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小班化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方案
研究小班化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方案
-----------研究小班化对各学科的影响
一、研究小班化教学影响的意义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小班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的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二、研究小班化教学对各学科影响的思路及对象
(1)研究思路的规划
对于小班化教学对各学科影响的研究,许多教研、科研部门和专家都从事过,一些基层学校也尝试过。如何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合理规划研究思路,我们进行了精心的思考。
1确定研究主题展开小组分工问卷调查
4资料的整理回收(2)研究对象的选择
柯城区的各学科中小学教师及中小学生(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教育均等的理念
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更要体现教育均等的思想。小班化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支撑之一。
2.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教育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小班化教学的始终。
3.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四、研究小班化教学对各学科影响的主要内容(1)小班化教学对英语影响
目前我国英语大班课堂教学尚无法避免。但若将大班分成若干小班, 则具有课堂环境交际化、学习过程合作化、思考方式多维化的优势。具体小班化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有如下几点:
1、课堂环境交际化
言语交际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就是说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一个集声、景、情、意并存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 促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运用英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显然, 在课堂中化大班为小班进行教与学, 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英语社区, 可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全英语的语言氛围。在全英语的社交环境中, 学生能以一种开放的、轻松的、愉快的心情接受信息, 消除了学习焦虑, 缓解了紧张情绪。在小班活动中, 学生能热情地接受语言信息, 主动地参加交际活动和产出语言技能, 不必担心语法错误, 也不必害怕出丑。他们如鱼得水, 思维异常活跃, 往往会涌现出许多新颖的观点, 这些观点往往是灵感的闪现, 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这种思维的火花。
2、学习过程合作化
小班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那种始终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授课模式, 开创了新型多维的教与学渠道。在小班活动中, 笔者发现每个小班成员都会都踊跃参与,尽力开动脑筋, 寻找答案。他们意识到一个小班就是一个集体, 必须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才能做得更好。在活动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 认真思考, 敢于创新。他们相互讨论, 相互学习, 相互纠正, 相互补充、全力合作, 力求最好。通过活动, 他们既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自己的言语技能, 又培养了自己的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思考方式多维化
在宽松的小班氛围下, 学生们各抒己见, 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解答, 提出各种可能性, 往往能得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这就是求异思维, 即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多创设语境, 多提供小班活动的机会,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小班化教学对数学影响 打破传统教学中“填压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小班化教学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
二、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班级小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如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再如,作业批改方面,小班化教学可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感情也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3)小班化教学对语文影响 小班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1、教学策略优化组合: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诸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种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其整体的教学效果必然会超过各自教学效果的总和,这是一条重要的语文能力整体发展规律。①. 要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②.要教会学生合作。
③.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④.小组讨论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
2、分层教学策略:
可将语文程度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依据差异提出分层要求,然后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之后加强个别辅导。
3、师生交融策略:
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时,总是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同样一种教法,在小班化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
五、实施过程(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小组讨论确定研究课题;撰写理论综述;制定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子课题的研究,加强研究过程的讨论。第三阶段:整理阶段
全体组员在上两个阶段的资料查找及收集之后,根据研究的主题的重点进行删减,最后整理出整个研究的结果。
六、人员安排
方案撰写:王嘉嘉 黄优优 资料查找:何巨艳
胡聪
资料整理:卓彬彬
吴天津
七、成果展示
制作PPT将整个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展示
将整个研究过程的图片,资料进行展示
第二篇:“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从19世纪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像工业化大生产的车间型“大班”教育一直是社会所普遍采用的。“大班”教育讲究的是教育的标准化和同步化,它有利于集体主义教育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是大量快速培养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但不利于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由于教学条件跟不上人口发展要求,加上人才大量缺乏,“大班化”是教育的主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科技浪潮和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强烈的反应。特别是当今接受优质教育于人的一生发展的紧密联结的现状使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而我市目前已走进生育低谷,人口出现零增长,小学生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时间,从目前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我校与很多先进学校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将新课程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力争新课程在我校实施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提出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实施“小班化”教学,我们将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小班: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甚至50以上的传统教学班。
2、小班化教学:在小班配置条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班教学特征。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公评理论
