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段语文小班化专题研究方案(孙林)
小班化背景下中低段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班化背景下低段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内容摘要】在小班化背景下,寻求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加强练习,写作教学中不拘形式激发兴趣,守住习作教学的主阵地,开拓习作教学的自留地,解决习作教学害怕写,无话写,写不好等难题。
【关键词】小班化
中低段写作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
积累
修改
“小班化教育”被称为一场静悄悄地革命,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必然趋势,这种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小班化背景下的各种教学策略也应运而生,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该如何求精求巧,破陈出新呢?哪些策略能使中年级写作教学更加扎实有效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和对其他课堂观察所得,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阅读教学中随机渗透。
我认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应该互相联系,随机渗透的。阅读是“藤”,写作是“瓜”,强藤才能结壮瓜,顺藤方能摸到瓜。阅读和写作不分家,在小班模式下,发挥小班的优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进行写作指导,给予每个学生练习展示的机会。1.读出弦外之音,写出话外之话。
我们很多课文中的段落有弦外之音,话外之话,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进行有效拓展,填补这些“空白”以充实文本。一年级下册的乐园里探究与发现中“我发现。。: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发现什么都可以),去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然后指导写下来。诗歌《风》,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在生活实际中寻找风,然后鼓励孩子们也来当诗人,写一写风,可以写一节,也可以写几节,孩子们一下子乐了,自己也可以是诗人了,写作兴趣大增,一口气写出了几节。周末,我还会结合季节,结合学校活动,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家长参入进来,一起寻找春天,寻找秋天,积累相关的词语和好的句子,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写一写心得体会,做成PPT,在班上交流。乐不可支呢。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在实物投影中展示,也可以在课后进行专题展览,促进同学间的互相学习,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2.读出独特感受,写出创新见解。
语文课堂上要将听、说、读、写进行有机统一,但很多时候因为时间限制,很难每一节课都进行课堂拓展,但是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写批注,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策略。这种批注不注重内容的长短,只要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就可以了。在《燕子专列》的第三自然段中写人们救护燕子的几个动词: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特别形象,不少学生都在这一句话旁边做了精彩批注:
从这几个动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风雪中积极救助燕子,有的在崖缝里找,有的在结了冰的湖面中找,有的在树林里踏着厚厚的积雪一棵一棵树的找过来;
从这几个动词中,我仿佛看到了风刮得那样猛,雪下得那么大,人们的手冻僵了,脸冻红了,衣服鞋子都湿透了,可是他们一点也在不乎,继续寻找燕子。
从这几个动词中,我仿佛看到了有一个老太太一步一滑地走着,突然在一堆枯黄的草丛里发现了一直冻僵的燕子,她赶快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解下自己的围巾轻轻地地把燕子全身围住。
这样的批注充满了想象,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小班化教学独有的优势使得更多的孩子有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那些精彩的批注可以成为课堂的亮点,点亮孩子的写作兴趣。3.复述课文大意,进行口头创作。
学生复述的过程其实就是口头创作的过程。班级人数少,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复述,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只有心里有话可说,才能有内容可写。所以我认为复述这样的形式也对习作也大有裨益。4.学习经典片段,实行模仿写话。
“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而这个例子是经过层层审核,精挑细选才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所以它的存在必有其积极意义。一些课文的精彩片段,在描写上细腻传神,在结构上脉络清晰,是绝妙的范本,让学生模仿这种片段写话,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二、习作教学时创新指导。1.提供写作素材。
现在的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电脑、电视生活单调,所以写作文都觉得无话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刚刚开始进行写作的中年级学生来说,积极创造写作氛围,即时提供写作素材非常有必要。二下语文园地二的习作要求写一篇跟环境有关的习作,除了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调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数据:例如关于一节废旧电池污染力强的数据;关于塑料袋埋无论采取掩埋还是焚烧,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事实;或者介绍大气污染引发了“温室效应”、酸雨频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等环境新热点。有的放矢地引进了这些素材,学生在习作中就觉得有话可写了。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致全世界公民的一封信》,里面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世界公民们:
我们的家园——地球在宇宙中是一颗非常美丽的星球。这个星球上,四季分明,有芬芳艳丽的鲜花,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有连绵起伏的高山。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鳞次栉比的高楼强占了田地,张牙舞爪的黑烟遮蔽了蓝天,全球变暖,酸雨频繁,据说南极上空还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地球公民破坏环境造成的,人们随意丢弃一节废旧电池,就能污染大量水源,能使周围的土地寸草不生。一只小小的塑料袋,埋在地下两百年才会腐烂,就算焚烧处理也会产生有毒烟雾……
……
就这样,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素材写就了一篇情感真挚,有说服力的保护环境倡议书。写作素材的提供,有效地解决了写作时缺少实实在在的材料,语言显得苍白空洞的难题。2.模拟生活场景。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习作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我就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结合小班实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例如要写一件有趣的事之前,我组织了一次跳蚤市场。在学校的排球场上,拉开几张桌子就成了柜台,学生时而成为商人,时而变成顾客。同学们自己的玩具、书籍、文具成了货品。不少学生自己设计了海报,还大声地吆喝,甚至有人用唱歌、跳舞、数来宝等手段招徕顾客。两节课的模拟演习,学生们过了一把小商人的瘾,也对活动的过程活动印象深刻,对活动中的趣人趣事如数家珍。有位学生写到:
……邵家辉在自己的摊位前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我的珍藏书籍,含泪割爱啦!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啦!”真是个像模像样的小商贩。他的叫声果然吸引了好几个小书迷。搞怪高手张陆涛则拿着自己的老虎布偶扭起了屁股,一边扭一边还唱着改编过的《两只老虎》:“老虎布偶,老虎布偶,长得怪,长得怪,一只眼睛老大,一只眼睛很小,真奇怪,真奇怪!”那滑稽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3.转变写作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对写作产生兴趣,那是最不容易的。因此教师要不拘形式地开展写作教学,随时随地地进行写话练习。平常可以给学生进行生活的多维补充:
撰写班级日志,一天一篇,长短不限,学生轮流记录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因为是小班,所以一学期每位学生差不多可以轮到三次,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写作的过程,而传阅的过程又让学生获得了第二次的习作训练。课前我总会预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新闻交流,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电视、网络上关注到的新闻用书面或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写作训练。课间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传递纸条的形式和同伴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放在班级的心理话信箱里等等。
