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滨海县淤尖中学 张鹏程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课堂、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令人喜悦。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实验与实践,是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欢迎。然而,我国的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态度。特别是农村中学在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农村问题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改革同属于体育教育改革范畴,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和作用的层面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
1.首先从内涵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是涉及到体育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领域的改革,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体育教学改革只是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局部性和单一性。
2.从作用范围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体育教学改革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和载体,体育课程改革决定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又作用于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上位的,教学改革是下位的。
3.从行为主体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体或学校的行为,具有自愿性,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而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人行为。
二、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观状造成新课程新课标难于落到实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仍抱可有可无的态度,这几年虽说农村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主要是领导不力,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开设或不能开足体育课,已开设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不开展或不正常,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学校体育场地容纳量和器材满足量严重不达标。
2.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
按有关规定,全学年应上34周102课时的体育课。调查结果是: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集体活动耽误的体育课不补,反而用体育课去补上耽误的文化课;二是初中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查测试之后的体育课基本上停上;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之后,还有半个多月的体育课停上;三是我市地处海边,雨水多,雨季时间占1/3,90%的学校无室内场馆,绝大多数学校雨天改为自习课。老师之间抢课要课送课现象严重。
3.课外活动时间无法保证,组织不到位。
《条例》第10条规定:“普通中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在调查的22所中学中,每周一次课外体育活动都没有的学校4所占18%,安排并活动一次的14所占64%,活动两次的3所仅占14%,安排3次的没有。原因一是工作量没计算,教师积极性不高。原因二是由于活动时间都安排在第8节课,组织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不参加。据一些体育教师反映,安排在课表上的活动时间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实际活动次数更少,毕业班的学生基本上不活动。
4.课余训练与竞赛制度不完善
《条例》第12条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调查结果表明:
全市中学(含职业中学)38所,建立代表队并能赛前训练的只有19所,占50%,其中能坚持经常训练的只有5所,仅占13%。
5.工作量计算不能落实
《条例》第19条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意见》提出了具体计算办法。调查结果是22所中学课余训练计工作量的只有1所试点中学,另有10所学校按训练次数适当给补助费占45%,绝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只计一个领操教师的工作量。且体育课的工作量系数是全校最低的占100%。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改心态与上级部门的偏差。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热衷于操作层面上的外在课程形式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体育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1)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3)因为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而体育教师又要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尊严不甘落后,所以只好从形式上做做样子,摆出一副改革的模样,应付上级的号召和检查,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仍然是以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老三样”。这是因为:(1)体育师资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基层的农村学校,目前还有许多民办代课教师,虽然有认
真的工作态度,但理论知识很缺乏,更谈不上进行教学改革了。大部分体育教师来源于大专院校体育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及专业知识,但受到十几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很深。在大学4年的学习也没有什么改观,因为,那些大谈特谈现代教学理论的教授们也是在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教育,所以造成了中学校年年进新人,年年还是老样子。老教师盼望的新鲜学业始终得不到补充,都是千人一面的传统形。(2)担心体育课有“放羊”嫌疑。因为不能深入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所以把握不好课堂组织教学的尺度,既怕“统得过死”又怕“放羊”。(3)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形实施教育,就必然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3.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堂目标实现和课堂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不但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显然这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但是它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学校教师仍是延用它,这样势必会与没《课程标准》相抵触。
4.双主论、指导思想、目标的口号式与实践脱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双主论、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口号式。导致体育老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
四、体育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利益的综合评估体现出的不同心态
1.课改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造成惰性心理
因为新课程改革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具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占8%,他们既没有创造者的开拓和尝试者的热情,也没有守旧者的实干精神,懒于搞教学改革,工作上往往只求过得去,敷衍了事。分析此种心态,一是他们对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和动力,他们不是抱怨领导不重视,社会不理解,就是抱怨农村社会条件差,待遇低,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二是有的教师内心也确实想进行一番教学改革,但一想到随之需付出的心血就犹豫了:与其辛辛苦苦搞教改,且不一定保证见成效,不如轻轻松松、随随变变上上课,干吗自找麻烦,折腾自己!
