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时间:2019-05-13 02:4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一篇: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核心理念

小班化教学——目前我市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核心思想】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验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教学思想。

※关注数学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参与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

※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实验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手段,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正确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关注量化和可测性。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的检测,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成果。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助于学生对“乐学”的追求,又有助于教师对“人师”的追寻;它还继承了我国“教学相长”这一教学传统思想,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可以促使教师向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

(2)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更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加强。

可能的创新之处:

(1)从选题上的创新在于把小班化教学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出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体系。

(2)从研究人员来讲,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基本上涵盖了南京市初中小班化实验学校,面广人多。试图用此课题为抓手,带动市内各个小班化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一批学有专长,能够从小班化学科教学规律出发,成效显著的教师。

(3)从研究方法上,以子课题为单位,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量化的课堂行为跟进观察表,进行技术分析、比较研究,从技术上也力求研究的有效性。总结撰写出本课题研究的一批论文,带动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种理论建构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新的教学理论研究之案例。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小班化教学列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柯亨及其同事于1983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美国各州的小学每个班有20-30人组成。法国1990年每班平均不超过25人,加拿大小学班额平均20人,日本小学班额平均30人,新墨西哥州小学每班平均在24人左右。

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中,Stigler(1999)认为:日本学生的高成就是因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而这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授业研究(Lesson Study,也就是课例研究)相关。

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35人之间。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有如下特点:

(1)借鉴、模仿国外小班化教学的经验。

(2)从理论上对小班化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如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然后把它介绍给国人,另一些则是立足于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从局部进行研究论证,对它进行总结和提升。

(3)将小班化教学与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相衔接。如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小班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个性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人本主义、活动教学理论及主体性教育思想等的关系,等等。

(4)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报告。如北京市西城区、武汉市武昌区;走进阳光地带(天津南开区龙城小学);太原市黑龙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试验;大连市甘井子区“小班化教育研究”之点滴,苏州市钟楼小学主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等。

总之,从国外看,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上,其观点大都有实践研究加以支撑,研究过程中尽管有触及到课堂互动问题,如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研究大都基于教学论,而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小班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尚有欠缺。

近几年随着我市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加入了小班化教育的行列中,更多学生有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提升了市民的教育幸福感。小班化教育研究,在‘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下,将把重点放在提高学习的效率上,也就是谋求更富成效的小班化教育。即南京小班化教育已经从‘广泛播种’走向‘精耕细作’阶段。提高小班化数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数学实验教师的追求。

四、理论依据

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则是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理念与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小班化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润泽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加大情感投入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

1.有效教育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2.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明确了学生智能的多元化的倾向,每个孩子有着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或潜能应当充分发扬,但并不是一味追求“专长”“特长”,而要利用他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短处和不足。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个定义包含着几条重要的内容,其关键方面是:比较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在规定的范围内,获得学生教育和发展等方面的最优效果。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启示: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要点

研究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研究目标内容要点:

探寻初中小班化学校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与方法,即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进行初中小班化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探索具有小班化数学教学特色的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学校的发展;构建适应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建设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感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已经成立子课题组:

1.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梅园中学老师陆艳,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11个学校。

2.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组长:九龙中学老师余凤荣,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8个学校。

3.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研究。组长:虹苑中学老师马燕,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8个学校。

4.初中小班化学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组长:西善桥中学老师钟山,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9个学校。

目前各个子课题组已经成立,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的课题是什么?自己在组里的作用是什么?本学期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子课题组还制定了本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另外,课题组还建立了多渠道的联系:电话、Email,飞信和QQ群等方式,保持多方联系畅通。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教师的备课、上课为主,通过对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有效作业、课堂提问,评价标准、教师成长等七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每一个,让每一节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让每一次数学活动都有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六、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实验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

2.调查法

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各个子课题都采用该方法,按照子课题研究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

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各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积累经验和案例。

(二)研究对象

各小班化实验学校的学生。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5—2009.8)

(1)成立课题组,确定子课题组组长和人员(2009.5—2009.6)

(2)各子课题组结合总课题实验方案研制该子课题的研究计划(2009.5—2009.9)

