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
实现课堂教学变革 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
贾晶
2003-8-22 13:28:3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生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主动选取和控制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程序光盘),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练习,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你真棒”、“别灰心,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更新教师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做为教师首先应深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设情境,也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容易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
活跃师生互动方式
大连教育网站主页有一条醒目标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活跃师生关系,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在线讨论”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随着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进程,课堂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汇报材料
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
——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科学发展观精神,以“科教兴酉”战略为指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以梦想课程为抓手,变革课堂教学,大力推进校本课程信息化建设,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力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完善硬件
近年来,学校投入200余万元,高起点,高标准的完善了硬件建设。酉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多功能教室、微机室、实验室、语音室、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等相关配套用房。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教学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内安装了交互式多媒体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已升级为千兆网,多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讲台、电视,每位教师都配备一台微机。2007年,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开创了学校在互联网上的教育活动空间,向实现“班班通”迈进。
二、加强领导
县教委领导历来对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县技装中心率先为我校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
研员,开展许多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加快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县率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
三、建章立制
我校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不断完善《电脑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语音室管理制度》《校园网控制室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各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电教人员工作职责》及奖惩制度等。制度、职责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量化了检查、评估各指标,做到了有章可依,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重视普及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县实施科教兴酉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截止到今年六月,我校3——6年级近2500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使我校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我校每年要参加市县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校在参加市县级各种竞
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市级以上奖励更多达20余人次,特别在电脑绘画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市上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五、强化培训
1.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校从08年开始,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治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选、优秀软件的评选、优秀论文的评选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
2.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我们大力开展全校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要求所有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应用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现在全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100%,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60%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六、加强课题研究
我校加大了科研力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在科研课题研究中,冉钦文老师的市级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已结题,张玉锐老师申报的县级课题《数字校园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冉兰香副校长申报的县级课题《渝东南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素养培养研究》,胡斌校长的申报的县级课题《统筹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集团模式研究》等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0年我校已成功申报为“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
1.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我校以梦想课程为载体,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有机结合,给酉阳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2010年至今,先后与秀山县凤栖小学、黔江区阿蓬江小学、湖南湘西自治州教科院开展了跨县市的梦想课程研讨;与酉州中学和阳光、小坝、大溪、花田、偏柏、楠木、板溪、铺子、平地等小学开展了县域内梦想课程研讨;2011年3月,民族小学和阳光小学“让梦成真”梦想沙龙成立并开展交流活动; 2011年11月民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梦想课程专题研讨。在活动中,甘再富、冉晓燕等种子教师的引领,激发了学校和老师对梦想课程探索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逐步推行。
七、班班通工程。
我校加大了校园网的建设,并于去年投资110万按高起点、高标准的信息化要求兴建了酉阳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三间科学梦想中心,三间科技操作室,一间展厅,2间计算机教室。使其信息化环境、信息技术装备、网上学习环境等均达到全县一流水平。也对网络教育环境下给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充分的估计和预备,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力求在充分挖掘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把其负面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八、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改革的突破口,在“以人文本”上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元素,实现了两变。
模式之变:针对以前课堂教学现状,学校把课改突破口放在梦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信息化元素,抓住“人”这个关键从课堂突破。
理念之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以生为本,授之以渔,突出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几年来,学校课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梦想课程,正促进全校师生不断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1.理念进一步提升。梦想课程以儿童为本,不关注“师给”,而关注“生要”,把学习的主权还给了孩子,形成了以活动、游
戏、心理训练为主的课程设计,促进了学生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体会。
2.学生树立了自信。学生要有梦想,成长才能快乐,学习才能幸福。在此前提下,实施梦想课程让孩子更自信,面对挑战更从容,相处更和谐了。2011年6月,梦想课程班级的蔡思思和李林同学还被评为“重庆市阳光少年”,2011年9月,梦想班级的胡荆轲同学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少先队员”,成功入选“酉阳县十佳青少年”,2012年暑期,7位教师将分赴外省讲课。
3.逐渐形成了特色。教研活动的开展,梦想班级成了首选对象,那些孩子在课堂更自信、思维更活跃,整体素质更好。形成了我们的一大特色。
4.学校考核升位。每学期的考评,梦想课程班级的孩子各项指标都是全县最好的,学校也都在不断地提档升位。
5.教师要有梦想,工作才会有阳光,生命才有色彩;在追梦过程中,践行“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理念,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得到了提高。我校的梦想中心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团队,在追梦的路上,并肩携手,一路前行。追梦的路上,不断有教师获奖,我们已经有90多人获课程奖励。