这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写作的兴趣在不经意间被激发了。4.师生共同写作。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视,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也按习作要求动笔习作。这种形式不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提高。教师的乐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写好作文,而且也让学生从教师的作文中吸取许多好的表达方法。师生共同习作,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中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值得每位老师借鉴。在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峰会上,施燕红老师指教习作课——《抢糖果》,让人印象深刻。她和学生静静地端坐着,一起享受写作的幸福。我想,这样的示范一定让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忘怀,那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更具魅力。
除了以上两大块,我觉得写作教学中修改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文章不厌百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精品靠雕琢,佳作需修改。曾看到过一位老师这样操作过: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借阅其他同学的习作,看完之后可以进行修改,并在旁边签上自己的名字。经过老师确认,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在那些学生的作文本上,可以看见添加的好词好句,可以看见圈出的错别字,当然也有肯定、钦佩的肺腑之言。我觉得小小的一本作文本,因为学生之间积极主动的互相修改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课堂集体修改或与父母一起修改的方式,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为了怎样把习作写得更好。
另外,积累也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手段。我们学校在追求小班化精致教学的同时还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每个班级都有一架书橱,每位学生都能在中午时间畅想阅读的乐趣。学生看得书多了,语言积累就丰富了,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生动形象地见证了“厚积薄发”的道理,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学生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在小班化背景下,寻求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守住习作教学的主阵地,开拓习作教学的自留地,使习作教学有情趣,出实效。
第二篇:“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从19世纪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像工业化大生产的车间型“大班”教育一直是社会所普遍采用的。“大班”教育讲究的是教育的标准化和同步化,它有利于集体主义教育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是大量快速培养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但不利于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由于教学条件跟不上人口发展要求,加上人才大量缺乏,“大班化”是教育的主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科技浪潮和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强烈的反应。特别是当今接受优质教育于人的一生发展的紧密联结的现状使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而我市目前已走进生育低谷,人口出现零增长,小学生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时间,从目前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我校与很多先进学校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将新课程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力争新课程在我校实施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提出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实施“小班化”教学,我们将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小班: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甚至50以上的传统教学班。
2、小班化教学:在小班配置条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班教学特征。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公评理论
教育公平原则是现代教育平等化、民主化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要适合个人的特点”。“小班化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能更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精神,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受教育的充足。
2、教育价值观理论
“小班化教学”是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辨证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为理论基础的。它不但适应我们在新世纪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各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适应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而且又符合了提高每一位受教育对象,充分接受教育程度的公平原则,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权利。
3、教学生命交往理论
“小班化教学”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在同一个时空进行着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通过师生间生命主体的充分和谐互动,来提高教学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时空的重新组合,提高教学交班活动的频度和密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度。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生命交往的整体性、均等性、主体性、个体性和时空性,使教学论中的各种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模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手段以及理论中的最基本的概念都将直接支持着“小班化教学”,并在“小班化教学”得到深化和改良。
四、研究目标
“小班化教学”的总目标是:是以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全面教学质量为根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具体目标为:
1、初步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愉快地、自主地进行学习。
2、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具有初步合作学习与共事的能力,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意识。
3、具有适合小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放的教学过程。
4、对学生具有分层、多元的评价和考核手段。
5、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摄取知识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五、研究内容
1、建构和谐开放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谐课堂环境的创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老师教师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爱”的工作,小班化条件下,教师要奉行“机会均等”、“阳光普照”、“不让一个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一倍关爱”的观念。建构和谐课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外,更要通过教师无私的“爱”和实际行动,消除横亘于师生之间的情感鸿沟,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2、构建有效的小班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传统的大班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成份比较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较少,已不能适应时良好途径。小班教学因班额的减少,座位编排的改变,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密度,更能关注每个学生,更能关注学生的个别情况,有利于学生生合作学习,交往学习和个性化学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小班教学为小班生动活泼、主动积极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创造了条件。