(3)撰写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申报课题(2009.9—2009.10)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9.9—2011.07)

1.进一步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学习和实践探索,按子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2.组织各种教学研究、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探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评价办法等,及时交流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体会和感想;利用例会或专门时间组织课堂教学交流,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探索小班化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思路、策略。

3.参与各子课题的实验教师积累资料。

4.及时研究和调整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和评估阶段(2011.09—2012.07)

1.整理和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素材(教学案例、教育个案、优秀论文、视频录像等)。

2.总结各子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撰写实验报告,申请结题。

3.通过专家评估验收,结题。

4.召开小班化教育推介会,推广课题实验成果。

八、预期成果显示

1.全面改善小班化数学学习状况,学生数学成绩明显提高,及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三项指标好于市平均水平。

2.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方法及途径。

3.基于各个子课题的实验结果。

4.编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教学案例集,三年内课题组有10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5.教师专业成长较快,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跃上新台阶。

6.各子课题和总课题完成结题报告。

我们期望能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起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数学教育管理体系。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新、专业成长快,初步建成一支师风正、业务精、口啤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涌现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初步构建科学性强、便于操作、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中考数学成绩推进率逐步上升。力争本课题的成果推广到其他学科,使每所小班化学校都发展成为管理规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赖、社会信誉较高,学校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小班化精品初中。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提出

(1)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正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少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为主,学习过程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无止境的题海战。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从而掩盖了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在对自己工作感受中,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两个维度的理性思考的产物。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变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被提问的学生总是某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绝大多数是优秀学生。优等生能正确理解,我们教师就当作全班同学都理解了;优等生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就当作是全班同学的问题来解决。这种习惯非常普遍,也正是因为这种小范围的师生互动,促使中下生越来越多。如果学困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得不到关注,长久下去缺漏的知识越积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难以解决。为此,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3)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状况

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最快,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逐步养成,人格逐步完善。这一系列的心理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4)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策略。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是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学生)”。

互动教育理论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

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将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要突破的难点、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等激发兴趣方法的调查研究。

(2)、从环节、内容和年级等不同层面,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和原则(研究重点)。

2、研究目标: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彻底抛弃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材观的转变—由以本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教学观的转变—由机械教给转变为自由习得;学生观的转变—由偏面单一转变为和谐发展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学法指导的实践中,我们要相信所有的学生,从能创新,人人想创新,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问的权利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变教学为导学。”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

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问题,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4)、学习效果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研究从“还”字做起的。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让学生的参与时间增加到一节课二分之一乃至更多,优化时间结构不是降低内容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对学生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要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的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2.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学习:加涅,还有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研究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素养。

开展读书活动。一方面,课题组研究教师要学习“课程标准”和一些“教学情境”、“有效教学”、“建构主义”方面的书籍;广读一批教学期刊,研读一本教学专著,撰写一定的读书心得。另一方面,上网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从中获得部分理论性较强的文章。

另外,课题组还定期组织研究教师相聚“理论交流”,在交流、切磋中不断提升参与者的理论水平。

(2)、突出活动,推动研究深入。举行四次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安排3~4节课题研究课及 “课题研究体会交流”。让每次研究主题在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中,在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得到澄清和深化。“专题交流”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一方面,针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等问题的集中研究,放在四次课题研讨活动中进行,每次的“课题交流”,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此展开交流和探讨。另一方面,针对教学环节层面的研究,在对内容层面研究的基础上专设时间专题研讨,提炼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针对实验班级现有的课堂教学有效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2)、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的研究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因此以课堂、课例的实践研究才是研究的主要方法。

(3)、个案分析法。记录教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与课堂教学个案,进行研究分析。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得到从实践中得到的有意义的经验,并加以应用、推广。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均具有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各有所长、有利于组成合理的研究团体;其中余存根校长承担过市课题的研究,从而确保课题始终

能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前进,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物质基础坚实。学校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技术设施能完全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潘华林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情境化„„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结构设计不清晰,课堂教学缺乏让学生有效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表面化,教学效率低下。