2.新课程改革的贯彻不到位造成部分教师产生守旧心理 这种心理者,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大都工作扎实,严格按照旧有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教学,具有“老黄牛”精神。别人搞教改,他们不感兴趣,反而认为是“花架子”、“赶时髦”。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之一是固有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时间还很难根本转变,对外来的新的体育教育理论、模式、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总觉得自己教了几十年,不是教的挺好吗!如果有什么要改的话,那就是把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变得更好一些就行了。原因之二是他们看到别人改来改去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换汤不换药,尽拿些搞不懂的新概念、新名词来糊弄人。在他们看来,有许多教改还不如从前不改的好。在调查的教师中,这一类型的占34%,且大部分是教龄较长、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
3.新课程改革中从众模糊心理
属于这一类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0%。从众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是盲目和被动。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初步设想、明确的目标和切合实际的方案,又无坚韧持久的热情和实施细则,结果原先的教改决心也随之逐渐弱化了。分析其原因,一是看到大家都在进行教改,自己也不甘落后,导致一哄而上,草率行事;二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够清晰,自己以为一直在进行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实则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环节进行了局部的改良而已,且这种模糊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4、勤奋型、荣誉型、本份型
我们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传统观念中认为好的体育教师有以下几类:耕耘型——一挥汗操场,课余训练成绩突出者;荣誉型——一善于表现,教学大赛获奖多者;本份型——一课堂教学组织严密,体育课在“形”上让领导折服者。以上三类“好体育教师”有其共性,他们都有较强的事业心,这是做体育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但是,耕耘型教师只照顾到部分体育苗子,很可能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总目标认识不够,充其量是“优秀教练员”。荣誉型教师应该是“参赛能手”,因为其多以参赛获奖为目的,自然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丢掉了多数非参赛目标。本份型教师的那些整齐划一的常规课,则明显的置学生的心理体验与个性发展于不顾,也只能算是个好“管制人员”。
五、结束语
一名好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将自己的历史使命铭刻心头,以此来判别自身。现实中,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学科地位也远未能与学科功能相称,我们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必然使自己顾此失彼。造成这种窘境,我们自身难脱其咎。但是,要想让我们体育的学科地位、社会地位、工作角色被社会认同,唯一的出路就是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的学科功能,所谓“无为则无位”。因为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最主要阵地,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的改革最终要靠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实施。并不是靠几句口号、靠几节公开课、靠几篇论文就能落实。而是要靠一节节课的巧妙构思、一份份教案的精心
设计、一个个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更要靠学生的感受来评判,学生的体会来总结,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贴标签。正如“药、医生、病人”三者的关系,“教材、教师、学生”也是如此。让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在获得体育技能的同时为今后的健康发展储备动力的源泉,这才是体育教学的使命。参考文献:
[1] 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认知偏差问题与应对策略 《乡镇企业研究》2007年08期
[2] 从稚嫩到成熟的二十个春秋——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10期 [3] 对现阶段广西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调查研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11期
[4]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运用 《体育教学》2007年04期 [5]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重组 《科技信息》2007年35期 [6] 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甘肃教育》2007年02期
第二篇:分析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单位:金水三中南校姓名:刘楠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现代化建设的节奏越来越快,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也是日新月异。但在发展中,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受着一些因素的制约,教学条件与教学模式不相吻合,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应以从思想上、条件上、内容上加强改进,做到适应新的大纲要求。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学 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同时总书记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几个问题:第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第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三,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第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第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在这种形势下,对缩小城镇差距,实施教育均衡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在的农村体育教学还受着很多因素的制约,阻碍着体育教学工作的进程。为了尽快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1-
题有待解决。
一、问题分析
1.地理位置
我校位于商都路与郑汴路交汇处,是郑东新区与金水区的交接点,也是城乡交界处。周围市场繁多,人口密集,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外地学生搅动,流动性相对较大,增大了教学难度,造成学生的体质各不相同。其次,思想上家长也不重视,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认为体育课无关重要。
2.心理状况
我校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1——15周岁之间,身体发育正处在第2次高峰期,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都在快速发展阶段。男生与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男生过于好动,女生过于安静。目前初中生的身高、体重发展较快。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身体的运动能力有所下降。
3.思想观念
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学校方面,在小学阶段没有升学压力,升入初中要面临升学竞争,学校为了保证升学质量,往往放弃体育教育,为主要科目争取时间,保证升学率。家长方面,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居多,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全力以赴加强考试科目的强化学习,放弃了孩子的锻炼时间。因此对于体育课的开展大都是应付了事,使体育课程变得可有可无。在认识上也有不同,多数领导认为一个学校的体育质量好
坏与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名次有关,把教学质量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使得体育发展受到制约。
4.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农村学校中,由于经费紧张,不得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对于器材设施的投入有些力不从心。学生面对陈旧的体育设施,逐渐的丧失学习兴趣。器材的配备不足,造成了课堂练习密度的降低,导致练习的运动量减少。
5.体育教师地位