3、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会合作,又能积极参与竞争的人才。小班化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组员构成进行认真考虑,而不是随意的进行组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寻求最佳的分组方案,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研究小组内成员的科学合理分工,帮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合作学习小组可以达到学生之间资源相互利用,目标的相互信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身份相互依存,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助人,学会寻求帮助。
4、构建小班教学的评价体系
小班教学的评价侧重于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这两个方面。对教师教的评价改变原来的期末、年终考核的做法,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考虑到小班教学的特点我们设计了《教师设计交往合作行为评估表》、《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评估表》,通过这两份评价表,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学生的学的评价,改变原来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较少的做法,缺乏全面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体系。结合小班教学课堂行为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设计《学生交往行为观察量表》《课堂合作氛围评价量表》《学生课堂交往基本技能评估量表》《学生学业成绩比较》等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情况。通过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激励教师与学生,来调节本方案的研究的进程,促使本方案向我们预期的目标迈进。
六、研究原则
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阳光普照”。
2、教育充分性原则:提高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充分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使每个学生有更多我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
3、教育综合性原则:综合教育内容,加强各科的渗透关系,综合教育进程,达到合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观察法等。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
(1)、根据学校实际选定实验课题,制订实施方案。(2)组织学习、并进行师资培训。
第二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
(1)学校按计划组织课题的实施。(2)不定期召开各种研讨活动。(3)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按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成果的总结和撰写。(2)小班化教学交流会,组织专家进行指导。(3)推广优秀成果。
小课题研究方案
东方红村小学 于化彬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模版)
《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郎家营小学
一、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小班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的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六个过于”,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逐步实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小班化教学”可以说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载体,是新课程理念转为优质教学的具体反映,推进“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积极实践新课程。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化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实现“小班化教学”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我校各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没有平行班,而且人数较少,可以再增设一个班级,人数均在30人以下,符合小班化教育在人数上的要求。随着我校生源的下降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学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教育均等的理念
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更要体现教育均等的思想。小班化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支撑之一。
2.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教育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小班化教学的始终。
3.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概念的界定
1.小班:是教育组织形式的一种空间形式,是指较少学额数下的教学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学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国家小班教育的班级学额配臵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班级学额数为20-30左右为宜。
⒉ 小班教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⒊ 小班化教学:在一定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学”的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即在“小班”教育配臵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追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形式。小班教学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小班教学”的过程。小班化教学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优质教育;小班化教学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
四、研究目标
总目标: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提升 具体目标:
1、实现学生快乐地学、自主地学、个性地学,让每个孩子在小班化的环境中幸福成长,成为追求美的人。
2、探索出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促进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让每一位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成为追求美的人。
3、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将新华小学建设成为一所精致、雅致、别致、独具魅力的小班化学校。我们对孩子的承诺是:走进来新华给你希望,走出去新华为你自豪。“精致小班,优质新华”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班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具体包括校园环境文化;班级多元文化;师生情谊文化;家校融合文化。
2.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体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小班化教案、学案与个案的设计。
3.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研究。
六、本课题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1.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炼”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专家与教师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做到人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从而实现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升。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小班化教学研究氛围(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集体学习:一是组织干部教师网上、书本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二是实地考察,走出去到本区或外区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小班教学情况;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结合学校要求,从师德教育、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题六个方面,制定个人学期发展计划。每月研读一本名师专著;学习“小班化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跟踪学习。