教育公平原则是现代教育平等化、民主化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要适合个人的特点”。“小班化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能更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精神,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受教育的充足。
2、教育价值观理论
“小班化教学”是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辨证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为理论基础的。它不但适应我们在新世纪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各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适应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而且又符合了提高每一位受教育对象,充分接受教育程度的公平原则,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权利。
3、教学生命交往理论
“小班化教学”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在同一个时空进行着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通过师生间生命主体的充分和谐互动,来提高教学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时空的重新组合,提高教学交班活动的频度和密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度。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生命交往的整体性、均等性、主体性、个体性和时空性,使教学论中的各种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模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手段以及理论中的最基本的概念都将直接支持着“小班化教学”,并在“小班化教学”得到深化和改良。
四、研究目标
“小班化教学”的总目标是:是以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全面教学质量为根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具体目标为:
1、初步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愉快地、自主地进行学习。
2、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具有初步合作学习与共事的能力,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意识。
3、具有适合小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放的教学过程。
4、对学生具有分层、多元的评价和考核手段。
5、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摄取知识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五、研究内容
1、建构和谐开放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谐课堂环境的创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老师教师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爱”的工作,小班化条件下,教师要奉行“机会均等”、“阳光普照”、“不让一个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一倍关爱”的观念。建构和谐课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外,更要通过教师无私的“爱”和实际行动,消除横亘于师生之间的情感鸿沟,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2、构建有效的小班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传统的大班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成份比较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较少,已不能适应时良好途径。小班教学因班额的减少,座位编排的改变,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密度,更能关注每个学生,更能关注学生的个别情况,有利于学生生合作学习,交往学习和个性化学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小班教学为小班生动活泼、主动积极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创造了条件。
3、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会合作,又能积极参与竞争的人才。小班化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组员构成进行认真考虑,而不是随意的进行组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寻求最佳的分组方案,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研究小组内成员的科学合理分工,帮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合作学习小组可以达到学生之间资源相互利用,目标的相互信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身份相互依存,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助人,学会寻求帮助。
4、构建小班教学的评价体系
小班教学的评价侧重于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这两个方面。对教师教的评价改变原来的期末、年终考核的做法,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考虑到小班教学的特点我们设计了《教师设计交往合作行为评估表》、《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评估表》,通过这两份评价表,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学生的学的评价,改变原来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较少的做法,缺乏全面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体系。结合小班教学课堂行为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设计《学生交往行为观察量表》《课堂合作氛围评价量表》《学生课堂交往基本技能评估量表》《学生学业成绩比较》等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情况。通过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激励教师与学生,来调节本方案的研究的进程,促使本方案向我们预期的目标迈进。
六、研究原则
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阳光普照”。
2、教育充分性原则:提高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充分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使每个学生有更多我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
3、教育综合性原则:综合教育内容,加强各科的渗透关系,综合教育进程,达到合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观察法等。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
(1)、根据学校实际选定实验课题,制订实施方案。(2)组织学习、并进行师资培训。
第二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
(1)学校按计划组织课题的实施。(2)不定期召开各种研讨活动。(3)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按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成果的总结和撰写。(2)小班化教学交流会,组织专家进行指导。(3)推广优秀成果。
小课题研究方案
东方红村小学 于化彬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模版)
《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郎家营小学
一、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小班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的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六个过于”,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逐步实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小班化教学”可以说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载体,是新课程理念转为优质教学的具体反映,推进“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积极实践新课程。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化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实现“小班化教学”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我校各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没有平行班,而且人数较少,可以再增设一个班级,人数均在30人以下,符合小班化教育在人数上的要求。随着我校生源的下降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学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教育均等的理念
