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1.1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1.2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社会实践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1.3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2.1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儿童,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配对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布艺、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2.2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五线谱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经验。
2.3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篇: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
识字教学是学习汉字、发展语言的基础,而智障儿童由于智力落后,语言发展存在着很多缺陷,对于汉字的学习也有障碍。因此,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识字教学。
一、识字对发展智障儿童语言的作用
识字对智障儿童缺陷补偿的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作用和重要性。
儿童喜欢看图,喜欢涂鸦,喜欢东拉西扯,这是发表自己意见的进行。“字不是一件神秘的东西,可以当作图画看的„„无论图画、手工、读法,都是儿童发表意见的方式,都可以做的。”
1.识字的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发展阅读能力。2.识字是智障学生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基础,通过识字可以极大程度地帮助他们矫正发音,培养简单的语言沟通和交往能力,甚至简单的阅读与书面语言等。
3.识字具有工具性目的。教会智障儿童识字,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才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4.写字也是识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需要大臂、小臂和手指等肌肉的控笔动作及视觉的协调,且在写字训练过程中使这种协调得到发展。随着识字教学的发展和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精细动作能力会出现阶段性的变化或加速现象,这是识字促进心理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补偿智障儿童某些心理缺陷的一种手段。
二、智障儿童的心理特征
智障儿童就是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他们一般具有以下心理特点。1.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整个知觉比正常儿童明显迟钝。2.记忆方面:记忆表象贫乏,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3.言语方面:词汇量小或含糊,不能清楚地表达等。4.思维方面:判断力、分析能力弱。5.注意力方面: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暂,难以分配注意等。
三、智障儿童识字教学方法
智障儿童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智障等程度之分,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心理功能也不一样。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深入了解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大致的智力程度之后,才能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及训练方法进行缺陷补偿教育。
前面已经分析了智障儿童在感知、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着许多缺陷与不足。特殊教育教师在识字教学遇到困难时,不应惊慌失措认为无法可行,而应抓住智障儿童的特点、认知规律及教学原则进行教学,使得智障儿童课堂一样有活力、生命力。
笔者长期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利用识字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语言矫治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与研究。低年级的儿童平均年龄在6~12 岁之间,智力属于中下程度,有言语障碍、认知差等明显的特点,但识字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
为了使教学更有活力,笔者在教学路上不断探索着智障儿童识字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展记忆
由于智障儿童具有注意力易分散、认知范围狭窄、头脑中具体生动的表象少等特点,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上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字形特点,了解构字的规律,采用学生易学、易懂、易记的教学策略。
1.学习基本的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在帮助儿童识字的时候应该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汉字开始,如“一、二、三、十、土、口”等既简单又形象的汉手。通过直观的实物、形象的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字音形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欲望。
2.利用基本字的组合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后,就可以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或笔画少的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笔、减一笔(如“大”加一笔是“天”字,“天”少一笔是“大”)这种识字方法补偿智障儿童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等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3.以多种形式编辑字形,帮助学生有趣记忆字形。还可以根据一些字的字形特点编成儿歌等,帮助学生记忆,使其能永久地记住。
(二)激发兴趣
课堂上教育者在组织教育对象识字教学的时候,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手段等使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富有弹性和生命力,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识字教学中做到音形义的统一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是一个难点。
仅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字形的记忆上是不够的,智障儿童对识字学习的渴求欲望低,获得成功的体验差,对知识缺乏一定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就更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中积极参与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必要性,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强化理解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大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是在生活中都能看到、用到、接触到的,如关于日常用品脸盆、扫帚、毛巾等,关于自然现象天气,关于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把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另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字。
例如:教“扫地”时,在扫地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它们的读音、理解用途;教“白天、黑夜”就联系作息时间:白天我们在教室上课学习,晚上(黑夜)我们在宿舍睡觉。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学会了相应的字,智障学生识字量就会大大地增加了。
(四)巩固效果
训练写字是巩固识字、提高识字能力的另一种手段。怎样把字写好对智障儿童来说是个难题。儿童刚进学校难免会有些不良的写字现象,如不会握笔、乱涂乱画等。
尽管儿童写得不好,不会握笔,作为老师,一定不能灰心、不能放弃。越不创设机会给他们涂涂画画,他们就越来越不会,相反,如果创设了机会给他们去写去练,那情况又截然不同。在教学生写字前,先了解学生情况,再抓基础训练,最后针对情况进行训练。
