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运用
信息技术有何利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呢?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人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比起来,有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因为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整合,课件只是学习资源的一种展示,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课件无论是自制的,还是下载的;资料由老师选取,还是学生参与课前准备自己搜集,教学设计还是有一定的束缚,教学还是以老师的教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顺序,学生的学习还不是自主、开放的,个体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全员参加还体现得不好。但是,如何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 的真正的全方位的无缝整合,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思考解决,也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这是将来的趋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并且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无论怎么整合,信息技术永远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才是目的,最终殊途同归,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立足的本领和才能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篇: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445801)
谷成顺
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有效地突破生物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课堂效率
初中生年龄小,初一就开始接触生物,对什么都好奇,但是理解能力不如高中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印象呢?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一个关键方法。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突破了时空限制,控制了运动变化,契合了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等,运用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体结构知识的教学
生物教材中的有些生物形态结构是微观的、肉眼看不到的,如细胞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力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很困难的。在教学中借助实物模型、三维动画课件,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视频和动画进行部分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认真地总结得出来的,生物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显性和隐性实验,毫无疑问,动手操作是实验学习的最优途径,因此教材对于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有时候由于时间、材料、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有部分实验无法操作完成,如果单纯地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运用视频演示和动画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动画形象,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理想、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学生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考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良好的交互性,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生理过程知识教学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理过程的知识,并且多是重难点内容,是要重点考查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倍感头疼的内容。生理过程都是动态的,而教材只能给出静态的过程示意图,如何让静态的教材动起来,仅靠传统的讲解显得苍白无力,若能适时地引入Flash动画,如利用动画演示进行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循环的教学,则可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态环境知识教学
生态学代表了生物学宏观方面的研究方向,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讲解显得索然无味,学生需要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和很宽的知识面,走出课堂、观看视频、欣赏图片、上网搜索资料等等,都是学习的很好途径。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习题课、复习课教学
做题和复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使用PPT幻灯片,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增大课堂容量,加快复习进度。
二、多媒体和网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不用课件,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很难讲清楚,而使用录像又不能调动其运动的前后顺序或控制其变化速度甚至更改显示画面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交互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教学重点,难点才能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2、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和实践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不能够被信息技术替代的,我们不能够认为有了网络上的虚拟实验就不做实验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录象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实验。反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应该把实验做得更加完整和漂亮。
3、不能够违背教学规律。
整堂课不顾教学实际全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就会造成“人灌+机灌”的局面,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不会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出现,使一些具体(如:声、文、图、像等)刺激,不断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师的言语和形体动作的引导下,使一些无意注意转变成有意注意,整个学习过程比较轻松愉快,而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了教学活动,使之对知识点的记忆比一般教学要稳定,遗忘率较低,教学的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生物教学,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明显增高,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主动性都有明显提高。而且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将中学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启发式、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
创新意识
整合网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学活动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馈等都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而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配合教学,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让生物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上直观的画面,对于生物学中抽象内容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不失为一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习情景。生物学是一门十分广博而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1、多媒体技术能化远为近。如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节书时,由于现在的鸟类较少,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野外等待观察,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鸟类的各种生活的情景,再插入一些音像,同学们边看边听,感觉身临其境,情景直观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大为小,也可以化小为大。如学习病毒知识,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记录下来的光盘再现学习情景。再如细胞观察实验,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是一个人观察,又是首次观察微观结构,许多学生不能区分看到的是气泡还是细胞。我们可用显微投影通过大屏幕把细胞图像气泡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还有,生态系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3、多媒体技术可以快慢互化。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
4、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将学习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学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时,家蚕蚕吐丝做茧的过程,是受时间的限制的,不可能随时出现。教师可以事先用摄像机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了,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揭示客观规律。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通过口述的方式很难表达清楚。但又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要想变抽象为直观,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更合乎自己教学方法和意图,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学到《免疫和计划免疫》这节时,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学生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放慢吞噬过程给学生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揭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规律,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许多学校都已经接入INTERNET网,或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或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极大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超连接方法,信息检索变得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与交流,进行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文本的形式或电子文稿形式展现给大家,供同学和老师评价与共享。学生们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四、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多媒体手段万能化。