梦想课程的实施,就是搞课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专家型领导队伍和学习型教师团队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之所在,更是我们创建‘名校’的捷径和关键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以“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离上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今后,我们将认真对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标准,克服和完善存在的问题,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步伐,争取更好成绩。
二O一二年七月五日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长庆
周娜
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课件对教学优化的主要表现
1.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学习,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根据这一原则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刺激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如“轴对称图形”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蝴蝶、挺拔的雪松和火红的枫叶,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演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重叠过程,在学生专注的目光中,他们深刻领悟了轴对称图形概念中的重点词“重合”及“对称轴”的含义。3.节约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4.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研究性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6~10人不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鼓励少数基础较好的同学独立进行研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通过各种媒介如光盘、书籍尤其是网络收集整理资料。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己拿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而且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和提高,把书本知识变出自己的精神财富,促进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网页,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而制作网页的过程本身又是一次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还能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全体学生智力的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数学教学新内容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先想象,各抒己见,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后通过归纳再下结论。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游戏公平吗》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随意展示一些小物品,让学生自由地设计游戏。学生非常喜欢轻松、好玩又有挑战性的活动,于是纷纷开动脑筋自己出题目。这样在愉快的一节课过后,学生不仅学到了东西,还锻炼了想象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不应过分强调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不应重机器、轻教师,不能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应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
3.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困难;课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等等。
三、几点建议
1.教师应尽可能地掌握制作多媒体的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础。
2.教学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应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的。
3.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素养。
4.认真研究如何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把优秀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整合,并有效地进行课后答疑和研究多媒体条件下的考试考核方式等。5.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恰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第四篇: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必将导致新课程理念下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都发生巨大变化,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方面,都将具有重大变革。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语文学科课堂教学需要,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
一、结合学科特点,整合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学科。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全部感觉器官,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学习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受到尽可能大的效益。“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它是体现寓教于乐,感染陶冶,从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能使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崇高美好欲望的精神内驱力。“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一)形象直观,有利于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三峡》,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有利于形成情感体验
教学中所面对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般优美隽永的语言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播放了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录像,让学生面对着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进行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声像手段,随着一阵悠扬婉转的笛声,在屏幕上出现了美丽的锦江,卡通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着诗人杜甫身居草堂,春光烂漫时,独自散步寻花的经历和感受,而后屏幕呈现江畔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景象,此时,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伴随着字正腔圆的诗歌朗诵,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声像手段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进了美好的大自然,加上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读,又把生动的感性表象与抽象的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享受着悦耳的声乐,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愉悦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很快就读懂了这首瑰丽的诗。
七年级教学鲁迅先生《社戏》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将学生的思绪引向童年美好的回忆中去,我借助多媒体演示浙江海边农村纯净优美的田园风光,突出“社戏”片断。在导入新课时我就指出,被誉为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为大家所喜爱。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是一场什么样的好戏,让先生这样倾心呢?让我们走进作品去看个究竟。这一导入中配有特色的背景音乐,悬念的设置等,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到了课文中来。
(三)拓展时空,有利于增强语文素养
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提高了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合作共享,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活动发生的根本性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运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我们还应结合具体课文,防止出现这几个问题:过多追求课件的“多媒体”,削弱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课件制作偏离使用价值;只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忽视传统媒体的运用;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多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等等。把握时机,紧扣文本,适度应用,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基本要求。
四、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相信,“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语文课堂教学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第五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4年参评电教论文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所在单位:梁园区白云办事处白云小学
姓 名: 许 彬
联系电话: ***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