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中学体育课程情况说明
开展中学体育课程情况说明
学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我校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最早的课程。我校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长期以来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模式。近几年来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上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3名,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分别能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的选项教学课,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
学校有塑胶室外篮球场六个,室外排球场一个,室内乒乓球场地一个,能开设的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数量充足,完全能满足学生选项教学的要求。
我校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上都能体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利用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教学研究成果,实现精品课程校本化、高效化,使本校的体育强势学科成为全市学科教学的辐射中心、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心、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1、加强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研讨活动、开展与国内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特别是周边县市区的名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明确我校的体育课程优势和差距,提出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2、构建出一支年龄、性别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
3.建立了“课堂教学、运动队训练及课余体育锻炼”“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在学校体育层面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努力。
4、确立了“月月有竞赛、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的健身思想,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5、课堂教学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卓有成效
第二篇: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
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
根据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国务院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总体精神和要求,根据学校的学制、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对原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身心健康,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基本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和适应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态度和能力。
3、进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审美能力,掌握运动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评价的能力。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根据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能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地各种体能练习,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基本掌握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发展目标
1)、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体育能力。
3)、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
4)、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选编教材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理论与实践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根据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宽口径、厚基础为主线的各类教材体系。
(三)、根据我校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统筹安排发展形体及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最有效教材。
(四)、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注重反映现代体育运动和传统体育运动的内容,以及考虑到各类体育教材的衔接性。
(五)、为配合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精神要求,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的课程安排。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和类型
(一)、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项目。
(二)、课的类型
1、实践课
2、理论课
五、体育与健康课考试及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为必修课,每学期进行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每学期学生凡缺课 1/3 以上者不予评定体育课成绩,应为不合格。
六、执行课程计划的要求
(一)、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育计划规定的一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体育部编制的课程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课时计划、教案,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找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及解决办法,并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做到教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通过体育课学习,使学生体质有所增强,并能够较好地掌握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方法,使部分学生能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运动的组织编排及裁判工作。
(三)、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要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
(四)、体育工作与卫生保健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评价自身心理、生理变化,以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
第三篇:中学体育课程质量管理制度
中学体育课程质量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开足开好体育课: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保证各年级开足体育课。每班每周2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实行选项教学,项目由体育老师确定几项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的项目。
要求每位体育老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认真总结。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有适宜的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密度,有技术技能的教学,有安全教育,有分层教学,有课外作业的布置。教研组长和教学处随时检查老师的教案和随机听各位体育老师的课。要求每学期组内老师相互听课不少于12节,每学期结束前教学处对老师的听课笔记进行检查。
二、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
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工作。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
制订,无须强求一律。常规条文的制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
个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课前的备课和制定教案,了解学生的情况,场
地、器材的准备,安全设施和清洁卫生工作。以及服装的准备等。
2、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委员或学生自己主动向
教师说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3、规定师生于上课前3分钟到达操场,等候上课。
(二)课中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铃声响后,体育委员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
2、学生上课时的服装、鞋帽等规定。
3、学生上课时,必须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
体育委员的调动,努力完成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4、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关心全体学生,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完成的任
务。
5、课后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
布置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节。
2、教师检查所布置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三、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度
行政部门规定,学校每周四上午8:10—9:30是教研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是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时间,不应挤占,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教研活动时间,组长要求严格考勤,教师应自觉遵守纪律。
(二)、每位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参加教研组及备课组组织的活动(参加活动要有
记录)。
(三)、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内容、任务要求并做活动记录。
(四)、教研活动以听课评课,学习法规性文件,学习新大纲,集体备课,研讨
教材,教法为主。
(五)、教研活动,也可安排本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或集体开展课题研究,写研
究文章,研究如何宣传本校体育工作。
四、学校场地器材管理制度
(一)体育器材的管理
1、体育教师必须维护运动场的整洁,保证各种器材的完整性,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室内外场地器材勤查、勤看、勤护理。
2、器材必须分类放置在位置,摆放整体。要建立帐目,保证器材的所以率和完好率。
3、任何人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借体育器材。外借器材收回时必须检查器材完好情况,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二)场地器材的所有
1、体育教师在所有场地器材时必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课前做好安排,不得临时抢占场地器材。
2、体育教师课前必须检查所有场地器材,做好计划,确保安全使用,并将场地和器材使用数量写入课时计划。
3、课外体育活动使用器材,由值周教师统筹安排管理,对活动班级使用器材合理分配,尽量满足学生锻炼需要,活动后及时清点入库。
(三)场地器材的维护
每位体育教师都有保护场地器材的责任和义务,平时要勤查、勤看、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一般损坏及时修理,做到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自己不能维修的要及时请有关部门维修。
第四篇:在中学开展象棋课程
《在中学开展象棋课程,提高学生
创造力水平》校本课程方案
开展象棋教学的积极意义
中国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它只是一种游戏,流行于上层社会之中,进而衍成一种艺术,普及于社会各阶层。古人早就把“琴棋书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艺术,在这“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中,琴棋相近,书画为邻。象棋真正是一门具有娱乐、益智功能,并以竞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极其精深的艺术。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已的孩子学有所成,那么象棋活动能使少年儿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和积极意义呢?
