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然而大部分学校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挤占了实验课的大部分时间进行原理步骤等理论知识传授,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未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教师应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导向,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科教学中强调直观性,而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等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使用视频、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仅靠挂图不能更好地立体地表达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和其合成过程,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将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又如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视听结合的影片形式播放格里菲思等人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及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对知识理解的加深,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使学习过程真实、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收力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的过程所创设的各种情境要尽可能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更富有感染力,才能使学生感到他们的生活体验,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生物教学设计及制作教学课件时,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注意把握教与学的综合分析。在强调真实的情境的同时,应该使生物教学课件具有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收力,情境创设要有所创新,具备新信息、新问题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与探索、分析的心理。如“环境保护”教学中,创设沙尘暴等恶劣的环境情景,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又如进行光合作用发现的一组实验教学时,用多媒体技术等创设科学家们当时生活,进行实验的情境,模拟当时实验过程的景象,使实验过程真实、生动、有趣。促使学生走进真实的实验情景,与科学家共同分享实验的成功喜悦。
三、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物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体现生命性,使生物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的过程。而生物教学更多的是生命的体现,正如叶澜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更充分地呼醒每位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位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位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了每位学生的生命境界,从而真正体现生物教学过程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的生命意识。如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学习中,讨论恶性肿瘤的预防,指导学生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探索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搜索吸烟、酗酒等导致的各种癌症照片,分析致癌的真正原因,通过分析、讨论、交流,从生命的角度了解人类生活的陋习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在生活中改掉不良习惯。
四、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让学生实现自我领悟,培养创新的能力
生物教学主要体现在生活、实践、体验上,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积累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的方法,掌握只有意会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或进行某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在这些生物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培养对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体验实践过程,总结出酶不同于无机催化剂的特性,同时,用多媒体动画或视频演示,使学生的体验科学操作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如“光合作用”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利用光能绿色植物通过体内的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科,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太抽象,难想象和理解,因此使用多媒体设计成一动画:叶绿体模拟成“工厂”,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入“工厂”,经过“工厂”加工后出来,生成“工厂”的产品是氧气、养料。使学生从抽象为形象,体验“工厂”作业的流水程序,从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五、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发展学生的鉴赏力、判断力和批判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根本任务,应当使所有学生都在学习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和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同时,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如学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而使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说明侵染细菌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如学习生物圈的稳态时,利用计算机等网络技术组织学生进行质疑,人类的活动对生圈的影响将如何?然后搜索有关的知识,以及用影片的形式播放各种人类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引领学生在判断、分析、综合等方面不断发展。因此,在教学整合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手段传递而培养学生的怀疑、分析和探究意识,促使他们懂得在信息时代知识是永远进步的,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发展的,而人的综合素养也是一样,在不断质疑探究中发展。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然而有些教师对其认识不足,在应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
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连续的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有利的。但是让学生只观察录像和动画而不亲自动手做实验,以计算机取服务实验教学是不可取的,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会让人产生怀疑,也是行不通的。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服务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服务实验教学。
(二)多媒体的呈现应该适应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只有艺术地处理各种媒体呈现的频率、速度,每次呈现时间长短、各种媒体的交叉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效能。例如一种媒体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内容较轻松与紧张的画面应穿插进行,有张有弛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的余地。
(三)多媒体的运用应该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误认为:我这堂课用多媒体课件了,板书能不服务就不服务了,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其实,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教师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服务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任意修改板书,这一传统教学手段的特色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完全取服务的。媒体的选择和组合必须符合最优化原则,凡传统媒体能实现的效果未必都使用信息技术媒体。
综上所述,如何能使电教媒体准确自如地运用于每一堂课中,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探索清楚,利用明白的事情。所以本论文觉得,在将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之后,除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之外,还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问题,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成为初等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方面效果明显
1.运用多媒体模拟能使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就以初中课本中的血液循环为例,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学生理解起来费劲,如果将多媒体引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后,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血液循环的动画,将这些内容同时放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些概念。
2.多媒体教学缓解了无法开展实验的难题
一方面在我们广大的偏远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开展生物实验。生物教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是动物和植物,而这两种生物对季节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我们四季分明的北方,到了冬季,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很多的动物或者冬眠或者迁徙,使得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也很难找到实验材料,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互联网如同雪中送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实验的录像以及实验的结果,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来观看、学习。
