一些描述性概念尽可能运用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充实内涵,扩展外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真正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二)结论推导的过程中渗透 在结论推导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时,不能直接点明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发生、形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整个课堂充满着观察、猜测、实践、操作、验证、合作、交流等探索活动,学生在经历、体验着类似于历史上创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整个过程中,领悟到了“求一个新图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的数学转化思想方法。这样,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

这种做法,实际上我们用了数学中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方法思想,是我们这节数学课的根本,同学们的积极性、创造的潜能被开发、挖掘出来了。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渗透

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和环节。通过问题解决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抓住有利时机,精心、巧妙地设计安排教学,突出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加强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极为丰富,诸如还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序的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优化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等等。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是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突出渗透与明确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效果将更好些。

第五篇:品味书香 创建魅力班级 班级教案

品味书香 创建魅力班级

背景:在全国第十二届两会第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对于“全民阅读”的提问时指出:“„„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明年还会继续(全面展开全民阅读工作)”,并点明了阅读在推动社会物质创造与社会精神提升方面的巨大作用。因此,无论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来说,都需要加强全民阅读。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班级是文化内涵浅薄、平庸的班级。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他们呼吸书香,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享受读书的快乐,感受读书的幸福,撞击阅读的智慧,演绎阅读的精彩。

如何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如何让班级“墨香弥漫,书声琅琅”;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便成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的热点课题。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目标:○让好书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

2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活跃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并且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3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体验到读书带来的快乐。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一、突显生态特色 营造书香之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他认为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人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班级是学生每天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势在必行。1.班级口号:“我读书,我快乐”

通过与学生一同制定班级读书口号,利用纲领性的口号,将读书与快乐相连,将书香魅力渗透至学生心中,从而为书香魅力班级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图书角(爱的书吧)

教室指定区域安置由班会费购得的书架用于安放书籍以及进行各种活动。

1学生捐赠 ○学生自愿将自己的好书带至学校置放于此与同学分享。

2图书馆借阅 ○由学生与老师从图书馆借阅置放于此。既有校图书馆、也有社区图书馆的经典好书、名人名著、科普新书等等。

3好书交换站 ○书架兼有好书交换站的作用。通过学生对书籍的交换活动,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书香氛围的蔓延。3.书香栏

为了结合魅力班级创建的各项活动,老师和学生们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了一片“书香栏”,由负责板报的同学负责。内容精彩缤纷,极具学生个性。1读书计划 ○将每周班级读书计划及时公告于学生。在提醒学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2名人名言 ○每周抄录4~6条名人名言,通过先哲智慧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3书海拾贝 ○每周摘录一段美文名段,通过对于美文名段的赏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4好书推荐 ○每周有学生或老师推荐1~2本好书给其他学生,更好的渲染了书香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日常的阅读与评价能力。

二、组织缤纷活动 创设书香之“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营造书香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班级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探究知识和发展潜能、拓展技能的场所,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师生教学智慧得意充分展现的场所。建好班级图书角,创设好浓郁书香氛围的班级环境,使学生置身书海中,与书结缘,与书为伴,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共同的读书兴趣,形成价值认同,把学生的读书热情推向最高潮。

1.制定阅读计划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能力等的不同,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与读物:背诵优秀诗文7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以中长篇文章为主。

2.每课2分钟

每天的语文课利用课前的预备铃2分钟背诵已学古诗,并定期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好词好句好书好段。

3.每日1小时

规定每天班级阅读时间1小时(早自修半小时、午自修半小时),由各班读书管理员组织,由学生以个人的形式阅读课外读物(自带或爱心书吧),形成了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4.每周2节课

1阅读交流课——我读你听 ○朗读是传递理解的一种方式,是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解读。特别是在阅读欣赏课上提供给学生一些经典文献,接触一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朗读似乎更能体现出文本的美感,更能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有趣的科普书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阅读推荐课 ○学生们以轮流的方式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书目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来推荐给其他学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演讲的综合能力,更是将读书深入学生内心。

5.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将读书从校内推广至校外,通过展开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在校外家庭中阅读的积极性,充实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在班会课上将学生家长请来一同分享亲子读书经历,也增进了班级与学生家庭的友谊。

三、搭建展示平台 共享书香之“乐”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阅读带给学生以乐趣与智慧,学生更要主动及时展示与分享。搭建学生的展示平台,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思想与思想互相碰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特色书签集智慧

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书签,形形色色的书签体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心意、更体现了众人的智慧。被评上班级“特色书签”的,老师在班级里展示予以鼓励。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书签格外珍惜,完稿之后,存于图书角。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风采与智慧,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凝聚力。

2.读书笔记展风采

每读一本书,我要引导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有摘抄、有创作、有读后感,内容丰富且坚持不懈。然后定期进行评比展览。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展评,从数量到质量评出优胜者,在班级里进行展览。

3.知识问答打擂台

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十分钟的知识问答小组擂台赛。通过几个小问题,不断检测了学生的阅读质量,还促进了班内积极竞争的氛围,使学生进一步进行阅读。

4.自编自演秀才艺

每学期选择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故事由学生编排一部课本剧。不需要很长的内容与华丽的道具,而是通过简单的自编、自导、自演中让学生深入内涵、走进人物,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5.读书之星亮成果

每学期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藏书量、阅读成绩等评比一位班级公认的读书之星,授予班级颁发的证书。并由他在每学期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为其他学生推荐好的读书方法。开展本项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合理竞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6.读书小报显特色

每组学生在老师及家长的协助下,收集有关阅读资料、名人名言以及读书心得体会等,每两个月出版一张读书小报。班级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小报评比活动。通过出版读书小报活动,既展现了学生的风采特色,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总结:开展本次活动切实响应了李克强总理的“全民阅读”计划,同时也创建了书香魅力班级,不但将阅读成为了学生的生活方式,还以各种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下载品味诗词魅力(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味诗词魅力(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味生本课堂,感悟生本魅力(大全)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

    品味对联的文化魅力(最终版)

    一、课题题目 本组课题为:品味对联的文化魅力 组长:许晓雄指导老师:李林娟 成员:吴缙、林仪、陈胜倩、李余慧、许婷婷 二、背景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常青之树,从古至今,对联是最为人......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无不让人沉醉心迷。 关......

    品味课堂观察技术的魅力[大全五篇]

    品味课堂观察技术的魅力 今天是研修学习的第二天,回顾昨天的混合式课例研究,收获颇丰。今天的课堂观察技术应用让我大开眼界!看了专家讲课实录,犹如洗涤了一遍心灵,心中似清泉涌......

    品味科技嘉年华感受科学魅力5则范文

    品味科技嘉年华感受科学魅力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爱好科技的同学们来到台儿庄古城会展中心参观了“全国科技嘉年华”主题展览。这是由中国科学院行管局科学文......

    中国历代爱情诗词的经典魅力5篇

    中国历代爱情诗词的经典魅力 稻草离殇 在我学习中国历代爱情诗词的时候,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因为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人生最脆弱的东西——感情,也许我的说法有点牵强,但是每个人......

    中国经典古典诗词魅力(高考作文可引用)

    沉醉心迷品诗词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美。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它的辞采丰富,表意精准、凝练。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