一是象棋活动是一项促进智力发展的游戏,既是游戏就不要强迫,孩子有兴趣就让他参加,没有兴趣就不必强求。这就保证了孩子以主动性的状态参加这项游戏。
二是象棋活动对于少年儿童的性格养成和培养,有着以下几个积极意义:
1、培养勇于进取。象棋艺术永无止境,你从象棋入门起步,经过街坊好手、地方高手、地方大师,迈向国家级大师、特级大师,有一条漫长的进取道路,即使升到特级大师,也是一览众山小,不是到了极境。胡荣华十届棋坛霸主,赫赫王气,也终要被人取代。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为勇于进取的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2、培养勇于拼搏。象棋是激烈的竞技艺术,两军对垒勇者胜,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无从谈起象棋。象棋决定胜利的是进攻,即使是最坚固的防守一方,也必须靠反击来取胜。在学习象棋过程中,这种进攻的意识会主导着棋手的思维理念,自然地培养着勇于拼搏的精神。
3、培养认真思考。棋局变幻无穷,气象万千,机奥难测。特别在中局格斗中,子力犬牙交错,暗礁林立,看似胜券在握,其实危机四伏。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到直捣黄龙府,不能宣布胜利;同样,不到山穷水尽,就不要轻言失败。处于胜势不放松,处于劣势不气馁。认真思考。机会多多。
4、培养全局观念。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这是大道理。有些孩子下棋,见子就吃,图个痛快,往往贻误战机。经过失败的教训,就会逐渐明白全局高于局部的道理。象棋在于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以棋会友、广交天下也是象棋手的优势。
5、培养注意集中。孩子在学棋过程中,一定会尝到注意力不集中的苦果,稍不留神,或一着不慎,往往断送大好河山。注意和记忆力对象棋活动可以说是基本功。站在前人肩膀上,基本杀法、胜负判断、布局技巧等就没有必要一一重新摸索,这就需要好的注意集中和记忆力。
6、培养承受挫折。孩子们不会对事业的成败,有着切身的经历和感受,象棋却是一项非常好的前期锻炼,“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不服输,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这种精神意志的修炼,又何等宝贵!
7、满足先前投入。学棋一两年后,孩子可能萌生退意,有的却坚持下来,这都是正常的。孩子在比赛中成绩不理想,可能知难而退;若能在地市一级取得较好的成绩,便会继续参加象棋培训。而这些学生往往又因为获得名次,在升学时享受特长生的待遇,更坚定了学棋的信心。如能达到这个层次,家长们对先前的投入应该会有一种满足感吧。
8、抓住机遇攀登。还有一类儿童,本身就极具有学棋的天赋,在家长的支持下,选择了学棋的道路。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机遇。如果孩子立志把象棋作为终身职业,明知山路崎岖而勇于攀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超凡的毅力,刻苦攻关,百花齐放百折不挠,那么他就可能因兴趣、爱好和努力,攀登上一个光辉的高度。据统计,一千万名爱好者中将产生七个象棋大师级棋手,可见走职业棋手的道路有多难。家长们也要有个心理准备。
当前的网络世界疯狂并扑天盖地布满全球,不良的网瘾已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如果不去用健康的象棋等游戏吸引着孩子,小孩子势必就杀向“毫无意义”、“血腥残暴”的网络游戏世界,逐渐地养成不学习、不读书、好吃、懒作、偷钱、打砸抢等不良坏习惯,这样的教训和事例,报纸、广播宣传的比比皆是。让我们坚决用象棋等健康的游戏来抵抗不良的网瘾吧!