(2)面向家长,创设氛围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为家长进行《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专题讲座,并请家长到各个班级听课写出感受,提出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围。另外,通过写信,校报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小班化教育的效果。
2.立足校本,课题牵动,提高教师素质
“小班化教学”研究分为三个子课题:一是小班化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二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三是小班化教学评价研究。每个子课题的研究都按照“学习—设计—实践—反思”的思路进行。
(1)抓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组织教师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课桌的摆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小班化教育评价”等内容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他人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将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校长每月亲自检查学习笔记,并及时反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通过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抓设计,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行为。实践证明,将理论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绝大多数教师是做不到的。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解决“桥梁”问题。“操作设计”便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我们认为“操作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因为师生的行为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教师不能真正发展,而且学校“小班化教学”也不可能落到实处。为保证“操作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这项工作我们将本着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各个教研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评价、合作前要求、小组长培训),然后学校召开辩论会进行修改,最后请专家指导,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办法。
(3)抓实践,将“操作设计”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操作设计”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所以,“操作设计”完成之后,必须引导和组织教师将它付诸实践。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环节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品牌教师上引路课,课前说意图,课后自我反思,群体评课。第二步,名优教师上展示课,品牌教师给予点评。第三步,潜力教师上模仿课,名优教师和品牌教师诊评。
(4)抓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根据“操作设计”的要求,对教学行为进行审视的过程。这对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任何人的教学行为都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它只能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反思就是不断认识和矫正教学行为的过程。抓反思,要求每周写一篇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遗憾(年轻教师),每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每写一篇专题论文。
为使教学反思具有实效性,进行这项活动时,我们将遵循四项原则:常态进行、群体参与、就事论理和重在改进。
3.采取措施,创设载体,推动小班化教育有效实施
(1)学情分析。小班化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关键。
(2)有效教研。加强三级教研,提高教研的时效性。即校专题研究、教研组集研、年级组集备(没有平行班的老师与分管领导集备)。
(3)有效备课。备课要做到立足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全纳性、个别化”的理念。要求做到“四坚持,一超前”。“四坚持”即坚持课前独立改案,坚持集体备课,坚持集研后的修改完善备课,坚持上课后的备课;“一超前”即每个人超前备好一周的课。各年级组要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人员、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备课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体现与“每一个”学生的零距离,让学困生名字走进教案。二要研究前15分钟学生如何学,后20分钟学生到底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更高效。三要考虑分层,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四要考虑桌椅摆放形式和小组划分。五要修改好学案。六要设计好板书及课件。(4)有效课堂。载体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班级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挤掉多余和无效的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关注每一个”;做到“四个百分百”,即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开心百分百。希望看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功合作;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5)有效听、评课。为使听、评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成立看课领导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课要求:主任每周听课五节,听课应坐在前面,依据标准看六人即可。看六个学生每个环节干什么,怎么学,教师怎么引导,一节课后学生有什么收获。
(6)有效作业布臵及批改。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本精致的作业本。除了在作业设计、批改等方面提出要求外,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作业做到面批,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改变评价方式,作业采取“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开学初各学科制定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作业评价表),每周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将小组合作学习延续到作业评价中,每次作业上交采取小组整体上交;作业采取辐射性批改,即教师批组长作业,组长批组员作业;作业评价采取捆绑式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互相约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7)有效辅导。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关注每一个农民工子女,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思想。一是采取“六优先一提前” 包教保学措施:①座位优先②提问优先③板演优先④批改优先⑤鼓励优先⑥家访优先⑦提前进行预习指导。二是建立“学困生导师制”。要求每一位党员负责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并与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一起找问题,分析原因,一起制定目标和提高措施。
(8)有效检测。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每个教师要对分数有足够的重视,要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求质量。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2.1)
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撰写理论综述;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3——2013.1)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子课题的研究,加强研究过程的领导管理和指导。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13.3——2014.1)
全面实施、内涵发展和总结阶段。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小班课堂有效教学,小班课堂教学评价,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教师、学生成长个案分析。总结课题各项成果,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第四篇:农村小学低段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低段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研究方案
一、课题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可见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识字教学不能够合理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动教学的格局,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整体结构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探求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