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更要体现教育均等的思想。小班化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支撑之一。
2.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教育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小班化教学的始终。
3.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概念的界定
1.小班:是教育组织形式的一种空间形式,是指较少学额数下的教学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学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国家小班教育的班级学额配臵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班级学额数为20-30左右为宜。
⒉ 小班教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⒊ 小班化教学:在一定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学”的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即在“小班”教育配臵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追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形式。小班教学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小班教学”的过程。小班化教学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优质教育;小班化教学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
四、研究目标
总目标: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提升 具体目标:
1、实现学生快乐地学、自主地学、个性地学,让每个孩子在小班化的环境中幸福成长,成为追求美的人。
2、探索出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促进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让每一位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成为追求美的人。
3、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将新华小学建设成为一所精致、雅致、别致、独具魅力的小班化学校。我们对孩子的承诺是:走进来新华给你希望,走出去新华为你自豪。“精致小班,优质新华”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班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具体包括校园环境文化;班级多元文化;师生情谊文化;家校融合文化。
2.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体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小班化教案、学案与个案的设计。
3.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研究。
六、本课题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1.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炼”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专家与教师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做到人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从而实现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升。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小班化教学研究氛围(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集体学习:一是组织干部教师网上、书本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二是实地考察,走出去到本区或外区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小班教学情况;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结合学校要求,从师德教育、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题六个方面,制定个人学期发展计划。每月研读一本名师专著;学习“小班化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跟踪学习。
(2)面向家长,创设氛围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为家长进行《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专题讲座,并请家长到各个班级听课写出感受,提出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围。另外,通过写信,校报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小班化教育的效果。
2.立足校本,课题牵动,提高教师素质
“小班化教学”研究分为三个子课题:一是小班化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二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三是小班化教学评价研究。每个子课题的研究都按照“学习—设计—实践—反思”的思路进行。
(1)抓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组织教师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课桌的摆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小班化教育评价”等内容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他人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将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校长每月亲自检查学习笔记,并及时反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通过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抓设计,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行为。实践证明,将理论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绝大多数教师是做不到的。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解决“桥梁”问题。“操作设计”便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我们认为“操作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因为师生的行为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教师不能真正发展,而且学校“小班化教学”也不可能落到实处。为保证“操作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这项工作我们将本着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各个教研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评价、合作前要求、小组长培训),然后学校召开辩论会进行修改,最后请专家指导,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办法。
(3)抓实践,将“操作设计”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操作设计”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所以,“操作设计”完成之后,必须引导和组织教师将它付诸实践。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环节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品牌教师上引路课,课前说意图,课后自我反思,群体评课。第二步,名优教师上展示课,品牌教师给予点评。第三步,潜力教师上模仿课,名优教师和品牌教师诊评。
(4)抓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根据“操作设计”的要求,对教学行为进行审视的过程。这对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任何人的教学行为都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它只能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反思就是不断认识和矫正教学行为的过程。抓反思,要求每周写一篇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遗憾(年轻教师),每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每写一篇专题论文。
为使教学反思具有实效性,进行这项活动时,我们将遵循四项原则:常态进行、群体参与、就事论理和重在改进。
3.采取措施,创设载体,推动小班化教育有效实施
(1)学情分析。小班化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关键。
(2)有效教研。加强三级教研,提高教研的时效性。即校专题研究、教研组集研、年级组集备(没有平行班的老师与分管领导集备)。