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地位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评优评先得不到公平对待,挫伤了体育教师在平时工作中的积极性,形成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放弃了对自身的要求,缺乏敬业精神,变得不积极,没有认真负责起来。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重视体育教学工作
以农村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体育教学主导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坚持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活动一小时。开展理论学习,走出认识的误区,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走出以竞赛衡量教学质量的误区。
同时,依托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化的开
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教材,实施创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完善器材配备,保证教学质量
近些年虽然教学经费紧张,条件比较差。学校因地制宜,实行逐步添置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上级部门也十分重视教学器材配备,先后对我校进行器材配备,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直到现在已经基本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恢复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投身于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3.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教研组的职能建设,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创建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器材环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娱乐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向自觉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思想从主体变为主导,以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把新一课改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课改精神。
4.不断完善机制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机制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制定合理评优评先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及监督,转变体育教师的地位,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更好的提升体育
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便于今后的农村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对于提高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今后体育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留给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三篇: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潞西市遮放民族中学
瞿发荣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体育教育在农村中学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农村中学,由于思想和经济的滞后,器材的缺乏,使得长期以来的对体育认识上的偏见,体育教育按国家要求大打折扣。在过去的几年里,体育不纳入中考考试范围,体育课更是让教师头疼,部分学校无法执行体育教学大纲。这些现状,是我们从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大忧虑。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决定,将体育纳入中考考试范围。如何抓住机遇,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是我们农村体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必须肯定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势在必行。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近几年来身边的体育,似乎仍然还是“应试教育”。专门培养小部分体育尖子,让大部分体育学困生“自生自灭”,几乎是“培养几个人,舍去一大片”的局面。体育在学校中的实际地位每况愈下,就连年终考核都要低于其他任课教师,哪怕你再努力干工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结合当前教育发展需要,谋求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道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1、体育教学简单化
过去讲我们的体育教师上课是“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轻松学生自由”。而现在虽有所改变,但始终处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考什么教什么,考哪几项就教哪几项,为考试而考试,为达标而达标,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抹杀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禁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使得体育课枯燥乏味。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雨天基本上都是上自习或文化课,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评价学生也是一干子打死人。在教学中无视学生能力的差异,缺乏结合实际的新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的劳动中,日益简化体育教学,千篇一律,上课自由化。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加之体育科目不属“主科”范围,因此,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学处境艰难。
2、体育教学中指导思想上的偏差
一般来说,农村中学体育工作重点只对参加高考、中考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运动队的训练已基本取消(这主要是上边很少或没有安排比赛任务),而社会、领导只用参加高考、中考体育的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的业绩。为了追求短期业绩,体育教师不惜把精力花在少数尖子生的训练上,把体育教学放到了次要位置。备课不认真,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备课,上课不认真,搞“自由化”、“散打式”。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
3、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在农村中学,有的学校连一块像样的篮球场都没有,更何况200米、400米田径场,学生活动场所只是在有限的一点空地上进行。学校经费困难,对体育器材的购买更是少的可怜,1300多号人的学校,只有两块篮球场(其中一块还是面目狰狞),就连召开运动会时的编排也是一个大问题。每位班主任都不愿意自己的学生到破烂球场去参加比赛,足球场就不再提及了。这怎么能不使体育教师的态度消沉呢。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农村学校显然无法赶上时代的潮流,并且这种差距在日益扩大,已经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自制简单器材。我们不奢求学校场地、器材会有多大变化,但,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
5、奖惩及指导条例不够完善
现在的农村中学,很难找到关于体育教育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大部分体育教师一直还沿用着几十年前的教育教学手段。部分学校的内部管理条例很少涉及关于体育方面的内容。在校内不管你教学效果如何,不管你输送多少体育人才,也不管你所教学生在体育考试中成绩如何,学校奖惩力度不够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转变观念,结合实际,全面推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以上存在的种种诸多问题,不能不说明边疆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改变这种不相适应的现状,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学什么,学教师所教以外的,被视为不听话或捣蛋。管理过死,统得过死,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不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增进健康,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现代课堂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实践的余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地方民族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使体育运动形成一种自觉行为,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偏重于教师灌输知识,以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目标,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学生也离不开老师,不会自学,不会领悟动作要领。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课堂上要刻意创造学习、思考的氛围。采用“启发式”、“疑问式”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感悟,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