3.多媒体教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
生物是一门注重运用的学科,生物技术现已应用于很多行业,生物将会成为各个学科间的纽带,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如克隆技术包含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途径:畜牧业是克隆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可大量繁殖优良品种,加快育种速度;在人体健康方面:对人类来说,克隆动物可以成为未来的名贵药物制造厂,同时还可以生产出人类移植用的各种器官、组织,解决了移植手术中器官或组织排斥反应的难题。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学生和外界沟通的媒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4.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把课堂教学时不易解释清楚的地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实施生物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那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质的突破,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就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归纳如下: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染色体变异》这一节时,首先在屏幕上分别演示正常的人类、植株图片,各种染色体变异造成的生理缺陷病的人的彩色图片以及人类利用染色体变异培育的无籽西瓜等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生物课上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展现出一副副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看完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这时,我顺势诱导,提出问题:“同学们,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同样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的发展。面对目前的状况怎样呢?应怎样行动呢?怎样对待环境呢?”大家听了都变得严肃了起来,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2.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化静为动,在动感中掌握知识的作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图画、过程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生物课上在教学“减数分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把精子与卵的形成过程,用连续的动画过程展现出来,特别是同源染色体行为这个学生难以理解的变化过程,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等等到充分的展现。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的发现和原理”、“生长素的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先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主动去探讨这些科学发现中的每一个假说的提出、验证、结论等环节,在去演示多媒体课件,从而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严密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实证明,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和减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3.多媒体有助于生物教学实现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在生物学界的一些前沿科学,在中学的教学环境是不能实现的,应用多媒体解决了这个难题。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逐渐成为现代教学形式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但是部分老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中过于极端化,走入了教学误区,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实际作用,甚至导致某些人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怀疑态度。现就高中生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精心筛选适用于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
原则上是能用多媒体的才用,不能用的坚决不用。用传统方法不能充分表现的内容才考虑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挥其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细胞分裂、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等等,一般来说这些内容比较微观或抽象,只凭学生自己去想象很困难,而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微观的事物宏观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类知识点,教材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大有帮助。然而,有些课件使用者只是为了赶时髦,追求新颖的教学方式,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一概“电教化”,教学效果当然不好,甚至事倍功半,回头还得给学生重炒夹生饭。有些课件则为了追求给学生各种感官冲击,强加入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和声音,成为花里胡哨的大杂烩,冲淡了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流畅性。
妥善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中的过渡,让黑板、显示屏、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这需要老师对课堂具有较强的把握和控制能力。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一定要设计好过渡。使用时准确把握好切入时机和次数,切换要迅速和自然,不能频繁切换而扰乱完整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所占时间长短也要适宜,决不能让学生被多媒体拖着走。课件必须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构成良好的衔接。如果课件没有 “序幕”和“尾声”,很可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弄不清这段画面到底要他们做什么,从头糊涂至尾如同雾里看花,游离于课堂之外。
三、合理安排课堂容量
课堂容量切忌过大,这是大多数老师易犯的毛病,结果是45分钟下来,上了一节半生不熟的“超级大课”。多媒体课堂,教师的绘图、板书、画图表的工作都由屏幕直接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过快地变换屏幕内容,海量的内容信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不少老师将多媒体当成电子黑板,狂刷各种信息内容,使学生疲于奔命地记笔记,忙了一节课,什么收获也没有。但内容太简单了也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有大炮打蚊子的感觉。可能导致整个一堂没有任何重点难点和亮点。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在保证课程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将多媒体应用于那些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而对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则只需提纲挈领简单说明,无需事无巨细一概大做文章。
四、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忽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的以黑板为主要信息传递媒介的教学方式有诸多优势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利和弊
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并以其灵活、生动、较为直观的特点为生物教学的课堂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生物概念、复杂的生物过程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录像等生动、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方法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一样。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资源也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笔者从毕业参加工作担当生物教师已经好几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次使用多媒体,对多媒体在教学的应用有一定的体会,下面就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点:
1、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多媒体是现在科技,与传统生物教学不同。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生物课上,如果可以合理地利用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或者计算机等媒体,直观生动的把所要讲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把以前搜索的有关国家级保护的动物和植物制成精美的图片,在晚修的时候展示给他们,然而他们的反应却让我吃惊,一方面是对生物知识的匮乏,有些同学连最为常见动物也不识;另一方面、我可以感受他们对生物、自然的热爱,课后好些同学向我索要图片。通过这个方式同学学习生物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归功于多媒体的使用,假如没有多媒体如果要看金丝猴是什么样子,恐怕我们就得到云南去了。
2、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充实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量、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大信息量的传输,高密度知识的传授,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动画和影相等都各有其优势,图片相比单纯的语言而言更加形象和直观,其包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而动画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听力。我在讲到“克隆技术”的时候特别选取一段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的一小段恐龙的由来的视频让他们看,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刺激的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更容易理解书上的内容,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3、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攻克教学中的难点、简易教学