(3)有效备课。备课要做到立足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全纳性、个别化”的理念。要求做到“四坚持,一超前”。“四坚持”即坚持课前独立改案,坚持集体备课,坚持集研后的修改完善备课,坚持上课后的备课;“一超前”即每个人超前备好一周的课。各年级组要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人员、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备课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体现与“每一个”学生的零距离,让学困生名字走进教案。二要研究前15分钟学生如何学,后20分钟学生到底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更高效。三要考虑分层,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四要考虑桌椅摆放形式和小组划分。五要修改好学案。六要设计好板书及课件。(4)有效课堂。载体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班级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挤掉多余和无效的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关注每一个”;做到“四个百分百”,即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开心百分百。希望看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功合作;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5)有效听、评课。为使听、评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成立看课领导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课要求:主任每周听课五节,听课应坐在前面,依据标准看六人即可。看六个学生每个环节干什么,怎么学,教师怎么引导,一节课后学生有什么收获。
(6)有效作业布臵及批改。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本精致的作业本。除了在作业设计、批改等方面提出要求外,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作业做到面批,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改变评价方式,作业采取“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开学初各学科制定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作业评价表),每周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将小组合作学习延续到作业评价中,每次作业上交采取小组整体上交;作业采取辐射性批改,即教师批组长作业,组长批组员作业;作业评价采取捆绑式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互相约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7)有效辅导。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关注每一个农民工子女,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思想。一是采取“六优先一提前” 包教保学措施:①座位优先②提问优先③板演优先④批改优先⑤鼓励优先⑥家访优先⑦提前进行预习指导。二是建立“学困生导师制”。要求每一位党员负责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并与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一起找问题,分析原因,一起制定目标和提高措施。
(8)有效检测。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每个教师要对分数有足够的重视,要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求质量。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2.1)
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撰写理论综述;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3——2013.1)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子课题的研究,加强研究过程的领导管理和指导。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13.3——2014.1)
全面实施、内涵发展和总结阶段。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小班课堂有效教学,小班课堂教学评价,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教师、学生成长个案分析。总结课题各项成果,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化教学研究
得胜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小班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的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六个过于”,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逐步实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小班化教学”可以说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载体,是新课程理念转为优质教学的具体反映,推进“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积极实践新课程。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化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实现“小班化教学”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我校各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没有平行班,而且人数较少,可以再增设一个班级,人数均在30人以下,符合小班化教育在人数上的要求。随着我校生源的下降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学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 1.教育均等的理念
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更要体现教育均等的思想。小班化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支撑之一。
2.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教育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小班化教学的始终。
3.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概念的界定
1.小班:是教育组织形式的一种空间形式,是指较少学额数下的教学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学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国家小班教育的班级学额配臵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班级学额数为20-30左右为宜。
⒉ 小班教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⒊ 小班化教学:在一定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学”的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即在“小班”教育配臵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追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形式。小班教学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小班教学”的过程。小班化教学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优质教育;小班化教学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
四、研究目标 总目标: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提升 具体目标:
1、实现学生快乐地学、自主地学、个性地学,让每个孩子在小班化的环境中幸福成长,成为追求美的人。
2、探索出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促进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让每一位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成为追求美的人。
3、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将新华小学建设成为一所精致、雅致、别致、独具魅力的小班化学校。我们对孩子的承诺是:走进来新华给你希望,走出去新华为你自豪。“精致小班,优质新华”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体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小班化教案、学案与个案的设计。
2.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研究。
