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大全]
推进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 要:在推进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农村中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结合农村乡土生物,促进学生探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创造机会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而忽视了生物学的教学。笔者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认识到要教好生物学,就得注意研究生物教学的具体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组织好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一、抓好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农村中学教育的对象是生理和心理各异的学生,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及对象的心理状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不应当始终应用一种教学法。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生物教学资源,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地感知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模型和实验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笔者多次利用生活旧物品自制教具。例如:为了上好《视觉的形成》,笔者设计了“人眼晶体曲变化成像”学生实验和眼球结构模型。课堂上学生利用这些教具观察眼球的结构,动手实验探索视觉形成的过程;为了上好《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笔者制作了“DNA的螺旋模型”,课堂上让学生观察DNA的结构,这样学生学起来兴趣十分浓厚,效果明显。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爬得快”,从实践入手进行探索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远比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生动得多、深刻得多。书本上讲的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通过探究蚯蚓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但懂得了哪些地方蚯蚓多,哪些地方蚯蚓少,而且懂得了蚯蚓怕光,穴居深度通常为10~12 cm,土温较高或水分较少的就使劲往深处钻,水分过多就拼命往上爬等特性。挖蚯蚓时,把蚯蚓挖成二段,每段都能活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这两节都能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这种现象就叫做再生。联系动、植物的再生现象和人体器官的移植技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点燃他们探究问题的思维火花。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设疑、置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提问设疑、置疑,学生个人或集体讨论后回答,都是分享信息的交往活动。课堂提问回答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在授新课之前,笔者都尽量搜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及时应用,进行设疑、置疑,让学生积极发挥。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设置了这两个问题:(1)叶颜色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2)许多叶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腹面朝下。如在学习“脊椎动物门――鱼纲”这内容,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市场上买鲜鱼时一般要看看鱼鳃的颜色,想一想,鱼鳃为什么会变色?与活的金鱼鳃颜色有什么不同。这些评价型问题更有它独特的价值,对学生都有较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又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与活动
生物学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生物资源,以及家乡农业的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科学。
1.开辟教学实践场所,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本地兴起大棚蔬菜种植,笔者积极与蔬菜大棚种植专业户联系,把他们的蔬菜大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把所学生物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这样,既帮助菜农解决蔬菜种植中的一些问题,又在实践中深化和验证了本书知识。例如,在观察佛手瓜时,有的学生发现,佛手瓜主蔓每一叶间都开一花,但雌花却很少,仅在侧蔓上才开一些雌花。为增加雌花数量,学生根据顶端优势原理,提出给主蔓打顶摘心。实践证明,在主蔓长到6~8片叶时去顶摘心,可促进侧蔓生长,增加雌花数量。
蚜虫是蔬菜的天敌,菜农向来采喷、喷洒农药治虫,但近几年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不仅消耗了大量农药,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蔬菜上或多或少残留部分农药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学习了“食物链”后,学生发现了“蔬菜→蚜虫→瓢虫”的食物链,认识到只要保护和发展瓢虫,就能防治蚜虫对蔬菜的危害。
2.围绕本地农业特色,渗透农业生产技术教育
笔者组织课外生物技术小组,深入到本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和运用的情况。例如,通过学习“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这节知识,学生懂得了合理灌溉的道理,这时给学生补充介绍目前在干旱少雨缺水地区的一些先进的灌溉技术,对灌溉和微灌有所了解,懂得合理施肥的道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家里,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实践活动,发动学生充分利用自家的田园、果园、花园或阳台等进行一些蔬菜、花卉农作物以及果树栽培技术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进行家禽等饲养实践活动。这样,既优化了生物的教学资源,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来,笔者坚持结合教材和本地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探究生物学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今后笔者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生物教学探讨,让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飞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李娟琴.改变教育模式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02:276-277.[2]周济莉.中学教学策略初探.中学生物学,2002(5):15.[3]钟小强.经济欠发达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学生物学,2002(5):17-18.[4]王玉翠.“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生物学教学,2003(5):11-13.|编辑 段丽君
第二篇:中学生物学
中学生物学
期刊时间 2002年01期
1.生物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张志礼
2.中学生物课的研究性学习
范国军
3.过程探究式学习
张仕频
4.“藻类植物”一节的探究式学习
徐承宏
5.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讨
王苏豫
6.国家生物课程改革试验与探究
柏海英
7.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探索
李志丹
8.生物探究实验实施的指导方案
万建强
9.浅谈讨论式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功能
俞丽萍 2002年02期
1.高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周洪亮
2.实施开放性生物教学 应对WTO教育革命
史宏
3.STS教育与生物教学
任布君
