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23: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之一。农村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严重阻碍。

(1)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它活动挪做他用,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为数不少的校领导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很多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2~3名体育教师,这种状态算是好的,剩下这些兼职老师,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学校评优评先,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心,敷衍了事。例如:还有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据调查:农村中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左右,有的学校连一快普通的垫子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拓宽体育经费渠道。要根据农村的实践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5)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三、针对农村地区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

(1)利用校外周边场地地形。在山地丘陵地区,好多学校都建在山坡旁边。自然环境优美,并且许多学校旁边有河流沙滩,学校附近的山坡平坦,车辆行人较少,学生活动安全而又方便,如学生爬山、冲坡、翻山丘、穿越树林等练习。农闲时的打谷场,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这些都是天然的运动场,还可利用山地开展野外活动,利用江河湖畔有组织的开展游泳活动等。

(2)在教学的安排上要有选择性、目的性。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只要有活动的场地,不影响教学秩序,例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安排武术、健美操、健身走、体操、身体素质练习等,这种不用多少器材,学生的活动范围小,固定队形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用以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来开展体育教学。

(3)老师学生自己制作器材。农村中学自然资源丰富,可以用竹子做标枪,喝过的矿泉水瓶做“保龄球瓶”的掷球游戏,利用废旧轮胎做滚动游戏练习,跳绳、乒乓球台等都可自制,老师和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上课时不能体会的另外乐趣,做沙包、做毽子,很早以前的游戏现在照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雨天室内课。3~5月,阴雨连天,平均雨日为55天,大多数农村中学都没有室内体育馆,雨天室外是无法教学,在不影响邻近教室教学的情况下,我们的雨天室内课可以这样上。比如:①新闻聚集课。平时体育教师收集的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等各种资料整理摘抄好,利用室内课向学生进行报道,大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②知识拓展课。向学生讲授一些体育与健康的卫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生理解剖学知识、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知识、预防常见病、传染病常识、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等。③室内体育游戏。如“原地投镖”、“乒乓球颠球接力赛”“小篮球、小排球等,做击鼓传球”等游戏,室内体育活动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多数学生能上台表演节目,如:讲一个体育故事,做一个体育动作、出一道体育知识题等。总之,体育课前的合理安排,形式多样,是室内体育课能生动有趣的前提之一。

四、结束语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要使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竞技类体育项目尤其是体操项目类的器材达到标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大力发展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还可以利用当地学校的地形地貌开展一些如:越野跑、定向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鼓励教师学生勤工俭学、自己制作简易器材,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

农村学校可开发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必有之路。

第二篇: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覃塘区黄练镇的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健康状况也大为提高。特别是在倡导提高全民素质和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乡村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农村教育的现状出发,全面分析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在改革开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及体育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体发展还很不均衡,特别是乡镇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滞后,与城市体育教育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在我国,乡镇中小学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0%以上,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这就意味着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因此,不断加快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1、目前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1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部分乡镇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可以说,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2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体育教师是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职业。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长期在条件简陋、环境较差的条件下工作。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都付出辛勤劳动。但是,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时常得不到认可。体育教师职称评定、业务考核进修学习等方面,不能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这就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3体育场地、器材、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普遍狭窄,场地形状极其的不规则,学校活动范围小,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人均占地面积的要求。调查统计,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8%,村小学和村教学点仅为33%,与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相差普遍在60%以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学经费紧张。

调查显示,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一般占不到学校总经费的0.5%。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紧张是突出问题,有90%以上的学校认为,体育经费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主要原因之一。1.4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师争论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教学体系,学生的体育应达到什么标准,教师心中没有把握。同时,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对于是否开设体育课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显得较为随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 2.1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2.1.1必须转变体育课的传统观念,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思想上、行动上要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德、智、体三育并重。要提高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育体的基础,它的发展有利于全民体质的增强,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1.2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以及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2.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广开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2.2.1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2.2.2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使体育教师和其他科目的教师一样,同工同酬,并且每学年都应给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3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2.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2.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水平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动机与兴趣。从体育教育的“全体性”着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渴望的心理。教师要解放教学思想,利用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综合相关体育与非体育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将学生在体育课中体会到的乐趣上升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行动,树立参与体育的终身观念。文明建设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农村体育事业牢固树立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尽快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由于我国各地区学校体育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全面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有很大困难。对于这些地区和学校则不强求一律,应当依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提倡结合实际自编教材。

四、结束语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五、参考文献: [1]王振涛.农村学校体育改革思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2]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3,(1).[4]关于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5]于向 马跃琪.我国农村初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6]曲宗湖 尚大光 李芬芬.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1998,(4).

