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范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作者:曹欣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75
更新时间:2008-3-2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传统教育和传统教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教育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创新、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人机互动;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将信息技术真正整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就是将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平常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真正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强调数学是一门计算型的学科,脱离了实际生活,束缚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甚至从某种角度扼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参与,才会把所有的知识在记忆里永远不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时如果学生就能兴趣昂然,积极投入,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必将会开展的很顺利.现如今有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加入,只需在课前或课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有关的动画、录象、图片、声音等,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要突破“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这一教学重点,我们就可以设计计算机辅助课件:先显示大、中、小三个圆的周长展开形成三条不同的长度的线段,然后用三条直径分别去测量各自的周长后都剩余一小截并闪烁,这个动态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新知,也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利用PowerPoint的特点,插入了猴子、蛋糕、老农等图片,配以兴奋、懊丧、俏皮等风格的音乐,通过图像处理、音画组合等方式,设计了一个寓学于乐的动画情境:猴子从原来的不满意吃蛋糕的,到贪婪于吃蛋糕的,直至最后满足于蛋糕的,一次次被老农戏弄于股掌之中───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或会心一笑,或满心疑虑,或莫明其妙,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教师抛出“==”这个问题时,人人讨论,争论不休,思维处于“愤悱”状态,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至此,借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所要达到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目标已经实现,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创设课堂情境,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经常出现在1993年(甚至更久远的年代)统计的信息,教学内容明显偏旧,书本知识太僵硬、死板,落后与时代的发展。而且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性特征的数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再从数学教育角度来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的趋势是眼光狭窄,数学也不切合实际生活尤其是不会提出问题,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不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促使学生自始自终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校门口到温州二中这一段路有多少米?在推算是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创建二期工程前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的沙坑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米?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楚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真正实际生活1千米的认识。
又如:我曾执教了一堂《圣诞之旅》的数学活动公开课,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观看“某儿童乐园几个游玩项目的录象”,问学生:“如果要去玩的话,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说:“我想了解价格,哪些项目是免费的,哪些项目比较刺激,每项能参加多少人?”我接着出示价格表:“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共需要多少元?”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有的项目可以和别人合作,因此可以减少开支。我再问:“如果每人给20元的游乐券,你能设计一个游戏方案吗?”这节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观看录象→出示价格→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有条理的教学程序中,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简而言之,本节课采用的是从儿童游玩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开放中学习数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促进“人机互动”,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其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环境,也就是“人机互动”的一种环境。所谓“人机互动”就是一种发展性的主客互动,“机”作为教学客体,“人”作为教学主体,这里的“人”,当然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在这两个主体中重要的是教师要促进学生与多媒体设备的互动,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如:在PC机联网的网络教室中,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设计了“导入”、“猜想”、“转化”、“推导”四个模块,设置按纽,供学生使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主人,对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可反复学习和思考,直到自己学懂为止。学生活动时,教师适时反馈各机的信息,及时启发学生,调控教学。“人机互动”的教学关注了个别差异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又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探究:用把圆分成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教师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 的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又得出了相应的圆计算公式。这时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一个近似的梯形的结论。
这一系列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信息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探索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特殊任务。我们也常说:“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小学数学教师要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素养呢?著名的科克罗夫报告就提出了教学素养这个概念,认为应该将数学应用于儿童是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必须与其儿童的生活情境相连。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用计算机事先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这样通过计算机穿插儿童实际的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罗亦平.现代教育技术[J].杭州:《浙江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出版社,2003年第4期.[2]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陈定华.小学教学研究[J].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期.[4] 杨欢耸.现代教育技术概念[P].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
高开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有机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会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学好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为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所谓的“寓教于乐”。
例如:六年级《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
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充实数学教学内容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用形象的展现出来,把变化快的过程变慢下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结合软件的特点编制不同的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
(3)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
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
(4)提高课堂教学氛围
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所深切希望达到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既思维活跃又严肃沉稳,既富于创造又认真踏实。而多媒体的优点就是能使教学环境美化、丰富、形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因素与媒体信息的介入与有机结合;创设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景引入问题宣饰氛围,使学生把注意力投向其中;制造一种错误紧张氛围,以使学生保持适度的警惕。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1)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数与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图形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刻画数量关系、描绘空间图形、推证公式定理、演示数学实验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考虑如何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可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数学网站上有指向地获取数学知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借助于计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在实际中形成概念,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层次,从而提
升“数学化”水平。真正做到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求为:①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②教学容量要符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处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和记录,师生互动要把握分寸;③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④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能只为了照顾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而忽略了数学的严谨性;⑤尽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现在提倡现代教育技术,决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一节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与否,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多元化角度进行衡量,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重点、难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②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③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界面简洁,不花哨;④能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良好。
(5)加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要开发制作出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除了计算机技术外,还必须对课件所表现的学科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有关原理。所以,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有必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层次的学科教师群体,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互补,彼此交流,互相学习。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它的专业性很强,课件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编辑制作还是要以数学教师为核心,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发点不是使用计算机,而是课程和教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应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阅和访问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对选择出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会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的最佳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更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并应用于实际教学的基本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为之去努力,去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高
开
建
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 二о一七年五月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白沙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玉行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产生激励,实现教学导向功能。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技术提供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 1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时,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使学生通过多种交互活动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学生生活中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
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新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讲授《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与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
求,看来是刻不容缓。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的课堂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结合教材采取灵活适合的多媒体教学。
第二,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宜则用,不宜则不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
第三,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建议形成 “层层收集,课课供给”制度。
第四,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减负增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显
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多媒体的交互性还使学生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数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首先必须关心课件的教学价值,遵循教学性原则,即围绕课件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优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表现形式。(2)遵循控制性原则,即课件要有良好的操作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容错性强,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控制。(3)遵循简约性原则,投影的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突出重点,减少无益信息的干扰,在色彩、音响、内容的切入退出运动设计上应简约。(4)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原理要正确,细节要淡化,但允许夸张,力求准确。(5)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使画面美观、逼真、流畅,实现好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第五,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和相关理论。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宜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下力气。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也就是由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好环境,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网上答题;通过BBS、收发E-mail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
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第四篇:数学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从听与做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讨论的启动者和调整者,问题解决的参与者、经历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学习者与教学者都将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这将是革命性的一场 变革。学习方式(地点、时间、环境、资源)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的关联性将无比接近,教学模式将更加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由于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平台,就可以满足多样性、个性化、区别化的需求。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探索与不断思索才能实现。对教师而言,原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现在可以被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所代替,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这样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一些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胆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式、活动式、主体性教学得到实现,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成为真正的合作者。
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事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更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数学课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但实际上学生的主要精力消耗在大量的复杂的运算上。因此,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实际上很难进行验证和证明。但是在计算机上,学生借助一些工具软件,如Maple,Matlab等,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极为复杂的运算。这就使学生验证自己的设想成为一种可能。这必将促使学生进行深发层次的思考,以挖掘问题。这种现象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总结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我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讨,特做以下浅谈.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课外信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
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