4.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徐晓芸
5.“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何启示
徐占胜
6.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许丽群
7.改教材进度 利探索创新
卢连平魏洪英
8.讨论生物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策略
李其柱
9.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石进德 谢雪锦 2002年03期
1.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郭光志
2.谈“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 张峰 仇召美
3.综合探索创新——创造性教学例谈 张从福
4.生物教学中开展“说题”活动探析 戚富厚
5.讨论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张晓文
6.让学生拥有一颗善于发现问题的脑袋 吴建庭
7.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无子果实的成因” 邱国强
8.新教材实验教学特点及启示 冯礼明 2002年04期
1.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成果的评定 王延福
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吕柏盛
3.实验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恒泽
4.“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钱永勤
5.三维+动手+综合——从一份美式生物教学中得到的启示 浦彤
6.课改带来的生物课堂变化 赵玉琴
7.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李言高
8.探究性学习一例 张术良 2002年06期
1.STS教育与探究性学习关系 张文华 李会林
2.推进探究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金伯明
3.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探究 林晓红 2003年01期
1.高中生物游戏教学法 童春水
2.注重实例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戚富厚
3.变式策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邬林洁 4.生物实验教学中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张松
5.运用探究式学习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郭宗花
6.转变学习方式 开展合作学习魏正惠
7.实施《课程标准》进行探究学习李成广 张玲
8.“我的课堂变了”——新课堂学习方式改变浅谈 林美娟
9.递进性学案设计和使用的研究 袁茂坤 2003年02期
1.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再认识 宋建军
2.引进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环境保护》课后思考 柯维奇
3.生物新教材开放式教学探究 金志秀
4.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沙林祥
5.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尝试 陈嬿
6.生物学探究实验的命题示例 王树云
7新课程条件下讨论式教学的功能研究.谭兴云 万建强
8.一次探究性活动的意外收获 谷霞
2003年03期
1.加强学科渗透 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陈燕飞
2.以学生为本 活化生物教学 章红
3.出现相反的探究结果怎么办 薛桂玲
4.生物科学探究与常规生物实验的区别于联系 李志香 卢连平5.感悟新教材 金尚春
6.按照新课标 命制生物题 冉素华 2003年04期
1创新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新时空.李荣万
2.用探究性学习的钥匙开启学生科学素质的大门 谭静
3.对研究性生物学实验的初步认识 宋昌平
4.生物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的尝试 胡振红
5.浅析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意义及及教学策略 燕艳 陈继贞 2003年05期
1.生物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及解决策略 马德海 张红丽
2.学生命题——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 于国里
3.解决问题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成慧霞
4.高中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黄少旭
5.探究不等于实验 许白莲
6.生物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陈素华 2003年06期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张卓鹏
2.“问题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汪建群
3.激励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问“ 袁永文
4.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孙启茂 李爱华
5.规范实验设计方法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陈行虎 赵秀芳
6.生物新教材新在何处 吴云
2004年01期
1.生物课堂教学”主体参与'的实施策略初探 徐彬英
2.生物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的策略 俞志斌
3.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黄惠涛
4.巧挖课本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思维方式 孙德 5.结合实际开发生物学新课程资源 陈培豪
6.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陈楠
7.生物学学习方式的探讨 王苏豫
8.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做法 范存连
9.探讨情感目标在生物新课程中的实施 魏丽莉
10.构建生活化、活动化、多维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朱敏燕 任小文 2004年02期
1.对中学生物实验准备课的新探索 李世伟
2.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实践与研究 周世杰
3.培养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四种形式 姚笃信
4.对中学生物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思考 刘向红
5.研究性学习一例 杨晓玲
6.新课标新挑战 狄贤超
7.《生物课程标准》的特色及教学方法的变革 丁钉
8.新课标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李伟 黄宏军
9.新课改背景下对生物教学评价的思考 薛广林 2004年03期
1.高中生物学科的STS教学 涂金学
2.实施素质教育之路——优化课堂教学 朱文江
3.应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生物教学 陈占明
4.如何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生物实验的能力 叶志杰
5.生物学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初探 陈洪根
6.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沈瑜
7.运用各科相关知识 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梁武酉
8.务实创新 推进课程 李杰
9.当好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实验教师 陆卫忠 2004年04期
1.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尝试 赵法茂
2.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林红
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探究 何勇
4.浅议澳大利亚的生物课程教学特色 施问华 2004年05期
1.浅谈在生物学中如何创造性开展STS教育 何荣良
2.调查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吕柏盛
3.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主构建知识——从两个探究案例谈起 黄建书
4.生物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案例 温新娟
5.新课改下生物作业的改革与思考 孙叶萍
6.网络环境下新课改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崔洪斌 2004年06期