第三篇:试析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与对策

试析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中学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中学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学去,提高农村中学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留守学生”增多

“留守学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频繁流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的双亲和幼子留在家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留守学生群体。通过对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的教育调查发现,迫于生存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这些“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教育上存在以下问题:(1)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形成了隔代教育现象。而这些老人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每学期,各地时常发生“留守学生”受到伤害的悲剧。少数留守女孩还不时受到性侵犯的威胁。(2)影响学生的性格培养: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在这一时期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祖辈只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孩子,但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顾不到。长期与父母分

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使这些孩子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3)影响学生的学习:祖孙辈的年龄相差40到60岁之间,这部分农村老人有70%以上是文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无法顾及,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不要饿着,不被冻着,是很多留守老人带好孙儿的想法。由于祖辈对孙辈往往较多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但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孩子犯了一些过失,也认为“树大自然直”,姑息纵容,使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结果,在“留守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在情况严重的地方,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相对来说,孩子的父母比较了解现实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精力也比老人充沛。

(二)农村中学目标定位不准

农村中学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严重地阻碍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研究有效对策,加以彻底解决。由于人们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农村初中较为普遍地把它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把农村初中局限于为升学打基础,导致“为升学而办学”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智育而忽视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办学方向上,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在培养途径和方法上,存在着脱离生产、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倾向。正由于农村初中存在着办学思想不端正,严重地片面追求升学率,它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总之,片面追求升学率危害极大,它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必须研究对策加以彻底解决。

(三)师资队伍问题严重

1、师德教育力度不够,师德师风出现滑坡。当前,虽然有许多学校口头上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但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很多学校存在着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或以营利为目的的收费家教和办各种收费补习班,有的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严重,在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处理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的教师“以教谋私”,使高尚的师生关系蒙上了金钱的阴影,损害了教师和教育工作的社会声誉。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重偏大,中年教师比重偏小,骨干教师几乎出现断层。这种教龄短、学历低、教学经验不足的农村初中教学队伍的构成现状,很难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3、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初中教师普遍严重缺编,造成许多事实上的薄弱学科,如音、体、美、劳等学科几乎没有教师,这种状况将制约着农村“普九”工作的进程。

4、学校缺乏有效的学习机制,教师难以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人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但许多农村初中校尚未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无法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缺乏学习氛围的营造,久而久之,教师自我学习观念淡薄,得过且过;加之有的从事第二职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奉献”观念、敬业爱岗、学习进取更是与之无缘,自我持续发展便成为一句空话。知识的陈旧导致方法的陈旧,方法的陈旧将导致教育的落后,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这方面将越彰显出来。

(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二、改革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针对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我认为改革农村中学教育的对策主要有:

(一)加强各地“留守学生”教育

各地“留守学生”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仍十分严峻,从这些教育中,我们得出以下教育经验:(1)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留守学生”撑起保护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黑网黄网,规范网吧管理,彻底杜绝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儿童进入网吧。打击不正之风,净化社会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2)学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为“留守学生”构建心

灵家园。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有序地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训练,组织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实现由纪律到自律的教育转变。开展好心理教育,切实利用班主任,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解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给他们以关爱,帮助其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3)加强与临时监护人、父母的联系。定期召开其临时监护人联席会或开展家访活动,互通学生在学校及家庭情况,研究教育的对策。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日常出现的突出问题,维护他们的利益。也要加强与这一部分学生父母的通讯联系。班主任老师应了解本班这一部分学生家长的务工所在地的地址、电话号码或邮箱等,以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以确保这类学生人格健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班主任老师也要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家长,以便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不能也不应该把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校能理直气壮地抓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加强舆论导向,向社会广泛宣传基础教育的地位、功能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使全社会真正明白,基础教育是为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打基础、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几个尖子学生,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的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应始终坚持以师德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同时关注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1)强化师德教育,弘扬敬业精神,塑造全新的教师队伍良好形象。事实表明,教师道德对于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工作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贯彻好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就必须有一支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2)学校要重视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以教学技能为主要内容,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重视教坛新秀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建立健全学习机制,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完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实践、读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是教师素养完善与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学习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人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让教师们充分地将“实践、读书、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自身素养。当前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校新时期,学校更要以此为契机,着力建立健全学校良好的学习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以强化广大师生终身学习、自我学习意识为重点,重建校