总而言之,象棋对培养和锻炼孩子,有着积极健康的意义,综合概括起来为四名话、十六字,即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人才”。“闲时琴棋书画,得暇诗赋文章”,象棋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作用、象棋也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有着存在的理由、象棋也与养生和健康有着积极帮助及联系,同时又从“以棋会友、增进友谊”方面来挖掘象棋的社会功能,象棋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校本课程象棋实施方案
一、课题实施背景与基础
棋类活动不但是一项源远流长、有益身心、易于开展、趣味浓厚、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且它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体,有利于开发人的智慧,锻炼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毅力,增强竞争意识。列宁说过:“象棋是智慧的体操。”歌德说:“象棋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都喜爱象棋,如: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酷爱下象棋,在狱中除作流芳千古的“正气歌”外,还创作了“单骑见虏”等棋局,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精神。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等也喜欢下象棋,他们在戎马倥偬中从下棋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象棋,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千百万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事实证明,象棋是一种集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智力运动,它不仅有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下棋对人们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早在六十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曾提出:“琴棋书画都要会一点,要成为通才。”前些年,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指出:“棋是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是一门开发智慧,锻炼人的思维,提高民族智力水平的综合艺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指示:应该把下棋和做人结合起来,不但要下棋,而且要把人做好。“凡有条件的大、中、小学都可以考虑让棋进入课堂。”
棋赛是斗智斗勇的演兵场,棋手心理状态的优劣往往影响着比赛的胜负。保有一颗平常心,一个豁达的胸怀,一分欣赏者的心态,方能无愧于每场比赛,每一寸拼搏的光阴。学校把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培育了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多谋善思、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锻炼了学生竞技的心理承受力,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几经求索,几经艰辛,乌兰二中以“学名人活动,育特色人才”为契机,扎实中国象棋教学,这份成绩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学校特色的形成、发展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教育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二、课题实施内容及意义
1、实施课题:棋中启智,枰间悟道。
分解如下几个子课题:
棋类教育与学校文化课题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的研究。
学校棋类活动安排的科学性研究。
学校棋类活动中的德育功能的研究。
学校棋类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功用研究。
2、意义
A、棋类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选择这个课题,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棋类教育,通过棋类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的进步、落实素质教育。
思维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起点,没有思维就没有行动,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象棋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敏捷度。同时,也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得到提高,这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B、通过研究,探索学校开展棋类教育的有效途径,处理好学校棋类活动与文化课教学的关系,使其在功能上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列宁说过:“象棋是智慧的体操”。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无不在于文化素质的提高。棋弈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进文化课的学习。对弈时双方步数的计算,各种变化的思考与判断,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下棋所受到的思维训练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学习技巧都有一定的帮助,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识到。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学校通过开设象棋课程,出人意料地收到显著提高教育质量的效益。在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为:下棋可使学生在复杂的棋路变化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C、为学校开展好棋课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从教科研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棋课教学大纲、教材,研究学校课程的设置等具体内容。
D、研究学校以棋为媒,加强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开辟一条新路。
“棋道虽小,棋品最尊”,通过方寸天地的拼搏,胜败各半,胜者不骄,败者不馁。下棋要讲礼节,棋风要正,这与做人一样。“棋如人生”,学生在下棋的过程中人生观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凡事要成功,都得付出努力,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下棋有输有赢,人生有成功有失败等等,这些道理,学生虽然不能清楚,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棋类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下棋既是一项智力运动又是一项竞技运动,要求棋手既要有良好的棋艺水平,又要有强烈的取胜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棋弈活动有时逆水行舟,置于死地而后生;有时一帆风顺,却一时大意而失利。在比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下好每一步棋,每一盘棋。下棋既是一项智力运动又是一项竞技运动,要求棋手既要有良好的棋艺水平,又要有强烈的取胜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所以培养学生下棋既可以开发智力,更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三、课题实施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棋类教育应适用系统论的观点,从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方面出发,来考虑学校棋类教育的问题,如社会需求、教师效率,学校经费的承受力等。
2、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是农村中心校,但规模较小,由于它特殊的地位和特点,因此,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制约,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量力而行。
3、实践性原则。棋类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娱乐益智活动,设备要求不高,方法容易掌握。一张桌子、二只凳子、一副棋子就可摆开陈势,展开对弈,而要对学生的智力有所促进,则需要反复锻炼,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题实施目标:
1、研究、制订出适合本校各年级使用的棋类教材和活动方案。
2、让本校学生人人学会下象棋(中国象棋或国际象棋),并培养好小棋队,为县、市等输送优秀的象棋选手。
3、研究学校棋类活动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育质量的功能和途径。
