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摘要: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监督职能:(1)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2)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3)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1)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2)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3)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5、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具体措施是:(1)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个方面解决。(2)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最优的)作用。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第二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初中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要审视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改革。完成素质教育赋于我们的重任。
一、改变教学模式
(一)体育教师自身的习惯
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于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自我感觉良好。
(二)课堂结构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无情的限制。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不适应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
三、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达到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历经了太长的封建社会,受太多重文轻武的思潮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给体育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新时代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第三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首先阐述了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最后较系统地论述了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初中体育考试制改革下,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自已,对新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作为新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新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
1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
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忽视了“身体第一”。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训练和作用。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耍,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1)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2)
积极组织或参加市、县、乡运动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与体育教师工作水平。(3)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生活,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应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以游戏性方式);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放羊式“教学转化为愉快的开放性、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蔺永琴;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年06期
[2] 徐小鸣;浅谈体育课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年09期
[3] 魏志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34期
[4] 王喜砖;如何把体育教学渗入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1期
[5] 刘志新;预防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九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1期
[6] 曲宗湖;杨宏松;对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 1990年04期
[7] 刘绪凯;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2期
[8] 韩超;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性审视[J].科技信息 2010年32期
[9] 蒋丽;农村学校体育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8期
[10] 柴玉侠;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9期
第四篇:关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办法的探析
关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办法的探析(1)2011-06-25 来源:读书人
[收藏此页] 复制 【摘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是我县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我县又是我省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少数民族众多90%的学校和80%的学生在乡镇及农村。因此,农村学校体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体育、健康和发展的水平。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体育现状的调查【摘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是我县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我县又是我省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少数民族众多90%的学校和80%的学生在乡镇及农村。因此,农村学校体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体育、健康和发展的水平。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体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然后采取一定的具体措施,实施体育教学改革,这对推动我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积极意义。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考虑主客观因素,因为农村学校初中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们对体育的意识、经济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民族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就要对我县农村学校初中体育现状调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1.农村体育现状
我县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通过对我县农村学校初中体育现状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我县农村学校初中存在体育经费紧张,场地面积狭窄,体育设施落后,就是实心球,绝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配备,而简单易行的跳高架、跳绳等与要求相差很远,单杠、双杠、垫子等体操器材缺口较大,同时体育教学涣散、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差,这是我县农村学校初中体育的普遍特征。受现状的限制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首先学校忽视了体育的功能。由于城乡的差别比较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以考取县级重点高中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在家长们的心中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非常崇拜象姚明、刘翔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自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没出息”。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1.2 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一些人往往认为一所学校,只要有十多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整个学校体育教学效果好的表现,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由于这种片面追求功利的认识,往往导致只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1.3 我县农村初中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
1.4 我县初中生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镇,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县广大农村初中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比较缺少,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我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2.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2.1 大力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通过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还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体育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观念。体育教师还必须同家长取得联系、多渠道、多角度、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以增强家长对体育的参与的意识。
2.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2.2.1 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
2.2.2 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
2.2.3 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2.4 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具体措施是:
一、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等从几方面解决。
二、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2.3 加强监督职能。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做到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3.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3.2 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举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3 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有机把课堂练习和学生身体素质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3.4 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全面发展。
4.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4.1 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教育观
4.1.1 现在的体育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任务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技术,而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育能力。
4.1.2 要树立“全民教育”的观点。随着现代化和微电脑的作用,人们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现代文明病----“身体活动不足症”将成为社会普遍关心问题。因此,体育必将走向社会,体育教育必将在全国各地普及,使之成为“全民教育”。
4.1.3 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根据现代教育论的观点,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1.4 要树立“主动体育锻炼”的观点。体育的基本手段是运动,而运动的主体和客观都属于人的自身,因此,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体育区别于其它活动的固有特征。这就要求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
5.根据优化的实质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应做到以下几点:
5.1 从我县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新人,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奠定基础。
5.2 探索我县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我县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我县提高教学质量。
5.3 根据我县自然和社会环境特点,探索我县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农村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第五篇:农村初中体育学科教学改革的探索
农村初中体育学科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自:《论文大观园》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4.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