鉴于此提出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课题于2016年9月开题,以历时1年半时间,现将2017年9月——2018年1月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阶段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课堂教学主要包含三个主要因素:目标、过程、反馈。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大多是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所谓过程,就是分析问题的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将研究这三个要素的清晰有效性。

2、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智能为主旨”的原则,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变为以教学生会学为主的课,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主动掌握这一结构的认知程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课型(概念课、练习课、专题课、实验课等)设计不同结构,采用不同的教法,逐步优化学科教学。

3、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提高教师设计教案、驾御课堂、指导学生的能力。

4、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查阅法

(二)研究途径: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以学科为单位进行教案研究、示范课研究,从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清晰的层面、有效的层面对各种课型的结构加以分析,归纳,形成本学科的各种课型的课堂结构的教学模式,再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和优势进 行经验借鉴,最后形成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我校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上课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4)加大听“推门课”的力度。

四、课题研究基础

课改至今,课堂已趋于理性,教师已不再一味地追求新、奇、怪,而是转向实效。因此,本课题现有许多教师在研究,并且卓有成效。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教法、不同学法这一理论,别人的经验要通过我们的内化方可鉴戒,加上近年来教材变化较大,更需要我们加强研究,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形成我校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并成长一批骨干教师。

阶段研究成果

(一)、开课情况:

组内公开课次序安排:

1、组内公开课次序安排:

第四周:七年级

(1)郭

(2)刘华英

(3)杨友敏

第六周:八年级

(1)饶

(2)曾长贵

(3)赵丹丹

第八周:九年级

(1)潘华林

(2)马红秀

组内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优秀教师献课活动:由潘华林、马红秀上校级优秀示范课,由绕军在初二上校级研讨课,供大家参考借鉴。

3、赛课:结合双流区教师赛课要求在组内开展人人献课选拔活动。

4、积极开展初中ACTS数据研讨解读分析,2018年1月8日在县教研室组织的 解读比赛荣获一等奖。

5、现正在准备初三中考解读资料,力争拿到好的名次。

(二)、理论实践研讨活动:

1、开展“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研究(主讲人:潘华林);

2、在初二开展“ACTS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经验交流(主讲人:马红秀);

3、在初三开展“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学习交流学习会(主讲人:潘华林);

4、在初三开展“中考数学A卷解读分析”研讨(主讲人:潘华林)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第一,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 “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是要不得的,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总之,该课题实施两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课堂已趋于理性,教师已不再一味地追求新、奇、怪,而是转向实效。因此,本课题现有许多教师在研究,并且卓有成效。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教法、不同学法这一理论,别人的经验要通过我们的内化方可鉴戒,加上近年来教材变化较大,更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上传: jxdnhjf 更新时间:2011-9-2 阅读: 142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江西省定南县教研室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喜欢数学,应用数学。同时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基本情况

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2、课题负责人简介

本课题组负责人黄菊芬同志,男,汉族,44岁,具有数学全日制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职称,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八年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多次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深造,曾两次指导青年教师获全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省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具有较高的教研水平和业务素质,课题负责人是县教研室主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足够的时间保证。

3、主要成员及分工

黄菊芬: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 叶永新:指导课题研究 刘日成:指导课题研究

黄世浩:负责资料的发放、收集与整理

廖辉茂、钟标、龙汉泉、袁日明、陈代谢、谢海华等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制定实施计划,撰写实验报告,并承担实验教学,撰写论文。

4、工作基础

(1)本课题负责人已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八年,深入教学第一线上课、听评课、讲座等,对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和课堂教学现状有较详细的了解、掌握并有资料建档存放,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丰富、针对性强的资料信息和经验。

(2)课题组成员力量雄厚。课题组成员都是城区学校的教师,其中市骨干教师2人,县学科带头人3人,县骨干教师5人;有高级职称的5人,中教一级5人,他们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教学教研能力,参加过省级以上培训,撰写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或发表,并且工作热情高,教学理念新,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3)2004年9月,新课程实施以来,本组已对此课题进行了初步尝试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工作经验,教学质量在不段的提升。

(4)课题组成员都主持、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研究,有具有扎实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本课题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目标