高中生物选修教材有些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如选修1的实验技术,实验是中学生的软肋,如果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起来肯定很困难。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寻求解决教材内容难点的办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较好地攻克这个难点,例如,讲“减数分裂”时,传统方法是一个一个分裂时期来讲,时间长,容易忘。如果应用多媒体做成完整的分裂过程的视频,学生观看了动画,能形象地观察到了减数分裂的生动景象。染色体、DNA等变化都很生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染色体变化规律。除上述所言之外,在生物教学中知识点容量大、板书内容多时,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的实验,等等,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都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4、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利于进行集体备课
有一学年我们高二理科的生物老师被分配到同一个办公室,这样就有利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个人思想与集体智慧的相互结合,通过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住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根据所教班学生特点,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去设计教案;有利于教师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所有在刚开学的时候,备课组长就在办公室电脑里面建了生物一个文件夹,大家把自己以前的课件全放进去,待到要上新课的时候就把课件调出来。通过对比、取长补短,及时的修改课件,把好的精炼的内容集于一个课件上,同时大家还会就书上的难点问题如何用课件很好地表现出来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利于拓宽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还会使毕业不久的老师对该如何把握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为现代教育带来众多益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大家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1、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候容易背离教材主题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制作一个好的生物课件必须要熟悉教材的内容、特点和有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室软件来制作课件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二者往往出现失衡状态。多媒体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对于一些年龄大的老教师来说,对多媒体的认识还比较浅,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的水平较低,制作过程耗费时多,困难重重。曾经一位老教师让我观看其做的课件时、我发现课件只是大篇的文字,显得过于单板,这种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得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年轻的老师虽然有很高的办公室软件理论知识,计算机使用经验也很丰富,但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主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制作课件时候,容易出现一味地追求绚丽的图片、好听的音乐,吸引眼球的视频却把真正的重点忽视了,这样本末倒置。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事倍功半。
2、课件的制作没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
多媒体运用得当,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但运用不当则会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吃透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要求,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使用多媒体,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少写板书,甚至不用写板书,虽然教师所授的知识量增加了,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大量的信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避免制作课件时,追求数量,追求形式,不宜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也用多媒体。生物必修1中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计算时,如果只有课件过程的展示,而没有板书的演算,学生很难从课件当中总结,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的时候就会眼高手低,对解题是不利的了。
3、多媒体课件制作耗时、耗力并且对老师自身的发展不利
不难理解,一个好的课件的制作要花去作者多少时间。他不仅要求制作者要很好的多媒体软件使用知识,也要跟据需要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背景音乐等,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很多老师都废寝忘食,夜不能寐,这样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精神很令人钦佩,然而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的付出成正比,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而且有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素材他就会比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课件。虽然说,通过制作课件确实能提高教师的微机操作水平,培养掌握新型教学设备的人才,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经满负荷,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其它的教学活动。可能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在没有备课的前提下就拿着课件去上课,课件上有教学内容只要照着读就可以了,事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如何很大程度取决课前备课深浅,有些老教师之所以授课好,就是熟悉教材,能把握重点。年轻人连基本的书上的东西都还能懂却一味地拽住课件,对自己的生物素养的发展很不利。
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也有它的不足,它仅能为教师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用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取长补短,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2安庆市生物学科
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省枞阳中学陈静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单调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多媒体课件在生物教学中使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综合知识清晰化,通过动感的课件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生命的本质现象。因此,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功能上的优越性。本人就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谈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体会
1、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常常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通过课件展示多利羊以及培育的全过程,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多利羊的性状几乎和提供细胞核的母本完全相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考为什么?(因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什么组成?DNA和蛋白质)。DNA和蛋白质何者是遗传物
质?最好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设法将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这样,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导入探讨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又如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群落的结构”一节,在教材的问题探讨中有一幅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的图片,但是由于图片中没有生物的名称使得学生很难回答书上提出的两个问题。我用课件展示一幅物种丰富且有文字标注的池塘生态系统图片,使学生比较容易回答问题,而且很自然地转入新课教学。
多媒体课件在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景上,体现了多样性、形象性、趣味性。能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无意注意自然转入有意注意。也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感到多媒体课件不仅在导入新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在学习中遇到的认知障碍。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既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遗传学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但由于减数分裂内容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它也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观察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并且适时提出了①在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裂了几次?②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几个精子?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中的相比有什么变化?③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两次细胞分裂中的第几次分裂