园文化,打造一个学习型的新型学校。

(四)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

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五)改善中教办学条件,促进中教事业科学发展。

在中学教育立法尚未到位情况下,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立足长远,顺应民意,在保证对初等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努力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合理地引导和安排社会力量参与中教事业建设,不断改善中教办学条件,促进农村中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方面,经济条件较好、进取意识较强的苏北地区,更应该有胆识、有智慧、有能力率先实践并争取形成示范效应。(1)汇聚各方力量,改善办学校条件,各级人民政府要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惠及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关注和重视农村中教工作,把中教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与开支计划,并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农村中教事业,持续推进和改善中教的硬件设施。(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师资队伍,首先要明确工资渠道,提高中教人员工资标准。广大农村中学学校实行“自收自支”,中学学校收入有限,自身提高教师工资福利难度较大,因此政府应拨出专款承担中学教师工资,并使其工资接近或等同公办教师工资水平,有职称的教师真正享受应得的职称工资,使中学教师比例中占98%的非公办教师同样享受人民教师的光荣和应得待遇。其次要解决社会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非公办中学教师除工资低福利少以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是压在她们心口的两块巨石,政府应拿出资金与中学学校一起,创造条件为教师办理相关保险,使广大教师在年老体弱时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当前的形势的确有很多不利于农村中学的教学因素,而且短时期内这一现状也不易改变。但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将来总会有一天,社会会对求学、辍学者的将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留守学生、教育思想、师资队伍问题会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在这些问题尚未解决之前,让你我站好自己的岗,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性地工作,为农村中学教育的美好明天尽自己一份力!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有赖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也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体育作为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也将抬升体育教学在学校整体教学的地位。但在一些边远落后的农村小学,由于受传统意识、观念及器材方面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与发展。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传统观念影响。

在边远的农村小学,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从VCD、数字电视中知道成龙、李连杰等影视明星,却不知道科比·布莱恩特、王楠等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这是因为信息的闭塞使农村对新事物的认识不够充分,对高新技术领域的认识十分缺乏。绝大多数家长只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体育活动就是其中一方面。家长宁愿把钱用在孩子的吃、穿和学习用具等方面,也不会给孩子买跳绳、篮球之类的运动器材,因为这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多余的花费,这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恐惧因参加体育活动而损坏衣物和鞋,回到家怕挨家长的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自古都有“重男轻女”、“重文轻体”的思想,这样的观念下学校教育的主流趋向于文化教育,忽视和淡化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学科的特点是: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一般只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广泛性和多功能性,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对学校体育的功能认识不足,认为跑跑跳跳、玩玩乐乐就是体育,这种片面的认识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极为普遍。

3.教育思路的影响。

在广大农村小学,很大程度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升学率作为首要工 程来抓。体育课仅出现在教室的课程表中,而没有具体实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只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为学生长远的利益着想,因为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小学生更应该注意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以及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因迫于考核的压力,将体育课和其他学科改为考核科目进行教学,这极大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正规化进程。

4.教师体育意识的不足。

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配备不齐,很大一部分小学都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学由各班的科任教师负责,早操、课间操没有专人负责,只是由值周教师维持管理。这样的环境下,体育教学仅仅是教师将其在学生时代所接触的体育套用于现在的教学之中。

4.1.教师对“体育”概念不清楚,大多数教师虽然接触过“体育”,但对其具体的概念不大清楚,认为活动就是“体育”。“体育”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以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称“体育运动”,指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由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构成,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4.2.教师对体育的任务认识不足。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但在农村小学执教三年来,我所看到的现状是学生成绩很好,学生总体体质较差。我乡辖区内共有9所完小,在,2005年秋季,有5~6所学校因为学生多数患流感而停课1、2周,这说明了学生的体质差,对一些疾病的抵抗和预防能力弱,极易生病;学生在出早操时对口令无动于衷;广播操若是没有节拍只有音乐学生就如木头人一样立在操场上,这些都是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和乐感的培养所造成的结果。

