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顶岗课程讨论丰润新军屯中学开展
丰润新军屯中学开展“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的讨论
总结
一、活动时间:2015/4/29 下午第二节课
二、活动地点:丰润新军屯中学高一年级办公室
三、参与人员:李润玥 王茜 刘悦
四、主持人:李润玥
五、活动主题: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六、活动背景:实习将近过半,在熟悉了教学过程,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已经能够收放自如的完成一节课,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上好一节优质课呢?4月29日下午,第二十期丰润迁安分队新军屯中学小组成员就“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进行了讨论。
七、会议内容:
主持人:咱们来到新军屯中学已经快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以来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课堂的把握和学生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上好一节优质课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各抒己见。
王茜(政治):
现在我们高二年级正在进行会考复习,我认为,就当前来看,我们的政治课堂是为会考服务的,上一节优质的政治复习课,首先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水平学业测试考纲》,结合考纲,精炼课本内容,整合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以此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李润玥(地理):
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是比较灵活有趣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运用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寓教于乐。
刘悦(语文):
我来说一下语文。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语文课堂要求精益求精,小到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都要充分分析,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学会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八、活动意义:
通过这次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了自己实习以来的经验和体会,各抒己见,既拉近了距离又促进了自己的进步,是一次成功的讨论活动。
第二十期顶岗实习丰润迁安分队 丰润新军屯中学
第二篇:新军屯镇中学督导评估解说词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786人,教职工66人,其中,本科学历59人,专科学历7人,中学高级职称8人,中学一级教师29人。
二、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7947平方米,生均35.6平方米,建筑面积4477平方米,生均5.7平方米,学校有达省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一个心理咨询室,一个微机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有区级规范图书室,专门的档案室及卫生保健室;有250米跑到的运动场1个,音、体、美器材也基本达到一类标准,学校藏书34537册,生均43.9册。
三、办学成果
我校追求“环境熏陶、师生主体、家长配合、全方位打造书香校园的体系。”坚持“严谨务实”的校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我校是区级基础课程改革研训基地,办学水平规范校,素质教育规范校,区级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校。学校教研氛围浓厚,80%的老师有自己的博客,并利用博客进行网络教研,2009年我校教师承担的课题研究有4个获区级一等奖,2010年有5个课题被教育局批准立项。
学生们懂“孝悌”、知“谨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喜人,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区前列。
第三篇:在中学开展象棋课程
《在中学开展象棋课程,提高学生
创造力水平》校本课程方案
开展象棋教学的积极意义
中国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它只是一种游戏,流行于上层社会之中,进而衍成一种艺术,普及于社会各阶层。古人早就把“琴棋书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艺术,在这“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中,琴棋相近,书画为邻。象棋真正是一门具有娱乐、益智功能,并以竞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极其精深的艺术。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已的孩子学有所成,那么象棋活动能使少年儿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和积极意义呢?
一是象棋活动是一项促进智力发展的游戏,既是游戏就不要强迫,孩子有兴趣就让他参加,没有兴趣就不必强求。这就保证了孩子以主动性的状态参加这项游戏。
二是象棋活动对于少年儿童的性格养成和培养,有着以下几个积极意义:
1、培养勇于进取。象棋艺术永无止境,你从象棋入门起步,经过街坊好手、地方高手、地方大师,迈向国家级大师、特级大师,有一条漫长的进取道路,即使升到特级大师,也是一览众山小,不是到了极境。胡荣华十届棋坛霸主,赫赫王气,也终要被人取代。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为勇于进取的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2、培养勇于拼搏。象棋是激烈的竞技艺术,两军对垒勇者胜,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无从谈起象棋。象棋决定胜利的是进攻,即使是最坚固的防守一方,也必须靠反击来取胜。在学习象棋过程中,这种进攻的意识会主导着棋手的思维理念,自然地培养着勇于拼搏的精神。
3、培养认真思考。棋局变幻无穷,气象万千,机奥难测。特别在中局格斗中,子力犬牙交错,暗礁林立,看似胜券在握,其实危机四伏。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到直捣黄龙府,不能宣布胜利;同样,不到山穷水尽,就不要轻言失败。处于胜势不放松,处于劣势不气馁。认真思考。机会多多。
4、培养全局观念。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这是大道理。有些孩子下棋,见子就吃,图个痛快,往往贻误战机。经过失败的教训,就会逐渐明白全局高于局部的道理。象棋在于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以棋会友、广交天下也是象棋手的优势。
5、培养注意集中。孩子在学棋过程中,一定会尝到注意力不集中的苦果,稍不留神,或一着不慎,往往断送大好河山。注意和记忆力对象棋活动可以说是基本功。站在前人肩膀上,基本杀法、胜负判断、布局技巧等就没有必要一一重新摸索,这就需要好的注意集中和记忆力。
6、培养承受挫折。孩子们不会对事业的成败,有着切身的经历和感受,象棋却是一项非常好的前期锻炼,“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不服输,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这种精神意志的修炼,又何等宝贵!