决定的?在这次分裂中,染色在各时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等思考问题。在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课件呈现出精子形成的整个过程静态图,启发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出精子的形成过程,也可顺理成章的得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在这节内容中精彩的动画课件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
又如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的教学中,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书上的文字,插图,老师的讲解等方式方法来真正理解这些内容,显然难度较大。往往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可学生仍然感觉云里雾里,糊里糊涂。我采用精彩的Flash课件,使学生把复杂的课文叙述,通过动感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对基因工程的操作有一个清晰简单地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后的检测也证明了这一效果。
3、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师生互动
由于电脑的逐渐普及,现在的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都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发动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深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以使收集到的资料广,突破教师个人收集的局限性。如我观摩的一堂 “伴性遗传”公开课,教师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即收集人口普查的相关信息,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病,红绿色盲在我国人群的发病率,色盲患者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等等,通过学生收集信息,教师筛选整理后呈现在课件里。在这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他们通过分析自己收集的信息,科学地提升了知识的认同度,得到了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学到了重要的学科知识,达到了课标的教学要求。同时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调查信息被老师采纳,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所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一堂复习课应当有一定的容量,能把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我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解决了容量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相关知识链(网)整体呈现,并且配合适当的习题,使学生能迅速在回忆知识的基础上得到练习,巩固复习的效果。不论在第一轮复习还是第二轮复习中,多媒体课件都起到了提高容量,节省板书时间,综合性强的优点。有些学生课后还将课件拷去复习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思考
由于课件既能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等丰富生动的学习内容,师生欢迎自不待言。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负面影响也是有的。正如朱正威教授所阐述的:“在某些情况下,教学主要是文本的演示,视频、音频的播放,教师退到了幕后。如果学生隔着许多技术手段听课,很少听到教师的声音,就无法谛听教师精辟和生动的分析,无法感受教师情感的跃动,其教学效果难免欠缺。亲切切磋,平等交流,学生将从教师那里得到更多启迪,教师将更实在地了解学生。与此同时,教师的基本功有弱化的趋势,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性,导致疏于练习口头表达,不会适时板书,不会随手绘图,不会亲自熟练准确地示范操作,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姿态对学生鼓励或督促,等等”。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和其他的教学手段、方法要结合使用
在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时,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文字,充分利用板书,板图,板画这“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件的使用上,要防止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灌输教材中的、教材外的图片和信息一并显示在课件中,使学生在高速变幻的屏幕面前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时间,眼睛疲劳,思维紧张,不利于学习也有损健康。因此课件的使用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
要和生物学科特点,少而精,用得适当,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切忌网上下载后不加改变直接使用 由于制作课件会花费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会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但若直接照搬,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变化,使用的结果往往不理想。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学生不可能一样,我们也就没有理由把别人的课件直接完全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起点,融合教师自己的思路想法,制作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否则,宁可不用。
3、多媒体课件应多制作动态课件
动态的课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现知识,帮助学生把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影视资料,通过剪辑来为教学内容服务。
以上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工具,是新生事物。同样多媒体在教学中也是一种教学工具,我们使用这种工具的目的是要降低知识的认知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要点。要使多媒体被教师利用,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教师被多媒体牵着走,更不是无纸化无粉笔化教学。所以多媒体课件呈现要体现必要性。无论如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它的优越性己经在教学领域中体现,让大家一起来探讨和完善多媒体的使用途径,使多媒体在教学中更加灿烂辉煌,成果更加突出。
第三篇: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445801)
谷成顺
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有效地突破生物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课堂效率
初中生年龄小,初一就开始接触生物,对什么都好奇,但是理解能力不如高中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印象呢?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一个关键方法。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突破了时空限制,控制了运动变化,契合了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等,运用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体结构知识的教学
生物教材中的有些生物形态结构是微观的、肉眼看不到的,如细胞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力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很困难的。在教学中借助实物模型、三维动画课件,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视频和动画进行部分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认真地总结得出来的,生物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显性和隐性实验,毫无疑问,动手操作是实验学习的最优途径,因此教材对于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有时候由于时间、材料、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有部分实验无法操作完成,如果单纯地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运用视频演示和动画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动画形象,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理想、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学生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考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良好的交互性,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生理过程知识教学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理过程的知识,并且多是重难点内容,是要重点考查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倍感头疼的内容。生理过程都是动态的,而教材只能给出静态的过程示意图,如何让静态的教材动起来,仅靠传统的讲解显得苍白无力,若能适时地引入Flash动画,如利用动画演示进行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循环的教学,则可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态环境知识教学
生态学代表了生物学宏观方面的研究方向,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讲解显得索然无味,学生需要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和很宽的知识面,走出课堂、观看视频、欣赏图片、上网搜索资料等等,都是学习的很好途径。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习题课、复习课教学
做题和复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使用PPT幻灯片,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增大课堂容量,加快复习进度。
二、多媒体和网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不用课件,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很难讲清楚,而使用录像又不能调动其运动的前后顺序或控制其变化速度甚至更改显示画面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交互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教学重点,难点才能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2、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和实践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不能够被信息技术替代的,我们不能够认为有了网络上的虚拟实验就不做实验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录象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实验。反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应该把实验做得更加完整和漂亮。