3、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指导思想和体育地位的偏低,我们部分体育教师往往不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专业水平的提高。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本身。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学科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手段的掌握和运用,不断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及敬业精神,改变形象,为人师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专业业务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做一名具有跨时代意义,合格的体育教师。
4、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改善办学条件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场地、器材很难得到相应的改善。这就要我们广大农村体育工作者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简单器械,改革场地设施条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自制器械,自己动手平整场地,改善教学环境,并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为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论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体育的基础,它的发展既有利于全民体质的增强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强烈希望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像抓竞技体育那样,把我国学校体育扎扎实实地抓起来,在教育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体育教研体制,一定要有人管体育,把农村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件等落实到基层学校,这是新世纪实现人人想着体育,人人享有体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第四篇:农村体育现状
农村体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
----简阳市清风乡付家坪九义校李海军
体育活动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国民的身体素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毋庸置疑的是,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提高,除了生活条件改善外,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的加强。然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孩子对体育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就我校而言现根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基本是由数学、语文等“主课”教师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2.体育教学设施落后当前,我市有的城镇学校拥有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和健身房等良好的体育设施,而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很大。沙土地跑道、煤渣跑道遇到下雨,体育教学很难实施。在现有的农村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也导致体育器材的严 重不足。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也较快,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在着自
身的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落实,出现放羊式的教学,很难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体育课,也 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 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3.教学不规范。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 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在调查的农村小学中,制定的教师考核方案中,只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的 评价,忽视了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严重地打击了体育教师的上进心,迫使许多年轻体 育教师转任“主课”。助长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随意性和惰性化。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 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 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 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 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 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 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 民间体育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 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 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 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 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 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 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 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 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 等)。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 多彩的体育;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 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 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 而努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 阶段的中小学体育也已经出台,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 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 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一、资金短缺。突出表现为学校的可流动资金不足,学校经费只可满足正常运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生源问题。由于城市化发展道路,农村将逐渐向城市发展,城市、农村学校生源、学生质量相差悬殊。不少学生、家长在就读学校选择倾向偏向于教学条件相对好、师资较为雄厚的城镇中学。
另外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的问题,导致了不少学校优秀学生的流失。
三、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囿于城乡老师待遇、教学条件的巨大反差,不少教师都倾向于到城市工作,导致不少优秀老师的外流。而在乡村学校中,由于教师的缺乏,一个教师要教很多课,甚至不少教师得跨级、跨学科教学,导致教师教学压力增大,这样既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又导致不少教师因不
堪重负而选择转校。
四、教学条件相对满后。学校教学方式主要以黑板-粉笔的方式教学。此外,还存在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设备落后、仪器缺乏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