二、课题界定
低段语文: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
趣味识字教学: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转化观念,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生活学习的经验,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愿望,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让学生对识字充满兴趣并主动识字是识字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学会及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识字渠道,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三、课题价值
1.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新课程推出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也缘于此。
3.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识字教学趣味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趣味化教学提供了方法、途径和思路。
四、研究对象:
一1班和二1班为实验班,一2班和二2班为对比班。
五、研究内容
1.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趣味性创设策略、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2.创设趣味识字的教学预设、课堂生成与引导策略。
3.趣味识字在教学流程中的基本操作模式及评价。
六、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低年级趣味化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2.通过多样化的趣味识字,加强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突破传统的“重课堂,轻课外”的识字教学,构建一种新型的适合学生兴趣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生活识字模式。
3、形成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愉快地识字,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动向获得新情报,全面、正确地掌握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了解有关识字教学最新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在学习一定理论的基础上亲身进行教学、研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主要针对学生对学习生字的态度、学习时间、错别字现状等问题的调查,以问卷调查.观察、谈话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4、测验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识字巩固率、识字能力水平等。
5.实验研究法:对识字教学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实践。
6.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的认识、体会等及时进行总结。
八、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1.4—2011.5)准备阶段:制定课题方案,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组织实验班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2.第二阶段(2011.6--2011.10)研究阶段: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究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开展课题实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整理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组织调查、问卷、检测、分析。
3.第三阶段(2011.11)总结阶段: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化教学研究
得胜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小班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的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六个过于”,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逐步实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小班化教学”可以说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载体,是新课程理念转为优质教学的具体反映,推进“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积极实践新课程。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化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实现“小班化教学”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我校各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没有平行班,而且人数较少,可以再增设一个班级,人数均在30人以下,符合小班化教育在人数上的要求。随着我校生源的下降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学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 1.教育均等的理念
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更要体现教育均等的思想。小班化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支撑之一。
2.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教育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小班化教学的始终。
3.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概念的界定
1.小班:是教育组织形式的一种空间形式,是指较少学额数下的教学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学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国家小班教育的班级学额配臵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班级学额数为20-30左右为宜。
⒉ 小班教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⒊ 小班化教学:在一定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学”的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即在“小班”教育配臵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追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形式。小班教学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小班教学”的过程。小班化教学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优质教育;小班化教学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
四、研究目标 总目标: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提升 具体目标:
1、实现学生快乐地学、自主地学、个性地学,让每个孩子在小班化的环境中幸福成长,成为追求美的人。
2、探索出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促进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让每一位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成为追求美的人。
3、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将新华小学建设成为一所精致、雅致、别致、独具魅力的小班化学校。我们对孩子的承诺是:走进来新华给你希望,走出去新华为你自豪。“精致小班,优质新华”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体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小班化教案、学案与个案的设计。
2.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研究。
六、本课题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1.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炼”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专家与教师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做到人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从而实现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升。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小班化教学研究氛围(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集体学习:一是组织干部教师网上、书本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二是实地考察,走出去到本区或外区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小班教学情况;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结合学校要求,从师德教育、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题六个方面,制定个人学期发展计划。每月研读一本名师专著;学习“小班化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跟踪学习。