1.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黄庆坤
2.对“差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 汪花菊
3.生物教学中实施快乐教育的探索 许雅芬
4.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蒋桂兰 刘中国
5.新课改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陈善杰
6.生物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何荣江 顾凌云 2005年01期
1.生物教学中的CMO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李冰
2.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生物课堂 闫朝军
3.多元智论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刘庆国
4.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黄卫华
5.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彭胜
6.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考 何夕林 2005年02期
1.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红星
2.“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贾广磊 徐鸿雁
3.浅谈生物课教学中新素质的培养 钟建国
4.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探究 吴小峰 2005年03期
1.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楚尊芹
2让创新能力培养走进生物学课堂.沈琼荣
3.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朱文江
4.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 陈福高 2005年04期
1.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思考 郭永峰
2.提高探究性学习时效性的策略 徐安文
3.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殷庆明 李贵玲
4.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 张海军
5.变式教学在生物实验中的运用 胡志军
6.探究发现过程 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何红英 郭凤英
7.新课改中实验课结构模式的探讨 沈忠 2005年05期
1.反思性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黄惠涛
2.生物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和新课程改革 石初明
3.生物教学中的赏识与惩罚 陈旭微
4.如何在说课中体现新课改理念 孙叶萍
5.实验中联系实际问题的例谈 石明国 2005年06期
1.生物学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 朱延芳
2.PBL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刘春娣
3.在生物教学序号实施和谐教育初探 朱国梁 沈忠
4.例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严晓松
5.中学生物实验设计的教学研究 秦亚平
6.新课程概念下的——“自学式、讨论式”教学实践 吴海燕
7.因地制宜利用课程资源是贫困山区课改的必由之路 任新中
第三篇:浅议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浅议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土城子中学——关福泉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实验,实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生物科学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生物课程应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本中,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共有58项,演示实验有14项,实验课约占总课时数的20%,实验内容和数量增加,实验类型趋于多种多样的态势,因此,实验教学的地位极为重要。1 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验装备配套标准无法落实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设备和用具是实验及效果的保证之一。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实验室,甚至连显微镜都没有或配置数量不足。现在,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旧的实验室装备配置和规范实验教学的相关标准已滞后了,致使许多生物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有些学校,教师则干脆在“纸上”应付上级部门对实验教学的检查。
1.2 师资配备严重失衡
前些年,生物学科不被重视,生物学教师地位很低,很多考生不愿报考生物学教育这一专业,造成生物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笔者统计了所在县农村的11所初级中学,共有专任和兼任教师25位,其中生物学专业毕业的只有4位,也就是有7所初级中学没有一位生物学专业教师。有的老师抱怨说,有些专业问题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可是,非专业老师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自身的生物实验基本技能不扎实,很难在实验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
1.3 教师自身不重视实验教学
因大多数地方没有将学生的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纳入考核,没有成绩压力,导致从上到下都忽视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越位现象。教材安排的是学生分组实验,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动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为了省事,把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自己在台上演示,没给学生施展机会,彻底扼杀了学生勤于思索,勇于探究,乐于动手的科学精神,使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价值荡然无存。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反正没有试验室,没有设备,等有条件了再做生物学实验。“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至今仍有市场。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力争做好每一个实验。许多器材可以发动学生自己解决或寻找替代品,如杯、瓶、盘、剪、刀之类。许多实验材料是无法配备的,如洋葱、烟草、水绵、草履虫、天竺葵、水蚤、鼠妇、蚯蚓、植物种子等动、植物材料,需自己动手采集、培养和种植。三是忽视自身的学习。特别是许多非专业的教师在任教生物学课程中,没有归属感,认为只是过渡性任务,自己申报职称,还要回到自己所学专业,所以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提 1
高生物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农村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2.1.1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正如一句格言所讲的那样“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学会。”生物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生物学教师应充分认识生物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摒弃“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观点。