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写字的兴趣,如每次学生写字认真或有进步时,及时用口头表扬或在作业本画上小星星、小红花、小太阳、笑脸等方式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和欲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教学目的就是要把学生教会,而教会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每个智障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在指导方法上多下功夫,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从智障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发现他们的长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让智障学生学有所得,这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最欣慰的事。
第三篇:智障教学内容生活化初探
智障教学内容生活化初探
所谓生活化,主要是指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随着智障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现行的课程和教材使用性低,不能满足智障儿童适应于社会生活,最终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对课程内容打破各学科的逻辑体系以及各学科间互相隔离框架,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发展为依据,同事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规律。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索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弱。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生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的目的,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字。
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生字时,我常常引导学生回忆、联想生活里已有的经验,依靠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例如学习“游”时,我先让学生以前是在什么地方游泳,怎么游的,引导学生组词“游泳”。由于是与水有关的字,所以在部首上是三点水。另外游泳池是方形的,所以中间是个方字,最后,要带游泳圈,所以想象“子”上有个圈圈。所以这样帮助学生记住这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在课本中第五课《保护小树苗》中,有一段小红和小明如何绑小树苗的描写:他们先把竹竿插在泥里,然后扶起小树,把它和竹竿绑在一起,再把泥土踩踩实。这段文字有很多动作词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让学生模拟小明和小红,分组,小组成员合作绑小树苗,体会“插、扶、绑”等这些词语,从而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也劲头十足。由于是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绑小树,一下子解决了对词义的理解和对词语的运用两个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造句,依靠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陌生的信息。
在熟读词语、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我常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话,并在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进行比较。由于学生说出的句子大都是从自己生活里得来的,所以每个学生理解起来都很容易。但是文中的句子有的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有的甚至较抽象。所以运用已有的经验与抽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调动大脑里已储存的信息对较为抽象的信息进行理解,就容易多了。例:在学习“今天又是母亲节时,我要用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引导学生了解“礼物”的含义,然后想想平时过生日时,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什么东西,这个送给我们的就是礼物,接着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礼物造句。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智障学生最终的教育目的是让他们适应生活,小学阶段智障学生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适应生活的技巧。所以,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生活化或者尽可能生活化。特别是智障学生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应该尽可能的接近生活,贴近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要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就要有数学生活化的良好拓展。
1、生活化是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心理上的需求
智障学生心里发育迟缓,一般来说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认知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都是很困难的。智障学生心理上的发展和年龄上的发展不对称,从生命的开始,就表现为不能象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需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迟缓等。他们用来表示不满、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方式可能是动作,迟缓的目光,不清晰、不完整的语言等等。他们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触觉很迟钝,有的还拒绝他人教导。他们虽然在学校、在教室,老师却无法按照学校常规组织课堂教学以及校内其他活动,即使老师挖空心思组织再有趣的游戏,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自娱自乐;即使是参加一些活动也是极其被动,完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所以,数学的教学就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2、生活化是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
智障学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差,抽象困难,所以对小学数学的学习都非常的困难,有些学生根本就不能够学会数学知识的运算,有的很难理解运用题,有的基本上学到一位数的乘法就不能继续学习下去了。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下去,我们选用生活化的东西去丰富他们的数学内容,让他们尽可能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内容理解来解决这些数学关系,并且采用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独立、赏心悦目的个别训练室内,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活数学的个别辅导和数学知识的强化,引导和挖掘学生数学方面可发展的潜能。发展学生可发展的知识优点,通过生活化的手段弥补他们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而集体课则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利用声、像以及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更好的、更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
3、生活化是教师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人民币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拿着人民币来学习认识,还要让他们到商场现场实现操作使用,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相对好些。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同学需要多次的个别辅导效果才好些。在智力智障学生里,有的同学如果没有实物的操作,就算是学习1+1 也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有的还有可能学会了也很快忘记了。所以,通过生活的例子对小学阶段智障学生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前提作用。
4、生活化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5、生活化用在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上要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面对的是智力低下的学生,众所周知他们在接受知识时会很缓慢,记忆的慢,忘记的快,会屡教不鲜。但我们要始终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这些存有障碍的孩子在我们有效的教育下一定会取得进步,得到发展。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采用有效的生活化的途径,去教他们辅导他们持之以恒。