3、不能够违背教学规律。
整堂课不顾教学实际全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就会造成“人灌+机灌”的局面,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不会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出现,使一些具体(如:声、文、图、像等)刺激,不断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师的言语和形体动作的引导下,使一些无意注意转变成有意注意,整个学习过程比较轻松愉快,而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了教学活动,使之对知识点的记忆比一般教学要稳定,遗忘率较低,教学的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生物教学,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明显增高,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主动性都有明显提高。而且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将中学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启发式、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
创新意识
整合网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学活动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馈等都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而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配合教学,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让生物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上直观的画面,对于生物学中抽象内容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不失为一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习情景。生物学是一门十分广博而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1、多媒体技术能化远为近。如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节书时,由于现在的鸟类较少,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野外等待观察,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鸟类的各种生活的情景,再插入一些音像,同学们边看边听,感觉身临其境,情景直观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大为小,也可以化小为大。如学习病毒知识,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记录下来的光盘再现学习情景。再如细胞观察实验,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是一个人观察,又是首次观察微观结构,许多学生不能区分看到的是气泡还是细胞。我们可用显微投影通过大屏幕把细胞图像气泡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还有,生态系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3、多媒体技术可以快慢互化。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
4、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将学习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学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时,家蚕蚕吐丝做茧的过程,是受时间的限制的,不可能随时出现。教师可以事先用摄像机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了,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揭示客观规律。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通过口述的方式很难表达清楚。但又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要想变抽象为直观,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更合乎自己教学方法和意图,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学到《免疫和计划免疫》这节时,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学生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放慢吞噬过程给学生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揭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规律,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许多学校都已经接入INTERNET网,或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或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极大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超连接方法,信息检索变得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与交流,进行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文本的形式或电子文稿形式展现给大家,供同学和老师评价与共享。学生们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四、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多媒体手段万能化。
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生物实验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的学习效果,这有违学习的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五、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的学得快。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融入日常教学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2008。[5]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
第五篇:浅论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张美华
摘要:将中学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启发式、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 创新意识 整合 网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学活动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馈等都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而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配合教学,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让生物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上直观的画面,对于生物学中抽象内容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不失为一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习情景。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广博而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1、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大为小,也可以化小为大。如学习病毒知识,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记录下来的光盘再现学习情景。再如细胞观察实验,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是一个人观察,又是首次观察微观结构,许多学生不能区分看到的是气泡还是细胞。我们可用显微投影通过大屏幕把细胞图像气泡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还有,生态系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多媒体技术可以快慢互化。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
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揭示客观规律。
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通过口述的方式很难表达清楚。但又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要想变抽象为直观,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更合乎自己教学方法和意图,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学到《免疫》这节时,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学生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放慢吞噬过程给学生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揭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规律,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许多学校都已经接入INTERNET网,或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或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极大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超连接方法,信息检索变得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与交流,进行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文本的形式或电子文稿形式展现给大家,供同学和老师评价与共享。学生们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四、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多媒体手段万能化。
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生物实验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的学习效果,这有违学习的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五、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的学得快。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融入日常教学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2008。
[5]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