2.1.2 学校应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农村中学应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费,尽可能完善实验设备和用具,为实验教学创造物质条件。同时,应鼓励在职教师进修,逐步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农村中学要吸引外来人才非常困难,所以提高本校教师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如一些缺少生物学专业教师的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生物学本科函授并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费补助。要积极组织生物学教师特别是非专业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提高生物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笔者所在县于2009年7月上旬组织了全县农村生物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取得很好效果,许多非专业教师参加完培训后说,太有收获了,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没有的东西。
2.1.3 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没有教师的科学素养,就难以言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生物学教师要摆脱仅带着书本走向学生的传统观念,主动地、积极地、不断地通过自身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将科学探究方法引入教学,并由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书到用时方恨少”,生物学教师应通过阅读专业类书刊,如《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杂志》等,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解决教学中的困难。生物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资源、科技馆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尤其是互联网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学教学信息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运用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生物学实验的丰富情景和操作平台,不仅使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而且为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
【1】可能。
此外,生物学教师应和同组教师,本县生物学名师及各级教研员保持较好的联系,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应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如参加各种培训和各种比赛。同时,应注意多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学法,多总结、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2.2 因地制宜,开发资源
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接近自然、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如能因地制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完全可以扬长补弱,保
障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
2.2.1 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农村特色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已构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学校能够真正参与课程管理,拥有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学校基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校本课程最能反映学校的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风貌【2】。农村生物学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大力开发校本实验教学资源。笔者所在学校附近有一元宝生态农庄,是福建农林大学的实践基地。该农庄主人温元宝是学校校外辅导员,笔者多次组织学生到该农庄参观,并利用该农庄组织学生进行果树嫁接、扦插、环割等实验。学校后山有一片松树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采集松脂的实验,体验采脂工人的甘苦。根据本地农民的生产特点,还可以开展了“红酒的制作”“木薯淀粉的提取”“笋干的制作”“白晒花生的制作““腊鸭的制作”等实验。这样,不仅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充分体现“STS”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2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实验活动
农村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大都参与了农事活动,养过鸡、鸭、猪,帮助种植过水稻、烟草、蔬菜等农作物,有的甚至很在行。家里种植烟叶的孩子帮助父母烤过烟;菜农的孩子知道怎样整畦,怎样播种,怎样松土,怎样防治病虫害;一位饲养过牛的孩子亲眼目睹了小牛犊的诞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学生,把农村孩子的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应优先发展这部分学生成为兴趣小组成员,最终成为老师的助手。在实验中,由小助手担任各组的组长,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学生中有很多的生物实验教学材料可以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可叫学生带各种各样的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布置学生带甘薯、马铃薯、甘蔗、黄花菜、柑橘、花生、青枣、小白菜等材料。另外,蚯蚓、鼠妇、田螺、小鱼、青蛙、蝈蝈等小动物亦可布置学生准备,但要提醒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不要破坏其栖息环境,实验完毕要将这些小动物放归大自然。
2.3 加强第二课堂实验教学
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注重课内外结合,拓展创新空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定活动计划,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将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学习也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把教室里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见闻和疑难问题带到课堂研究讨论,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2.3.1 采集制作标本,发展学生技能
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获取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并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这是生物学校外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田野或山上,采集动、植物标本。教师可在现场对所采集的植物整体标本进行分类,让学生回忆旧知,重心认识和区别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网状脉、平行脉、直根系和须根系等,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带回标本指导学生
通过整形、压平、干燥、装贴等步骤进行处理,制作成腊叶标本,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指导学生捕捉供蝈蝈、菜粉蝶、蟑螂、蝼蛄等昆虫,经过针插、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制成标本,充实课堂教具。通过这些生物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2.3.2 创建植物园,培植实验材料
笔者所在县开展了改善农村寄宿生生活的食宿工程,政府划拨给每个农村学校十亩农田种菜。教研组向学校申请了几分地,建立了学校的植物园。教师和学生们种马铃薯、淮山,扦插甘薯茎、紫背天葵,割韭菜,体验什么是无性生殖;播下玉米、菜豆、小白菜等植物的种子,观察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设置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给植物浇水、施肥、松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及生长过程;对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甘薯的叶作为光合作用的材料,提取甘薯中的淀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让学生体验了收获的喜悦。
2.4 勇于创新,改进已有实验
2.4.1 降低实验成本,寻找实验材料的替代品