5.学生的因素。

5.1.家庭环境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衣服、鞋袜要得当。在体育课中不要穿硬底鞋或塑料凉鞋,以免踏伤同学或扭伤下肢关节。但贫困的农村家庭中孩子能有一双像样的运动鞋,那是很多孩子所渴望的,是极少数家庭能够承担的,有的学生一年四季都是穿着塑料凉鞋或拖鞋上课,在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甚至是赤脚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教学。冯玉祥将军曾经说过:“求学要紧,健康更要紧,不健康,则学问不能成功,健康从何而来,就是好好练身,好好保身”,可见拥有强健的身体对学习是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

5.2.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在农村小学,一些学生有时会左右不分,“徒手操”和“准备活动”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在上体育课时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与帮助意识,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和布置, 我行我素以至于在出现意外时往往又不能保护自己,而造成伤害事故,以至于一些学校或老师不敢让学生上体育课,器材都被“遗忘”在了保管室里,小学生正处于身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由于对体育锻炼中的常规问题(课堂常规、课堂纪律、自我保护与帮助)的认识不充分,以至于学校体育教学无法紧张有序地进行。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宣传。

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身体结构和肌肉的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和教师应该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思路、多形式和多角度的从各方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实用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学的革新。

2·加强监督。

2.1发挥学校宣传栏的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暴光”。2.2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年终考评和督查的内容中,要克服单纯以文化成绩考核评价的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完善,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列”进行赏罚。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3.1.建立辅导站,定时对乡村小学的专职、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建立辅导信息群落,努力提高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立体结构,使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创新和充满活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水平。

3.2.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体育更上新台阶。

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与维护。

4.1.学校应积极参与到场地器材的建设中,向上级领导申请,争取社会赞助等多方面解决。

4.2.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造一些实用的器材,供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使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三、优化体育教学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不仅锻炼学生身体,也是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是发展农村小学体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学过程的优化要考虑教学与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和现有条件及学生的特性,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教学的过程。优化体育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做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全面发展。就要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转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趣味体育、阳光体育转化。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创编体育游戏,使体育教学质量得以全面发展。

2.学生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农村小学实际,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从学生从属型向师生合作型转化,从学生被动型学习转化为主动型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表现出“我要学”、“我要练”,让学生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寻找快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依据优化的实质与要求,结合在农村小学几年的教学工作经历,我认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的优化,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农村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公民,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依据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制定出适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教材和教法。探索体育教学规律,规划出符合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3.通过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制定出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 健康水平的计划。掌握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只有认真分析和探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实际与现状,以及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特点、规律,加强宣传与监督力度,加强体育教学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第五篇: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名称:《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课题类别:中学音体美 课题批准号:GS[2011]GHB332 课题负责人:周祖辉

所在单位:陇南市武都第二中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贾继宏

汪军

杨成绩

王炜

张永天 者勇 岳登喜

蒲虎军

成科

张顺赛 李晓江

一、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其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新一轮改革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注重“以人为本”的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在全国范围实验的基础上甘肃省于2010年全面实施。新的课程给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促使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学校规模发展的相对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早已进入研究优化小班教学的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多、教育经费少的状况,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较好的完成大班额、场地小、器材 少条件下的体育课教育教学任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急需解决、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在体育教学阐述较多,国内同仁对发达地区实施新课改的做法研究不少,而对于西部农村高中体育发展情况,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涉及极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反映西部农村高中发展中的实际现状,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为西部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我们从所处的地域特点出发,以陇南市农村高中为例,结合陇南实际情况、研究特色、师资水平等,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尝试开展《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为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点滴参考,不断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由于本课题研究属于调查报告研究,区域性、年龄性、职业性特征较强,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作者只能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等条例、文件精神作为理论依据指导课题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高中体育课新课改的实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陇南市农村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状况;

2、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现状;

3、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开展情况现状;

4、体育教学物质条件;

5、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情况;

6、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认知态度等方面找出影响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症结所在,反映西部农村高中发展中的实际现状,建议性提出改善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的对策,为西部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提供参考依据。

三、本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本课题拟采用理论思辩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涉及农村高中发展现状问题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理论思辩旨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策略;教育实践旨在将发展策略运用于实践,检验其科学性、有效性;再通过思辩性研究对检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制定应对策略。

2、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相关的教育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B、.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各阶段的成果,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C、数理统计法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规律性。通过进行对比研究,并将结果用于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完善即得理论。