7、满足先前投入。学棋一两年后,孩子可能萌生退意,有的却坚持下来,这都是正常的。孩子在比赛中成绩不理想,可能知难而退;若能在地市一级取得较好的成绩,便会继续参加象棋培训。而这些学生往往又因为获得名次,在升学时享受特长生的待遇,更坚定了学棋的信心。如能达到这个层次,家长们对先前的投入应该会有一种满足感吧。
8、抓住机遇攀登。还有一类儿童,本身就极具有学棋的天赋,在家长的支持下,选择了学棋的道路。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机遇。如果孩子立志把象棋作为终身职业,明知山路崎岖而勇于攀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超凡的毅力,刻苦攻关,百花齐放百折不挠,那么他就可能因兴趣、爱好和努力,攀登上一个光辉的高度。据统计,一千万名爱好者中将产生七个象棋大师级棋手,可见走职业棋手的道路有多难。家长们也要有个心理准备。
当前的网络世界疯狂并扑天盖地布满全球,不良的网瘾已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如果不去用健康的象棋等游戏吸引着孩子,小孩子势必就杀向“毫无意义”、“血腥残暴”的网络游戏世界,逐渐地养成不学习、不读书、好吃、懒作、偷钱、打砸抢等不良坏习惯,这样的教训和事例,报纸、广播宣传的比比皆是。让我们坚决用象棋等健康的游戏来抵抗不良的网瘾吧!
总而言之,象棋对培养和锻炼孩子,有着积极健康的意义,综合概括起来为四名话、十六字,即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人才”。“闲时琴棋书画,得暇诗赋文章”,象棋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作用、象棋也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有着存在的理由、象棋也与养生和健康有着积极帮助及联系,同时又从“以棋会友、增进友谊”方面来挖掘象棋的社会功能,象棋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校本课程象棋实施方案
一、课题实施背景与基础
棋类活动不但是一项源远流长、有益身心、易于开展、趣味浓厚、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且它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体,有利于开发人的智慧,锻炼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毅力,增强竞争意识。列宁说过:“象棋是智慧的体操。”歌德说:“象棋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都喜爱象棋,如: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酷爱下象棋,在狱中除作流芳千古的“正气歌”外,还创作了“单骑见虏”等棋局,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精神。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等也喜欢下象棋,他们在戎马倥偬中从下棋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象棋,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千百万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事实证明,象棋是一种集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智力运动,它不仅有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下棋对人们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早在六十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曾提出:“琴棋书画都要会一点,要成为通才。”前些年,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指出:“棋是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是一门开发智慧,锻炼人的思维,提高民族智力水平的综合艺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指示:应该把下棋和做人结合起来,不但要下棋,而且要把人做好。“凡有条件的大、中、小学都可以考虑让棋进入课堂。”
棋赛是斗智斗勇的演兵场,棋手心理状态的优劣往往影响着比赛的胜负。保有一颗平常心,一个豁达的胸怀,一分欣赏者的心态,方能无愧于每场比赛,每一寸拼搏的光阴。学校把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培育了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多谋善思、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锻炼了学生竞技的心理承受力,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几经求索,几经艰辛,乌兰二中以“学名人活动,育特色人才”为契机,扎实中国象棋教学,这份成绩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学校特色的形成、发展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教育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二、课题实施内容及意义
1、实施课题:棋中启智,枰间悟道。
分解如下几个子课题:
棋类教育与学校文化课题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的研究。
学校棋类活动安排的科学性研究。
学校棋类活动中的德育功能的研究。
学校棋类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功用研究。
2、意义
A、棋类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选择这个课题,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棋类教育,通过棋类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的进步、落实素质教育。
思维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起点,没有思维就没有行动,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象棋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敏捷度。同时,也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得到提高,这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B、通过研究,探索学校开展棋类教育的有效途径,处理好学校棋类活动与文化课教学的关系,使其在功能上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列宁说过:“象棋是智慧的体操”。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无不在于文化素质的提高。棋弈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进文化课的学习。对弈时双方步数的计算,各种变化的思考与判断,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下棋所受到的思维训练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学习技巧都有一定的帮助,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识到。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学校通过开设象棋课程,出人意料地收到显著提高教育质量的效益。在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为:下棋可使学生在复杂的棋路变化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C、为学校开展好棋课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从教科研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棋课教学大纲、教材,研究学校课程的设置等具体内容。
D、研究学校以棋为媒,加强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开辟一条新路。
“棋道虽小,棋品最尊”,通过方寸天地的拼搏,胜败各半,胜者不骄,败者不馁。下棋要讲礼节,棋风要正,这与做人一样。“棋如人生”,学生在下棋的过程中人生观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凡事要成功,都得付出努力,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下棋有输有赢,人生有成功有失败等等,这些道理,学生虽然不能清楚,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棋类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下棋既是一项智力运动又是一项竞技运动,要求棋手既要有良好的棋艺水平,又要有强烈的取胜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棋弈活动有时逆水行舟,置于死地而后生;有时一帆风顺,却一时大意而失利。在比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下好每一步棋,每一盘棋。下棋既是一项智力运动又是一项竞技运动,要求棋手既要有良好的棋艺水平,又要有强烈的取胜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所以培养学生下棋既可以开发智力,更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三、课题实施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棋类教育应适用系统论的观点,从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方面出发,来考虑学校棋类教育的问题,如社会需求、教师效率,学校经费的承受力等。