五、课题实施步骤:
(2009年3月—2009年5月)准备阶段
(1)建立课题小组,加强宣传,统一认识,落实分工,有序展开。
(2)写出课题实施方案,集思广益,周详论证,力求方案具体、明确、易操作。
(3)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009年5月—2009年7月)实施阶段
(4)(2009年7月—2009年11月)总结阶段
六、课题实施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实施方法
1、从七年级起,开设象棋课。
2、每周定一节活动课为各班的棋类活动,由活动课老师现场指导。
3、学校成立棋类兴趣组,专人辅导,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训练。
4、运用观察法、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对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进步进行研究总结。
(二)措施:
1、学校成立课题协作组,加强管理。
2、向有经验的学校学习,各级开展棋艺交流。
3、争取社会各界对开展棋类活动的支持,扩大经费来源,与家庭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响应。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做到本校老师人人会下中国象棋,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七、课题组织管理
课题组
组长:闫青峰
成员:朱连德
陈前利
沈翠萍 王闻平
第五篇:分析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单位:金水三中南校姓名:刘楠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现代化建设的节奏越来越快,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也是日新月异。但在发展中,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受着一些因素的制约,教学条件与教学模式不相吻合,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应以从思想上、条件上、内容上加强改进,做到适应新的大纲要求。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学 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同时总书记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几个问题:第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第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三,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第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第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在这种形势下,对缩小城镇差距,实施教育均衡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在的农村体育教学还受着很多因素的制约,阻碍着体育教学工作的进程。为了尽快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1-
题有待解决。
一、问题分析
1.地理位置
我校位于商都路与郑汴路交汇处,是郑东新区与金水区的交接点,也是城乡交界处。周围市场繁多,人口密集,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外地学生搅动,流动性相对较大,增大了教学难度,造成学生的体质各不相同。其次,思想上家长也不重视,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认为体育课无关重要。
2.心理状况
我校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1——15周岁之间,身体发育正处在第2次高峰期,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都在快速发展阶段。男生与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男生过于好动,女生过于安静。目前初中生的身高、体重发展较快。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身体的运动能力有所下降。
3.思想观念
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学校方面,在小学阶段没有升学压力,升入初中要面临升学竞争,学校为了保证升学质量,往往放弃体育教育,为主要科目争取时间,保证升学率。家长方面,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居多,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全力以赴加强考试科目的强化学习,放弃了孩子的锻炼时间。因此对于体育课的开展大都是应付了事,使体育课程变得可有可无。在认识上也有不同,多数领导认为一个学校的体育质量好
坏与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名次有关,把教学质量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使得体育发展受到制约。
4.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农村学校中,由于经费紧张,不得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对于器材设施的投入有些力不从心。学生面对陈旧的体育设施,逐渐的丧失学习兴趣。器材的配备不足,造成了课堂练习密度的降低,导致练习的运动量减少。
5.体育教师地位
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地位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评优评先得不到公平对待,挫伤了体育教师在平时工作中的积极性,形成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放弃了对自身的要求,缺乏敬业精神,变得不积极,没有认真负责起来。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重视体育教学工作
以农村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体育教学主导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坚持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活动一小时。开展理论学习,走出认识的误区,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走出以竞赛衡量教学质量的误区。
同时,依托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化的开
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教材,实施创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完善器材配备,保证教学质量
近些年虽然教学经费紧张,条件比较差。学校因地制宜,实行逐步添置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上级部门也十分重视教学器材配备,先后对我校进行器材配备,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直到现在已经基本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恢复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投身于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3.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教研组的职能建设,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创建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器材环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娱乐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向自觉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思想从主体变为主导,以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把新一课改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课改精神。
4.不断完善机制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机制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制定合理评优评先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及监督,转变体育教师的地位,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更好的提升体育
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便于今后的农村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对于提高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今后体育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留给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