D、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过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优势,积极带动覆盖陇南九县区成员学校农村高中4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课题调查研究。在体育教师问卷调查中以甘肃省陇南市九县(区)中随机抽取16所高中或完全中学高中部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武都区独立高中2所,其它各县各1所;完全中学西和、文县各1所,武都、礼县2所。研究对象中男体育教师11人(占73.3%),女体育教师4人(占26.7%)。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以陇南市武都 二中、成县一中、西和一中、徽县一中4所中学的学生2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级60人(占30%),2010级70人(占35%),2011级70人(占35%),男生105人(占52.5%),女生95人(占47.5%)。

五、课题研究条件

1.课题研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本课题的参与人员结构看,年龄、工作岗位结构合理,既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获奖,共同合作参与省“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

2.课题负责人:周祖辉,中学一级教师, 学校校报编辑室主任, 市级“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 负责人,已在教学一线工作9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曾参于两次省级课题研究,多次参与省、市体育教学研讨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教学一线任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3.课题主要参与者:

贾继宏,学校校长,中教高级,50岁,主持甘肃省 “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策略与效益评价研究》的研究工作,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省教科所鉴定;

汪军,中教一级,45岁,已在教学一线工作20多年,已培养50余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4.课题参与者中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校长、一线教师,每天参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有丰富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经验,多次主持学校课题研究,能为本课题研究的课题问卷设计、课题结构、课题论证等环节把好脉。同时,学校领导重视和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在管理层面上提供宝贵意见,也为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人员调配、资源利用、关系协调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5.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周祖辉,中学一级教师, 学校校报编辑室主任。负责整体策划、组织协调工作,课题审报、问卷设计、结题定稿。

组员:贾继宏(中学高级教师)、汪军、杨成绩(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调查问卷设计、课题结构设计、结题报告初稿的撰写。

组员:张永天、王炜、者勇、岳登喜、蒲虎军、成科负责对测试数据收集、统计、学生个案调查、学校、教师情况的调查。

六、课题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深入调查,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对研究课题进一步进行论证,制订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及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2011年7月我们在学校及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论证、修改,提出了课题申请并被通过立项。

(二)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调查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1.开题论证,完善方案

2011年7月,课题被立项后,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011年9月,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为开题论证做准备,组织成员制定开题报告,对课题题目做进一步讨论修改,并对开题报告的框架做适当调整。11月份,由学校组织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建议,指导课题进一步实施。

2.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本课题研究以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为切入点。根据课题组安排,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知识,共召开6次专题学习会议。其次,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交流中,课题组成员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探讨了农村高中学校体育的优势与 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促进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思路更加开阔,课题组成员周祖辉、王炜、张永天先后赴外省市进行业务培训。

3.积极采取有意义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活动。

(1)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发现问题。首先,课题组召开研讨会,在交流的基础上确定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其次,在大家制定问卷内容的基础上商讨确定最终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有关专家评价论证,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运用特尔斐法,对所设的问题进行两轮筛选,制定出研究调查问卷。2011年底向研究对象(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共计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90.6%。2012年9月在陇南市召开“七运会”期间,向研究对象(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18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共计有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80%。最后,对问卷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的行动研究。

4.及时总结研究经验、成果。通过经验总结,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最终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5.主要活动:

(1)2011.7—2011.10月: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各种调查资料,课题研究理论知识学习,课题组成员王炜参加西北中小学体育教师传统项目培训学习。

(2)2011.10—2012.4月: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制作教师、学生问卷调查样本。

(3)2012.5—2012.10月:实地进行教师、学生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教育专家、领导、体育教师,课题组负责人周祖辉参加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学习。

(4)2012.10—2012.11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5)2011.10—2013.4月:先后形成《陇南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 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陇南市武都区中小学体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农村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等12篇子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主论文《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收集调查分析数据,撰写课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推广工作。

通过两年的研究,先前提出问题,已基本解决。课题方案提出的研究目标已基本完成。为了能真正总结出课题成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结题工作:(1)收集整理分析课题材料,分类整理成论文集、教学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从中提取相应的策略和经验。在教师各自整理分析基础上,交流、讨论。课题组长负责汇总提炼,由经验提升为理论成果。(2)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表,经讨论共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纲,由负责人按提纲执笔,完成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3)总结课题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工作的设想,继续研究活动。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结论