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改革,鼓励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培养具“有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论假设

此课题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否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与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整合教材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活动的图纸,是培养具有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效之路。基本内容:

1、“新授课”教学设计:

新授课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如何整合与处理,设计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高,能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内容。

2、“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学生学完单元、章节之后,能够用创新的复习方法全面、系统的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升华。

3、“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试卷讲评课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双基、查缺补漏、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层次性、新颖性、鼓励性,达到良好的讲评效果。重点:

探究三种课型的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理论意义: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写教学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写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意义:

(1)提高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2)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能力和教学水平。(3)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原则

1、有效性原则:体现设计的有效性。

2、主体性原则: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人。

3、激励性原则:多鼓励、少批评,用爱心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4、创新原则:在研究中培养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5、实践性原则:给教师、学生参与的机会,从实践中求知。

五、实施步骤和措施

此课题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准备阶段(2008.3-2008.8)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

2、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3、课题组成员培训和理论学习。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启动课题研究。

(二)实施阶段(2008.8—2009.8)

1、组织实施方案

2、对教师的“三种教学”设计进行收集和研究

3、完成“三种教学”设计中期收集和研究

4、、对教师的“三种教学”设计进行综合和研究

(三)总结阶段(2009.9—2010.8)

1、全面收集教学设计资料。

2、撰写课题总结

3、评价、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四)推广阶段(2010.9—2011.2)

1、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2、收集信息,反馈情况。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推荐]

浅谈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

蔡甸区横龙中学 何于浩

摘要:随着教学的改革,小班教学开始风行起来。作为乡村学校,小班教学是怎样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初中数学,小班教学又是如何开展呢?一方面,我们学习先进的理论与经验;一方面,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关键词:小班教学

团体自主学习 成功感

心灵的鸡汤

今年,我们学校七年级有两个班,每个班30人,于是学校决定在七年级率先摸索一下小班教学,实行自主学习,以提高我们这个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首先,班级小组的组建。

(一)成员的组合和组长的选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各种需求的不同,进行同质或异质的混合编组。我们知道:同质,有利于教师的重点辅导,促进他们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他们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实际分组,我们是分成5组,每组6个人,成绩好的2人,中等的2人,学困生2人,并且考虑学生的性格,让活泼外向的和文静内向的搭配,还要考虑学生的身高、眼睛、男女搭配等,说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于小组组长,就让成员们自己选举产生,这比直接的任命,更有威信,更有效果。

(二)座位的摆放。我们是前面3组,竖式结构,两两相对,共三排,像开会一样。后面两组,横式结构,每排3个,共2排。总之,尽量看起来是一个团队,也利于小组内成员合作交流。

接着,就是数学课堂的展开。

(一)自主学习。上课前,我就下发数学该课节的导学案,让学生结合数学课本和长江作业,进行自主学习。这一个过程,开始以独立学习为主,当他们确实碰到问题,小组成员间可小声讨论,即交流合作。这一流程,实际上也是先“个体自主学习”,后“团体自主学习”。

(二)学生展示。我们结合导学案进行,对上面的问题,按着ABCDE五组的顺序,循环展示,分组积分。大部分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发言,当然,有的同学基础太差,只能跟着看热闹。

(三)学生点评。对于学生展示,或者回答,再找人评价一下,看别人做的是对是错,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教师可及时表扬,多多鼓励。

(四)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的问题,易错易混的,重点难点,归纳总结,是一个升华提高的过程。

(五)巩固提高。针对重难点和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先做巩固性训练,再做提高性训练。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知道,“小班教学”,保留了传统大班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又可以尽量避免大班教学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充分接受教导的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发展。而作为教师呢,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有更多的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特别辅导,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总之,可以更多地像孔子说的那样“因材施教”,促进“在数学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另一方面,小班教学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有时因为活动多而影响文化知识的落实,有时因讨论多而影响学习的进度等。而且我们知道,小班教学,其精髓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这样确实能培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有几个学困生,基础确实太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作业总是想抄,要他们自主学习,真的好难!

因此,实行小班教学,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不是一句话,“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吗?