六、本课题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1.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炼”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专家与教师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做到人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从而实现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升。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小班化教学研究氛围(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集体学习:一是组织干部教师网上、书本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二是实地考察,走出去到本区或外区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小班教学情况;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结合学校要求,从师德教育、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题六个方面,制定个人学期发展计划。每月研读一本名师专著;学习“小班化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跟踪学习。
(2)面向家长,创设氛围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为家长进行《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专题讲座,并请家长到各个班级听课写出感受,提出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围。另外,通过写信,校报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小班化教育的效果。
2.立足校本,课题牵动,提高教师素质
“小班化教学”研究分为二个子课题:一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二是小班化教学评价研究。每个子课题的研究都按照“学习—设计—实践—反思”的思路进行。
(1)抓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组织教师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课桌的摆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小班化教育评价”等内容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他人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将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校长每月亲自检查学习笔记,并及时反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通过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抓设计,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行为。实践证明,将理论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绝大多数教师是做不到的。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解决“桥梁”问题。“操作设计”便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我们认为“操作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因为师生的行为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教师不能真正发展,而且学校“小班化教学”也不可能落到实处。为保证“操作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这项工作我们将本着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各个教研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评价、合作前要求、小组长培训),然后学校召开辩论会进行修改,最后请专家指导,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办法。
(3)抓实践,将“操作设计”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操作设计”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所以,“操作设计”完成之后,必须引导和组织教师将它付诸实践。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环节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品牌教师上引路课,课前说意图,课后自我反思,群体评课。第二步,名优教师上展示课,品牌教师给予点评。第三步,潜力教师上模仿课,名优教师和品牌教师诊评。
(4)抓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根据“操作设计”的要求,对教学行为进行审视的过程。这对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任何人的教学行为都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它只能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反思就是不断认识和矫正教学行为的过程。抓反思,要求每周写一篇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年轻教师),每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每写一篇专题论文。
为使教学反思具有实效性,进行这项活动时,我们将遵循四项原则:常态进行、群体参与、就事论理和重在改进。
3.采取措施,创设载体,推动小班化教育有效实施
(1)学情分析。小班化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关键。
(2)有效教研。加强三级教研,提高教研的时效性。即校专题研究、教研组集研、年级组集备(没有平行班的老师与分管领导集备)。
(3)有效备课。备课要做到立足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全纳性、个别化”的理念。要求做到“四坚持,一超前”。“四坚持”即坚持课前独立改案,坚持集体备课,坚持集研后的修改完善备课,坚持上课后的备课;“一超前”即每个人超前备好一周的课。各年级组要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人员、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备课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体现与“每一个”学生的零距离,让学困生名字走进教案。二要研究前15分钟学生如何学,后20分钟学生到底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更高效。三要考虑分层,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四要考虑桌椅摆放形式和小组划分。五要修改好学案。六要设计好板书及课件。
(4)有效课堂。载体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班级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挤掉多余和无效的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关注每一个”;做到“四个百分百”,即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开心百分百。希望看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功合作;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5)有效听、评课。为使听、评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成立看课领导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课要求:主任每周听课五节,听课应坐在前面,依据标准看六人即可。看六个学生每个环节干什么,怎么学,教师怎么引导,一节课后学生有什么收获。
(6)有效作业布臵及批改。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本精致的作业本。除了在作业设计、批改等方面提出要求外,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作业做到面批,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改变评价方式,作业采取“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开学初各学科制定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作业评价表),每周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将小组合作学习延续到作业评价中,每次作业上交采取小组整体上交;作业采取辐射性批改,即教师批组长作业,组长批组员作业;作业评价采取捆绑式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互相约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7)有效辅导。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关注每一个农民工子女,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思想。一是采取“六优先一提前” 包教保学措施:①座位优先②提问优先③板演优先④批改优先⑤鼓励优先⑥家访优先⑦提前进行预习指导。二是建立“学困生导师制”。要求每一位党员负责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并与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一起找问题,分析原因,一起制定目标和提高措施。
(8)有效检测。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每个教师要对分数有足够的重视,要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求质量。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9——2014.10)
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撰写理论综述;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11——2015.6)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子课题的研究,加强研究过程的领导管理和指导。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15.8——2016.1)