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试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教师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发动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得的物品来代替实验器皿,废弃的易拉罐、饮料瓶、包装袋、包装盒等都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用泡沫塑料可以制作简易的昆虫展翅板,用透明无色的百事可乐塑料瓶可以制作昆虫标本盒,用废纸板箱可以制作简易保温培养箱。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可以用秋末才开放的茶花来代替春天才开放的桃花。
2.4.2 大胆尝试,改进实验方法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只滴一滴唾液在载玻片上,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可以不用生理盐水和牙签,细胞不重叠,实验效果好。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这一探究实验,将带叶的茎改为带有白色茶花的枝条,白色花瓣被染成带有红点的花瓣,实验效果特别明显。
总之,农村中学的生物学教师应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应想方设法开足实验课,改进实验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缩小与城市中学的差距,努力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娴熟的动手能力的学习。
第四篇:中学生物学教学法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师生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所使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的 方法。中学生物学教学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具备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目的任务的必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都是一纸空文。二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再好的教师、学生和课本,不采用一定的方法,想完成生物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三是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学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落脚点是学生。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说,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
生物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种,教法主要有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及讨论法),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实习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法,还要对学法进行正确指导。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基础生物学的常用教法: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来传授新知识,又可用来巩固旧知识,且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常要与讲授法配合。因此讲授法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就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善于设疑、解疑等,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无充分机会对所学内容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发挥。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法,而生物学则主要采用讲述法和讲解法。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现象的方法。生物学中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及应用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对象或现象描述的性质,一般都采用讲述法。实验、实习、参观等的指导也常用此法。初中低年级采用较普遍。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概念、原理、规律的方法。生物学中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和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自然现象说明、解释或科学论证,一般采用讲解法。中学高年级尤高中多采用。
本文《中学生物学教学法_生物论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
第五篇:教学-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最终版)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
农村中学有能够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是开发的主体和关键,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直接影响到课程开发的质量。有学者曾指出:“能够进行绝对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的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开发能力和享有完全自主的课程政策。”当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化了,但却道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但是农村中学的教师大都来自农村,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劳动成长起来的。
虽然中学生物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是教师的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等,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完善。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主要采用了教师课后书写教后札记的方式,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对我们的资源利用情况做长期的分析,促进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和利用方法的更新。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自古以来教育者对学生的定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恰恰是自己知识生长的基础。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很早就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与田间劳作,开始春耕秋收;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他们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自由的嬉戏,下河洗澡、抓鱼,上树捉蝉、逮鸟,在田野里追赶野兔、野鸡„„所有这些都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新知识的获取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生物学的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良好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探知欲望形成强烈的期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中生物第三章细胞,认识的对象从宏观的生物体陡然转变为微观的细胞结构,内容太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这一难关,继续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口腔上皮制作成装片进行观察,绘制出细胞的形态结构图,这样直观的认识细胞使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骤然使他们感受到细胞的真实存在和在生物体组成中的基础地位,通过真实直观的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