(一)课题研究成果

1.完成课题研究调查分析报告:《武都区中小学体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调查分析报告,《农村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陇南市为例》的研究报告,《陇南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报告,形成了《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总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7篇(其中2篇获省级一二等奖、1篇获区级一等奖,有2篇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具有代表性教学录像课2节(2节分获省级奖)、教学反思具有代表性的4篇(其中有3篇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

3.本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结构;二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学校在开展体育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三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 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使用情况;四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这些成果的取得对陇南市今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同时,课题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1.消除了一线体育教师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2.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4.通过研究改变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方式。由于师生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间的调查研究等活动中促使家长、社会及周边环境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为本校及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本课题的研究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来教育教学的群体效应。2011年5月我校体育教研组被陇南市教育局确立为陇南市体育中心教研组,本课题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优势,积极带动覆盖陇南九县区成员学校农村高中4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课题调查研究。在参与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研意识、水平、能力得到一定得提高,这种教研活动所辐射出的群体效应也是学校和各位教师所期望的。同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也推出一批如杨成绩、周祖辉、蒲虎军、张永天、者勇等甘肃省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陇南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武都区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带动了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科研精神。

(二)课题研究主要结论

1.我市总体体育教师师生比基本达标,但从分层比较来看,学生人数与专职体育教师人数比未达标。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年龄比较年轻,主要在26—35岁之间,男教师人数是女教师的7.6倍。

策略一: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深入调查,了解教师队伍现状,对照国家有关法规,寻找差距,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政府 部门从学校规模、人员编制、人事制度、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分布合理。通过加大政府主管部门招考力度,提高招考名额,逐步缓解专业体育教师紧缺问题,逐步替换非专业体育教师,使体育师资结构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2.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5.58%;高中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中级教师比例偏低,体育教师职称以初级为主,占总调查人数的66.35%。

策略二:切实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希望政策给予倾斜,积极鼓励学历较低体育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加强管理,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缩小体育教师待遇与其它学科的差距,按照学科特点,能够合理分配全校学科教师职称比例,逐步解决体育教师职称较低的问题,以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促进我市学校各学科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

3.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地位的态度比较端正,现在主要存在的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充实自身新课改理念、提高科研能力、训练能力和专业技能;在课堂研究中主要缺乏专家指导和缺乏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部分体育教师还没有熟练掌握新课改理念,体育课教学模式依然陈旧,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策略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体育教师培训力度,针对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定期组织各级体育教师课堂技能竞赛和校际间、区域间体育教师交流活动,提高其教学能力。

4.按照国家标准我市高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62.5%,仍有37.5%的学校不能有效开足体育课;每学期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开课调查中,开课率也为62.5%。我市高中体育课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校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方式较为单一,且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优选先基本脱钩。我市高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滞后,半数以上学校在制度上没有对课外体育活动做出明确要求,活动开展随意性比较大,在已开展课外体育 活动的学校频度、时间上还没有达标。

策略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初中升学考试体育加试制度,实现教师异地对调或集中、分片进行体育加试,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确实提高对体育加试的重要性;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力度,严格落实市、区示范校评审中学校体育工作所占的指标赋分。

5.我市高中体育经费总体投入水平低,学校经费短缺的状况明显。学校场地、器材较为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策略五:加大总经费投入,多途径、多方位的筹集学校体育经费,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提供有益保障;加强器材、场地的管理,采取措施适当增补体育器材,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Z].2008-6-9 [2] 李志清,谢翔.21世纪我国对体育师资的学历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1999(5).68.[3] 郭卫等.西北地区高等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5):41—43.[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Z].2002-7-22 [7]周祖辉.甘肃省陇南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C].甘肃省第一届中学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集,2010.132.[8]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 陇南市年鉴编纂委员会.陇南年鉴[M].2009/2012

下载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 本文以安徽省长丰县“鸿路钢杯”运动会为背景,浅析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积极发展我国现代化农村体育事业的途径,以......

    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微 摘要:为了使学校体育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

    农村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与对策

    农村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与对策 慈溪市范市中学 王震宇 摘要:大课间活动是“一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大课间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目前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姚安县新庄小学周廷海 【摘要】在农村小学,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制约,导致体育教学存在一系列有待完善的问题。要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精选)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

    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对策

    2010年教师论文 历史类 农村普通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丰城市某农村普通中学历史组为例 江西省丰城二中:李少南 电话号码:*** 农村普通中......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更新,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临改革大潮,农村中学贯彻实施新《英语教学大纲......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小城镇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