2、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是农村中心校,但规模较小,由于它特殊的地位和特点,因此,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制约,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量力而行。
3、实践性原则。棋类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娱乐益智活动,设备要求不高,方法容易掌握。一张桌子、二只凳子、一副棋子就可摆开陈势,展开对弈,而要对学生的智力有所促进,则需要反复锻炼,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题实施目标:
1、研究、制订出适合本校各年级使用的棋类教材和活动方案。
2、让本校学生人人学会下象棋(中国象棋或国际象棋),并培养好小棋队,为县、市等输送优秀的象棋选手。
3、研究学校棋类活动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育质量的功能和途径。
五、课题实施步骤:
(2009年3月—2009年5月)准备阶段
(1)建立课题小组,加强宣传,统一认识,落实分工,有序展开。
(2)写出课题实施方案,集思广益,周详论证,力求方案具体、明确、易操作。
(3)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009年5月—2009年7月)实施阶段
(4)(2009年7月—2009年11月)总结阶段
六、课题实施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实施方法
1、从七年级起,开设象棋课。
2、每周定一节活动课为各班的棋类活动,由活动课老师现场指导。
3、学校成立棋类兴趣组,专人辅导,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训练。
4、运用观察法、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对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进步进行研究总结。
(二)措施:
1、学校成立课题协作组,加强管理。
2、向有经验的学校学习,各级开展棋艺交流。
3、争取社会各界对开展棋类活动的支持,扩大经费来源,与家庭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响应。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做到本校老师人人会下中国象棋,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七、课题组织管理
课题组
组长:闫青峰
成员:朱连德
陈前利
沈翠萍 王闻平
第四篇:新军屯小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
新军屯小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材料汇报
我校由行政牵头组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针对丰润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严格按文件要求逐项进行认真的大排查。大家提高认识,在排查中决不漏过一个隐患,经过仔细认真地分析,形成统一意见,并把排查出来的隐患,逐条理清,寻找解决的办法,能解决马上解决,不能解决通过多渠道寻找解决的办法,以便切实消除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和隐患。现将此次进行排查情况及解决的办法汇报如下:
(1)消防安全条件。对学校的消防设施灭火器进行检查,发现个别灭火器药物由于放置时间过久已失效;疏散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个别已损坏。
解决办法:对个别失效的灭火器,联系进行更换药物;已损坏的标志,重新安置,保证标示明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情况。学校无接送学生车辆。
(3)学校重要设施、场所的安全状况。检查组检查了学校新、旧教学楼电气线路,新教学楼电气线路规范、完整,无破损、老化现象;旧教学楼一、二楼电气线路老化现象厉害;体育设备、设施使用正常,沙坑由于暑假较长时间没有使用,沙坑需要翻新,单双杠、爬梯、天梯设置警示牌;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清扫,整理,消防设施齐全;旗台不锈钢护栏损坏严重。
解决办法:沙坑中的沙进行翻新。旧教学楼一楼电气线路已全面更新,旧教学楼二楼电气线路正在与村里联系,维修更换。旗台不锈钢护栏损坏,准备请师傅维修,加固。
(4)校园周边治安安全状况。校园周边无安全隐患,治安良好,无三厅二室;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得到基本解决,主要为校门口道路有了斑马线,门口左右设置二块警示牌,校门口与道路之间设置了缓冲护栏,以杜绝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学生严禁骑自行车上学。
(5)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开学式进行师生全面安全教育,并与家长、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每班进行上学、放学安全一句话教育,并进行记录;放假签订安全须知,学校安全教育有记录;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有聘请法制副校长,并公示上墙;有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演练。
(6)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开展食品卫生、防治常见疾病的讲座,杜绝学生购买零食、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卖部食品的控制,加强幼儿点心的管理与监控。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军屯小学
二008年11月3日
新军屯小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材料汇报
新军屯小学
2008年11月3日
第五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且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信息技术课程能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 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已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成新时代学习者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生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在知识方面的竞争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就使学生更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国际竞争力所需人才的关键,也是蕴含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可见,在中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调查目的随着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强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首先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来实现。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是否良好且得到重视是急需进行调查的。当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存在诸多阻力和问题。
1、信息技术学科不高考,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学科,早期是以计算机学科的身份出现,那时根本没有教学大纲,只要学生一学期摸两下电脑,会打打字就行了,所以那时也谈不上重视。自从2001年以来,国家把信息技术确立为必修科目,这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上硬件,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也应运而生,而且这些教师的绝大多数任务仍然是使用、维护设备。信息技术教学其实还是和劳动技术等差不多,所以还是未能得到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不会像语文数学那样让学生进行题海学习,影响高考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所以从学生自身也不会对信息技术学科下多大功夫。
2、信息技术课程在各个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城市与乡村,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存在差异。我们说的硬件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设施建设,软件指可供教与学的各种资源建设。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机房,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但机器数少于学生数,使得在上机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事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校只建有单机机房,没有建成网络机房,个别学校现有的微机房仍是以前的486机器,且都是4MB内存和120M~540M硬盘,无法安装教学必须的软件,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相比落后的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更为贫乏。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基本上是关注硬件,对配备相应软件和人员培训却关注很少。形成“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调查中我们没有发现有能够自己开发CAI课件或购买一些精品教育软件的学校,也很少有学校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