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对智障学生有效教学的良好体现。
第四篇: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智障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重心。数学这门学科对智障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适应复杂社会的必需,也是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据此,业界人士提出,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要贴切生活。在此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意义何在?由于智障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在关注智障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合理地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课堂和社会有效结合。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笛В?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难以抽象概括,不少教师因此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只要让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尽可能地接近生活,贴近生活,善于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突出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化繁为简,化简为易,我们就会发现培智数学课堂照样可以五彩斑斓,照样可以充满生活的乐趣。
一、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
在我们的印象里,数学一直是一门枯燥难以理解的学科。对此,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解释为“数学脱离了实际。”智障学生不同于常人,正因为如此,正确的数学认知才更为重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多彩的教学环境,实现知识的生活化,使智障学生轻松掌握运用知识。在智障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概念。数学不是模拟,而是生活中的随处可见。比如生活中的数学模型。这些鲜活的模型给了智障学生很大的兴趣,也很好展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在认识形状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硬币,三脚架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品辅助教学,让他们在实践中挖掘数学的真实魅力。在这些模型的帮助下,智障学生不仅有了空间感,也能使他们运用知识,学会生活。
二、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措施
(一)利用生活实例
教育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对智障学生,我们更要怀着爱心,时常用积极的话语激励他们。智障生的特殊性,让我们在教育方面不得不用特殊方法。数学是一种应用的本领。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更容易激发智障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认识数字时,我们可以让儿童自主寻找相关的数字,查一查,说一说,想一想,儿童在讨论的同时瞬间就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在算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商家和买家,让他们进行自主买卖,在收钱和找钱的过程中,带入了生活,也落实了数学知识。用生活实例,能更快速地让智障学生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
(二)利用游戏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智障学生虽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与他们而言,游戏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如何把游戏和数学知识结合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老鹰抓小鸡这个传统的游戏,能使智障学生快速理解“数数”这一概念。游戏里,有多少只老鹰,多少只小鸡,在多少的对比下,能在儿童的记忆里迅速形成数的概念。在游戏过程中,人数的逐渐减少,也会影响智障学生脑中对数的概念的落实。游戏的开展,不仅缓解了数学的枯燥,也给智障学生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边游戏,一边培养数学兴趣。数学在他们脑中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种跳跃的符合。
(三)利用课外活动
课堂上的枯燥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补足,如跑步,篮球,足球。但是,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复杂的数学概念是很难理解的。而对于活动来说,也就是单纯的活动,并不会把数学和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在智障学生的世界,还没有数学在生活中有具体的体现。由此可见,如何把数学的基础知识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可以称作是一项挑战。在教学中,慢慢让智障学生明白,课外活动中的时间,长度等基本概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智障学生进行“比试”,谁比较能坚持?谁跑步比较快?同时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加以正确指引,让智障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用途。他们也会渐渐明白,所谓数学,不仅仅是死板的黑板上的数字,数学也真实存在于生活中。这种指导教学,不仅理解了数学理念,也为智障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添了一抹色彩。
三、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数学回归生活是数学最大的应用实际。智障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还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也会有许多生活上的难题等待解决。但是问题在于:在面临困难时,他们不会考虑到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分析和总结。但我们应该知道,生活中的难题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给他们更多接触数学的机会,能够想到站在数学角度分析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魅力,慢慢培养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应用。比如在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以此为题开展课程,让大家提出活动上可能碰到的数学问题,然后提出这些数学问题:几点举行?场地面积?能容纳多少人?多少活动项目?男女生人数?奖品如何设置?在问题提出以后,我们再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障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中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也一步步养成。总而言之,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古至今,数学以它特有的魅力活跃在科学前沿。石头,绳结都是数学最开始的形式。数学不单单是存在于书上枯燥的文字符号,也是活跃在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密钥。数学的起源是生活,它的出现也说明了它对我们的使用价值。对智障学生来说,数学教学越是贴近生活,就越是给他们的理解提供方便。数学教学越是简单,就越是能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学习乐趣。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一体化,不仅是教学的突破,也是育人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包兴国.培养小学智障生数学能力的方法[J].开心,2017(16):86-86.[2]周建军.现代信息技术焕发智障生数学课堂新活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3(z1):111-111.[3]姚琳琳.智障生数学学习困难矫正案例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5(5):25-26.[4]朱进元.智障生数学教学的“生本教育”[J].师道(教研),2009(8):150.作者简介:
蔡文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