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生物实验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的学习效果,这有违学习的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五、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的学得快。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融入日常教学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2008。[5]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
第四篇:浅论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张美华
摘要:将中学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启发式、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 创新意识 整合 网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学活动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馈等都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而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配合教学,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让生物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上直观的画面,对于生物学中抽象内容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不失为一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习情景。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广博而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1、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大为小,也可以化小为大。如学习病毒知识,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记录下来的光盘再现学习情景。再如细胞观察实验,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是一个人观察,又是首次观察微观结构,许多学生不能区分看到的是气泡还是细胞。我们可用显微投影通过大屏幕把细胞图像气泡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还有,生态系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多媒体技术可以快慢互化。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
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揭示客观规律。
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通过口述的方式很难表达清楚。但又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要想变抽象为直观,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更合乎自己教学方法和意图,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学到《免疫》这节时,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学生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放慢吞噬过程给学生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揭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规律,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许多学校都已经接入INTERNET网,或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或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极大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超连接方法,信息检索变得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与交流,进行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文本的形式或电子文稿形式展现给大家,供同学和老师评价与共享。学生们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四、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多媒体手段万能化。
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生物实验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的学习效果,这有违学习的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五、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的学得快。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融入日常教学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2008。
[5]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命化课堂”实验研究要求之一是坚持互动性原则,即通过语言、问题、活动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媒体互动、学生与环境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进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眼、耳、手等各种感官,接受声、光、实物等多种刺激,在头脑中对学习内容形成深刻复杂的联系,而且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大大降低课程难度,让学生乐于学习,轻松学习。现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介绍一下:
一、视频导入,感官刺激,把学生“吸”起来
“生命化课堂”倡导在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探究欲望。以往的教学教师只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提出质疑,枯燥乏味,渠道单一,往往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而多媒体组合这种方式则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创设多种问题情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情,使信息通道无限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急救》这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急救常识并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认识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对人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呢?没有经历过紧急事发现场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信息技术就帮助我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网络收集,我选择了一段“新闻”视频导入——一个车祸的事发现场。当学生听到刺耳的紧急刹车声和司机声嘶力竭的求救声,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着货车司机被挤在车里命垂一线的危机时刻,在座的学生无不惊慌失措,七嘴八舌的献计献策,有的学生还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寻找办法,相信这时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饥渴”程度也已达到了极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良好开端的一堂课,才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或发人深省,或悬念重重的视频导入,就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它能让课堂一下子“热”了起来,让学生一下子被“吸”了起来,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
二、动画剖析,难点突破,让内容“动”起来
初中生的思维认识处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他们对新知识还依赖于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而获取知识的阶段。而生物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也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事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往往经过老师多次反复的讲解和模拟演示之后,学生仍然不能从整体上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以及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物学中很多无法用语言叙述清楚,且又不能提供真实事例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理作用或生命现象,我们都可以借助于电教手段,通过类比、模拟的方法建立一个声、光、色、形于一体的形象化模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建立概念。而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三、课堂内外,完美结合,让情感教育“丰富”起来
“生命化课堂”倡导: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但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及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利用多媒体,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欣赏力、观察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例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节,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人类的家园》,当学生看到西部大草原因为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而逐渐演变成沙漠,导致许多无辜的生灵无家可归、危在旦夕时,整个课堂安静了,同学们的眼睛也湿润了。这时,教师无需再有过多的言语,相信每一位学生内心的感触也是深刻的。而在这一课结尾,我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威海的宣传片,从屏幕中学生亲眼目睹了人们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而做的诸多努力,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前后对比,无疑给学生巨大的震撼,当学生从屏幕中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竟然这么美好、和谐和充满魅力时,无不为之惊叹,无不为之自豪!
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空白与无奈的,语言总显得那样乏味与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视频,就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影像,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爱护环境,势在必行”,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突破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生命化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但是,要做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有机整合,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重要因素,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信息素养也必须加强,这其中需要一个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