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即使有些学校具有相应的硬件环境,在缺乏软件资源的条件下.也很难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少有教师会综合使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上课。
综上所述,调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正是我们本次调查的目的。
三 调查方式问卷座谈会议交流其他信息反馈
四存在的问题师资力量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 后盾。然而,我们所看到的中学电脑室的现状是:(需要的数据)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局限于添置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滞后的层面上。部分学校电脑没有联网,导致城市优质教育信 息资源无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传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共享。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 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在我们学校情况相对挺好,配备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具有将近60台电脑的微机房还配备网络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不过不少班级还是没办法做到一人一机的教学,这样开展教学比较麻烦,很多时候要花时间来安排学生的位置以确保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使用电脑。从我们学校七年级学生 情况来看有%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电脑,讲课时有很多学 生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每次课老师都要走到学生当中辅导甚至手把手教学,而班级人数多、资源不足难以保证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进度与质量。
2学校重视程度
一是学区学校对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缺乏足够认识,有的学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造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二是教育观念转换滞后,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三是管理机制跟不上。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注,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非主考科目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高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的期末成绩单上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
席之地。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高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硬件环境、有资料显示,我国县镇级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有50万所,在校学生1.5亿,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严重不足,差距甚大。据统计,北京市平均每13.2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我省平均每9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就XX县而言,全县5540名教师、11万学生,教学用计算机还不足800台。全县29所初中只有条件较好的14所学校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305所农村六年制小学中仅有1所项目学校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6所学校建成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只会开机关机、文件存取、简单的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五 改进建议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建设浪潮,我国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已经逐步走向现实。我们看到,信息化发展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然任务。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 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 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 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关注、共同探讨,通过实践教学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 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进 而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艰难困境,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1、落实资金渠道,切实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完善“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对义备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只有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才能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留有相对较宽松的经费余地,这是解决普及工作经费不足的治本之策。二是必须明确普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中学危房改造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被称之为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这次发展将完全失掉了可行性。
2、调整政策,为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开设松绑。要充分保证中学生平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力,必须改变“一费制”不能征订信息技术教材的现象,应将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列为必订科目。
3、建立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对口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对象、扶持时间,通过扶资金、扶设备、扶技术、扶师资等方式减轻贫困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压力。
4、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5、明确政府职责,加强专项督导。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与“普九”工程一样,列为地方政府行为。同时,通过对地方的普及工作进行定期的专项督导,使地方政府充分地履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职责,从而推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研制新的课程指导纲要
1、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 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2、选择适切国情的课程结构
(一)模块设计的理念
1.在共同必修的模块基础上设计选修模块中学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基础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社会的进程加快, 使得信息素养成为未来社会全体公民必备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而且这种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
术课程作为国际范围内的新兴学科, 其价值认同、学习环境、教师力量等方面发展状况各地相当不平衡, 在国家课程中设置共同必修的基础模块有利于教育均衡的实现和学科课程的 建设。同时, 为体现中学课程的选择性, 在共同必修的模块基础上设计若干选修模块。