第五篇: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摘 要: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恰恰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解决生活的能力。笔者通过对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关键词:智障儿童;数学教学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智力低下,学数学就显得格外困难。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抽象,同时也是最严密的科学门类之一,在弱智教育中,不仅有智障儿童难以很好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促进智障儿童发展的一面。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智障儿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数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中, 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实行生活化教学。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教学训练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训练形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知识, 提高他们实际生活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尊重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教学情境生活化
智障儿童的发育较正常儿童来说发育的比较迟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认知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较正常儿童都是很困难的。智障儿童心理和生理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他们表现的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需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迟缓等。他们用来表示不满、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方式可能是动作,迟缓的目光,不清晰、不完整的语言等等。对外界的触觉很迟钝,有的还拒绝他人教导。即使老师挖空心思组织再有趣的游戏,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所以,数学的教学就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更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要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要符合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使智障儿童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如:在“数数”教学时,我们带智障儿童去观察他们熟悉的校园环境,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观察,他们说出了校园里有多少树、路灯、花坛等数学问题。这样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是抽象枯燥的,但数学知识本身并不乏丰富的情趣因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激发弱智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智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智障儿童对数学学习无兴趣和被动状态。要改变智障儿童的这种学习状态,就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这就成为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还原数学情趣,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传递。例如:我在教学一位数的加法时,我创设了生活教学情景:先请4位小朋友到前面做游戏,接着又请了一次是3位小朋友,以充满情趣的游戏形式引导 出:“4+3=7”,这样,同类游戏反复之后,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法。生活情景地创设使数学知识地学习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
三、重视个体差异
智障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可以共同活动、共同学习。但由于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内容、进度、方法等均有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考虑智障儿童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智障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提倡在生活化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好智障儿童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每个智障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特殊需要所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分层目标。如:教“购物”时,A组智障儿童要知道物品的名称、作用,认清价格,会计算付钱找零等;B 组智障儿童只要弄清买什么东西, 会认手中的钱是多少;C 组智障儿童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购买指定的东西。这样,根据个体差异,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达到自己的目标层。个别化教学并非一对一地教学,而是强调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施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式可以个别地教,也可以分组或集体教。因为智障学生个别差异较大,集体教学时间少些,个别辅导应该多些,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圆桌式辅导:教师、学生围在一起,教师、学生有说有笑地进行指导;也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根据智障儿童差异,将情况相近和相似智障儿童组织在一起进行分组。例如, 把操作比较困难、动作技能较的学生分成一组,集中学习后,让他们反复练习操作动作;有言语障碍的学生,教师在课上要给他们多提供说话和发言的机会。有几个属于轻度智障学生,理解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在学习定义、计算法则时,不让他们死记,先让他们解计算过程, 根据理解去记忆, 鼓励他们把意思说出来。这样,为各类智障儿童提供学习信息,个个参与、人人发展。
四、注重数学教学运用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弱智儿童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恰当的运用数学是数学生活的重要的价值。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空间中反复学习,在社会实践中重复感知,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生认识元、角、分票值后,结合生活实际,模拟乘公共汽车,老师当售票员,学生当乘客,要求学生分层次买票: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票;B组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拿钱买票。又模拟在商店里购物,老师当营业员,学生当顾客,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所需物品;B组学生拿好钱买指定物品。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数学课上学到了生活中实用的东西,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这是抓好智障儿童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能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要想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就应该从小做起,在低年级的数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每一个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培养智障儿童处理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生活的技能,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潘雅萍 浅谈智障学生的生活化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1,2.[2] 黄丽琴 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J].教书育人,2006,11 [3] 董培红 浅淡中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方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注:允许编辑对论文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