全面实施、内涵发展和总结阶段。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小班课堂有效教学,小班课堂教学评价,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教师、学生成长个案分析。总结课题各项成果,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班化教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康乐明德学校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小额班级中,发挥其优势,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优质教育。
我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本地学生异地就读的较多,在校学生逐年减少,教育资源相对宽裕,为开展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条件。
依据肃南县教体局下发的《肃南县中小学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一年多来,我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实验项目,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大胆创新,“翻转”课堂更精彩。
项目实施之初,我们就树立了小班化教学“五个有助于”的理念(小班化教学有助于组织教学;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班化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广大教师达成共识,并选定了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作为实验班级,全体老师按学科组织备课小组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学,我们的课堂也随之发生了“翻转”。
1.“秧田”变“圆桌”,关系更和谐。
一定的内容都应该有一定的形式来承载。我校的小班化教学首先是从变化座位摆放开始,让学生走进面对面的对话情境。由于班额非常小,我们学生的课桌一改传统的“秧田式”,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变换为“马蹄式”排列、“围坐式”等排列。这种座位排列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一转脸的变化,预示着民主教育向前迈了一大步,学生在这种新型编组的环境中,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乐于合作,乐于分享。另外,因为教室内人员少,空间相对增大,便于分角色表演、游戏,学生不受课桌的束缚,使学生能全身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有了安全的心理和舒畅的心情,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同时,师生在宽松的教室里交谈、相处、沟通的机会增多,师生感情日益加深,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感、陌生感和距离感,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2.课堂多互动,学习更积极。
座位排列形式的变化,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大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教师讲课的时间明显减少,增加了课堂问答、分组讨论、个人展示等环节。小班化教学模式中班级学生数量少,在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课堂双边活动密度加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能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为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发言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直接和频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往往是一节课上下来,全班所有同学都参与了讨论,所有学生都有了展示的机会,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这大班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
3.教案变学案,学生更主动。
小班化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将小班化教学与高效课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教师编写导学案进行教学。我们的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环节,主要突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前,老师会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导学案”,这堂课将上些什么内容,要求掌握些什么知识点,应该怎样学习,准备布置哪几道作业,学生课前都一目了然。教师上课时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学生哪一部分理解得好,就可以少讲一些,相反,哪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就会多讲一些,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再辅以恰当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加。
4.教师换角色,“主播”变“主持”。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主播”,而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则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下的促进者,变身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持”。为了促成这一转变,我们硬性的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即每节课教师的讲授不得超过15分钟时间。更多的时间里,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获得方法、启迪智慧、健全人格。
5.作业当堂改,学生课负轻。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形势的必然要求。小班化的教学恰恰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于学生较少,在课堂检测中,教师完全能对所有学生的检测结果当堂面批,真正做到“堂堂清”,如果学习效果好,教师可以少留作业甚至不留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二、困惑多多,我们一直在路上。毫无疑问,小班化的教学是一种公平、优质的教育模式,但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教育理念没有根本的转变。小班化教育理念尚未深入到学校每一位教育人员中,形成自觉的教育行为,包括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等。一是对小班化教育宣传不够普遍;二是大课堂教学形式影响深远。三是小班化教育尚未进入各科教学法的研究范畴,人们对其优势的认知度欠缺。
2.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缓慢。实行小班化教育体现的是“更均衡、更公平、更充裕”的义务教育目标,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小班化的核心要素在于教师。教师在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中如何运用教学智慧,让小班化教学形式和内容有机融合?如何把课堂教学时间和效益比最大化?如何驾驭开放的课堂与学生个性差异?这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但是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缓慢,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还不太强,致使我们的实验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变化上。
3.科学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对师生评价体制尚未真正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多元评价体系短时间难以形成。评价体制虽然有所变化,但仅限于表面现象。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小班化教学活动的合作化、个别化、活动化、综合化就不能真正得以体现。
4.过小的班额也让课堂失去了精彩。小班化的班额应当在20-30人以内,但也不能太小。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这样才能形成思想的碰撞和激烈的竞争,让课堂展现出应有的精彩。但我们的班额实在是太小,这也让小班化教学的推行受到了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素质化教育的一种变革,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塑造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和专长的综合素质人才,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和探索。我们只有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将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才能让小班化教学成为助力优质教育的引擎。小班化教学,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一直在路上。
谢谢大家!
201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