(2)面向家长,创设氛围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为家长进行《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专题讲座,并请家长到各个班级听课写出感受,提出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围。另外,通过写信,校报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小班化教育的效果。
2.立足校本,课题牵动,提高教师素质
“小班化教学”研究分为二个子课题:一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二是小班化教学评价研究。每个子课题的研究都按照“学习—设计—实践—反思”的思路进行。
(1)抓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组织教师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课桌的摆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小班化教育评价”等内容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他人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将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校长每月亲自检查学习笔记,并及时反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通过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抓设计,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行为。实践证明,将理论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绝大多数教师是做不到的。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解决“桥梁”问题。“操作设计”便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我们认为“操作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因为师生的行为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教师不能真正发展,而且学校“小班化教学”也不可能落到实处。为保证“操作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这项工作我们将本着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各个教研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评价、合作前要求、小组长培训),然后学校召开辩论会进行修改,最后请专家指导,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办法。
(3)抓实践,将“操作设计”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操作设计”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所以,“操作设计”完成之后,必须引导和组织教师将它付诸实践。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环节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品牌教师上引路课,课前说意图,课后自我反思,群体评课。第二步,名优教师上展示课,品牌教师给予点评。第三步,潜力教师上模仿课,名优教师和品牌教师诊评。
(4)抓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根据“操作设计”的要求,对教学行为进行审视的过程。这对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任何人的教学行为都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它只能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反思就是不断认识和矫正教学行为的过程。抓反思,要求每周写一篇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年轻教师),每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每写一篇专题论文。
为使教学反思具有实效性,进行这项活动时,我们将遵循四项原则:常态进行、群体参与、就事论理和重在改进。
3.采取措施,创设载体,推动小班化教育有效实施
(1)学情分析。小班化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关键。
(2)有效教研。加强三级教研,提高教研的时效性。即校专题研究、教研组集研、年级组集备(没有平行班的老师与分管领导集备)。
(3)有效备课。备课要做到立足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全纳性、个别化”的理念。要求做到“四坚持,一超前”。“四坚持”即坚持课前独立改案,坚持集体备课,坚持集研后的修改完善备课,坚持上课后的备课;“一超前”即每个人超前备好一周的课。各年级组要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人员、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备课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体现与“每一个”学生的零距离,让学困生名字走进教案。二要研究前15分钟学生如何学,后20分钟学生到底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更高效。三要考虑分层,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四要考虑桌椅摆放形式和小组划分。五要修改好学案。六要设计好板书及课件。
(4)有效课堂。载体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班级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挤掉多余和无效的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关注每一个”;做到“四个百分百”,即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开心百分百。希望看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功合作;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5)有效听、评课。为使听、评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成立看课领导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课要求:主任每周听课五节,听课应坐在前面,依据标准看六人即可。看六个学生每个环节干什么,怎么学,教师怎么引导,一节课后学生有什么收获。
(6)有效作业布臵及批改。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本精致的作业本。除了在作业设计、批改等方面提出要求外,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作业做到面批,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改变评价方式,作业采取“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开学初各学科制定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作业评价表),每周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将小组合作学习延续到作业评价中,每次作业上交采取小组整体上交;作业采取辐射性批改,即教师批组长作业,组长批组员作业;作业评价采取捆绑式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互相约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7)有效辅导。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关注每一个农民工子女,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思想。一是采取“六优先一提前” 包教保学措施:①座位优先②提问优先③板演优先④批改优先⑤鼓励优先⑥家访优先⑦提前进行预习指导。二是建立“学困生导师制”。要求每一位党员负责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并与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一起找问题,分析原因,一起制定目标和提高措施。
(8)有效检测。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每个教师要对分数有足够的重视,要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求质量。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9——2014.10)
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撰写理论综述;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11——2015.6)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子课题的研究,加强研究过程的领导管理和指导。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15.8——2016.1)
全面实施、内涵发展和总结阶段。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小班课堂有效教学,小班课堂教学评价,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教师、学生成长个案分析。总结课题各项成果,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