2.必修模块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必修模块为全体中学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内容。其内容 选择首先体现出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基础的部分, 同时它还要成为各个选修模块的基础。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与后续选修模块的衔接性、重复度等。另外, 必修模块在突出信息技 术的同时兼顾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学方面, 与选修模块比较而言考虑较多。
3.选修模块的划分以技术为主要线索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 发展日新月异, 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而学时(学分)又有一定限度, 所以选修模块的划分主要依据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分类。此外, 这种设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各模块的任务、教学要点与组成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
2.“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3.“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4.“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5.“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6.“人工智能初步”模块
三、构建STS 视野下的课程内容STS 是Science, Techno logy and Society 的缩写。一般认为,“STS 是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兴的学科。由于它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学术需要之中, 代表着
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新的思维模式, 所以日益显示出它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基于STS 的视角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时, 我们认为有两点时刻不可以忘记, 即:(1)不论何种状况, 学校信息教育课程的学科体系总是由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相关内容构成的, 可能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三者比重会有所不
同, 但三者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可或缺;(2)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相关的内容间是联系的, 不可以分割、断裂
三:改进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各中学,在初中阶段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改革教与学的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作业 后就直接把作业 交给教师,对于学生作业 的评价也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的,其它学生无法参与。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它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 提出帮助性的反馈意见。而且教师可以把对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保存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累积的反馈意见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参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的作业 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个别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
(3)应用“个别化教学,个别化辅导”的模式,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一些农村的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一下子接触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当他们看到一些城镇学生熟练地操作电脑时,他们更感到自己的差距。有时,一些学生迅速敲打键盘发出的声音对这些农村的学生更是产生了刺激。因则这种个别化教学辅导的模式对农村的学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利用计算机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育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CAI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人们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CAI只是用计算机来辅助其它学科的(不包含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其实,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我们让学生拆开一台计算机或组装一台计算机来增加学生对硬件各部分组成的感性认识,有时我们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各部件名称。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相当迅速,硬件的各部分型号、种类繁多,我们无法一一展示给学生,我们就找到它们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今年的新教材《信息技术》就有随课本发行的光盘,有许多是硬件方面的资料,我们就借助它辅助我们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
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计算机信息小组,向学生推荐好和计算机刊物和最新信息资料;组织“信息技术沙龙”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
5.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选拔优秀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担任教练。我们采取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每一位学生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网页制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2002是我校100周年校庆,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校友能很好地了解母校,并方便与母校联系,兴趣小组的学生对学校的网页进行重新的改版和充实,学生们还专门制作了学生会网页等。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网上聊天已成为广大学生上网的一项内容,然而学校有一间旧机房因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上网,兴趣小组学生黄晓煌根据平时兴趣小组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VB 语言编写了一个模拟网络聊天室,在学校机房很好地运行,使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余感受聊天室的虚拟境界和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四:改进师资队伍建设
各地区、各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建设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历教育等国家和地方的教师培训,规划和开展持续的校本培训;要通过案例培训、参与性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师培训模式,持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a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凡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和引导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胜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师生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咨询、普及等工作。积极研究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b 大力开展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培训;抓紧做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配备标准,在教学工作量计算、职务聘任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