(一)教育的观念。由于人少,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充分指导,为他们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培养他们远大的抱负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他们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我发展时空,更加主动地健康成长。

(二)教学的观念。推行素质教育,让我们深深知道:我们的学校不是教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地方,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程序化,不是辛辛苦苦地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之后很快遗忘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也不仅是为了好的分数和被人看重,我们要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内在的能力和才干。而他们中的学困者,可以采用“兵教兵”的形式,作为教者的我们更要更多的了解他们,帮组他们,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我们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知道,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位教师,那么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也会喜欢,他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这就是俗话说的“爱屋及乌”吧,而孔子先生的《学记》中也早就指出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而作为小班,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和学生交朋友,谈心,交流,促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再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

[1]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深刻知道,将学生置身于愉悦的气氛中并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我们取得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只有当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产生兴趣,才会诱发强烈的求知欲,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小班教学,人数较少,师生可以有更多的接触,建立好的关系,发现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进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巧设情景。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创设他们感到亲切的情境,并且努力做到情景设计要新颖,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第斯多惠说的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因素,不断创设有创意并且新颖的问题情景,让他们去经历,去感悟,感受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魅力。要让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或者事情入手,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或者搞辩论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又新颖别致的情景,让他们产生疑问,他们的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会激发探索的欲望并对新知的主动探索,才会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事实上,我们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就有正负数的意义,相反的意义通过数量来表达,就令学生惊讶和好奇。

(二)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也可以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根据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可以适时创设有效竞争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他们好的学习表现,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和鼓励,努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竞争,在形式上,可以是小组内,也可以是小组间;在内容上,可以是对问题解决的竞答,也可以是对问题的质疑,也可以是评价。事实上小班人少,好分组,组织更容易,效果更明显。

(三)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我们都知道,成功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赛过“心灵的鸡汤”,著名心理学家盖兹就说过:“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一次,两次,三次„„多次成功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反复成功可以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正如心理学所言:“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他们会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回答问题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多加鼓励,让他们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既然表扬和鼓励,就胜过“糖果”,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什么要吝啬呢?想想幼儿园的老师发给小朋友的“小星星”。

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又道出了学

[4]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主动寻求发展。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提倡以“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体现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我们是“编剧和导演”,要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最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像“主人翁”一样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课本、课件、导学案等,提出问题,力求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作为组织者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并且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以思考为乐,乐在其中。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5]而且随着自主学习的深入进行,我们还要分层指导,就是在他们获取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再加工”,力争将认识由原来的“具体简单”上升为新的“抽象复杂”。这里就需要“因材指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中等的学生和学习优等的学生,让他们各自分层练习,使他们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最后,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小班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并且特别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让他们在学习上得到应有的心理满足。我们要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积极评价他们的学习行为,鼓励他们在学习的不同层次上获得成功,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困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他们一般比较自卑,我们要积极看待他们的现状,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己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常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因为学生的“成功感”,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他们的主动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从而促进他们在良性的轨道上健康地成长。这在前面的“通过成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强调了,我再重复一下,因为这对他们的成长太重要,简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甘露”。

综上所述,我们正沿着“小班教学”的道路上走来,要积极吸纳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要以“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他们,让他们成功,让他们快乐,让他们进步。让小班教学,“一个也不能少”。

参考文献: [1]:豆丁网《激发兴趣》

[2]:百花文艺出版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新东方经典语录大全》枫叶教育网 [4]:《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语录体《论语》

下载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合集)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追求的。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常态课的有效性 结合教研室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我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开展小班化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的......

    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探讨

    1、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探讨 我们学校是一所山区小学,这里很多学生都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跟随外出学习。所以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目前学校有6个教学班,平均班级......

    浅谈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宁化五中 数学组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2014年上学期学年论文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谢香萍 11010139 指导老师:肖剑平) 一、【摘要】在素质教育唱响......

    小班化教学中数学“做中学”有效性作业初探

    小班化教学中数学“做中学”有效性作业初探 小班化教育作为当今世界教育的新的形式而颇受欢迎,小班化教育因其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减少,而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 课题研究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关刀中学 吴金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